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性尿酸性肾病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性尿酸性肾病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一、概述二、发病机制三、临床表现四、诊断要点五、治疗方案及原则六、预后一、概述2注意事项:肾功能不全因酌情减量。近年来,已从分子水平证实4种蛋白质参与了尿酸盐的转运:产电的尿酸盐单向转运体(UAT);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处理原则有学者发现,有一些尿酸盐转运蛋白参与了近曲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和主动分泌。②尿酸性尿路结石经合理的降尿酸处理,大部分可溶解或自行排出;其副作用主要有:皮疹、腹泻、肝酶升高,偶见关节疼痛。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的产生①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代表药物:丙磺舒、苯磺唑酮、苯溴马隆等。目前诊断尿酸性肾病的标准不一,但一致认为高尿酸血症(男>420umol/L,女>360umol/L)与尿液分析呈间质性肾炎表现是诊断尿酸性肾病的两个重要条件。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家族的两种蛋白:OAT1和OAT3参与了尿酸盐的转运;普遍认为高尿酸血症时,当体内PH<5.这可能是引起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原因。适应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尿酸产生[上市情况]2001年6月在德国和英国首次上市概述尿酸性肾病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通常称为痛风肾病,临床表现可有尿酸结石,小分子蛋白尿、水肿、夜尿、高血压、血、尿尿酸升高及肾小管功能损害。注意事项:肾功能不全因酌情减量。概述尿酸性肾病是由于3本病西方国家多见,国内以北方多见,无明显的季节性,肥胖、喜肉食及酗酒者发病率高。男女之比为9:1,85%为中老年人。本病如能早期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控制高尿酸血症和保护肾功能),肾脏病变可减轻或停止发展,如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则病情可恶化并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而需要透析治疗。本病西方国家多见,国内以北方多见,无明显的季节性,肥胖、喜肉4一、概述二、发病机制三、临床表现四、诊断要点五、治疗方案及原则六、预后一、概述5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为人类独有的疾病,其机理为尿酸生成增多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人类尿酸分解酶基因位于l号染色体长臂22带,长40kb,含有8个外显子,由于在第5个外显子上出现一个变异的终止密码子(TGA),从而不能表达尿酸分解酶,所以人类缺少尿酸分解酶。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为人类独有的疾病,其机理为尿酸生成增6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的产生研究表明尿酸排泄过程受多种基因和表达产物共同调控,是一个复杂过程。由于尿酸带负电荷,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脂质双层,因此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依赖于离子通道。有学者发现,有一些尿酸盐转运蛋白参与了近曲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和主动分泌。研究发现,通过肾皮质细胞膜的尿酸转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电中性的阴离子转运体与一系列有机和无机阴离子的交换来转运尿酸盐;另一种是通过产电的尿酸盐转运体,它是一种单向转运体。
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的产生研究表明尿酸排泄过程受多种基7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的产生近年来,已从分子水平证实4种蛋白质参与了尿酸盐的转运:产电的尿酸盐单向转运体(UAT);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家族的两种蛋白:OAT1和OAT3参与了尿酸盐的转运;与OAT4有部分同源性的蛋白质,命名为人尿酸盐阴离子交换器(URAT1),已证实它主要参与尿酸的重吸收。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的产生近年来,已从分子水平证实48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的产生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的产生9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的产生有些学者推测UAT基因可能存在外显子的突变和(或)启动子区的多态性,这些基因突变和多态性势必影响UAT的功能,导致尿酸盐排泄减少。