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黑龙江省伊春市成考专升本语文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2年黑龙江省伊春市成考专升本语文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2年黑龙江省伊春市成考专升本语文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2年黑龙江省伊春市成考专升本语文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黑龙江省伊春市成考专升本语文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本剧个别细节还有些毛糙,但(瑕不掩瑜),它仍然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电视剧。

B.他父亲是著名画家,擅长画花鸟,笔下的芦雁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呼之欲飞。

C.在今年的全市中学生作文大赛中,我们班学习委员王晓霞(不负众望),一举夺魁。

D.小区设计(别有天地),不仅预留了大面积的绿化广场,还规划了多层次的交通网格。

2.成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A.举一返三颠倒事非洋洋大观

B.半璧江山举世闻名针贬时弊

C.成竹在胸赫赫有名在所不辞

D.螳目结舌和舟共济不修边幅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从巴丹吉林沙漠西端的戈壁向北张望,_____的戈壁一色铁青,稀疏的骆驼草棵棵憔悴,一棵和另一棵之间距离很远,像是_____的战士,伫立在广漠的戈壁当中,看日月轮转,大风奔流,饱受严寒和烈日侵袭,这仿佛是它们_____的宿命。

A.一望无边独树一帜根深蒂固

B.阔大无疆孤立无援与生俱来

C.阔大无疆独树一帜与生俱来

D.一望无边孤立无援根深蒂固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腐(蚀)驱(使)有的放(矢)(始)料不及

B.联(袂)(魅)力拾金不(昧)梦(寐)以求

C.(摄)取(赦)免(拾)级而上(舍)本逐末

D.聪(颖)(萦)怀殷(殷)教诲义愤填(膺)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A.过去产品的质量不是比沿海的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B.企业有权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增加生产,提高质量,扩大经营、降低物耗等途径增加职工工资。

C.实现企业现代化,任重道远,会遇到许多不熟悉的新情况、新经验和新问题。

D.不论环境的恶劣和情况的混乱,他们总是忍着痛苦,为人民作出贡献。

6.下列对人物的分析错误的是

A.两个母亲的姓氏隐喻了古老的中国。

B.夏瑜的母亲是一个有觉醒意识的下层女性。

C.华小栓的母亲是一个愚昧落后的下层女性。

D.两个母亲上坟时都流露出了她们丧子的痛苦。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修葺赡养针炙如火如荼

B.凋教浩瀚焕发以逸待劳

C.浸渍骁勇惬意精兵减政

D.气概对峙纰漏融会贯通

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凋)零(惆)怅(雕)梁画栋

B.压(轴)(轴)线群轻折(轴)

C.(卷)宗(眷)顾(卷)土重来

D.(揭)晓间(歇)(竭)泽而渔

9.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赡养涸泽而渔反聩哗众取宠

B.简练人才倍出作祟励精图治

C.杀戮严惩不贷修葺罄竹难书

D.整饬莫衷一是阔绰积毁消骨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8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乡莲。

B.此地天裸露得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

C.一到冬天,我便会发生一种奇异的感想——不,与其说是感想,毋宁说是一种感觉。

D.我看过一本小说——《大明湖》——在“一·二八”与商务印书馆一同被火烧掉了。

11.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是指()A.A.曹操B.李斯C.诸葛亮D.王安石

1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杀戮

B.韩国政府在将“端午”成功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又大张旗鼓地开展了为“汉字申遗”的工作

C.中国选手在2011年深圳大运会比赛中不孚众望,以优异的成绩展现了自己的风采

D.古巴年近八十的总统卡斯特罗在大病初愈后走起路来还真有些鹅行鸭步

13.(一)“瑜儿,他们都冤枉了你,你还是忘不了,伤心不过,今天特意显点灵,要我知道么?”他四面一看,只见一只乌鸦,站在一株没有叶的树上,便接着说,“我知道了。——瑜儿,可怜他们坑了你,他们将来总有报应,天都知道;你闭了眼睛就是了。——你如果真在这里,听到我的话,——便教这乌鸦飞上你的坟顶,给我看罢。”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许多的工夫过去了;上坟的人渐渐增多,几个老的小的,在土坟间出没。华大妈不知怎的,似乎卸下了一挑重担,便想到要走;一面劝着说,“我们还是回去罢。”那老女人叹一口气,无精打采的收起饭菜;又迟疑了一刻,终于慢慢地走了。嘴里自言自语的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悚然的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选自鲁迅《药》)下列关于选文中环境描写的分析正确的是A.为情节发展做了铺垫。B.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C.寄寓了作者美好的愿望。D.充满了强烈的象征色彩。

14.

