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诊断与治疗标准稿课件_第1页
糖尿病诊断与治疗标准稿课件_第2页
糖尿病诊断与治疗标准稿课件_第3页
糖尿病诊断与治疗标准稿课件_第4页
糖尿病诊断与治疗标准稿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糖尿病质量控制标准稿糖尿病质量控制标准稿2010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年ESC+EASD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和心血管病指南

2013年新诊断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管理

2013成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

2013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

2014+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

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促泌剂应用的专家共识

2013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应用原则中国专家共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专家共识

糖尿病相关指南、专家共识2010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年ESC+EASD糖尿内容提要前言引言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质量控制附录A-G参考文献内容提要前言内容提要前言引言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质量控制附录A-G参考文献内容提要前言全文推荐,部分条款强制。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卫生部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标准项目起草人:宁光、翁建平、纪立农、单忠艳、肖新华。标准项目起草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

三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

院北京协和医院。前言全文推荐,部分条款强制。前言本“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各级医疗机构对糖尿病患者诊断、治疗、患者教育、血糖检测、危险因素评估、后期随访和监测,并实施质量控制,以提高我国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水平。引言本“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各级医疗机构对糖尿病患者诊断、治疗、内容提要前言引言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质量控制附录A-G参考文献内容提要前言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质量控制的标准本标准适用于所有能诊断和治疗糖尿病的医疗机构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空腹静脉血浆糖是指隔夜禁食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血所检测的静脉血浆糖值。2.2任意时间静脉血浆糖是指一天内任何时间的静脉血浆葡萄糖值,与上次进食时间以及食物摄入量无关。2.3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尿白蛋白排出量为30mg/24h~300mg/24h或白蛋白/肌酐为30

mg/g~300mg/g。2.4常用体质指标a)BMI(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2(m2)b)腰围:肋骨下缘与髂嵴连线中点的腹部周径c)臀围:臀部最大周径d)腰臀比(WHR):腰围/臀围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质量控制1范围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质量控制对参加单位的要求本标准发布后,拟采取分阶段推广执行。初期将在全国选择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试行。a)严格遵循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质量控制标准;b)将质量控制标准中的所有指标(见附录A)整合入电子病案系统;c)接受卫生行政机构糖尿病质量控制专家组的监督和检查。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质量控制对参加单位的要求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质量控制质控流程和环节相关卫生行政机构应根据“糖尿病质量管理控制调查表”(见附录A)及质量控制流程(见附录B)所示的内容对各级医疗机构糖尿病诊治管理的各个环节(监测、评估、诊断和治疗、教育和随访)进行督查,对出院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评估。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质量控制质控流程和环节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质量控制糖尿病诊治5.1诊断糖尿病的血糖切点:a)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b)OGTT2h血糖≥11.1mmol/L(200mg/dL);c)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5.2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并符合5.1a)、b)或

c)中任何一条者即可诊断为糖尿病。无明确的糖尿病症状者,只有符合5.1a)或

b)才可作为诊断条件,并且需在另一天进行复查核实。5.3应激状态(感染、创伤、手术等)下可出现血糖增加并达到糖尿病诊断的血糖水平以上,不应据此诊断糖尿病,应在应激状态消失后再次复查血糖,以明确诊断。5.4静脉血浆葡萄糖应作为测定和报告血糖水平的标准方法,不推荐使用毛细血管血样检测的血糖值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暂不推荐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方法。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质量控制糖尿病诊治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质量控制糖尿病治疗6.1血糖控制目标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糖控制的主要目标值,其测定应限制在二级或以上医疗机构完成。目标值原则应低于7.0%,但必须个体化,其所对应的平均血糖为8.3mmol/L~8.9mmol/L,理想的空腹血糖5.0mmol/L~7.2mmol/L,餐后血糖<10mmol/L;老年、病程长伴有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中后期糖尿病患者,目标值应相应放宽。6.2生活方式干预患者在开始药物治疗前或同时均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重点是戒烟、限酒、健康饮食、增强体能锻炼和保持正常体重。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质量控制糖尿病治疗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质量控制6.3药物治疗6.3.1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使用选择路径,见附录C。在使用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的过程中需遵守胰岛素泵质量控制规范。见附录D。

药物储存药物储存是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部分,是药品安全、合理使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保证。.1胰岛素的储存a)胰岛素是生物制剂,应贮藏于冰箱中,保存在外包装内,2°C~8°C保存,切勿冷冻或接近冰格,冰冻且结晶的胰岛素不可使用;b)一旦启用,其储藏温度不能高于25°C;c)在室温不高于25°C条件下可保存6周。启用的笔芯胰岛素可随身携带1个月。过期应弃之;d)注射装置切勿接触冰冻层或冰冻盒;e)启用的注射装置请勿储藏在冰箱内。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质量控制6.3药物治疗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质量控制.2GLP-1受体激动剂的储存a)避光保存于2℃~8℃,不得冷冻;

b)启用后,在室温条件下或冷藏在2℃~8℃冰箱中,盖紧笔帽避光保存,可保存30天。.2口服降糖药的储存储存于原密封包装中。启用后,储存于15℃~25℃通风干燥,阴凉处。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质量控制.2GLP-1受体激动剂的储存糖尿病诊断6.3.21型糖尿病的治疗:

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1可供选择的胰岛素常规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中长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2胰岛素注射方案常规方法有:一天多次注射包括基础胰岛素及三餐前胰岛素注射,或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即胰岛素泵(此项治疗方式应限于二级或以上医疗机构有资质的内分泌专科)。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质量控制6.3.21型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质量控制.3药物储存a)胰岛素是生物制剂,应贮藏于冰箱中,保存在外包装内,2°C~8°C保存,切勿冷冻或接近冰格,冰冻且结晶胰岛素不可使用;b)一旦启

用,其储藏温度不能高于25°C;c)在室温不高于25°C条件下可保存6周。启用的笔芯胰岛素可随身携带1个月。过期应弃之;d)注射装置切勿接触冰冻层或冰冻盒;e)启用的注射装置请勿储藏在冰箱内。

1型糖尿病移植治疗目前,可通过下列三种途径重建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功能性胰岛β细胞总量,即胰腺移植、胰岛移植及干细胞移植。胰腺移植和胰岛移植已经用于临床治疗1型糖尿病。干细胞移植尚处在临床研究阶段,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移植技术要求较高,此项治疗方式应限于二级或以上医疗机构有资质的内分泌专科)。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质量控制.3药物储存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质量控制

