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答案_第1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答案_第2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答案_第3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答案_第4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一、1.《梧桐雨》,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名作,是一部宫廷爱情悲剧,全名为《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描写唐明皇、杨贵妃两人爱情故事的历史剧,以浓郁的抒情性、醇厚的诗味和文辞的华美著称。这一剧本取材于唐代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和白居易的诗歌《长恨歌》,题目取名也来自其中诗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梧桐雨》为末本戏,正末为李隆基。剧写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故事。其情节是:幽州节度使裨将安禄山失机当斩,解送京师。唐明皇反加宠爱,安遂与杨贵妃私通。因与杨国忠不睦,又出任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明皇仓皇逃出长安去蜀。至马嵬驿,大军不前,兵谏请诛杨国忠兄妹。明皇无奈,命贵妃于佛堂中自缢。后李隆基返长安,在西宫悬贵妃像,朝夕相对。一夕,梦中相见,为梧桐雨声惊醒,追思往事,倍添惆怅。全剧结构层次井然,诗意浓厚。2.《长生殿》。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1645-1704年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长生殿》融合进唐以来叙述、咏叹天宝遗事的文史、传说等许多材料,剧中出现的许多人物、情节大都是有根据的。上半部表现出尊史重真的精神。他“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剧作重在唐明皇杨贵妃的“钗合情缘”(《长生殿·例言》,但却做了如实的描写,写出了封建宫廷中帝王与妃子的真实关系、真实情况。皇帝有无上权力,也拥有众多的嫔妃。唐明皇钟情于杨贵妃,也就意味着许多女人的被冷落,如剧中曲文所说“莫问他别院离宫玉漏长”!(《定情》唐明皇可以随心所欲召幸别的嫔妃,乃至密召杨贵妃的姐姐幽会。(《亻幸、恩》杨贵妃本能地表现点妒意,便被谪出宫,只好自悔骄纵,借献发传情感动君心。(《献发》她始终怀着“自来宠多生嫌衅,可知道秋叶君恩恁为人”的心态,为讨得唐明皇的欢心,运用了女人的一切条件和手段:美貌、温顺、眼泪、投其所好谱曲、献舞,直到公然干涉唐明皇召幸梅妃,她说:“江采,江采,不是我容不得你,只怕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也。”(《夜怨》洪昇在《长生殿》中真实地展现了封建帝王与妃子的情爱生活,也塑造出了一个具有高度艺术真实的宠妃的性格。这是洪昇在文学史上作出的卓越贡献。二、《梧桐雨》整个作品弥漫着一种浓重的悲剧气息,较为伤感。作品对明皇和杨妃是有批判的,但杨死后,作品以浓厚的抒情笔调,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李对杨深沉的爱恋与思念。尤其是结尾部分,那一连串新颖恰切、生动形象的比喻,淅淅沥沥的梧桐雨写得有声有色,细腻动人,借景抒情,极力渲染了唐明皇国破家亡的痛苦和对往日繁华欢乐生活的怀念。《长生殿》则是歌颂至情,虽然作者对李杨爱情缺陷有所批判,但主要还是歌颂理想爱情,作品中的批评是温和的。而且,最后让李杨在月宫重圆,终于还是原谅了他们的爱情过失,给予了无保留的热烈的歌颂。可以这么说,它们与各自以前同类题材作品相比,《梧桐雨》同情唐明皇的成分多些,《长生殿》又进一步替明皇翻案、开脱了。两者都是在记述李杨之间传统的帝妃爱情渐转为普通人的真情时,显现出明皇由昏庸风流转为凄凉哀伤。