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煜辉大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唐煜辉大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和谐社会必须是健康社会和谐社会必须是健康社会2慢性病的流行形势和防治对策
慢性病的流行形势和防治对策
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的总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4一、NCD防治进展概况二、NCD的流行形势三、防治对策一、NCD防治进展概况5一NCD防治进展概况1.1国际1.2国内一NCD防治进展概况1.1国际61.1国际防治进展概况1.1.1NCD是全球疾病负担得到确认WHO在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明确指出NCD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是疾病的主要负担,并根据危险因素引起全球和地区疾病负担的大小确定前7个危险因素,高血压、烟草、乙醇、胆固醇、超重、水果蔬菜摄入不足、和缺乏体力运动。1.1国际防治进展概况1.1.1NCD是全球疾病负担得到确72003年世界卫生报告仍然明确指出NCD是全球疾病的主要负担,NCD及其危险因素是疾病防治的重点。2003年世界卫生报告仍然明确指出NCD是全球疾病的主要81.1.2制订“膳食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全球策略”
2002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决议要求WHO总干事制订“膳食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全球策略”,在2004年第57次世界卫生大会上报告。1.1.2制订“膳食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全球策略”9WHO为取得各方面对“全球策略”的咨询意见已在2003年先后邀请6个地区的WHO成员国(80多个国家)、联合国和其他机构、民间团体、非政府组织和私人部门召开了协商会议。2003年11月末已向WHO执行局提交了“全球策略”报告。WHO为取得各方面对“全球策略”的咨询意见已在2003年先后101.1.3WHO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出台
WHO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已于2003年5月21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56届世界卫生大会上被192个成员国一致通过。到2003年底已有85个成员国正式签署了公约。1.1.3WHO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出台11这是WHO主持制定的第一部条约,标志着烟草控制已经走向以国际法为依据的全球行动,这是烟草控制史的里程碑。公约制定了减少烟草需求及供给的一系列措施。这是WHO主持制定的第一部条约,标志着烟草控制已经走向以国际122003年11月10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大使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03年11月10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大使在纽约联131.2国内NCD防治现状1.2.1NCD防治机构和网络的组建
利用近年来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的机遇,200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了慢病中心,在省级卫生厅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设立了NCD防治的专门部门,地区和县级NCD防治机构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这为进一步实施以公共卫生和健康促进策略为主导的NCD防治提供了组织保障。1.2国内NCD防治现状1.2.1NCD防治机构和网络的141.2.2NCD防治机构职能及工作、技术规范的制订
卫生部办公厅下发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规定了各级NCD防治机构的职能,同时卫生部也在逐渐规范社区NCD防治机构的内容、技术、与标准。1.2.2NCD防治机构职能及工作、技术规范的制订15技术规范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医学诊疗规范”[包括周期性健康检查、危险因素评价、生活行为方式指导、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健康促进诊疗管理、化学预防]、《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国家慢病防治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5)初稿基本完成。技术规范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医161.2.3机构体制改革后的工作
