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浪漫人生苏教版课件_第1页
李煜的浪漫人生苏教版课件_第2页
李煜的浪漫人生苏教版课件_第3页
李煜的浪漫人生苏教版课件_第4页
李煜的浪漫人生苏教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煜的浪漫人生李煜的浪漫人生李煜的浪漫人生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钟峰白莲居士,即位后改名煜。南唐中主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李煜的浪漫人生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四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李煜是多才多艺身,又是多福多苦命。说他是多才多艺身,是因为他工书善画,能诗擅词,又精通音乐。他玩什么,都能玩出名堂。他的书法,自成一家,创造出了“聚针钉”、“金错刀”、“撮襟”等体式。他作画,“远过常流,高出意外”(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他创作的乐曲,也很“奇绝”,亡国前创作的《念家山》、《念家山破》等乐曲,流行很广,“宫中民间日夜奏之,未及两月,传满江南”(邵思《雁门野说》”。他还会点武艺,像李璟,弧矢箭术都不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的李煜,写起小词来,自然是驾轻就熟。他能创造出《虞美人》之类的绝妙好词,一点也不奇怪。李煜是多才多艺身,又是多福多苦命。说他多福,首先是因为他原本无缘也无心做世子、当国主,却一不小心,当上了世子,做上了国主。他是李璟的第六子,当世子、做国主原本没有他的份儿。可憨人有憨福。他的长兄弘冀早就被立为世子,可弘冀莫名其妙地暴死,其他四位兄长又都早夭,这样李煜就成了“老大”,于是在建隆二年(961)顺利地被立为世子。同年,李璟病逝,李煜在金陵登上国主的宝,拥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后主登基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已建立了宋王朝,统一了北方。只是大宋要一个个地收拾其他小国,一时还顾不上平定南唐。于是李后主有机会苟延残喘,做了15年的小国之君。宋太祖曾说:“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李煜居然在宋太祖的卧榻之下,小心翼翼地睡了十五年。这也算是有福气吧。说他多福,首先是因为他原本无缘也无心做世子、当国主,却一不小他的福气,还不止这些。事业、爱情都美满,才是真正圆满的人生、幸福的人生。李煜的爱情,也挺幸福的。先后两个王后,都是天姿国色,而且多才多艺,跟他又情投意合。大周后,小字娥皇,精通书史,善解间律,特别擅长演奏琵琶。既会谱曲,又能填词,可惜没有词作流传下来。她还是一位时装和发型设计师,曾设计“高髻纤裳及首翘鬃朵之妆”,人人仿效。有这样一位可人儿作伴侣,叫后主片不心满意足?小周后,是娥皇的妹妹,也是“警敏有才思,神彩端静”,风情万种。后主与小周后婚前的爱情,更具有刺激性,更令他心荡神怡。如果说大周后要是引发了后主对音乐的兴趣爱好,间接促进了后主词的创作,那么小周后与后主婚前的频频幽会,则是直接为后主的词作提供了素材。他的福气,还不止这些。事业、爱情都美满,才是真正圆满的人生、后主词中的“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就是写与小周后的恋爱经历。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后主算不上好国主,却是一个优秀的词人,有着艺术家的天真和坦诚。身为国主,连自己的恋爱故事也不隐瞒,公开写到词里让人传唱,这是多么坦率多情!也许是他觉得这场恋爱太惬意太美满,以致于情不自禁,跟情人约会之后就把约会的情景用词记录下来,作为刻骨铬心的永恒纪念。后主词中的“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就是写与小周后的恋爱经据马令《南唐书》记载,在大周后病重期间,后主就与她的小妹相恋。娥皇死后,后主娶她小妹为继室,世称小周后。这首词就是写他与小周后婚前的一次约会。词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让小周后自述约会的过程,表现她的多情与主动。后主真诚坦率之中,也有狭义狯的一面。他不说自己相约对方,而是说她如何主动大胆。在这场不太合乎当时伦理规范的恋爱中,他似乎是被动的。当然,他们爱得非常意愿。名人的恋爱故事本来就吸引人,风流帝王的恋爱故事更有魅力。

