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3型电力机车_第1页
韶山3型电力机车_第2页
韶山3型电力机车_第3页
韶山3型电力机车_第4页
韶山3型电力机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韶山3型电力机车(SS3),是\o"中国铁路"中国铁路的第二代\o"电力机车"电力机车车型之一,是由\o"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株洲电力机车厂和\o"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吸收了\o"韶山1型电力机车"韶山1型、\o"韶山2型电力机车"韶山2型电力机车的成熟经验后,于1979年研制成功的客、货两用干线电力机车,1986年投入批量生产。早期的韶山3型电力机车采用了级间相控调压,作为调压开关调压向全相控调压的过渡方案。1991年,株机厂与株机所对韶山3型电力机车进行技术改进,改为采用晶闸管相控平滑调压,并对\o"转向架"转向架、\o"电阻制动"电阻制动等方面作出改进,称为韶山3型4000系,于1992年起投入批量生产。除了株洲电力机车厂,\o"大同电力机车"大同电力机车厂、\o"南车资阳机车"资阳机车厂、\o"太原轨道交通装备"太原机车车辆厂均曾经生产韶山3型电力机车,至2006年停产,累计产量超过1500台。目录

[隐藏]

1

发展历史1.1

背景1.2

研制1.3

试验1.4

改进2

机车命名3

机车编号4

技术特点4.1

总体布置4.2

机车主电路4.3

转向架5

重大事故6

参看7

参考书目8

参考文献9

外部链接[\o"编辑段落:发展历史"编辑]发展历史[\o"编辑段落:背景"编辑]背景随着中国\o"半导体"半导体工业的发展,\o"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于1970年代初成功试制200安/800伏的大功率可控硅元件(\o"晶闸管"晶闸管),并应用这种新元件对\o"韶山2型电力机车"韶山2型电力机车进行技术改造,将原牵引电路中的桥式硅整流机组改装成为采用可控硅的半控桥式整流机组,从而取消了原来的有级调压的高压调压开关系统,成为中国第一台实现相控无级调压调速、恒流恒速控制的电力机车[1]。对于应将晶闸管调压技术用于韶山1型电力机车的技术改造还是用来研制新型晶闸管相控调压八轴电力机车的问题,经过铁道部门的考虑,认为既要考虑技术的进步,也要考虑铁路运输的急需,建议先将韶山1型机车改为晶闸管级间平滑调压(即后来的韶山3型电力机车),随后再开展八轴晶闸管相控调压电力机车的研制(即后来的\o"韶山4型电力机车"韶山4型电力机车)。[\o"编辑段落:研制"编辑]研制1977年11月,根据\o"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下达的设计任务书,\o"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田心机车车辆工厂和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在学习\o"法国"法国进口\o"中国铁路6G型电力机车"6G型电力机车先进技术、总结\o"韶山1型电力机车"韶山1型、\o"韶山2型电力机车"韶山2型电力机车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开始研制韶山3型电力机车。韶山3型机车是中国铁路第二代电力机车,采用桥式全波整流、低压侧调压开关与\o"晶闸管"晶闸管相控相结合的调压方式,实现了调压开关8级级间晶闸管相控平滑调压。这种调压方式实际上是调压开关调压向全相控调压两个发展阶段之间的过渡方案,由于中国当时大功率晶闸管的制造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采用级间相控调压能够降低晶闸管容量,从而避免直接上马相控电力机车带来的技术风险。在研制过程中,田心机厂和株机所曾经以韶山1型031号机车作为技术验证车,将原来的全波二极管整流、低压侧调压开关改造为级间相控平滑调压,试验结果显示机车性能有较大改善,与原来有级调压相比,机车起动牵引力提高了13%~18%,坡停起动时机车发挥功率提高了2~4倍[2]。