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行病学基本知识流行病学基本知识1一、基本概念二、常用指标三、常用的研究方法四、疾病的预防五、询证医学一、基本概念2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一个公认的真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不断地观察周围的各种现象,来探索各种事物的本质。但是,由于人们不能一眼看透事物的本质,故有必要创立各门学科,帮助人们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现象来探索事物的性质及其自然发展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一个公认的真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3各门学科研究的事物现象是不同的,社会科学研究的是社会现象,从而探索社会性质及其自然发展规律;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现象,从而探索它们的性质及其自然发展规律;而医学研究的是疾病和健康现象,从而探索它们的性质,及自然发展规律各门学科研究的事物现象是不同的,4就疾病而言:“性质”指病因及发病机理而“自然发展规律”指的主要是在人群中某病的发病率、病死率以及临床与亚临床性病例之比随时间变动的自然动态和趋向就疾病而言:5一.医学总的专业目标医学探索疾病性质及其自然发展规律的目的是为了制定合理的人工干预措施和策略(也就是治疗、预防的策略和措施),以改变疾病的自然发展规律.最后还要对所采用的策略和措施进行评价.这就是医科大学通才教育所拟达到的最基本的专业总目标.一.医学总的专业目标6医科大学生从入校至毕业,规定要学习基础临床、公共卫生三大领域内几十门课程,目的并非想要培养他成为通晓各门学科的专家,而是想通过学习这些课程使他的知识和技术水平能达到上述四项目的专业总目标。即疾病转质、疾病自然发展规律、人工干预及其效果评价,以及理解健康的重要性。医科大学生从入校至毕业,规定要学习基础临床、公共卫生三大领域7二.达到总目标的途径如何达到这个总目标,现代医学教学是从三个层面实现的分子细胞水平个体水平群体水平二.达到总目标的途径8自古以来,医生就非常注意从个体水平来研究和处理疾病问题,从各种疾病在病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现象,即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病人所患疾病的性质,临床上称之为诊断。按诊断进行治疗和疗效评价。所有的医学院校一向比较重视临床教学,也有一套较成熟的教学体系,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起码具有看病、治病、评价疗效的知识和技能自古以来,医生就非常注意从个体水平来研究和处理疾病问题,从各9基础医学也有近二三百年之久,是从动物实验及分子细胞水平上来探索病因、发病机理和治疗原理,要求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来理解上述总目标所包含的四大项目的内容。在比较完善的医学院校,也重视基础医学,也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教学体系。基础医学也有近二三百年之久,是从动物实验及分子细胞水平上来探10唯独如何从群体角度来实现上述总目标所包含的四大项内容,多数学校一向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注意到流行病学应承担起这个任务唯独如何从群体角度来实现上述总目标所包含的四大项内容,多数学11流行病学分枝分子流行病学代谢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职业流行病学生殖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环境流行病学车祸流行病学循证医学流行病学分枝12三.流行病学应如何实现此总目标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三.流行病学应如何实现此总目标13这个定义有下述几点基本含义: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研究各种各样的疾病不限于传染病从疾病的频率和分布出发,揭示影响和决定频率分布的因素,及流行因素运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如何预防和控制疾病这个定义有下述几点基本含义:14寻找病因关于寻找病因,流行病学是根据疾病分布,有时也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寻找的。“疾病分布”一词是指患者或病例在人、时、地三方面的、时刻变化着的动态分布。寻找病因15根据疾病动态分布寻找病因的例子:坏血病与缺乏鲜果蔬菜糙皮病与缺乏鲜奶、鲜肉阴囊癌与烟灰霍乱与特异性生物因子斑釉齿与水氟含量过高水俣病与甲基汞肢痛病与镉白血病与放射线吸烟与肺癌冠心病与高血脂、吸烟根据疾病动态分布寻找病因的例子:16观察疾病的群体分布特征不只是为了寻找病因线索,而且在验证病因假设时也是必不可少的。各种虫媒传染病,如鼠疫、黑热病、疟疾、黄热病等,都呈这种地区性分布特点。观察疾病的群体分布特征不只是为了寻找病因线索,17遗传病至于遣传病尤其是单基因引起的病例,在人群中出现为数不多,但也有自己的分布特征。遗传病18慢性病关于慢性病,它们的病因复杂,多数尚不明了,不能象传染病的病因那样可以区分为特异性和附加性致病因子目前流行病学把它们称之后危险因素(riskfactors)慢性病的病因研究,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讲,目前只限于寻找危险因素,观察病例分布与可疑危险因素是否相关。慢性病19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流行病学理论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20病因假设的提出可来自基础、临床或流行病学三个不同领域,而假设之验证也需要在这三个领域中进行,其中必不可少的是流行病学方面的验证病因假设的提出可来自基础、临床或流行病学三个不21除了病因之外,反映疾病性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疾病的自然发展规律。在临床上称之为疾病的自然转归,流行病学称之为疾病自然史。这方面的知识转于预测某一疾病在个体或人群中的发展趋向,制定防治对策和作出正确的防治效果评价,都能提供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从现代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应该掌握这一套知识和技能。除了病因之外,反映疾病性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疾病22疾病性质弄清楚后随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干预疾病的性质以及转归。临床上处理疾病问题着重于治疗个别病人,对于对人群大规模的防治则要复杂得多。在防治问题上,人群防治运比临床治疗更重视一级预防。从现代医学院校毕业出来的医学生,应该了解人群防治和一级预防在维持和促进健康方面的重要性。疾病性质弄清楚后随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干预疾23疾病治疗之后,接着就是效果评价。对效果评价可有两大类实验:一是鉴定药物本身一致的实验二是药物对人群防治效果的实验疾病治疗之后,接着就是效果评价。对效果评价可有24临床医生在实践中往往还要经历随机化临床试验(RCT),进行这样的实验设计、落实和分析,需要包括临床、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知识和技能从现代医学院校毕业出来的医学生应该知道这些知识。临床医生在实践中往往还要经历随机化临床试验(RCT)25人群防治效果的评价实验与临床疗效实验的目的不是完全相同的,它是为了了解临床已知有效且安全的药物(及其他措治)是否能用于较大人群中进行防治。人群防治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评价远比药物个体效用的评价复杂和困难得多。从现代医学院校毕业出来的学生亦应该知道这一点,因为这可以培素医学生能从社会(也就是群体)角度,从更大的视野来考虑治疗和预防问题。人群防治效果的评价实验与临床疗效实验的目的不是26一、基本概念
二、常用指标三、常用的研究方法一、基本概念27★任何疾病(或健康状态)在一定范围人群中有无发生以及发生例数的多少是时时都在变动的。有时表现为“流行”,有时表现为“不流行”,呈现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
★研究疾病“群体现象”,就是要求我们不断地收集资料,分析描述这种连续的动态过程。★任何疾病(或健康状态)在一定范围人群中有无发生以及发生例数28Δ疾病分布(distributionofdisease):
疾病的人群表现、人群现象,也即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和不同时间中发生的客观姿态(或态势)(pattern)。
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和目的就是描述这种态势(分布),分析这种态势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控制这种态势。Δ疾病分布(distributionofdisease)29无论是病因已明或者病因未明的疾病,我们都应当就下列问题随时作出比较准确的结论:
什么人群发病(死亡)高?什么人群低?
Who?什么地区发病(死亡)高?什么地区低?
Where?什么时间发病(死亡)高?什么时间低?
When?
Why?