国家慢病中心的任务是政策研究、建立NCD和伤害监测系统,开展相应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的监测和专题调查,制订预防控制的策略、措施、工作和技术规范。工作重点:建立和完善NCD防治网络,开展NCD综合防治。近期重点是围绕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进行综合防治,另一项工作是控烟。1.2.3机构体制改革后的工作171.2.4问题和困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NCD防治网络建设所需要的资源和人才仍将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政府领导对NCD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支持不力;经费短缺;相当多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生活和卫生环境条件较差,医疗卫生条件不健全,技术落后,卫生知识水平低;1.2.4问题和困难18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人员素质、设备条件和服务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缺乏公费医疗和社会保险的支持;误导的不健康的营销的影响,不健康的习俗和社会风气等。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人员素质、设备条件和19二NCD的流行形势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在对全球疾病死亡、残疾及危险因素的系统分析基础上,描述了当今世界上的疾病、残疾和死亡数量以及引起疾病死亡的某些对人类健康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二NCD的流行形势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在对全球疾病死亡、202.1NCD的全球负担
在全球范围NCD的负担增长迅速。在2001年,NCD约占全球总死亡数5560万的60%,占全球疾病负担的47%,这种趋势还在增加。NCD总死亡中约50%为心脑血管病。2.1NCD的全球负担21NCD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的主要疾病负担。全球NCD总死亡中79%发生在发展中国家。预测到2020年,NCD的死亡将占总死亡的75%,71%的缺血性疾病,75%的脑卒中,70的糖尿病死亡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NCD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的主要疾病负担。全球NCD总死亡中22在发展中国家,患糖尿病的人数到2025年将增加2.5倍,由现在的8400增加到2.28亿。许多工业化国家NCD发病死亡已是下降趋势,但NCD仍是这些国家的主要疾病负担。在发展中国家,患糖尿病的人数到202232.2我国的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负担
中国在WHO的191个成员国中是儿童、成人死亡率低的发展中国家,疾病负担以非传染病为主,约占55%以上,主要危险因素是饮酒、血压、烟草、胆固醇、超重和肥胖。2.2我国的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负担241992年我国每千人疾病负担(DALY)全病因的是183.78,传染病是44.49,NCD是106.92。与NCD相关的失能、伤残、早死造成社会财富的潜在损失,1993年为2761亿元,1998年为3148亿元。1992年我国每千人疾病负担(DA252.3我国NCD流行特点2.3.1高死亡率
NCD是城乡居民前四位死因。2001年城市地区恶性肿瘤135.59/10万,脑血管病111.01/10万,心脏病95.77/10万,呼吸系统疾病72.64/10万;农村地区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133.42/10万,脑血管病112.60/10万,恶性肿瘤105.36/10万,心脏病77.72/10万。按上述死亡率估计每年死亡人数:恶性肿瘤150万,脑血管病145万,心脏病108万,呼吸系统疾病150万。2.3我国NCD流行特点2.3.1高死亡率262.3.2高发病率
每年新发恶性肿瘤180—200万,脑卒中150万,冠心病75万。2.3.2高发病率272.3.3高患病率和高致残率
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达18.8%,现有高血压患者1.6亿,糖尿病患者约2000万,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2000万,脑卒中患者600多万,心肌梗死患者296万。2.3.3高患病率和高致残率28脑卒中75%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糖尿病病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发生冠心病、脑中风、下肢截肢、尿毒症和双目失明的危险,分别增加3、3、10、17、25倍。糖尿病患者15年,2%失明,10%严重视力障碍。脑卒中75%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糖尿病病人292.3.5增加幅度加快
近20年来,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快速增长,20世纪50-70年代,高血压每年新发100多万,80-90年代每年新发300多万;从1981-1996年糖尿病患病人数上升了4.8倍。2.3.5增加幅度加快301999年与1990年比,城市糖尿病死亡率增加89%,农村增加71%。70-90年代间,恶性肿瘤死亡粗率上升了29%,肺癌上升了100%,肝癌上升了50%。冠心病年龄标化死亡率90年代与80年代比,城市由年增长3.36%变为4.48%,农村由2.98%增加到4.10%。1999年与1990年比,城市糖尿病死亡率增312.3.6NCD发病趋于年轻化