血糖监测.1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或其它糖与血红蛋白的氨基发生反应的产物,反映测定前2个月~3个月期间患者血糖的平均浓度。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最佳指标。其检测仪器需达到国家相应的仪器标准。糖尿病患者必须每三个月检测一次,一旦达标可适当延长至每六个月检测一次。.2糖化血红蛋白质控要求糖化血红蛋白的质控要求见附录E。.3自我血糖监测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取决于治疗的目标和方式。a)病情稳定或已达血糖控制目标时可每周监测2次~4次;

b)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监测4次~7次,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制;c)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日至少监测血糖4次,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监测

2次~4次;d)便携式血糖仪质控要求:适用于所有糖代谢异常患者,作为患者自我监测的工具。便携式血糖仪质控要求求见附录F;e)动态血糖仪质控要求:适用于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低血糖或高血糖患者。(此项监测方式应限于二级或以上医疗机构有资质的内分泌专科)动态血糖仪质量控制规

范见附录G。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质量控制血糖监测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质量控制

糖尿病教育医疗机构有相对固定的场所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相关知识教育。教员由专科医护人员担任。必须包括的宣教内容有:a)糖尿病症状及其并发症发生风险;b)个体化治疗方案及目标;c)生活方式和健康饮食方案;d)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e)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以及低血糖处理,使患者充分了解血糖自我监测的方法和益处。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质量控制糖尿病教育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质量控制内容提要前言引言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质量控制附录A-G参考文献内容提要前言附录A(规范性附录)糖尿病质量管理控制调查表A.1初诊评估内容A.1.1年龄、起病特点(如有无糖尿病症状、酮症酸中毒)A.1.2饮食、运动习惯、营养状况,儿童和青少年要了解生长发育情况A.1.3是否接受过糖尿病教育A.1.4复习以往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如HbA1c记录)、目前治疗情况包括药物、

饮食和运动、血糖检测结果A.1.5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等发生史、发生频率、严重程度和原因A.1.6低血糖发生史,发生频率、严重程度和原因

A.1.7糖尿病并发症和合并症史a)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b)大血管并发症: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外周动脉疾病c)合并症:高血压、血脂紊乱、高尿酸血症及代谢综合征A.1.8其他:初诊评估附录A(规范性附录)糖尿病质量管理控制调查表A.1初A.1.9体格检查a)身高、体重、BMIb)血压c)甲状腺触诊d)皮肤检查(黑棘皮、胰岛素注射部位)e)详细足部检查(望诊、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触诊、膝反射、震动觉、痛觉、温度觉和单尼龙丝触觉)f)眼底检查附录A(规范性附录)糖尿病质量管理控制调查表A.1.9体格检查附录A(规范性附录)糖尿病质量管理A.1.10实验室检测1)HbA1c:诺无2月~3月内结果,需测定2)1年内若无如下结果,需测定:a)血脂谱,包括TC、LDL-C、HDL-C和TGb)肝功能c)尿白蛋白排泄率和尿肌酐,并计算比值d)血清肌酐和计算的GFRe)1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者和年龄>50岁的妇女需测定血清TSH附录A(规范性附录)糖尿病质量管理控制调查表A.1.10实验室检测附录A(规范性附录)糖尿病质量附录A(规范性附录)糖尿病质量管理控制调查表A.2临床访视监测方案,见表A.1

表A.1临床访视检测方案监测项目初访季度访视年度访视体重/身高√√√腰围/臀围√√√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hC肽√√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肿瘤指标√√甲功√√IMT√√眼底检查√√心电图√√附录A(规范性附录)糖尿病质量管理控制调查表A.2附录B(规范性附录)

质控环节及评价标准B.11型糖尿病流程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筛查与诊断》标准)住院OGTT相关抗体,胰岛功能胰岛素治疗门诊随访:规律监测血糖,建议每天4次左右2-3个月:糖化血红蛋白判断血糖是否达标(2分):目标:糖化血红蛋白<7.0%是否继续原方案治疗及门诊随访(2分)血糖达标长期随访,各级医院(包括社区医院)(3分)调整治疗方案,继续随访(2分)1.静脉血浆糖检测(2分)2.判断静脉血浆糖是否达

标(2分)3.患者教育(1分)门诊OGTT,相关抗体,胰岛功能B.2评价标准(必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优良:≥8分合格:≥6分,<8分不合格:<6分糖化血红蛋白为必评指标,若没有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则评分不合格。附录B(规范性附录)质控环节及评价标准B.11型糖尿病B.32型糖尿病质控环节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筛查与诊断》标准)住院OGTT相关抗体,胰岛功能降糖药物治疗:详见附录C门诊随访:1-3个月:空腹及餐后静脉血浆糖,糖化血红蛋白判断血糖是否达标(2分):糖化血红蛋白<7.0%是否继续药物治疗及门诊随访(2分)血糖达标长期慢病随访,各级医院(包括社区医院)(3分)4.调整治疗方案,继续随访(2分)1.静脉血浆糖检测(2分)2.判断静脉血浆糖是否达

标(2分)3.患者教育(1分)门诊OGTT,相关抗体,胰岛功能附录B(规范性附录)

质控环节及评价标准图B.12型糖尿病质控环节B.4评价标准(必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优良:≥8分合格:≥6分,<8分不合格:<6分糖化血红蛋白为必评指标,若没有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则评分不合格。B.32型糖尿病质控环节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住院OGTT相附录C

(规范性附录)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使用选择路径生活方式干预单药治疗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糖苷酶抑制剂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更多药物联合使用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或糖苷酶抑制剂或DPP-4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或噻唑烷二酮或基础胰岛素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糖苷酶抑制剂或DPP-4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或噻唑烷二酮或基础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糖苷酶抑制剂或DPP-4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或噻唑烷二酮或基础胰岛素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或噻唑烷二酮或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二甲双胍+DPP-4抑制剂+噻唑烷二酮或基础胰岛素二甲双胍+GLP-1激动剂+噻唑烷二酮或基础胰岛素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或GLP-1激动剂或噻唑烷二酮或基础胰岛素/预混胰岛素*一天多次胰岛素治疗+1至2种口服降糖药物图C.12型糖尿病质控环节备选治疗途径主要治疗途径(*注释:“一般情况下首选基础胰岛素;如果空腹血糖达标,HbA1c不达标时可考虑使用预混胰岛素”)附录C

