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 章 创意产业区演化的时空过程及机理解析-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图文_第1页
第3 章 创意产业区演化的时空过程及机理解析-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图文_第2页
第3 章 创意产业区演化的时空过程及机理解析-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图文_第3页
第3 章 创意产业区演化的时空过程及机理解析-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图文_第4页
第3 章 创意产业区演化的时空过程及机理解析-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图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章创意产业区演化的时空过程及机理解析由于文化积淀和创意人才高度密集及大都市便利性,创意产业不仅发源于大都市,而且是21世纪大都市新经济中的佼佼者,在发展过程中常集聚成创意产业区,成为后工业大都市空间结构变迁和功能复春的突出亮点。然而,创意产业区的形成、发展和演化并非线性,受制于创意企业或产业的生命周期、企业网络和政策等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创意产业区的形成、发展过程呈现出某种规律性,对这种规律的探究不仅是一个纯学术命题,而且也是大都市经济社会文化空间实践的需要。为此,本章重点探讨创意产业区演化的时空过程,并利用演化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解析创意产业区演化机理。首先,深度解析创意产业区演化;其次,剖析全球典型创意产业区的演化过程,阐明创意产业区演化的时空律;再次,以演化经济地理学为视角阐明创意产业区演化的诱致因子、驱动力和路径及趋向,可为后文分析创意产业区演化过程的大都市空间重构奠定理论基础。3.1创意产业区演化的概念界定3.1.1创意产业的特征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创新性、渗透性、高增值力、强辐射力、高风险性等基本特征(表3‐1)。此外,还表现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生产模式创新,表3‐2阐明了创意产业生产发展逻辑颠覆传统产业发展逻辑的内涵:创意产品生产过程既需要个人创意的挖掘,更需要集体集群化与网络化的知识创造①。创意产业的这些特征,对创意产业的集聚和空间组织提出了新挑战,如集聚空间的区位选择、企业关联模式、园区尺度与无尺度网络等。①仇勇懿.创意产业:基于集群化和通讯网络化的角度分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李蕾蕾.文化经济地理学进展与“项目网络地理学”的提出.人文地理,2010(2):1‐778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都市空间重构表3‐1创意产业的基本特征创新性是创意产业的本质特征,主要指在创意产品的生产和营销过程中,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始终贯穿其中。渗透性是创意产业最显著的外部特征,表现在:一是与传统文化产业的互动渗透,二是创意产业各部门之间相互渗透,三是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渗透高增值性主要表现为创意赋予商品观念价值,观念价值是指商品(服务)所包含的能与一些社会群体的精神追求或文化崇尚,产生“共鸣”的无形附加物,如品位、情趣、意味等强辐射性是由创意产业的文化底蕴所具有的渗透性决定的,具体表现为通过商品的文化内涵、文化附加值和文化特色来增加商品的竞争力高风险性高风险性源于市场不确定性(多样文化的精神需求、难捉摸的文化产品)、内外双重挑战(传统文化边缘化、文化入侵与传播霸权)和信息时代的风险(空间模式、短时逻辑),具体表现为创意产业开发的“以知识、信息、符号”为载体的产品需要来自于对自身、预感或想象信仰的承诺。资料来源: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有修改表3‐2创意产业发展逻辑与传统产业发展逻辑比较创意产业传统产业产业驱动软性资本(知识、文化、人力资本)硬性资本(土地、金融等)产业资源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产业链环状价值链单向生产链产业组织扁平化垂直化产业导向顾客价值产品价值产业效益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效益递增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效益递减产业目标经济、社会、人、环境经济资料来源:厉无畏.创意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策动力.