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课堂实录完美版_第1页
论语十则课堂实录完美版_第2页
论语十则课堂实录完美版_第3页
论语十则课堂实录完美版_第4页
论语十则课堂实录完美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十则课堂实录出示投影:《十则》及孔子像,学生有感情自由读。板书:《论语》十则师: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同学们走近了孔子,走近了《论语》。今天,咱们就来一起学习《论语》十则。布置预习的时候,我希望同学们能找一些与孔子有关的小故事,现在,读了这些小故事,你觉得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生1:我觉得孔子是一个精通人生哲学的人。师:恩,他是一个把人生看得很透彻的人。生2:我觉得孔子是一个善施教化的人。师:善施教化,他的教学方法非常的科学,有艺术。生3:我觉得孔子是一个很仁爱的人。生4:我觉得孔子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生5:我觉得孔子是一个严于律己,谦虚的人。师:他对自己要求很高,严于律己。你还可以把下半句话说出来,他对别人是什么态度?生齐答:宽以待人。师:宽以待人,等会儿我们可以学到。生6:我觉得孔子是一个不耻下问的人。师:恩,孔子确实是一个不耻下问的人。他曾经向地位不如他的人去请教和学习。同学们,孔子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着睿智思想的,宽厚仁爱的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课文注解介绍了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我们还要加上一点,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学生在书上圈画,记录)师:从西汉以来的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思想文化的主导地位。所以,孔子也被后世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师板书: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师:可以说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他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咱们对孔子的情况做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说一说我们昨天读了十则《论语》,那么你觉得《论语》是怎样的一部书呢?(投影:初识论语——请根据预习时读课文的感受,谈谈你对《论语》的初步印象。“我觉得《论语》是一部……书”)生7:我觉得《论语》是一部发人深省的书。师:发人深省,启发我们深沉的思考。生8:我觉得《论语》是一部内容深奥的书。师:内容很深奥。你告诉我,这些内容你有不懂的吗?(生8摇头)师:你的意思是文字能够理解,文字的内涵深奥?等会我们来研讨他们。生9:我觉得《论语》是一部蕴涵着深刻哲理的书。师: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生10:我觉得《论语》是一部博大精深的书。师:你说它博大精深,是的,关于治学,关于做人,关于治理国家……它都有独到的见解,真可谓博大精深。师:我想请同学们再从形式上谈谈。生11:我觉得《论语》是一部语言简练的书。师:哦,她看到了语言很简练。把她的答案和前面两位同学的答案结合起来就概括成一句话:语言简练但是内涵丰富啊。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它的表达形式?生齐答:都是对话。师:哎,它写的都是人的对话。这是《论语》有别于其他书的表达形式的不同。好,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下,《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它就是通过记载言行,而且记言为主。(板书:记言)并且在这简短的言语会话当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的非常到位,我很高兴。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读课文,并且在三个方面看一看他(她)有没有有达到这三个要求。(投影:评读课文,了解文意——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读,并就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对语气三个方面的要求进行点评)师:哪位同学愿意试一试?(学生读课文,其他听读)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三个方面你觉得她做的怎么样。可以指出她的不足,也可以指出她好的地方。生12:我觉得她读得很认真,但是还是不够流利。师:读得不够流畅,那哪个地方不够流畅呢?你再看一看,好吧。生13:我觉得"有朋自远方来"应该是"不亦乐( yu0)乎"。师:她说的是“不亦乐(yu0)乎”?生齐答:不亦乐(丨0)乎。师:那这个究竟应该读什么?部分生答:乐(yu0)师:是吗?(生出现两种不同意见)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怎么办?不是在这边比谁的声音高,而是要说出理由。生14:她说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丨0)乎”,既然是有朋友从远方到来,来看你了,那他应该是快乐,而读yu0的时候是指音乐。这里面没有音乐的意思,又怎么能够读成 yu0。师:同意他的说法吗?生齐答:同意。师:是的。