安史之乱背景下的唐明皇政治昏聩糊涂,私生活多情温柔,愈沉溺于私情就愈昏庸。他为了爱情导致政治上的失败,为了政治又失去爱情。通过分析唐明皇这一形象,确能得到很多认识意义和教训意义。]《梧桐雨》寄托了白朴一种国破家亡的感情,“幼经丧乱,仓皇失母,便有山川满目之叹。逮亡国,恒郁郁不乐”,幼失其母,后得到元好问抚养、教育,以遗民自居,不仕元朝,对当朝深怀不满。也许正是身遭巨变,繁华如梦的身世遭遇和改朝换代的历史沧桑,是白朴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幻灭取得共鸣,才在写作《梧桐雨》时倾注了满腔心血与热情,这就是由宋入元的汉族知识分子剧作家常常借杂剧所抒发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这是一部以唐明皇为主唱角的末本戏。剧中也暴露了明皇的“因歌舞坏江山”,且对此不无谴责,但作者抨击的矛头是指向在外族入侵面前显得束手无策的“文武两班”。作者充分肯定了明皇对爱情的执着,歌颂恶劣他对杨妃的生死不渝之情。为了减轻明皇对安史之乱应负的严重责任,以加强人们对他的同情,白朴已经运用了让明皇进行自我忏悔的艺术手段,如第四折中明皇在梧桐雨中凄凉哀婉的苦诉。其性格显得更为具体鲜明⑿。作品极力渲染唐明皇国破人亡的痛苦和对往日繁华欢乐生活的怀念,整个作品弥漫着一种浓厚的悲剧气息,明皇成了一个异族入侵的受害者,他的悲歌代表了一个亡国的灵魂的痛苦的歌唱。无疑,这在元代能够打动无数人们的心灵,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梧桐雨》也反映了尖锐的民族矛盾。在阶级矛盾面前对国君的荒淫加以批判;在民族矛盾面前对国君的不幸给予同情。《长生殿》中,洪升的创作意图在于有意歌颂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表达自己对爱情的理想追求,同时也有用开元、天宝由盛转衰的历史“垂戒来世”的意思。作者通过李杨这两个有严重缺陷的历史人物寄托了一种难以言表的兴亡之感以及自己的爱情理想,借这样一个“国倾而复平”的例子,用唐明皇穷奢极欲造成祸乱、肃宗中兴的史实,达到惩戒的目的,表达了自己的民族意识、民族情感,但这种对封建社会的揭露是有限度的,他认为祸败的起因是侈心,而只要能悔便可万孽肃清。而作品更突出的是作者在“钗盒情缘”中的所寓之情(这在前文“李杨爱情”中也提到。洪升笔下的“唐明皇”当然是一个钟情帝王的形象,其中显然寄托了作者对于一个好丈夫的理解,有时甚至就有作者自己的影子。这也与作者与其妻特殊的爱情生活经历和体验有关。吴舒凫在《定情》出的[风流第一枝]上眉批云:“明皇,英主也,非汉成昏庸之比。只因行乐一念,便自愿终老温柔,酿成天宝之祸,末路犹若汉成。升十数语,足为宴安之戒。”可以说就是洪升在剧中处理明皇的基本态度。对于这位自以为“山河一统”“升平早奏”“行乐何妨”的“英主”,洪升是有所不满和贬抑的,认为他的“乐极哀来”是可“垂戒来世”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是,洪升又欣赏明皇“帝王家所罕有”的钟情,揭发、批判了“弛了朝纲”,肯定了“占了情场”,宣扬了平等、专一的爱情理想,歌颂生死不渝的“儿女情缘”。作者之所以要在后半部着力刻画唐明皇的悲剧性格,尽情渲染了他对杨妃坚守钗盒盟约的忠贞痴情,除了深化剧作表现民族意识这个主题外,还在于要在李杨身上寄托自己(也是当时广大人民的平等专一的爱情理想。三、四、康熙剧坛上最成功、最有影响的作品是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洪昇的《长生殿》重新演绎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基本上是继承了白居易诗和白朴剧的内容和意蕴,而有所改变。他的《长生殿·自序》表明其创作思想。他说:“余读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杂剧,辄作数日恶。”“辄作数日恶”,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恶”是指很伤感,情绪极坏。洪昇说这段话的意思表明,他深为两篇作品所感动,又不满意作品写得过于感伤。所以后文说明他作《长生殿》,是写唐明皇杨贵妃之情事,而命意在于显示“乐极哀来”的道理,以“垂戒来世”。就这一点说,与白居易诗、白朴剧的意蕴是一致的,但他要改变故事的悲剧结局,让唐明皇杨贵妃“败而能悔”,“死生仙鬼都经遍,直做天宫并蒂莲”。