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课堂导学】.doc课堂导学理解分析人物、景物、事物形象鉴赏人物形象,就是体会、挖掘出人物或人物身上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人物形象的设题形式表现为判断人物的言行、心情、品质、追求、身份,对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与语言特点进行分析,以及对人物形象进行评析等。一般鉴赏时需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典型细节;借助想象,填充空白。景物形象,在诗词中是情中之景,有单一的景物形象,也有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一种意境。在筛选出景物形象的基础上,命题者往往考查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能力,或者对意境特点的概括能力。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这些物象有的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有的通过人格化的描写,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在诗词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物象,它们的象征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熟悉这些形象,有助于解读诗歌。鉴赏事物物象要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高考设题的角度有:一是物象的特征;二是物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典题剖析,易错归纳步骤①温故知新,明方向;自我诊断,找差距(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寻诗两绝句宋•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1)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园花经雨百般红”一一艳丽;“乔木峥嵘明月中”一一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② “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4分)解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要求回答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 ;第二问要求简要分析。解题时,首先要读懂句子,并对句子描写的意境进行恰当的想象,然后用一两个形容词概括出景色的特点。如“园花经雨百般红”,可以想象一个花园,里面种了许多花,都开放了。一场雨过后,花朵显得更加娇艳美丽。这样的景色,可以用“艳丽”等来概括。(2)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参考答案:形象特点:行为洒脱;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4分)解析: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要结合诗中描写人物的行为进行分析。第一首诗描写了陈居士行为的有两句,“楚酒困人三日醉”和“亭角寻诗满袖风” ;第二首诗中也有两句,“爱把山瓢莫笑侬”和“醒来推户寻诗去”。综合分析这四句诗,可以发现陈居士有两个特点:一是爱喝酒;二是爱写诗。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行为洒脱,情趣高雅。名师点睛,提分策略步骤②反思探寻,找问题;有的放矢,补缺漏一、考查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常见题型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人物具有怎样的思想情感?人物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理想、精神?【提分策略】分析和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一般可以从外貌、气质、品格、精神、情操、思想感情等方面分别概括。感悟和把握人物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一般可以结合人物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揭示作者寄寓在形象之中的情趣意旨,一般可以在深刻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探寻作者的寓意。答题思路:描摹人物一概括人物特征一揭示人物的品格、情操、思想感情二、考查诗歌中景物或物象的常见题型描写了哪些重要的景物?景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景物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旨意?【提分策略】寻找和发现诗歌中描写的一些重要景物,尤其是那些在表情达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景物。分析和概括所写景物的主要特点,结合全诗的主旨和感情基调来体会和概括景物的特点。理解和揭示景物体现的情感趣味,要在理解全诗主旨的基础上指出作者在景物中寄寓的情感。答题思路:指出主要景象一概括景象的特点一揭示作者的情感【思维导图】即时巩固,拓展提升步骤③即讲即练,提能力;登堂入室,得高分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上听吹笛
唐•高適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了“塞上”怎样一幅景象?(3分)参考答案:寒霜后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入夜后明月清朗,哨所里的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边地呈现一片和平、安宁、壮阔的景象。 (3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鹧鸪天①宋•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④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①这是作者42岁时因主战而被罢官,被迫开始隐居生活时的作品。②玉瀣(xie):美酒。③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④元:同“原”。(1) 上阕交代了词人的隐居状况,请根据内容概括词人意在突出什么特点,并加以分析。(4分)(2) 请分析“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分)(3) 全词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参考答案:(1)①居处优美和纯净:词人的家掩映在青烟余晖中,这里安宁纯净,与尘世毫不相关。(2分)②日常生活的闲适和惬意:喝完了美酒,就于竹林中穿行散步;看完了《黄庭经》,就卧身欣赏山中美景。(2分)⑵词人贪恋“啸傲”,任凭终老田园,见到使自己高兴的事物就展颜一笑。