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光乙肝五项定量检测意义发光乙肝五项定量检测意义主要内容一、乙肝病毒病原学、流行病学及常见检测指标二、乙肝五项定量检测意义三、乙肝五项常见检测模式解释主要内容一、乙肝病毒病原学、流行病学及常见检测指标一、乙肝病毒的病原学
及流行病学及常见检测指标
1.1乙肝病毒的流行现状;1.2乙肝病毒的形态和结构;1.3乙肝的传播途径和高危人群;一、乙肝病毒的病原学
及流行病学及常见检测指标
1.1乙1.1乙肝病毒的流行现状1.1.1全世界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概况1.1.2我国HBV感染流行现状1.1.3乙肝亚型的地理分布1.1乙肝病毒的流行现状1.1.1全世界乙肝病毒感染的流1.1.1全世界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现状1.1.1全世界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现状1.1.2我国HBV感染流行现状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区。我国HBV感染率概况为:抗HBc及/或抗HBs阳性:60%非感染人群:26%慢性乙型肝炎:2%表面抗原阳性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10%表面抗原阴性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2%资料来源: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第二版1.1.2我国HBV感染流行现状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区。1.1.3乙肝亚型的地理分布ayw多见于非洲、东地中海、中东及巴基斯坦;adw多见于北欧及美洲;adr多见于东南亚及远东,adw及adr多见于印尼、马来西亚、新几内亚及泰国
我国则具有一定的民族性,汉族人以adr为主,adw次之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等兄弟民族几乎都是ayw亚型,ayr亚型极其少见,而adr亚型几乎没有。
1.1.3乙肝亚型的地理分布ayw多见于非洲、东地中海、中东1.2乙肝病毒的形态和结构1.2.1HBV的基本(电镜)结构1.2.2HBV的基因结构1.2乙肝病毒的形态和结构1.2.1HBV的基本(电镜1.2.1HBV形态结构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管形颗粒小球形颗粒1.2.1HBV形态结构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管形颗粒小Dane颗粒的基本结构示意图HBsAgHBcAgDNAP(外膜蛋白)(核衣壳蛋白)HBVDNADane颗粒的基本结构示意图HBsAgHBcAgDNAP(外Dane颗粒的基本结构示意图Dane颗粒的基本结构示意图1.2.2HBV基因结构pre-s1pre-s2SPCpre-cXHBVDNA3.2kbpre-S1pre-S1蛋白pre-S2pre-S2蛋白SHBsAgpre-CHBeAgCHBcAgPDNAPXHBxAgHBsAgpre-S2pre-S11.2.2HBV基因结构pre-s1pre-s2SPCpr1.3传播途径及高危人群血液传播、(输血、血制品、医疗器械等)
日常生活(伤口、共用刀具、消化道粘膜破损或溃疡等)
母婴传播性传播1.3.1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1.3传播途径及高危人群血液传播、1.3.2高危人群母亲是HBV感染者的婴儿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吸毒者监狱犯人性传播疾病病人血液透析病人医护人员1.3.2高危人群母亲是HBV感染者的婴儿1.4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及常见模式分析1.4.1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1.4.2介绍几个临床乙肝检测的概念1.4.3临床常见乙肝血清标志物反映模式1.4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及常见模式分析1.4.1HBV血清1.4.1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肝功能(主要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HBV-DNA※两对半:
抗原抗体外膜——————HBsAgHBsAb
核壳分泌蛋白——HBeAgHBeAb
