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课件_第1页
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课件_第2页
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课件_第3页
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课件_第4页
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基础实验敏学中心农德斌2011年6月目的1.了解人体潮气量(TV)、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等正常值及其生理意义了解肺通气功能的测定方法及肺的正常通气量一、培养学习兴趣,掌握读书的方法和技巧(一)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兴趣才有动力,强迫学生去学效果可想而知,语文课程本身富于趣味,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只有很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很高,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语文教师教学方法不恰当,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首要任务。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要靠老师去培养、去引导,我们首先从导入新课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使学生和老师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知识天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在讲朱自清的散文《春》时,先让学生说自己知道的描写春的诗句,学生学习兴趣极高,争先恐后积极发言,一下子就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我们不只停留在浅层次上,还十分注意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美文,向他们推荐好书,鼓励他们写读书笔记、心得感悟,组织学生交流,让他们由兴趣逐渐走向理智型阅读,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味,使学生真正喜欢语文。(二)掌握读书的方法和技巧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后,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和技巧,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第一步:通读课文,整体把握这一步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学生生字掌握的情况,弄清文章的作者及体裁,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文章结构。可以采用分组式、提问式等,大约需要10分钟左右的时间。如学习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时,在学生自读之前,教师提出:“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几件事?重点写哪一件?”这一问题,学生从问题出发很快就能从课文中找到“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阿长懂得许多令人厌烦的规矩”、“阿长的‘大’字,睡相”、“阿长讲有关长毛的往事”、“阿长给我买《山海经》”5件事,重点写“阿长给我买《山海经》”的事。有些学生可能不会全部找出,但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也会及时理解,有些疑难问题在分组讨论后很快就会得到圆满解决。第二步:跳读课文,具体分析在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设计一些针对性强、启发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把找到的课文内容一一详加罗列,让学生总结出一个表现主题,使学生掌握为表达主题选材的能力。以《背影》为例:我们可以抓住“背影”这一线索,让学生去找全文中所有描写背影的句子,并告诉学生要跳读,也就是“一目十行”,并指出看谁找得又快又准。学生找出四次写父亲背影的句子,然后进行分析,让学生揭示“背影”凝聚着父子间深厚、真挚的爱这一中心。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领悟到什么是围绕中心选材,从而逐步具备围绕主题选材的能力。第三步:精心品读,赏析文法这是欣赏能力和谴词造句能力的训练。欣赏范围要要采用下列方法进行品赏:1.要求学生对文章中重点词语和精彩句段作出标记,然后精读圈点。2.能总结出文章的写法特点及材料安排。3.背诵精彩的片段。第四步:通览全文,点明主题通过以上课文的分析,文章的主题就明白了,让学生再回头通读一下课文,此时要求学生要把文章中精彩的语段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章中去,甚至达到会背的程度。二、课内课外相结合,指导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一)以课本的自读课为范例,教会学生阅读各种体裁文章的方法。如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为例教给学生“通读课文理情节――跳读课文析人物――精心品读赏写法――通览全文明主题”的小说阅读方法;以《谈骨气》为例教给学生“通读课文找论点――跳读课文寻证据――逐段分析辨论证――通览全文理结构”的议论文的阅读方法。(二)以自读课文或印发的优秀文章为例,由课内迁移到课外,全班同学可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提高。