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课件_第1页
美国白蛾课件_第2页
美国白蛾课件_第3页
美国白蛾课件_第4页
美国白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国白蛾的综合管理美国白蛾的综合管理1主要内容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美国白蛾的重要性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美国白蛾的适生性和风险性分析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美国白蛾的检疫管理美国白蛾的综合防治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主要内容第一章美国白蛾的重要性2第一章

美国白蛾的重要性一、美国白蛾的特点美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

Drury

)又称秋幕毛虫、网幕毛虫,英文名

Fall

webworm

American

whitemoth

,属于鳞翅目

Lepidoptera

灯蛾科

Arctiidae

白蛾属Hyphantria

,是世界性的植物检疫性害虫。美国白蛾的重要性是由其自身特点决定的,主要表现在寄主植物杂、繁殖潜力大、适应能力强、传播途径广、直接危害重、扩散扰民多、除治难度高。第一章美国白蛾的重要性一、美国白蛾的特点美国白蛾Hyph3第一章

美国白蛾的重要性一、美国白蛾的特点寄主植物杂

表现在美国白蛾可危害百种以上林

木、果树、花卉,树叶吃光后可就近危害多种

农作物、蔬菜;第一章美国白蛾的重要性一、美国白蛾的特点寄主植物杂表现在4第一章

美国白蛾的重要性一、美国白蛾的特点繁殖潜力大

表现在美国白蛾雌蛾产卵量在

800

粒~

2000

粒,

1

头雌蛾年平均繁殖后代达

3000

万头;第一章美国白蛾的重要性一、美国白蛾的特点繁殖潜力大表现在5第一章

美国白蛾的重要性一、美国白蛾的特点适应能力强

表现在美国白蛾幼虫有

极强

的耐饥

饿能力,

15

天不取食仍可以正常繁殖;幼虫期

网幕的存在提高了幼虫的适应力

和存活

;第一章美国白蛾的重要性一、美国白蛾的特点适应能力强表现在6第一章

美国白蛾的重要性一、美国白蛾的特点传播途径广

表现在美国白蛾的成虫

和幼

虫有很

强的扩散能力,除此之外,一年

四季均

可随

种货物、交通工具等做远距离传

播;第一章美国白蛾的重要性一、美国白蛾的特点传播途径广表现在7第一章

美国白蛾的重要性一、美国白蛾的特点直接危害重

表现在美国白蛾幼龄幼虫群集在网幕内取食叶肉,受害叶片仅留叶脉呈白膜状而枯黄;老龄幼虫食叶呈缺刻和孔洞,严重时将树木食成光杆,影响了树木正常生长,降低了经济林果的产量和质量,破坏了园林绿化景观,还可导致其它有害生物的侵袭甚至造成被害树死亡;第一章美国白蛾的重要性一、美国白蛾的特点直接危害重表现在8第一章