核壳结构蛋白——HBcAgHBcAb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1.4.1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肝功能(主要为丙氨酸ALT的意义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当肝脏发生炎症、坏死时,ALT就会从肝细胞内大量释放入血,导致血清中ALT升高,因此ALT升高是判断肝细胞损害的一个敏感指标。但是除了病毒性肝炎外,其它类型的肝炎或肝脏疾病,ALT也会升高。ALT的意义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当肝脏发HBV-DNA的意义DNA是基因,因此HBV-DNA是HBV的遗传物质,当HBV侵入肝细胞后,就会以HBV-DNA为模板,合成新的HBV颗粒并释放入血,故HBV-DNA是病毒复制的一个重要指标。HBV-DNA的意义DNA是基因,因此HBV-DNA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金标准”:明确诊断衡量肝脏炎症活动度衡量纤维化程度决定治疗方案,预测药物疗效对肝病而言肝组织学检查是比血清ALT
更灵敏而精确的指标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金标准”: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
抗原抗体(机体产生)外膜HBsAgHBsAb核壳分泌蛋白HBeAg
HBeAb核壳结构蛋白HBcAgHBcAbDNAHBV-DNA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1)HBsAg●出现时间:HBV感染后2~6个月(潜伏期)●持续时间:急性自限性肝炎:6个月内可消失慢性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可持续阳性曾用名:HA、澳抗(1)HBsAg●出现时间:HBV感染后2~6个月(潜伏期)●HBsAg有抗原性而无传染性HBVS基因整合肝细胞DNA持续表达“空心汤团”HBsAg●HBsAg的亚型adradwayrayw长江以北长江以南新疆、西藏、内蒙等●HBsAg有抗原性而无传染性HBVS基因整合肝细胞持续(2)抗-HBs●出现时间:急性感染后期、HBsAg消失后和注射疫苗后正常的免疫应答者●抗-HBs为保护性抗体(中和抗体)其出现标志着HBV感染进入恢复期和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抗-HBs对相同HBsAg亚型的HBV再感染有免疫力,但对不同亚型的HBV保护力不完全。(2)抗-HBs●出现时间:急性感染后期、HBsAg消失后(3)HBeAgHBeAg是HBcAg的降解产物HBVC基因前C区C区前C/C蛋白HBeAgHBcAg表达切割、加工分泌到细胞外HBeAg只存在于血清中(3)HBeAgHBeAg是HBcAg的降解产物HBVC基●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血清HBeAg与HBVDNA的含量成正相关,符合率达到95%以上。●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血清HBeAg与HBV(4)抗-HBe●出现时间:随着HBeAg的消失而出现●抗-HBe的出现标志着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抗-HBe阳性者中,16.3%~30%左右HBVDNA仍阳性可能与前C基因变异有关
易加重病情、易演变为肝硬化α-干扰素疗效亦较差(4)抗-HBe●出现时间:随着HBeAg的消失而出现●抗-(5)抗-HBc●HBcAg主要存在于HBV感染的肝细胞内或DANE颗粒核心中,到血液中即被降解为HBeAg。一般血清学方法检测不到HBcAg,而只能检测到抗-HBc抗HBc-IgM:是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抗HBc-IgG:凡“有过”HBV感染者均可阳性HBcAg的免疫原性最强持续时间:6~18个月可终身阳性(5)抗-HBc●HBcAg主要存在于HBV感染的肝细胞内或常规检测的HBV血清标志物的基本解释HBsAgHBV感染,但未必是急性肝炎或者慢性病变活动的病原。抗HBs感染后免疫;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或HBIG的被动免疫HBeAg反映HBV复制,有病毒血症,血液高传染性抗HBeALT持续正常者表示HBV低复制或不复制,HBsAg(+)血液低传染性。
ALT波动者表示病毒变异。抗HBc低滴度表示过去感染;高滴度表示现行感染。IgM抗HBc高滴度表示急性或近期感染;活动性病变可出现低滴度。来源: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第二版常规检测的HBV血清标志物的基本解释HBsAgH1.4.2介绍几个概念:①“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②血清抗原—抗体转换率:HBeAg
抗-HBe③“转阴”常用指标:血清HBeAg抗原—抗体转换率