据马令《南唐书》记载,在大周后病重期间,后主就与她的小妹相恋这首词的魅力,倒不仅仅是因为名人效应,艺术上也相当成功。几个细节和动作,就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手提绣鞋,刬袜潜来,见出女子的谨慎心细,生怕被别人发现。“偎人颤”,传神地写出她与情郎见面时既紧张又惊喜的神态。词是专门抒情的诗体,但有些词抒情时隐含着故事,或者说是因事言情,在讲故事时表达情思。词中这种因事言情的物法,韦庄是最先使用的。他的《荷叶杯》上片回忆当年与情人约会的故事:“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把约会的时间、地点、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词中这类故事到底是讲词人的经历,还是别人的事情,虽然很难判断,但总有一种逼真感、现场感。这种像是亲身经历的感情故事更能引起读者听众的兴趣。到了宋代,欧阳修和柳永的词也常常使用这种手法,在浓浓的情思中隐含着模糊的故事。这首词的魅力,倒不仅仅是因为名人效应,艺术上也相当成功。几个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此词为入宋后抒写悠闭时心情。“往事只堪哀”,是说想起往事就悲哀,而不是说想起悲哀的往事。后主被俘入宋后,总是难忘故国的“往事”。浪淘沙《虞美人》词说“往事知多少”;《菩萨蛮》词说“往事已成空”,可见他的“往事”是指过去欢乐“往事”。如今触目皆悲,所以想起欢乐的往事,更倍增伤感。开篇流露的是幸福的失落感,接下来表现的是沉重的孤独感。庭院长满了苔藓,可见环境的极度荒凉冷清。室内也是死气沉沉。珠帘不卷,既是无人卷,也是无心卷帘。户外荒凉,触目肠断,不如呆在室内消磨时光。可长期龟缩幽闭一室,内心的孤独还是不能排解。他在期盼人来,期盼着与人交流、倾诉,可等待“终日”,不见人来,也无人敢来。据宋人王铚《默记》记载,后主在汴京开封的住处,每天都有“一老卒守门”,并“有旨不得与外人接”。李煜在汴京,实质是被软禁的囚徒。他明明知道没有人愿意来看望,也没有人敢来看望,却偏偏说“终日”有“谁来”。他是在失望中期盼,在期盼中绝望。这就是李后主的心态。《虞美人》词说“往事知多少”;《菩萨蛮》词说“往事已成空”,在极度孤独中度日的李煜,打发时光、排遣苦闷的最好方式是回忆往事。金剑沉埋于废墟,壮气消沉于荒草,复国的机会与可能是一点儿也没有了,只好任命吧!就这样过一天算一天吧!上片写的是白天,下片写晚上,晚凉天静,月华普照,全词的境界闪出一丝亮色,主人公的心情也为之开朗。可这月亮已非故乡之月,就像建安时期王粲《登楼赋》所说的“虽信美而吾土”。于是他由月亮想到当年月光照耀下的秦淮河畔的故国宫殿。但玉楼瑶殿已非我有,明月照得再亮,也只能徒增伤感。后主总是这么执着地留恋过去,故国成了他解不开的情结。故国情结是他后期词作的一大主题,也是他打发孤独寂寞时光的一副强心剂。在极度孤独中度日的李煜,打发时光、排遣苦闷的最好方式是回忆往但故国情结并不能解脱心中的屈辱与痛苦。他靠回忆过去打发时光。可是一旦从过去的往事中回到现实,又痛苦不堪。这样周而复始,后主深深地陷入了无法解开的心理怪圈。由王子、君主到臣虏,李后主的人生经历了巨大的反差。正如唐圭璋在《李后主》评传》中所说:“他身为国王,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竭,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经历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李煜的浪漫人生苏教版课件然而富贵繁华也好,悲哀血泪也好,这些都违背了李煜的本愿。他的最初理想是做一个远离尘寰逍遥山林的隐逸之士。在《即位上宋太祖表》中,李后主说的很明白:臣本于诸子,实愧非才。自出胶庠,心疏利禄。……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意思是说:当君主并不符合自己本来的志愿。自己的理想只是追步巢父、许由的后尘,做一个像伯夷、叔齐式的隐士。他为自己取了许多别号,自称“钟山隐士”、“钟锋隐者”、“钟锋隐居”、“莲峰居士”,省称曰“钟隐”。可知他心神向往的,完完全全是超越尘俗的山林生活啊!正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然而富贵繁华也好,悲哀血泪也好,这些都违背了李煜的本愿。他的李煜的浪漫人生苏教版课件李煜的浪漫人生苏教版课件邓丽君唱邓丽君唱邓丽君唱邓丽君唱李煜词的题材内容李煜的存词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