描述疾病的分布,必须借助一些频率指标,这些“率”也是流行病学的标志(hallmark)。无论是病因已明或者病因未明的疾病,我们都应当就下列问题随时作30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31常用指标(一)率和比1.比例比例(proportion)是表示同一事物局部与总体一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分子与分母的单位相同,而且分子包含在分母之中。常用P=a/(a+b)来表示。2.比和相对比比也称相对比,是两个变量的数值的商,表示分子和分母之间的数量关系,而不管分子和分母所来自的总体如何。3.率率是说明某种事物发生的频率或强度率=(某事物实际发生的例数/可能发生该事物的总人数)分子是分母的一部分
常用指标(一)率和比32(二)发病指标1.发病率定义:表示在一定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一般多以年为时间单位,常以10万分率来表示。暴露人口数:一般使用平均人口数用途:描述疾病的频率、速度、分布的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评价防治效果。注意:其准确度受多因素影响;不同地区、人群发病率比较要标化(二)发病指标332.患病率定义:表示在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患有某病的人所占的比例。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病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发病率×病程2.患病率34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35影响患病率升高、降低的因素
患病率升高新病例增加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病程延长病例迁入健康者迁出易感者迁入诊断水平提高报告率提高患病率降低新病例减少病死率增高病程缩短病例迁出健康者迁入治愈率提高影响患病率升高、降低的因素
36用途: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状况;研究流行因素和评价防治效果;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量,医疗质量的评估和医疗费用的投入等提供科学依据。用途: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状况;研究流行因素和评37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所调查人群中某病的新旧病例数,发病率的分子为一定时期暴露人群中新发病例数;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是一种静态指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衡量疾病的出现,为动态指标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所调查人群中某38发病率与患病率的关系患病率发病率基线患病率基线患病率患病率升高患病率下降死亡或痊愈发病率患病率死亡或痊愈
39(三)死亡指标1.死亡率定义:表示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某病的频率。用途:衡量某时期、某地区人群死亡危险性大小的一个指标。反映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的水平。(三)死亡指标402.病死率
定义:表示在一定期间内(1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若某病处于稳定状态时,病死率可由死亡率和发病率推算:2.病死率41用途:表示某确诊疾病的死亡概率,衡量其对生命威胁的程度可表明该疾病的严重程度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通常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用途:42实例
某地人口1000人,某年中发生霍乱20人,6人死于霍乱。该年霍乱死亡率=6/1000=0.006=0.6%霍乱病死率=6/20=0.3=30%实例
某地人口1000人,某年中发生霍乱20人,6人死于霍433.累积死亡率定义:在一定时间内死亡人数占某确定人群中的比例。表示某一年龄以前死于某病的累计概率。累积死亡率是由各年龄组死亡专率相加,不受人口构成的影响,两个累积死亡率可直接比较。3.累积死亡率444.生存率
定义:表示在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患某病的人中,经一定时间随访后(通常为1、3、5年),尚存活的病人书所占比例。4.生存率45(四)相对危险度1.相对危险度相对危险度(RR)RR也叫危险比或率比,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最有用的指标。
式中Ie和Io分别代表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率。RR表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RR值越大,表明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关联的强度越大。(四)相对危险度462.比值比定义:比值比(OR)又称优势比,比值比,交叉乘积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与RR一样,优势比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较无暴露者高的程度如果能满足2个条件①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很低②病例对照研究中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好OR≈RR
2.比值比47(五)归因危险度
定义:归因危险度(AR)又叫特异危险度、率差(RD)和超额危险度,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它表示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五)归因危险度482.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又称为病因分值(etiologicfraction,EF),是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或2.归因危险度百分比493.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定义: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也叫人群病因分值(populationetiologicfraction,PEF)。是指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It代表全人群的率,I0为非暴露组的率3.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50RR和AR都说明暴露的生物学效应,即暴露的致病作用有多大;而PAR和PAR%则说明暴露对一个具体人群的危害程度,以及消除这个因素后可能使发病率或死亡率减少的程度,它既与RR和AR有关,又与人群中暴露者的比例有关。RR和AR都说明暴露的生物学效应,即暴露的致病作用有多大;而51一、基本概念二、常用指标三、常用的研究方法一、基本概念52概述
描述性研究又称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epidemiology),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对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情况真实地展现出来。
描述性研究属观察性研究,它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步骤。
概述53描述性研究
历史或常规资料的收集、分析
生态学研究(相关性研究)个案调查和病例分析现况研究(横断面研究)爆发调查描述性研究54现况调查
PrevalenceSurvey概念
在某一特定时点对某一定范围的人群,以个人为单位收集和描述人群的特征以及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又称现况研究或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study)。现况调查55目的和用途
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
2、描述某些因素或特征与疾病或健康状态的联系,提出病因假设
3、评价防制措施的效果
4、筛查出患有研究疾病的人群,从而达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目的
5、为其它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目的和用途56特点1、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2、适用于暴露因素不易发生变化的研究3、适用于暴露因素后期累积作用的观察局限性1、不太适用于病程比较短的急性病研究2、无法区分暴露和疾病之间的时间先后特点57设计模式有暴露有病研究目标人群普查或抽查研究对象无暴露有病有暴露无病无暴露无病设计模式有暴露研究目标人群普查或抽查研究对象无暴露有暴露无暴58设计要点
1、明确调查目的。此次调查要回答什么问题?