HBVDNA阴转率1.4.2介绍几个概念:①“两对半”HBsAg、HBsA二、乙肝五项定量检测的应用急性乙肝治疗中的具体监测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的动态观察酶免或胶体金检测HBsAg(-)的HBV感染的结果分析注射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抗-HBs浓度的定量分析)结合FQ-PCR-DNA诊断病情二、乙肝五项定量检测的应用急性乙肝治疗中的具体监测乙肝定量检测意义及新型检测技术的进展课件乙肝定量检测意义及新型检测技术的进展课件乙肝定量检测意义及新型检测技术的进展课件HBVDNAHBcAbHBsAgHBeAgHBeAbHBsAbHBVDNAHBcAbHBsAgHBeAgHBeAbHBs化学发光定量(CLIA)检测HBsAg灵敏度可达0.05-0.1ng/ml,而酶标(ELISA)检测HBsAg灵敏度是0.5-1.0ng/ml,胶体金(POCT)检测HBsAg灵敏度是1-5ng/ml也就是说只有血清中的HBsAg达到0.5-5ng/ml酶标或胶体金才会呈阳性反应。■急性乙肝早期:CLIA定量能及早检出HBsAg,确证HBV感染,几乎能与preS1同时检测,在病程观察中大大缩短“窗口期”时间,而酶标或胶体金在乙肝早期检测往往HBsAg呈阴性。■慢性乙肝:一些患者由于机体对HBV包膜蛋白(HBsAg)表达较低,酶标或胶体金检测可出现HBsAg和抗-HBs均阴性的情况,而CLIA技术则可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为正确判断病情提供依据。■病毒发生变异后,表达量较低,常规ELISA或胶体金测不出抗原,而CLIA定量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发现并极有可能同时检测出HBsAg和抗-HBs。化学发光定量(CLIA)检测HBsAg灵敏度可达0.05-0注射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抗-HBs浓度的定量分析):全程(3针)免疫结束后1个月检测保护性抗-HBs的浓度,据此值将乙肝疫苗接种者分为四种情况:(1)无应答者:抗体浓度小于1mIU/ml,无抗体产生或非特异性结合反应,约占接种者的5%,继续加大剂量或更换疫苗厂家全程(3针)免疫注射;(2)低应答者:抗体浓度为1-10mIU/ml,保护作用比较弱,约占接种者的10%,须加强两针疫苗注射;(3)中应答者:抗体浓度为10-100mIU/ml,已有一定的保护力,约占接种者65%,须加强一针疫苗注射;(4)高应答者:抗体浓度大于100mIU/mI,免疫效果最好,约占接种者20%,不需要加强注射。因此定量测定对乙肝疫苗免疫力的评价和高危人群预防免疫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少年儿童预防乙肝方面。注射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抗-HBs浓度的定量分析):全程(3FQ-PCR-DNA与HBeAg定量检测相关性分析PCR基本知识:1、反应五要素:参加PCR反应的物质主要有五种即引物、酶、dNTP、模板和Mg2+2、PCR反应条件为温度、时间和循环次数(变性温度与时间为93℃~94℃lmin;退火与延伸(复性)温度与时间;55℃2min;循环次数:40次3、PCR反应步骤:变性,退火和延伸4、假阳性和假阴性5、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测定可以直接反映病毒复制状态
6、不能完全反映病毒复制静息期肝细胞内HBV病毒状态
结合PCR诊断病情
HBV-DNA阴性并不完全代表体内HBV已被清除,结合“两对半”各项指标定量变化更能客观反映体内HBV病毒状态,正确判断预后和治疗。如果HBV-DNA阴性而HBsAg、HBeAg或抗-HBe及抗-HBc浓度均还较高,提示并未完全痊愈,有可能病毒再次出现复制状况,尚须密切关注。如果HBV-DNA阴性而HBsAg、HBeAg或抗-HBe及抗-HBc浓度均很低或阴性并持续一段时间,提示可能完全痊愈,预后疗效良好。
FQ-PCR-DNA与HBeAg定量检测相关性分析PCR基本(1)定量分析HBsAg和抗-HBs的浓度变化,可以预见急性乙肝是否处于恢复期。如HBsAg浓度降低,抗-HBs的浓度逐渐升高,可说明病情正往恢复期发展。反之,HBsAg浓度处于较高水平或上升趋势,而抗-HBs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则容易发展为慢性乙肝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急性HBV恢复期中约有3%的个例可同时检出低水平HBsAg和抗-HBs,然后HBsAg消失而抗-HBs水平渐增高。(1)定量分析HBsAg和抗-HBs的浓度变化,可以预见急性(2)定量分析HBeAg和抗-HBe的浓度变化,可以反映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定量测定能明确检测HBeAg向抗-HBe转换的时期,即表现为HBeAg浓度下降和抗-HBe浓度升高的过程。高浓度的HBeAg还可间接提示病毒处于高复制状态,具有较高的传染性。高浓度的抗-HBe一方面提示病情的好转,而在某些时候(如肝功能指标很差)可能与肝坏死、肝硬化、肝癌有关,应进一步结合肝功生化指标如ALT、AST、BIL等进行综合判定。(2)定量分析HBeAg和抗-HBe的浓度变化,可以反映病情(3)抗-HBc浓度的高低可以反映病毒感染的状态。高浓度的抗-HBc提示乙肝急性或现行感染,常与HBsAg并存,恢复期浓度降低。慢性乙肝呈抗-HBc持续高浓度。而低浓度的抗-HBc一般为恢复期或既往感染,常于抗-HBs并存,无肝损害或肝损害早已静息。(3)抗-HBc浓度的高低可以反映病毒感染的状态。高浓度的抗(4)急性乙肝一般会在六个内病情缓解,甚至自愈。病情超过六个月仍未缓解者,多转为慢性化,但通过五项联合定量分析,再结合肝功指标和HBVDNA的水平,即若表现为HBeAg下降、抗-HBe出现或渐升,HBsAg和HBVDNA血清水平降低,这是病变恢复的时相,可望在1-2年病毒被清除而疾病痊愈;若HBeAg和HBVDNA血清水平持续很高的病人,预期可能保留慢性无症状携带(AsC)或慢性乙型肝炎。