创新性四步教学法符合作者的创作过程和学生的阅读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想学、乐学,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准确理解了课文,而且从中掌握了阅读方法和规律,提高了读写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变成一个个性鲜明、情趣高雅、志向高大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和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语文素养培养,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一、引言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是大学教学水平的标志,也是教学研究的热点。针对现存的问题,我国高校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尝试,也取得了喜人的成果。虽然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听力依然是他们的薄弱环节。因而,如何优化英语听力教学自然而然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二、影响英语听力的因素听力理解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而是一种解码过程与意义再构建过程的结合。[1](P68—71)。在这种解码过程与意义再构建过程中,学生面临“听不懂”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久而久之丧失信心。再者,为了提高学生注意力,听力时总是佩戴耳机,但持续的紧张状态,势必导致疲劳,加剧恶性循环。这二者为所谓语言输入中的“情感过滤”问题。[2](P479—482)影响英语听力的因素很多,其中英语信息的切换和储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听力水平。1.信息偏差。信息偏差的主要表现是,学生不能正确地辨析英语语音。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够准确感受语音,也不能敏感辨析词语,以至于听者和说者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概念,进而造成信息沟通受阻。例如原文是“Theshipgoesawrongway.”(船走错了方向),被听为“Thesheepgoesalongway.”(羊走了长路。)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喜欢用汉语拼音标注,不能区分长短音,导致信息偏差。2.信息中断。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碰到这种现象,学生能较好地回答出他们所听到的一词一句的内容。一旦提问,他们刚听完一段英语的内容时,回答却总是令人失望。这种英语信息不连贯、排列无序、不能成篇的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听英语时,无论是对信息的处理,还是整理储存,都未能掌握正确的方法。3.信息错位。培养学生对篇章的领会理解能力是英语听力教学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学生对新闻报道、故事演讲、专题报道等篇章的任务关系、事态发展、结局情况在大脑里有一条清晰的脉络,但是在英语听力测试中发现,学生对篇章的领会理解能力往往不是太好,信息错位、张冠李戴的现象屡见不鲜。4.信息丢失。在英语听力中最为突出的一种现象是记忆中的信息丢失。多次教学调查结果表明,在听力播放过程中,学生能掌握语篇中的词汇、句子及语法等内容。可一旦录音播放结束,要求做题时,就会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下手。如果将录音中的文字让学生阅读,其理解准确率将是听力的三倍。5.信息滞后。信息滞后表现为,明明在听的过程中已获得某种信息,可一下子找不出来,但在一段时间后,信息慢慢又会清晰起来。造成这种信息滞后的原因在于学生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语言表达掌握得还不够,若经过一番努力,就能找到信息解码的方法。三、造成听力信息失真的原因与书面阅读对比,听获取的语言信息快捷但不够可靠。听音到理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除了声音效果以外,它要对英语进行解码并对信息进行重新编码。正因为听力中的信息量大,时间短促,一旦出现一丁点阻隔,就可能造成信息紊乱或信息不畅。针对大学生的现状,我们进行了听力方面的困境调查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音识别系统偏差。语言是由不同音素构成的线性信息的载体。中国学生往往对其发音系统了解不够,训练不足,只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上。加之在听力课中播放的录音有英国英语、美国英语,还有其他国家人士所说的英语,有标准的,也有不标准的。要掌握各种口音,各种语调,各种节奏是非常困难的。我国大学生经常用汉语拼音的语音系统诠释英语的发音,势必造成语音系统不吻合,信息不畅通的现象。2.词汇解码链接受阻。在对大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测试调查中我们发现,如果在语篇中没有生僻的词汇,他们的理解率就可达80%以上。但是如果语篇中出现了1%的生词,理解率就只有50%左右,其影响率高达1:30。可见单个词汇的解码受阻,可能会导致整个语篇理解的失败。3.背景知识沟通不畅。信息传达除了词语本身载体以外,语境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语境主要表现在上下文的结合上,也表现在其他知识的相互渗透,融会贯通上。在英语的听力中,大多数的内容都是有关西方社会的文化、风俗、地理、环境等问题。中国的学生由于对西方社会缺乏必要的了解,常常用东方的知识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的英语教学存在一个缺点:过分强调把语言作为“结构”而不是作为“机构”进行教学,即过分强调了语言知识,忽略了文化知识。