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_第1页
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_第2页
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_第3页
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_第4页
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主要内容口治疗师的角色口康复治疗的运行模式口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六年级数学分数乘除法的应用教学,历来就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一个知识点,尤其是中下等成绩的学生感到更为吃力。多年来,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大多采用依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进行教学。其步骤是:首先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总结,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接着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在教师的讲解引导下,大部分学生也学会分数应用题的列式方法,但领会不深刻,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接着再学习分数除法及其应用题,这两种应用题从结构上看很有相似之处,一旦这两种应用题交叉混合出现,学生就分不清该用乘法还是除法列式了,导致学生学习的困难,也为后边学习分数四则应用题增加了难度。多年的教学实践,在现行教材六年级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有些教法设想,供改进教法的同行们指教。一、把握关键语句,重视顺向思维所谓“关键语句”为分数应用中含有“分率”的句子(条件),“顺向”即常用、首选、熟练的解题数量关系,“首选”也就是学生针对不同学生最容易反映和理解的数量关系式。既然最易理解,也就是顺应着学生思考问题的首选方向(方式),即我们常说的顺向思维。另外,要让学生有清晰的数量关系,首先是要能够从熟悉的题目中认识数量,认识数量后反映数量关系,从而选择解答方式。这样条理清楚,有理有据,正好顺应了学生思维培养的方式。个案一:冰化成水后,水的体积变为冰的体积的■。现有一块冰,融化成水后体积是30dm3,这块冰的体积是多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P15第4题)教学中,我这样处理:(1)先让学生抓住含有“分率”的关键句子,即:“水的体积变为冰的体积的■”,让学生找出“■”是哪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水和冰的体积之间的倍数关系)。(2)有着怎样的关系呢?用数量关系(水的体积=冰的体积×■)表示出来。(3)让学生正确认识“30dm3”是冰的体积还是水的体积。(4)根据上述的数量关系式,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答方程、解决题目中的问题。找出数量、确定关系、明确关系式,把未知量用字母表示(即把未知当已知量看),列方程,解决题中的直接或间接问题。加强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顺应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条理清楚的分析条件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学生顺向思维方式的形成,教学效果自然显著。二、渗透“转化”,巩固提高“逆向”思维能力“转化”为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思想。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强化数量关系,渗透转化思想,能在有力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巩固和提高起到显著的效果。我认为,所谓的“逆向思维”,在学生应用题中实际是对首选数量关系的重组,达到简化解题步骤,反向思考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这是我们大多数教师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但他对学生数量关系的清晰程度要求高,忌不要条款式、公式化教学,这样最多只能停留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上,不仅违背数学教学的核心,也与新课程改革形式下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背道而驰。个案二:在通常情况下,体积相等的冰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少,现有一块重9kg的冰,如果有一桶水的体积和这块冰的体积相等,这桶水有多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P40页第4题)学生在清楚题意后,首先明确的数量关系为“冰的体积=水的体积-水的体积的■”,把未知数量水的体积用未知数表示(当已知数量看),从而列出方程,这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方法,流畅清晰的思路,应该值得肯定和鼓励。其实,我们的教师往往更加喜欢直接利用算术式的方法帮助学生解题,这是可取的,因为它简洁、容易让人接受。但要真正做到“易行”,切忌条款式、公式化解题。力求从数量关系的条理化认识和分析入手,切实落实“逆向”思维的培养方式,让学生把分析和解题的过程转化为提升能力的过程。在学生分析到冰的体积=水的体积-水的体积的■后,进一步指导学生明白水的体积减去它的■后相当于它的■,也就是说冰的体积相当于水的■,即:冰的体积=水的体积×■。利用重组数量关系:水的体积=冰的体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已知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三种不同的思考方式,均能达到“逆向”思考问题的目的。而且条理清楚、过程清晰,分析有理有据,长此以往,学生逆向、简洁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均能得到提高。三、彰显发散思维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的优势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形式之一。