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鉴赏
答题指引古诗鉴赏先“懂”后“答”
——古诗词鉴赏规律先“懂”后“答”——古诗词鉴赏规律读懂诗歌内容“八看”
1.看题目认识对象2.看作者了解背景
3.看意象把握情感4.看尾句参透主旨
5.看注释破解难点6.看题干得到启示
7.看题材明确方向8.看词句揣摩内容
读懂诗歌内容“八看”
1.看题目认识对象2.看作者了解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其他。
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诗歌的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真挚友情之可贵蔑视权贵之高洁时光易逝之感慨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愤世嫉俗之绪诗歌的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自由悠闲之恬淡6高考答题模式类析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第二种模式:分析全诗情感型
第三种模式:分析技巧型第四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第五种模式:分析人物形象型第六种模式:对比鉴赏型6高考答题模式类析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第二种模式:分意象意境类意象意境类
1.分析意象型(景、事物形象)提问方式①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意象?
②诗中某一意象有什么特点?象征了什么品格。
答题公式公式:什么意象+意象特点+意象表达的诗人的情感。模式:诗歌描绘了的意象。诗人通过
意象,表达了自己
的情感或品格。思路: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意象特点;③指出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
1.分析意象型(景、事物形象)提问方式典型例题竹石(清)郑燮xiè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答案示例诗歌描绘了竹立足破岩,备受风霜雨雪的磨难,依旧顽强地生存着的意象(步骤一)。诗人通过描绘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竹的意象(步骤二),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媚权贵,不迎合时俗的刚劲品格。(步骤三)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典型例题答案示例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2.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公式公式:什么意象+意象组合成什么画面+表达诗人的什么情感模式:诗歌描写了
意象;②营造
的氛围或组成一幅
的画面;③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或给人
的启示和思考。思路: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②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清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2.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11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典型例题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11绝句
思想感情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思想感情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
3.分析主旨(情感)型题
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②这首诗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③这首诗寄托怎样的的情怀?
答题格式(1)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2)展现了……的画面,(3)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注意:如果是咏物诗,不答步骤(2)。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
3.分析主旨(情感)型题
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请看诗歌采桑子(宋)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答案示例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步骤一)展现了一幅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的画面(步骤二)(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
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步骤三)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请看诗歌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表达技巧类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表达技巧类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4.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公式公式:是何种手法+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模式:某句诗用了
的手法,写了
的内容(归纳时摘录诗中词语组合),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思路: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怎样使用了这种手法,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4.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
请看诗歌早行(宋)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采用了反衬手法。(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手法)
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②——阐释手法在诗歌中的证据)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流露出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③——分析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
请看诗歌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古诗词表达技巧2.表达方式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用典顶真等对比、联想、象征、虚实相生等描写类抒情类间接抒情3.修辞方法动静,虚实,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白描,对比,衬托(正、反衬)叙事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情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古诗词表达技巧2.表达方式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直接抒情(直抒4、结构章法(谋篇布局)整体: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先抑后扬、首尾呼应、局部:比兴、统领全诗、伏笔铺垫、承上启下、重章叠句、对比、照应(标题)、呼应前文、卒章显志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4、结构章法(谋篇布局)整体: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
概念说
明例句表
现
手
法
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语言含蓄、精练,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联想想象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衬托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2.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概念说明例句表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类别概念说
明例句表
现
手
法
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作用: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1.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表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表
现
手
法
叠字用重叠的字表达一种特殊的效果,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强调突出情感.
以古讽今借古事讽现实,借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
动静结合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与烘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从正面着意描写一般用于描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表叠字用重叠的字表达一种特殊的效果,类别概念说
明例句表
现
手
法
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正侧结合侧面描写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白描或工笔用简洁朴素的文字,干净利索的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等,以表现感受。细节描写抓住人或物极细微的动作进行描写,能获得“见微知著”的效果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天净沙·秋思》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表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1.羁鸟念旧林,池鱼思故渊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表达技巧修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类别概念说
明例句修辞手法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类别概念说明例句修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温馨提醒——表现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反复筛选用词。温馨提醒——表现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语言类语言类5.字词统领全诗型(诗眼型):提问方式:1、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答题步骤:1、该词对表达内容、感情或营造意境,突出主旨方面的作用(内容上)。