☆描述分布,进行社区诊断?
☆提出病因假设?
☆评价防治效果?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提供基线资料?设计要点592、掌握有关背景资料。对该问题已了解多少?
☆才能阐明该研究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
☆才能估价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有三种途径:
①既往经验总结②征询有关专家意见③查阅国内外文献2、掌握有关背景资料。对该问题已了解多少?603、确定调查类型和调查对象。
☆调查类型:是普查?还是抽查?
☆调查对象:研究总体是什么?范围有多大?如何抽样?样本量大小?3、确定调查类型和调查对象。614、测量的指标和方法的确定。
☆要获取哪些数据?指标是什么?
体现在调查表上
☆测量的方法、标准如何?
疾病的测量暴露的测量4、测量的指标和方法的确定。62疾病的测量
①尽量采用简单、易行,灵敏度、特异度均高的诊断方法(技术)。②诊断标准要提前建立,要严格。③诊断标准可进行评价。
暴露的测量
☆必须有明确的定义和测量尺度疾病的测量635、调查表的设计。“调查问卷”Questionnaire
是流行病学调查的最主要工具。
☆如何设计?取决于研究目的和分析手段的需要☆格式:把拟收集的数据项目用恰当的措词构成一系列问题
☆内容:包括一般项目(一般情况、识别项目)研究项目(研究变量)☆类型:自填表+问卷表①开放式②封闭式③混合式5、调查表的设计。“调查问卷”Questionnaire64编写调查表的一些原则
①在项目选定上,需要的项目一个不能少,不需要的项目要酌情选用。②语言要准确、简练、通俗易懂,易于回答。③项目设计必须有严密的逻辑性。④尽量用客观定量的指标。定量、半定量、定性编写调查表的一些原则65调查表使用注意事项
①必须伴有使用手册或指南,并严格按其中的要求和规定执行。②填写的字迹要工整、清楚;不能缺项。③调查者要签名,并注明调查日期调查表使用注意事项666、调查员培训7、现场实施的一些措施和质量控制的方法
①样本选取必须随机化②应答率一般应高于80-90%③进行预调查④统一培训调查员⑤调查和检查方法标准化,且前后一致⑥调查后复检6、调查员培训678、资料分析和结果解释
1、检查与核对原始资料;
2、对疾病或健康状态按已经明确规定的标准,将全部调查对象分组、归类;
3、将原始资料分组进行比较,了解“三间分布”;
4、关联分析。
分析指标:患病率8、资料分析和结果解释68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现况研究中存在着两类误差。
一类是由于抽样所产生的误差,即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严格的抽样设计、改进与完善抽样技术和认真地实施抽样方案,来尽量减少抽样误差。通常,抽样误差是可以测量的。一类是偏倚,属于系统误差,是可以设法避免的。如果在研究中不能很好地控制偏差,则所调查的结果就是不可靠的,也就达不到调查的目的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69现况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
1、选择偏倚(selectionbias)选择偏倚是指在研究对象选择过程中所产生的系统误差。通常包括以下几种:①选择性偏倚②无应答偏倚(no-responsebias)③选择幸存者偏性现况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702、信息偏倚(informationbias)信息偏倚是指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系统误差,使所获得的资料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通常有以下几种:①调查对象所引起的偏倚②调查人员所引起的偏倚③测量偏倚④调查环境所引起的偏倚2、信息偏倚(informationbias)信息偏71现况调查的种类…普查和抽样调查
普查Census概念为了了解某病的患病率或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对一定范围的人群中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或检查。现况调查的种类…普查和抽样调查72目的普查的目的可因不同的研究工作而异。
(1)早期发现疾病并及时给予治疗,如乳腺癌的普查;(2)了解疾病的病情及分布,如疟疾的普查;(3)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如营养状况普查;(4)建立某些指标的标准值,如血红蛋白等。(5)当某些疾病发生流行时,了解疾病流行的全貌,须在小范围的人群中开展普查。目的普查的目的可因不同的研究工作而异。73优点①能发现普查人群中全部病例,并给予及时的治疗;②能对该地区某病的全貌有一个了解;③通过普查可进行一次广泛的医学科普宣传。缺点①不适于患病率低和检查方法复杂的疾病调查;②普查对象多,难免漏诊、误诊;③工作量大,很难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优点74应用原则①要明确普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早期发现病例并给予及时治疗;②普查的疾病最好是患病率比较高的,以便短时间内调查能得到足够的病例;③普查应具备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且易于在现场实施的检验或检查的方法;④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进行普查。应用原则75抽样调查SamplingSurvey在实际调查工作中,若不是为了早发现和早治疗病人,而是要揭示疾病的分布规律,就不需要开展普查,只要调查某一人群中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人(统计学上称为样本)即可。根据这种调查结果,即可估计出该人群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些特征的情况,这种调查方法谓之抽样调查。这是以小测大,以局部估计总体的调查方法。抽样调查SamplingSurvey76抽样调查基本原理