年轻化趋势见于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癌症。北京市1981和1997年20~74岁人群糖尿病调查显示16年患病率增加3.66倍,30~40岁年龄组增幅最高是4.44倍。2.3.6NCD发病趋于年轻化3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对1972~1996年25年间收集的资料分析显示,小于40岁发生脑出血的人最近5年是前5年的6.3倍。可见NCD发病年轻化趋势很明显。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对1332.3.7NCD危险趋势的增加
人口老龄化,城镇人口持续扩大,饮食中动物食品如肉蛋奶及脂肪量增加,酒消耗量增加,吸烟率增加(中国目前香烟消耗量占世界的30%,年增加5.3%,1996年全国吸烟调查显示男、女吸烟年龄比1984年提前3岁),2.3.7NCD危险趋势的增加34全谷类和蔬菜水果食用量不足,缺乏体力活动,超重、肥胖增加(2002年我国18岁以上居民超重和肥胖分别是22.8%和7.1%,与1992年相比,超重增加39%,肥胖增加97%。大城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达8.1%,大城市成人超重和肥胖男性45.9%、女性39.8%)。全谷类和蔬菜水果食用量不足,缺乏体力活动,超重、352.3.8青壮年劳动人口的健康问题
虽然NCD死亡70%在65岁以上人口,但85%的患者是14~64岁之间的青壮年劳动人口。2.3.8青壮年劳动人口的健康问题36三防治对策3.1政府的政治承诺和领导才能
只有在政府的领导下才能保证“膳食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全球策略”的长期执行。政府在制定策略和规划中起指导和管理的作用,并确保策略的实施和长期监测其影响。应多用科学数据和事实广泛宣传,并向领导说明NCD的形势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破坏性影响,争取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三防治对策3.1政府的政治承诺和领导才能373.2卫生部的协调作用
卫生部对协调和促进政府其他部委参与政策和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负有极其重要的责任,其中包括负责制定和实施政策的部委和政府机构以及地方当局与负责城市发展的部门。3.2卫生部的协调作用383.3综合策略
全面解决NCD在膳食和体力活动方面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烟草的使用,一级预防与二、三级预防结合,防治结合,应是多部门多学科参与的、透明的综合性策略。3.3综合策略393.4策略的建立
策略必须建立在人们的膳食和体力活动类型对健康的正面和负面作用的最佳科学证据的基础上,根据基本数据和实验室数据,监测人们的膳食、体力活动和疾病负担,追踪膳食达到健康的目标的进展情况,尽量把饮食营养体力活动的干预规划结合到已有的NCD防治体系中。3.4策略的建立403.5健康促进需要有适当的健康促进和教育规划以确保传播准确的和平衡的信息,使消费者能较容易的进行健康的选择。3.5健康促进需要有适当的健康促进和教育规划以413.6预防纳入卫生服务
医疗卫生人员的常规工作应包括向病人和家庭提供合理的饮食和体力活动处方及增进健康的实际建议。3.6预防纳入卫生服务42大庆市的慢性病现状
大庆市从2000年开始慢性非传染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肿瘤)发病、死亡的登记报告工作,九县、区都开展了此项工作,经过7年的努力,报告系统运行良好,得到较客观的数据。大庆市的慢性病现状大庆市43大庆市2001~2007年慢性病发病情况大庆市2001~2007年慢性病发病情况44大庆市2001~2007年市区发病情况大庆市2001~2007年市区发病情况45大庆市2001~2007年市区发病情况大庆市2001~2007年市区发病情况46大庆市2001~2007年农村发病情况大庆市2001~2007年农村发病情况47大庆市2001~2007年五种慢病累计发病情况大庆市2001~2007年五种慢病累计发病情况482001~2007年男性五种慢病累计发病情况2001~2007年男性五种慢病累计发病情况492001~2007年女性五种慢病累计发病情况2001~2007年女性五种慢病累计发病情况502001~2007年大庆市五种慢病年龄别发病率(1/10万)高血压2001~2007年大庆市五种慢病年龄别发病率(1/10万)512001~2007年大庆市五种慢病年龄别发病率冠心病2001~2007年大庆市五种慢病年龄别发病率冠心病522001~2007年大庆市五种慢病年龄别发病率脑卒中2001~2007年大庆市五种慢病年龄别发病率脑卒中532001~2007年大庆市五种慢病年龄别发病率糖尿病2001~2007年大庆市五种慢病年龄别发病率糖尿病542001~2007年大庆市五种慢病年龄别发病率肿瘤2001~2007年大庆市五种慢病年龄别发病率肿瘤552001~2007年大庆市五种慢病的职业分布2001~2007年大庆市五种慢病的职业分布56我市的防治对策运用已取得的数据开发领导层,争取资金支持利用建立社区的机会,开展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健康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从自己身边做起,开展健身运动我市的防治对策运用已取得的数据开发领导层,争取资金支持57肥胖的预防与控制肥胖的预防与控制58肥胖的流行病学特点1中国人群超重与肥胖的特点1、80年代以来快速增长,现在居世界肥胖第10位,进10年的增长率相当于美国50年的增长率。2、超重:肥胖=8:13、各地人群超重和肥胖率存在较大差异: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肥胖的流行病学特点1中国人群超重与肥胖的特点59肥胖的流行病学特点24、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5、开始低龄化6、有家族聚集性:父母一方肥胖,子女40%肥胖;双方肥胖,子女70~80%肥胖。肥胖的流行病学特点24、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60超重和肥胖的危害(1)发展中国家与肥胖有关的健康问题
