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策划课件_第1页
电视剧策划课件_第2页
电视剧策划课件_第3页
电视剧策划课件_第4页
电视剧策划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视剧策划1​1​第一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

1958――1965

一、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制播状况二、这一时期的电视剧种类三、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创作回顾

2​第一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

1958――1965一、这一第一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

1958――1965一、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制播状况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现为中央电视台),建立于1958年5月1日。同年6月15日该台播出了我园第一部直播电视刚《一口菜饼子》,这是中国电视剧的发端。3​第一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

1958――1965一、这一时《一口菜饼子》

讲述一位母亲将仅有的一口菜饼子留给女儿,在饥寒交迫中死去的故事。当时的演播室里搭起一个简陋的小布景,两部摄像机从不同角度拍摄画面,正是这部20分钟的“直播电视小戏”,开启了中国电视剧的序幕。4​《一口菜饼子》讲述一位母亲将仅有的一口菜饼子留给女儿,

中国电视刚初创阶段前后近8年,所有插出的电视剧均采取黑白图像的直播方式。在此8年中,北京电视台共播出电视剧90部。

5​中国电视刚初创阶段前后近8年,所有插出的电视剧均1958年9月4日,当时的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电视剧《党救活了他》。这是根据上海广慈医院抢救被烧伤的炼钢工人丘财康的真实事迹而创作的纪实性电视剧。由此以后,这种“真人真事”类型的纪实电视剧,成为中国主旋律电视剧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类型。这年10月,新成立的上海电视台播出了第一部电视剧《红色的火焰》。1962年1月13日,北京电视台播出电视剧《莫里生案件》,它是根据美国作品改编的,用来揭露非美活动委员会对美国进步人士的迫害性审判。

6​1958年9月4日,当时的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电视剧《党救活了他1963年8月17日,北京电视台播出电视剧《火种》,它是一部反映美国种族和阶级矛盾的电视剧。1965年,适应当时“抗美援越”形势的需要,北京、上海、广州陆续播出了根据越南民族英雄阮文追事迹改编的电视剧。这一时期根据柯岩同名独幕剧改编的电视剧《相亲记》,是一部比较贴近生活的作品。由于广受欢迎,《相亲记》连续演播4次,并曾赴广州演出——在直播时代,这意味着整个剧团搬迁式的巡回演出。

7​1963年8月17日,北京电视台播出电视剧《火种》,它是一部从全国范围看,8年中,共生产直播电视剧200部左右。1966之前,8年时间里,全国只播出了80余部这种“一条主线,两三个场景,四五个人物,七八场戏,三十分钟,二百个镜头”的“直播电视剧小戏8​从全国范围看,8年中,共生产直播电视剧200部第一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

1958――1965二、这一时期的电视剧种类这些电视剧,从内容上看,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以题材论,大体可分为六类:

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

2.歌颂新人新事新的生活

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少年儿童教育

5.国外题材

6.民间传说题材

9​第一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

1958――1965二、这一时第一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

1958――1965三、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创作回顾(1)长达8年的直播电视剧阶段,为我国培养了第一代电视剧创作人才。(2)直播电视剧的剧目,大多贴近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情绪,注重作品的社会意义,这给后来中国电视剧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直播电视剧有时也采用电影胶片拍摄作为辅助手段,但由于成本较高,只在极数剧目的少量外景中使用。10​第一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

1958――1965三、这一时第二节:中国电视剧的停滞期

(1966—1976)

一、社会政治背景

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1976年5月中旬,北京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排,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的“坏节目”的八条内容,这就是:1歪曲历史真实,专写错误路线的:2描写英雄人物却是犯错误的,歪曲英雄形象的。3描写战争恐怖,渲染苦难、宣传和平主义的。4专写中间人物的,丑化工农兵形象的。5美化阶级敌人,模糊阶级界线,调和阶级斗争的。6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扬人性论和所谓“人情味”。7有关谈情说爱,宣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的。

8传统剧目,包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鬼戏,不管中国或外国的一律不播,11​第二节:中国电视剧的停滞期

(1966—1976)一、社会第二节:中国电视剧的停滞期

(1966—1976)二、状况

1967年5月10日,江青的《谈京剧革命》公开发表。从6月开始,八个“革命样板戏”在北京舞台会演一个多月,并从此占领了电视荧幕----轮番播出舞台演出及其后拍摄的影片。北京电视台仅仅在1967年用拍摄了一部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上海电视台在1975年录制播放了两部电视剧《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写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扎根农村的故事。12​第二节:中国电视剧的停滞期

(1966—1976)二、状况1从1967年到1977年,其间多数时间处于文革时期。这一时期,电视剧“为政治服务”的色彩更为明显,且创作成绩极为寥落,几成空白,乏善可陈。值得记入历史的有这样几部作品:反修防修主题的《考场上的斗争》(1967),学大寨主题的《架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主题的《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1975)、《神圣的职责》(1975)。其中,《考场上斗争》,是中国电视史上唯一一部用黑白录像设备制作的电视剧,它也标志着中国电视剧生产此后脱离直播时代,跨入录像制作时代和彩色时代。13​从1967年到1977年,其间多数时间处于文革时期。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一、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的发展背景1.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终于以“四人帮”的粉碎而宣告结束,新时期也正是伴随着“文革”梦魇的渐渐消逝而开始的。以1978年5月播出的彩色电视剧《三家亲》为起点,中国电视剧迎来了全新的发展。