这可能是引起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原因。SLC22A11,GCKR,R3HDM2-INHBCregion,RREB1,PDZK1,SLC2A9,ABCG2,SLC17A1.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的产生有些学者推测UAT基因可能10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与尿酸性肾病普遍认为高尿酸血症时,当体内PH<5.5或脱水,可引起尿酸盐沉积在肾小管一间质部位,引起尿酸性肾病,也可在远端小管及集合管中形成结石而阻塞泌尿,至晚期可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及肾萎缩。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与尿酸性肾病普遍认为高尿酸血症时,11
一、概述二、发病机制三、临床表现四、诊断要点五、治疗方案及原则六、预后
12临床表现---肾外表现
关节炎、痛风石、痛风结节、高脂血症、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等。临床表现---肾外表现关节炎、痛风石、痛风结节、高脂血13临床表现---肾脏病变期慢性尿酸盐肾病
临床表现为尿浓缩功能下降,出现夜尿增多、低比重尿、小分子蛋白尿、白细胞尿、轻度血尿及管型等。晚期可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出现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水肿、贫血等尿酸性尿路结石
在痛风患者的发生率在20%以上,且可能出现于痛风关节炎发生之前。较小的结石可无明显症状;较大者可阻塞尿路,引起肾绞痛、血尿、排尿困难、泌尿系感染、肾盂扩张、积水等急性尿酸性肾病
大量尿酸结晶沉积于肾小管、集合管等处,造成急性尿路梗阻。临床表现为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在原发性痛风少见,多由恶性肿瘤及其放化疗等继发原因引起。临床表现---肾脏病变期慢性尿酸盐肾病14另一种是通过产电的尿酸盐转运体,它是一种单向转运体。大量尿酸结晶沉积于肾小管、集合管等处,造成急性尿路梗阻。20mg/kg,于30分钟内静脉滴注。这可能是引起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原因。①奥昔嘌醇疗效与别嘌醇相似,但不良反应相对较少。①丙磺舒0.[适应证]本品为重组尿酸氧化酶,可用于治疗和预防具有高危肿瘤溶解综合征的血液恶性肿瘤病人的急性高尿酸血症,尤其适用于化疗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病人。本病西方国家多见,国内以北方多见,无明显的季节性,肥胖、喜肉食及酗酒者发病率高。但应迅速有效减低血尿酸,除别嘌醇外,亦可尿酸酶使用。其副作用主要有:皮疹、腹泻、肝酶升高,偶见关节疼痛。用药时加至50ml的9mg/ml氯化钠溶液(0.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清楚,诊断并不困难,预防和治疗有效,因此预后相对较好。目前诊断尿酸性肾病的标准不一,但一致认为高尿酸血症(男>420umol/L,女>360umol/L)与尿液分析呈间质性肾炎表现是诊断尿酸性肾病的两个重要条件。晚期可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出现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水肿、贫血等本病如能早期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控制高尿酸血症和保护肾功能),肾脏病变可减轻或停止发展,如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则病情可恶化并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而需要透析治疗。一、概述二、发病机制三、临床表现四、诊断要点五、治疗方案及原则六、预后另一种是通过产电的尿酸盐转运体,它是一种单向转运体。一、概15一、概述二、临床表现三、诊断要点四、治疗方案及原则五、预后一、概述16诊断要点目前诊断尿酸性肾病的标准不一,但一致认为高尿酸血症(男>420umol/L,女>360umol/L)与尿液分析呈间质性肾炎表现是诊断尿酸性肾病的两个重要条件。尿酸性肾病常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在诊断之前须排除各种继发因素引起的肾脏病变。诊断要点目前诊断尿酸性肾病的标准不一,但一致认为高尿酸血症(17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肾小管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继发于慢性肾衰的高尿酸血症有以下特点:②降压药:氯沙坦、氨氯地平普遍认为高尿酸血症时,当体内PH<5.这可能是引起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原因。