1、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高血压、胆囊疾病、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呼吸困难、睡眠呼吸暂停2、中等增加:冠心病、骨关节病、通风3、轻度增加:癌症、雌激素分泌异常、不育、卵巢囊肿综合征超重和肥胖的危害(1)发展中国家与肥胖有关的健康问题61超重和肥胖的危害(2)BMI≥24
患高血压的危险是正常体重的3~4倍患糖尿病的危险是正常体重的2~3倍危险因素集聚是正常体重的3~4倍超重和肥胖的危害(2)BMI≥2462超重和肥胖的危害(3)
BMI≥28
90%以上患有上述疾病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患高血压的危险是低于此值的3.5倍患糖尿病的危险是低于此值的2.5倍超重和肥胖的危害(3)BMI≥2863超重和肥胖的危害(4)BMI从20逐渐增加,TG、TC、LDL逐渐上升,HDL逐渐下降BMI在25~29.9冠心病发病率增加香港华人发生高血压的体重切入点;男性是23.8,女性是24.1香港华人发生血脂异常的体重切入点;男性是23.0,女性是24.1。超重和肥胖的危害(4)BMI从20逐渐增加,TG、TC、LD64超重和肥胖的危害(5)腹部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国和印度人是腹部肥胖的易感人群和肥胖关系密切的癌症部位:男性为结肠和直肠,女性为胆囊、乳腺和子宫。肥胖导致心理问题。超重和肥胖的危害(5)腹部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65肥胖症的饮食调控原则1一、根据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和腰围确定肥胖程度,标准如下:低体重BMI<18.5正常体重18.5<BMI<24超重24<BMI<28肥胖BMI>28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为腹部肥胖肥胖症的饮食调控原则1一、根据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66肥胖症的饮食调控原则2二、控制总摄入能量:一般以标准体重决定合适的能量摄入量,即每日摄入的能量(千卡)=理想体重×(20~25),但在实际操作中避免能量摄入过低,一般规定年轻男性不低于1600千卡,年轻女性不低于1400千卡。
肥胖症的饮食调控原则2二、控制总摄入能量:67肥胖症的饮食调控原则3
理想体重(千克)=身高(m2)×22.2(适于成年男性)理想体重(千克)=身高(m2)×21.9(适于成年女性)or理想体重(千克)=身高(m)-105(适于成年男性)理想体重(千克)=[身高(m)-100]×0.9(适于成年女性)肥胖症的饮食调控原则368肥胖症的饮食调控原则4三、限制碳水化合物供给
碳水化合物宜占膳食总能量的60%,限制单糖(葡萄糖和果糖)摄入,坚持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膳食、多吃膳食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丰富的食物。肥胖症的饮食调控原则4三、限制碳水化合物供给69肥胖症的饮食调控原则5四、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蛋白质供能应控制在总能量的25%为宜,且要保证优质蛋白,如奶、鱼、鸡、鸡蛋清、瘦肉、豆类等。肥胖症的饮食调控原则5四、限制蛋白质的摄入70肥胖症的饮食调控原则6五、严格限制脂肪的摄入
脂肪供能应控制在总能量的15%,尤其需限制动物脂肪、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应多吃瘦肉,少吃肥肉等油脂含量高的事物;膳食胆固醇的供应量每日每人应低于300mg,即使肥胖患者无心血管疾病、无高胆固醇血症,也应控制在500mg以内。肥胖症的饮食调控原则6五、严格限制脂肪的摄入71肥胖症的饮食调控原则7六、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有针对性的补充所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防止出现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症。肥胖症的饮食调控原则7六、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72肥胖症的饮食调控原则7七、烹调方法
宜采用蒸、煮、烧、烤等,忌用油煎、炸等。肥胖症的饮食调控原则7七、烹调方法73肥胖症的饮食调控原则8八、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忌暴饮暴食、吃零食、挑食偏食、吃洋快餐等。肥胖症的饮食调控原则8八、纠正不良饮食习惯74肥胖症的饮食调控原则9九、运动法长期低强度体力活动(如散步、骑自行车等)与高强度体力活动一样有效,贵在持之以恒,肥胖症的饮食调控原则9九、运动法75肥胖患者的运动处方1一、内容二、强度三、频度、时间和进度肥胖患者的运动处方1一、内容76肥胖患者的运动处方2一、内容1、有氧耐力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自行车等。肥胖者多伴有膝关节骨关节病,由于下肢负担重、膝关节疼痛,可以从水中运动和自行车运动开始,还可以配合上肢运动。
