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推拿的治疗原则与治法课件_第1页
第三节推拿的治疗原则与治法课件_第2页
第三节推拿的治疗原则与治法课件_第3页
第三节推拿的治疗原则与治法课件_第4页
第三节推拿的治疗原则与治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推拿的治疗原则与治法1.第三节推拿的治疗原则与治法1.一、推拿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即治疗疾病的法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指导下,对临床病症制订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治疗法则,和具体的治疗方法不同。任何具体的治疗方法,总是由治疗原则所规定,并从属于一定的治疗原则。2.一、推拿治疗原则治疗原则即治疗疾病的法则,是在整体由于疾病的证候表现多种多样,病理变化极为复杂,且病情又有轻重缓急的差别,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个体,其病理变化和病情转化不尽相同。3.由于疾病的证候表现多种多样,病理变化极为复杂,且病情又因此,只有善于从复杂多变的疾病现象中,抓住病变本质,治病求本;根据邪正斗争的虚实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扶正祛邪;按照失调的脏腑功能,调整阴阳;并针对病变轻重缓急以及病变个体和时间、地点的不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4.因此,只有善于从复杂多变的疾病现象中,抓住病变本质(一)未病先防未病先防,是指重视预防,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发生。5.(一)未病先防未病先防,是指重视预防,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治病求本

“治病必求其本”是中医推拿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求本,是指治病要了解疾病的本质,了解疾病的主要矛盾,针对其最根本的病因病理进行治疗。

“标本”是相对而言的,用以说明病变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主次关系。6.

(二)治病求本

“治病必求其本”是中医推拿辨证施治的基本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通过若干症状显示出来,但有些症状只是疾病的现象,并不都反应疾病的本质,有的甚至是假象,只有在充分地了解疾病的各个方面,包括症状在内的全部情况,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这就是“治病必求于本”的意义所在。

7.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通过若干症状显示出来,但有

1.正治与反治

正治,就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通过分析临床证候,先辨明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治疗方法。正治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方法,又称从治。从,是指采用方药、手法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而言,其实质仍是针对疾病本质进行治疗的方法。常有“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等方法。

8.

1.正治与反治

正治,就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2.治标与治本

一般情况下,治本是原则,但在某些情况下,标症甚急,不及时解决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我们应当贯彻“急则治标”的原则。治标只是在应急情况下或是为治本创造必要条件时的权宜之计,而治本或标本兼治才是治病的根本目的。

9.2.治标与治本

一般情况下,治本是原则,但在某些情况下,标(1)急则治标(2)缓则治本(3)标本兼治10.(1)急则治标10.

(三)扶正袪邪

疾病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的过程,邪胜于正则病进,正胜于邪则病退。因而治疗疾病,就是要扶正气,祛除邪气,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使之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化,所以扶正祛邪也是指导临床的一条基本原则11.(三)扶正袪邪

疾病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正气与邪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即阴阳的偏盛偏衰代替了正常的阴阳消长。所以调整阴阳,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也是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

(四)调整阴阳12.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即阴(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指治疗疾病要根据季节、地区以及人体的体质、年龄等不同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在推拿临床中,更须注意因人制宜。13.(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指治疗如患者体质强,操作部位在腰臀四肢,病变部位在深层等,手法刺激量大;患者体质弱,小儿患者,操作部位在头面胸腹,病变部位在浅层等,手法刺激量宜小。14.如患者体质强,操作部位在腰臀四肢,病变部位在深层等,二、推拿基本治法

推拿是祖国医学外治法之一,其基本治法亦以中医基本理论为依据,不外乎补虚泻实,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使气血复归于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内经》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散者收之,损者益之。”

15.二、推拿基本治法推拿是祖国医学外治法之一,其基本治法亦以推拿是用手法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来治病的一种疗法。手法的治疗作用取决于:一是手法作用的性质;二是手法的刺激量;三是施术部位或穴位的特异性。16.推拿是用手法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来治病的一种疗法。因此,不能单纯地用手法的性质和刺激量来概括推拿的治疗作用;同样,也不能单纯地用被刺激部位或穴位的特异性来说明推拿的治疗作用。对推拿治疗作用的研究必须把手法的性质和刺激量以及施术部位(或穴位)三者结合起来。