分数应用题由于其数量关系复杂、变化莫测、形式多样,把握基本、层层深入、强化和引导变式思考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突出学生有个性、有条理、目的明确、简洁有效思考上作用显著。个案三:如,在常用数量关系“甲数是乙数的■”的处理上,首先让学生理解乙为单位“1”(1倍数),即当乙为“1”时,甲为“■”,或把乙看着“5”份,甲为2份,可解决的问题有:(1)乙是甲的■倍;(2)甲比乙少■;(3)乙比甲多■;(4)甲与乙的比是2:5;(5)乙与甲的比是5:2;(6)甲是两数和的■;(7)乙是两数和的■……无论题目中已知条件是甲、乙或是两数和、两数差,还是问题的怎样变化都能够结合上述的间接条件(发散解决的多个问题)找到恰当的结合点,帮助分析和解决问题。告诉学生,反映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有多种形式,在呈现某一种形式时,养成思考和发散完成它的其余表述形式。其实,应用题的多样变化,不外乎就是对数量关系(条件)和问题的重组,让学生觉得复杂。一个条件发散解决多个问题的思考方式渗透其中,能顺利地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提高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会落到实处。四、“新”“旧”联系,形成思维默契我们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解题能力的提高,而知识的单独割裂,助长的是重点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忽略了学生能力形成的过程。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把它当做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点,割裂开来单独教学,这显然是不行的。分数应用题历来为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找到默契点,化“难”为“易”,“已知重组”构建“新知”,找到“旧”“新”的联系点,完成转化过程,从“过程”中去体验“新知”形成的教学方式,为我们培养学生能力的首选。个案四:(1)甲数是乙数的3倍,把乙数看作“1倍数”(单位“1”)。(2)甲数是乙数的■,把乙数看作单位“1”(“1倍数”)。其实上式中的(1)和(2)中提到的“1倍数”和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从内在联系上是一致的。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已知“几倍数(量)”求“1倍数(量)”学生已经非常熟练,因此,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从知道“■”量[几倍数(量)]求[1倍数(量)]中找到切入点,突出知识间前后联系,找到解题共性,形成思维默契。个案五:甲袋比乙袋多50千克,甲袋重量又恰好是乙袋的3倍,求乙袋有多少千克?解法很简单,是把乙袋看作“1倍数(量)”,50千克为乙袋的(3-1)倍,求乙袋便可轻松列式:50÷2=25千克。个案六:甲袋比乙袋多50千克,甲袋重量又恰好是乙袋的■,求乙袋有多少千克?显然把乙袋看作单位“1”[1倍数(量)],50千克为乙袋的(1-■),即求乙袋便可轻松列式:50÷(1-■)=75千克。“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转化,形成思维默契,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新知的畏难情绪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了学生的“新”“旧”切入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生存环境受到极大破坏,威胁到人民的身心健康。与此同时,我国民众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很多人没有把爱护大自然、回报大自然作为一种生存和发展的价值观,环保意识的不足又直接影响着环境问题的有效控制或解决。新《环保法》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以法律形式规范学校环境教育行为,明确了校园环境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教育义务,是我国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校园环境教育,形成比较完善的校园环境教育体系,把提升学生环境意识作为促进生态文明的重心。一、郑州市中小学环境教育现状当前,适合我国校园环境教育新格局逐渐形成,许多中小学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开展具有青少年特点的课外环境教育活动;开展中小学“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倡导环保理念,通过一系列的校园环境教育活动,使学生的环境意识普遍提高。但是,郑州市中小学校园环境教育也存在以下问题:(1)中小学师生对环境教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方面执行不足;(2)学生对个人在环境中的作用认识不够,没有很好地跟个人的行动联系起来;(3)渗透教育存在学科渗透不平衡,地理课、生物课在中小学环境教育中起着主渠道的作用;(4)师资是环境教育的薄弱环节,大多数教师需要接受有关的培训;(5)教学手段及课程模式仍停留在课堂教学,但在环境教育课程开发、教学模式的实践还不足。二、主题教学模式的提出美国的环境教育法(1970)年认为:“所谓环境教育,是这样一种教育过程;它要使学生环绕着人类周围的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同人类的关系,认识人口、污染、资源的分配与枯竭、自然保护,以及运输、技术、城乡的开发计划等等,对于人类环境有着怎样的关系和影响。”环境教育本身是一个“环境一教师一学生”三者积极互动的过程,其中,环境本身是开展主题教学所必需的物质基础,为了环境、在环境中、通过环境、达成教学目标是开展主题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学生与教师两者与环境的积极互动关系,构成了主题教学基本活动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三、创建主题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内容(一)具体改革内容项目具体改革内容就是培训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针对中小学生的主题教学模式,并在部分中小学进行实践。项目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创新的主题教学模式,达到“自然体验一环境问题解决一环境行为养成”的教学目标,在“户外活动一课内探究”的教学空间中进行“环境一教师一学生”多边互动,开发以“主题开发一方案制定一情境创设一学生互动一活动评价”为主线的教学程序,建立“学生主体一教师引导”的师生关系。