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模板_第1页
承德避暑山庄模板_第2页
承德避暑山庄模板_第3页
承德避暑山庄模板_第4页
承德避暑山庄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承德避暑山庄,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始建于一七零三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八十九年建成。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一九九四年十二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二零零七年五月八日,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第一页,共34页。第二页,共34页。第三页,共34页。

评价: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承德避暑山庄,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宫,位于河北省境内,修建于公元1703年到1792年。它是由众多的宫殿以及其它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湖泊、牧场和森林巧妙地融为一体。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的历史遗迹。第四页,共34页。

风景

优美第五页,共34页。建筑风格

一、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范囿和皇家寺庙群。最大的特色是它园中有山,山中有园。避暑山庄在总体规划布局和园林建筑设计上都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的景观特点和有利条件,吸取唐、宋、明历代造园的优秀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验,加以综合、提高,把园林艺术与技术水准推向了空前的高度,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典范。避暑山庄借助自然和野趣的风景,形成了东南湖区、西北山区和东北草原的布局。宫殿区建于南端,是皇帝行使极力、居住、读书和娱乐的场所。避暑山庄这座清帝的夏宫,以多种传统手法,营造了120多组建筑,融汇了江南水乡和北方草原的特色,成为中国皇家园林艺术荟萃的典范。第六页,共34页。二、帝王苑囿与皇家寺庙建筑经验的结晶。它成为与私园并称的中国两大园林体系中帝王宫范体系中的典范之作。园林建造实现了“宫”与“苑”形式上的完美结合和“理朝听政”与“游息娱乐”功能上的高度统一。寺庙建筑具有鲜明的政治功用。在造园上,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第七页,共34页。三、建筑技艺,撷取中国南北名园名寺的精华,仿中有创,表达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建筑主题。它囊括了亭台阁寺等中国古代大部分建筑形象。展示了中国古代木架结构建筑的高超技艺,并实现了木架结构与砖石结构、汉式建筑形式与少数民族建筑形式的完美结合。避暑山庄周围寺庙的建筑风格使汉、藏文化艺术融于一体,寺庙殿堂中,完好地保存和供奉着精美的佛象、法器等近万件,共同构成了十八世纪中国古代建筑富于融合性和创造性的杰作。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同时又具有不同风格的强烈对比,避暑山庄朴素淡雅,其周围寺庙金碧辉煌。这是清帝处理民族关系重要举措之一。第八页,共34页。主要建筑第九页,共34页。透过避暑大门,可以看到

“澹泊敬诚”殿

第十页,共34页。澹泊敬诚殿是正宫的主殿,因为楠木结构,俗称楠木殿。这里是清帝举行朝贺、大典,接见大臣、少数民族王公首领和外国使节的地方。殿内陈设豪华,雕刻精细,楠香馥郁。第十一页,共34页。第十二页,共34页。四知书屋过了“澹泊敬诚”殿便是”四知书屋“殿。”四知书屋“殿建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是皇帝临朝前后休息,更衣以及召见近臣的处所。”四知书屋“原由康熙题名”依清旷’,后乾隆另题“四知书屋’

第十三页,共34页。七十二景承德避暑山庄大小建筑有120多组,其中康熙以四字组成36景,乾隆以三字组成36景,这就是山庄著名的72景。

第十四页,共34页。知鱼矶位于承德避暑山庄芳渚临流亭北面,是乾隆三十六景之一。第十五页,共34页。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二十七景。此景建于1703年。亭三面临水一面居山,夏季潺潺的湖水,翠绿的山光,波泛涟漪的湖泊及百鸟共鸣齐飞的壮景,构成了一幅奇妙无比的山水花鸟图。《热河志》说:由万壑松风西行,稍折而北,傍湖一曲,有亭南向,圣祖御题额曰“芳渚临流”。巨石嵌空,巉岩秀削。夹岸嘉木灌丛,芳草如织,清辉倒景,迎风自馨。游鳞来往于苔阴,远禽出没于烟际,藻影涵空,溪喧流韶,洵乎飞潜,动植交呈化机者矣。第十六页,共34页。水心榭在避暑山庄东宫之北,是宫殿区与湖区的重要通道。第十七页,共34页。水流云在位于芳渚清流之北,与烟雨楼隔湖相望。为“康熙三十六景”最后一景。是一座重檐四角攒顶、四面出卷棚式抱厦的敞亭。此亭形制独具一格:主亭为方亭,四面加突出的附间。题额由唐代大诗人杜甫诗“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脱出。此亭位于内湖与澄湖相交处,流水与浮云相映成趣,动静变化妙不可言。第十八页,共34页。承德避暑山庄采菱渡为避暑山庄乾隆三十六景之第十三景,位于承德避暑山庄如意湖和上湖之间的环碧岛北部,岸边有草亭一座;形如斗笠,是皇帝和后妃泛舟采菱休憩的地方。第十九页,共34页。湖区