9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15.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

A.五言律诗B.五言绝句C.七言律诗D.七言绝句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民族的文化,对民族语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着____的作用。

②半边残月从西山头落下去,夜晚里显得更加深沉____。

③飞机在黑夜里也能安全飞行,这最早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____。A.A.制约宁静启示

B.限制安静启示

C.限制宁静启发

D.制约安静启发

17.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那艰难的日子里,我们

同心,互相激励,终于取得了成功。

②我也没有这么高傲,对于一位素不相识的投稿者,会

的写信去叫他。

③据乐凯公司总裁

,他们准备诉诸法律,以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失。

④明朝末年,朝廷内里蛀空,边患

,民不聊生。A.鼎力轻率透漏频繁B.戮力轻率透露频仍C.戮力草率透漏频繁D.鼎力草率透露频仍

18.“气,水也;言,浮物也”一句所用的修辞格是()

A.层递B.比拟C.比喻D.对偶19.下列词组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A.抵毁广袤蕴藉蜂涌而一

B.箴言膺品嘻笑变本加利

C.蹊跷轶事湮没恬不知耻

D.气忿世故飘缈众口烁垒

20.下列作品属于近体诗的是()A.A.《饮酒》B.《短歌行》C.《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D.《蜀相》

21.《行路难》的作者是()

A.白居易B.杜甫C.李白D.李商隐

2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几项职工福利待遇规定,是全厂职工代表大会___________的,任何人无权随意改动。

②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________,而是要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学习。

③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_________灾难。

A.审定终止驱除

B.审定终止祛除

C.审订中止祛除

D.审订中止驱除

2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一个精灵,漂泊如___,清冷似___;有一十精灵,惆怅如___,幽怨如___;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阿炳。

①三春之水②初夏梅雨③深秋落叶④冬夜之月A.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①④③D.③②①④

24.《断魂枪》的作者是()

A.老舍B.巴金C.茅盾D.鲁迅25.下列各组词语中括号中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帖tiē妥(帖)请(帖)字(帖)俯首(帖)耳

B.屏bǐng(屏)息(屏)退(屏)障(屏)除成见

C.模mó楷(模)(模)糊(模)具(模)棱两可

D.创chuàng首(创)(创)伤(创)新(创)造幸福

26.

9

建筑物建在何种地基上抗震性最好()

27.屠格涅夫的《门槛》是()

A.散文B.小说C.散文诗D.寓言

28.

6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词义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9.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选自散文集()

A.《闲书》B.《龙·虎·狗》C.《往事》D.《故乡》30.爱因斯坦说:“我不相信上帝是掷骰子的。”对此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A.爱因斯坦是一个确定论观点的赞同者。

B.爱因斯坦认为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爱因斯坦认为世界是有序的。

D.爱因斯坦反对所谓的“混沌”学说。

二、填空题(10题)31.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_____。

32.《诗经》包括风、雅和___________三部分。

33.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__。”

34.19.孟子回答了梁惠王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

35.孔子名丘,字________。

36.曹操《短歌行》:“___________,天下归心。”

37.16.孔子名丘,字________。

38.24.巴金的小说《家》、《春》、《秋》合称《__________》。

39.《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主要是言论)的_________体散文集。

40.鲁迅原名周樟寿,改名周树人。浙江_________人。

三、文言文阅读(5题)41.杨子回答心都子的一番话,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4分)42.以下叙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戴胄援引法律,犯颜直谏。他认为封德彝定长孙无忌及监门校尉的罪轻重失当,所以固请太宗复议。

B.戴胄引“虽误皆死”的法典,劝太宗不该姑息长孙无思的罪行而使重罪轻罚,更不应以地位高低而使同罪异罚。

C.以“诈得者”太宗诏“不首者死”,但戴胄仍“以法当流”,因而触怒太宗。而对太宗的责难,他既据理力争,又讲究劝谏艺术,终使太宗感悟。

D.戴胄认为封德彝判校尉死罪而让长孙无忌以功抵罪于法无据,而圣旨“不觉,罪当死”是感情用事,作为执法的依据有不妥之处。

4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貜①,貜似母猴⑦,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③也。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④,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日:“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子夏⑤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日:“非也,是己亥也。夫已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日“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⑦,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⑧所闻,则得之矣。