2.1979年8月18日至8月27日,中央广播事业局为解决电视节目的来源问题,召开了首次全国电视节目会议,号召全国有条件的电视台都大办电视剧,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举办全国电视节目大联播做好准备,并决定立即进口国外的电影电视片。

3.1981年,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电视剧理论研讨会――全国电视剧编剧经验总结会。14​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一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一、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的发展背景4.1981年4月,第三次全国电视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对1980到1981播出的电视节目进行评选,这一全国性的电视剧评奖活动从此坚持一年举办一次,原名“全国优秀电视剧奖”。1983年开始正是命名为“全国电视剧飞天奖”,是中国电视剧最高“政府奖”。

15​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一5.1983浙江《大众电视》杂志社举办了第一届电视剧大众电视“金鹰奖”评选。1980年,《大众电视》在杭州创刊。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浙江省广播电视厅主办。1983年,《大众电视》设立“金鹰奖”,发起人为时任浙江电视台台长的林辰夫先生。它刊登优秀电视剧导演、演员的专访及拍摄花絮;连载根据国内外的优秀电视剧本改编的故事,评介国外著名导演、演员;报道最新拍摄消息及电视事业发展概况;为各电视制作单位及导演们推荐演员;为电视文艺工作者提供电视信息和切磋技艺的园地。1992年被列为影视艺术类核心期刊。“中国金鹰电视奖”是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电视艺术综合奖,其前身为“《大众电视》金鹰奖”,是国家级的唯一以观众投票为主评选产生的电视艺术大奖。第16届起改名为“中国电视金鹰奖”,从2000年第18届开始,经中宣部批准,“中国电视金鹰奖”全面升级为规格更高的“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每年在长沙举行。自2005年起,改为每两年举办一次,16​5.1983浙江《大众电视》杂志社举办了第一届电视剧大众电6.1982年1月,中国电视剧艺术委员会成立,委员会做了大量促进电视剧生产的实际工作。

7.1982年5月,广播电视部成立。

17​6.1982年1月,中国电视剧艺术委员会成立,委员会做了大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二、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制播状况国外影视片不断被引进,为中国电视的发展提供了养料。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伟大的曙光》、《难忘的1919》、《乡村女教师》、《望乡》……这些来自南斯拉夫、苏联和日本等国的电影1978年后陆续在国内电视荧屏上播出。经历了严格筛选的国外影片在不涉及意识形态冲突下,顿时打开了国内观众的眼界,也让数十年来一直处在封闭中的中国的电视工作者抽了一口凉气。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改名为中央电视台。这一年播出《三家亲》、《窗口》、《教授和他的女儿》等电视剧8部;

18​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二19​19​1979年播出电视剧19部,有影响的有体现年轻人奋发图强的《有一个青年》,表现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祖国的儿子》、反映张志新烈士事迹的《永不凋谢的红花》和反映家庭关系的《爸爸病危》等。其中中央电视台6部(如《岳云传》《有一个青年》),上海电视台5部(如《玫瑰香奇案》《永不凋谢的红花》),广东电视台3部(如《神圣的使命》《小哥俩》),其余几部是浙江台,天津台,河北台和湖南台各一部。。20​1979年播出电视剧19部,有影响的有体现年轻人

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电视剧131部,数量急剧增长,这是1979年中央广播事业局召开全国电视节目会议号召“大办电视剧”的结果。这些电视剧里,引起反响的有《凡人小事》、《女友》、《乔厂长上任》、《何日彩云归》等,作品的题材迅速扩大,风格上也向多样化发展。1980年是电视剧复苏以来的第一个大丰收年,这一年中央电视台共播出电视剧131部。1980年,我国还制作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并于1981年2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21​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电视剧131部,数量急22​22​

1981年,浙江电视台录制的电视剧《为奴隶的母亲》得到的一种评价是:“春宝爹酗酒、溺婴以至出典妻子,是丑化了贫下中农。”

同是在1981年,中央电视台和丹东电视台联合录制了电视剧《新岸》。《新岸》根据报告文学《走向新岸》改编,讲的是文革中失去家庭温暖的小姑娘刘艳华走上盗窃犯罪道路,被抓捕坐牢,在狱中得到管教干部的改造,出狱时决心重新做人,不料重返社会后受到包括家人在内的人等的百般歧视;苦闷的刘艳华一度寻死,后加入上山下乡队伍,投入艰苦劳动,默默守卫自己的尊严;此期间她得到农村青年高元钢的爱情,在爱情的感召下,她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终于走向了光辉的新岸。

23​1981年,浙江电视台录制的电视剧《为奴隶的母亲》得到的一1982年,全国制作电视剧348集。这些作品中,被热议的有表现文革一代青年苦闷与追求的4集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改编自古典名著的武打电视连续剧《武松》,反映当时青年面貌的3集电视连续剧《赤橙黄绿青蓝紫》,反映解放前上海小市民和知识分子悲惨生活的3集电视连续剧《上海屋檐下》等。

24​24​1984年5月6日,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香港亚洲电视台的武打连续剧《霍元甲》,在中国大陆轰动一时,这带动了后来中国一大批武打动作电视剧的出现。