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有修改3.1.2创意产业区演化的内涵从全球看,创意产业主要集聚在发达国家,从国家与区域看创意产业主要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大都市内,这已是被普遍证实的事实;然而在大都市内部,创意产业88第3章创意产业区演化的时空过程及机理解析趋向集中于内城及旧仓库/工厂等①。创意产业在大都市的空间集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区,虽然现实世界中对其存在多种称谓②,但总体而论:i这些概念都强调创意产业或文化产业在大都市内部的集聚,并表现出网络与集体效应;ii具有外部性与学习型区域的基本特征;iii它可起源于传统的产业区,如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因此,创意产业区在某种程度上与创意产业集群/群落、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内涵相近;但本书创意产业区的现实类型包括的范围更全面:i根据创意产业的内涵,将大学科技园、创意产业集聚区、都市型工业园、文化基地等都纳入创意产业区的研究范畴;ii它们可逐渐成长为创意产业区,不论是在中国或西方国家,诸类园区都是创意产业的主阵地,而且还是大都市创意经济集聚的主要场所。因此,创意产业区是以创造性智力劳动为主企业的密集及相互竞争—合作,实现文化、产业、消费三界贯通与融合在大都市形成的簇群,区内外具有较为完善的公共设施、社会网络与服务系统。创意产业区在现实世界的形式是多样的,但都以创意产业活动和群落式集聚为基本特征。然而创意产业区与其他产业区相比,具有独特的性征,如表3‐3所示创意产业区具有“多重空间嵌套与无尺度网络、个人与群体的创意力贡献、内容的多样性、空间区位的特殊性”。基于“产业区演化四维内涵”和创意产业及创意产业区的特性,创意产业区演化:首要含义是创意产业区的时空运动,主要表现为单体或群体创意产业区的生命周期过程和单体创意产业区的运动、群体创意产业区间的相互作用等;其次是创意产业区演化的驱动力与路径,主要包括创意产业区演化的影响因素、动力体系与演化路径等;再次是作为大都市景观的基本构成单元,创意产业区演化过程表现出的景观特性。因此,探究创意产业区演化,第一要深入探究创意产业区演化的影响因素、动力体系、时空过程与演化趋势。第二要围绕四维内涵研究①创意产业区的要素—功能—结构的生命周期、创意产业区与外部空间相互作用关系;②创意98①②BerrangerP.TheDevelopmentofIntelligentLocalClusterstoIncreaseGlobalCompetitivenessandLocalCohesion.UrbanStudies,2000,37(10):1827‐1835;WeckerleC.Creativeindustriesswitzerland:facts,models,culture.Basel:BirkhauserVerlagAG,2008;BarrowcloughD.CreativeIndustriesandDevelopingCountries:Voice,ChoiceandEconomicGrowth.NewYork:Routledge,2008;StuartC.Creativeindustriesmapping:wherehavewecomefromandwherearewegoing?.CreativeIndustriesJournal,2008,1(1):7‐30;KongLilyCreativeEconomies,CreativeCitiesAsian‐EuropeanPerspectives.NewYork:Routledge,2009;PuchtaD.TheBerlinCreativeIndustries:AnEmpiricalAnalysisofFutureKeyIndustries.Heidelberg:GablerVerlagofSpringerFachmedien,2010;TerryF.TowardaCulturalEconomicGeographyofCreativeIndustriesandUrbanDevelopment:Introductiontothespecialissueoncreativeindustriesandurbandevelopment.TheInformationSociety,2010,26(2):1‐7;肖雁飞.创意产业区发展的经济空间动力机制和创新模式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禇劲风.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HuttonT.Theneweconomyoftheinnercity:restructuring,regenerationanddislocationinthetwenty‐first‐centurymetropolis.London:Routledge,2008赵继敏,刘卫东.文化创意产业的地理学研究进展.地理科学进展,2009,28(4):503‐510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都市空间重构产业区的萌芽、兴盛、衰亡、再生过程及其在地域空间的集聚扩散运动;③创意产业区演化的景观特征,它不仅集成了演化机理,也集中展示了创意产业区演化的未来趋势。