(规范性附录)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使用选择路径生活方式附录D(规范性附录)

胰岛素泵质量控制规范胰岛素泵为可设置个体化输注程序,并能自动输注胰岛素的小型精密仪器,已成功用于糖尿病治疗20余年,血糖控制良好,且低血糖或高血糖事件显著减少,各种糖尿病晚期并发症的发生与进展有所减轻或得到延缓。但随着胰岛素泵的广泛应用,规范化使用以防滥用也迫切需求。为规范胰岛素泵临床应用,减少因不正确使用所导致的医源性感染,严重低血糖发生及血糖异常波动,防止不合理使用及滥用所导致的医疗费用增高,并加强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及合理医疗,特制定本规范。附录D(规范性附录)胰岛素泵质量控制规范附录E(规范性附录)糖化血红蛋白的质控要求

E.1室内质控要求E.1.1每个工作日使用2个浓度水平的第三方质控品至少做一次室内质控。E.1.2质量控制方法可采用WDstgard多规则控制程序,包括包括12s警告规则和5个失控

规则13s、22s、R4s、41s、10。临床实验室可用质量标准,结合实验室实际的不精

密度和不准确度,确定每个检验项目室内质控的控制规则和控制频率。每年至少

对检验项目的分析质量进行一次评价,确保分析性能的持续改进。E.1.3参考标准:《临床化学项目的质量标准》E.2室间质量评价要求E.2.2至少参加一项由省临检中心或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建议同时参

加两项或以上,以便于对测定的准确度进行持续的,全面的评估。E.2.3评价标准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允许误差范围为组均值±8%。E.3同一项目在不同仪器(或不同方法、不同试剂)测定时,每年至少做一次比对实

验(至少40个样品,包括高、中、低各种浓度),比对结果至少应达到测定允许

误差范围的二分之一。E.4制定并执行检验仪器和检验项目校准程序,内容至少包括校准有效期、校准方、

校准方法和内容。项目校准参考制造商的建议、质量控制及实际工作情况。附录E(规范性附录)糖化血红蛋白的质控要求E.1附录F(规范性附录)

便携式血糖仪质控要求F.1应选择经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的产品。F.2应定期进行质量控制评价,以确保其精准性能够满足临床需求。评价时,可依据国家标准(GB/T19643-2005)执行F.3使用仪器外吸血样的采血方法以避免测试设备作为载体发生交叉感染F.4便携式血糖检测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必须每半年做一次葡萄糖测定的比对实验,比对实验及评价标准可参考《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附录F(规范性附录)便携式血糖仪质控要求F.1应选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质量控制标准

药物治疗的解读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质量控制标准

药物治疗的解读糖尿病诊治质控标准:

血糖的控制目标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糖控制的主要目标值目标值须个体化新诊断的年轻,早期,非高危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值可低于7.0%(其所对应的平均血糖为8.3~8.9mmol/L)理想的空腹血糖5.0~7.2mmol/L,餐后血糖<10mmol/L老年,病程长,有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中后期糖尿病患者,目标值应相应放宽31糖尿病诊治质控标准:

2012ADA/EASD立场声明:

根据患者个体因素选择适当的管理目标InzucchiSE,etal.DiabetesCare.2012Jun;35(6):1364-79.严格的目标宽松的目标患者个体因素积极主动,支持,自我保健能力强低新确诊长没有没有全面不够主动,不支持,自我保健能力差高长期短严重严重有限很少/轻很少/轻患者的态度和预期治疗努力与低血糖有关风险或其他不良事件的可能性疾病病程预期寿命重要合并症确定的血管并发症资源,支持系统2012ADA/EASD立场声明:

