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专题5期末复习练习题_第1页
历史必修三专题5期末复习练习题_第2页
历史必修三专题5期末复习练习题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制仅供参考审核批准生效日期地址:电话:传真:邮编:必修三专题五期末复习练习题姓名:1.1950年7月,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当时简化汉字的出发点可能是()A.有利于扫盲,普及文化B.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清算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D.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1.下图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赴校证,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西南地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委员会一九五七年暑假录取新生赴校证A.国家实行“科教兴国西南地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委员会一九五七年暑假录取新生赴校证B.《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C.“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D.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影响3.下表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入学履历,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姓名张卫红推荐评语性别男出身好,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中国共产党;阶级立场坚定,在农村广阔天地里锻炼20多年年龄35岁家庭出身贫农文化程度小学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B.《义务教育法》实施C.“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D.“文革”后恢复高考8.下面的校园标语(口号)按开始流行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②“向科学进军”③“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4.1956年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2.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3.(2012·浙江会考)《人民日报》曾刊发一则“喜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向从事核武器研制和试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科学工作者和一切有关人员,致以最热烈的祝贺……”。该“喜报”是祝贺我国()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9.下列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发展的先后顺序是()①中国科学院成立②《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③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④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2.下图是新中国五个时期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A.在①时期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B.“两弹一星”成果都是在③时期取得的C.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是④时期内不多的成果D.⑤时期中国研制出超级计算机8.(26分)18世纪中叶,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灿烂的艺术丰碑。此后,对《红楼梦》的研究不断展开,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阅读材料,材料:《红楼梦》的批评与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754年至1901年。第二阶段是1902年至1949年,这是现代红学的开端。1917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出版《石头记索隐》,继承了清中期以来对《红楼梦》研究的思路。1921年时任北大教授的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观点正好与蔡元培相反,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胡适使用“科学”、“实验”等方法考证《红楼梦》,吸引了一大批的追随者,真正形成了一个学术流派,开启了现代红学的研究。第三阶段自1949年至1978年。1954年,毛泽东写下了《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亲自领导和发动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思想的批判运动,开了建国后将不同学术观点之争同政治斗争联系起来的先河。此后,用阶级斗争分析法研究《红楼梦》成为红学的主流。第四阶段自1978年至现在,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红楼梦》研究与海外红学合流而相呼应,从而进入了一个更加彻底的多元化时代。——据陈维昭《红学通史》等(1)明清时期,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小说发展迅速。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8分)(2)蔡元培与胡适关于红学的争论体现了当时北大的什么办学方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胡适“开启现代红学研究”的主要思想文化背景。(7分)(3)根据材料指出红学研究第三到第四阶段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4)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学术研究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参考答案:(1)原因:①封建专制腐朽没落;②理学僵化、文化专制使部分文人将精力发挥在小说创作上;③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④市民阶层壮大;⑤小说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故事性使其具有广泛的流传性;⑥印刷术的不断进步;(8分,每个要点2分,任答4点即可)(2)方针:兼容并包,思想自由(1分)背景:北大宽松的学术氛围;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对传统文化和研究方法的批判、反思(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海归运用西方先进的学术研究方法;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形成(6分,每个要点2分,答出3点即可)(3)变化:从单一的阶级斗争分析法到研究的多元化。(2分)原因: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