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了不是很快乐吗?不亦乐( 丨0)乎。还有吗?生15:我觉得读的还是可以的。“诲女知之乎”的“女( rU)”她读对了。还有,“见贤思齐焉”我觉得应该有一些停顿。她就是连在一起读的。师:哦,要读出句子内部的小停顿。你能不能做下示范呢?(生15示范)师:你们认为对吗?“见”和“贤”要不要停顿?生16:我认为“见”和“贤”是连在一块儿的。师:对了。看见贤人。“见贤 /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醒也”。应该说,同学读得还是比较顺畅的。只有一个小地方要注意,是“诲( hui)女知之乎”,是第四声,而不是第三声。(生标注)徐老师还发现一个词,我不知道她读的对还是不对,想请教同学们。是“仁以为己任”(板书:仁以为己任),她刚才读成了w&你们觉得对不对呢?要弄清楚这个字的读音,我们就要弄清楚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大致的意思是什么呢?生17:我猜是仁爱作为自己一生的准则。师:你猜对了一半。它是“把推行仁爱的主张,宣传仁义的思想作为自己的责任”。它的正确的语序翻译成现代汉语应该是这样的(板书:以仁为己任),把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那么照这样的意思是读w舀还是wei?(生存在不同意见)师:w百吗?应该是we,当作。(板书:we,当作)这和我们现代汉语中“我以为( w百)怎么样"是不一样的。好,咱们关于读书就暂时到这里。下面,请同学们就预习的当中有一些疑难问题,有的是关于词的理解的,有的是关于句子的理解的,都遇到了一些问题,我让同学都打上问号的。现在我建议大家以四人小组的形式,看看自己通过互相帮忙能不能解决。如果还不能解决,等会我们一起解决。老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自己解决问题。(投影:分小组质疑问难,讨论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小组内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请全班一起探讨。)(学生展开热烈讨论,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师:我发现同学们刚才有两点做的非常的好,不作盲目的争论,而是拿出自己的见解和证明,有的同学还查阅工具书,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以理服人。第二个,发现别人的意见是对的就及时的记下来,这也是个很好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生18:“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师:不太理解的话“人不知而不愠”,这个“知”是什么呢?生齐答:不了解。师:哦,不了解。人家不理解你,你却不生气,这不是一种豁达的谦谦君子的风度吗?孔子在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的时候其实是四处碰壁的。即使如此,他仍然坚持不懈的沿着他自己的道路走下去,正是因为他拥有这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宽阔的胸怀。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凋”是凋谢、凋零,但是整个句子不知道该怎么理解。师:整个句子不知道该怎么理解。我们先看看这个句子。“岁寒”是什么意思?生齐答:寒冷的冬天师:哦,到了寒冷的冬天,我们就知道了松柏……(生各抒己见)师:同学们,这个“后”啊,在这里你有没有看见松柏凋落啊?在这里“后”的意思其实是“不”,松柏即使是在最寒冷的冬天它都是不凋落的。在最寒冷的冬天方显松柏之本色。孔子在这里是为了写松柏吗?(生齐答:不是)那你告诉我,是为了干什么?生19:是写一个人。具体来说的话,是大家都不理解他但是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观点。师:是这样吗?岁寒,是别人理解不理解的问题吗?岁寒,是一个环境。生20:是一个人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坚持自己。师:太好了。是一个人在恶劣的环境下也需要保持这种坚强不屈的意志。咱们学过陈毅的一首诗—生齐答: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师:逆境方显英雄本色。孔子在这里就是想告诉我们,人要学会在逆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咱们还学过相关的诗词格言谈到这样的意思的吗?生21:已是悬崖百丈冰,尤有花枝俏。生22:墙角数枝梅,临寒独自开。师:这是诗词,有没有格言啊?教室里有一句“宝剑……”生齐答: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师:这是告诉我们要磨练意志。理解了吧?还有其他问题吗?生23:“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不知道怎么解释。师:哦,“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你告诉老师,这个里面指停止做什么事?生23:停止宣传仁义。师:很好。宣传仁义的主张和思想,直到死了才停止。你说一个人的一生中都在做这件事是不是很远啊,是不是很重啊?所以,要完成这样一个既重且远的任务,做这样事情的人应该具备怎样的品格?(生思考,小声讨论)师:就一个词——宏毅。什么叫宏毅?生齐答:刚强勇毅。师:刚强勇毅,也就是说宣传仁义,推行仁政的主张的这些知识分子必须刚强勇毅。因为这个任务太重了,道路太遥远了。生24:我查字典认为“仁以为己任”中的“为”是动词,应该读第二声。师:徐老师也是查的字典,看来现在字典里有不同的说法。这样我们下课后再探讨下,徐老师再给大家一个比较准确的解释。