[\o"编辑段落:试验"编辑]试验韶山3型0265、0232号机车(未按4000系标准进行改造)1978年12月30日,首台韶山3型机车(0001)在田心机车车辆厂顺利落车,1979年3月试制完成出厂,随后在\o"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部铁道科学研究院\o"北京环形铁道"北京环形铁道进行了第一期性能试验,试验中发现机车存在一些较大的技术问题,决定回厂改进。经过对主变压器、调压开关、恒流控制环节、空转保护环节、悬挂系统等方面的调整和改进,韶山3型0001号机车于1980年3月再次赴北京进行第二期性能试验,经过近两个月的试验,证明机车各项主要性能指标均已经达到设计要求[3]。1980年7月至1982年11月,这台机车配属\o"成都铁路局"成都铁路局马角坝电力机务段,在\o"宝成铁路"宝成铁路投入运行考核,期间总运行里程超过21万公里;后来经返厂解体检查,情况基本良好。1982年12月,韶山3型电力机车通过部级技术鉴定[4]。完成技术鉴定后,株洲电力机车厂开始小批量生产韶山3型机车,并于1986年底开始大批量生产以取代韶山1型,到1992年共生产677台(0001~0677)。1990年起,大同机车厂开始转产电力机车,大同厂按照株洲厂的图纸试制的第一台韶山3型电力机车于1990年9月15日竣工,到1992年共生产了95台(6001~6095)。韶山3型电力机车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优质产品奖。[\o"编辑段落:改进"编辑]改进大同机车厂内正在组装的韶山3型4000系电力机车(1999年)西安机务段的SS3-0615号机车(2011年)韶山3型电力机车是在1970年代末设计定型的产品,经过长时间的试验、生产和运用,其固有缺点开始凸显出来,主要是粘着利用系数不高;而随着中国的晶闸管相控调压技术在电力机车上的应用日趋成熟,原本采用调压开关和晶闸管结合级间平滑调压的韶山3型机车也完成了其过渡角色。1991年,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成都铁路局和株洲电力机车工厂联合按照“标准化”、“系列化”要求对韶山3型电力机车进行技术改造,选定了马角坝机务段的韶山3型0123号机车进行试验,主要改进包括,以晶闸管相控平滑调压代替原调压开关级间调压,并采用两台转向架分别供电的主电路结构,更新电子控制系统并新增防空转保护,改用\o"电阻制动"加馈电阻制动以扩大电制动范围;采用平行牵引拉杆降低牵引点高度、减少轴重转移。经过改造后的韶山3型0123号机车于1991年7月投入运行考核,试验证明其粘着利用比改造之前提高了10%,且\o"牵引电动机"牵引电动机和电子系统故障率大大降低[5]。经过改进后的韶山3型电力机车称为韶山3型4000系,自1992年开始批量生产。株洲电力机车厂累计生产251台(4001~4008;4085~4104;5029~5251)。根据铁道部统一安排,韶山3型4000系的设计图纸转交其他机车制造厂共同生产。自1993年至2006年,\o"大同机车厂"大同机车厂生产了525台(4009~4084;4108~4556);自2000年至2002年,\o"资阳机车厂"资阳机车厂生产了57台(8001~8057);1994年,\o"太原轨道交通装备"太原机车车辆厂试制了3台(4105~4107),这也是该厂生产的第一种电力机车。到2006年,韶山3型4000系列合计产量达到836台[6]。而1993年之前生产的韶山3型电力机车,其中大部分在后来大修时均按照4000系改进型的标准进行了技术改造,主要由宝鸡机车检修厂、\o"大同电力机车"大同电力机车公司、南车洛阳机车公司、\o"太原轨道交通装备"太原轨道交通装备公司等机车检修单位负责。目前使用韶山3型电力机车的铁路局包括\o"成都铁路局"成都铁路局、\o"昆明铁路局"昆明铁路局、\o"南昌铁路局"南昌铁路局、\o"兰州铁路局"兰州铁路局和\o"呼和浩特铁路局"呼和浩特铁路局等。韶山3型4000系机车早期曾被称为“韶山3B型”,但未获铁道部批准采用新型号,官方规范的命名仍沿用韶山3型,而正式的韶山3B型是由2002年开始生产的\o"韶山3B型电力机车"韶山3B型双机重联电力机车。中国的铁路爱好者对前者用“小3B”,后者用“大3B”的称呼以示区别。[\o"编辑段落:机车命名"编辑]机车命名机车编号名称备注SS3-4258号党员先锋号[\o"编辑段落:机车编号"编辑]机车编号机车编号数量制造厂生产年份备注照片0001~0677677株洲电力机车厂1978年—1992年绝大部分已按韶山3型4000系标准进行改造6001~609595大同机车厂1990年—1992年绝大部分已按韶山3型4000系标准进行改造4001~4008