(4)急性乙肝一般会在六个内病情缓解,甚至自愈。病情超过六个三.乙肝检测模式的解释3.1常见九种模式3.2少见十六种模式3.3罕见七种模式乙肝五项定量检测模式解释.doc三.乙肝检测模式的解释3.1常见九种模式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发光乙肝五项定量检测意义发光乙肝五项定量检测意义主要内容一、乙肝病毒病原学、流行病学及常见检测指标二、乙肝五项定量检测意义三、乙肝五项常见检测模式解释主要内容一、乙肝病毒病原学、流行病学及常见检测指标一、乙肝病毒的病原学
及流行病学及常见检测指标
1.1乙肝病毒的流行现状;1.2乙肝病毒的形态和结构;1.3乙肝的传播途径和高危人群;一、乙肝病毒的病原学
及流行病学及常见检测指标
1.1乙1.1乙肝病毒的流行现状1.1.1全世界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概况1.1.2我国HBV感染流行现状1.1.3乙肝亚型的地理分布1.1乙肝病毒的流行现状1.1.1全世界乙肝病毒感染的流1.1.1全世界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现状1.1.1全世界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现状1.1.2我国HBV感染流行现状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区。我国HBV感染率概况为:抗HBc及/或抗HBs阳性:60%非感染人群:26%慢性乙型肝炎:2%表面抗原阳性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10%表面抗原阴性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2%资料来源: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第二版1.1.2我国HBV感染流行现状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区。1.1.3乙肝亚型的地理分布ayw多见于非洲、东地中海、中东及巴基斯坦;adw多见于北欧及美洲;adr多见于东南亚及远东,adw及adr多见于印尼、马来西亚、新几内亚及泰国
我国则具有一定的民族性,汉族人以adr为主,adw次之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等兄弟民族几乎都是ayw亚型,ayr亚型极其少见,而adr亚型几乎没有。
1.1.3乙肝亚型的地理分布ayw多见于非洲、东地中海、中东1.2乙肝病毒的形态和结构1.2.1HBV的基本(电镜)结构1.2.2HBV的基因结构1.2乙肝病毒的形态和结构1.2.1HBV的基本(电镜1.2.1HBV形态结构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管形颗粒小球形颗粒1.2.1HBV形态结构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管形颗粒小Dane颗粒的基本结构示意图HBsAgHBcAgDNAP(外膜蛋白)(核衣壳蛋白)HBVDNADane颗粒的基本结构示意图HBsAgHBcAgDNAP(外Dane颗粒的基本结构示意图Dane颗粒的基本结构示意图1.2.2HBV基因结构pre-s1pre-s2SPCpre-cXHBVDNA3.2kbpre-S1pre-S1蛋白pre-S2pre-S2蛋白SHBsAgpre-CHBeAgCHBcAgPDNAPXHBxAgHBsAgpre-S2pre-S11.2.2HBV基因结构pre-s1pre-s2SPCpr1.3传播途径及高危人群血液传播、(输血、血制品、医疗器械等)
日常生活(伤口、共用刀具、消化道粘膜破损或溃疡等)
母婴传播性传播1.3.1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1.3传播途径及高危人群血液传播、1.3.2高危人群母亲是HBV感染者的婴儿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吸毒者监狱犯人性传播疾病病人血液透析病人医护人员1.3.2高危人群母亲是HBV感染者的婴儿1.4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及常见模式分析1.4.1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1.4.2介绍几个临床乙肝检测的概念1.4.3临床常见乙肝血清标志物反映模式1.4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及常见模式分析1.4.1HBV血清1.4.1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肝功能(主要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HBV-DNA※两对半:
抗原抗体外膜——————HBsAgHBsAb
核壳分泌蛋白——HBeAgHBeAb
核壳结构蛋白——HBcAgHBcAb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1.4.1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肝功能(主要为丙氨酸ALT的意义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当肝脏发生炎症、坏死时,ALT就会从肝细胞内大量释放入血,导致血清中ALT升高,因此ALT升高是判断肝细胞损害的一个敏感指标。但是除了病毒性肝炎外,其它类型的肝炎或肝脏疾病,ALT也会升高。ALT的意义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当肝脏发HBV-DNA的意义DNA是基因,因此HBV-DNA是HBV的遗传物质,当HBV侵入肝细胞后,就会以HBV-DNA为模板,合成新的HBV颗粒并释放入血,故HBV-DNA是病毒复制的一个重要指标。HBV-DNA的意义DNA是基因,因此HBV-DNA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金标准”:明确诊断衡量肝脏炎症活动度衡量纤维化程度决定治疗方案,预测药物疗效对肝病而言肝组织学检查是比血清ALT
更灵敏而精确的指标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金标准”: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
抗原抗体(机体产生)外膜HBsAgHBsAb核壳分泌蛋白HBeAg
HBeAb核壳结构蛋白HBcAgHBcAbDNAHBV-DNA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1)HBsAg●出现时间:HBV感染后2~6个月(潜伏期)●持续时间:急性自限性肝炎:6个月内可消失慢性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可持续阳性曾用名:HA、澳抗(1)HBsAg●出现时间:HBV感染后2~6个月(潜伏期)●HBsAg有抗原性而无传染性HBVS基因整合肝细胞DNA持续表达“空心汤团”HBsAg●HBsAg的亚型adradwayrayw长江以北长江以南新疆、西藏、内蒙等●HBsAg有抗原性而无传染性HBVS基因整合肝细胞持续(2)抗-HBs●出现时间:急性感染后期、HBsAg消失后和注射疫苗后正常的免疫应答者●抗-HBs为保护性抗体(中和抗体)其出现标志着HBV感染进入恢复期和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抗-HBs对相同HBsAg亚型的HBV再感染有免疫力,但对不同亚型的HBV保护力不完全。(2)抗-HBs●出现时间:急性感染后期、HBsAg消失后(3)HBeAgHBeAg是HBcAg的降解产物HBVC基因前C区C区前C/C蛋白HBeAgHBcAg表达切割、加工分泌到细胞外HBeAg只存在于血清中(3)HBeAgHBeAg是HBcAg的降解产物HBVC基●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血清HBeAg与HBVDNA的含量成正相关,符合率达到95%以上。●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血清HBeAg与HBV(4)抗-HBe●出现时间:随着HBeAg的消失而出现●抗-HBe的出现标志着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抗-HBe阳性者中,16.3%~30%左右HBVDNA仍阳性可能与前C基因变异有关
易加重病情、易演变为肝硬化α-干扰素疗效亦较差(4)抗-HBe●出现时间:随着HBeAg的消失而出现●抗-(5)抗-HBc●HBcAg主要存在于HBV感染的肝细胞内或DANE颗粒核心中,到血液中即被降解为HBeAg。一般血清学方法检测不到HBcAg,而只能检测到抗-HBc抗HBc-IgM:是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抗HBc-IgG:凡“有过”HBV感染者均可阳性HBcAg的免疫原性最强持续时间:6~18个月可终身阳性(5)抗-HBc●HBcAg主要存在于HBV感染的肝细胞内或常规检测的HBV血清标志物的基本解释HBsAgHBV感染,但未必是急性肝炎或者慢性病变活动的病原。抗HBs感染后免疫;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或HBIG的被动免疫HBeAg反映HBV复制,有病毒血症,血液高传染性抗HBeALT持续正常者表示HBV低复制或不复制,HBsAg(+)血液低传染性。
ALT波动者表示病毒变异。抗HBc低滴度表示过去感染;高滴度表示现行感染。IgM抗HBc高滴度表示急性或近期感染;活动性病变可出现低滴度。来源: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第二版常规检测的HBV血清标志物的基本解释HBsAgH1.4.2介绍几个概念:①“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②血清抗原—抗体转换率:HBeAg