语言的结构是指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规则;语言的机构与使用规则有关,使用规则是“决定语言是否得体的诸因素”[3](P42—46)。加之听力时间紧,来不及多思考,强行地套用,必然会导致信息错误。四、英语听力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根据以上学生在英大学英语教学语听力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的分析,结合实际的教学,经多年的探索,我们总结出以下五点教学方法。1.把握总篇章,了解信息网。英语听力的播放稍纵即逝。要把握住要点就要听者尽快进入角色,明白方位。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语篇的分析能力,从整体上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以免对信息无所适从。具体来说,要让学生把握语篇中的五个“Wh”,并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入码编序成为概念。2.抓主干句,捕捉信息点。说话和写文章一样,都有主干句和辅助句之分。在听力中,如果不管主辅信息一概要记住的话,困难就非常大了,甚至会因小失大,把信息搞得一团糟或者取得的信息与一篇文章的旨意关联不大。一般来说,篇章中的主干句都安排在段落的第一句,直点要领。但是如果话语是推理、证明、举例、演绎等说理性的篇章,主干句就常常放在段落的结束句中。在一些篇章里,如果有递进、转折、让步、因果等复合句表达形式的,主干句可能就在中间部分。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主干句的敏感性,以便更好地理顺信息。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人体呼吸(肺)功1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基础实验敏学中心农德斌2011年6月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2目的1.了解人体潮气量(TV)、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等正常值及其生理意义了解肺通气功能的测定方法及肺的正常通气量目的3相关理论呼吸: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摄取氧,并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机体与环境之间的这种氧和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呼吸由外呼吸(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组织换气)三个环节组相关理论4外肺肺毛细、身体组织组织g细胆内C2泡血普一循、毛细血管细胞从氧化代谢肺通气肺部气气体在姐织气02利用血液中运输体2产生外呼吸内呼吸呼吸肌运动及人体呼吸生理全过程图解调节外5Abbreviation6TV(Tidalvolume)潮气量talcapacity)肺活量IRV(Inspiratoryreservevolume)补吸气量●ERV(Expiratoryreservevolume)补呼气量IC(Inspiratorycapacity)最大吸气量FRC(Functionalresidualcapacity)功能余(残)气量(Reservevolume)余(残)气TLC(Totallungcapacity)肺总量●FVC(Forcedvitalcapacity)用力肺活量oFEV1.0(Forcedexpiratoryvolumeinthefirstsecond)第1s用力呼气量M(Minuteventilation)每分通气量PEFR:峰值流速M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5:25%的FVC时的流速V25/Ht:V25/被测试者身高BSA:体表面积Abbreviation6常用指标正常范围及临床意义1、肺活量(V=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正常范围:男3.47+0.73L;女2.44+0.56L。临床意义:减少:各种肺实质病变,肺气肿,胸膜病变,胸廓畸形,呼吸肌无力或麻痹等意:肺活量受年龄、性别、身高、体表面积等的影响故应以预计值百分率作为指标来判断正常人群为100±20%,<80%为减少。用力肺活量(FVC)=尽力最大吸气量+尽力尽快呼气量正常范围:男:3.179+0.117L女:2.314+0.048L。临床意义:实际上常用第1秒肺活量占整个肺活量百分比表示,称1秒率。正常人大于80%,低于80%表明阻塞性通气障碍的存在,如哮喘。医学上还用低于80%及60%评判支气管哮喘发病的轻重程度常用指标正常范围及临床意义7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wV):尽力深快呼吸,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正常范围:男:104+2.71L女:82.5+2.17L临床意义:本项检查实质是通气储备能力试验。用以衡量胸廓肺组织弹性、气道阻力、呼吸肌力量。医学上多用实测值与理论预计值的比例来表示其大小。正常大于80%,低于60%为异常-通气储备能力降低4、诊断分类(1).正常:NORMAL(2).限制性通气障碍:RESTRICTIVE(%VC<80%;FEV1%>70%)(3).阻塞性通气障碍:0BSTRUCTIVE(%VC>80%;FEV1%<70%(4).混合性通气障碍:COMBINED(%VC<80%;FEV1%<70%)(5).