(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创建主题教学模式,根据“主题开发一方案制定一情境创设一学生互动一活动评价”的教学程序,开发适合郑州市中小学生特点十个主题,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确定户外自然体验场景,最后进行师生互动,在中小学校园环境教育课堂进行实践,根据教学效果进行改进完善。四、改革的特色与创新在校园环境教育中创建“主题教学模式”,其基本框架为“自然体验一环境问题解决一环境行为养成”的教学目标,“户外活动一课内探究”的教学空间,“环境一教师一学生”多边互动的教学条件。(一)教学目标环境教育主题教育模式指向人的全面发展,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来界定并整合教学目标。由此出发,“自然体验一环境问题解决一环境行为养成”成为环境教育主题教学模式的三种主要价值追求,即主要教学目标,以这三个教学目标来定向具体的教学活动。(二)教学程序环境教育主题教学模式的有效展开将表现为一个在教学环节上前后紧密相衔、在教学阶段上井然有序的教学流程。主题开发是首要环节,在此环节,选择与确立主题将成为教学的第一任务;学生主体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在情境创设阶段,需要充分关注不同活动场地课程资源的既有状况和支持程度,学生互动是整个教学程序的最为关键的一环,它构成整个活动的主体部分;环境教育的主题教学模式坚持学生自主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活动过程与评价过程相结合。(三)“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师生关系在主题教学开展过程中,学生应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丰富学生的自然体验、培养学生科学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环境行为,这是主题教学的着眼点;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及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正是主题教学的目的所在。学生应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的引导应在此前提下贯穿学生活动的始终。学生与教师之间不断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为主题教学活动的有效、有序开展提供了相应保障。五、结语通过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的研究,分析郑州市中小学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方案的实施,对中小学从事环境教育的教师进行环境专业知识的培训,最终探讨出可行的主题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案,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实践。如若项目实践效果良好,可以小组带动一个学校,学校再带动学校,最终我们将能实现郑州市区域范围内中小学校园环境教育广泛开展。基金项目: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编号:2015-JSJYYB-187。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1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2主要内容口治疗师的角色口康复治疗的运行模式口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主要内容3科室架构康复科主任医师组护士组治疗组科室架构4治疗师构成职称分布年龄分布缀,4,17%40岁,21-25岁,6,26536-40岁,417级,3,13初级,16,70%3-35,3,130岁,823治疗师构成5治疗组架构治疗师长副主任治疗师运动治疗组作业治疗组语言治疗组传统治疗组物理因子组治疗1组治疗2组门诊理疗组病房理疗组副主任治疗师主管治疗师主管治疗师主管治疗师治疗组架构6治疗师个人角色演化单能专多能一专治疗师个人角色演化7治疗师团队角色演化2007年前2008-20112012年起服从型协商型主导型治疗师团队角色演化8旧团队关系患者医师PTOTSTP&O护士旧团队关系9疗完成康复医生完旧协作流程解是1常化输检查2,心型功评建认知知皇,行为。、6初动篮评告力、韬神状态7必票的药物粗打3.言,功评定详细的康复评定出发育进折力,吞4,社会动评r杜会坐活能力,生命量初期评价会议康复游疗康复小組完成各南评卧会证由主管师召相关治,护士满击加:初评定在一用中期评价会议亮成:中期评定每一次:来期评史在者出寝3大内亮主霄贵生警和后导的只你实施治物过包中康复疗袖度师和主管医停加强湾:毒毒病情觉化要及时牌部门主管,主留医末期评价会误睡出院指导返工作岗位回归家账、社疗完成10新团队关系医师PT护士患者OTP&oST新团队关系11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12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13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14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15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16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17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18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19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20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21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22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23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24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25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26