1984年,以家庭伦理和血缘关系为题材的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巴西电视连续剧《女奴》、墨西哥电视连续剧《诽谤》等在中国相继播放,也对后来中国的家庭情节电视剧带来了明显影响。

25​1984年5月6日,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香港亚洲电视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三、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事业发展概况电视事业在这一时期有了迅猛的发展;据统计,1979年全国仅有电视机485万台,而到1985年初,全国就已有电视机5千万台,是6年前的10倍。观众人数也增加至两亿人。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仅有19部,而到1986年,全国电视剧年产量就己达1500部(集)左右。26​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三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四、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

从1978年文革之后一直到80年代中期,这几年是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时期,这种复苏不但表现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也有了很大提高,直接进行宣教的剧目很少,而带有现实主义和反思色彩的电视剧却出现很多。从创作题材范围看,农业战线,农村生活,军旅生活,青年风貌,儿童生活,知识分子生活,商业活动等都有展现;在剧作风格上可谓:“百花开放”,有正剧、喜剧、也有悲剧、讽刺剧;从整体上看,这几年的创作体现出较强的现买主义创作倾向。

27​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四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四、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

从电视剧题材类别来看,这几年具有代表性的电视剧主要有以下几类:1.“伤痕电视剧”2.改革题材的电视剧3.塑造新时代英雄形象的电视剧4.反映农村新面貌的电视剧5.展现军警风貌的电视剧28​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四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四、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1.伤痕电视剧十年动乱造成了中国社会的悲剧,而刚刚从恶梦中醒转的人们,又怎能不对这一事件投以最深切的关注:终于摆脱了“四人帮”思想钳制的文学界,急切地要在文学创作中说出憋闷已久的心里话,发出压抑了多年的呐喊。于是一时间,揭露“四人帮”的罪行,控诉动乱造成的不幸,抚慰内心的伤痕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出来,从而形成了所谓的“伤痕文学”,由此,也诞生了一批带有“伤痕”色彩的文艺作品。小说:《班主任》(刘心武),《伤痕》(卢新华),《我是准》(宗璞)绘画:连环画

《枫》电影:《神圣的使命》、《苦难的心》、《于无声处》、《婚礼》、《苦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小街》、《天云山传奇》29​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四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四、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

1.伤痕电视剧

1980年的电视单本剧《女友》,1981年的电视单本剧《新岸》,1982年的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1984年的电视连续剧《今夜有暴风雪》,1985年的电视单本剧《雾失楼台》,1985年的电视连续剧《寻找回来的世界》,以及1986年的电视单本剧《大林莽》。《蹉跎岁月》《今夜有暴风雪》30​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四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四、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

2.改革题材电视剧《乔厂长上任记》(1980)《女记者的画外音》(1983)《新闻启示录》(1984).《走同远方》(1984)《新星》(1985)31​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四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四、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

3.塑造新时期英雄形象的电视剧

《紧急起飞》(1983)《燕儿窝之夜》(1983)《冠军从这里起飞》(1985)《长江第一漂》(1986)等。

4.反映农村新面貌的电视剧《吉庆有余》(1981)《她从画中走出来》(1983),《雪野》(1986)《冤家》(1986)等。5.展现军警风貌的电视剧《她们和战争》(1985)

《凯旋在子夜》(1986)

《便衣警察》(1987)等。32​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四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五、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的电视剧发展背景

1986年,为了加强管理,提高电视剧的创作质量,广播电影电视部宣布建立发放电视剧制作许可证制度。同年,国家有关部门设立了首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的“骏马奖”。这一年还设立了戏曲电视剧的“长城奖”。1987年,第一届全国电视剧美学研讨会召开。1988年10月,中央电视台开始对该台播出的电视剧的规格、长度作出“规范化”,“标准化”的规定:连续剧(3集及3集以上).单本剧(1集或2集)每集50分;短剧30分钟,小品15分钟。33​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五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六、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的电视剧制播状况

1987年的优秀电视剧有:《西游记》《红楼梦》《阎凤英》《乌龙山缴匪记》《雪城》,单本剧《秋白之死》;1988年的优秀的电视剧《末代皇帝》《篱笆·女人和狗》《师魂》《家教》《那五》《袁崇焕》《家·春·秋》《王昭君》《黄河东流去》等1989年度全国生产电视剧约2000集,中央电视台播出1839集。其中包括《上海的早晨》,《商界》,《长城向南延伸》,《铁人》,《有这样一个民警》、《膏药章》《平凡的世界》《汉正街》《十六岁的花季》等。34​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六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一、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概观1、市场化、产业化表现突出2、电视剧创作呈现多元化二、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的三个阶段1、90年代初期(1990-1993)2、90年代中期(1994-1996)3、90年代后期(1997-1999)35​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一、90年代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一、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概观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繁荣的10年。这10年也是我国电视剧的发展繁荣期,这不仅表现在电视剧数量的快速增长,电视剧制作单位的增加,电视剧创作队伍的扩大;还表现为电视剧在产业化、市场化方面发展成效显著,电视剧在内容、风格、样式等方面呈现多元化,涌现出了众多具有轰动效应的电视剧作品,从而使得我国电视剧在20世纪90年代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36​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一、90年代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一、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概观1、市场化、产业化表现突出中国电视剧市场化之路标志性作品:《渴望》(1990年)《编辑部的故事》(1991年)《爱你没商量》《北京人在纽约》(1992年)《武则天》(1993年)电视剧制作体制的变化:国家制作--制作社会化