本病如能早期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控制高尿酸血症和保护肾功能),肾脏病变可减轻或停止发展,如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则病情可恶化并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而需要透析治疗。以非药物治疗为主,一般不推荐使用降尿酸药物。在痛风患者的发生率在20%以上,且可能出现于痛风关节炎发生之前。治疗方法:使用降尿酸药物。开始用药数周内应碱化尿液并保持尿量。大量尿酸结晶沉积于肾小管、集合管等处,造成急性尿路梗阻。20mg/kg,于30分钟内静脉滴注。诊断与鉴别诊断继发于慢性肾衰的高尿酸血症有以下特点:①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②发病年龄较早,多见于30-50岁;③血尿酸的水平较高>595umol/L;④尿尿酸排泄较少,多<400mg/24h;⑤病史中痛风少见。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肾小管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诊断与鉴别诊断18一、概述二、临床表现三、诊断要点四、治疗方案及原则五、预后一、概述19目前诊断尿酸性肾病的标准不一,但一致认为高尿酸血症(男>420umol/L,女>360umol/L)与尿液分析呈间质性肾炎表现是诊断尿酸性肾病的两个重要条件。③急性尿酸性肾病同急性肾功能衰竭。以非药物治疗为主,一般不推荐使用降尿酸药物。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肾小管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这可能是引起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原因。但应迅速有效减低血尿酸,除别嘌醇外,亦可尿酸酶使用。②降压药:氯沙坦、氨氯地平治疗目标:使血尿酸﹤6mg/d,以减少或清除体内沉积的MSU晶体。开始用药数周内应碱化尿液并保持尿量。另一种是通过产电的尿酸盐转运体,它是一种单向转运体。注意事项:存在尿路结石或慢性尿酸盐肾病者慎用;①降脂药:非诺贝特、阿托伐他汀、降脂酰胺治疗目的纠正高尿酸血症,促使组织中沉积的尿酸盐晶体溶解,并防止新的晶体形成,从而逆转和治愈痛风;治疗其他伴发的疾病。最佳治疗方案应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大方面。目前诊断尿酸性肾病的标准不一,但一致认为高尿酸血症(男>4220非药物治疗
患者的教育、适当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是痛风长期治疗的基础。⑴避免高嘌呤饮食,可多因酸奶及脱脂牛奶。⑵对于肥胖者,建议采用低热量、平衡饮食、增加运动量,以保持理想体重。⑶严格戒饮各种酒类,尤其是啤酒,可饮咖啡。⑷每日饮水应在2000ml以上,以保持尿量。非药物治疗患者的教育、适当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21药物治疗治疗目标:使血尿酸﹤6mg/d,以减少或清除体内沉积的MSU晶体。治疗方法:使用降尿酸药物。药物治疗治疗目标:使血尿酸﹤6mg/d,以减少或清除体内沉积22降尿酸药物分类:主要有抑制尿酸生成药和促进尿酸排泄药两类。另外还有新型降尿酸药(国外)及碱性药物等。降尿酸药物23⑴抑制尿酸生成药作用机制: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XO),阻断次黄嘌呤、黄嘌呤转化为尿酸。适应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尿酸产生过多型,或不宜使用促尿酸排泄药物者。代表药物:别嘌醇用法:初始剂量100mg/d,以后每2~4周增加
100mg,直至100~200mg、tid不良反应:胃肠道症状、皮疹、药物热、肝酶升高、骨髓抑制,偶有严重的超敏反应综合征。注意事项:肾功能不全因酌情减量。⑴抑制尿酸生成药24[适应证]本品为重组尿酸氧化酶,可用于治疗和预防具有高危肿瘤溶解综合征的血液恶性肿瘤病人的急性高尿酸血症,尤其适用于化疗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病人。适用于应用别嘌呤醇过敏或者不能耐受或者治疗无效者,以及不宜应用排尿酸的药物的患者,如CKD3期及以上、既往有尿路结石及尿酸生成过多的患者,每日40-80mg。20mg/kg,于30分钟内静脉滴注。其副作用主要有:皮疹、腹泻、肝酶升高,偶见关节疼痛。普遍认为高尿酸血症时,当体内PH<5.①降脂药:非诺贝特、阿托伐他汀、降脂酰胺作用机制: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XO),阻断次黄嘌本品用药不影响化疗药物的用药时间和化疗方案。继发于慢性肾衰的高尿酸血症有以下特点:[上市情况]2001年6月在德国和英国首次上市开始用药数周内应碱化尿液并保持尿量。临床表现---肾外表现⑵促尿酸排泄药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肾小管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适应症:尿酸排泄减少型,及对别嘌醇过敏或疗效不佳者。注意事项:存在尿路结石或慢性尿酸盐肾病者慎用;急性尿酸性肾病禁用;开始用药数周内应碱化尿液并保持尿量。代表药物:丙磺舒、苯磺唑酮、苯溴马隆等。[适应证]本品为重组尿酸氧化酶,可用于治疗和预防具有高危肿25①丙磺舒0.25gbid,渐增至0.5g,tid