这种调查方法是从整个研究人群(目标人群)中随机地抽取一部分人。假如样本的数量够大,调查数据可靠,由此所获得的调查结果或推导出的结论就能够在相当程度上代表整个研究人群。随机地抽取一个样本(随机样本)是指整个研究人群中的每个单位(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个人的集合体,如学校、连队、班级或居民委员会等)被选入样本的概率相等。★代表性取决于随机化+样本大小抽样调查基本原理77抽样方法
目前在流行病学调查中所使用的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级抽样。在现况调查中后三种方法较常用。抽样方法78样本大小在设计任何一项抽样调查时必须注意的问题之一。样本含量太大或太小均不适宜。太大则造成浪费,太小时所要调查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个体可能未包括在样本之内样本大小79样本大小的决定因素a.研究单位之间的变异(一般用标准差S表示)。b.调查人群中欲调查特征或疾病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也即暴露比例或患病比例)。c.调查要求的精确度“容许误差”,即实际值和预期值差异的大小。d.把握度的大小,由α和1-β来表示。样本大小的决定因素80
①对率(符合二项分布)作抽样调查时,一般样本大小可用下列公式计算:①对率(符合二项分布)作抽样调查时,一般81②均数的抽样②均数的抽样82抽样调查的优缺点优点和普查相比,抽样调查具有省时、省力、省材料和省经费的特点。由于调查对象相对较少,因而较易集中人力、物力和器材设备,调查结果也易做到细致、准确。缺点抽样的设计、组织实施以及资料分析等方面比较复杂,重复和遗漏不易发现,也不适用于变异过大的材料。抽样调查的优缺点83生态学研究ecologicalStudy概述生态学(ecology):研究活的生物体与它们环境的关系。人类生态学(humanecology):研究不同的人群组如何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定义
以群体为基本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研究暴露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即用代表群体特征的量度来描述暴露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生态学研究ecologicalStudy84特点1、生态学研究是描述性研究的一种。2、在收集疾病或健康状态以及某些因素的资料时,不是以个体为分析单位。3、它描述某疾病或健康状态在各人群中所占的百分比
或比数、以及有各特征者在各人群中所占的百分数或比数。4、缺乏在人群中既有某病或某健康状态、又有某项特征的个体数据。
因此,生态学研究只是一种粗线条的描述性研究特点85种类
1.生态比较研究(ecologicalcomparisonstudy)
指比较不同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了解某相关因素在哪些人群分布较广,在哪些人群分布较少。例如:子宫颈癌犹太教徒
2.生态趋势研究(ecologicaltrendstudy)
指连续观察不同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的患病率或死亡率,了解其变动趋势;同时也掌握这些人群中有某因素者占人口的百分数或比数及变动趋势;如果疾病患病率或死亡率的变动与人群中哪个因素的变动趋势相一致。该疾病与此因素有联系的可能性就大。种类86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study
概述
描述性研究又称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epidemiology),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对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情况真实地展现出来。
描述性研究属观察性研究,它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步骤。
描述性研究87
分类
历史或常规资料的收集、分析
描述性研究
生态学研究(相关性研究)调查个案调查和病例分析现况研究(横断面研究)爆发调查分类88现况调查
PrevalenceSurvey概念
在某一特定时点对某一定范围的人群,以个人为单位收集和描述人群的特征以及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又称现况研究或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study)。TimePointTimeCross-section现况调查TimePointTimeCross-sect89目的和用途
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
2、描述某些因素或特征与疾病或健康状态的联系,提出病因假设
3、评价防制措施的效果
4、筛查出患有研究疾病的人群,从而达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目的
5、为其它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目的和用途90特点1、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2、适用于暴露因素不易发生变化的研究3、适用于暴露因素后期累积作用的观察局限性1、不太适用于病程比较短的急性病研究2、无法区分暴露和疾病之间的时间先后特点91设计模式有暴露有病研究目标人群普查或抽查研究对象无暴露有病有暴露无病无暴露无病设计模式有暴露研究目标人群普查或抽查研究对象无暴露有暴露无暴92设计要点
1、明确调查目的。此次调查要回答什么问题?
☆描述分布,进行社区诊断?
☆提出病因假设?
☆评价防治效果?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提供基线资料?
设计要点93
2、掌握有关背景资料。对该问题已了解多少?
☆才能阐明该研究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
☆才能估价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有三种途径:
①既往经验总结②征询有关专家意见③查阅国内外文献
94
3、确定调查类型和调查对象。
☆调查类型:是普查?还是抽查?
☆调查对象:研究总体是什么?范围有多大?如何抽样?样本量大小?
95
4、测量的指标和方法的确定。
☆要获取哪些数据?指标是什么?