2、该词在结构上、表达效果上的作用(形式上)。5.字词统领全诗型(诗眼型):提问方式:1、某词是全诗的关键2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2002年全国卷)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例题2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2002年全国卷)“折柳
6.炼字型
提问方式①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公式公式:释义+手法(修辞或表现)+营造意境+表达诗人的情感
模式: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运用了
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炼字常用的表现手法:拟人、渲染、烘托、对比、对偶、以动衬静,化静为动,情景交融等。
6.炼字型
提问方式31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问】在诗的第二联中,诗人着一“垂”字,一“涌”字,使诗的境界全出,请具体分析,诗人用这两个字的作用有哪些?①
“垂”意为“垂挂”,“涌”是“涌动”的意思。②因“平野阔”,故见星点遥挂如“垂”,用“垂”字,反衬出平野的广阔;因“大江流”,故江中月影流动如涌,用“涌”字又烘托出大江奔流的气势。③这就为全诗创造了雄浑阔大的背景。这雄浑阔大的背景又烘托了身处“独夜舟”的诗人的飘泊感和孤独感,使诗人联想到时光的迅速消逝。31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①“垂”意为“垂挂7.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公式公式:诗句/诗歌有何语言特色+语言特色在诗歌中的证据+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模式:某句诗有
的语言特色(1分),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1分)。
思路: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在诗歌中的证据。③指出有怎样的表达效果。7.分析语言特色型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谓王观的作品“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诗的“新丽”体现在什么地方?试作简要赏析。答案示例:此诗的修辞巧妙,词语新鲜明丽;想像新颖别致,风趣俏皮。(步骤①——画龙点睛指出何语言特色)“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眼波和眉峰来形容水和山,以眉眼盈盈处来显示浙东山水的清秀,修辞巧妙,词语新鲜明丽。“眉眼盈盈处”“千万和春住”,写暮春送客又兼送春,并祝愿友人与春同在,想像新颖别致,一语双关,风趣俏皮。(步骤②——结合语句具体分析如何体现这语言特色的)这首诗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鲍浩然时依依不舍的心绪和祝福。(步骤③——指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答案示例:34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简练生动婉约缠绵、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慷慨悲凉34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形象类形象类8.分析人物形象型
(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提问方式①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②诗中形象有什么特点,象征了什么品格。
答题步骤:1、人物特点+身份地位(特点如:不慕权贵、忧国忧民、寄情山水等,身份如:英雄、游子、思妇、隐者等)【总】2、结合诗句翻译、分析其特征(表达技巧)【分】3.情感、作用。
【总】8.分析人物形象型
(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37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参考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总括分析总结37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38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乐耕田园的隐者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赴死的形象。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8.批评时政、愤世嫉俗的形象。9.爱恨情长的形象。常见艺术形象(人)类举:38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常见艺术形象(人39一般提问: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方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变式提问:请说出两首诗词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答题步骤:1、确认问题的角度或找出相关的比较点。2、结合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进行分析,分条做答。9、对比鉴赏式39一般提问: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方法等方面的对比;40
06(重庆卷)13.阅读……(6分)
新雷张维屏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浩荡离愁白日斜,每于寒尽觉春生。吟鞭东指即天涯。千红万紫安排著,落红不是无情物,只待新雷第一声。化作春泥更护花。(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例题前者末句写了百花正蕴蓄着巨大的爆发力量,就等那一声震撼人心的春雷。春雷炸响,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个春花盛开的新的世界!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末句写了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4006(重庆卷)13.阅读……(6分10、评价观点态度型1.提问方式: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2答题范式(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10、评价观点态度型42A、把诗歌默读一遍,先有个总印象;B、找出诗中写景、写人、写物的名词,注意它的修饰成份,弄清楚它写了什么。C、找出诗中反映诗人心情的动词或形容词(惜、哀、悲、痛、笑、乐等),弄清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D、看看标题.题目有什么提示,然后作总的思考,明确鉴赏类型、答题模式与要点,分点分层进行表述。鉴赏与答题步骤:专题小结:42鉴赏与答题步骤:专题小结:43表达要求:(1)表达的过程要完整。一种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达一定有一个过程。我们在表达这种感悟、情感时,一定要把过程讲清楚。(2)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要看清了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3)表达流畅。一是指文句通畅;二是指先后有序;三是用语准确、表达到位。只要真正地理解了,表达流畅应该是能做到的。
43表达要求:古诗鉴赏
答题指引古诗鉴赏先“懂”后“答”
——古诗词鉴赏规律先“懂”后“答”——古诗词鉴赏规律读懂诗歌内容“八看”
1.看题目认识对象2.看作者了解背景
3.看意象把握情感4.看尾句参透主旨
5.看注释破解难点6.看题干得到启示
7.看题材明确方向8.看词句揣摩内容
读懂诗歌内容“八看”
1.看题目认识对象2.看作者了解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其他。
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诗歌的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真挚友情之可贵蔑视权贵之高洁时光易逝之感慨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愤世嫉俗之绪诗歌的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自由悠闲之恬淡49高考答题模式类析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第二种模式:分析全诗情感型
第三种模式:分析技巧型第四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第五种模式:分析人物形象型第六种模式:对比鉴赏型6高考答题模式类析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第二种模式:分意象意境类意象意境类
1.分析意象型(景、事物形象)提问方式①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意象?
②诗中某一意象有什么特点?象征了什么品格。
答题公式公式:什么意象+意象特点+意象表达的诗人的情感。模式:诗歌描绘了的意象。诗人通过
意象,表达了自己
的情感或品格。思路: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意象特点;③指出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
1.分析意象型(景、事物形象)提问方式典型例题竹石(清)郑燮xiè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答案示例诗歌描绘了竹立足破岩,备受风霜雨雪的磨难,依旧顽强地生存着的意象(步骤一)。诗人通过描绘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竹的意象(步骤二),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媚权贵,不迎合时俗的刚劲品格。(步骤三)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典型例题答案示例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2.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公式公式:什么意象+意象组合成什么画面+表达诗人的什么情感模式:诗歌描写了
意象;②营造
的氛围或组成一幅
的画面;③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或给人
的启示和思考。思路: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②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清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2.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54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典型例题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11绝句
思想感情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思想感情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
3.分析主旨(情感)型题
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②这首诗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③这首诗寄托怎样的的情怀?