一日最大剂量2g。②苯磺唑酮50mgbid,渐增100mgtid
一日最大剂量600mg。③苯溴马隆25mg/d,渐增50~100mg/d。不良反应:胃肠道症状,皮疹,药物热,一过性肝酶升高及粒细胞减少等。①丙磺舒0.25gbid,渐增至0.5g,tid26⑶新型降尿酸药①奥昔嘌醇疗效与别嘌醇相似,但不良反应相对较少。②非布索坦(febuxostat)
特异性抑制氧化型及还原型XO,疗效优于别嘌醇。适用于应用别嘌呤醇过敏或者不能耐受或者治疗无效者,以及不宜应用排尿酸的药物的患者,如CKD3期及以上、既往有尿路结石及尿酸生成过多的患者,每日40-80mg。其副作用主要有:皮疹、腹泻、肝酶升高,偶见关节疼痛。⑶新型降尿酸药27③尿酸酶拉布立酶尿酸进一步氧化为更易溶解的尿囊素。[上市情况]2001年6月在德国和英国首次上市[制剂规格]本品为1.5mg/ml瓶装粉针剂=3500元[适应证]本品为重组尿酸氧化酶,可用于治疗和预防具有高危肿瘤溶解综合征的血液恶性肿瘤病人的急性高尿酸血症,尤其适用于化疗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病人。[用法用量]本品推荐剂量为一日0.20mg/kg,于30分钟内静脉滴注。用药时加至50ml的9mg/ml氯化钠溶液(0.9%w/v)中。本品治疗时间一般为5~7天。本品用药不影响化疗药物的用药时间和化疗方案。但输注本品的输注管不应与输注化疗药物的同用,以预防可能的药的间的不相容性。如不能使用不同的输液管,则应在输注化疗药物和本品之间使用氯化钠溶液洗净。③尿酸酶拉布立酶尿酸进一步氧化为更易溶解的尿囊素。28①奥昔嘌醇疗效与别嘌醇相似,但不良反应相对较少。近年来,已从分子水平证实4种蛋白质参与了尿酸盐的转运:产电的尿酸盐单向转运体(UAT);但输注本品的输注管不应与输注化疗药物的同用,以预防可能的药的间的不相容性。患者的教育、适当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这可能是引起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原因。本品用药不影响化疗药物的用药时间和化疗方案。适应症:尿酸排泄减少型,及对别嘌醇过敏或疗效不佳者。普遍认为高尿酸血症时,当体内PH<5.继发于慢性肾衰的高尿酸血症有以下特点:①慢性尿酸盐肾病同慢性肾炎。由于尿酸带负电荷,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脂质双层,因此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依赖于离子通道。如果及早诊断并进行规范化治疗,大多数患者可正常工作生活。⑷碱性药物①碳酸氢钠片0.5~2.0gtid。②枸橼酸钾钠合剂10~30mltid①奥昔嘌醇疗效与别嘌醇相似,但不良反应相对较少。⑷碱29用药时加至50ml的9mg/ml氯化钠溶液(0.注意事项:肾功能不全因酌情减量。临床表现---肾外表现适用于应用别嘌呤醇过敏或者不能耐受或者治疗无效者,以及不宜应用排尿酸的药物的患者,如CKD3期及以上、既往有尿路结石及尿酸生成过多的患者,每日40-80mg。[适应证]本品为重组尿酸氧化酶,可用于治疗和预防具有高危肿瘤溶解综合征的血液恶性肿瘤病人的急性高尿酸血症,尤其适用于化疗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病人。别嘌醇降尿酸、碱化尿液并保持尿量。20mg/kg,于30分钟内静脉滴注。尿酸性肾病常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在诊断之前须排除各种继发因素引起的肾脏病变。5mg/ml瓶装粉针剂=3500元如不能使用不同的输液管,则应在输注化疗药物和本品之间使用氯化钠溶液洗净。②降压药:氯沙坦、氨氯地平本品用药不影响化疗药物的用药时间和化疗方案。肾脏病变的治疗
别嘌醇降尿酸、碱化尿液并保持尿量。①慢性尿酸盐肾病同慢性肾炎。应避免使用影响尿酸排泄的利尿剂,如:噻嗪类及速尿、利尿酸等。②尿酸性尿路结石经合理的降尿酸处理,大部分可溶解或自行排出;体积大且固定者可行体外冲击碎石、内镜取石或开放手术取石。③急性尿酸性肾病同急性肾功能衰竭。但应迅速有效减低血尿酸,除别嘌醇外,亦可尿酸酶使用。用药时加至50ml的9mg/ml氯化钠溶液(0.肾脏病变的治30相关疾病的治疗
①降脂药:非诺贝特、阿托伐他汀、降脂酰胺
②降压药:氯沙坦、氨氯地平③降糖药:醋磺已脲等。相关疾病的治疗3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处理原则
以非药物治疗为主,一般不推荐使用降尿酸药物。以下情况除外:⑴经过饮食控制血尿酸仍高于9mg/dl;⑵伴发相关疾病,且血尿酸﹥8mg/dl;⑶有家族史。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处理原则以非药物治疗为主,一般不推荐32一、概述二、临床表现三、诊断要点四、治疗方案及原则五、预后一、概述33目前诊断尿酸性肾病的标准不一,但一致认为高尿酸血症(男>420umol/L,女>360umol/L)与尿液分析呈间质性肾炎表现是诊断尿酸性肾病的两个重要条件。急性尿酸性肾病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目前诊断尿酸性肾病的标准不一,但一致认为高尿酸血症(男>420umol/L,女>360umol/L)与尿液分析呈间质性肾炎表现是诊断尿酸性肾病的两个重要条件。注意事项:肾功能不全因酌情减量。大量尿酸结晶沉积于肾小管、集合管等处,造成急性尿路梗阻。⑶严格戒饮各种酒类,尤其是啤酒,可饮咖啡。③降糖药:醋磺已脲等。[用法用量]本品推荐剂量为一日0.