小气道功能:根据以及流速容量环曲线可做出诊断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wV):尽力深快呼吸,每分钟所8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严重程度分类阶段I:轻微FEV1/FVC<0.70FEV1≥80%预计值阶段I:中FEV1/FVC<0.7050%FV1<80%预计值阶段III:严重FEV1/FVC<0.7030%至FEV1<50%预计值阶段IV:非常严重FEV1/FVC<0.70F1<30%预计值或FEⅥ1<50%预计值加慢性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9实验材料动物:人器材:肺功能检查仪等观察指标肺活量(VC)、潮气量(TV)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实验材料10方法与步骤有创测定:气管插管无创测定:肺量计呼吸速度描记器肺功能检查仪方法与步骤11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课件12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课件13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课件14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课件15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课件16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课件17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课件18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课件19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课件20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课件21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课件22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课件23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课件24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课件25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课件26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谢谢!27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基础实验敏学中心农德斌2011年6月目的1.了解人体潮气量(TV)、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等正常值及其生理意义了解肺通气功能的测定方法及肺的正常通气量一、培养学习兴趣,掌握读书的方法和技巧(一)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兴趣才有动力,强迫学生去学效果可想而知,语文课程本身富于趣味,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只有很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很高,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语文教师教学方法不恰当,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首要任务。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要靠老师去培养、去引导,我们首先从导入新课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使学生和老师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知识天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在讲朱自清的散文《春》时,先让学生说自己知道的描写春的诗句,学生学习兴趣极高,争先恐后积极发言,一下子就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我们不只停留在浅层次上,还十分注意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美文,向他们推荐好书,鼓励他们写读书笔记、心得感悟,组织学生交流,让他们由兴趣逐渐走向理智型阅读,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味,使学生真正喜欢语文。(二)掌握读书的方法和技巧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后,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和技巧,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第一步:通读课文,整体把握这一步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学生生字掌握的情况,弄清文章的作者及体裁,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文章结构。可以采用分组式、提问式等,大约需要10分钟左右的时间。如学习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时,在学生自读之前,教师提出:“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几件事?重点写哪一件?”这一问题,学生从问题出发很快就能从课文中找到“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阿长懂得许多令人厌烦的规矩”、“阿长的‘大’字,睡相”、“阿长讲有关长毛的往事”、“阿长给我买《山海经》”5件事,重点写“阿长给我买《山海经》”的事。有些学生可能不会全部找出,但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也会及时理解,有些疑难问题在分组讨论后很快就会得到圆满解决。第二步:跳读课文,具体分析在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设计一些针对性强、启发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把找到的课文内容一一详加罗列,让学生总结出一个表现主题,使学生掌握为表达主题选材的能力。