面对闲居现状,可以说是旷达到极点。(1分)但也消沉到了极点,尾句流露出了词人闲居一方,壮志难酬,空任年华逝去却又无可奈何的情感。 (1分)(3)全词勾勒出一个生活中闲适而潇洒、旷达而快乐, (2分)内心却抑郁不平、满腔悲愤的隐士(落寞英雄、迟暮英雄)形象。(2分)赏析语言艺术技巧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诗歌的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加凝练、优美,更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和感染力。鉴赏诗歌语言,就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赏析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更好地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典题剖析,易错归纳步骤①温故知新,明方向;自我诊断,找差距(2014•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唐•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1)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参考答案: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4分。答出幽静意思的,给2分;说明营造出静谧气氛的,给2分)解析:环境的最大特色应该用一两个形容词来概括。 概括时,一要抓住重点意象TOC\o"1-5"\h\z和写景时用到的形容词;二要想象其营造的意境场景。重点意象有“莓苔” “履痕”“白云”“静渚”“春草”“闲门”,写景用到的形容词有“静” “闲”等,然后进行恰当的想象归纳出环境的最大特色是“幽静”。具体分析时要结合诗句,围绕第一问的答案进行描述分析。(2) 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4分)参考答案:“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呈现了出来。“随”字形象地表现了山道峰回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4分。对“过”字简要赏析的,给2分;对“随”字简要赏析的,给2分)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过”和“随”两个动词所在的第三联,看其分别表现了什么情景,营造什么意境。“过雨看松色”中的“过”字,在句中突出的是松树经过一场雨洗刷后显现出来(青翠的颜色)的样子。由“过雨”和“松色”,我们可以想象出雨后松树一片翠绿的情景。至于“随山到水源”中的“随”字,是谁“随”?是人。为什么“随”?应该是因为山道峰回路转,这样就写出了山道峰回路转、人随山而行的情景,给人以曲径通幽的感受。名师点睛,提分策略步骤②反思探寻,找问题;有的放矢,补缺漏突破文言障碍,读懂诗歌的基本内容鉴赏离不开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鉴赏。很多考生因为文化常识、字词、句式等障碍,造成对诗歌局部或整体不懂的局面,对语言的鉴赏只能“隔靴搔痒”,答案组织不准确、不简洁。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诗歌的诗眼往往是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字词,对这些传神、精彩、关键的字进行赏析,需要联系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而考生容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理解上,而对于其表达效果和作用缺乏分析。因此,要想把握词语的含义,就要有整体意识,一定要联系上下句以及全诗的语境。而考生往往容易脱离诗句或全诗的情感主旨,断章取义,就字论字,造成曲解诗意。【提分策略】熟悉常见题型:(1)某句在诗中最有表现力,谈谈你的理解。(2)某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3)赏析某句(字)的妙处。体会诗歌语言的艺术风格,熟悉诗歌语言的常见风格,结合作者的风格、作品题材、写作背景来理解。通过艺术分析,找出“诗眼”,从艺术效果和表达的内容角度切入分析。赏析炼字的艺术效果,从表达技巧入手,联系诗文内容进行赏析。答题思路:解释该句的含义、表达的情感一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一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 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一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思维导图】即时巩固,拓展提升步骤③即讲即练,提能力;登堂入室,得高分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湖口送友人唐•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①雪,离人独上洞庭船。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注:①云梦:是有名的大泽,在洞庭湖以北的湖南、湖北境内。(1) 从全诗看,诗人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情达意的?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5分)(2)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分)参考答案:(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分)飞雪暮霭,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四野茫茫,更显出离人的伶仃;大雁孤飞,象征着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通过画面显示特定的意境,寄寓自己的伤别之情。这样既有壮阔生动的自然景象,又有深邃内在的个人情致,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分)(2)此联表现了诗人的自伤之意,同时也表现了其念友之情。(3分)“零落梅花”是诗人自况,诗人之所以感到孤独,完全是由友人的别离引起的,这种自伤正是对友人的依恋。(2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①宋•张孝祥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②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③然犀处④,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注:①1161年冬,南宋官兵“以舟师拒金兵,战胜却之”,词人时滞“楚地”后方。②写:同“泻”。③剩喜:甚喜。④然犀处:指采石矶。(1)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三句使人联想起哪两个历史故事 ?(2分)(2)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三句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点?