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27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28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29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30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31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32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33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34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35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36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37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38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39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40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41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42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43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44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45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46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47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48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49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50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课件51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德谟克利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歌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德谟克利特52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主要内容口治疗师的角色口康复治疗的运行模式口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六年级数学分数乘除法的应用教学,历来就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一个知识点,尤其是中下等成绩的学生感到更为吃力。多年来,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大多采用依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进行教学。其步骤是:首先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总结,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接着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在教师的讲解引导下,大部分学生也学会分数应用题的列式方法,但领会不深刻,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接着再学习分数除法及其应用题,这两种应用题从结构上看很有相似之处,一旦这两种应用题交叉混合出现,学生就分不清该用乘法还是除法列式了,导致学生学习的困难,也为后边学习分数四则应用题增加了难度。多年的教学实践,在现行教材六年级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有些教法设想,供改进教法的同行们指教。一、把握关键语句,重视顺向思维所谓“关键语句”为分数应用中含有“分率”的句子(条件),“顺向”即常用、首选、熟练的解题数量关系,“首选”也就是学生针对不同学生最容易反映和理解的数量关系式。既然最易理解,也就是顺应着学生思考问题的首选方向(方式),即我们常说的顺向思维。另外,要让学生有清晰的数量关系,首先是要能够从熟悉的题目中认识数量,认识数量后反映数量关系,从而选择解答方式。这样条理清楚,有理有据,正好顺应了学生思维培养的方式。个案一:冰化成水后,水的体积变为冰的体积的■。现有一块冰,融化成水后体积是30dm3,这块冰的体积是多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P15第4题)教学中,我这样处理:(1)先让学生抓住含有“分率”的关键句子,即:“水的体积变为冰的体积的■”,让学生找出“■”是哪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水和冰的体积之间的倍数关系)。(2)有着怎样的关系呢?用数量关系(水的体积=冰的体积×■)表示出来。(3)让学生正确认识“30dm3”是冰的体积还是水的体积。(4)根据上述的数量关系式,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答方程、解决题目中的问题。找出数量、确定关系、明确关系式,把未知量用字母表示(即把未知当已知量看),列方程,解决题中的直接或间接问题。加强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顺应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条理清楚的分析条件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学生顺向思维方式的形成,教学效果自然显著。二、渗透“转化”,巩固提高“逆向”思维能力“转化”为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思想。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强化数量关系,渗透转化思想,能在有力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巩固和提高起到显著的效果。