以《背影》为例:我们可以抓住“背影”这一线索,让学生去找全文中所有描写背影的句子,并告诉学生要跳读,也就是“一目十行”,并指出看谁找得又快又准。学生找出四次写父亲背影的句子,然后进行分析,让学生揭示“背影”凝聚着父子间深厚、真挚的爱这一中心。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领悟到什么是围绕中心选材,从而逐步具备围绕主题选材的能力。第三步:精心品读,赏析文法这是欣赏能力和谴词造句能力的训练。欣赏范围要要采用下列方法进行品赏:1.要求学生对文章中重点词语和精彩句段作出标记,然后精读圈点。2.能总结出文章的写法特点及材料安排。3.背诵精彩的片段。第四步:通览全文,点明主题通过以上课文的分析,文章的主题就明白了,让学生再回头通读一下课文,此时要求学生要把文章中精彩的语段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章中去,甚至达到会背的程度。二、课内课外相结合,指导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一)以课本的自读课为范例,教会学生阅读各种体裁文章的方法。如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为例教给学生“通读课文理情节――跳读课文析人物――精心品读赏写法――通览全文明主题”的小说阅读方法;以《谈骨气》为例教给学生“通读课文找论点――跳读课文寻证据――逐段分析辨论证――通览全文理结构”的议论文的阅读方法。(二)以自读课文或印发的优秀文章为例,由课内迁移到课外,全班同学可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提高。创新性四步教学法符合作者的创作过程和学生的阅读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想学、乐学,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准确理解了课文,而且从中掌握了阅读方法和规律,提高了读写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变成一个个性鲜明、情趣高雅、志向高大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和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语文素养培养,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一、引言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是大学教学水平的标志,也是教学研究的热点。针对现存的问题,我国高校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尝试,也取得了喜人的成果。虽然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听力依然是他们的薄弱环节。因而,如何优化英语听力教学自然而然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二、影响英语听力的因素听力理解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而是一种解码过程与意义再构建过程的结合。[1](P68—71)。在这种解码过程与意义再构建过程中,学生面临“听不懂”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久而久之丧失信心。再者,为了提高学生注意力,听力时总是佩戴耳机,但持续的紧张状态,势必导致疲劳,加剧恶性循环。这二者为所谓语言输入中的“情感过滤”问题。[2](P479—482)影响英语听力的因素很多,其中英语信息的切换和储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听力水平。1.信息偏差。信息偏差的主要表现是,学生不能正确地辨析英语语音。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够准确感受语音,也不能敏感辨析词语,以至于听者和说者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概念,进而造成信息沟通受阻。例如原文是“Theshipgoesawrongway.”(船走错了方向),被听为“Thesheepgoesalongway.”(羊走了长路。)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喜欢用汉语拼音标注,不能区分长短音,导致信息偏差。2.信息中断。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碰到这种现象,学生能较好地回答出他们所听到的一词一句的内容。一旦提问,他们刚听完一段英语的内容时,回答却总是令人失望。这种英语信息不连贯、排列无序、不能成篇的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听英语时,无论是对信息的处理,还是整理储存,都未能掌握正确的方法。3.信息错位。培养学生对篇章的领会理解能力是英语听力教学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学生对新闻报道、故事演讲、专题报道等篇章的任务关系、事态发展、结局情况在大脑里有一条清晰的脉络,但是在英语听力测试中发现,学生对篇章的领会理解能力往往不是太好,信息错位、张冠李戴的现象屡见不鲜。4.信息丢失。在英语听力中最为突出的一种现象是记忆中的信息丢失。多次教学调查结果表明,在听力播放过程中,学生能掌握语篇中的词汇、句子及语法等内容。可一旦录音播放结束,要求做题时,就会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下手。如果将录音中的文字让学生阅读,其理解准确率将是听力的三倍。5.信息滞后。信息滞后表现为,明明在听的过程中已获得某种信息,可一下子找不出来,但在一段时间后,信息慢慢又会清晰起来。造成这种信息滞后的原因在于学生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语言表达掌握得还不够,若经过一番努力,就能找到信息解码的方法。三、造成听力信息失真的原因与书面阅读对比,听获取的语言信息快捷但不够可靠。听音到理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除了声音效果以外,它要对英语进行解码并对信息进行重新编码。