90年代,我国电视剧的生产合流通是非市场性与市场性两种体制并存。两种制作体制下都产生了具有广泛影响和较高收拾率的电视剧作品。37​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一、90年代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一、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概观2、电视剧创作呈现多元化社会文化背景一方面“主旋律”电视剧在继续努力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大量涌现的通俗电视剧逐渐获得了市场和群众的认可。多元化的表现:类型电视剧形成38​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一、90年代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一、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概观2、电视剧创作呈现多元化家庭伦理剧《渴望》《皇城根》《京都纪事》《儿女情长》

言情剧《爱你没商量》《过把瘾》《东边日出西边雨》《牵手》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武侠剧《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白眉大侠》《燕子李三》39​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一、90年代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一、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概观2、电视剧创作呈现多元化人文主义倾向的电视剧《围城》《一地鸡毛》《月亮背面》《无悔追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大进攻序曲》《豫东之战》《喋血四平》《赵尚志》军事现实题材电视剧《潮起潮落》《和平年代》《红十字方队》《迷彩天兵》公安题材电视剧《警坛风云》《刑警本色》《121大案》《女子特警队》40​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一、90年代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一、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概观2、电视剧创作呈现多元化根据古典名著改变成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三国演义》《水浒传》《东周列国》《官场现行记》戏说历史剧《戏说乾隆》《戏说慈禧》《宰相刘罗锅》《还珠格格》严肃历史剧《司马迁》《林则徐》《雍正王朝》《太平天国》41​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一、90年代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二、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的三个阶段1、90年代初期(1990-1993)1990年全国生产电视剧2306集,受欢迎的剧目有:《渴望》《围城》《辘轳·女人和井》《宋庆龄和她的姐妹们》《杨乃武与小白菜》《少年毛泽东》《巾帼悲歌》《都市风流》《公关小姐》《深圳人》1991年全国生产电视剧5304集,受欢迎的剧目有:《编辑部的故事》《外来妹》《孔子》《南行记》《上海一家人》《常香玉》《纪委书记》1992年全国生产电视剧5000集,较有影响的电视剧剧目有:《唐明皇》《半边楼》《神算子》《中国商人》《古船·女人和网》《黑槐树》《一村之长》1993年全国生产电视剧6000集,受到好评的作品有:《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北京人在纽约》《情满珠江》《潮起潮落》《过把瘾》《戏说乾隆》《张学良将军》42​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二、90年代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二、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的三个阶段1、90年代初期(1990-1993)代表性剧目解析:呼唤人性的《渴望》情景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表现出国潮的《北京人在纽约》表现当代都市情感的《过把瘾》43​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二、90年代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二、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的三个阶段2、90年代中期(1994-1996)1994年全国生产电视剧6000集,受欢迎的剧目有:《三国演义》《戏剧人生》《918大案纪实》《年轮》《沟里人》《洋行里的中国小姐》《孽债》《小楼风景》《山里走出来的娘们》1995年全国生产电视剧7000集,受欢迎的剧目有:《英雄无悔》《西部警察》《咱爸咱妈》《苍天在上》《孔繁森》《东边日出西边雨》《宰相刘罗锅》《武则天》《上海人在东京》1996年全国生产电视剧9000集,较有影响的电视剧剧目有:《问鼎长天》《远东阴谋》《中国检察官》《姐姐妹妹闯京城》《乡党委书记》《叶剑英》《贺龙》44​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二、90年代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二、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的三个阶段2、90年代中期(1994-1996)代表性剧目解析政治反腐剧《苍天在上》名著改编剧《三国演义》45​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二、90年代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二、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的三个阶段3、90年代后期(1997-1999)1997年香港回归1998年抗洪1999年新中国建国50周年,还是世纪年。电视剧的年产量均超过万集表现特殊年代的《难忘的岁月--红旗渠》戏说历史剧《还珠格格》严肃历史剧《雍正王朝》46​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二、90年代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一、新世纪以来我国电视剧发展概观二、新世纪以来影响我国电视剧发展的重要事件三、新世纪以来我国电视剧创作情况概述47​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一、新世纪以来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一、新世纪以来我国电视剧发展概观1.数量保持稳步增长;2.各类题材、风格、样式、类型的电视剧丰富异常,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创作格局较为稳定;3.电视剧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方面都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电视剧创作更加成熟;4.电视剧的市场化发展迅速,产业化格局正在形成;5.在发展中也暴露一些问题;48​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一、新世纪以来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二、新世纪以来影响我国电视剧发展的重要事件

2000年是中国广播电视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2000年-2003年,为了加强电视剧市场的规范和促进国产电视剧市场的繁荣,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了《电视剧审查暂行规定》《电视剧管理规定》《电视剧制片人持证上岗暂行规定》;2003国家第一次给民营企业发放电视剧生产准入证49​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二、新世纪以来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二、新世纪以来影响我国电视剧发展的重要事件

2004年我国电视剧领域三大热点:热点1

广电总局发布“绿色令”“涉案剧”告别黄金档

热点2

“红色经典”被亮“红牌”