根据患者个体因素选择适目前HbA1C检测在我国尚不普遍,检测方法的标准化程度不够,测定HbA1C的仪器和质量控制尚不能符合目前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要求而且,中国人群中HbA1C诊断糖尿病的切点是否与国际上一致尚待研究证实基于以上原因,目前不推荐在我国采用HbA1C诊断糖尿病空腹血糖是糖尿病诊断和血糖监测的重要指标糖尿病诊断和血糖监测的指标33诊断指标静脉血浆葡糖糖水平(mmol/L)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加空腹血糖≥7.0或OGTT2h血糖≥11.1或随机血糖≥11.1无明确的糖尿病症状者,只有符合空腹血糖≥7.0mmol/L或OGTT2h血糖≥11.1mmol/L才可作为诊断条件,并且需在另一天进行复查核实检测指标理想的目标值血糖(mmol/L)空腹5.0-7.2mmol/L非空腹<10.0mmol/LHbA1C(%)<7.0%糖尿病诊断和血糖监测的指标33诊断指标静脉血浆葡糖糖水平有典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使用选择路径生活方式干预单药治疗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糖苷酶抑制剂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更多药物联合使用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或糖苷酶抑制剂或DPP-4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或噻唑烷二酮或基础胰岛素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糖苷酶抑制剂或DPP-4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或噻唑烷二酮或基础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糖苷酶抑制剂或DPP-4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或噻唑烷二酮或基础胰岛素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或噻唑烷二酮或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二甲双胍+DPP-4抑制剂+噻唑烷二酮或基础胰岛素二甲双胍+GLP-1激动剂+噻唑烷二酮或基础胰岛素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或GLP-1激动剂或噻唑烷二酮或基础胰岛素/预混胰岛素*一天多次胰岛素治疗+1至2种口服降糖药物备选治疗途径主要治疗途径(*注释:“一般情况下首选基础胰岛素;如果空腹血糖达标,HbA1c不达标时可考虑使用预混胰岛素”)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使用选择路径生活方式干预单药治疗二甲双胍胰糖尿病药物治疗的目的减低胰岛素抵抗,改善β细胞分泌;增加β细胞的数量,增强β细胞的功能;持久降低血糖;降低心血管事件危险性;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并减少花费。35糖尿病药物治疗的目的减低胰岛素抵抗,改善β细胞分泌;35口服降糖药物Ethan'sWorks36口服降糖药物Ethan'sWorks36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使用选择路径生活方式干预单药治疗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糖苷酶抑制剂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更多药物联合使用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或糖苷酶抑制剂或DPP-4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或噻唑烷二酮或基础胰岛素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糖苷酶抑制剂或DPP-4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或噻唑烷二酮或基础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糖苷酶抑制剂或DPP-4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或噻唑烷二酮或基础胰岛素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或噻唑烷二酮或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二甲双胍+DPP-4抑制剂+噻唑烷二酮或基础胰岛素二甲双胍+GLP-1激动剂+噻唑烷二酮或基础胰岛素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或GLP-1激动剂或噻唑烷二酮或基础胰岛素/预混胰岛素*一天多次胰岛素治疗+1至2种口服降糖药物备选治疗途径主要治疗途径(*注释:“一般情况下首选基础胰岛素;如果空腹血糖达标,HbA1c不达标时可考虑使用预混胰岛素”)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使用选择路径生活方式干预单药治疗二甲双胍胰二甲双瓜二甲双胍是目前全世界主要使用的双胍类药物,上市已50多年由于其作用强,不引起低血糖,不增加体重等优点,成为2型糖尿病的主要用药在UKPDS研究中肥胖亚组使用二甲双胍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改善,可惜的是强化组使用二甲双胍的人数仅有342例,说服力不够强众多荟萃分析显示二甲双胍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全球普遍接受为T2DM的一线用药二甲双瓜二甲双胍是目前全世界主要使用的双胍类药物,上市已50作用机制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降糖效力HbA1c下降1%-2%低血糖风险单独使用不导致低血糖;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其他作用减少肥胖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降低体重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乳酸性酸中毒(罕见)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中的基础用药39二甲双胍作用机制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降糖效力HbA1c下降1%-2%二甲双胍禁忌症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1.5mg/dl,女性>1.4mg/dl或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氧接受大手术的患者作造影检查使用碘化造影剂时,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40二甲双胍禁忌症40胰岛素促泌剂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仍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为多数权威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一线降糖药物胰岛素促泌剂更符合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特点磺脲类药物,历经50年考验,循证证据充分,降糖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可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格列奈类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在中国也广泛使用由于患者的耐受性、依从性及经济条件差别较大,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特点,选用合适的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促泌剂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仍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为多数权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不适合使用二甲双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与二甲双胍联用(初始合用或加用)作为联合治疗方案(合用2-3种降糖药)的基本用药之一有一定β细胞功能、无使用禁忌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协会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促泌剂应用的专家共识2012童南伟等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有一定β细胞功能通用名每片剂量(mg)每天常用剂量范围(mg/d)分服次数低血糖体重改变其他安全性问题格列本脲2.52.5~151~3有增加格列吡嗪2.5、52.5~301~3有增加格列吡嗪控释片55~201有增加格列齐特8080~3201~2有增加格列齐特缓释片3030~1201有增加格列喹酮3030~1801~3有增加格列美脲1、21~81有增加消渴丸(含格列本脲)0.25(mg格列本脲/粒)5~30粒(含1.25~7.5mg格列本脲)1~3有增加43磺脲类通用名每片剂量每天常用剂量范围分服次数低血糖体重改变其他安全作用机制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降糖效力HbA1c下降1%-2%低血糖风险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其他作用增加体重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药需要注意低血糖风险,尤其是第一代药物和第二代的格列本脲这两种药物这两种药物诱发的低血糖纠正后至少要观察48-72小时44磺脲类作用机制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降糖效力HbA1c下降1%-现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3个品种,降糖作用弱于SU类,但起效快,低血糖发生率低,也有增加体重的作用至今无大型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对糖尿病大血管或微血管病变有何作用Navigator研究中使用了那格列奈,目的是评估其能否预防IGT发展为糖尿病以及能否降低IGT的大血管病变的风险。(阴性结果)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格列奈类45现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3个品种,降糖作用弱于SU类是新型降糖药,已在我国上市。有多方面的降糖作用机制,降糖作用中等,GLP-1受体激动剂有降低体重作用,一般不引起低血糖。尚无大型循证医学研究结果。由于上市时间较短,其长期不良反应有待观察。GLP-1受体激动剂与DPP-Ⅳ抑制剂46是新型降糖药,已在我国上市。有多方面的降糖作用机制,降糖作用肥胖者宜选用不增加体重、不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非肥胖者一般先选用促胰岛素分泌剂药物。胰岛素促泌剂的降糖作用强弱与药物使用剂量密切相关,糖尿病人对药物的降血糖作用个体差异较大,一般先采用小剂量,然后根据血糖变化调整用量,以血糖达标为目的。如何选用口服降糖药47肥胖者宜选用不增加体重、不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如何选用口服降口服降糖药种类单药治疗降低HbA1c比率二甲双胍1-2%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1-2%格列奈类0.5-1%α-糖苷酶抑制剂0.5-0.8%DPP-4抑制剂0.5-0.8%噻唑烷二酮类0.5–1.4%胰岛素促泌剂降糖作用强,且降糖作用在常规剂量内呈剂量依赖性,除那格列奈外单药治疗一般可平均降低HbA1c2%左右11.NathanDM,BuseJB,DavidsonMB,etal.DiabetesCare.2009;32(1):193-203.不同口服降糖药物降糖作用比较口服降糖药种类单药治疗降低HbA1c比率二甲双胍1-2%胰岛不同降糖药物血管获益的循证证据口服降糖药种类UKPDS5年随访UKPDS10年随访ADVANCE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微血管获益;√大血管获益;√全因死亡风险下降不同降糖药物血管获益的循证证据口服降糖药种类UKPDSUKP联合治疗提出的基础单一药物治疗疗效逐年减退,长期效果差联合治疗的目的改善糖代谢,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保护β细胞功能,延缓其衰退减轻胰岛素抵抗延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口服药物联合应用的基础和目的50联合治疗提出的基础口服药物联合应用的基础和目的50胰岛素51胰岛素51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使用选择路径生活方式干预单药治疗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糖苷酶抑制剂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更多药物联合使用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或糖苷酶抑制剂或DPP-4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或噻唑烷二酮或基础胰岛素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糖苷酶抑制剂或DPP-4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或噻唑烷二酮或基础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糖苷酶抑制剂或DPP-4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或噻唑烷二酮或基础胰岛素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或噻唑烷二酮或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二甲双胍+DPP-4抑制剂+噻唑烷二酮或基础胰岛素二甲双胍+GLP-1激动剂+噻唑烷二酮或基础胰岛素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或GLP-1激动剂或噻唑烷二酮或基础胰岛素/预混胰岛素*一天多次胰岛素治疗+1至2种口服降糖药物备选治疗途径主要治疗途径(*注释:“一般情况下首选基础胰岛素;如果空腹血糖达标,HbA1c不达标时可考虑使用预混胰岛素”)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使用选择路径生活方式干预单药治疗二甲双胍胰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胰岛素治疗患者需加强教育:坚持生活方式干预自我血糖监测低血糖危险因素、症状和自救措施理想的胰岛素治疗应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模式Ethan'sWorks53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Ethan'sWorks5胰岛素分类根据来源和化学结构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作用特点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常规(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包括长效胰岛素类似物)预混胰岛素(包括预混胰岛素类似物)54胰岛素分类根据来源和化学结构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根基础胰岛素与餐时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55胰岛素水平基础胰岛素与餐时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55胰岛素水平各种胰岛素的作用持续时间56LeporeM,etal.Diabetes.2000Dec;49(12):2142-8.速效胰岛素常规胰岛素NPH(中效低精蛋白锌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地特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当生活方式干预+1种或2种口服降糖药仍不能使血糖达标时(控制目标同前),即可启用基础胰岛素治疗(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NPH)各种胰岛素的作用持续时间56LeporeM,etal.T2DM血糖由基础(空腹)血糖