美国白蛾的重要性一、美国白蛾的特点扩散扰民多

表现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到

处乱爬,入户扰民,不胜其烦,可进入

农户、居室、办公场所、工厂车间以及

公共场所寻找化蛹场所,严重干扰了正

常的生活和生产;第一章美国白蛾的重要性一、美国白蛾的特点扩散扰民多表现在9第一章

美国白蛾的重要性一、美国白蛾的特点

除治难度高

表现在美国白蛾一旦入侵定殖成功,彻底根除的难度非常大;网幕的存在对药剂、天敌形成一定的阻隔作用,

5

7

龄幼虫分散取食,取食量大,短期内彻底根除和高效控制美国白蛾为害还很难做到。第一章美国白蛾的重要性一、美国白蛾的特点 除治难度高表现10第一章

美国白蛾的重要性二、美国白蛾的分布(一)美国白蛾的国外分布北美洲

加拿大

(新不伦瑞克、不列颠哥伦比亚、新斯科舍、安

大略、马尼托巴、魁北克、萨斯喀彻温),

美国

(马里兰、科罗

拉多、威斯康星、内布拉斯加、爱达荷、密歇根、路易斯安娜、

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南卡罗来那、特拉华、西弗吉尼亚、俄

克拉何马、俄亥俄、新泽西、罗德岛、华盛顿、南达科他、伊利

诺伊、佐治亚、弗罗里达、弗吉尼亚、马萨诸塞、密西西比、明

尼苏达、俄勒冈、得克萨斯、亚拉巴马、艾奥瓦、宾夕法尼亚、

阿肯色、田纳西、康涅狄格、北卡罗来纳、新罕布什尔、印第安

纳、肯塔基、缅因、密苏里、堪萨斯),

墨西哥

(韦拉克鲁斯)。第一章美国白蛾的重要性二、美国白蛾的分布(一)美国白蛾的国11第一章

美国白蛾的重要性二、美国白蛾的分布欧洲

:匈牙利,斯洛伐克,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罗马尼亚

(

阿拉德、马拉穆列什、克卢日、胡内多阿拉、比霍尔、蒂米什

)

,奥地利

(

维也纳、布尔根兰

)

,俄罗斯

(

外喀尔巴阡、克拉斯诺达尔、滨海边疆区

)

,波兰

(

弗罗茨瓦夫、罗兹

)

,保加利亚,摩尔多瓦,乌克兰

(

敖德萨

)

,法国

(

波尔多

)

,意大利,西班牙,希腊。亚洲

: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土耳其,日本

(

东京、神奈川、埼玉、千叶、山梨、茨城、爱知、群马、大阪、富山、兵库、冈山

)

,韩国

(

除济州外全国各地

)

,朝鲜

(

全国大部分地区

)

,中国。第一章美国白蛾的重要性二、美国白蛾的分布欧洲:匈牙利,斯12第一章

美国白蛾的重要性二、美国白蛾的分布(二)美国白蛾的国内分布

作为一种典型的外来有害生物,美国白蛾

1979

年在我国辽宁省丹东市首次发现后,相继传播扩散到山东

(1981)

、陕西

(1984)

、河北

(1989)

、上海

(1994)

、天津

(1995)

、安徽

(1997

2012)

、北京

(2003)

、河南(2008)

、吉林

(2010)

、江苏

(2011)

等省(市)。

根据国家林业局

2013

年第

1

号公告,美国白蛾目前在我国的

9

62

470

县发生危害。根据国家林业局

2014

年第

1

号公告,美国白蛾目前在我国的

9

64

495

县发生危害。第一章美国白蛾的重要性二、美国白蛾的分布(二)美国白蛾的国13第一章

美国白蛾的重要性第一章美国白蛾的重要性14第一章

美国白蛾的重要性第一章美国白蛾的重要性15第一章

美国白蛾的重要性第一章美国白蛾的重要性16第一章

美国白蛾的重要性第一章美国白蛾的重要性17第一章

美国白蛾的重要性第一章美国白蛾的重要性18第一章

美国白蛾的重要性第一章美国白蛾的重要性19第一章

美国白蛾的重要性第一章美国白蛾的重要性20第一章

美国白蛾的重要性第一章美国白蛾的重要性21第一章

美国白蛾的重要性第一章美国白蛾的重要性22第一章

美国白蛾的重要性第一章美国白蛾的重要性23第一章

美国白蛾的重要性第一章美国白蛾的重要性24第一章

美国白蛾的重要性三、美国白蛾在我国的发生历程表

1-1

县级疫区发生数量占省内县级行政区数量的比例省(直辖市)

名县级行政区数量

发生数量

百分比

/%北京

16

15

93.75天津

16

16

100.00河北

172

133

77.33辽宁

100

66

66.00吉林

60

8

13.33江苏

104

26

25.00安徽

105

13

12.38山东

140

138

98.57河南

159

55

34.59第一章美国白蛾的重要性三、美国白蛾在我国的发生历程表1-25第一章

美国白蛾的重要性25012501050

850

650

4505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年份万亩第一章美国白蛾的重要性250125050年份万亩26第一章