热点3

韩剧占据央八午夜档50​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二、新世纪以来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三、新世纪以来我国电视剧创作情况概述

1.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形成潮流,成就突出,成为主旋律的绝对中坚2.历史剧的创作热潮不减,但是质量却喜忧参半3.家庭伦理、平民情感类题材电视剧形成亮点4.刑侦、反特、反腐题材电视剧也成为市场热门类型剧

5.农村题材电视剧强势出击屡创佳绩,但区域性差别较大

51​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三、新世纪以来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优秀电视剧作品解析:《大明宫词》----一部诗化风格的电视剧

52​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52​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优秀电视剧作品解析:《大明宫词》

53​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优秀电视剧作品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优秀电视剧作品解析:《大明宫词》

54​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优秀电视剧作品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优秀电视剧作品解析:《大明宫词》

55​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优秀电视剧作品优秀电视剧作品解析:《大明宫词》

56​优秀电视剧作品解析:《大明宫词》56​优秀电视剧作品解析:《大明宫词》

57​优秀电视剧作品解析:《大明宫词》57​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优秀电视剧作品解析:《大明宫词》

故事梗概

相关介绍

艺术特色唯美的视觉效果

莎士比亚风格的台词人性、权利、欲望的深层挖掘58​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优秀电视剧作品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优秀电视剧作品解析:《激情燃烧的岁月》----一部感人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

59​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59​优秀电视剧作品解析:《激情燃烧的岁月》60​优秀电视剧作品解析:《激情燃烧的岁月》60​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优秀电视剧作品解析:《激情燃烧的岁月》故事梗概相关介绍根据军队作家石钟山的小说《父亲进城》改编

艺术特点革命主题与怀旧主题交融;将军形象与平民形象叠印;历史进程与家庭伦理映衬;

61​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优秀电视剧作品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优秀电视剧作品解析:《中国式离婚》----一部逼近当代中国人婚姻的家庭伦理剧

62​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62​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优秀电视剧作品解析:《中国式离婚》63​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优秀电视剧作品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优秀电视剧作品解析:《中国式离婚》

故事梗概

相关介绍

根据王海鸰的小说《中国式离婚》改编;

艺术特点

以冷静的现实主义手法深度探讨了中国当代家庭婚姻伦理。揭示了婚姻契约下的三种背叛:心的背叛、身的背叛和身心的背叛。

64​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优秀电视剧作品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优秀电视剧作品解析:《恰同学少年》----------一部革命青春偶像剧

65​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65​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恰同学少年》

66​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恰同学少年》66​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优秀电视剧作品解析:《恰同学少年》剧情梗概:相关介绍:艺术分析:一是题材具有天然优势二是样式具有创造性三是主题较为独特

67​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优秀电视剧作品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优秀电视剧作品解析:《闯关东》----------一部记录中国移民史的电视剧

68​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68​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优秀电视剧作品解析:《闯关东》

69​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优秀电视剧作品解析:《闯关东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优秀电视剧作品解析:《闯关东》剧情梗概:相关介绍:艺术分析:一、以“家族史”写“社会史”二、张扬“小人物——大英雄”身上的“闯关东精神”三、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贯穿在故事设计和人物塑造中

70​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优秀电视剧作品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优秀电视剧作品解析:《潜伏》----------一部特色鲜明的反特剧

71​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71​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优秀电视剧作品解析:《潜伏》

72​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优秀电视剧作品解析:《潜伏》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优秀电视剧作品解析:《潜伏》剧情梗概:相关介绍:艺术分析:一、剧情精炼、节奏紧凑、悬念叠生二、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三、触动了当代人失落的信仰

73​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优秀电视剧作品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优秀电视剧作品解析:《我的团长我的团》------一部另类的军事题材电视剧

74​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74​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优秀电视剧作品解析:《我的团长我的团》

75​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优秀电视剧作品解析:《我的团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优秀电视剧作品解析:《我的团长我的团》剧情梗概:相关介绍:艺术分析:一、以别样的视角描写一次被国人遗忘的远征二、用陌生化的手法表达对战争与人性的思考三、通过充满荒诞和诗化的对白及独白表达作者的艺术理想

76​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优秀电视剧作品谢谢12月-2201:19:0001:1901:1912月-2212月-2201:1901:1901:19:0012月-2212月-2201:19:002022/12/161:19:00谢谢12月-2223:13:1023:1323:1312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电视剧策划79​1​第一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

1958――1965

一、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制播状况二、这一时期的电视剧种类三、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创作回顾

80​第一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

1958――1965一、这一第一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

1958――1965一、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制播状况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现为中央电视台),建立于1958年5月1日。同年6月15日该台播出了我园第一部直播电视刚《一口菜饼子》,这是中国电视剧的发端。81​第一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

1958――1965一、这一时《一口菜饼子》

讲述一位母亲将仅有的一口菜饼子留给女儿,在饥寒交迫中死去的故事。当时的演播室里搭起一个简陋的小布景,两部摄像机从不同角度拍摄画面,正是这部20分钟的“直播电视小戏”,开启了中国电视剧的序幕。82​《一口菜饼子》讲述一位母亲将仅有的一口菜饼子留给女儿,