李煜词的题材内容李煜的存词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唐宋诗词乌夜啼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邓丽君唱唐宋诗词乌夜啼李煜林花谢了春红,邓丽君唱【相见欢、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唐教坊曲。三十六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过片处错叶两仄韵,两结九言,宜于第二字略豆。【相见欢、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译文】林间诸花凋落,已经失去了春天的红艳,时间真是过得太匆匆啊!无可奈何,肆意摧残她的有朝来的寒雨和晚来的风。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译文】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译文】落花遭雨打湿,风雨中的残花像女子脸和着胭脂流淌泪水,留恋雨中落红,伤感凄迷如醉,何时才能重逢相见?人生长恨,自像那流水长向东。

胭脂泪,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译文】胭脂泪,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离愁别恨整体感知词的内容整体感知词的内容上片写林花、寒雨、风,下片写胭脂泪、人生、水。比喻夹杂着议论,描写的事物不太连贯,看上去觉得互不相干,读完了又觉得血肉相连,有景有情,如泣如诉,把一个丧失自由而又无可奈何的亡国之君形象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1.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写到了哪些景和物?有什么特征?上片写林花、寒雨、风,下片写胭脂泪、人生、水。1.这首词的上词中有正比,也有反比,每一个比喻都十分准确、生动,使作品中的形象显得更突出,更完美。例如“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朝”、“晚”二字相对,形容风雨来得频繁,摧得春花凋零。“林花”、“春红”是暗指被俘以前的宫廷享乐生活,这种欢乐对李煜来说很短暂,好景不长.所以“太匆匆”。恰恰相反,人生的恨却同江河东去一般,长得没有尽头,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一短一长,首尾相照,深沉悲切,催人泪下。

2.这首词中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试举例分析。词中有正比,也有反比,每一个比喻都十分准确、生动,使作品中的通过这些明指暗喻,我们还能体会到作者颇具匠心的一番苦意一一用自然现象暗指历史悲剧的发生是必然的,不可挽回的,以开脱自己的怯弱无能。“林花谢了春红”是比喻南唐的灭亡,“水长东”象征着人生长恨,春去花谢和大江东去都是人们熟悉的自然规律,谁也不能阻挡,选择这样的事物来抒发消极的心绪,不仅妥切.而且很有生活气息,给人美的感受。通过这些明指暗喻,我们还能体会到作者颇具匠心的一番苦意一一用这是一篇伤别之作,全篇从惜花写起,惜花惜人,语带双关。上片中“无奈”句,由惊叹转为怨恨,其中“无奈”二字,满蕴无力护花、无计回天之意,一片珍惜怜爱之情,跃然纸上。下片“自是”句重落,以水之必然长东,喻人之必然长恨,语最深刻,其中“自是”二字,尤能揭出人生苦闷之意蕴。3.品读与探讨:这是一首深挚感人的伤别之词,词人将个人的人生体验,上升到了人类的生命共感。请反复诵读作品,谈谈“无奈”和“自是”这两组虚词在上下片中的作用。这是一篇伤别之作,全篇从惜花写起,惜花惜人,语带双关。3.品李煜常将自己的离愁别恨比作流水东去,写得深入浅出,功力不凡。人生长恨水长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知识拓展:以水喻愁李煜常将自己的离愁别恨比作流水东去,写得深入浅出,功力不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唐宋诗词浪淘沙令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饷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要读出自己,要有所喜欢、理解、感悟,然后给词作批注。唐宋诗词浪淘沙令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饷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景人上君阶下囚哀愁悲凉悔恨无奈绝望融入哀愁暗含遭遇身含更心寒反衬现实中的极度哀怨愁苦对故国的思念与悔恨国家灭亡个人遭遇感梦心景美好已逝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景人上君哀愁融入哀愁身含更心寒反衬现实1.说说你对“春意阑珊”的理解。“春意阑珊”表面指春意凋残,实际上表达逝者如斯,时不再来的慨叹。该词写于作者被宋俘虏后,对自己的最终归宿并不知晓。被俘多年,历经风雨后,作者内心愁苦忧伤,可以说该词是一曲低沉、消极的哀歌。1.说说你对“春意阑珊”的理解。“春意阑珊”表面指春意凋残,2.此词上阕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境况?