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历史(安徽地区)专题四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课件_第1页
中考总复习历史(安徽地区)专题四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课件_第2页
中考总复习历史(安徽地区)专题四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课件_第3页
中考总复习历史(安徽地区)专题四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课件_第4页
中考总复习历史(安徽地区)专题四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安徽常考专题过关安徽·中考》历史专题四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大国崛起专题概览目录(河北·中考)知识梳理线索1两次工业革命与计算机网络线索2经济全球化开放问答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联系三次科技革命,谈谈你的感想。2.全球化趋势下人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3.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两次工业革命与计算机网络线索11.两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电力的广泛应用背景、条件①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②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③技术——工场手工业积累了先进的生产技术。④市场——英国打败西、荷、法,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海外市场不断扩大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②资本——工业革命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③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④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两次工业革命与计算机网络线索1标志性发明改良蒸汽机等电灯、汽车等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法拉第的电磁学领先国家英国美、德新兴产业部门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等电力工业、汽车制造业等新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汽车、飞机动力(能源)改良蒸汽机(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进入的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两次工业革命与计算机网络线索1主要成就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18世纪中期,瓦特改进蒸汽机;1825年,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①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电力、石油等。②新的交通工具: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的汽车、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等。③新通信手段的发明和应用:电话、电报等。④照明工具: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的耐用的白炽灯泡。⑤新动力:发电机和电动机、内燃机两次工业革命与计算机网络线索1给社会带来的根本性变化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使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特点①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②首先并主要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③主要在轻工业部门①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最突出的特点)②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宏大,发展迅速。③一些国家的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④侧重于重工业部门两次工业革命与计算机网络线索1影响对生产力实现了机器化大生产,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电气化,生产力高度发展

对生产关系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形成了日益对立的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产生了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对世界政治格局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形成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对世界经济格局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①东西方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但差距进一步扩大。②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两次工业革命与计算机网络线索1影响

对生产生活蒸汽动力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汽船和火车诞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显露电力的应用进一步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耐用电灯泡的发明、有轨电车的制造、飞机和汽车的出现、有线电话和电报的研制成功,为人们提供了便利对中国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①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两次工业革命与计算机网络线索1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中国落后的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还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错过了机遇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仍然处于清朝的封建统治之下,没能全面革新政治经济制度,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下,中国又一次错过机遇两次工业革命与计算机网络线索12.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

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普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功能快捷地了解信息和世界变化;新的通信方式;提供获取知识的新途径;丰富现代社会的娱乐和休闲生活;人们可以展示自我,参与讨论,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两次工业革命与计算机网络线索1计算机网络

影响①互联网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现代社会也因互联网的存在而更加丰富多彩。②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计算机网络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还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推进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存在的问题网络“黑客”、病毒、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网络诈骗等经济全球化线索2表现①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表现。②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③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④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的建立影响①利: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竞争。②弊:一方面,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联系三次科技革命,谈谈你的感想。开放问答振兴经济首先要发展科技,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科技是重点,人才是关键,只有大力发展科技,才能提高综合国力和国民素质,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中学生,我们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2.全球化趋势下人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开放问答(1)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毒品泛滥问题、资源匮乏问题、人口激增和老龄化问题、战争问题、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核武器扩散、疾病蔓延、网络安全、经济危机等。(2)对策:各国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如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环保投资,保护有限资源;加大禁毒和反恐力度;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努力等。3.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开放问答(1)机遇: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利用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