17.因此,不能单纯地用手法的性质和刺激量来概括推拿的治疗

根据手法的性质和作用量,结合治疗的部位,推拿治疗有温、通、补、泻、汗、和、散、清八法。分述如下:18.根据手法的性质和作用量,结合治疗的部位,推拿治疗有温、(一)温法

温法,即温热之法,有温经散寒、补益阳气的作用。适应症:适用于虚寒症。常用手法:摆动类、摩擦类、挤压类。要求:缓慢柔和,操作时间稍长的节律性刺激。应用:1.摩、按、揉法—作用于→腹部(中脘、气海、关元)——功效→温中散寒2.擦—作用于→背部督脉—→温通全身阳气的作用。3.按、揉、一指禅推法—→心俞、厥阴俞—→温通心阳19.(一)温法

温法,即温热之法,有温经散寒、补益阳气的作用(二)通法通法,即疏通之法,有通雍滞、行气血的作用。适应症:适用于病邪壅滞。常用手法:摩擦类、挤压类、运动关节类。要求:刚柔兼施。应用:1.拿、搓法—→四肢—→通调经络。2.拿法—→肩井—→通气机,和气血。(肩井为全身气血升起的地方)3.点、按—→背部俞穴—→通脏腑气血。4.摇、扳、拔伸—→肢体关节—→疏通经络,滑利关节。20.(二)通法通法,即疏通之法,有通雍滞、行气血的作用。20(三)补法

补法,即补虚之法。适应症:适用于各种虚症。常用手法:摆动类、摩擦类、挤压类。要求:轻柔缓慢,作用时间稍长。应用:1.补脾胃:即增强脾胃的生理机能。(以下手法可起此作用)①一指禅推法、按揉—→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脾俞、胃俞;②横擦背部脾胃区。2.补腰肾:①一指禅推法、按、揉—→肾俞、命门、志室②擦——肾俞、命门、腰阳关;③按、摩——气海、关元。21.(三)补法

补法,即补虚之法。21.(四)泻法

泻法,即泻实之法。适应症:适用于结滞实证。常用手法:摆动、摩擦、挤压类。要求:力量稍重,手法频率要由慢逐渐加快。应用:1.胃肠结滞(实证便秘);一指禅推、摩、指揉——天枢、长强、神阙——通腑泻实。2.阴虚火旺,津液不足(虚证便秘);摩少腹(顺时针)——通便不伤阴。(便秘除治疗外,还应注意排便习惯。)区别:推拿泻法与药物泻法不同:推拿是通过手法对脏腑的调节作用而达到泻的目的。(它副作用少,平稳)药物泻法为攻法,副作用大。22.(四)泻法

泻法,即泻实之法。22.(五)汗法

汗法,即发汗发散之法。适应症:适用于外感表证。(风寒或风热)常用手法:摩擦、挤压、叩击类。要求:风热——柔和轻快。风寒——先轻后重。应用:1.拿、按、揉——风池、风府——疏散风邪。2.按、拿——合谷、外关——驱一切表邪。3.按、揉——大椎——发散热邪,通三阳经气。4.拍——背部膀胱经轻——散风热。背部膀胱经重——散风寒。5.肘推——两侧膀胱经——散风寒。6.拿——肩井(刺激强,作用时间短)——发汗解表。7.按揉——肺俞——散风邪,宣肺气。汗法是发汗、发散的意思,使病邪从表而解。

23.(五)汗法

汗法,即发汗发散之法。23.(六)和法

和法,即和解、调和之法。和者即和解之法,含有调和之意,凡病在半表半里,在不宜汗,不宜吐,不宜下的情况下,可应用和解之法。适应症:适用于病在半表半里。(表:用汗法。里:用通法、泻法)常用手法:摆动、摩擦、振动类。要求:平稳而柔和,频率要稍慢。应用:1.摩腹部(摩与移动的方向均为顺时针)、擦背部脾胃区、振中脘,均为和脾胃的作用。2.一指禅推:肝俞——疏肝气揉:章门、期门——疏肝气3.滚、揉、搓:四肢及背部——和气血拿:肩井——和气血

