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616页,共=sectionpages1616页2021-2022学年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能直接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A.刻度尺 B.温度计 C.电子秤 D.秒表襄阳泰凯电子有限公司生产“ViKi“智能手机,出口到南美、南亚和非洲市场。调节手机的音量是改变声音的A.音调 B.音色 C.频率 D.响度下列物态变化事例中,属于汽化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清晨树叶上的露珠

C.路面上的水被太阳晒干 D.灯丝用久了变细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手影

B.对着镜子画脸谱

C.海市蜃楼

D.雨后彩虹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下列事例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由热变冷的铝锅 B.烧杯中正在沸腾的水

C.铁球被压成铁饼 D.从地球带到太空的食品小明同学在参加今年物理实验考查时,用如图所示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物体长度为______cm.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会逐渐地变小,直至消失,说明声音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同时一直能看到闹钟的秒针在不停地转动,说明光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水银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原理制成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李身高1.6m,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则他离自己在镜中的像______m,当他慢慢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漂浮着一个正方体的木块,水面以下的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以上的部分要大一些,这是因为烧杯和水起到了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的放大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______像(选填“虚”或“实”)。如图所示,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时,为测量试管中碎冰的温度,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碎冰______,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某湿地公园因湖水清澈可鉴,有“镜湖”之称,这是因为光在水面发生了______(选填“漫”或者“镜面”)反射。描述从上海到北京的铁路长度时,应该选用______(选填“千米”、“厘米”或“毫米”)作为单位比较合适。小明站在电梯里,电梯以1m/s速度匀速向上运行,此时他相对于电梯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容积为250mL的容器,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g,则容器质量为______g;若装满另一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250g,则这种液体的密度为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54千米/时的速度通过一个长700米的山洞需要多少时间?一个容器盛满水总质量为450g,若将150g小石子投入容器中,溢出50g水,求:

(1)小石子的体积是多少?

舞台上经常用喷洒干冰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在游泳池边向水池底看去,感觉池水并不深,下水后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试分析,为什么池深度看起来比实际的浅?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小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什么?本实验将看不见的音叉振动转换为小球的振动,这种实验方法称为转换法,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什么?

如图所示,一物体AB放在平面镜前,请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完成图所示的光路图.

李师傅在修理桌椅时有较大的敲击声,为了使邻居少受干扰,他想出了三种方法:

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

②把自家门窗关紧;

③告知邻居暂时捂住耳朵。

方法①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方法②是在______中减弱噪声,方法③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所示,甲、乙是小芳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过程中看到的气泡上升情况的示意图,其中______图是沸腾时的情况.丙图是她利用此实验中观察记录的数据作出的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从图象可看出: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由此可猜想到:水面气压______1标准大气压.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______,实验室有茶色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应选择______来代替平面镜;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______关系;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______关系。如图所示,F和F′为凸透镜的焦点,P和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二倍焦距。

(1)保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______(选填“放大”或“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若将图示装置模拟人的眼睛成像系统,成像总在光屏左侧,该种情况表明这样的眼睛是______(选填“近”或“远”)视眼,需要配戴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端午节,小杉在乌蒙大草原游玩时,捡到一块不知名的均匀物块,他将该物块带回学校,在老师的帮助下,对其密度进行测量(如图)。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______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填“左”或“右”)调节,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块的质量,平衡时所用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物块质量是______g。

(2)向量筒中装适量水,读出体积为50cm3,放入物块时,不慎掉入量筒的水中,液面静止后如图乙所示,物块的体积为______cm3,计算出物块的密度为______g/c

答案和解析1.【答案】A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常见物理量及其测量工具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题,容易解答。

对每个选项中的测量工具进行分析,明确各自的测量对象,就能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

A、刻度尺是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故A符合题意;

B、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基本工具,故B不符合题意;

C、电子秤是测量质量的工具,故C不符合题意;

D、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D

【解析】解:使用手机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大小,调节的是声音的响度。

故选:D。

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分辨物体。

解决此类问题明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是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A、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故A错误;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水被晒干,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C正确;

D、灯丝变细,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据此分析判断。

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是什么物态变化。

4.【答案】A

【解析】解:A、手影的形成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符合题意;

B、对着镜子画脸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合题意;

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其实质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具体生活实例,需要利用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进行判断;能否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10cm。

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30cm处,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A。

①阳光聚焦的方法确定凸透镜的焦距。

6.【答案】B

【解析】解:

A、铝锅由热变冷,温度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物体质量没有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正在沸腾的水,部分水汽化成为水蒸气进入空气,水的质量减少。故B符合题意;

C、铁球被压成铁饼,形状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物体质量没有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宇航员从地球带到太空的食品,位置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食品的质量没有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温度、位置,则质量不会发生改变。

本题考查了质量的概念,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只要理解质量特性的含义即可解答

7.【答案】1mm

【解析】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

(2)末端刻度值为5.90cm,物体长度为5.90cm−3.00cm=2.90cm.