尿酸性肾病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通常称为痛风肾病,临床表现可有尿酸结石,小分子蛋白尿、水肿、夜尿、高血压、血、尿尿酸升高及肾小管功能损害。②尿酸性尿路结石经合理的降尿酸处理,大部分可溶解或自行排出;在痛风患者的发生率在20%以上,且可能出现于痛风关节炎发生之前。在痛风患者的发生率在20%以上,且可能出现于痛风关节炎发生之前。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清楚,诊断并不困难,预防和治疗有效,因此预后相对较好。如果及早诊断并进行规范化治疗,大多数患者可正常工作生活。伴发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肾病者,肾功能不全的风险增加,甚至危及生命。目前诊断尿酸性肾病的标准不一,但一致认为高尿酸血症(男>4234急性尿酸性肾病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性尿酸性肾病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5一、概述二、发病机制三、临床表现四、诊断要点五、治疗方案及原则六、预后一、概述36注意事项:肾功能不全因酌情减量。近年来,已从分子水平证实4种蛋白质参与了尿酸盐的转运:产电的尿酸盐单向转运体(UAT);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处理原则有学者发现,有一些尿酸盐转运蛋白参与了近曲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和主动分泌。②尿酸性尿路结石经合理的降尿酸处理,大部分可溶解或自行排出;其副作用主要有:皮疹、腹泻、肝酶升高,偶见关节疼痛。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的产生①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代表药物:丙磺舒、苯磺唑酮、苯溴马隆等。目前诊断尿酸性肾病的标准不一,但一致认为高尿酸血症(男>420umol/L,女>360umol/L)与尿液分析呈间质性肾炎表现是诊断尿酸性肾病的两个重要条件。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家族的两种蛋白:OAT1和OAT3参与了尿酸盐的转运;普遍认为高尿酸血症时,当体内PH<5.这可能是引起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原因。适应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尿酸产生[上市情况]2001年6月在德国和英国首次上市概述尿酸性肾病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通常称为痛风肾病,临床表现可有尿酸结石,小分子蛋白尿、水肿、夜尿、高血压、血、尿尿酸升高及肾小管功能损害。注意事项:肾功能不全因酌情减量。概述尿酸性肾病是由于37本病西方国家多见,国内以北方多见,无明显的季节性,肥胖、喜肉食及酗酒者发病率高。男女之比为9:1,85%为中老年人。本病如能早期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控制高尿酸血症和保护肾功能),肾脏病变可减轻或停止发展,如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则病情可恶化并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而需要透析治疗。本病西方国家多见,国内以北方多见,无明显的季节性,肥胖、喜肉38一、概述二、发病机制三、临床表现四、诊断要点五、治疗方案及原则六、预后一、概述39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为人类独有的疾病,其机理为尿酸生成增多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人类尿酸分解酶基因位于l号染色体长臂22带,长40kb,含有8个外显子,由于在第5个外显子上出现一个变异的终止密码子(TGA),从而不能表达尿酸分解酶,所以人类缺少尿酸分解酶。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为人类独有的疾病,其机理为尿酸生成增40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的产生研究表明尿酸排泄过程受多种基因和表达产物共同调控,是一个复杂过程。由于尿酸带负电荷,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脂质双层,因此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依赖于离子通道。有学者发现,有一些尿酸盐转运蛋白参与了近曲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和主动分泌。研究发现,通过肾皮质细胞膜的尿酸转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电中性的阴离子转运体与一系列有机和无机阴离子的交换来转运尿酸盐;另一种是通过产电的尿酸盐转运体,它是一种单向转运体。