24.(六)和法

和法,即和解、调和之法。24.(七)散法

散法,即消散、疏散之意。适应症:适用于无形的积聚和有形的积聚。无形积聚:梅核气——气阻塞于咽喉。有形积聚:瘀血等。常用手法:摆动、摩擦、挤压类。要求:轻快柔和。应用:1.气郁胀满(无形积聚):一指禅推、摩、擦——胁肋:散郁除满。2.有形的凝滞积聚:一指禅推、摩、擦、揉——病变的脏腑、经络:消积散瘀。揉法:对散法的作用较好,如踝关节扭伤。25.(七)散法

散法,即消散、疏散之意。25.(八)清法(又称清热法)

清法,即清热之法。适应症:适用于热性病的治疗。常用手法:摩擦类。要求:柔中有刚。应用:1.表热——清热解表:轻推背部膀胱经;表实热:自下而上;表虚热:自上而下;2.气分热:实热——清泻气分实热:轻推督脉(自大椎—→长强)虚热——养阴清火:轻擦腰部。3.血分热实热——清热凉血:重推督脉(自大椎—→长强)虚热——养阴清热:轻擦腰部。26.(八)清法(又称清热法)

清法,即清热之法。26.思考题:1.推拿的治疗作用取决于哪些因素?2.推拿的基本治法有哪些?分别说出各法的适应症。常用手法及手法要求?并举例说明。27.思考题:27.第三节推拿的治疗原则与治法28.第三节推拿的治疗原则与治法1.一、推拿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即治疗疾病的法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指导下,对临床病症制订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治疗法则,和具体的治疗方法不同。任何具体的治疗方法,总是由治疗原则所规定,并从属于一定的治疗原则。29.一、推拿治疗原则治疗原则即治疗疾病的法则,是在整体由于疾病的证候表现多种多样,病理变化极为复杂,且病情又有轻重缓急的差别,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个体,其病理变化和病情转化不尽相同。30.由于疾病的证候表现多种多样,病理变化极为复杂,且病情又因此,只有善于从复杂多变的疾病现象中,抓住病变本质,治病求本;根据邪正斗争的虚实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扶正祛邪;按照失调的脏腑功能,调整阴阳;并针对病变轻重缓急以及病变个体和时间、地点的不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31.因此,只有善于从复杂多变的疾病现象中,抓住病变本质(一)未病先防未病先防,是指重视预防,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发生。32.(一)未病先防未病先防,是指重视预防,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治病求本

“治病必求其本”是中医推拿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求本,是指治病要了解疾病的本质,了解疾病的主要矛盾,针对其最根本的病因病理进行治疗。

“标本”是相对而言的,用以说明病变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主次关系。33.

(二)治病求本

“治病必求其本”是中医推拿辨证施治的基本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通过若干症状显示出来,但有些症状只是疾病的现象,并不都反应疾病的本质,有的甚至是假象,只有在充分地了解疾病的各个方面,包括症状在内的全部情况,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这就是“治病必求于本”的意义所在。

34.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通过若干症状显示出来,但有

1.正治与反治

正治,就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通过分析临床证候,先辨明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治疗方法。正治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方法,又称从治。从,是指采用方药、手法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而言,其实质仍是针对疾病本质进行治疗的方法。常有“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等方法。

35.

1.正治与反治

正治,就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2.治标与治本

一般情况下,治本是原则,但在某些情况下,标症甚急,不及时解决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我们应当贯彻“急则治标”的原则。治标只是在应急情况下或是为治本创造必要条件时的权宜之计,而治本或标本兼治才是治病的根本目的。

36.2.治标与治本

一般情况下,治本是原则,但在某些情况下,标(1)急则治标(2)缓则治本(3)标本兼治37.(1)急则治标10.

(三)扶正袪邪

疾病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的过程,邪胜于正则病进,正胜于邪则病退。因而治疗疾病,就是要扶正气,祛除邪气,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使之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化,所以扶正祛邪也是指导临床的一条基本原则38.(三)扶正袪邪

疾病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正气与邪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即阴阳的偏盛偏衰代替了正常的阴阳消长。所以调整阴阳,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也是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

(四)调整阴阳39.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即阴(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指治疗疾病要根据季节、地区以及人体的体质、年龄等不同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在推拿临床中,更须注意因人制宜。40.(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指治疗如患者体质强,操作部位在腰臀四肢,病变部位在深层等,手法刺激量大;患者体质弱,小儿患者,操作部位在头面胸腹,病变部位在浅层等,手法刺激量宜小。41.如患者体质强,操作部位在腰臀四肢,病变部位在深层等,二、推拿基本治法