中国电视刚初创阶段前后近8年,所有插出的电视剧均采取黑白图像的直播方式。在此8年中,北京电视台共播出电视剧90部。

83​中国电视刚初创阶段前后近8年,所有插出的电视剧均1958年9月4日,当时的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电视剧《党救活了他》。这是根据上海广慈医院抢救被烧伤的炼钢工人丘财康的真实事迹而创作的纪实性电视剧。由此以后,这种“真人真事”类型的纪实电视剧,成为中国主旋律电视剧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类型。这年10月,新成立的上海电视台播出了第一部电视剧《红色的火焰》。1962年1月13日,北京电视台播出电视剧《莫里生案件》,它是根据美国作品改编的,用来揭露非美活动委员会对美国进步人士的迫害性审判。

84​1958年9月4日,当时的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电视剧《党救活了他1963年8月17日,北京电视台播出电视剧《火种》,它是一部反映美国种族和阶级矛盾的电视剧。1965年,适应当时“抗美援越”形势的需要,北京、上海、广州陆续播出了根据越南民族英雄阮文追事迹改编的电视剧。这一时期根据柯岩同名独幕剧改编的电视剧《相亲记》,是一部比较贴近生活的作品。由于广受欢迎,《相亲记》连续演播4次,并曾赴广州演出——在直播时代,这意味着整个剧团搬迁式的巡回演出。

85​1963年8月17日,北京电视台播出电视剧《火种》,它是一部从全国范围看,8年中,共生产直播电视剧200部左右。1966之前,8年时间里,全国只播出了80余部这种“一条主线,两三个场景,四五个人物,七八场戏,三十分钟,二百个镜头”的“直播电视剧小戏86​从全国范围看,8年中,共生产直播电视剧200部第一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

1958――1965二、这一时期的电视剧种类这些电视剧,从内容上看,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以题材论,大体可分为六类:

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

2.歌颂新人新事新的生活

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少年儿童教育

5.国外题材

6.民间传说题材

87​第一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

1958――1965二、这一时第一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

1958――1965三、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创作回顾(1)长达8年的直播电视剧阶段,为我国培养了第一代电视剧创作人才。(2)直播电视剧的剧目,大多贴近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情绪,注重作品的社会意义,这给后来中国电视剧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直播电视剧有时也采用电影胶片拍摄作为辅助手段,但由于成本较高,只在极数剧目的少量外景中使用。88​第一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

1958――1965三、这一时第二节:中国电视剧的停滞期

(1966—1976)

一、社会政治背景

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1976年5月中旬,北京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排,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的“坏节目”的八条内容,这就是:1歪曲历史真实,专写错误路线的:2描写英雄人物却是犯错误的,歪曲英雄形象的。3描写战争恐怖,渲染苦难、宣传和平主义的。4专写中间人物的,丑化工农兵形象的。5美化阶级敌人,模糊阶级界线,调和阶级斗争的。6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扬人性论和所谓“人情味”。7有关谈情说爱,宣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的。

8传统剧目,包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鬼戏,不管中国或外国的一律不播,89​第二节:中国电视剧的停滞期

(1966—1976)一、社会第二节:中国电视剧的停滞期

(1966—1976)二、状况

1967年5月10日,江青的《谈京剧革命》公开发表。从6月开始,八个“革命样板戏”在北京舞台会演一个多月,并从此占领了电视荧幕----轮番播出舞台演出及其后拍摄的影片。北京电视台仅仅在1967年用拍摄了一部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上海电视台在1975年录制播放了两部电视剧《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写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扎根农村的故事。90​第二节:中国电视剧的停滞期

(1966—1976)二、状况1从1967年到1977年,其间多数时间处于文革时期。这一时期,电视剧“为政治服务”的色彩更为明显,且创作成绩极为寥落,几成空白,乏善可陈。值得记入历史的有这样几部作品:反修防修主题的《考场上的斗争》(1967),学大寨主题的《架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主题的《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1975)、《神圣的职责》(1975)。其中,《考场上斗争》,是中国电视史上唯一一部用黑白录像设备制作的电视剧,它也标志着中国电视剧生产此后脱离直播时代,跨入录像制作时代和彩色时代。91​从1967年到1977年,其间多数时间处于文革时期。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一、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的发展背景1.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终于以“四人帮”的粉碎而宣告结束,新时期也正是伴随着“文革”梦魇的渐渐消逝而开始的。以1978年5月播出的彩色电视剧《三家亲》为起点,中国电视剧迎来了全新的发展。

2.1979年8月18日至8月27日,中央广播事业局为解决电视节目的来源问题,召开了首次全国电视节目会议,号召全国有条件的电视台都大办电视剧,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举办全国电视节目大联播做好准备,并决定立即进口国外的电影电视片。

3.1981年,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电视剧理论研讨会――全国电视剧编剧经验总结会。92​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一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一、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的发展背景4.1981年4月,第三次全国电视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对1980到1981播出的电视节目进行评选,这一全国性的电视剧评奖活动从此坚持一年举办一次,原名“全国优秀电视剧奖”。1983年开始正是命名为“全国电视剧飞天奖”,是中国电视剧最高“政府奖”。