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的产生研究表明尿酸排泄过程受多种基41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的产生近年来,已从分子水平证实4种蛋白质参与了尿酸盐的转运:产电的尿酸盐单向转运体(UAT);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家族的两种蛋白:OAT1和OAT3参与了尿酸盐的转运;与OAT4有部分同源性的蛋白质,命名为人尿酸盐阴离子交换器(URAT1),已证实它主要参与尿酸的重吸收。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的产生近年来,已从分子水平证实442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的产生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的产生43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的产生有些学者推测UAT基因可能存在外显子的突变和(或)启动子区的多态性,这些基因突变和多态性势必影响UAT的功能,导致尿酸盐排泄减少。这可能是引起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原因。SLC22A11,GCKR,R3HDM2-INHBCregion,RREB1,PDZK1,SLC2A9,ABCG2,SLC17A1.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的产生有些学者推测UAT基因可能44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与尿酸性肾病普遍认为高尿酸血症时,当体内PH<5.5或脱水,可引起尿酸盐沉积在肾小管一间质部位,引起尿酸性肾病,也可在远端小管及集合管中形成结石而阻塞泌尿,至晚期可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及肾萎缩。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与尿酸性肾病普遍认为高尿酸血症时,45
一、概述二、发病机制三、临床表现四、诊断要点五、治疗方案及原则六、预后
46临床表现---肾外表现
关节炎、痛风石、痛风结节、高脂血症、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等。临床表现---肾外表现关节炎、痛风石、痛风结节、高脂血47临床表现---肾脏病变期慢性尿酸盐肾病
临床表现为尿浓缩功能下降,出现夜尿增多、低比重尿、小分子蛋白尿、白细胞尿、轻度血尿及管型等。晚期可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出现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水肿、贫血等尿酸性尿路结石
在痛风患者的发生率在20%以上,且可能出现于痛风关节炎发生之前。较小的结石可无明显症状;较大者可阻塞尿路,引起肾绞痛、血尿、排尿困难、泌尿系感染、肾盂扩张、积水等急性尿酸性肾病
大量尿酸结晶沉积于肾小管、集合管等处,造成急性尿路梗阻。临床表现为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在原发性痛风少见,多由恶性肿瘤及其放化疗等继发原因引起。临床表现---肾脏病变期慢性尿酸盐肾病48另一种是通过产电的尿酸盐转运体,它是一种单向转运体。大量尿酸结晶沉积于肾小管、集合管等处,造成急性尿路梗阻。20mg/kg,于30分钟内静脉滴注。这可能是引起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原因。①奥昔嘌醇疗效与别嘌醇相似,但不良反应相对较少。①丙磺舒0.[适应证]本品为重组尿酸氧化酶,可用于治疗和预防具有高危肿瘤溶解综合征的血液恶性肿瘤病人的急性高尿酸血症,尤其适用于化疗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病人。本病西方国家多见,国内以北方多见,无明显的季节性,肥胖、喜肉食及酗酒者发病率高。但应迅速有效减低血尿酸,除别嘌醇外,亦可尿酸酶使用。其副作用主要有:皮疹、腹泻、肝酶升高,偶见关节疼痛。用药时加至50ml的9mg/ml氯化钠溶液(0.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清楚,诊断并不困难,预防和治疗有效,因此预后相对较好。目前诊断尿酸性肾病的标准不一,但一致认为高尿酸血症(男>420umol/L,女>360umol/L)与尿液分析呈间质性肾炎表现是诊断尿酸性肾病的两个重要条件。晚期可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出现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水肿、贫血等本病如能早期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控制高尿酸血症和保护肾功能),肾脏病变可减轻或停止发展,如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则病情可恶化并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而需要透析治疗。一、概述二、发病机制三、临床表现四、诊断要点五、治疗方案及原则六、预后另一种是通过产电的尿酸盐转运体,它是一种单向转运体。一、概49一、概述二、临床表现三、诊断要点四、治疗方案及原则五、预后一、概述50诊断要点目前诊断尿酸性肾病的标准不一,但一致认为高尿酸血症(男>420umol/L,女>360umol/L)与尿液分析呈间质性肾炎表现是诊断尿酸性肾病的两个重要条件。