4085~4104

5029~5251251株洲电力机车厂1992年—2006年4009~4084

4108~4556525大同机车厂1992年—2006年4105~41073太原机车车辆厂1994年8001~805757资阳机车厂2000年—2002年[\o"编辑段落:技术特点"编辑]技术特点[\o"编辑段落:总体布置"编辑]总体布置韶山3型电力机车是六轴干线客货运通用电力机车,采用双边内走廊,设两端司机室;主要电器设备以机车最重设备\o"变压器"主变压器为中央,分平面斜对称布置为主,有利于重量平衡;车顶两端各装一台单臂式\o"受电弓"受电弓;车顶中部装一台主\o"断路器"断路器。为了方便车体减轻自重、满足轻量化要求,同时又增加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传统的底架承载结构型式已不能满足要求,而代之以框架式整体承载结构形式。通风系统采用车体通风方式,侧墙百叶窗是车内设备通风冷却的进风窗口,百叶窗采用竖式结构,过滤除尘效果较好,外形美观大方[7]。机车最大速度100公里/小时,\o"机车轴式"轴式\o"Co-Co"Co-Co,小时功率为4800千瓦,持续功率为4320千瓦,比韶山1型机车提高14.3%,因此机车具有较大的牵引力。机车轮周\o"电阻制动"电阻制动功率达4000千瓦,比韶山1型机车电阻制动功率提高25%,两级电阻制动改善了机车低速工况下的制动能力,韶山3型4000系电气制动采用加馈电阻制动[7]。[\o"编辑段落:机车主电路"编辑]机车主电路韶山3型电力机车是交—直流电传动的单相工频交流电力机车。机车主电路主要是由\o"受电弓"受电弓、\o"断路器"主断路器、高压电流互感器、\o"变压器"主变压器、硅整流装置、牵引电机、高压电器柜、平波电抗器、制动电阻柜及电路保护装置等组成,是产生机车牵引力和制动力的主体电路。\o"接触网"接触网导线上的25千伏单相工频\o"交流电"交流电电流,经受电弓进入机车后经过主断路器再进入主变压器,交流电从主变压器的牵引绕组经过硅机组\o"整流器"整流后,向六台分两组\o"并联电路"并联的\o"牵引电动机"牵引电动机集中供应直流电,使牵引电动机产生转矩,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经过\o"齿轮"齿轮的传递驱动轮对[7]。韶山3型电力机车采用双拍全波桥式整流、低压侧调压开关与晶闸管相控相结合的调压方式,利用低压侧调压开关实现8个大调压级和在每级内利用\o"晶闸管"晶闸管相控无级调压,实现了调压开关8级级间晶闸管相控平滑调压,获得了相当于8段相控无级调压特性。这种调压方式既保留了调压开关\o"功率因数"功率因数较高、谐波分量和通信干扰较小的特点,又具有平滑无级调压充分利用机车粘着重量的特点。由于采用级间平滑调压加上恒流限制控制,使机车具有较好的加速特性。随着中国的大功率晶闸管制造技术日趋成熟,且级间平滑调压仍然采用调压开关级间转换,主电路系统相对复杂,因此韶山3型4000系机车改为全相控调压方式,采用晶闸管不等分三段半控桥式相控无级调压[7]。[\o"编辑段落:转向架"编辑]转向架已经按4000系标准进行改造的韶山3型电力机车,转向架采用了平行拉杆牵引装置机车走行部为两台完全相同的三轴\o"转向架"转向架。