这种创作思想,也就决定了《长生殿》上下两卷作法和风格的不尽一致。洪昇作《长生殿》融合进唐以来叙述、咏叹天宝遗事的文史、传说等许多材料,剧中出现的许多人物、情节大都是有根据的。上半部表现出尊史重真的精神。他“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剧作重在唐明皇杨贵妃的“钗合情缘”(《长生殿·例言》,但却做了如实的描写,写出了封建宫廷中帝王与妃子的真实关系、真实情况。皇帝有无上权力,也拥有众多的嫔妃。唐明皇钟情于杨贵妃,也就意味着许多女人的被冷落,如剧中曲文所说“莫问他别院离宫玉漏长”!(《定情》唐明皇可以随心所欲召幸别的嫔妃,乃至密召杨贵妃的姐姐幽会。(《亻幸、恩》杨贵妃本能地表现点妒意,便被谪出宫,只好自悔骄纵,借献发传情感动君心。(《献发》她始终怀着“自来宠多生嫌衅,可知道秋叶君恩恁为人”的心态,为讨得唐明皇的欢心,运用了女人的一切条件和手段:美貌、温顺、眼泪、投其所好谱曲、献舞,直到公然干涉唐明皇召幸梅妃,她说:“江采,江采,不是我容不得你,只怕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也。”(《夜怨》洪昇在《长生殿》中真实地展现了封建帝王与妃子的情爱生活,也塑造出了一个具有高度艺术真实的宠妃的性格。这是洪昇在文学史上作出的卓越贡献。在《长生殿》里,伴随着唐明皇杨贵妃故事的进展,交叉地写出了与之相关连的朝政事件,将《长恨歌》中虚化了的内容显露出来。由于唐明皇宠爱杨贵妃,杨氏一门男女都获得了殊荣,杨国忠做了右相,专揽朝政,杨贵妃的三个姊妹封做了夫人,“恁僭窃,竞豪奢,夸土木”,“可知他朱甍碧瓦,总是血膏涂”。(《疑谶》杨国忠纳贿招权,使临阵失机的边将安禄山逃脱刑罚,还受到皇帝的宠眷,滋生了野心。中间还有《进果》一出,南海和蜀州的使臣为了在限期内把新鲜的荔枝送到杨贵妃的嘴里,驰马飞奔,撞死了卖卜的老人,踏坏农民的庄稼,两家还在驿站中发生了争夺马匹的纠纷。唐明皇宠爱杨贵妃,“占了情场,弛了朝纲”,还给百姓带来了灾难。当他们经历过爱的波折达到感情的诚挚、对天上双星盟誓的时候(《密誓》,安禄山的兵马也就动地而来,随着发生了六军迫使唐明皇让杨贵妃自缢的马嵬悲剧(《埋玉》。这一切都表现得真实、体察至微而合乎现实的逻辑。马嵬事变,杨贵妃自缢,这一场帝王家的爱情悲剧已经完成了。《长生殿》没有像《梧桐雨》杂剧那样以唐明皇怀着痛苦的心灵夜雨思人作结,而是一方面表现现实中发生的唐明皇杨贵妃悲剧的馀波,如野老“献饭”、乐工雷海青“骂贼”、李等睹物伤人《看袜》、李龟年悲唱兴亡等,委婉的讽谏、对乱臣贼子的咒骂、对主人公不幸的惋惜,合成一部兴亡之感的交响曲;另一方面则表现唐明皇和死后的杨贵妃在真和幻两个世界里发生感情交流,经过“冥追”、“觅魂”、“补恨”、“寄情”,执著的感情和真诚的忏悔,终于得到了天孙、玉帝的恩准,双双进入月宫,实现了“长生殿里盟言”(《重圆》。这就将《长恨歌》里无法实现的幻景化做了幻想中实现了的美好愿望,以精神的“长生”消解了现实的“长恨”。这固然还是留下了非现实的缺憾,但却表现出对至真之情的崇尚,重新弘扬晚明尚情的思想,前人称《长生殿》是一部“热闹的《牡丹亭》”(《长生殿·例言》引语,便是就此说的。《长生殿》长达50出,以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军国之事为副线,编织进唐以来文人记述过的、诗人咏叹过的人事,内容非常丰满,至如吴梅所评:“取天宝间遗事,收拾殆尽。”(《顾曲麈谈》两条线交叉发展,彼此关联,情节错综,脉络极清晰,组合得相当紧凑而自然。唐明皇杨贵妃这条主线,又以定情的金钗钿盒时隐时现贯穿其中,而且每次出现都有不同的寓意,上半部开始是定情之物,马嵬殉葬是失盟的表证;下半部杨贵妃鬼魂把玩是写失情之怨,最后是用以证情,重圆结案,既使全剧的情节有着内在的联系,又体现了主人公悲欢离合的变化。全剧上一下两部分虽各有侧重,但也有许多对照、呼应,如上半部写现实的悲剧,插入了幻想的《闻乐》一出,为下半部杨贵妃仙归蓬莱伏下了引线;下半部主要以幻笔写情,插入《献发》、《青袜》、《骂贼》等写实场面,与上半部唐明皇的失政、宠信安禄山、杨氏一门的骄奢,有着明显的对照意义。《长生殿》结构细密,场面安排上轻重、冷热、庄谐参错,都是出于匠心经营,从而将传奇剧的创作推向了艺术的新高度。《长生殿》的曲文揉合了唐诗、元曲的特点,形成一种清丽流畅的风格,叙事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