因此,创意产业区演化由“影响因素、时空过程与动力体系、演化趋向”构成核心研究内容,而时间维—空间维—关系维为其研究主线,同时景观维是揭示了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都市空间重构二者的因果逻辑机理。表3‐3创意产业区的独特性多重空间嵌套与无尺度网络创意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中介组织等行为主体交互作用与协同创新过程,建立的各种相对稳定的正式与非正式的关系,表现出网络特征;而创意生产过程是围绕项目所形成多个地区间创意企业/个人的合作往往呈现出嵌入多重地理空间,如大都市内部、外部(相邻区域、跨国或跨洲),当然这种项目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无尺度的规律个人与群体的创意力贡献创意产业区首先是创意人才的群集,创意人才个人创业与创意氛围的形成吸引了大量创意企业入驻,因此个人与群体的创意力对于创意产业区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内容的多样性创意产业区与其他产业区的最大区别就是将生产与生活融为一体,这既源自创意从业者的工作、生活属性要求,又是创意产业区位于大都市之便利。它兼具工作、生活、娱乐、甚至消费等空间功能空间区位的特殊性创意产业区发源于大都市,而在空间区位取向上则倾向于大都市内城或边缘3.2创意产业区演化过程的时空规律全球主要大都市典型的创意产业区可按形成动力归为三类:①处于顶层的全球性国际大都市以全球文化产品流通、交易与展示等为主体,兼具研发设计、服装设计、视觉表演等行业集聚的创意产业群落,包括伦敦、纽约、东京等大都市的创意产业区;②由工业化时期典型的单一职能工业城市或综合性职能城市的工业区的复苏与再生形成的,如伯明翰、谢菲尔德、奥斯汀、都柏林、赫尔辛基、墨西哥城、安特卫普、鲁尔、曼彻斯特等城市的创意产业区;③新兴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发力培育型,如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与台湾、中国内地的京沪杭穗等大城市的创意园。综09第3章创意产业区演化的时空过程及机理解析合相关研究①发现:①全球主要大都市创意产业园形成的基础、形成的环境与动因、形成路径、发展现状都存在差异,表现为依托于综合性职能的大都市,其创意产业区的发展基础好、形成时间长、多源于产业集聚内部动力,且发展现状比较好;而那些依托于单一职能型城市而形成的创意产业及其集聚区,起点基础较差、产业内部门类比较单一、形成集聚区耗时较短,且外源性动因与路径较明显,当前处于初级形态(图3‐1)。②现有这些创意产业园或集聚区,虽然占地规模、从业者、产出都不同,但总体而言它们与所在城市规模存在较大的正相关性②。③现有这些创意产业园可按照成因、形成过程主导力量、主导产业类型、利用物质空间载体等分类标准予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型体系③。④虽然PeterHall、CharlesLandry、RichardFlorida、AllenScott,Gert‐JanHosper等学者根据现实世界或理论构造,提出了“创意城市(creativecity)”概念等,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构建了“creativectiesnetwork”平台并授予全球34个城市(截至2014年4月18日)“设计、手工业与民间艺术、文学、电影、美食、音乐、媒体艺术之都”,但总体看来“创意城市是什么、如何建设、具有何种空间结构与形态”等都尚未被论证和阐明。而创图3‐1全球主要大都市的创意产业区形成特征19①②③ScottA.TheCulturalEconomyofParis.InternationalJournalofUrbanandRegionalResearch,2000,24(3):554‐566;牛维麟.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禇劲风.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JakobD.Beyondcreativeproductionnetworks:Thedevelopmentofintra‐metropolitancreativeindustriesclustersinBerlinandNewYorkCity.Berlin:Rhombos‐Verlag,2009PowerD.PrioritySectorReport:CreativeandCulturalIndustries.EuropeanClusterObservatory,2010deliverableD9‐1,2010年3月,http:∥www.clusterobservatory.eu.马仁锋,沈玉芳.中国创意产业区理论研究的进展与问题.世界地理研究,2010,19(2):91‐101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都市空间重构意产业空间集聚形成的集聚空间,无疑为创意城市从理念走向实践提供了探索路径,因此,创意产业区演化,既重构了大都市空间,又塑造了创意城市。