肥胖患者的运动处方2一、内容77肥胖患者的运动处方32、肌力训练:如腹肌练习和肢体练习等,通过肌力训练操和运动器械(如拉力器、杠铃和哑铃等)肥胖患者的运动处方32、肌力训练:如腹肌练习和肢体练习等,通78肥胖患者的运动处方43、舞蹈和健身操:可使身体体形匀称和健壮、肌肉柔软有弹性、动作灵活协调,适合女性减肥健美。肥胖患者的运动处方43、舞蹈和健身操:可使身体体形匀称和健壮79肥胖患者的运动处方5二、强度减肥的运动量取决于欲减体重的数量和进展速度。运动量由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体现。但运动强度大更易造成骨关节损伤,适中的运动强度应维持在65%的最大心率(220-年龄),运动能力差可低于65%的最大心率。肥胖患者的运动处方5二、强度80肥胖患者的运动处方6三、频度、时间和进度
1、参加运动的肥胖者原则上应高于原来的体力运动。有氧运动时间推荐每天大于60分钟,至少每次20~30分钟,每周3次。肥胖患者的运动处方6三、频度、时间和进度81肥胖患者的运动处方72、运动的进度取决于个人的健康状态。对健康状态好的肥胖者,运动的第一周,平均每天消耗150千卡,8~12周后平均每天消耗300千卡。对健康状态差的肥胖者,则需要较长的时间达到运动能量消耗目标,肥胖并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应采用相应的运动处方。肥胖患者的运动处方72、运动的进度取决于个人的健康状态。对健82肥胖患者的运动处方8四、运动方案举例1、准备活动:下肢伸展运动和各关节运动5分钟2、步行或慢跑:慢走→快走或慢跑,持续或间歇进行,每次30分钟,步行3000米,每周4~7次。8~12周后逐渐增加,每次30分钟,步行4000~5000米,每周5~7次。肥胖患者的运动处方8四、运动方案举例83肥胖患者的运动处方93、健身操、肌力训练:胸、背、腰、腹和下肢的肌肉练习,每次10分钟,每周3次。可与2中的步行耐力训练交替进行,即每周1、3、5、7进行耐力训练,每周的2、4、6进行肌力训练。对体能好又有训练基础的肥胖者,可在同一天进行肌力和耐力训练。肥胖患者的运动处方93、健身操、肌力训练:胸、背、腰、腹和下84谢谢大家!谢谢大家!85慢性病的流行形势和防治对策课件86唐煜辉大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唐煜辉大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7和谐社会必须是健康社会和谐社会必须是健康社会88慢性病的流行形势和防治对策
慢性病的流行形势和防治对策
89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的总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90一、NCD防治进展概况二、NCD的流行形势三、防治对策一、NCD防治进展概况91一NCD防治进展概况1.1国际1.2国内一NCD防治进展概况1.1国际921.1国际防治进展概况1.1.1NCD是全球疾病负担得到确认WHO在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明确指出NCD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是疾病的主要负担,并根据危险因素引起全球和地区疾病负担的大小确定前7个危险因素,高血压、烟草、乙醇、胆固醇、超重、水果蔬菜摄入不足、和缺乏体力运动。1.1国际防治进展概况1.1.1NCD是全球疾病负担得到确932003年世界卫生报告仍然明确指出NCD是全球疾病的主要负担,NCD及其危险因素是疾病防治的重点。2003年世界卫生报告仍然明确指出NCD是全球疾病的主要941.1.2制订“膳食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全球策略”
2002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决议要求WHO总干事制订“膳食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全球策略”,在2004年第57次世界卫生大会上报告。1.1.2制订“膳食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全球策略”95WHO为取得各方面对“全球策略”的咨询意见已在2003年先后邀请6个地区的WHO成员国(80多个国家)、联合国和其他机构、民间团体、非政府组织和私人部门召开了协商会议。2003年11月末已向WHO执行局提交了“全球策略”报告。WHO为取得各方面对“全球策略”的咨询意见已在2003年先后961.1.3WHO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出台
WHO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已于2003年5月21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56届世界卫生大会上被192个成员国一致通过。到2003年底已有85个成员国正式签署了公约。1.1.3WHO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出台97这是WHO主持制定的第一部条约,标志着烟草控制已经走向以国际法为依据的全球行动,这是烟草控制史的里程碑。公约制定了减少烟草需求及供给的一系列措施。这是WHO主持制定的第一部条约,标志着烟草控制已经走向以国际982003年11月10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大使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03年11月10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大使在纽约联991.2国内NCD防治现状1.2.1NCD防治机构和网络的组建
利用近年来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的机遇,200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了慢病中心,在省级卫生厅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设立了NCD防治的专门部门,地区和县级NCD防治机构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这为进一步实施以公共卫生和健康促进策略为主导的NCD防治提供了组织保障。1.2国内NCD防治现状1.2.1NCD防治机构和网络的1001.2.2NCD防治机构职能及工作、技术规范的制订