正因为听力中的信息量大,时间短促,一旦出现一丁点阻隔,就可能造成信息紊乱或信息不畅。针对大学生的现状,我们进行了听力方面的困境调查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音识别系统偏差。语言是由不同音素构成的线性信息的载体。中国学生往往对其发音系统了解不够,训练不足,只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上。加之在听力课中播放的录音有英国英语、美国英语,还有其他国家人士所说的英语,有标准的,也有不标准的。要掌握各种口音,各种语调,各种节奏是非常困难的。我国大学生经常用汉语拼音的语音系统诠释英语的发音,势必造成语音系统不吻合,信息不畅通的现象。2.词汇解码链接受阻。在对大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测试调查中我们发现,如果在语篇中没有生僻的词汇,他们的理解率就可达80%以上。但是如果语篇中出现了1%的生词,理解率就只有50%左右,其影响率高达1:30。可见单个词汇的解码受阻,可能会导致整个语篇理解的失败。3.背景知识沟通不畅。信息传达除了词语本身载体以外,语境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语境主要表现在上下文的结合上,也表现在其他知识的相互渗透,融会贯通上。在英语的听力中,大多数的内容都是有关西方社会的文化、风俗、地理、环境等问题。中国的学生由于对西方社会缺乏必要的了解,常常用东方的知识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的英语教学存在一个缺点:过分强调把语言作为“结构”而不是作为“机构”进行教学,即过分强调了语言知识,忽略了文化知识。语言的结构是指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规则;语言的机构与使用规则有关,使用规则是“决定语言是否得体的诸因素”[3](P42—46)。加之听力时间紧,来不及多思考,强行地套用,必然会导致信息错误。四、英语听力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根据以上学生在英大学英语教学语听力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的分析,结合实际的教学,经多年的探索,我们总结出以下五点教学方法。1.把握总篇章,了解信息网。英语听力的播放稍纵即逝。要把握住要点就要听者尽快进入角色,明白方位。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语篇的分析能力,从整体上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以免对信息无所适从。具体来说,要让学生把握语篇中的五个“Wh”,并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入码编序成为概念。2.抓主干句,捕捉信息点。说话和写文章一样,都有主干句和辅助句之分。在听力中,如果不管主辅信息一概要记住的话,困难就非常大了,甚至会因小失大,把信息搞得一团糟或者取得的信息与一篇文章的旨意关联不大。一般来说,篇章中的主干句都安排在段落的第一句,直点要领。但是如果话语是推理、证明、举例、演绎等说理性的篇章,主干句就常常放在段落的结束句中。在一些篇章里,如果有递进、转折、让步、因果等复合句表达形式的,主干句可能就在中间部分。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主干句的敏感性,以便更好地理顺信息。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人体呼吸(肺)功28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基础实验敏学中心农德斌2011年6月人体呼吸(肺)功能测量29目的1.了解人体潮气量(TV)、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等正常值及其生理意义了解肺通气功能的测定方法及肺的正常通气量目的30相关理论呼吸: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摄取氧,并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机体与环境之间的这种氧和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呼吸由外呼吸(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组织换气)三个环节组相关理论31外肺肺毛细、身体组织组织g细胆内C2泡血普一循、毛细血管细胞从氧化代谢肺通气肺部气气体在姐织气02利用血液中运输体2产生外呼吸内呼吸呼吸肌运动及人体呼吸生理全过程图解调节外32Abbreviation6TV(Tidalvolume)潮气量talcapacity)肺活量IRV(Inspiratoryreservevolume)补吸气量●ERV(Expiratoryreservevolume)补呼气量IC(Inspiratorycapacity)最大吸气量FRC(Functionalresidualcapacity)功能余(残)气量(Reservevolume)余(残)气TLC(Totallungcapacity)肺总量●FVC(Forcedvitalcapacity)用力肺活量oFEV1.0(Forcedexpiratoryvolumeinthefirstsecond)第1s用力呼气量M(Minuteventilation)每分通气量PEFR:峰值流速M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5:25%的FVC时的流速V25/Ht:V25/被测试者身高BSA:体表面积Abbreviation33常用指标正常范围及临床意义1、肺活量(V=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正常范围:男3.47+0.73L;女2.44+0.56L。临床意义:减少:各种肺实质病变,肺气肿,胸膜病变,胸廓畸形,呼吸肌无力或麻痹等意:肺活量受年龄、性别、身高、体表面积等的影响故应以预计值百分率作为指标来判断正常人群为100±20%,<80%为减少。用力肺活量(FVC)=尽力最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