故而,只有深入理解创意产业区演化的时空过程,才能阐明大都市空间重构。3.2.1创意产业区演化过程的国际实践基于当前全球主要大都市创意产业区的典型程度和本书研究目的,选取伦敦、纽约、东京三个大都市的典型创意产业区为研究对象,探索创意产业区演化的时空过程规律。3.2.1.1伦敦西区伦敦西区是伦敦剧院区(theWestEndtheaterdistrict/Theaterland)别称,位2于Shaftsbury和Heymarket街,总面积约2.59km;北边是ShaftesburyAvenue,南到泰晤士河滨,东接CoventGarden,西端Piccadilly。它是由伦敦剧院协会(ThesocietyofLondonTheatre)的会员管理、使用或拥有的49家剧院,除金融城的巴比肯中心、泰晤士河南岸的国家剧院、老维克剧院、摄政公园露天剧院、莎士比亚环球剧院外其余均坐落在不足2.6km2的此两个街区内,该区剧院数占大伦敦的近50%。(1)剧院建设和戏剧产业历程剧院区第一家剧院于1663年建在特鲁里街(Drurylane),因火灾被毁,并于1672年原址重建了由ChristoperWren设计“TheTheaterRoyal”剧院。随后便依次在干草市场街与皇家歌剧院街(theHaymarketandRoyalOperaHouse)建设剧院,由此告别了戏剧完全露天演出的境况。据史料记载剧院区自第一家剧院建立以来,经历了多次瘟疫、大火、战争,但仍不断的原址重建、改建和扩建。西区剧院建筑现状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便形成,虽经第二次世界大战,但西区剧院建筑保持了1930年代格局①。在1950‐70年代伦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都会区再开发计划曾涉及破坏剧院区的多个老剧院②,直到民间出现反对运动才使西区得以整②体保护而存活。剧院建筑的良好保护,奠定了西区戏剧艺术发展的物质环境和氛围。古典剧、喜剧、家庭剧(Musicals、Plays、Operas、Dance、Classical、Comedy、Family)等类型(图3‐2),而西区地处伦敦中心地带,更是其典型代表。戏剧从教堂走向大众日常生活,形成产业,经历了漫长时间,其重要促动因素是艺术的大众化与世俗①英国戏剧起源于教堂的礼拜仪式,发展至今已经形音乐剧、戏剧、歌剧、舞剧、UniversityPress,1983②HartnollP.TheOxfordCompaniontotheTheatre(4thedit).Oxford,MA,USA:Oxfordsavelondonstheatres.org.uk/Campaign.htm根据TheSaveLondon’sTheatresCampaign(SLTC)网站介绍分析,http:∥www.92第3章创意产业区演化的时空过程及机理解析图3‐2英国戏剧发展历程简图资料来源:作总结绘制化。首先,早期的教堂礼拜剧,演进为男性市民扮演的部落或集镇娱乐活动,至行会组织的公益演出可视为世俗化的第一阶段;其次,戏剧演出的职业演员出现,这不仅推动了戏剧的商业运营,而且促使社会戏剧表演及相关职业的出现———演员、剧作家、服装与器具制造工匠等,但仍停留在公益表演性质,此可视为戏剧世俗化第二阶段;再次,戏剧演出的剧场化与剧院化,从流动戏剧班子到固定场所的登台演出,可视为戏剧世俗化第三阶段,由此拉开了戏剧产业化之路,不仅体现在场所固定使戏剧成为区域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体现在剧本创作、印刷、舞台编剧、表演服饰制作等直接受益行业和餐饮、住宿、交通等间接受益行业的快速发展,乃至形成区域经济的支柱。单就西区而论,戏剧产业已取得较好经济与社会效应。首先,演出剧目中,经典与传统剧目经久不衰,如恐怖剧枟诱捕枠自1952年首演,已经演出了2万多场,仍在继续;音乐剧枟悲惨世界枠首演于1985年,歌剧枟魅影枠首演于1986年,音乐剧枟日落大道枠首演于1993年,枟狮子王枠首演于2000年等,目前仍在不停上演。经典名剧的连续演出,不仅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且成为向世界推广西方戏剧、音乐的载体。其次,剧院上座率与门票收入保持较好势头,据伦敦剧院协会统计1986‐2009年间,剧院区的票房收入逐年递增,观众人数保持了稳定,并且两项指标在2008年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表3‐4)。2008年观众达138.92万人次,票房收入4836.79万英镑,附加税贡献值为720.37万英镑,剧场容量也提升到197.38万个①。再次,①SOLTboxofficedatareport2009,伦敦剧院协会网93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都市空间重构从戏剧产业对伦敦拉动效应看,2009年为伦敦经济贡献了20亿英镑、每十个戏剧观众中就有7位在剧院区近1.5万家餐馆就餐、15%的戏剧观众在伦敦5000余个旅馆住宿一天以上、戏剧业直接就业人数达4.1万人。