我认为,所谓的“逆向思维”,在学生应用题中实际是对首选数量关系的重组,达到简化解题步骤,反向思考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这是我们大多数教师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但他对学生数量关系的清晰程度要求高,忌不要条款式、公式化教学,这样最多只能停留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上,不仅违背数学教学的核心,也与新课程改革形式下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背道而驰。个案二:在通常情况下,体积相等的冰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少,现有一块重9kg的冰,如果有一桶水的体积和这块冰的体积相等,这桶水有多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P40页第4题)学生在清楚题意后,首先明确的数量关系为“冰的体积=水的体积-水的体积的■”,把未知数量水的体积用未知数表示(当已知数量看),从而列出方程,这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方法,流畅清晰的思路,应该值得肯定和鼓励。其实,我们的教师往往更加喜欢直接利用算术式的方法帮助学生解题,这是可取的,因为它简洁、容易让人接受。但要真正做到“易行”,切忌条款式、公式化解题。力求从数量关系的条理化认识和分析入手,切实落实“逆向”思维的培养方式,让学生把分析和解题的过程转化为提升能力的过程。在学生分析到冰的体积=水的体积-水的体积的■后,进一步指导学生明白水的体积减去它的■后相当于它的■,也就是说冰的体积相当于水的■,即:冰的体积=水的体积×■。利用重组数量关系:水的体积=冰的体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已知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三种不同的思考方式,均能达到“逆向”思考问题的目的。而且条理清楚、过程清晰,分析有理有据,长此以往,学生逆向、简洁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均能得到提高。三、彰显发散思维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的优势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形式之一。分数应用题由于其数量关系复杂、变化莫测、形式多样,把握基本、层层深入、强化和引导变式思考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突出学生有个性、有条理、目的明确、简洁有效思考上作用显著。个案三:如,在常用数量关系“甲数是乙数的■”的处理上,首先让学生理解乙为单位“1”(1倍数),即当乙为“1”时,甲为“■”,或把乙看着“5”份,甲为2份,可解决的问题有:(1)乙是甲的■倍;(2)甲比乙少■;(3)乙比甲多■;(4)甲与乙的比是2:5;(5)乙与甲的比是5:2;(6)甲是两数和的■;(7)乙是两数和的■……无论题目中已知条件是甲、乙或是两数和、两数差,还是问题的怎样变化都能够结合上述的间接条件(发散解决的多个问题)找到恰当的结合点,帮助分析和解决问题。告诉学生,反映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有多种形式,在呈现某一种形式时,养成思考和发散完成它的其余表述形式。其实,应用题的多样变化,不外乎就是对数量关系(条件)和问题的重组,让学生觉得复杂。一个条件发散解决多个问题的思考方式渗透其中,能顺利地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提高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会落到实处。四、“新”“旧”联系,形成思维默契我们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解题能力的提高,而知识的单独割裂,助长的是重点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忽略了学生能力形成的过程。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把它当做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点,割裂开来单独教学,这显然是不行的。分数应用题历来为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找到默契点,化“难”为“易”,“已知重组”构建“新知”,找到“旧”“新”的联系点,完成转化过程,从“过程”中去体验“新知”形成的教学方式,为我们培养学生能力的首选。个案四:(1)甲数是乙数的3倍,把乙数看作“1倍数”(单位“1”)。(2)甲数是乙数的■,把乙数看作单位“1”(“1倍数”)。其实上式中的(1)和(2)中提到的“1倍数”和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从内在联系上是一致的。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已知“几倍数(量)”求“1倍数(量)”学生已经非常熟练,因此,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从知道“■”量[几倍数(量)]求[1倍数(量)]中找到切入点,突出知识间前后联系,找到解题共性,形成思维默契。个案五:甲袋比乙袋多50千克,甲袋重量又恰好是乙袋的3倍,求乙袋有多少千克?解法很简单,是把乙袋看作“1倍数(量)”,50千克为乙袋的(3-1)倍,求乙袋便可轻松列式:50÷2=25千克。个案六:甲袋比乙袋多50千克,甲袋重量又恰好是乙袋的■,求乙袋有多少千克?显然把乙袋看作单位“1”[1倍数(量)],50千克为乙袋的(1-■),即求乙袋便可轻松列式:50÷(1-■)=75千克。“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转化,形成思维默契,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新知的畏难情绪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了学生的“新”“旧”切入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生存环境受到极大破坏,威胁到人民的身心健康。与此同时,我国民众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很多人没有把爱护大自然、回报大自然作为一种生存和发展的价值观,环保意识的不足又直接影响着环境问题的有效控制或解决。