【注】①貜(ju6):大猕猴。②母猴:又叫沐猴、猕猴。③过:错误。④穿井:打井。⑤子夏:孔子的学生。⑥史记:史书。⑦经:界线。⑧为:这里是审察的意思。

44.从上下文看,“王欲召信拜之”表现了刘邦45.首联连用两典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四、现代文阅读(5题)46.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我国古代人民早就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并留下了关于地震前兆丰富的记载。例如,1739年宁夏银川地震后,有人就总结出地震与井水变化、动物不安、天气反常现象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古书《隆德县志》上也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前兆现象。现代地震科学的深入研究则表明,地震之前确实存在多种多样的前兆。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临震前出现的地声和地光等。宏观前兆在地震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松潘一平武7.2级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曾现察到大量的宏观异常现象,为这两次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重要信息。不过也应当注意,上面所列出的多种宏观现象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例如:井水和泉水的涨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关,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井水的变色变味可能因污染引起;动物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天气变化、疾病、发情、外界刺激等有关;还要注意不要把电焊弧光、闪电等误认为地光,不要把雷声误认为地声,不要把燃放烟花爆竹和信号弹当成地下冒火球。人的感官无法觉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微观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一是地震活动异常。大小地震冬间有一定的关系,大地震虽然不多,中小地震却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二是地形变化异常。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的仪器,可以測出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分析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人们预測未来大震的发生。三是地球物理变化。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一些变化,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測地震。四是地下流体的变化。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岩层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岩层中还可能产生和贮存的一些其他气体,都是地下流体。用仪器测量地下流体的化学成分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地震前兆是地展前地表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

B.1739年宁夏银川地震后,我国古代人民才认识到地震趣有前兆的。

C.《隆禳县志》最早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发生现象。

D.现代地震科学的深入研究证明了古人关于地震的某些认识是正确的。

47.对最后一段有关“病毒”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我们从前单纯地把病毒看成是疾病与死亡的传播者可能是一种误解。

B.作者认为,病毒是基因的携带者,它们的“舞蹈”可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机会。

C.作者把病毒比作蜜蜂,用诗一样的语言形容它的行为,毫无贬义,富有情趣。

D.作者认为病毒性疾病是病毒偶然失误造成的“意外事故”,因而是可以被原谅的。

48.下面对第三段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A.干谷地区的岩石和土壤比火星和月球上的岩石和土壤性质更为原始

B.干谷地区的岩石和土壤与火星和月球上的岩石和土壤颜色极为相似

C.考察干谷地区有利于研究火星探测是南极科学探索的一项重要发现

D.科学家通过研究干谷地区的岩石标本表明南极大陆原来离赤道不远

49.对第四段中生物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A.生物钟是生物的内在节律系统

B.生物钟与光照的变化毫无关系

C.生物钟与生物的空间定向有关

D.生物钟不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50.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作者写邀约俞平伯同游秦淮河,是有意排遣郁闷,借此抚慰自己枯涩的灵魂,隐约地表现“五四”高潮之后知识分子的郁闷和惆怅。

B.全文秾丽纤细,雅致委婉,以完美和谐的笔调,描绘秦淮河朦胧的夜景,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表现了经过“五四”运动洗礼后知识分子积极向上的热情。

C.文字缠绵,蕴含眷恋悱恻的气息,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有一种独特的美:细腻而隽永,蒙咙而真切。

D.这是一篇具有深刻内涵的游记散文,“秦淮河”其实就是古老而又美丽的中国的缩影,作者启迪人们去反思、去探索:为了这美丽的祖国,我们每个人应该为它奉献出什么。

E.作者重彩浓墨描摹十里秦淮的朦胧夜景。他倾心神往明末秦淮的艳迹,为的是追求梦境的慰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浓浓地抹上了作者本人的个性色彩。

五、阅读题(2题)51.联系全文看,为什么“生涩的、尖脆的调子…‘也正可快我们的意”?52.“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六、作文(1题)53.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进步是文明的动力,是发展的需要。请以“进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DD项中“别有天地”指另有一种境界,形容风景等引人入胜。而后半句并不是指风景,所以用在这里不合适。本题为选非题,故答案选D。

2.C

3.B

4.B

5.B

6.B

7.D此题考查汉字的正确书写,A项:“针炙”应为“针灸”;B项:“凋教”应为“调教”;C项“精兵减政”应为“精兵简政”;D项正确。

8.D

9.C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A项“反聩”应为“反馈”;B项“人才倍出”应为“人才辈出”;D项“积毁消骨”应为“积毁销骨”。

10.A

11.C

12.CA项“惨绝人寰”是指人世间再没有那样凄惨的事,极言惨痛之甚;B项“大张旗鼓”是指声势和规模很大;C项“不孚众望”是指不为大家所信服,贬义,此句应该为“不负众望”;D项“鹅行鸭步”是形容步态迟缓而摇摆。

13.B

14.C

15.D

16.A

17.B

18.D

19.C

20.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