93​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一5.1983浙江《大众电视》杂志社举办了第一届电视剧大众电视“金鹰奖”评选。1980年,《大众电视》在杭州创刊。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浙江省广播电视厅主办。1983年,《大众电视》设立“金鹰奖”,发起人为时任浙江电视台台长的林辰夫先生。它刊登优秀电视剧导演、演员的专访及拍摄花絮;连载根据国内外的优秀电视剧本改编的故事,评介国外著名导演、演员;报道最新拍摄消息及电视事业发展概况;为各电视制作单位及导演们推荐演员;为电视文艺工作者提供电视信息和切磋技艺的园地。1992年被列为影视艺术类核心期刊。“中国金鹰电视奖”是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电视艺术综合奖,其前身为“《大众电视》金鹰奖”,是国家级的唯一以观众投票为主评选产生的电视艺术大奖。第16届起改名为“中国电视金鹰奖”,从2000年第18届开始,经中宣部批准,“中国电视金鹰奖”全面升级为规格更高的“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每年在长沙举行。自2005年起,改为每两年举办一次,94​5.1983浙江《大众电视》杂志社举办了第一届电视剧大众电6.1982年1月,中国电视剧艺术委员会成立,委员会做了大量促进电视剧生产的实际工作。

7.1982年5月,广播电视部成立。

95​6.1982年1月,中国电视剧艺术委员会成立,委员会做了大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二、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制播状况国外影视片不断被引进,为中国电视的发展提供了养料。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伟大的曙光》、《难忘的1919》、《乡村女教师》、《望乡》……这些来自南斯拉夫、苏联和日本等国的电影1978年后陆续在国内电视荧屏上播出。经历了严格筛选的国外影片在不涉及意识形态冲突下,顿时打开了国内观众的眼界,也让数十年来一直处在封闭中的中国的电视工作者抽了一口凉气。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改名为中央电视台。这一年播出《三家亲》、《窗口》、《教授和他的女儿》等电视剧8部;

96​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二97​19​1979年播出电视剧19部,有影响的有体现年轻人奋发图强的《有一个青年》,表现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祖国的儿子》、反映张志新烈士事迹的《永不凋谢的红花》和反映家庭关系的《爸爸病危》等。其中中央电视台6部(如《岳云传》《有一个青年》),上海电视台5部(如《玫瑰香奇案》《永不凋谢的红花》),广东电视台3部(如《神圣的使命》《小哥俩》),其余几部是浙江台,天津台,河北台和湖南台各一部。。98​1979年播出电视剧19部,有影响的有体现年轻人

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电视剧131部,数量急剧增长,这是1979年中央广播事业局召开全国电视节目会议号召“大办电视剧”的结果。这些电视剧里,引起反响的有《凡人小事》、《女友》、《乔厂长上任》、《何日彩云归》等,作品的题材迅速扩大,风格上也向多样化发展。1980年是电视剧复苏以来的第一个大丰收年,这一年中央电视台共播出电视剧131部。1980年,我国还制作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并于1981年2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99​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电视剧131部,数量急100​22​

1981年,浙江电视台录制的电视剧《为奴隶的母亲》得到的一种评价是:“春宝爹酗酒、溺婴以至出典妻子,是丑化了贫下中农。”

同是在1981年,中央电视台和丹东电视台联合录制了电视剧《新岸》。《新岸》根据报告文学《走向新岸》改编,讲的是文革中失去家庭温暖的小姑娘刘艳华走上盗窃犯罪道路,被抓捕坐牢,在狱中得到管教干部的改造,出狱时决心重新做人,不料重返社会后受到包括家人在内的人等的百般歧视;苦闷的刘艳华一度寻死,后加入上山下乡队伍,投入艰苦劳动,默默守卫自己的尊严;此期间她得到农村青年高元钢的爱情,在爱情的感召下,她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终于走向了光辉的新岸。

101​1981年,浙江电视台录制的电视剧《为奴隶的母亲》得到的一1982年,全国制作电视剧348集。这些作品中,被热议的有表现文革一代青年苦闷与追求的4集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改编自古典名著的武打电视连续剧《武松》,反映当时青年面貌的3集电视连续剧《赤橙黄绿青蓝紫》,反映解放前上海小市民和知识分子悲惨生活的3集电视连续剧《上海屋檐下》等。

102​24​1984年5月6日,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香港亚洲电视台的武打连续剧《霍元甲》,在中国大陆轰动一时,这带动了后来中国一大批武打动作电视剧的出现。

1984年,以家庭伦理和血缘关系为题材的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巴西电视连续剧《女奴》、墨西哥电视连续剧《诽谤》等在中国相继播放,也对后来中国的家庭情节电视剧带来了明显影响。

103​1984年5月6日,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香港亚洲电视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三、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事业发展概况电视事业在这一时期有了迅猛的发展;据统计,1979年全国仅有电视机485万台,而到1985年初,全国就已有电视机5千万台,是6年前的10倍。观众人数也增加至两亿人。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仅有19部,而到1986年,全国电视剧年产量就己达1500部(集)左右。104​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三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四、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

从1978年文革之后一直到80年代中期,这几年是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时期,这种复苏不但表现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也有了很大提高,直接进行宣教的剧目很少,而带有现实主义和反思色彩的电视剧却出现很多。从创作题材范围看,农业战线,农村生活,军旅生活,青年风貌,儿童生活,知识分子生活,商业活动等都有展现;在剧作风格上可谓:“百花开放”,有正剧、喜剧、也有悲剧、讽刺剧;从整体上看,这几年的创作体现出较强的现买主义创作倾向。