苑景区的精华基本上在湖区,康熙曾夸耀说,“天然风景胜西湖”。湖区虽然没有颐和园的昆明湖那么大,但是由于洲岛错落,湖面被长堤和洲岛分割成5个湖,各湖之间又有桥相通,两岸绿树成荫,山庄主要的风景建筑又都散落在湖区的周围,因此显得曲折有致,秀丽多姿。

湖区位于山庄东南,面积49.6万平方米。有大小湖泊八处,即西湖、澄湖、如意泅、上湖、下湖、银溯、镜溯及半月湖,统称为塞湖。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湖中的两个岛分别有两组建筑,一组叫“如意洲”,一组叫“月色江声”。“如意洲”上有假山、凉亭、殿堂、庙宇、水池等建筑,布局巧妙,是风景区的中心。“月色江声”是由一座精致的四合院和几座亭、堂组成。每当月上东山的夜晚,蛟洁的月光,映照着平静的湖水,山庄内万籁俱寂,只有湖水在轻拍堤岸,发出悦耳的声音,“月色江声”的题名便是由此而来。此区总体结构以山环水、以水绕岛,布局运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组成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世界的构图。多组建筑巧妙地营构在洲岛、堤岸和水面之中,展示出一片水乡景色。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第二十页,共34页。第二十一页,共34页。外八庙在避暑山庄周围依照西藏、新疆喇嘛教寺庙的形式修建喇嘛教寺庙群,供西方、北方少数民族的上层及贵族朝觐皇帝时礼佛之用。在避暑山庄的东面和北面,武烈河两岸和狮子沟北沿的山丘地带,共有11座寺院。因分属8座寺庙管辖,其中的8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故被称为“承德外八庙”。庙宇按照建筑风格分为藏式寺庙、汉式寺庙和汉藏结合式寺庙三种。这些寺庙融和了汉、藏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宏伟,极具皇家风范。这12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是当时清政府为了团结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利用宗教作为笼络手段而修建的。这些庙宇多利用向阳山坡层层修建,主要殿堂耸立突出、雄伟壮观。第二十二页,共34页。承德外八庙历史象征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诸蒙古王公为庆贺康熙帝60寿辰,上书“奏请”在承德避暑山庄外,围建一寺院作庆寿盛会之所。康熙帝欣然“恩准”,遂建造了溥仁、溥善二寺。溥善寺早已荒废,溥仁寺便成康熙年间仅存的庙宇,更是珍贵。溥通普,普遍、广大意,有皇帝深仁厚爱普及天下之意。于是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的67年间,康熙、乾隆两帝在避暑山庄东部和北部外围陆续建造了11座大型寺庙,因其中8调有朝廷派驻喇嘛,享有“俸银”,且在京师之外,故称外八庙。现存7座:在避暑山庄正北相隔狮子沟,自东而西有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外八庙像一颗颗星星环避暑山庄而建,呈烘云托月之势,象征着边疆各族人民和清中央政权的关系,表现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二十三页,共34页。普陀宗乘之庙(1767年)仿西藏布达拉宫而建,故又名小布达拉宫,是著名的外八庙之一。第二十四页,共34页。●罗汉堂罗汉堂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其位于市区北郊狮子园,占地面积共18亩。乾隆皇帝曾两次游览浙江海宁安国寺的罗汉堂,对寺内的500罗汉造像极为欣赏,于是下旨仿浙江海宁安国寺在承德建造了这座寺庙,并命名为“罗汉堂”。

●广安寺

广安寺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其位于市区北郊,殊象寺以西,共占地一万余平方米。乾隆为了庆祝皇太后八十大寿,取“广大广安”之意,建立该寺。

第二十五页,共34页。在避暑山庄最高处四面云山上,可以鸟瞰承德市景。第二十六页,共34页。烟雨楼的正面院落.第二十七页,共34页。在避暑山庄如意洲之北的青莲岛上。是乾隆十五年(1780)仿浙江嘉兴南湖(鸳鸯湖)之烟雨楼而建的。第二十八页,共34页。宫殿屋顶一角第二十九页,共34页。第三十页,共34页。二仙居喷水兽第三十一页,共34页。

避暑山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