新《环保法》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以法律形式规范学校环境教育行为,明确了校园环境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教育义务,是我国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校园环境教育,形成比较完善的校园环境教育体系,把提升学生环境意识作为促进生态文明的重心。一、郑州市中小学环境教育现状当前,适合我国校园环境教育新格局逐渐形成,许多中小学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开展具有青少年特点的课外环境教育活动;开展中小学“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倡导环保理念,通过一系列的校园环境教育活动,使学生的环境意识普遍提高。但是,郑州市中小学校园环境教育也存在以下问题:(1)中小学师生对环境教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方面执行不足;(2)学生对个人在环境中的作用认识不够,没有很好地跟个人的行动联系起来;(3)渗透教育存在学科渗透不平衡,地理课、生物课在中小学环境教育中起着主渠道的作用;(4)师资是环境教育的薄弱环节,大多数教师需要接受有关的培训;(5)教学手段及课程模式仍停留在课堂教学,但在环境教育课程开发、教学模式的实践还不足。二、主题教学模式的提出美国的环境教育法(1970)年认为:“所谓环境教育,是这样一种教育过程;它要使学生环绕着人类周围的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同人类的关系,认识人口、污染、资源的分配与枯竭、自然保护,以及运输、技术、城乡的开发计划等等,对于人类环境有着怎样的关系和影响。”环境教育本身是一个“环境一教师一学生”三者积极互动的过程,其中,环境本身是开展主题教学所必需的物质基础,为了环境、在环境中、通过环境、达成教学目标是开展主题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学生与教师两者与环境的积极互动关系,构成了主题教学基本活动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三、创建主题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内容(一)具体改革内容项目具体改革内容就是培训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针对中小学生的主题教学模式,并在部分中小学进行实践。项目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创新的主题教学模式,达到“自然体验一环境问题解决一环境行为养成”的教学目标,在“户外活动一课内探究”的教学空间中进行“环境一教师一学生”多边互动,开发以“主题开发一方案制定一情境创设一学生互动一活动评价”为主线的教学程序,建立“学生主体一教师引导”的师生关系。(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创建主题教学模式,根据“主题开发一方案制定一情境创设一学生互动一活动评价”的教学程序,开发适合郑州市中小学生特点十个主题,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确定户外自然体验场景,最后进行师生互动,在中小学校园环境教育课堂进行实践,根据教学效果进行改进完善。四、改革的特色与创新在校园环境教育中创建“主题教学模式”,其基本框架为“自然体验一环境问题解决一环境行为养成”的教学目标,“户外活动一课内探究”的教学空间,“环境一教师一学生”多边互动的教学条件。(一)教学目标环境教育主题教育模式指向人的全面发展,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来界定并整合教学目标。由此出发,“自然体验一环境问题解决一环境行为养成”成为环境教育主题教学模式的三种主要价值追求,即主要教学目标,以这三个教学目标来定向具体的教学活动。(二)教学程序环境教育主题教学模式的有效展开将表现为一个在教学环节上前后紧密相衔、在教学阶段上井然有序的教学流程。主题开发是首要环节,在此环节,选择与确立主题将成为教学的第一任务;学生主体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在情境创设阶段,需要充分关注不同活动场地课程资源的既有状况和支持程度,学生互动是整个教学程序的最为关键的一环,它构成整个活动的主体部分;环境教育的主题教学模式坚持学生自主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活动过程与评价过程相结合。(三)“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师生关系在主题教学开展过程中,学生应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丰富学生的自然体验、培养学生科学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环境行为,这是主题教学的着眼点;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及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正是主题教学的目的所在。学生应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的引导应在此前提下贯穿学生活动的始终。学生与教师之间不断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为主题教学活动的有效、有序开展提供了相应保障。五、结语通过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的研究,分析郑州市中小学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方案的实施,对中小学从事环境教育的教师进行环境专业知识的培训,最终探讨出可行的主题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案,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实践。如若项目实践效果良好,可以小组带动一个学校,学校再带动学校,最终我们将能实现郑州市区域范围内中小学校园环境教育广泛开展。基金项目: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编号:2015-JSJYYB-187。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53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54主要内容口治疗师的角色口康复治疗的运行模式口康复治疗的精细化管理主要内容55科室架构康复科主任医师组护士组治疗组科室架构56治疗师构成职称分布年龄分布缀,4,17%40岁,21-25岁,6,26536-40岁,417级,3,13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