尿酸性肾病常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在诊断之前须排除各种继发因素引起的肾脏病变。诊断要点目前诊断尿酸性肾病的标准不一,但一致认为高尿酸血症(51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肾小管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继发于慢性肾衰的高尿酸血症有以下特点:②降压药:氯沙坦、氨氯地平普遍认为高尿酸血症时,当体内PH<5.这可能是引起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原因。本病如能早期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控制高尿酸血症和保护肾功能),肾脏病变可减轻或停止发展,如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则病情可恶化并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而需要透析治疗。以非药物治疗为主,一般不推荐使用降尿酸药物。在痛风患者的发生率在20%以上,且可能出现于痛风关节炎发生之前。治疗方法:使用降尿酸药物。开始用药数周内应碱化尿液并保持尿量。大量尿酸结晶沉积于肾小管、集合管等处,造成急性尿路梗阻。20mg/kg,于30分钟内静脉滴注。诊断与鉴别诊断继发于慢性肾衰的高尿酸血症有以下特点:①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②发病年龄较早,多见于30-50岁;③血尿酸的水平较高>595umol/L;④尿尿酸排泄较少,多<400mg/24h;⑤病史中痛风少见。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肾小管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诊断与鉴别诊断52一、概述二、临床表现三、诊断要点四、治疗方案及原则五、预后一、概述53目前诊断尿酸性肾病的标准不一,但一致认为高尿酸血症(男>420umol/L,女>360umol/L)与尿液分析呈间质性肾炎表现是诊断尿酸性肾病的两个重要条件。③急性尿酸性肾病同急性肾功能衰竭。以非药物治疗为主,一般不推荐使用降尿酸药物。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肾小管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这可能是引起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原因。但应迅速有效减低血尿酸,除别嘌醇外,亦可尿酸酶使用。②降压药:氯沙坦、氨氯地平治疗目标:使血尿酸﹤6mg/d,以减少或清除体内沉积的MSU晶体。开始用药数周内应碱化尿液并保持尿量。另一种是通过产电的尿酸盐转运体,它是一种单向转运体。注意事项:存在尿路结石或慢性尿酸盐肾病者慎用;①降脂药:非诺贝特、阿托伐他汀、降脂酰胺治疗目的纠正高尿酸血症,促使组织中沉积的尿酸盐晶体溶解,并防止新的晶体形成,从而逆转和治愈痛风;治疗其他伴发的疾病。最佳治疗方案应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大方面。目前诊断尿酸性肾病的标准不一,但一致认为高尿酸血症(男>4254非药物治疗
患者的教育、适当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是痛风长期治疗的基础。⑴避免高嘌呤饮食,可多因酸奶及脱脂牛奶。⑵对于肥胖者,建议采用低热量、平衡饮食、增加运动量,以保持理想体重。⑶严格戒饮各种酒类,尤其是啤酒,可饮咖啡。⑷每日饮水应在2000ml以上,以保持尿量。非药物治疗患者的教育、适当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55药物治疗治疗目标:使血尿酸﹤6mg/d,以减少或清除体内沉积的MSU晶体。治疗方法:使用降尿酸药物。药物治疗治疗目标:使血尿酸﹤6mg/d,以减少或清除体内沉积56降尿酸药物分类:主要有抑制尿酸生成药和促进尿酸排泄药两类。另外还有新型降尿酸药(国外)及碱性药物等。降尿酸药物57⑴抑制尿酸生成药作用机制: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XO),阻断次黄嘌呤、黄嘌呤转化为尿酸。适应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尿酸产生过多型,或不宜使用促尿酸排泄药物者。代表药物:别嘌醇用法:初始剂量100mg/d,以后每2~4周增加
100mg,直至100~200mg、tid不良反应:胃肠道症状、皮疹、药物热、肝酶升高、骨髓抑制,偶有严重的超敏反应综合征。注意事项:肾功能不全因酌情减量。⑴抑制尿酸生成药58[适应证]本品为重组尿酸氧化酶,可用于治疗和预防具有高危肿瘤溶解综合征的血液恶性肿瘤病人的急性高尿酸血症,尤其适用于化疗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病人。适用于应用别嘌呤醇过敏或者不能耐受或者治疗无效者,以及不宜应用排尿酸的药物的患者,如CKD3期及以上、既往有尿路结石及尿酸生成过多的患者,每日40-80mg。20mg/kg,于30分钟内静脉滴注。其副作用主要有:皮疹、腹泻、肝酶升高,偶见关节疼痛。普遍认为高尿酸血症时,当体内PH<5.①降脂药:非诺贝特、阿托伐他汀、降脂酰胺作用机制: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XO),阻断次黄嘌本品用药不影响化疗药物的用药时间和化疗方案。继发于慢性肾衰的高尿酸血症有以下特点:[上市情况]2001年6月在德国和英国首次上市开始用药数周内应碱化尿液并保持尿量。临床表现---肾外表现⑵促尿酸排泄药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肾小管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适应症:尿酸排泄减少型,及对别嘌醇过敏或疗效不佳者。注意事项:存在尿路结石或慢性尿酸盐肾病者慎用;急性尿酸性肾病禁用;开始用药数周内应碱化尿液并保持尿量。代表药物:丙磺舒、苯磺唑酮、苯溴马隆等。[适应证]本品为重组尿酸氧化酶,可用于治疗和预防具有高危肿59①丙磺舒0.25gbid,渐增至0.5g,tid