卫生部办公厅下发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规定了各级NCD防治机构的职能,同时卫生部也在逐渐规范社区NCD防治机构的内容、技术、与标准。1.2.2NCD防治机构职能及工作、技术规范的制订101技术规范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医学诊疗规范”[包括周期性健康检查、危险因素评价、生活行为方式指导、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健康促进诊疗管理、化学预防]、《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国家慢病防治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5)初稿基本完成。技术规范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医1021.2.3机构体制改革后的工作
国家慢病中心的任务是政策研究、建立NCD和伤害监测系统,开展相应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的监测和专题调查,制订预防控制的策略、措施、工作和技术规范。工作重点:建立和完善NCD防治网络,开展NCD综合防治。近期重点是围绕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进行综合防治,另一项工作是控烟。1.2.3机构体制改革后的工作1031.2.4问题和困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NCD防治网络建设所需要的资源和人才仍将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政府领导对NCD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支持不力;经费短缺;相当多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生活和卫生环境条件较差,医疗卫生条件不健全,技术落后,卫生知识水平低;1.2.4问题和困难104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人员素质、设备条件和服务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缺乏公费医疗和社会保险的支持;误导的不健康的营销的影响,不健康的习俗和社会风气等。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人员素质、设备条件和105二NCD的流行形势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在对全球疾病死亡、残疾及危险因素的系统分析基础上,描述了当今世界上的疾病、残疾和死亡数量以及引起疾病死亡的某些对人类健康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二NCD的流行形势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在对全球疾病死亡、1062.1NCD的全球负担
在全球范围NCD的负担增长迅速。在2001年,NCD约占全球总死亡数5560万的60%,占全球疾病负担的47%,这种趋势还在增加。NCD总死亡中约50%为心脑血管病。2.1NCD的全球负担107NCD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的主要疾病负担。全球NCD总死亡中79%发生在发展中国家。预测到2020年,NCD的死亡将占总死亡的75%,71%的缺血性疾病,75%的脑卒中,70的糖尿病死亡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NCD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的主要疾病负担。全球NCD总死亡中108在发展中国家,患糖尿病的人数到2025年将增加2.5倍,由现在的8400增加到2.28亿。许多工业化国家NCD发病死亡已是下降趋势,但NCD仍是这些国家的主要疾病负担。在发展中国家,患糖尿病的人数到2021092.2我国的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负担
中国在WHO的191个成员国中是儿童、成人死亡率低的发展中国家,疾病负担以非传染病为主,约占55%以上,主要危险因素是饮酒、血压、烟草、胆固醇、超重和肥胖。2.2我国的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负担1101992年我国每千人疾病负担(DALY)全病因的是183.78,传染病是44.49,NCD是106.92。与NCD相关的失能、伤残、早死造成社会财富的潜在损失,1993年为2761亿元,1998年为3148亿元。1992年我国每千人疾病负担(DA1112.3我国NCD流行特点2.3.1高死亡率
NCD是城乡居民前四位死因。2001年城市地区恶性肿瘤135.59/10万,脑血管病111.01/10万,心脏病95.77/10万,呼吸系统疾病72.64/10万;农村地区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133.42/10万,脑血管病112.60/10万,恶性肿瘤105.36/10万,心脏病77.72/10万。按上述死亡率估计每年死亡人数:恶性肿瘤150万,脑血管病145万,心脏病108万,呼吸系统疾病150万。2.3我国NCD流行特点2.3.1高死亡率1122.3.2高发病率
每年新发恶性肿瘤180—200万,脑卒中150万,冠心病75万。2.3.2高发病率1132.3.3高患病率和高致残率