此词上阕运用了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2.此词上阕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境况?此3.下阕“天上人间”,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诗人用在这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诗人用在这里拟指自己的最后归宿。他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己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3.下阕“天上人间”,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4.品读与探讨:“独自莫凭阑”中的“莫”有两解:一读入声,解为“勿”;一读去声,同“暮”,解为“黄昏”。你赞成哪一种读音、哪一种理解呢?请诵读词作,想象词境,揣摩词情,谈谈你的看法。“独自莫凭阑”中的“莫”历来有不同的理解:“莫凭阑”意思是不要凭阑,而“暮凭阑”是黄昏时凭阑。两种理解皆通。作者说“莫凭阑”,其实是有凭阑的经验的,正因为凭阑之后使自己感到伤心,所以才劝自己不要再去凭阑了。此说虽通,而作“暮凭阑”似乎更好。理由如下:

4.品读与探讨:“独自莫凭阑”中的“莫”有两解:一读入声,解第一,这首词从时间顺序来看是由黎明写到黄昏,作“暮”字比较自然,而且与下文“无限江山”相连贯,“江山”在望,别易会难,正是凭阑时所见所感;如果说不要凭阑,却又说“无限江山”,上下文就有点不接气了。第二,从声调音节来看,一句词用“独”、“莫”两个入声字,显得十分急促,听上去不美;不如连用“自”、“暮”两个去声字,反而显得心情格外沉重。第三,这里先说凭阑有所见,而眼前所见的“无限江山”并不属于自己所有;而曾为自己所有的“无限江山”却又无从看见,这才引起下文“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感叹。这样理解,似乎更顺理成章,更深刻,更显得悲怨凄凉。这比自己做决绝之辞,说我独自再不要凭阑了,似乎更有意境。第一,这首词从时间顺序来看是由黎明写到黄昏,作“暮”字比较自5.分析这首词的内容,并说说该词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这首词以景写起,由景到情,将梦境与现实、欢乐与悲愁交织在一起,结尾以水流花落、春去人逝的慨叹作结,抒发了亡国的悲哀。塑造了一个失去故国,一梦醒来无限辛酸的不幸者形象。

5.分析这首词的内容,并说说该词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6.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请结合对《浪淘沙令》和《虞美人》的鉴赏分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王国维词话引进尼采的“血书说”,既强化了李煜作为主观诗人的身份,表明其内在情感的激烈非同一般,同时也表明主观诗人,只有经历了血风腥雨,自己成为啼血杜鹃,才能声声叫唤吐出沉痛悲怆,从而收到动人心魄艺术效果。词(“血写的书”)中深挚的身世之感(“血的经历”)中,融会了人类生存中的失意悲伤,是他个人的,也是人人的,所以具有永恒的打动人心的魅力。这首词以景写起,由景到情,将梦境与现实、欢乐与悲愁交织在一起,结尾以水流花落、春去人逝的慨叹作结,抒发了亡国的悲哀。塑造了一个失去故国,一梦醒来无限辛酸的不幸者形象。6.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拓展阅读:望江南李煜一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1.词人用了哪些意象,营造出怎样的意境?2.结合李煜的身世,你认为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山寒、芦花、孤舟、月明、笛声

表达了作者囚居生活孤寂难堪之感,以及对江南生活的留恋和对故国思念之情。南国清秋的凄寒的意境拓展阅读:望江南李煜一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总结积累:诗词中的意象笛声月明孤舟流水落花总结积累:诗词中的意象笛声月明孤舟流水落花流水——多表示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无尽哀伤与愁怨。李煜《虞美人》:“间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流水——多表示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无尽哀伤与愁怨。