一日最大剂量2g。②苯磺唑酮50mgbid,渐增100mgtid
一日最大剂量600mg。③苯溴马隆25mg/d,渐增50~100mg/d。不良反应:胃肠道症状,皮疹,药物热,一过性肝酶升高及粒细胞减少等。①丙磺舒0.25gbid,渐增至0.5g,tid60⑶新型降尿酸药①奥昔嘌醇疗效与别嘌醇相似,但不良反应相对较少。②非布索坦(febuxostat)
特异性抑制氧化型及还原型XO,疗效优于别嘌醇。适用于应用别嘌呤醇过敏或者不能耐受或者治疗无效者,以及不宜应用排尿酸的药物的患者,如CKD3期及以上、既往有尿路结石及尿酸生成过多的患者,每日40-80mg。其副作用主要有:皮疹、腹泻、肝酶升高,偶见关节疼痛。⑶新型降尿酸药61③尿酸酶拉布立酶尿酸进一步氧化为更易溶解的尿囊素。[上市情况]2001年6月在德国和英国首次上市[制剂规格]本品为1.5mg/ml瓶装粉针剂=3500元[适应证]本品为重组尿酸氧化酶,可用于治疗和预防具有高危肿瘤溶解综合征的血液恶性肿瘤病人的急性高尿酸血症,尤其适用于化疗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病人。[用法用量]本品推荐剂量为一日0.20mg/kg,于30分钟内静脉滴注。用药时加至50ml的9mg/ml氯化钠溶液(0.9%w/v)中。本品治疗时间一般为5~7天。本品用药不影响化疗药物的用药时间和化疗方案。但输注本品的输注管不应与输注化疗药物的同用,以预防可能的药的间的不相容性。如不能使用不同的输液管,则应在输注化疗药物和本品之间使用氯化钠溶液洗净。③尿酸酶拉布立酶尿酸进一步氧化为更易溶解的尿囊素。62①奥昔嘌醇疗效与别嘌醇相似,但不良反应相对较少。近年来,已从分子水平证实4种蛋白质参与了尿酸盐的转运:产电的尿酸盐单向转运体(UAT);但输注本品的输注管不应与输注化疗药物的同用,以预防可能的药的间的不相容性。患者的教育、适当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这可能是引起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原因。本品用药不影响化疗药物的用药时间和化疗方案。适应症:尿酸排泄减少型,及对别嘌醇过敏或疗效不佳者。普遍认为高尿酸血症时,当体内PH<5.继发于慢性肾衰的高尿酸血症有以下特点:①慢性尿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仙桃职业学院《材料基础化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省同煤二中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三亚市白沙黎族自治县2025年数学三下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宁阳县市级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第二学期月考试卷(二)英语试题含答案
-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5届初三年级第二学期调研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厦门理工学院《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工程光学设计(双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启东汇龙中学2025年初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物理试题文)试卷含解析
- 山东滨州阳信县2025届初三10份综合模拟检测试题含解析
- 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场地租赁与智能充电设备安装协议
- 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论文
- 9.2严格执法 (课件+视频)(部编版)
- 《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 建筑电气武校刚课后参考答案
- 广东省2024年高考物理试题(附答案解析)
-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术中护理
-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案例分析
- 合作收款合同范本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物理试卷附答案
- 敬畏生命-道德与法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