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达18.8%,现有高血压患者1.6亿,糖尿病患者约2000万,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2000万,脑卒中患者600多万,心肌梗死患者296万。2.3.3高患病率和高致残率114脑卒中75%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糖尿病病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发生冠心病、脑中风、下肢截肢、尿毒症和双目失明的危险,分别增加3、3、10、17、25倍。糖尿病患者15年,2%失明,10%严重视力障碍。脑卒中75%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糖尿病病人1152.3.5增加幅度加快
近20年来,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快速增长,20世纪50-70年代,高血压每年新发100多万,80-90年代每年新发300多万;从1981-1996年糖尿病患病人数上升了4.8倍。2.3.5增加幅度加快1161999年与1990年比,城市糖尿病死亡率增加89%,农村增加71%。70-90年代间,恶性肿瘤死亡粗率上升了29%,肺癌上升了100%,肝癌上升了50%。冠心病年龄标化死亡率90年代与80年代比,城市由年增长3.36%变为4.48%,农村由2.98%增加到4.10%。1999年与1990年比,城市糖尿病死亡率增1172.3.6NCD发病趋于年轻化
年轻化趋势见于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癌症。北京市1981和1997年20~74岁人群糖尿病调查显示16年患病率增加3.66倍,30~40岁年龄组增幅最高是4.44倍。2.3.6NCD发病趋于年轻化118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对1972~1996年25年间收集的资料分析显示,小于40岁发生脑出血的人最近5年是前5年的6.3倍。可见NCD发病年轻化趋势很明显。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对11192.3.7NCD危险趋势的增加
人口老龄化,城镇人口持续扩大,饮食中动物食品如肉蛋奶及脂肪量增加,酒消耗量增加,吸烟率增加(中国目前香烟消耗量占世界的30%,年增加5.3%,1996年全国吸烟调查显示男、女吸烟年龄比1984年提前3岁),2.3.7NCD危险趋势的增加120全谷类和蔬菜水果食用量不足,缺乏体力活动,超重、肥胖增加(2002年我国18岁以上居民超重和肥胖分别是22.8%和7.1%,与1992年相比,超重增加39%,肥胖增加97%。大城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达8.1%,大城市成人超重和肥胖男性45.9%、女性39.8%)。全谷类和蔬菜水果食用量不足,缺乏体力活动,超重、1212.3.8青壮年劳动人口的健康问题
虽然NCD死亡70%在65岁以上人口,但85%的患者是14~64岁之间的青壮年劳动人口。2.3.8青壮年劳动人口的健康问题122三防治对策3.1政府的政治承诺和领导才能
只有在政府的领导下才能保证“膳食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全球策略”的长期执行。政府在制定策略和规划中起指导和管理的作用,并确保策略的实施和长期监测其影响。应多用科学数据和事实广泛宣传,并向领导说明NCD的形势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破坏性影响,争取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三防治对策3.1政府的政治承诺和领导才能1233.2卫生部的协调作用
卫生部对协调和促进政府其他部委参与政策和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负有极其重要的责任,其中包括负责制定和实施政策的部委和政府机构以及地方当局与负责城市发展的部门。3.2卫生部的协调作用1243.3综合策略
全面解决NCD在膳食和体力活动方面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烟草的使用,一级预防与二、三级预防结合,防治结合,应是多部门多学科参与的、透明的综合性策略。3.3综合策略1253.4策略的建立
策略必须建立在人们的膳食和体力活动类型对健康的正面和负面作用的最佳科学证据的基础上,根据基本数据和实验室数据,监测人们的膳食、体力活动和疾病负担,追踪膳食达到健康的目标的进展情况,尽量把饮食营养体力活动的干预规划结合到已有的NCD防治体系中。3.4策略的建立1263.5健康促进需要有适当的健康促进和教育规划以确保传播准确的和平衡的信息,使消费者能较容易的进行健康的选择。3.5健康促进需要有适当的健康促进和教育规划以1273.6预防纳入卫生服务
医疗卫生人员的常规工作应包括向病人和家庭提供合理的饮食和体力活动处方及增进健康的实际建议。3.6预防纳入卫生服务128大庆市的慢性病现状
大庆市从2000年开始慢性非传染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肿瘤)发病、死亡的登记报告工作,九县、区都开展了此项工作,经过7年的努力,报告系统运行良好,得到较客观的数据。