体现在调查表上
☆测量的方法、标准如何?
疾病的测量暴露的测量
96
疾病的测量
①尽量采用简单、易行,灵敏度、特异度均高的诊断方法(技术)。②诊断标准要提前建立,要严格。③诊断标准可进行评价。
暴露的测量
☆必须有明确的定义和测量尺度
97
5、调查表的设计。“调查问卷”Questionnaire
是流行病学调查的最主要工具。
☆如何设计?取决于研究目的和分析手段的需要☆格式:把拟收集的数据项目用恰当的措词构成一系列问题
☆内容:包括一般项目(一般情况、识别项目)研究项目(研究变量)☆类型:自填表+问卷表①开放式②封闭式③混合式
98
编写调查表的一些原则
①在项目选定上,需要的项目一个不能少,不需要的项目要酌情选用。②语言要准确、简练、通俗易懂,易于回答。③项目设计必须有严密的逻辑性。④尽量用客观定量的指标。定量、半定量、定性
99
调查表使用注意事项
①必须伴有使用手册或指南,并严格按其中的要求和规定执行。②填写的字迹要工整、清楚;不能缺项。③调查者要签名,并注明调查日期。
100
6、调查员培训7、现场实施的一些措施和质量控制的方法
①样本选取必须随机化②应答率一般应高于80-90%③进行预调查④统一培训调查员⑤调查和检查方法标准化,且前后一致⑥调查后复检
1018、资料分析和结果解释
1、检查与核对原始资料;
2、对疾病或健康状态按已经明确规定的标准,将全部调查对象分组、归类;
3、将原始资料分组进行比较,了解“三间分布”;
4、关联分析。
分析指标:患病率
8、资料分析和结果解释102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
现况研究中存在着两类误差。
一类是由于抽样所产生的误差,即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严格的抽样设计、改进与完善抽样技术和认真地实施抽样方案,来尽量减少抽样误差。通常,抽样误差是可以测量的。一类是偏倚,属于系统误差,是可以设法避免的。如果在研究中不能很好地控制偏差,则所调查的结果就是不可靠的,也就达不到调查的目的。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103现况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
1、选择偏倚(selectionbias)选择偏倚是指在研究对象选择过程中所产生的系统误差。通常包括以下几种:①选择性偏倚②无应答偏倚(no-responsebias)③选择幸存者偏性现况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1042、信息偏倚(informationbias)信息偏倚是指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系统误差,使所获得的资料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通常有以下几种:①调查对象所引起的偏倚②调查人员所引起的偏倚③测量偏倚④调查环境所引起的偏倚2、信息偏倚(informationbias)信息偏105现况调查的种类…普查和抽样调查
普查Census概念为了了解某病的患病率或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对一定范围的人群中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或检查。现况调查的种类…普查和抽样调查106
目的普查的目的可因不同的研究工作而异。
(1)早期发现疾病并及时给予治疗,如乳腺癌的普查;(2)了解疾病的病情及分布,如疟疾的普查;(3)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如营养状况普查;(4)建立某些指标的标准值,如血红蛋白等。(5)当某些疾病发生流行时,了解疾病流行的全貌,须在小范围的人群中开展普查。目的普查的目的可因不同的研究工作而异。107优点①能发现普查人群中全部病例,并给予及时的治疗;②能对该地区某病的全貌有一个了解;③通过普查可进行一次广泛的医学科普宣传。缺点①不适于患病率低和检查方法复杂的疾病调查;②普查对象多,难免漏诊、误诊;③工作量大,很难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优点108应用原则①要明确普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早期发现病例并给予及时治疗;②普查的疾病最好是患病率比较高的,以便短时间内调查能得到足够的病例;③普查应具备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且易于在现场实施的检验或检查的方法;④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进行普查。应用原则109抽样调查SamplingSurvey在实际调查工作中,若不是为了早发现和早治疗病人,而是要揭示疾病的分布规律,就不需要开展普查,只要调查某一人群中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人(统计学上称为样本)即可。根据这种调查结果,即可估计出该人群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些特征的情况,这种调查方法谓之抽样调查。这是以小测大,以局部估计总体的调查方法。抽样调查SamplingSurvey110
抽样调查基本原理
这种调查方法是从整个研究人群(目标人群)中随机地抽取一部分人。假如样本的数量够大,调查数据可靠,由此所获得的调查结果或推导出的结论就能够在相当程度上代表整个研究人群。随机地抽取一个样本(随机样本)是指整个研究人群中的每个单位(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个人的集合体,如学校、连队、班级或居民委员会等)被选入样本的概率相等。
★代表性取决于随机化+样本大小抽样调查基本原理111
抽样方法
目前在流行病学调查中所使用的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级抽样。在现况调查中后三种方法较常用。抽样方法112样本大小在设计任何一项抽样调查时必须注意的问题之一。样本含量太大或太小均不适宜。太大则造成浪费,太小时所要调查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个体可能未包括在样本之内。样本大小113样本大小的决定因素a.研究单位之间的变异(一般用标准差S表示)。b.调查人群中欲调查特征或疾病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也即暴露比例或患病比例)。c.调查要求的精确度“容许误差”,即实际值和预期值差异的大小。d.把握度的大小,由α和1-β来表示。样本大小的决定因素114
①对率(符合二项分布)作抽样调查时,一般样本大小可用下列公式计算:①对率(符合二项分布)作抽样调查时,一般115②均数的抽样②均数的抽样116抽样调查的优缺点优点和普查相比,抽样调查具有省时、省力、省材料和省经费的特点。由于调查对象相对较少,因而较易集中人力、物力和器材设备,调查结果也易做到细致、准确。缺点抽样的设计、组织实施以及资料分析等方面比较复杂,重复和遗漏不易发现,也不适用于变异过大的材料。抽样调查的优缺点117生态学研究ecologicalStudy概述
生态学(ecology):研究活的生物体与它们环境的关系。
人类生态学(humanecology):研究不同的人群组如何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定义
以群体为基本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研究暴露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即用代表群体特征的量度来描述暴露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生态学研究118特点
1、生态学研究是描述性研究的一种。2、在收集疾病或健康状态以及某些因素的资料时,不是以个体为分析单位。3、它描述某疾病或健康状态在各人群中所占的百分比
或比数、以及有各特征者在各人群中所占的百分数或比数。4、缺乏在人群中既有某病或某健康状态、又有某项特征的个体数据。
因此,生态学研究只是一种粗线条的描述性研究。特点119种类
1.生态比较研究(ecologicalcomparisonstudy)