故答案为:18.【答案】不能

【解析】解: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空气的过程中,我们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地变小,直至消失,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玻璃钟罩内没有空气时,仍然可以看到秒针在不停地转动。

故答案为:不能;能。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此题考查了声音和光传播的特点,在实验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推理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9.【答案】热胀冷缩

凝华

【解析】解:测量病人体温用的水银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而制在成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凝华。

水银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读数时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华成小冰晶。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和温度计的原理,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10.【答案】3

不变

【解析】解:

因平面镜成像时物距与像距相等,小李站在平面镜前1.5m处,此时物距为1.5m,则像距也为1.5m,则他离自己在镜中的像的距离为1.5m+1.5m=3m;

11.【答案】凸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三种成像情况和应用,是比较基础性的习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之一,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来解答此题。解: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烧杯和水起到了凸透镜的作用,而水下面的木块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因此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凸;虚。

12.【答案】充分接触

−4【解析】解:

(1)用温度计测量碎冰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碎冰充分接触,但不能将其碰到试管底或者试管壁,防止影响测量结果;

(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在0的下面,是零下,所以其示数为−4℃。

(13.【答案】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镜面

【解析】解:小孔成像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平静的湖水相当于平面镜,湖水清澈可鉴说明湖水中出现了物体的像,该像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了镜面反射形成的。

故答案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镜面。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平静的水面相当于镜面,可以发生镜面反射。

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镜面反射现象,属于基础题。

14.【答案】千米

静止

【解析】解:(1)描述从上海到北京的铁路长度时,用千米(km)作单位较合适;

(2)小明站在电梯里,电梯匀速向上运行,此时他相对于电梯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小明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千米;静止。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m、km、dm、c15.【答案】50

0.8

【解析】解:(1)因为ρ=mV,

所以,容器中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0g/cm3×250cm3=250g,

则容器的质量为m容=m总16.【答案】解:火车通过山洞经过的路程s=L车+L洞=200m+700m=900m;

【解析】火车过山洞的路程是山洞长度与火车长度之和,知道火车的速度由公式t=sv可求出火车通过山洞所用的时间.17.【答案】解:(1)由题意知溢出水的质量是m=50g;

所以,小石子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V石=V水=m水ρ水=50g1【解析】(1)先根据出溢出的水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水的体积,即是小石子的体积;

(2)18.【答案】答: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

【解析】解决此题需掌握:干冰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的升华过程是吸热的;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是放热的。

解答此题需要知道什么是干冰,需要知道物态变化伴随的吸放热情况,是一道应用题。

19.【答案】答:池底反射的光线穿过水面,折射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池底经水面折射所成的虚像,且虚像在实际池底的上方,所以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解析】池底变浅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造成的。

此题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具体运用,所以夏天当你站在水池边,看着清澈见底、深度不过齐腰的水时,千万不要贸然下去,以免发生危险。这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发生折射,使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20.【答案】答: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这种实验方法称为转换法,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把音叉的振动放大,以便观察。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条件和对转换法的理解,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21.【答案】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先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B′,连接A′、B′点即为物体【解析】首先要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其次掌握本题的基本作法:作出两个端点A、B的像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22.【答案】解: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解析】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凹透镜的特殊光线有三条: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23.【答案】声源

传播过程

人耳

【解析】解: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②把自家的门窗关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③告诉邻居暂时捂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声源;传播过程;人耳。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噪声的防治方法进行分析。

24.【答案】乙;98℃;低于【解析】解:(1)水在沸腾前,水温较低,底部少部分水汽化为水蒸气冒出时,又同时有一部分水蒸气会马上液化成水,所以气泡少,且会在上升过程中变小,因此图甲是沸腾前的情形;

水在沸腾时,水温都达到沸点,水在各个部位同时汽化,因此大量气泡会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充,加之越往水面液体的压强越小,因此气泡会越变越大,形成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