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知导入《蜀道难》(节选)作者:李白噫(y)吁(x)嚱(x)!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秦岭,天下之大阻也”,秦岭的险峻是秦蜀古道开凿的最大障碍。在古代,川陕间的古代栈道盘旋于高山峡谷之间,或凿山为道,或修桥渡水,或依山傍崖构筑。新知导入《蜀道难》(节选)1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2壹认识与实践壹认识与实践3【探究与分享】材料孔子往东游历,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论。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同车伞样,等到中午却像个盘子或钵盂了。这不是因为远的时候大,而近的时候小吗?”(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觉得挺凉快;等到了中午,热得像把手伸进烫水里样。这不是因为近的时候热,远的时候凉吗?”孔子不能裁决他们的是非。两个小孩讥笑道:“谁说你知识丰富呢?思考:(1)《两小儿辩日》给我们什么启示?(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探究与分享】思考:(1)《两小儿辩日》给我们什么启示?41、认识与实践1.认识的含义及类型P48-49(1)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动物人类特有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性质≠被动的反映积极的
(2)类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1、认识与实践1.认识的含义及类型P48-49(1)含义:51、认识与实践①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我国在抗击新冠病毒中取得初步胜利1.认识的含义及类型P48-49(2)类型: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1、认识与实践①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61、认识与实践②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为什么会发生新冠病毒的传染?如何才能避免类似传染病的发生呢?(2)类型:1.认识的含义及类型P48-491、认识与实践②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71、认识与实践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初级阶段高级阶段1.认识的含义及类型P48-49(3)认识类型的辩证关系1、认识与实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8思考:小马是如何知道水的深浅的呢?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思考:小马是如何知道水的深浅的呢?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91、认识与实践(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
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主体≠动物人类特有方式≠认识对象≠主观思维自然界人类社会性质≠主观思维活动≠认识活动(思考、辩论、认识、言论)2.实践的含义及基本形式P49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1、认识与实践(1)含义:主体方式对象性质2.实践的含义及基101、认识与实践1、蜜蜂筑巢。2、资产阶级革命。3、学生认真思考。4、工人修建港珠澳大桥。5、科学家研究新冠疫苗。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即学即练√√√科学实验活动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2)实践的基本形式2.实践的含义及基本形式P49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1、认识与实践1、蜜蜂筑巢。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即学11为了更好地加强港珠澳地区的联系,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我们开始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它的成功,离不开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修建桥梁还有受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他们克服了一切困难。在建设的过程中,他们运用了各种现代技术,体现了我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建设,对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思考:材料体现了实践的什么特点?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为了更好地加强港珠澳地区的联系,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我们开始121、认识与实践3.实践的特点P49-50港珠澳大桥的修建实践主体实践手段实践对象
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客观的客观的客观的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1、认识与实践3.实践的特点P49-50港珠澳大桥的修建实践131、认识与实践3.实践的特点P49-50(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①实践的基本要素(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具有客观性。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1、认识与实践3.实践的特点P49-50(1)实践具有客观物141、认识与实践主观能动性港珠澳大桥的修建①原因:实践主体的能动性(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改造自然(创造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改造社会(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②表现: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客观是事实存在的主观是人对客观的能动反映3.实践的特点P49-50(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1、认识与实践主观能动性港珠澳大桥的修建①原因:实践主体的能151、认识与实践①社会性: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不是孤立的活动。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3.实践的特点P49-50(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1、认识与实践①社会性: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不16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17【探究与分享】材料根据交通拥堵的新情况以及市民对出行的新要求,2020年H市政府在首批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两年后,决定实施城区二期公共自行车网点建设项目,并就二期网点选址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市民反响热烈。市政府根据市民意见和建议,结合仪器的使用状况,按照优先考虑居民点、公交点、商贸点、公共服务点的原则,对网点选址方案进行了调整,取消、新增了许多网点。该项目的建成及投入使用,在方便市民出行、缓解交通拥堵、解决公交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等方面成效显著,获得了市民的普遍赞誉。思考:结合材料,说明H市政府的上述做法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探究与分享】思考:结合材料,说明H市政府的上述做法是如何体18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P50-52(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50-5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P50-52(119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P50-52(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50-5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b.实践的发展为人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认识发展。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推动认识不断深化。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P50-52(120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P50-52(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50-5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a.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推敲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认识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b.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c.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P50-52(12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P50-52(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50-5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b.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P50-52(122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P50-52(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50-5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②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原理】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P50-52(123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方法论】①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②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P50-52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方法论】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24课堂总结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与实践认识的含义、形式实践的含义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课堂总结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与实践认识的含义25课堂练习1.从国内到国外再回国内,经过8300多个日日夜夜的孜孜以求,河南药学家、河南师范大学校长常俊标和他的团队捧出了四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研药一治疗艾滋病、脑梗、肝癌和丙肝的药。这体现了实践()①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②是种直接现实性活动③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能动性活动④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④D课堂练习1.