指比较不同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了解某相关因素在哪些人群分布较广,在哪些人群分布较少。例如:子宫颈癌犹太教徒
2.生态趋势研究(ecologicaltrendstudy)
指连续观察不同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的患病率或死亡率,了解其变动趋势;同时也掌握这些人群中有某因素者占人口的百分数或比数及变动趋势;如果疾病患病率或死亡率的变动与人群中哪个因素的变动趋势相一致。该疾病与此因素有联系的可能性就大。种类120省市区名称血吸虫病大肠癌死亡率(105
)流行市县(%)发病率(105)上海90.06528.76.21江苏60.04102.14.51浙江64.35257.46.02安徽47.61707.73.83江西37.41626.33.46福建19.1265.14.82湖北52.44483.33.53湖南19.41722.83.17广东10.0132.92.45广西19.5212.71.74四川26.21143.23.28云南14.0889.12.17南方12省市血吸虫病发病率和大肠癌调整死亡率r=0.706,P<0.01省市区血吸虫病大肠癌死亡率流行市县(%)发病率(105)上海121市县名称血吸虫病发病率(/105)大肠癌死亡率(/105)嘉兴53213.118.46嘉善70682.422.65平湖53998.312.93海盐31727.710.71桐乡31092.17.70海宁25542.57.04安吉8700.75.07长兴5195.43.88吴兴1214.24.17德清1086.65.42r=0.903,P<0.001浙江省嘉兴地区血吸虫病发病率和大肠癌调整死亡率市县名称血吸虫病发病率(/105)大肠癌死亡率(/105)嘉122反应停销量短肢畸形例数20151051501005019581959196019611962反应停销量(占销售总量的比例)短肢畸形例数年份西德反应停销量与短肢畸形例数的关系反应停销量短肢畸形例数2015105150100501958123应用
1、提供病因线索,尤其是对某病或某健康状态不很了解时。
2、间接验证已存在的病因假设。
3、评价干预实验或现场实验的效果。
4、人群中变异较小和难以测定的暴露研究。
5、疾病监测工作中的应用。应用124局限性
粗线条的描述性研究,存在“生态学谬误”(ecologicalfallacy)或“生态偏倚”。
1、缺乏E与D联合分布的资料。
2、缺乏控制可能的混杂因素的能力。
3、暴露水平只是平均水平,而不是个体实际值。局限性125病例对照研究概述DiseaseExposureTimeEEDDNowNowCasecontrolstudyCohortstudy病例对照研究概述DiseaseExposureTim126概念病例对照研究是通过对一组患有某种疾病人群(病例组)和一组或几组未患该病的对照人群(对照组)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可能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频率的比较,来考察这些因素是否与该病存在联系及联系的程度。是一种常用于探索病因的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127设计原理研究对象对照组病例组abcd暴露未暴露暴露未暴露如果暴露与疾病存在病因关系则至少两组的暴露率显著不等TimeNow设计原理研究对象对照组病例组abcd暴露未暴露暴露未暴露如果128特点
1、分析性研究,属观察法。
2、回顾性研究。
3、时间顺序:从“果”→“因”举例
Doll和Hill吸烟和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特点举例129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1、病例和对照不匹配2、病例与对照匹配(1)匹配方式
▲成组匹配或频数匹配:
▲个体匹配:(2)匹配的目的
▲提高研究效率
▲控制混杂因素(3)匹配的注意事项匹配过头(overmatching)3、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casecontrolstudy)把与结局变量关联性很强的独立变量作为匹配条件,从而低估真实病因的作用,称为匹配过头。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1、病例和对照不匹配把与结局变量关联性很130一、 复习文献,提出假设二、 明确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对照形式
1、广泛探索危险因素,可采用不匹配或频数匹配;
2、 根据提供提供研究用的病例数量;
3、 能否以较小的样本获得较高的检验效率。
Pitman效率递增公式:2R/(R+1)三、 病例和对照的来源和选择
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一、 复习文献,提出假设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131病例的选择
医院:包括门诊和住院病例;注意的问题有:病例的诊断标准+病程的长短(包括死亡病例、既往诊断病例和新发、新诊断病例,最好新发病例)+病例的代表性(是否可代表所有病例?)等。★三种不同的病例,即新发病例、现患病例与死亡病例。特定人群病例或社区人群病例:可以是现况调查(普查或抽查)的全部或代表性病例。病例的选择132对照的选择:
对照最好是全人口的无偏样本。
(1)同一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
(2)病例的邻居或所在同一居委会、住宅区内的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例。
(3)社会团体人群中的非该病病例或健康人的抽样。
(4)社区人口的非病例或健康人群的抽样。
(5)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同班同学或同事等。对照的选择:133四、样本含量的估计决定因素:1、人群中暴露者的比例。如人群中吸烟的比例。比例↑→样本量↓2、假定暴露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可通过既往研究或查阅文献获得。RR↑→样本量↓3、要求的显著性水平,即第一类错误α。
α↓→样本量↑4、要求的把握度,即1-β。1-β↑→样本量↑。四、样本含量的估计决定因素:134成组匹配设计病例数和对照数相等时样本大小的计算公式:Zα=α水平下的标准正态离差,一般取α=0.05,Zα=1.96(双侧检验);Zβ=β水平下的标准正态离差,一般取β=0.10,Zβ=1.28(单、双侧)成组匹配设计病例数和对照数相等时样本大小的计算公式:Zα=α135成组匹配设计病例数和对照数不等时的样本大小计算公式:病例组的样本:对照组的样本=1:c成组匹配设计病例数和对照数不等时的样本大小计算公式:病例组的136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137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138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1391:1配对设计样本量计算公式:1:1配对设计样本量计算公式:140五、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一)资料的整理
1、原始资料的重新核查
2、资料的分组、归纳,或者编码、输入计算机。(二)数据的分析:
1、描述性统计
1)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2)均衡性检验
2、关联性的统计推断
五、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一)资料的整理141关联性的统计推断步骤:(1)将资料整理成表格形式;(2)病例和对照组暴露比例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即回答E和D是否有联系?(3)估计暴露因素疾病之间的联系强度;(4)结果解释。→可能存在哪些偏倚?得出什么结论?关联性的统计推断步骤:(1)将资料整理成表格形式;142★不匹配或成组匹配的资料分析:显著性检验:★不匹配或成组匹配的资料分析:显著性检验:143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144关联强度的概念及计算:关联强度的概念及计算:145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146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147