抗-HBe③“转阴”常用指标:血清HBeAg抗原—抗体转换率
HBVDNA阴转率1.4.2介绍几个概念:①“两对半”HBsAg、HBsA二、乙肝五项定量检测的应用急性乙肝治疗中的具体监测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的动态观察酶免或胶体金检测HBsAg(-)的HBV感染的结果分析注射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抗-HBs浓度的定量分析)结合FQ-PCR-DNA诊断病情二、乙肝五项定量检测的应用急性乙肝治疗中的具体监测乙肝定量检测意义及新型检测技术的进展课件乙肝定量检测意义及新型检测技术的进展课件乙肝定量检测意义及新型检测技术的进展课件HBVDNAHBcAbHBsAgHBeAgHBeAbHBsAbHBVDNAHBcAbHBsAgHBeAgHBeAbHBs化学发光定量(CLIA)检测HBsAg灵敏度可达0.05-0.1ng/ml,而酶标(ELISA)检测HBsAg灵敏度是0.5-1.0ng/ml,胶体金(POCT)检测HBsAg灵敏度是1-5ng/ml也就是说只有血清中的HBsAg达到0.5-5ng/ml酶标或胶体金才会呈阳性反应。■急性乙肝早期:CLIA定量能及早检出HBsAg,确证HBV感染,几乎能与preS1同时检测,在病程观察中大大缩短“窗口期”时间,而酶标或胶体金在乙肝早期检测往往HBsAg呈阴性。■慢性乙肝:一些患者由于机体对HBV包膜蛋白(HBsAg)表达较低,酶标或胶体金检测可出现HBsAg和抗-HBs均阴性的情况,而CLIA技术则可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为正确判断病情提供依据。■病毒发生变异后,表达量较低,常规ELISA或胶体金测不出抗原,而CLIA定量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发现并极有可能同时检测出HBsAg和抗-HBs。化学发光定量(CLIA)检测HBsAg灵敏度可达0.05-0注射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抗-HBs浓度的定量分析):全程(3针)免疫结束后1个月检测保护性抗-HBs的浓度,据此值将乙肝疫苗接种者分为四种情况:(1)无应答者:抗体浓度小于1mIU/ml,无抗体产生或非特异性结合反应,约占接种者的5%,继续加大剂量或更换疫苗厂家全程(3针)免疫注射;(2)低应答者:抗体浓度为1-10mIU/ml,保护作用比较弱,约占接种者的10%,须加强两针疫苗注射;(3)中应答者:抗体浓度为10-100mIU/ml,已有一定的保护力,约占接种者65%,须加强一针疫苗注射;(4)高应答者:抗体浓度大于100mIU/mI,免疫效果最好,约占接种者20%,不需要加强注射。因此定量测定对乙肝疫苗免疫力的评价和高危人群预防免疫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少年儿童预防乙肝方面。注射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抗-HBs浓度的定量分析):全程(3FQ-PCR-DNA与HBeAg定量检测相关性分析PCR基本知识:1、反应五要素:参加PCR反应的物质主要有五种即引物、酶、dNTP、模板和Mg2+2、PCR反应条件为温度、时间和循环次数(变性温度与时间为93℃~94℃lmin;退火与延伸(复性)温度与时间;55℃2min;循环次数:40次3、PCR反应步骤:变性,退火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造纸行业的品牌策略与价值传递考核试卷
- 谷物储存的粮食防潮技术考核试卷
- 神经科学与心理学研究出版考核试卷
- 茶叶栽培的农业知识与技术推广考核试卷
- 电机在电力工具中的应用评估考核试卷
- 聚己内酰胺纤维性能测试考核试卷
- 砼结构构件的施工材料管理考核试卷
- 拍卖行业网络安全防护考核试卷
- 罐头食品生产卫生管理考核试卷
- 服务机器人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考核试卷
- GB∕T 21331-2021 绒毛浆-行业标准
- 中考物理总复习几点建议和思考(ppt课件)
- 超星尔雅学习通《大学生魅力讲话实操》章节测试含答案
-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第1部分通则
- 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及控制措施
- T∕CAGHP 065.2-2019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试行)
- 三宝证盟荐亡往生功德文疏
- 钢结构课程设计--钢结构平台设计
- 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许可证申请表
- 供热对供电煤耗影响量的计算
- 绿城集团精装修验收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