从国内到国外再回国内,经过8300多个日日夜夜26课堂练习2.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网购商品的结构越来越合理、品种越来越齐全、服务越来越周到。不同需求的消费者,都可以通过网购满足需求。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同时,互联网金融带给消费者的便捷服务,也在从另一个层面改变着中国人的消费观念。这表明()①认识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D课堂练习2.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网购商品的结构越来越合理、品27新知导入《蜀道难》(节选)作者:李白噫(y)吁(x)嚱(x)!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秦岭,天下之大阻也”,秦岭的险峻是秦蜀古道开凿的最大障碍。在古代,川陕间的古代栈道盘旋于高山峡谷之间,或凿山为道,或修桥渡水,或依山傍崖构筑。新知导入《蜀道难》(节选)28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29壹认识与实践壹认识与实践30【探究与分享】材料孔子往东游历,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论。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同车伞样,等到中午却像个盘子或钵盂了。这不是因为远的时候大,而近的时候小吗?”(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觉得挺凉快;等到了中午,热得像把手伸进烫水里样。这不是因为近的时候热,远的时候凉吗?”孔子不能裁决他们的是非。两个小孩讥笑道:“谁说你知识丰富呢?思考:(1)《两小儿辩日》给我们什么启示?(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探究与分享】思考:(1)《两小儿辩日》给我们什么启示?311、认识与实践1.认识的含义及类型P48-49(1)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动物人类特有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性质≠被动的反映积极的
(2)类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1、认识与实践1.认识的含义及类型P48-49(1)含义:321、认识与实践①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我国在抗击新冠病毒中取得初步胜利1.认识的含义及类型P48-49(2)类型: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1、认识与实践①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331、认识与实践②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为什么会发生新冠病毒的传染?如何才能避免类似传染病的发生呢?(2)类型:1.认识的含义及类型P48-491、认识与实践②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341、认识与实践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初级阶段高级阶段1.认识的含义及类型P48-49(3)认识类型的辩证关系1、认识与实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35思考:小马是如何知道水的深浅的呢?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思考:小马是如何知道水的深浅的呢?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361、认识与实践(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
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主体≠动物人类特有方式≠认识对象≠主观思维自然界人类社会性质≠主观思维活动≠认识活动(思考、辩论、认识、言论)2.实践的含义及基本形式P49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1、认识与实践(1)含义:主体方式对象性质2.实践的含义及基371、认识与实践1、蜜蜂筑巢。2、资产阶级革命。3、学生认真思考。4、工人修建港珠澳大桥。5、科学家研究新冠疫苗。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即学即练√√√科学实验活动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2)实践的基本形式2.实践的含义及基本形式P49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1、认识与实践1、蜜蜂筑巢。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即学38为了更好地加强港珠澳地区的联系,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我们开始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它的成功,离不开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修建桥梁还有受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他们克服了一切困难。在建设的过程中,他们运用了各种现代技术,体现了我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建设,对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思考:材料体现了实践的什么特点?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为了更好地加强港珠澳地区的联系,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我们开始391、认识与实践3.实践的特点P49-50港珠澳大桥的修建实践主体实践手段实践对象
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客观的客观的客观的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1、认识与实践3.实践的特点P49-50港珠澳大桥的修建实践401、认识与实践3.实践的特点P49-50(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①实践的基本要素(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具有客观性。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1、认识与实践3.实践的特点P49-50(1)实践具有客观物411、认识与实践主观能动性港珠澳大桥的修建①原因:实践主体的能动性(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改造自然(创造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改造社会(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②表现: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客观是事实存在的主观是人对客观的能动反映3.实践的特点P49-50(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1、认识与实践主观能动性港珠澳大桥的修建①原因:实践主体的能421、认识与实践①社会性: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不是孤立的活动。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3.实践的特点P49-50(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1、认识与实践①社会性: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不43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44【探究与分享】材料根据交通拥堵的新情况以及市民对出行的新要求,2020年H市政府在首批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两年后,决定实施城区二期公共自行车网点建设项目,并就二期网点选址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市民反响热烈。市政府根据市民意见和建议,结合仪器的使用状况,按照优先考虑居民点、公交点、商贸点、公共服务点的原则,对网点选址方案进行了调整,取消、新增了许多网点。该项目的建成及投入使用,在方便市民出行、缓解交通拥堵、解决公交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等方面成效显著,获得了市民的普遍赞誉。思考:结合材料,说明H市政府的上述做法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哲学与文化》优秀课件1(公开课课件)【探究与分享】思考:结合材料,说明H市政府的上述做法是如何体45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P50-52(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50-5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P50-52(146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P50-52(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50-5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b.实践的发展为人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认识发展。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推动认识不断深化。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P50-52(147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P50-52(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50-5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a.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推敲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认识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b.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c.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P50-52(148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P50-52(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50-5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庭模拟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商会工作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陕西单招园林试题及答案
- 年中会议主持人发言稿
- 歌颂手术室护士演讲稿
- 安徽中考阜阳试卷及答案
- 乔迁活动策划方案
- 临夏复合保温板施工方案
- 中学教研管理制度范文
- 主体工程维修施工方案
- 2025年度国家电投校园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钢厂吊装安全培训课件
- 德育教育 课题申报书
- 维生素D佝偻病课件
- 液压实训安全培训课件
- 义齿行业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第8课《回忆鲁迅先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胆结石课件教学课件
- 第2课《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耳灸疗法护理操作规范
- 2025年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知识竞赛-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知识竞赛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