答题格式(1)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2)展现了……的画面,(3)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注意:如果是咏物诗,不答步骤(2)。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
3.分析主旨(情感)型题
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请看诗歌采桑子(宋)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答案示例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步骤一)展现了一幅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的画面(步骤二)(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
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步骤三)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请看诗歌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表达技巧类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表达技巧类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4.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公式公式:是何种手法+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模式:某句诗用了
的手法,写了
的内容(归纳时摘录诗中词语组合),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思路: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怎样使用了这种手法,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4.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
请看诗歌早行(宋)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采用了反衬手法。(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手法)
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②——阐释手法在诗歌中的证据)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流露出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③——分析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
请看诗歌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古诗词表达技巧2.表达方式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用典顶真等对比、联想、象征、虚实相生等描写类抒情类间接抒情3.修辞方法动静,虚实,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白描,对比,衬托(正、反衬)叙事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情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古诗词表达技巧2.表达方式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直接抒情(直抒4、结构章法(谋篇布局)整体: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先抑后扬、首尾呼应、局部:比兴、统领全诗、伏笔铺垫、承上启下、重章叠句、对比、照应(标题)、呼应前文、卒章显志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4、结构章法(谋篇布局)整体: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
概念说
明例句表
现
手
法
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语言含蓄、精练,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联想想象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衬托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2.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概念说明例句表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类别概念说
明例句表
现
手
法
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作用: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1.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表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表
现
手
法
叠字用重叠的字表达一种特殊的效果,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强调突出情感.
以古讽今借古事讽现实,借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
动静结合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与烘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从正面着意描写一般用于描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表叠字用重叠的字表达一种特殊的效果,类别概念说
明例句表
现
手
法
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正侧结合侧面描写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白描或工笔用简洁朴素的文字,干净利索的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等,以表现感受。细节描写抓住人或物极细微的动作进行描写,能获得“见微知著”的效果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天净沙·秋思》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表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1.羁鸟念旧林,池鱼思故渊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表达技巧修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类别概念说
明例句修辞手法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高考一轮复习《先“懂”后“答——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教学课件(43张PPT)类别概念说明例句修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温馨提醒——表现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反复筛选用词。温馨提醒——表现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语言类语言类5.字词统领全诗型(诗眼型):提问方式:1、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答题步骤:1、该词对表达内容、感情或营造意境,突出主旨方面的作用(内容上)。
2、该词在结构上、表达效果上的作用(形式上)。5.字词统领全诗型(诗眼型):提问方式:1、某词是全诗的关键7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2002年全国卷)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例题2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2002年全国卷)“折柳
6.炼字型
提问方式①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公式公式:释义+手法(修辞或表现)+营造意境+表达诗人的情感
模式: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运用了
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炼字常用的表现手法:拟人、渲染、烘托、对比、对偶、以动衬静,化静为动,情景交融等。
6.炼字型
提问方式74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问】在诗的第二联中,诗人着一“垂”字,一“涌”字,使诗的境界全出,请具体分析,诗人用这两个字的作用有哪些?①
“垂”意为“垂挂”,“涌”是“涌动”的意思。②因“平野阔”,故见星点遥挂如“垂”,用“垂”字,反衬出平野的广阔;因“大江流”,故江中月影流动如涌,用“涌”字又烘托出大江奔流的气势。③这就为全诗创造了雄浑阔大的背景。这雄浑阔大的背景又烘托了身处“独夜舟”的诗人的飘泊感和孤独感,使诗人联想到时光的迅速消逝。31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①“垂”意为“垂挂7.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公式公式:诗句/诗歌有何语言特色+语言特色在诗歌中的证据+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模式:某句诗有
的语言特色(1分),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1分)。
思路: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在诗歌中的证据。③指出有怎样的表达效果。7.分析语言特色型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谓王观的作品“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诗的“新丽”体现在什么地方?试作简要赏析。答案示例:此诗的修辞巧妙,词语新鲜明丽;想像新颖别致,风趣俏皮。(步骤①——画龙点睛指出何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健身服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智能温控户外服装品牌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智能温控炖汤机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智能监控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烘炒多用途冷却设备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智能手套手势控制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智能机场照明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智能睡眠监测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物料配送绿色包装方案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儿童家具购买合同范例
- 非煤露天矿山安全确认牌
- GB/T 31349-2014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要求中央空调系统
- GB/T 1470-2005铅及铅锑合金板
- 武汉大学管理学全套课件龚丽敏老师版
- 国有企业职场礼仪培训XXXX最新版课件
- 第节-国际直接投资理论PPT优秀资料
- 完美日记营销体系策略深度解析(深度解析完美日记崛起的驱动力)
- 具备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证明材料范文五篇
- 预拌混凝土运输单(正本)
- 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 【学习课件】第七章天然气处理与轻烃回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