表3‐4Theaterland剧院2005‐2009演出季经济效益演出场次(场)观众人次(人)平均每场观众(人)剧场座位容量(个)总收益(英镑)2005年1714512213668712187610483812930852006年1691212351495730184623854008529252007年1745613636212781191826664699387492008年1827513892460760197384144836794232009年14257922504765690资料来源:TheSocietyofLondonTheatre’s2009BoxOfficeDataReport的空间集聚格局。伦敦西区剧院主要布局在面积不足2.6km的Shaftsbury和2剧院的空间布局是戏剧产业空间群集(clustering)的基础①,决定了戏剧产业(2)戏剧产业的空间群聚格局区和辐射源;西区外围存在一些装备完善的小剧场或酒吧演出场所,从事古典戏剧、歌舞表演;此外在大伦敦郊区有较少地方剧院,如新温布尔登剧院、丘吉尔剧院等。从剧院空间分布可知大伦敦戏剧产业的空间群集呈现中心—边缘的空间格局,且二者形成了互动关联、互为表里的关系。(3)伦敦西区的制度环境演进Haymarket两个街区,两街区有49家剧院,构成了整个伦敦戏剧产业的核心集聚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将制度分为国家制定的正式约束和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两类,前者主要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契约等,后者包括习俗、意识形态、观念等。制度变化是促进产业区演化的重要因素②,这在西区戏剧产业区发展过程中非常明显:首先表现在基督教教堂剧的集中式传播促进了民间戏剧的诞生,都铎王朝利用戏剧散播政治色彩,促进了道德剧的产生;其次是1649‐1658年克伦威尔执政,下令封闭伦敦全部剧场,致使伦敦城到1662年仅有两间一般剧院;1688年(光荣革命)—1737年(英国议会通过枟戏剧检查法枠)期间英国国内党派激烈的政治斗争与报刊小说的兴起使得伦敦戏剧创作与表演停滞不前;而1737年之后的100多年间伦敦戏剧业受到枟戏剧检查法枠管制处于萧条状态,仅剩两座剧院。再次是工业革命以来,商业化促推了戏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城市人口高度集聚对剧院建设的推动作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种种现象也成为剧本创作之源。19世纪①②evolutionaryparadigmofindustrialeconomics?EuropeanPlanningStudies,1996,4(1):5‐26BelussiF.Localsystems,industrialdistrictsandinstitutionalnetworks:Towardsanew刘晓明,方世忠.都市戏剧产业.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94第3章创意产业区演化的时空过程及机理解析末期至20世纪初是伦敦西区剧院建设的高峰,期间虽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破坏,但囿于当地一直被用于政治或教堂,因此剧院建设在此集聚便成为历史偶然中的必然。而1950年以来的伦敦西区剧院建设基本处于修缮和配套公共设施等辅助建设状态,受到大伦敦规划的良好保护和民间组织的保护运动,伦敦西区剧院现状基本延续了1930年代格局。剧院作为戏剧产业的基础得以保护至今,奠定了伦敦西区戏剧产业根基。当然戏剧产业的发展,更易受到政策、法律环境和历史文化氛围的影响。首先是伦敦市和威斯敏特市制定的繁荣文化艺术的宽松政策与法律,使得市场机制在戏剧资源(演员、资本、创作等)配置中处于基础和主导地位,促进了剧院区的戏剧产业自发集聚迎接世界各地观众,并不断地推陈出新塑造世界品牌。成立于1908年的伦敦剧院协会便充当了企业自身权益、市场公平与政府管理、观众利益的协调者,有效地促进了西区的戏剧产业持续发展。二是中央伦敦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众多的院所,文人荟萃、商业氛围浓郁,催生了戏剧创作、运营和剧院管理的创新,成为伦敦西区戏剧产业区根植式发展的竞争优势。(4)伦敦西区演化的促动因子创意产业区的形成与发展,关键是创意的产业化过程中知识传播与技术学习及其创意场域环境。缄默知识蕴含了丰富的人类思想、信息和创意,难以被具体化表达、难以超越非面对面的远距离传播。因此,这类知识的学习、组织的学习等是发生在特定空间之中,可以称之为产业区或集群(群落)。而产业区的发展是通过与多层级的嵌入空间互动的结果,由此可知创意产业区演化的动因是通过产业区内创意企业不断学习、竞争与合作、创新,推动产业区内外的知识学习/传播与概念、商业运作创新的综合作用结果①。内学习与创意模仿,主要表现为2.6km内集聚了40余家剧院,其中商业性剧院2伦敦西区戏剧产业区形成的触动因子,首先是剧目创作与表演技术的产业区达30多家,方便职业演员的观摩与模仿,也为剧作家创作提供了充分的市场体验和剧情构思观摩;其次是每年万余场的展演和千万人次的观众,带来了全球的文化艺术欣赏水准和时尚,尤其是年度戏剧节和演出新剧目展演季更为本地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