大庆市的慢性病现状大庆市129大庆市2001~2007年慢性病发病情况大庆市2001~2007年慢性病发病情况130大庆市2001~2007年市区发病情况大庆市2001~2007年市区发病情况131大庆市2001~2007年市区发病情况大庆市2001~2007年市区发病情况132大庆市2001~2007年农村发病情况大庆市2001~2007年农村发病情况133大庆市2001~2007年五种慢病累计发病情况大庆市2001~2007年五种慢病累计发病情况1342001~2007年男性五种慢病累计发病情况2001~2007年男性五种慢病累计发病情况1352001~2007年女性五种慢病累计发病情况2001~2007年女性五种慢病累计发病情况1362001~2007年大庆市五种慢病年龄别发病率(1/10万)高血压2001~2007年大庆市五种慢病年龄别发病率(1/10万)1372001~2007年大庆市五种慢病年龄别发病率冠心病2001~2007年大庆市五种慢病年龄别发病率冠心病1382001~2007年大庆市五种慢病年龄别发病率脑卒中2001~2007年大庆市五种慢病年龄别发病率脑卒中1392001~2007年大庆市五种慢病年龄别发病率糖尿病2001~2007年大庆市五种慢病年龄别发病率糖尿病1402001~2007年大庆市五种慢病年龄别发病率肿瘤2001~2007年大庆市五种慢病年龄别发病率肿瘤1412001~2007年大庆市五种慢病的职业分布2001~2007年大庆市五种慢病的职业分布142我市的防治对策运用已取得的数据开发领导层,争取资金支持利用建立社区的机会,开展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健康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从自己身边做起,开展健身运动我市的防治对策运用已取得的数据开发领导层,争取资金支持143肥胖的预防与控制肥胖的预防与控制144肥胖的流行病学特点1中国人群超重与肥胖的特点1、80年代以来快速增长,现在居世界肥胖第10位,进10年的增长率相当于美国50年的增长率。2、超重:肥胖=8:13、各地人群超重和肥胖率存在较大差异: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肥胖的流行病学特点1中国人群超重与肥胖的特点145肥胖的流行病学特点24、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5、开始低龄化6、有家族聚集性:父母一方肥胖,子女40%肥胖;双方肥胖,子女70~80%肥胖。肥胖的流行病学特点24、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146超重和肥胖的危害(1)发展中国家与肥胖有关的健康问题
1、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高血压、胆囊疾病、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呼吸困难、睡眠呼吸暂停2、中等增加:冠心病、骨关节病、通风3、轻度增加:癌症、雌激素分泌异常、不育、卵巢囊肿综合征超重和肥胖的危害(1)发展中国家与肥胖有关的健康问题147超重和肥胖的危害(2)BMI≥24
患高血压的危险是正常体重的3~4倍患糖尿病的危险是正常体重的2~3倍危险因素集聚是正常体重的3~4倍超重和肥胖的危害(2)BMI≥24148超重和肥胖的危害(3)
BMI≥28
90%以上患有上述疾病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患高血压的危险是低于此值的3.5倍患糖尿病的危险是低于此值的2.5倍超重和肥胖的危害(3)BMI≥28149超重和肥胖的危害(4)BMI从20逐渐增加,TG、TC、LDL逐渐上升,HDL逐渐下降BMI在25~29.9冠心病发病率增加香港华人发生高血压的体重切入点;男性是23.8,女性是24.1香港华人发生血脂异常的体重切入点;男性是23.0,女性是24.1。超重和肥胖的危害(4)BMI从20逐渐增加,TG、TC、LD150超重和肥胖的危害(5)腹部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国和印度人是腹部肥胖的易感人群和肥胖关系密切的癌症部位:男性为结肠和直肠,女性为胆囊、乳腺和子宫。肥胖导致心理问题。超重和肥胖的危害(5)腹部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151肥胖症的饮食调控原则1一、根据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和腰围确定肥胖程度,标准如下:低体重BMI<18.5正常体重18.5<BMI<24超重24<BMI<28肥胖BMI>28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为腹部肥胖肥胖症的饮食调控原则1一、根据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152肥胖症的饮食调控原则2二、控制总摄入能量:一般以标准体重决定合适的能量摄入量,即每日摄入的能量(千卡)=理想体重×(20~25),但在实际操作中避免能量摄入过低,一般规定年轻男性不低于1600千卡,年轻女性不低于1400千卡。
肥胖症的饮食调控原则2二、控制总摄入能量:153肥胖症的饮食调控原则3
理想体重(千克)=身高(m2)×22.2(适于成年男性)理想体重(千克)=身高(m2)×21.9(适于成年女性)or理想体重(千克)=身高(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满足居民出行需求的城市客运交通碳排放研究
- 填充墙对半刚接钢框架周期折减系数影响研究
-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 风力发电小学生培训课件
- 上肢功能锻炼的护理方法
- 大班健康营养配餐指南
- 颈外静脉采血技术课件
-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件-智能网联汽车基础的认知
- 《电力通信技术》课件
- 补课班教师培训
- 银行电信诈骗培训课件
- 烧结工艺培训课件
- 2025年4月自考00841第二外语(法语)试题
- 水表安装培训课件下载
- 国有企业招标培训课件
- 绿证交易协议
- 乡镇社会捐赠管理制度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 2025-2030年中国医疗器械检测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5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及答案
- 布草洗涤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