美国白蛾的重要性(二)历年的发生面积

年份

发生面积2008

572.00

万亩2009

875.00

万亩2010

1026.00

万亩2011

1119.00

万亩2012

998.00

万亩2013

1175.20

万亩2014

1045.10

万亩

年份

发生面积2000

157.95

万亩2001

107.58

万亩2002

102.84

万亩2003

152.39

万亩2004

175.29

万亩2005

256.00

万亩2006

352.00

万亩2007

438.00

万亩第一章美国白蛾的重要性 年份发生面积 年份27第一章

美国白蛾的重要性

从全国情况看,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等老发生区

2010

年都出现了美国白蛾发生面积的历史最高或新高,全国美国白蛾发生面积也在这一年突破了

1000

万亩,创历史新高。分析原因:

2009

年和

2010

年前

3

个季度的气候因子对美国白蛾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是关键性的。第一章美国白蛾的重要性 从全国情况看,北京、天津、河北、辽28第一章

美国白蛾的重要性2009

年全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0℃,为

1951

年以来第

4

高;全年平均降水量为

1991

年以来第

4

少。

6

月下旬,华北最高气温超40℃,创历史新高;

6

月下旬至

11

月上旬,辽宁、吉林、内蒙古遭遇严重的夏秋连旱,北方冬麦区遭受罕见秋冬连旱。

6

月下旬,高温席卷全国

17

省(区、市),其中河南安阳、河北邢台、山东潍坊等地

25

日最高气温打破夏季极端最高纪录。

10

31

日至

11

16

日,华北、黄淮、长江中下游地区初雪日期比常年偏早

25

30

天,部分气象站点初雪日期为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早。

11

9

日至

12

日,河北、河南、山西、江苏、安徽等省的部分地区最大积雪深度破历史记录,其中河北石家庄积雪深度

55cm

(超历史极值

36cm

)。2010

年全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为

1961

年以来第

10

高值,也是

1997

年以来连续

14

个偏高年份。夏季全国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高温频繁、强度强;初夏东北多地最高气温破历史极值,其中,北京昌平41.4℃,吉林松原38.1℃。正是由于

2009

年夏秋至

2010

年前

3

个季节的高温干旱以及

2009

年冬季的初雪早、雪量大促进了美国白蛾种群数量的激增和越冬成活率的增加,有利于美国白蛾种群在局部地区的快速扩散,从而造成了

2010

年底全国发生面积的大幅度增加。第一章美国白蛾的重要性2009年全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29第一章

美国白蛾的重要性四、美国白蛾危害的损失评估

美国白蛾对环境功能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环境功能包括调节碳氧平衡,吸收有毒气体,改善热环境,树木减低噪声,树木的杀菌作用,树木的滞尘作用等

6

个方面。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

2008

年全市共有

11

个县(区)发生美国白蛾,总面积为

1.2

hm

2

,经测算,造成的环境功能损失达到了

1.485

亿元,平均

1.237

万元/hm

2

。第一章美国白蛾的重要性四、美国白蛾危害的损失评估 美国白蛾30第一章

美国白蛾的重要性四、美国白蛾危害的损失评估李明阳等(

2005

测算了

2000

年美国白蛾等阔叶树虫害

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造成的损失为

7.429

亿元。

赵铁珍(

2005

估算出

2004

年全国美国白蛾疫区总损失

量为

2.3

亿元~

3.052

亿元,平均为

1.966

万元

/hm

2

2.609

万元

/hm

2

。宋玉双等(

2011

测算“十一五”期间(

2006

2010

年)

美国白蛾的年均直接经济损失

14.082

亿万元,在单种有

害生物中排在第

2

位;年均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损失

18.158

亿万元。在单种有害生物中排在

7

位;森林生态服务价值

损失是直接经济损失的

1.29

倍。第一章美国白蛾的重要性四、美国白蛾危害的损失评估李明阳等(31第二章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一、美国白蛾的鉴定特征美国白蛾属完全变态昆虫,一个世代有卵、幼

虫、蛹和成虫

4

个虫态。每个虫态的形态特征

都很重要,掌握这些特征对于做好常年监测、

定期普查、检疫检验和防治效果检查等十分重

要。第二章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一、美国白蛾的鉴定特征美国白蛾属32第二章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一、美国白蛾的鉴定特征