和餐后血糖组成若以曲线下面积来表示各部分血糖餐后高血糖(与进餐相关的高血糖):测得的空腹血糖以上的面积,即在基础高血糖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的部分基础高血糖:正常空腹血糖以上,测得的空腹血糖之下的面积正常基础血糖:正常空腹血糖值以下的面积57RiddleM,etal.DiabetesCare.2011Dec;34(12):2508-14.总体血糖(通常以A1C表示)基础血糖(通常以空腹血糖表示)餐后血糖(通常以餐后2小时血糖表示)餐后高血糖基础高血糖正常基础血糖T2DM血糖由基础(空腹)血糖

和餐后对于OAD控制不佳患者,Riddle研究提示

基础高血糖对A1C的贡献率达到76~80%6项治疗达标设计的研究,1699名应用饮食控制及OAD治疗的T2DM患者,平均糖尿病病程9年平均A1C8.69%,FPG10.7mmol/L(193mg/dL),监测7点SMBG情况,以>5.6mmol/L作为高血糖标准计算在接受OAD治疗控制不佳拟起始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基础高血糖对A1C具有显著贡献58RiddleM,etal.DiabetesCare.2011Dec;34(12):2508-14.基础与餐后高血糖对A1C贡献比例(%)基线A1C(%)正常基础血糖基础高血糖餐后高血糖对于OAD控制不佳患者,Riddle研究提示

基础高血糖对A在亚洲人群中的研究同样显示:

空腹血糖对A1C的贡献随A1C的升高而升高,呈线性相关59纳入2006~2008年进行糖尿病教育和血糖控制的66名T2DM患者。年龄30~81岁,BMI19.7~43.3,FBG94~330mg/dL,HbA1C5.7~12.5%。未应用过餐时/预混胰岛素,或α糖苷酶抑制剂日本研究:当HbA1C≥8%,基础高血糖血糖对HbA1C的贡献更明显。该研究方法同Monnier研究300025002000150010005000-5005678910111213A1C(%)餐后血糖面积空腹血糖面积血糖曲线下面积(mg·hr/dL)在亚洲人群中的研究同样显示:

空腹血糖对A1C的贡献随A1C空腹血糖控制后餐后血糖随之降低–水落船低LANMENT研究

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110例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且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给予来得时®+二甲双胍或NPH+二甲双胍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FPG与HbA1C间的关系60Yki-JärvinenH,etal.Diabetologia.2006Mar;49(3):442-51.空腹血糖控制后餐后血糖随之降低–水落船低LANMENT研2012ADA/EASD立场声明:首选基础胰岛素2012最新ADA/EASD2型糖尿病高血糖治疗立场声明在1~2种口服药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基础胰岛素,通常是最佳的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实线)如果患者愿意接受多次注射或A1C较高(≥9%)可以考虑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或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虚线)对于已接受基础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达标而A1C未达标(≥9%),考虑增加餐时胰岛素1~3次(实线)。部分患者也可考虑转换为每天2次预混胰岛素(虚线),如果依然不达标,转换为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实线)61InzucchiSE,etal.DiabetesCare.2012Jun;35(6):1364-79.注射次数方案复杂程度1次2次口服降糖药物基础胰岛素(通常是最佳的起始方案)基础胰岛素+1针餐时胰岛素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更灵活不灵活灵活性基础胰岛素+≥2针餐时胰岛素≥3次低中高2012ADA/EASD立场声明:首选基础胰岛素2012最各学术组织胰岛素起始的治疗时机和方案推荐62DiabetesCare.2012Jan;35Suppl1:S1-2.DiabetesCare,Diabetologia.19April2012[Epubaheadofprint]IDFClinicalGuidelinesTaskForce.DiabetMed.2006Jun;23(6):579-93.CanadianJournalofDiabetes2008;32(Supple1)GuidanceonthemanagementofType2Diabetes2011

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各学术组织胰岛素起始的治疗时机和方案推荐62Diabetes基础胰岛素是胰岛素个体化治疗的基石对空腹血糖控制较好低血糖相对较少(尤其是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简单易行患者依从性好Ethan'sWorks63基础胰岛素是胰岛素个体化治疗的基石对空腹血糖控制较好Etha基础胰岛素作为基石,贯穿了胰岛素个体化治疗的全程

符合自然病史和个性化要求64LeahyJL.EndocrinolMetabClinNorthAm.2012Mar;41(1):119-44.生活方式调整口服药物基础加用来得时®并逐渐增加剂量基础追加加用1~2针餐时基础餐时1+3强化FPG达标HbA1C未达标FPG未达标HbA1C未达标HbA1C未达标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竭基础胰岛素作为基石,贯穿了胰岛素个体化治疗的全程

符合自然病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

“三步阶梯治疗”胰岛素治疗方案: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单药(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糖苷酶抑制剂)+