推拿是祖国医学外治法之一,其基本治法亦以中医基本理论为依据,不外乎补虚泻实,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使气血复归于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内经》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散者收之,损者益之。”

42.二、推拿基本治法推拿是祖国医学外治法之一,其基本治法亦以推拿是用手法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来治病的一种疗法。手法的治疗作用取决于:一是手法作用的性质;二是手法的刺激量;三是施术部位或穴位的特异性。43.推拿是用手法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来治病的一种疗法。因此,不能单纯地用手法的性质和刺激量来概括推拿的治疗作用;同样,也不能单纯地用被刺激部位或穴位的特异性来说明推拿的治疗作用。对推拿治疗作用的研究必须把手法的性质和刺激量以及施术部位(或穴位)三者结合起来。

44.因此,不能单纯地用手法的性质和刺激量来概括推拿的治疗

根据手法的性质和作用量,结合治疗的部位,推拿治疗有温、通、补、泻、汗、和、散、清八法。分述如下:45.根据手法的性质和作用量,结合治疗的部位,推拿治疗有温、(一)温法

温法,即温热之法,有温经散寒、补益阳气的作用。适应症:适用于虚寒症。常用手法:摆动类、摩擦类、挤压类。要求:缓慢柔和,操作时间稍长的节律性刺激。应用:1.摩、按、揉法—作用于→腹部(中脘、气海、关元)——功效→温中散寒2.擦—作用于→背部督脉—→温通全身阳气的作用。3.按、揉、一指禅推法—→心俞、厥阴俞—→温通心阳46.(一)温法

温法,即温热之法,有温经散寒、补益阳气的作用(二)通法通法,即疏通之法,有通雍滞、行气血的作用。适应症:适用于病邪壅滞。常用手法:摩擦类、挤压类、运动关节类。要求:刚柔兼施。应用:1.拿、搓法—→四肢—→通调经络。2.拿法—→肩井—→通气机,和气血。(肩井为全身气血升起的地方)3.点、按—→背部俞穴—→通脏腑气血。4.摇、扳、拔伸—→肢体关节—→疏通经络,滑利关节。47.(二)通法通法,即疏通之法,有通雍滞、行气血的作用。20(三)补法

补法,即补虚之法。适应症:适用于各种虚症。常用手法:摆动类、摩擦类、挤压类。要求:轻柔缓慢,作用时间稍长。应用:1.补脾胃:即增强脾胃的生理机能。(以下手法可起此作用)①一指禅推法、按揉—→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脾俞、胃俞;②横擦背部脾胃区。2.补腰肾:①一指禅推法、按、揉—→肾俞、命门、志室②擦——肾俞、命门、腰阳关;③按、摩——气海、关元。48.(三)补法

补法,即补虚之法。21.(四)泻法

泻法,即泻实之法。适应症:适用于结滞实证。常用手法:摆动、摩擦、挤压类。要求:力量稍重,手法频率要由慢逐渐加快。应用:1.胃肠结滞(实证便秘);一指禅推、摩、指揉——天枢、长强、神阙——通腑泻实。2.阴虚火旺,津液不足(虚证便秘);摩少腹(顺时针)——通便不伤阴。(便秘除治疗外,还应注意排便习惯。)区别:推拿泻法与药物泻法不同:推拿是通过手法对脏腑的调节作用而达到泻的目的。(它副作用少,平稳)药物泻法为攻法,副作用大。49.(四)泻法

泻法,即泻实之法。22.(五)汗法

汗法,即发汗发散之法。适应症:适用于外感表证。(风寒或风热)常用手法:摩擦、挤压、叩击类。要求:风热——柔和轻快。风寒——先轻后重。应用:1.拿、按、揉——风池、风府——疏散风邪。2.按、拿——合谷、外关——驱一切表邪。3.按、揉——大椎——发散热邪,通三阳经气。4.拍——背部膀胱经轻——散风热。背部膀胱经重——散风寒。5.肘推——两侧膀胱经——散风寒。6.拿——肩井(刺激强,作用时间短)——发汗解表。7.按揉——肺俞——散风邪,宣肺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