李煜《虞美落花(落红残红)——多隐含好景不长、青春易逝、人生苦短、好事难再的深沉喟叹和哀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晏殊《浣溪纱》:“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落花(落红残红)——多隐含好景不长、青春易逝、人生苦短、好事笛、箫、笙——多暗含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及思乡愁绪。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关。”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李璟《浣溪沙》“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生寒。”赵嘏《长安晚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笛、箫、笙——多暗含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及思乡愁绪笛、箫、笙——多暗含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及思乡愁绪。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关。”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李璟《浣溪沙》“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生寒。”赵嘏《长安晚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笛、箫、笙——多暗含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及思乡愁绪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4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5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6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7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8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李煜的浪漫人生李煜的浪漫人生李煜的浪漫人生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钟峰白莲居士,即位后改名煜。南唐中主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李煜的浪漫人生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四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李煜是多才多艺身,又是多福多苦命。说他是多才多艺身,是因为他工书善画,能诗擅词,又精通音乐。他玩什么,都能玩出名堂。他的书法,自成一家,创造出了“聚针钉”、“金错刀”、“撮襟”等体式。他作画,“远过常流,高出意外”(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他创作的乐曲,也很“奇绝”,亡国前创作的《念家山》、《念家山破》等乐曲,流行很广,“宫中民间日夜奏之,未及两月,传满江南”(邵思《雁门野说》”。他还会点武艺,像李璟,弧矢箭术都不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的李煜,写起小词来,自然是驾轻就熟。他能创造出《虞美人》之类的绝妙好词,一点也不奇怪。李煜是多才多艺身,又是多福多苦命。说他多福,首先是因为他原本无缘也无心做世子、当国主,却一不小心,当上了世子,做上了国主。他是李璟的第六子,当世子、做国主原本没有他的份儿。可憨人有憨福。他的长兄弘冀早就被立为世子,可弘冀莫名其妙地暴死,其他四位兄长又都早夭,这样李煜就成了“老大”,于是在建隆二年(961)顺利地被立为世子。同年,李璟病逝,李煜在金陵登上国主的宝,拥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后主登基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已建立了宋王朝,统一了北方。只是大宋要一个个地收拾其他小国,一时还顾不上平定南唐。于是李后主有机会苟延残喘,做了15年的小国之君。宋太祖曾说:“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李煜居然在宋太祖的卧榻之下,小心翼翼地睡了十五年。这也算是有福气吧。