首台韶山3型电力机车出厂时曾经装用均衡梁组合式转向架,与韶山1型电力机车转向架基本相同,但在运用考核中发现均衡梁容易失稳从而引起轴重分配不均,且使用中均衡梁作用不灵活、空转现象严重。为此,株洲电力机车厂于1983年决定在不改变转向架原本技术参数和机车其他部件的前提下,参考\o"中国铁路ND4型柴油机车"ND4型、\o"东风4型柴油机车"东风4型\o"柴油机车"柴油机车转向架的长处,简化韶山3型机车转向架结构,取消均衡梁改为独立悬挂,一系悬挂采用轴箱螺旋钢弹簧与弹性定位拉杆悬挂结构,增大一系悬挂轴箱拉杆的总横向刚度,以减少磨耗件和减轻簧下重量;转向架二系悬挂由双中央支承体牵引改成橡胶堆全旁承承载加横向油压减振器,改善转向架受力情况;牵引力和制动力通过牵引中心销传递。轴箱轴承采用能承受轴向和径向的滚动轴承。但由于其中心销式牵引装置因电机悬挂妨碍了中心销位置下移,因此其牵引位置较高,不利于机车的粘着利用[8]。韶山3型4000系电力机车牵引装置改为采用平行拉杆牵引装置结构,将牵引点高度由距轨面750毫米降至460毫米,减少转向架的轴重转移,有效提高机车最大粘着率的发挥。每台转向架装用三台带有补偿绕组、四极、高电压的ZQ800-1型串励脉流牵引电动机,小时功率为800千瓦,持续功率720千瓦,额定电压为1550伏。牵引电机采取抱轴式悬挂、双侧刚性斜齿传动方式。基础制动采用单元制动器[7]。[\o"编辑段落:重大事故"编辑]重大事故1992年7月1日清晨5时29分,\o"郑州铁路局"郑州铁路局襄樊铁路分局六里坪机务段的韶山1型058号机车牵引1605次货物列车,经\o"襄渝铁路"襄渝铁路运行至\o"十堰市"十堰市境内的花果站时,因列车机后第8位车辆其中一端的折角塞门被关闭,导致列车制动失灵,与停留在花果站3道、由两台韶山3型电力机车重联牵引的1608次货物列车正面相撞,并引发大火,造成机车乘务员死亡4人、重伤1人,机车报废三台、大破一台。1994年2月14日凌晨,成都铁路局马角坝电力机务段韶山3型216号机车,牵引由成都开往兰州的146次旅客列车经由宝成铁路运行,按原计划通过彰明站。但由于之前电务信号工于彰明站下行区段违章处理\o"轨道电路"轨道电路故障,使有车占用区间显示无车占用状态,造成连锁失效。凌晨2时47分,146次列车在彰明站II道通过时,由于3109次货物列车尾部有三辆车未经过警冲标而占用道岔区间,司机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但制动不及与停留3道的3109次货物列车车尾部侧面冲突。事故造成一人死亡,韶山3型216号机车小破[9]。2001年7月23日下午,郑州铁路局信阳机务段的韶山3型0521号机车(江岸机务段司机值乘),单机从信阳机务段出库准备进\o"信阳站"信阳站牵引1331次旅客列车时,由于机车单元制动器闸瓦与轮对间的间隙被机车乘务员调节过大,导致机车制动失效,乘务员跳下机车捡石块垫车轮不果,于下午2时45分与正在进站停车的\o"T12/13、T14/11次列车"T91次旅客列车以8公里/小时的速度发生侧面冲突,导致T91次列车机后18位硬座车、19位行李车脱轨,构成旅客列车冲突重大事故。[HYPERLINK"/w/index.php?title=%E9%9F%B6%E5%B1%B13%E5%9E%8B%E9%9B%BB%E5%8A%9B%E6%A9%9F%E8%BB%8A&ac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