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_第1页
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_第2页
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_第3页
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_第4页
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儿科学刘小凡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学刘小凡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用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从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第一章儿科学基础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学习要点】■1、了解中医儿科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2、熟悉历代著名儿科医家的成就与著作。■3、掌握儿科学在宋代以后的重大发展及有突出贡献的医家和医著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学1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用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从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2第一章儿科学基础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学习要点】■1、了解中医儿科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2、熟悉历代著名儿科医家的成就与著作。■3、掌握儿科学在宋代以后的重大发展及有突出贡献的医家和医著第一章儿科学基础3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中医儿科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历代医家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对于儿科疾病,无论在诊断辨证、治疗、护理和预防保健方面,都积累极其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宝贵的临床经验,为中医儿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儿科学逐步形成了区别于临床其他学科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并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不断充实发展,渐趋完善。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历史,一般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4中医儿科学的(远古~南北朝~隋朝)、中医儿科学的(宋朝~)三、中医儿科学的(金元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四、中医儿科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儿科学的5中医儿科学的(远古~隋唐)4000年前商代殷墟甲骨文中就记载了20余种病名,“龋”(龋齿)、“蛊”(寄生虫病),直接记载小儿疾病的有“贞子疾首”,是指商王武丁妹妃子头部生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名闻天下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五十二病方》这部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里,有婴儿病痫”、“婴儿瘛”的记述。对于小儿脉证方面的记载,在现存医书中,首推《黄帝内经》为最早。中医儿科学的6病因病机《素问奇病论》又说:“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歧伯曰:病名為雌不得窘對瘰中骸令茅髮有病症《素问通评虚实论》中说:“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歧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帝曰: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何如?歧伯曰: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灵枢·论疾诊尺篇》也说:“婴儿病,其头毛皆逆上者,必死。耳间青脉起者,掣痛;大便赤瓣飧泄,脉小手足寒,难已;飧泄,脉小,手足温,泄易已”病因病机《素问奇病论》又说:“人生而有病7体质与针刺《灵枢逆顺肥瘦篇》说“黄帝曰:刺婴儿奈何?歧伯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针,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上述四段经文,是儿科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法、预后和针刺疗法以及小儿体质特点的最早记载。体质与针刺《灵枢逆顺肥瘦篇》说8从秦到两汉时期载,如西汉名医“气鬲病”,还有东汉名医华佗曾以“四物女宛丸”治2岁小儿“下利病”。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证治疗外感病以脏腑辨证论治杂病,对后世儿科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继东汉之后,儿科医学在两晋、南北朝时代又有所进展《隋书经籍志》记载南北朝医药书中专门列出了儿科、产科、妇科等医事分科,同时也出现了儿科医学著作,如王末钞的《小儿用药本草》2卷,徐叔响的《疗少小百病杂方》37卷等。从秦到两汉时期9专科教育隋唐时期,朝廷设立“太医署”,由“医博士”教授医学,其中专设少小科,培养专门的儿科医生,学制5隋代巢元方主持编撰的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病因、证候学专著书中论小儿杂病诸候共6卷255候;巢氏将小儿外感病分为伤寒、时气两大类,内伤病以脏腑辨证为主,为钱乙建立中医儿科学辨证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专科教育隋唐时期,朝廷设立“太医10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11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12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13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14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15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16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17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18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19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20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21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22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23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24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25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26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27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28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29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30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31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32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33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34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35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36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37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38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39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40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41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42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43中医儿科学刘小凡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学刘小凡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用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从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第一章儿科学基础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学习要点】■1、了解中医儿科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2、熟悉历代著名儿科医家的成就与著作。■3、掌握儿科学在宋代以后的重大发展及有突出贡献的医家和医著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学44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用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从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45第一章儿科学基础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学习要点】■1、了解中医儿科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2、熟悉历代著名儿科医家的成就与著作。■3、掌握儿科学在宋代以后的重大发展及有突出贡献的医家和医著第一章儿科学基础46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中医儿科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历代医家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对于儿科疾病,无论在诊断辨证、治疗、护理和预防保健方面,都积累极其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宝贵的临床经验,为中医儿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儿科学逐步形成了区别于临床其他学科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并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不断充实发展,渐趋完善。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历史,一般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47中医儿科学的(远古~南北朝~隋朝)、中医儿科学的(宋朝~)三、中医儿科学的(金元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四、中医儿科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儿科学的48中医儿科学的(远古~隋唐)4000年前商代殷墟甲骨文中就记载了20余种病名,“龋”(龋齿)、“蛊”(寄生虫病),直接记载小儿疾病的有“贞子疾首”,是指商王武丁妹妃子头部生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名闻天下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五十二病方》这部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里,有婴儿病痫”、“婴儿瘛”的记述。对于小儿脉证方面的记载,在现存医书中,首推《黄帝内经》为最早。中医儿科学的49病因病机《素问奇病论》又说:“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歧伯曰:病名為雌不得窘對瘰中骸令茅髮有病症《素问通评虚实论》中说:“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歧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帝曰: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何如?歧伯曰: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灵枢·论疾诊尺篇》也说:“婴儿病,其头毛皆逆上者,必死。耳间青脉起者,掣痛;大便赤瓣飧泄,脉小手足寒,难已;飧泄,脉小,手足温,泄易已”病因病机《素问奇病论》又说:“人生而有病50体质与针刺《灵枢逆顺肥瘦篇》说“黄帝曰:刺婴儿奈何?歧伯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针,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上述四段经文,是儿科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法、预后和针刺疗法以及小儿体质特点的最早记载。体质与针刺《灵枢逆顺肥瘦篇》说51从秦到两汉时期载,如西汉名医“气鬲病”,还有东汉名医华佗曾以“四物女宛丸”治2岁小儿“下利病”。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证治疗外感病以脏腑辨证论治杂病,对后世儿科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继东汉之后,儿科医学在两晋、南北朝时代又有所进展《隋书经籍志》记载南北朝医药书中专门列出了儿科、产科、妇科等医事分科,同时也出现了儿科医学著作,如王末钞的《小儿用药本草》2卷,徐叔响的《疗少小百病杂方》37卷等。从秦到两汉时期52专科教育隋唐时期,朝廷设立“太医署”,由“医博士”教授医学,其中专设少小科,培养专门的儿科医生,学制5隋代巢元方主持编撰的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病因、证候学专著书中论小儿杂病诸候共6卷255候;巢氏将小儿外感病分为伤寒、时气两大类,内伤病以脏腑辨证为主,为钱乙建立中医儿科学辨证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专科教育隋唐时期,朝廷设立“太医53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54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55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56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57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58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59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60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61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62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63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64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65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66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67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68中医儿科学课件整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