对老师的答案不盲从,有自己的见解,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注:课后查字典,发现是老师看错了,已经纠正)生25:“子贡问曰”的“曰”是什么意思?师:它的意思不是子贡问叫“曰”的人,问和曰都是引起下面的疑问,用现在的话,就是问道:……生2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不清楚思和学之间的关系。师:哦,你有点疑惑。我觉得你这样的问题就说明你在学,而且在思。徐老师打一个比方。以色列有一个民间的谚语:说一个人如果只知道学习而不知道思考,就好比驮着书箱的驴子。这告诉我们什么呢?再比如像同学们在听课,有的同学拿个笔,老师说什么他就记什么,记得满头大汗,另一位同学是记一些重点,有一些疑难的问题还会问老师,有别人的答案他还会再思考一下,辨别一下对还是不对。这就是学习结合思考,这样才能解惑。那么思而不学——刚才不理解,现在告诉我“思而不学”这个“思”是什么意思呢?生答:思考。师:有的同学说思考。你整天就在那边想着。你想这么样,你想那么样。但是假如没有付诸实践的思考被称为什么?(生答:空想)对了,所以后面的一个思就是空想,不付诸于行动的想就叫空想。只在那边整天空想而不付诸于学习行动,那是有害的。理解了吗?生27:“为人谋而不忠乎”的“忠”字。师:我们学过的用加字、换字法。你来告诉我,是什么意思?生27:忠诚。师:忠诚,对不对?我替人家做事情,我是否忠诚于人家呢?有没有其他的问题了啊?你们没有问题,老师可要提问题了啊!我问的第一个问题:“学而时习之”,课文的注解说“时习”是时常的复习。我也要学习同学质疑的精神,我觉得课文将它解释为“复习”不妥当。同学们,你们是不是都理解为“复习”啊,没提出不同意见的啊?好,“学”和“习”在咱们古代是不同的,在今天则是一个词,一个合成词,叫学习。“学”的繁体字像两只手捧着卦书在教家里的孩子,这是教给你不懂的东西。“习”的繁体字上面是羽,是小鸟的翅膀在不断的飞,习就是在不断的练习。(板书:学和习的繁体字)所以徐老师根据这个来质疑课文的注解,“习”是练习。就像母鹰教给小鹰应该怎样飞,要注意气流,要怎样扇动翅膀……知道新的知识那叫“学”。但是学了之后还要通过小鹰不断的练习飞翔才能飞的起来。“习”,练习。我问的第二个问题是,“吾日三省吾身”和“三人行”,同学们,是不是就是三个人啊?生齐答:不是。师:是什么啊?是许多人。那么“三省吾身”那就是多次自我反省,可见曾子律己之严。我的第三个问题是:孔子教给了我们要向别人学习的道理,他说:“见贤思齐焉”。我认为《十则》中也是有一则可以用来解释“见贤思齐”的。你能不能给我找出来?生28:“择其善者而从之”。师:不错,说说它的意思看。生28:“见贤思齐焉”就是见到贤能的人就要思考如何和他一样,“择其善者而从之”就是对于那些值得我学习的人就要跟他们学习。两个意思是差不多的。师:“择其善者而从之”,那“其不善者而改之”呢?生28:就是“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师:你把它的意思说说看。生28:“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是见不好的人就要反省是不是和他一样。师:如果也有他的缺点,就要改正。优秀的人是我们的榜样,要学习他的长处;一个有缺点的人也是我们的榜样,他身上的缺点我们也要反思自己有没有。如果有,我们就改正它。同学们刚才问了不少问题,老师也问了不少问题。我们借助于自己的思考,解决了这些疑难。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个问题。我们不是说《论语》是记言的吗,它经常借助对话来阐明道理。孔子就是经常使用这种与弟子相互问答的形式来教育自己的弟子。可是,我发现《十则》中只有一则是有问有答的。哪一则啊?生齐答:《卫灵公》师:谁问?(生齐答:子贡)是子贡问的。那是谁答的啊?(生齐答:孔子)子贡问的是什么方面的问题啊?生29:关于他一生行事处世的问题。师:是关于修身、做人的。(板书:修身)请一位同学翻译下,然后把问答的场景告诉我。生30:子贡问:“有没有一句话可以让人终身奉行的?”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所厌恶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有了这种高明的防范,就能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有了这种高明的防范,就能的,不要强加到别人头上”师:自己所厌恶的?生齐答:自己所不想要的。师:哦,大家对你这个有不同意见。“不欲”就是不想做的。这里是有问有答。前面几则呢,有答没有问。咱们来挑选一则来看看,我挑选的是第四则。第四则“子曰”,老师是回答了。假如你是学生你怎样来提问呢?怎么问?生31:我会这样问:老师,思与学是什么关系?师:把你的名字加进去。刚才是子贡问曰,现在是于悦问曰:“先生,思与学是什么关系?”我来做老师就回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要紧密结合。那这样我们就解决了第四则。那前面还有几则请同学们来完成问语设计。(投影:设计问语,补全对话——同学们,假若你是孔子,你能回想起当时你给学生提的问题吗?假若你是孔子的学生,你能回想起你当时向老师提的问题吗?第一大组完成第一、三则,第二大组完成第二、八则,第三大组完成第四、五、六则,第四大组完成第七、九则的问语设计)(学生展开热烈讨论,老师巡视指导)师:考虑成熟的同学可以先举手。你设计的是第几则,然后是怎么问的。请举手回答。生32:我设计的是第五则。这样问:老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明智的人?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明智的人,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生33:第三则,这样问:老师,一个人怎样才能做老师?师:一个人怎样做才能当老师?就是不断在温习过去的知识基础上有所创新,得到新的体会。生34:第七则,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