(4分)(3) 试分析全词所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4分)参考答案:(1)赤壁之战,淝(肥)水之战。(2分)(2) 运用典故;联想(想象)丰富;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情景交融。(4分)(3) “闻捷”以后的兴奋喜悦;未能亲自参战的遗憾失落;对英雄人物的追慕赞扬;触景而生的悲愁感伤;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4分)赏析诗词中的表达技巧赏析写景状物的技巧,主要是指描写的技巧手法。其中包括修辞手法、描写的角度以及描写景物的作用等。鉴赏不仅要辨识诗歌运用了哪些技巧,还要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表达效果。赏析表情达意的技巧,侧重分析抒情手法。包括抒情的方式,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并指出抒情效果及评价其情感内容等。典题剖析,易错归纳步骤①温故知新,明方向;自我诊断,找差距(2014•新课标全国卷U)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①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宿渔家宋•郭震②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诗人是用衬托的手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途中一觉醒来,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衬托,2分,进行具体分析,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解析:诗歌中,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却将“流离”“别家”当作一种习惯,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梦中醒来,却是斜月相迎,此情此景让人更加惆怅,相思之情油然而生。用心理感受和情景来衬托相思之苦。(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参考答案: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惆怅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虽然题目只要关注“灯前”一句,但解题时要对作品有整体把握。韦诗中,结合“惆怅起来山月斜”一句可知,“灯前”表现的是羁旅之愁 ;郭诗中,“灯前笑说归来夜”句中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的生活景象,表现了诗人住宿渔家所感受到的温暖之情。名师点睛,提分策略步骤②反思探寻,找问题;有的放矢,补缺漏首先,要明确诗歌的问题指向。弄清表现手法是指全诗还是某句,是处于主要地位的还是处于次要地位的;分析“异曲同工”时不能大谈思想感情,要明白“妙”主要是指方法和技巧上的特色;不能忽视对背景注解的审读,否则将导致对诗歌特定思想内容的错误理解等。其次,不要混淆手法知识。表现手法是作者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在解题时常常被误认手法。常见的失误现象有:把对全诗手法的分析看成是对局部、一两个句子的分析;常把衬托、虚实手法说成是借景抒情;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混淆不清;修辞手法胡说一通。最后,答题要规范,要有分析。对于艺术表现手法的回答,缺乏具体实在的内容,过于模式化,乱套术语,没有分析。如“借景抒情”,不会说借什么景抒什么情,对景的引述不够恰当具体,对情的引述不够准确到位。【提分策略】常见题型有:(1)诗词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有什么艺术特色?(2)诗词中是怎样运用艺术技巧来写景状物的?(3)诗词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有什么效果或作用?指出诗词中写景状物时运用了哪些技巧,可以先指出诗词中写景时所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和表现手法。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技巧的,一般要结合具体诗句,从景与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运用技巧产生的效果或作用,一般需要联系主旨,分析在表情达意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或产生的效果。答题思路:点明表达技巧一(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一表达效果(思想感情或篇章结构)【思维导图】即时巩固,拓展提升步骤③即讲即练,提能力;登堂入室,得高分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落叶唐•修睦①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注:①修睦:晚唐诗人。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第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参考答案: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 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第二联插入第一、三两联之间,将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答出“思”“信”两字作用的,给2分;答出使全诗富于变化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1) 请简述诗歌的三、四两句所表现的内容。(3分)(2) 这首诗歌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就其中的一种手法,结合相关诗句作具体分析。(4分)参考答案:(1)诗人发现,不远处的篱笆旁有一盏灯火,原来是孩子在深夜捉蟋蟀,(1分)这是一幅欢快而有趣的生活图景。(1分)孩子的天真幸福反衬出了诗人对故土家园的怀念之情。(1分)(2)手法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景。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理软弱测试题及答案
- 信息科学导论试题及答案
- 枣庄联通笔试题目及答案
- 粉丝生活测试题及答案
- 商业美术设计师的行业调研与分析能力试题及答案
- 清洁生产审核试题及答案
- 专科网络营销试题及答案
- 2024助理广告师考试全景考察试题及答案
- 入团考试题及答案
- 工业型方形逆流冷却塔有哪些种类
- 2025届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 赌博酒驾警示教育
- 产业园物业管理实施方案
- 管理学基础-形考任务三-国开-参考资料
- 梁晓声母亲测试题及答案
- 企业会计人员劳动合同模板2025
- 浙江省肿瘤医院医疗废物暂存间环保设施提升改造项目报告表
- 敬老院安全培训课件
- 《加拉帕戈斯群岛》课件
- 社区老旧小区外墙翻新脚手架方案
- 2025年医院消化内科年度工作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