说他多福,首先是因为他原本无缘也无心做世子、当国主,却一不小他的福气,还不止这些。事业、爱情都美满,才是真正圆满的人生、幸福的人生。李煜的爱情,也挺幸福的。先后两个王后,都是天姿国色,而且多才多艺,跟他又情投意合。大周后,小字娥皇,精通书史,善解间律,特别擅长演奏琵琶。既会谱曲,又能填词,可惜没有词作流传下来。她还是一位时装和发型设计师,曾设计“高髻纤裳及首翘鬃朵之妆”,人人仿效。有这样一位可人儿作伴侣,叫后主片不心满意足?小周后,是娥皇的妹妹,也是“警敏有才思,神彩端静”,风情万种。后主与小周后婚前的爱情,更具有刺激性,更令他心荡神怡。如果说大周后要是引发了后主对音乐的兴趣爱好,间接促进了后主词的创作,那么小周后与后主婚前的频频幽会,则是直接为后主的词作提供了素材。他的福气,还不止这些。事业、爱情都美满,才是真正圆满的人生、后主词中的“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就是写与小周后的恋爱经历。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后主算不上好国主,却是一个优秀的词人,有着艺术家的天真和坦诚。身为国主,连自己的恋爱故事也不隐瞒,公开写到词里让人传唱,这是多么坦率多情!也许是他觉得这场恋爱太惬意太美满,以致于情不自禁,跟情人约会之后就把约会的情景用词记录下来,作为刻骨铬心的永恒纪念。后主词中的“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就是写与小周后的恋爱经据马令《南唐书》记载,在大周后病重期间,后主就与她的小妹相恋。娥皇死后,后主娶她小妹为继室,世称小周后。这首词就是写他与小周后婚前的一次约会。词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让小周后自述约会的过程,表现她的多情与主动。后主真诚坦率之中,也有狭义狯的一面。他不说自己相约对方,而是说她如何主动大胆。在这场不太合乎当时伦理规范的恋爱中,他似乎是被动的。当然,他们爱得非常意愿。名人的恋爱故事本来就吸引人,风流帝王的恋爱故事更有魅力。

据马令《南唐书》记载,在大周后病重期间,后主就与她的小妹相恋这首词的魅力,倒不仅仅是因为名人效应,艺术上也相当成功。几个细节和动作,就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手提绣鞋,刬袜潜来,见出女子的谨慎心细,生怕被别人发现。“偎人颤”,传神地写出她与情郎见面时既紧张又惊喜的神态。词是专门抒情的诗体,但有些词抒情时隐含着故事,或者说是因事言情,在讲故事时表达情思。词中这种因事言情的物法,韦庄是最先使用的。他的《荷叶杯》上片回忆当年与情人约会的故事:“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把约会的时间、地点、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词中这类故事到底是讲词人的经历,还是别人的事情,虽然很难判断,但总有一种逼真感、现场感。这种像是亲身经历的感情故事更能引起读者听众的兴趣。到了宋代,欧阳修和柳永的词也常常使用这种手法,在浓浓的情思中隐含着模糊的故事。这首词的魅力,倒不仅仅是因为名人效应,艺术上也相当成功。几个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此词为入宋后抒写悠闭时心情。“往事只堪哀”,是说想起往事就悲哀,而不是说想起悲哀的往事。后主被俘入宋后,总是难忘故国的“往事”。浪淘沙《虞美人》词说“往事知多少”;《菩萨蛮》词说“往事已成空”,可见他的“往事”是指过去欢乐“往事”。如今触目皆悲,所以想起欢乐的往事,更倍增伤感。开篇流露的是幸福的失落感,接下来表现的是沉重的孤独感。庭院长满了苔藓,可见环境的极度荒凉冷清。室内也是死气沉沉。珠帘不卷,既是无人卷,也是无心卷帘。户外荒凉,触目肠断,不如呆在室内消磨时光。可长期龟缩幽闭一室,内心的孤独还是不能排解。他在期盼人来,期盼着与人交流、倾诉,可等待“终日”,不见人来,也无人敢来。据宋人王铚《默记》记载,后主在汴京开封的住处,每天都有“一老卒守门”,并“有旨不得与外人接”。李煜在汴京,实质是被软禁的囚徒。他明明知道没有人愿意来看望,也没有人敢来看望,却偏偏说“终日”有“谁来”。他是在失望中期盼,在期盼中绝望。这就是李后主的心态。《虞美人》词说“往事知多少”;《菩萨蛮》词说“往事已成空”,在极度孤独中度日的李煜,打发时光、排遣苦闷的最好方式是回忆往事。金剑沉埋于废墟,壮气消沉于荒草,复国的机会与可能是一点儿也没有了,只好任命吧!就这样过一天算一天吧!上片写的是白天,下片写晚上,晚凉天静,月华普照,全词的境界闪出一丝亮色,主人公的心情也为之开朗。可这月亮已非故乡之月,就像建安时期王粲《登楼赋》所说的“虽信美而吾土”。于是他由月亮想到当年月光照耀下的秦淮河畔的故国宫殿。但玉楼瑶殿已非我有,明月照得再亮,也只能徒增伤感。后主总是这么执着地留恋过去,故国成了他解不开的情结。故国情结是他后期词作的一大主题,也是他打发孤独寂寞时光的一副强心剂。在极度孤独中度日的李煜,打发时光、排遣苦闷的最好方式是回忆往但故国情结并不能解脱心中的屈辱与痛苦。