近球形,直径约

0.4

mm

0.5

mm

,表面具许多规则的小

刻点,初产时淡绿色或黄绿色,

有光泽,后变成灰绿色,近孵

化时呈灰褐色,顶部呈黑褐色。

卵块大小为

2

cm

2

3

cm

2

,表

面覆盖有雌蛾腹部脱落的毛和

鳞片,呈白色。卵第二章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卵33第二章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一、美国白蛾的鉴定特征

幼虫

美国白蛾幼虫一般

6

龄~

7

龄。美国白蛾的幼

虫有两种类型:一类幼虫

的头和背部毛瘤为黑色,

称之为“黑头型”;一类

幼虫的头和背部毛瘤为橘

红色,称之为“红头型”。

我国目前仅见有“黑头

型”。低龄幼虫

高龄幼虫第二章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一、美国白蛾的鉴定特征低龄幼虫34第二章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一、美国白蛾的鉴定特征茧

淡褐或深灰色,薄而丝质围着蛹,缀成一个混以幼虫体毛的网状物,呈椭圆形。蛹

体长

8.0

mm

15.0

mm

,宽

3.0

mm

5.0

mm

。初淡黄色,后变橙色、褐色、暗红褐色,中胸背部稍凹,前翅侧方稍缢。蛹第二章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一、美国白蛾的鉴定特征茧淡褐35第二章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一、美国白蛾的鉴定特征

成虫

雄蛾体长

9.0

mm

13.5

mm

,翅展

23.0

mm

36.5

mm

;雌蛾体长

9.5

mm

15.0

mm

,翅

30.0

mm

45.0

mm

。雌成虫雄成虫第二章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雌成虫雄成虫36第二章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二、美国白蛾的遗传多样性

阚国仕等(

2009

的研究将美国白蛾

9

个不同地理种群分成

3

类:辽宁

-

山东类群、北京

-

天津类群、美国类群。高宝嘉等(

2010

的研究沧州种群、烟台种群、秦皇岛种群、丹东种群、石家庄种群

刘颉等(

2012

的研究结果表明,沈阳、济南、烟台和寿光群体亲缘关系较近;天津、济宁群体聚为一类;廊坊、北京群体分别独立分支。杜娟等(

2012

将河北境内的美国白蛾划分为沧州种群、石家庄种群和秦皇岛种群。第二章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二、美国白蛾的遗传多样性 阚国仕37第二章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二、美国白蛾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的高低反映了物种对外界环境适应

能力的强弱,遗传多样性丰富的外来物种适应

性往往会很强,防治难度也较大。丰富的遗传

多样性可能是美国白蛾广为成功入侵定殖的因

素之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及快速分化的能力

可能是美国白蛾具有强大生态适应能力的根源。这些基础研究可为进一步优化美国白蛾现有监测预警和防治体系提供科学依据。第二章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二、美国白蛾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38第二章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三、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一)美国白蛾的寄主植物美国白蛾是典型的杂食性害虫。据文献统计,美国白蛾在美国可危害的寄主植物

100

余种,在欧洲可危害寄主植物

230

余种,在日本可危害寄主植物

317

种,在朝鲜可危害

200

多种植物。杂食性使其在北半球温带地区很容易找到适宜的寄主,这是美国白蛾广泛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是由于美国白蛾寄主植物的多样性,大大增加了防治的难度。第二章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三、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美国白蛾39第二章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三、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一)美国白蛾的寄主植物综合国内各地的调查,美国白蛾在我国危害的寄主植物种类多达

49

108

175

种,主要为害行道树、观赏树木和果树,尤以阔叶树为重,也危害农作物和蔬菜。美国白蛾的寄主植物几乎包括所有栽培的林木、果树、园林植物和花卉、蔬菜、农作物,以及多种草本、灌木植物。第二章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三、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综合国内40杨、榆等树木被害状第二章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杨第二章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41第二章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三、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二)美国白蛾的生活史目前,美国白蛾在我国的分布范围为北纬

31º30´~北纬43º84´。从最北的吉林长春市

(

北纬

43º84´,东经

125º39´

)