105​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四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四、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

从电视剧题材类别来看,这几年具有代表性的电视剧主要有以下几类:1.“伤痕电视剧”2.改革题材的电视剧3.塑造新时代英雄形象的电视剧4.反映农村新面貌的电视剧5.展现军警风貌的电视剧106​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四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四、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1.伤痕电视剧十年动乱造成了中国社会的悲剧,而刚刚从恶梦中醒转的人们,又怎能不对这一事件投以最深切的关注:终于摆脱了“四人帮”思想钳制的文学界,急切地要在文学创作中说出憋闷已久的心里话,发出压抑了多年的呐喊。于是一时间,揭露“四人帮”的罪行,控诉动乱造成的不幸,抚慰内心的伤痕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出来,从而形成了所谓的“伤痕文学”,由此,也诞生了一批带有“伤痕”色彩的文艺作品。小说:《班主任》(刘心武),《伤痕》(卢新华),《我是准》(宗璞)绘画:连环画

《枫》电影:《神圣的使命》、《苦难的心》、《于无声处》、《婚礼》、《苦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小街》、《天云山传奇》107​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四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四、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

1.伤痕电视剧

1980年的电视单本剧《女友》,1981年的电视单本剧《新岸》,1982年的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1984年的电视连续剧《今夜有暴风雪》,1985年的电视单本剧《雾失楼台》,1985年的电视连续剧《寻找回来的世界》,以及1986年的电视单本剧《大林莽》。《蹉跎岁月》《今夜有暴风雪》108​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四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四、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

2.改革题材电视剧《乔厂长上任记》(1980)《女记者的画外音》(1983)《新闻启示录》(1984).《走同远方》(1984)《新星》(1985)109​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四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四、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

3.塑造新时期英雄形象的电视剧

《紧急起飞》(1983)《燕儿窝之夜》(1983)《冠军从这里起飞》(1985)《长江第一漂》(1986)等。

4.反映农村新面貌的电视剧《吉庆有余》(1981)《她从画中走出来》(1983),《雪野》(1986)《冤家》(1986)等。5.展现军警风貌的电视剧《她们和战争》(1985)

《凯旋在子夜》(1986)

《便衣警察》(1987)等。110​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四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五、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的电视剧发展背景

1986年,为了加强管理,提高电视剧的创作质量,广播电影电视部宣布建立发放电视剧制作许可证制度。同年,国家有关部门设立了首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的“骏马奖”。这一年还设立了戏曲电视剧的“长城奖”。1987年,第一届全国电视剧美学研讨会召开。1988年10月,中央电视台开始对该台播出的电视剧的规格、长度作出“规范化”,“标准化”的规定:连续剧(3集及3集以上).单本剧(1集或2集)每集50分;短剧30分钟,小品15分钟。111​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五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六、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的电视剧制播状况

1987年的优秀电视剧有:《西游记》《红楼梦》《阎凤英》《乌龙山缴匪记》《雪城》,单本剧《秋白之死》;1988年的优秀的电视剧《末代皇帝》《篱笆·女人和狗》《师魂》《家教》《那五》《袁崇焕》《家·春·秋》《王昭君》《黄河东流去》等1989年度全国生产电视剧约2000集,中央电视台播出1839集。其中包括《上海的早晨》,《商界》,《长城向南延伸》,《铁人》,《有这样一个民警》、《膏药章》《平凡的世界》《汉正街》《十六岁的花季》等。112​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六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一、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概观1、市场化、产业化表现突出2、电视剧创作呈现多元化二、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的三个阶段1、90年代初期(1990-1993)2、90年代中期(1994-1996)3、90年代后期(1997-1999)113​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一、90年代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一、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概观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繁荣的10年。这10年也是我国电视剧的发展繁荣期,这不仅表现在电视剧数量的快速增长,电视剧制作单位的增加,电视剧创作队伍的扩大;还表现为电视剧在产业化、市场化方面发展成效显著,电视剧在内容、风格、样式等方面呈现多元化,涌现出了众多具有轰动效应的电视剧作品,从而使得我国电视剧在20世纪90年代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114​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一、90年代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一、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概观1、市场化、产业化表现突出中国电视剧市场化之路标志性作品:《渴望》(1990年)《编辑部的故事》(1991年)《爱你没商量》《北京人在纽约》(1992年)《武则天》(1993年)电视剧制作体制的变化:国家制作--制作社会化

90年代,我国电视剧的生产合流通是非市场性与市场性两种体制并存。两种制作体制下都产生了具有广泛影响和较高收拾率的电视剧作品。115​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一、90年代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一、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概观2、电视剧创作呈现多元化社会文化背景一方面“主旋律”电视剧在继续努力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大量涌现的通俗电视剧逐渐获得了市场和群众的认可。多元化的表现:类型电视剧形成116​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一、90年代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一、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概观2、电视剧创作呈现多元化家庭伦理剧《渴望》《皇城根》《京都纪事》《儿女情长》

言情剧《爱你没商量》《过把瘾》《东边日出西边雨》《牵手》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武侠剧《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白眉大侠》《燕子李三》117​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一、90年代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一、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概观2、电视剧创作呈现多元化人文主义倾向的电视剧《围城》《一地鸡毛》《月亮背面》《无悔追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大进攻序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