他靠回忆过去打发时光。可是一旦从过去的往事中回到现实,又痛苦不堪。这样周而复始,后主深深地陷入了无法解开的心理怪圈。由王子、君主到臣虏,李后主的人生经历了巨大的反差。正如唐圭璋在《李后主》评传》中所说:“他身为国王,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竭,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经历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李煜的浪漫人生苏教版课件然而富贵繁华也好,悲哀血泪也好,这些都违背了李煜的本愿。他的最初理想是做一个远离尘寰逍遥山林的隐逸之士。在《即位上宋太祖表》中,李后主说的很明白:臣本于诸子,实愧非才。自出胶庠,心疏利禄。……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意思是说:当君主并不符合自己本来的志愿。自己的理想只是追步巢父、许由的后尘,做一个像伯夷、叔齐式的隐士。他为自己取了许多别号,自称“钟山隐士”、“钟锋隐者”、“钟锋隐居”、“莲峰居士”,省称曰“钟隐”。可知他心神向往的,完完全全是超越尘俗的山林生活啊!正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然而富贵繁华也好,悲哀血泪也好,这些都违背了李煜的本愿。他的李煜的浪漫人生苏教版课件李煜的浪漫人生苏教版课件邓丽君唱邓丽君唱邓丽君唱邓丽君唱李煜词的题材内容李煜的存词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

李煜词的题材内容李煜的存词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唐宋诗词乌夜啼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邓丽君唱唐宋诗词乌夜啼李煜林花谢了春红,邓丽君唱【相见欢、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唐教坊曲。三十六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过片处错叶两仄韵,两结九言,宜于第二字略豆。【相见欢、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译文】林间诸花凋落,已经失去了春天的红艳,时间真是过得太匆匆啊!无可奈何,肆意摧残她的有朝来的寒雨和晚来的风。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译文】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译文】落花遭雨打湿,风雨中的残花像女子脸和着胭脂流淌泪水,留恋雨中落红,伤感凄迷如醉,何时才能重逢相见?人生长恨,自像那流水长向东。

胭脂泪,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译文】胭脂泪,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离愁别恨整体感知词的内容整体感知词的内容上片写林花、寒雨、风,下片写胭脂泪、人生、水。比喻夹杂着议论,描写的事物不太连贯,看上去觉得互不相干,读完了又觉得血肉相连,有景有情,如泣如诉,把一个丧失自由而又无可奈何的亡国之君形象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1.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写到了哪些景和物?有什么特征?上片写林花、寒雨、风,下片写胭脂泪、人生、水。1.这首词的上词中有正比,也有反比,每一个比喻都十分准确、生动,使作品中的形象显得更突出,更完美。例如“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朝”、“晚”二字相对,形容风雨来得频繁,摧得春花凋零。“林花”、“春红”是暗指被俘以前的宫廷享乐生活,这种欢乐对李煜来说很短暂,好景不长.所以“太匆匆”。恰恰相反,人生的恨却同江河东去一般,长得没有尽头,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一短一长,首尾相照,深沉悲切,催人泪下。