☉总体OR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两种计算方法
Miettinen法:
公式:
前例OR的95%可信限为:☉总体OR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148Woolf法:
此法建立在OR方差的基础上。OR自然对数的方差为
Woolf法:149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150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151★不匹配或成组匹配分层数据资料的分析:
在数据分析时可采用分层来控制混杂因子的作用。分层就是把样本按照某一个或更多个混杂因子的暴露有无或作用程度而划分为若干个组,即“层(stratum)”,再分别在每一组内分析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即计算OR。每一层均可归纳成一个四格表进行分析。★不匹配或成组匹配分层数据资料的分析:152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153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154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155按是否吸烟分成两层:按是否吸烟分成两层:156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157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158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159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160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161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162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163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164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165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166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167病例对照研究的偏倚及其防止:1、选择性偏倚(selectionbias)(1)入院率偏倚(admissionratebias)也称伯克森偏倚(Berkson’sbias)(2)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prevelence-incidencebias)(3)检出症候偏倚(detectionsignalbias)也称暴露偏倚(unmaskingbias)(4)时间效应偏倚(timeeffectbias)病例对照研究的偏倚及其防止:1、选择性偏倚(selectio1682、信息偏倚(informationbias)(1)回忆偏倚(recallbias)(2)调查偏倚(investigationbias)3、混杂偏倚(confoundingbias)2、信息偏倚(informationbias)169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1、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2、省力、省钱、省时间,易于组织实施。3、同时调查多个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4、不仅可用于病因探讨,而且可广泛用于其它方面。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170缺点:1、不适于研究人群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2、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性偏倚。3、暴露和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4、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信息偏倚。5、不能计算发病率和相对危险度。缺点:171概念队列研究是选定过去或目前暴露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不同组别人群,随访其各自的发病或死亡结局,比较其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发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队列研究Cohortstudy概念队列研究Cohortstudy172
队列的概念流行病学中队列一词开始用来指相同时期内出生、具有共同经历或处于共同状态的一群人。例如出生队列。
在队列研究中,泛指共同暴露于某因素或有某共同特征的一组人群。
队列可分为两种:
动态队列(dynamicpopulation)
固定队列(fixedcohort)
队列的概念173设计原理研究对象对照组暴露组abcd发病未发病发病未发病则至少两组的发病率显著不等如果暴露与疾病存在病因关系TimeCross-sectionalstudy设计原理研究对象对照组暴露组abcd发病未发病发病未发病则至174特点
1、分析性研究,属观察法。
2、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study)。
3、时间顺序:从“因”→“果”举例
Doll和Hill吸烟和肺癌关系的队列研究(1951年)特点举例175类型过去现在将来ProspectivecohortstudyHistoricalcohortstudyAmbispectivecohortstudy类型过去现在将来Prospectivecohortst176队列研究的实施队列研究的实施177二、研究对象的选择即队列的选择
暴露组(暴露队列)和非暴露组(非暴露队列)
1、暴露人群的选择(1)高危险人群选择对某一危险因素暴露严重的高危人群作为暴露组,常用的有两种对象:
职业人群和特殊暴露人群(2)一般人群的一个样本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即队列的选择1782、对照人群的选择对照的类型有:(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把没有暴露或
暴露水平最低的人作为对照(2)外对照职业人群或特殊暴露人群常需在该人群之外特设平行对照组(3)一般人群对照
(4)多重对照2、对照人群的选择179三、样本含量的估计决定因素:
1、一般人群(非暴露组的)所研究疾病的发病或死亡率(P0)。P0越接近0.5,样本越小;
2、暴露组疾病的发病或死亡率(P1),或相对危险度(RR)估计值;
3、显著性水平:第一类错误概率α;
4、把握度(1-β):β为第二类错误概率。三、样本含量的估计180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181注意事项:
1、暴露组和对照组的样本比例,一般
2、在考虑实际样本含量时,要估计可能的失访率,为避免在分析阶段无法计算。一般是按
估计样本含量增加10%作为实际样本含量。注意事项:182四、研究内容和资料的收集包括:暴露资料(即基线资料)两组人群特征资料结局资料1、基线资料(baselinedata)暴露的确定:
在进行队列研究开始时,就必须对每例研究对象确定是否暴露于危险因素,开始暴露的时间及暴露的程度。在以后的随访中定期监测暴露情况以及发现并记录暴露水平的变化情况。
四、研究内容和资料的收集183获取暴露资料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查阅各种常规记录
2)调查询问
3)医学检查
4)环境测量
2、研究对象人群特征资料获取暴露资料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1843、结局资料(outcomedata)收集---随访(follow-up)(1)目的:
①确定分母的信息:研究对象是否仍处于观察中
②确定分子信息:确定研究人群结局事件的发生③相关资料的收集:有关暴露和混杂因素的资料3、结局资料(outcomedata)收集---随访(fo185(2)方法方法的多样化,随访工具---调查表
①利用记录或档案②进行特殊安排的随访③环境调查与检测(3)观察终点(endpoint)、随访期限和时间间隔(4)失访(losttofollowup)的问题(2)方法方法的多样化,随访工具---调查表186五、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步骤:首先是描述性分析,描述研究对象的组成、随访的经过、随访时间、结局的发生情况、失访情况等,并对两组的一般情况做均衡性检验。其次,两组率的描述、比较,进行关联强度的分析计算。最后,根据上述结果和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作出结论和解释。五、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步骤:187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188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189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190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191人时的概念:Persontime,PT
观察人数乘以随访单位时间的积。人时是将人数和时间结合起来考虑的一种度量单位,它是观察人群中全部个体暴露于研究因素的时间总和。时间单位常用年,故又称人年数(person-years)。人时的概念:Persontime,PT192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193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194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195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又称病因分值(EFe
)。是指暴露人群中发病归因于暴露的成分占全部病因的百分比。
公式---
196ARAR197(3)人群归因危险度(populationattributablerisk,PAR)与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或PARP)
PAR:是测量人群中由于暴露于某因素导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说明暴露的“社会效应”。
公式---
It
为全人群某病发病(死亡)率;
Io
为非暴露组的某病发病(死亡)率。(3)人群归因危险度(populationattribut198PARPAR199
PARP:是人群中因暴露于某因素所致的发病(死亡)占人群发病(死亡)的百分比,也即说明消除该因素后产生预防该病的效果占多大比重,具有公共卫生学意义,说明暴露的社会效应。
公式---
PARP:是人群中因暴露于某因素所致的发病(死亡)200(4)标化比
当研究对象人数较少,发病率比较低时,不宜计算率,可采用与总人口的发病(死亡)率比较的方法,计算比值。以总人口发病(死亡)率为标准,算出该观察人群的理论发病(死亡)人数,即预期发病(死亡)人数。比较实际发病(死亡)数比预期数是否有所增加。常用的是标化死亡比(standardizedmortalityratio,SMR)和标准化比例死亡比(standardizedpropor-tionalmortalityratio,SPMR)。(4)标化比201
SMR
公式:
为观察人群层年龄组的死亡观察值为按照标准人口某时间内第层年龄组死亡率推算的该年龄组的预期死亡数SMR202总体SMR95%可信区间的估计:
和为按Possion分布所计算的死亡数可信区间的上下限
实际死亡数较大时(D>50),用正态近似法求得实际死亡数较小时(D<50),用Possion分布查表法求得
总体SMR95%可信区间的估计:203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204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205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206SPMR公式:分母为按照全人群某病死亡数占全死因死亡数之比来推算预期死亡数4、剂量反应关系的分析5、分层分析SPMR4、剂量反应关系的分析207队列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
1、选择偏倚
(1)选择偏倚(2)失访偏倚(losttofollow-upbias)
产生原因:研究对象的迁移、外出、不愿合作而退出或死于非终点疾病。
偏倚大小:取决于失访率的大小和失访者的特征以及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两组失访情况的差异。
队列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208控制方法:尽可能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此外:
①比较两组失访率的差别及不同程度暴露组失访率的差别;②比较失访人群和随访到人群的某些基本特征有无差异;③从各种途径了解失访者的最终结局,推测失访的影响。
2、信息偏倚主要为错分偏倚(misclassificationbias)。控制方法:质量控制,“盲法”测量
3、混杂偏倚控制方法:尽可能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此外:209队列研究的优点1、可获得发病率或死亡率资料,可直接计算相对危险度;2、因果时间顺序明确,检验病因假说能力较强,可证实病因联系;3、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并可获得一种暴露与多种疾病结局的关系;4、样本量大,结果比较稳定;5、可了解基线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期末汇报幼儿园发言稿
- 创意画钟表课件
- 小班水彩创作课件
- 时间与生命的课件
- 时光老人与流浪汉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跨境代付款服务三方合作协议书
- 2025版房地产经纪保密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影视制作公司投资与合作协议0001
- 二零二五年离婚协议有声书版权授权与内容更新合同
- 2025版离婚协议书英文翻译与本土化适应研究
- 社保政策调整对人力成本影响-洞察阐释
- T/CCSAS 044-2023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化评估指南
- DB32T 5124.2-2025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 第2部分:成人危重症患者无创腹内压监测
- 喉癌术后饮食护理
- 生产经理薪资协议书
- 达州国企面试题及答案
- 群团工作笔试试题及答案
- 英语口语8000句精装版2
- 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仓储管理赋能培训
- 高一上学期《早读是需要激情的!》主题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