基础胰岛素更多药物联合治疗:任意2种口服药物+

基础胰岛素二甲双胍+

糖苷酶抑制剂+

预混胰岛素一天多次胰岛素治疗+1至2种口服药物65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

基础胰岛素治疗当生活方式干预+一种口服降糖药不能使血糖达标(HbA1C≥7%)时,即可启用基础胰岛素治疗(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NPH)方案:口服降糖药+睡前NPH,每日一次。起始剂量为10个单位。根据空腹血糖检测调整剂量口服降糖药+睡前或早餐前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每日一次。起始剂量为0.2U/(Kg﹒d)。根据空腹血糖调整剂量血糖监测方案:主要检测早餐前血糖(空腹血糖),每日一次如有低血糖表现可随时测血糖如有夜间低血糖或不可解释的空腹血糖增高,可检测夜间血糖(0~3AM)胰岛素调整方案: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通常每3~5天调整一次,至空腹血糖达标(见表1)66基础胰岛素治疗当生活方式干预+一种口服降糖药不能使血糖达起始治疗的胰岛素剂量调整表1:口服降糖药+

基础胰岛素67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108.空腹血糖(mmol/L)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剂量调整<4.4-2U4.4~6.1不调整6.2~7.8+2U7.9~10.0+4U10.0+6U起始治疗的胰岛素剂量调整表1:口服降糖药+基础胰岛素67最简化的甘精胰岛素剂量调整方案

医生便于指导,患者自我调整的1-2-3方案68促使患者能够自行调节胰岛素剂量(1-2-3方案)每日或隔日检测空腹血糖水平:一旦2~3次自测的FPG>100mg/dL(>5.6mmol/L)→应每3天增加2U胰岛素除非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或FPG<4mmol/L最简化的甘精胰岛素剂量调整方案

医生便于指导,患者自我调整的预混胰岛素治疗当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联合糖苷酶抑制剂治疗血糖仍然控制不佳的情况下(控制目标同前),可加用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方案:起始的胰岛素剂量一般为0.4~0.6U/kg体重/日左右按1﹕1的比例分配到早餐前和晚餐前血糖监测方案:主要监测早餐前和晚餐前血糖。在起始胰岛素治疗阶段不需监测餐后血糖如有低血糖表现可随时测血糖胰岛素调整方案:根据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和晚餐前后血糖分别调整早餐前和晚餐前的胰岛素用量根据餐前血糖值进行调整,可减少低血糖风险每3~5天调整一次,每次调整的剂量根据血糖水平在1~4单位,直到血糖达标69预混胰岛素治疗当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联合糖苷酶抑制剂治强化治疗方案应用人群:在基础胰岛素和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后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7%)者需要进餐时间灵活的患者基础+追加一次餐时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仍未达标(HbA1C>7%)的患者在预混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血糖控制仍未达标(HbA1C>7%)或反复出现低血糖者70强化治疗方案应用人群:70强化治疗方案方案:三餐前短效/速效胰岛素+睡前中效/长效胰岛素血糖监测方案:监测三餐前、睡前血糖如有低血糖表现可随时测血糖胰岛素调整方案:根据空腹(早餐前)血糖调整睡前中效/长效胰岛素用量(参考表1),根据午餐前、晚餐前、及睡前血糖的水平调整三餐前的胰岛素用量(参考表3)餐前胰岛素一般首剂给予4U,根据下次餐前血糖的水平调整上一餐餐前胰岛素剂量一般先对最高餐前血糖值进行调整,每3~5天调整一次,每次调整1~2个注射点,根据血糖水平每次调整的剂量为1~4单位,直到4点血糖达标71强化治疗方案方案:71基础+

追加餐时胰岛素治疗表3:基础+

追加餐时胰岛素治疗7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108.早餐前/晚餐前血糖(mmol/L)上一餐餐前胰岛素剂量调整<4.4-2U4.4~6.1不调整6.2~7.8+2U7.9~10.0+4U10.0+6U基础+追加餐时胰岛素治疗表3:基础+追加餐时胰岛素治胰岛素治疗方案的优化和方案转换采用一种治疗方案后要监测和优化,不要随意更换方案优化:

患者在原胰岛素治疗的方案上,通过血糖检测发现血糖控制的不足之处并据此调整胰岛素的剂量来提高血糖的控制水平方案转换:

治疗三个月后查HbA1c,如不达标(HbA1仍>7.0%),则可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方案转换,每个方案的试用时间为三个月,如HbA1c控制达标则可停留在原方案73胰岛素治疗方案的优化和方案转换采用一种治疗方案后要监测和优化严重高血糖(>13.9mmol/L)伴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体重下降),可以短期使用胰岛素酮症、酮症酸中毒需要住院治疗,静脉输注胰岛素或多次皮下注射74严重高血糖(>13.9mmol/L)伴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小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该遵循个体化原则,即对血糖控制的风险与获益、成本与效益和可行性方面进行科学评估双胍类、胰岛素促泌剂和糖苷酶抑制剂是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中的基础用药理想的胰岛素治疗应符合生理性胰岛素分泌需求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遵循“三步阶梯治疗”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单药(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糖苷酶抑制剂)+基础胰岛素更多药物联合治疗:任意2种口服药物+基础胰岛素;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剂+预混胰岛素一天多次胰岛素治疗+1至2种口服降糖药物不同治疗方案需要不同的血糖监测方案和剂量调整方案75小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该遵循个体化原则,即对血糖控制的谢谢谢谢PPT制作思路及技巧77PPT制作思路及技巧7777调研后,发现大家在PPT制作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类:逻辑结构问题制作技巧问题辅助呈现问题78调研后,发现大家在PPT制作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类:逻辑78学习目标:PPT内容:逻辑性强,清晰度高PPT版面:主题鲜明,整洁美观PPT动画:理解功能,方便呈现79学习目标:PPT内容:逻辑性强,清晰度高PPT版面:主题鲜明79PPT内容如何更有逻辑性?PPT内容逻辑化原理PPT内容逻辑化基本格式80PPT的逻辑性PPT内容如何更有逻辑性?PPT内容逻辑化原理80PPT的逻80PPT应用场景产品展示内部培训工作汇报销售提案81PPT的逻辑性PPT应用场景产品展示内部培训工作汇报销售提案81PPT的逻81讨论:请同事为我们做个公司介绍,听听看你都记住了什么?小要求:1、在台下的领导都是第一次听汇源吉迅的公司介绍;2、听完后,每人请写下你记住的关键词和对公司的印象。82PPT的逻辑性讨论:小要求:82PPT的逻辑性82PPT:如何确定主题方向和逻辑结构呢?83PPT的逻辑性PPT:83PPT的逻辑性83目标分解目标如何达到的方法首先,从目的出发其次,分角度去拆解最后,从各角度去思考84PPT的逻辑性目标分解目标如何达到的方法首先,从目的出发其次,分角度去拆解84PPT制作的课件目标:教会学员PPT制作的方法调研中发现学员需要解决的问题挺多:1、逻辑问题;2、版面问题;3、技巧问题;4、呈现问题‘5、初学者,什么都需要;……根据大多数学员的问题,3小时的课程时间:1、逻辑问题2、版面设计3、部分技巧相应的方法:1、查找合适的案例2、学会相应的方法3、设计讲的思路和顺序122385PPT的逻辑性PPT制作的课件目标:教会学员PPT制作的方法调研中发现学员85工作汇报目标:14年营销部门的工作汇报12分解目标业务情况客户维护情况内部管理情况3如何达到的方法汇总相关业务数据汇总14年的相关客户信息并分类汇总14年的内部人员配置及管理情况86PPT的逻辑性工作汇报目标:14年营销部门的工作汇报12分解目标业务情况386金字塔原理在PPT制作中的应用主论点分论点A分论点B分论点C子论点1子论点2子论点3子论点4子论点5子论点6规则一:主论点对分论点进行概括规则二:同一组的分论点按逻辑顺序组织规则三:同一组的论点必须属于同一范畴87PPT的逻辑性金字塔原理在PPT制作中的应用主论点分论点A分论点B分论点C87金字塔逻辑结构的有力工具——提炼关键词时间工具地点工具三角工具88PPT的逻辑性金字塔逻辑结构的有力工具——提炼关键词时间工具地点工具三88时间工具举例14年业务节节高升1季度、2季度、3季度、4季度今天的工作安排紧凑饱和上午、中午、下午高层研讨会议圆满成功会议前、会议中、会议后主题+时间工具关键词试试看!89PPT的逻辑性时间工具举例14年业务节节高升主题+时间工具关键词试试看89地点工具14年业务节节高升南区、北区、东区今天的工作安排紧凑饱和办公室、餐厅、会议室高层研讨会议圆满成功接待处、会议室、餐厅主题+地点工具关键词试试看!90举例PPT的逻辑性地点工具14年业务节节高升主题+地点工具关键词试试看!90举90三角工具14年业务节节高升新产品、老产品、创新产品今天的工作安排紧凑饱和年度总结、会议记录、明年计划高层研讨会议圆满成功时间、人员、流程主题+三角工具关键词试试看!91举例PPT的逻辑性三角工具14年业务节节高升主题+三角工具关键词试试看!91举91PPT内容完整的基本格式总分总92PPT的逻辑性PPT内容完整的基本格式总分总92PPT的逻辑性92小练习每组以绩效体系培训为例,在大白纸上按标准格式写出大纲93PPT的逻辑性小练习每组以绩效体系培训为例,在大白纸上按标准格式写出大纲993休息十分钟94休息十分钟9494PPT内容版面如何更美观?关键页的设计如何排版95PPT的美观性PPT内容版面如何更美观?关键页的设计95PPT的美观性95关键页设计封面目录页过渡页正文页封底96PPT的美观性关键页设计封面目录页过渡页正文页封底96PPT的美观性96关键页设计封面1主标题2副标题3LOGO/公司名称4作者姓名/ID人力资源部王丫丫97PPT的美观性关键页设计封面1主标题2副标题3LOGO/公司名称4作97封面设计要素一般是:图片/图形/图标+文字/艺术字;设计要求简约、大方,突出主标题,弱化副标题和作者ID,高端水平还要求有设计感或艺术感;图片内容要尽可能和主题相关,或者接近,避免毫无关联的引用;封面图片的颜色也尽量和PPT整体风格的颜色保持一致;封面是一个独立的页面,可在母版中设计(如母版有统一的风格页面,可在其对应的母版页覆盖一个背景框)。98关键页设计封面PPT的美观性封面设计要素一般是:图片/图形/图标+文字/艺术字;98关键98①简单图文型②多图型设计③设计感风范④PNG图片型123499关键页设计封面PPT的美观性①简单图文型123499关键页设计封面PPT的美观性99100关键页设计封面PPT的美观性100关键页设计封面PPT的美观性100人力资源部1致谢2作者信息101关键页设计封底PPT的美观性人力资源部1致谢2作者信息101关101封底的设计要和封面保持不同,避免给人偷懒的感觉;封底的设计在颜色、字体、布局等方面要和封面保持一致;封底的图片(非指作者照片)同样需要和PPT主题保持一致,或选择表达致谢的图片;如果觉得设计封底太麻烦,可以为自己精心设计一个通用的封底。102关键页设计封底PPT的美观性封底的设计要和封面保持不同,避免给人偷懒的感觉;102关键页1024①左右图文型②简单设计型③win8风格型④艺术设计型123103关键页设计封底PPT的美观性4①左右图文型123103关键页设计封底PPT的美观性1033页码2页面标识1目录104关键页设计目录页PPT的美观性3页码2页面标识1目录104关键页设计目录页PPT的美104传统型目录图文型目录图表型目录创意型目录105关键页设计目录页PPT的美观性传统型目录图文型目录图表型目录创意型目录105关键页设计105传统型目录:局部设计出新意,画面不足配上图。106关键页设计目录页PPT的美观性传统型目录:局部设计出新意,画面不足配上图。106关键页设计106图文型目录:一图一文绝妙配,各种组合显创意。107关键页设计目录页PPT的美观性图文型目录:一图一文绝妙配,各种组合显创意。107关键页设计107图表型目录:严谨图表灵活用,信手拈来有创意。108关键页设计目录页PPT的美观性图表型目录:严谨图表灵活用,信手拈来有创意。108关键页设计108创意型目录:灵感恣肆如泉涌,天马行空想象力。109关键页设计目录页PPT的美观性创意型目录:灵感恣肆如泉涌,天马行空想象力。109关键页设计109目录页标识设计的方法是:灵活利用PPT整体风格特征,将页面标识恰如其分地融入目录页当中。方法一:页面标识放在大色块中。110关键页设计目录页PPT的美观性目录页标识设计的方法是:灵活利用PPT整体风格特征,将页面标110方法二:以边角点缀的形式呈现页面标识。111关键页设计目录页PPT的美观性方法二:以边角点缀的形式呈现页面标识。111关键页设计111方法三:页面标识借助其他页面要素融入版面。112关键页设计目录页PPT的美观性方法三:页面标识借助其他页面要素融入版面。112关键页设计112PPT页码要求能够自动显示当前页数,因此必须在母版中设计页码,设计的方法是:将找一个有页码的PPT,将其母版中页码所对应的“<#>”符号拷贝到自己PPT需要放页码的母版中对应位置就可以了。113关键页设计目录页PPT的美观性PPT页码要求能够自动显示当前页数,因此必须在母版中设计页码1131142章节名称1页面标识3章节内容4页码关键页设计