2.这首词中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试举例分析。词中有正比,也有反比,每一个比喻都十分准确、生动,使作品中的通过这些明指暗喻,我们还能体会到作者颇具匠心的一番苦意一一用自然现象暗指历史悲剧的发生是必然的,不可挽回的,以开脱自己的怯弱无能。“林花谢了春红”是比喻南唐的灭亡,“水长东”象征着人生长恨,春去花谢和大江东去都是人们熟悉的自然规律,谁也不能阻挡,选择这样的事物来抒发消极的心绪,不仅妥切.而且很有生活气息,给人美的感受。通过这些明指暗喻,我们还能体会到作者颇具匠心的一番苦意一一用这是一篇伤别之作,全篇从惜花写起,惜花惜人,语带双关。上片中“无奈”句,由惊叹转为怨恨,其中“无奈”二字,满蕴无力护花、无计回天之意,一片珍惜怜爱之情,跃然纸上。下片“自是”句重落,以水之必然长东,喻人之必然长恨,语最深刻,其中“自是”二字,尤能揭出人生苦闷之意蕴。3.品读与探讨:这是一首深挚感人的伤别之词,词人将个人的人生体验,上升到了人类的生命共感。请反复诵读作品,谈谈“无奈”和“自是”这两组虚词在上下片中的作用。这是一篇伤别之作,全篇从惜花写起,惜花惜人,语带双关。3.品李煜常将自己的离愁别恨比作流水东去,写得深入浅出,功力不凡。人生长恨水长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知识拓展:以水喻愁李煜常将自己的离愁别恨比作流水东去,写得深入浅出,功力不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唐宋诗词浪淘沙令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饷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要读出自己,要有所喜欢、理解、感悟,然后给词作批注。唐宋诗词浪淘沙令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饷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景人上君阶下囚哀愁悲凉悔恨无奈绝望融入哀愁暗含遭遇身含更心寒反衬现实中的极度哀怨愁苦对故国的思念与悔恨国家灭亡个人遭遇感梦心景美好已逝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景人上君哀愁融入哀愁身含更心寒反衬现实1.说说你对“春意阑珊”的理解。“春意阑珊”表面指春意凋残,实际上表达逝者如斯,时不再来的慨叹。该词写于作者被宋俘虏后,对自己的最终归宿并不知晓。被俘多年,历经风雨后,作者内心愁苦忧伤,可以说该词是一曲低沉、消极的哀歌。1.说说你对“春意阑珊”的理解。“春意阑珊”表面指春意凋残,2.此词上阕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境况?此词上阕运用了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2.此词上阕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境况?此3.下阕“天上人间”,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诗人用在这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诗人用在这里拟指自己的最后归宿。他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己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3.下阕“天上人间”,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4.品读与探讨:“独自莫凭阑”中的“莫”有两解:一读入声,解为“勿”;一读去声,同“暮”,解为“黄昏”。你赞成哪一种读音、哪一种理解呢?请诵读词作,想象词境,揣摩词情,谈谈你的看法。“独自莫凭阑”中的“莫”历来有不同的理解:“莫凭阑”意思是不要凭阑,而“暮凭阑”是黄昏时凭阑。两种理解皆通。作者说“莫凭阑”,其实是有凭阑的经验的,正因为凭阑之后使自己感到伤心,所以才劝自己不要再去凭阑了。此说虽通,而作“暮凭阑”似乎更好。理由如下:

4.品读与探讨:“独自莫凭阑”中的“莫”有两解:一读入声,解第一,这首词从时间顺序来看是由黎明写到黄昏,作“暮”字比较自然,而且与下文“无限江山”相连贯,“江山”在望,别易会难,正是凭阑时所见所感;如果说不要凭阑,却又说“无限江山”,上下文就有点不接气了。第二,从声调音节来看,一句词用“独”、“莫”两个入声字,显得十分急促,听上去不美;不如连用“自”、“暮”两个去声字,反而显得心情格外沉重。第三,这里先说凭阑有所见,而眼前所见的“无限江山”并不属于自己所有;而曾为自己所有的“无限江山”却又无从看见,这才引起下文“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感叹。这样理解,似乎更顺理成章,更深刻,更显得悲怨凄凉。这比自己做决绝之辞,说我独自再不要凭阑了,似乎更有意境。第一,这首词从时间顺序来看是由黎明写到黄昏,作“暮”字比较自5.分析这首词的内容,并说说该词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这首词以景写起,由景到情,将梦境与现实、欢乐与悲愁交织在一起,结尾以水流花落、春去人逝的慨叹作结,抒发了亡国的悲哀。塑造了一个失去故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