过渡页PPT的美观性1142章节名称1页面标识3章节内容4页码关键页设计过114115一个PPT中往往包含多个部分,在不同内容之间如果没有过渡页,,则内容之间缺少衔接,容易显得突兀,不利于观众接受。而恰当的过渡页则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仅是PPT,一般的书籍、杂志都会有过渡页,或者前者正是借鉴于后者。过渡页的页面标识和页码一般和目录页保持完全的统一;过渡页的设计在颜色、字体、布局等方面要和目录页保持一致(布局可以稍有变化);与PPT布局相同的过渡页,可以通过颜色对比的方式,展示当前课题进度;独立设计的过渡页,最好能够展示该章节的内容提纲。关键页设计

过渡页PPT的美观性115一个PPT中往往包含多个部分,在不同内容之间如果没有过115116123①独特设计的过渡页,展示课程纲要;②图文型目录对应的、颜色对比方式的过渡页;③普通目录通过加背景色框的方式形成过渡效果。关键页设计

过渡页PPT的美观性116123①独特设计的过渡页,展示课程纲要;关键页设计1161171一级标题2二级标题4LOGO3页码关键页设计

标题栏PPT的美观性1171一级标题2二级标题4LOGO3页码关键页设计标117118标题栏顾名思义是展示PPT标题的地方。每一个内容页,都有明确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甚至三级标题,仿佛就似网站的导航条一般,这样,可以让PPT的受众能够随时了解当前内容在整个PPT中的位置,仿佛给PPT的每一页都安装了一个GPS,这样,PPT的受众就能牢牢地跟上PPT表述者的思路了。标题栏是一个PPT主要风格的体现,设计要点如下:各章节共同部分在母版中“Office主题”上设置,具体章节标题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在母版中设置;如果PPT课件逻辑层次较多,标题栏至少要设计两级标题;标题栏一定要简约、大气,最好能够具有设计感或商务风格;标题栏上相同级别标题的字体和位置要保持一致,不要把逻辑搞混。关键页设计

标题栏PPT的美观性118标题栏顾名思义是展示PPT标题的地方。每一个内容页,都1181191传统型标题栏,微创新(如圆点、二级标题位置);3网页导航式的标题栏。2一级标题独立背景式设计的标题栏;关键页设计

标题栏PPT的美观性1191传统型标题栏,微创新(如圆点、二级标题位置);3网页119120关键页设计

标题栏PPT的美观性120关键页设计标题栏PPT的美观性120121请各组在大白纸上设计出关键页封面\封底\目录页\过渡页\标题栏121请各组在大白纸上设计出关键页封面\封底\目录页\过渡页121122如何排版幻灯片母版PPT母版的作用美观的排版排版的要素PPT的美观性122如何排版幻灯片母版PPT母版的作用美观的排版排版的要素122123如何排版PPT母版打开“视图”,点击幻灯片母版;则会出现母版设计的页面。母版设计什么?字体、间距、LOGO和每页相同的图案。PPT的美观性123如何排版PPT母版打开“视图”,点击幻灯片母版;123124边距1行距2段距3如何排版

排版要素距离PPT的美观性124边距1行距2段距3如何排版PPT的美观性124125模块对齐2边界对齐1等距分布3如何排版排版要素对齐PPT的美观性125模块对齐2边界对齐1等距分布3如何排版排版要素125126左右对称上下对称如何排版排版要素对称PPT的美观性126左右对称上下对称如何排版排版要素对称PP126127PPT动画如何设置方便听众观看?简单动画的个性设计单个对象的组合设计多个对象的组合设计127PPT动画如何设置方便听众观看?简单动画的个性设计1271.1基本缩放的“按字母”发送效果基本缩放基本缩放从屏幕底部缩小基本缩放轻微缩小基本缩放轻微放大基本缩放从屏幕中心放大以上动画一般运用在封面的主标题请点击观看效果PPT的动画设计1.1基本缩放的“按字母”发送效果基本缩放基本缩放从屏幕底1281.2飞入的“平滑结束”和“按字母”发送效果飞入动画平滑结束自顶部飞入平滑结束自右上部飞入平滑结束自左侧飞入平滑结束自右侧飞入以上动画一般运用在封面的副标题请点击观看效果PPT的动画设计1.2飞入的“平滑结束”和“按字母”发送效果飞入动画平滑结1291.3飞入的“弹跳结束”和“按字母”发送效果飞入动画弹性结束自顶部飞入弹性结束自右上部飞入弹性结束自左侧飞入弹性结束自右侧飞入以上动画一般运用在内容页的标题请点击观看效果PPT的动画设计1.3飞入的“弹跳结束”和“按字母”发送效果飞入动画弹性结1301.4动作路径的“重复”和“自动翻转”效果这个动画一般可用在教学演示上PPT的动画设计1.4动作路径的“重复”和“自动翻转”效果这个动画一般可用131另有其他各种个性设置的动画,点击观看效果,并查看“动画窗格”中的相应设置。打字机(非颜色打字机)“出现”动画设置按字母顺序播放,就有了类似于打字机的效果。优雅的漂移“动作路径”动画设置按字母顺序播放,再设置平滑开始和弹性结束。潇洒的螺旋飞入“螺旋飞入”动画设置按字母顺序播放,“计时”→“期间”设置为0.3秒。雀跃式升起“升起”动画设置按字母顺序播放,“计时”→“期间”设置为1秒。曲线向上的逐字展现“曲线向上”动画设置按字母顺序播放,“计时”→“期间”设置为1秒。请思考以上各种动画可以在哪种场合中使用呢?PPT的动画设计另有其他各种个性设置的动画,点击观看效果,并查看“动画窗格”1322.1“缩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