到最南的安徽

芜湖市

(

北纬

31º30´,东经

118º30´

)

,跨越

12

个纬度,一年的代数也由

2

代增加到

3

代。第二章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三、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目前,美42美国白蛾生活史

蛹•

卵成虫卵幼虫第二章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美国白蛾生活史 蛹成虫卵幼虫第二章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43第二章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三、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根据张连生等(

1999

)研究,美国白蛾的起始发育温

度为10℃,完成

1

个世代所需要的有效积温为885℃,

对青岛市区

2006

2008

年的气温资料(青岛市气象台

提供)进行实验统计分析,

3

年中超过10℃的天数分别

231

d

225

d

226

d

;超过10℃的有效积温分别为

2258.3℃,2102.9℃,1982.2℃。推算发生代数分别

2.55

代,

2.38

代,

2.24

代。因此,青岛市区美国白

蛾属于

2

代~

3

代区。第二章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三、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根据张连44第二章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三)美国白蛾生活习性1

、卵期成虫产卵多产于叶背面,少产于叶表。卵块上附有许多雌虫腹部白色鳞毛,具有很好的拒水性,可起到保护卵块的作用。卵块多呈不规则的单层块状排列。卵孵化多集中在夜间

22:00

至凌晨

3:00

。卵孵化与温度关系密切,在15℃~35℃范围内,温度越高,卵的发育越快,但与湿度关系不太密切。第二章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三)美国白蛾生活习性成虫产卵多45第二章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三)美国白蛾生活习性2

、幼虫期幼虫孵化大多在清晨或上午。幼虫发育最适温度为24℃~26℃,相对湿度

70%

80%

超过38℃高温或低于

50%

湿度,均对幼虫发育不利。3

龄幼虫多将几个叶片缀在一起拉网,并群居网内取食。4

龄幼虫拉网的叶片更多些,或由大群体分为小群体分别拉网取食

。幼虫

5

龄后则开始抛弃网幕分散取食,营个体分散生活。第二章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三)美国白蛾生活习性幼虫孵化大46第二章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三)美国白蛾生活习性2

、幼虫期美国白蛾幼虫有明显的暴食期,据观察,

1

条幼虫

1

4龄累计取食量仅占化蛹前总取食量的

12.8%

,而

5

龄后食量剧增,到化蛹前的累计取食量可占总取食量的

80%以上。3

龄幼虫可较远爬行,每小时最远能爬行

6.2m

,最少能

爬行

2.3m

6

龄后每小时可爬行

54.3m

,最近也能爬行

33.2m

。美国白蛾幼虫各龄均有较强的耐饥力。

1

2

龄可忍饥

4

天;

3

龄为

8

天;

4

5

龄为

9

天;

6

龄以上

11

15

天。第二章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三)美国白蛾生活习性美国白蛾幼47第二章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三)美国白蛾生活习性3

、蛹期一般化蛹前即停止取食,排空粪便,虫体收缩至

14

mm左右,并在体外结成淡褐色、椭圆形的薄茧,约经

2

~3

天脱掉老皮化蛹。美国白蛾老熟幼虫化蛹有群集性,一般一处有数头至百头,多者上百头。越冬代化蛹有趋暖的特性,因气温渐低,化蛹场所较分散,除少数在老树皮下化蛹外,大部分幼虫爬到背风、向阳的建筑物缝隙内、草垛中、屋檐下、砖瓦乱石堆中化蛹。第二章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三)美国白蛾生活习性3、蛹期48第二章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三)美国白蛾生活习性美国白蛾蛹的滞育属任意性滞育,受光周期、

温度、湿度及营养状况的影响,尤其是短日照,

是产生滞育的直接原因。美国白蛾显示了典型的长日照型,临界日长为

14h30min

。当日长长于临界日长时,诱导了发

育;短于临界日长则诱导了滞育。第二章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三)美国白蛾生活习性美国白蛾蛹49第二章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三)美国白蛾生活习性4

、成虫期大多数成虫集中在黄昏前后羽化。越冬代羽化盛期日平均温度在17℃~25℃,相对湿度为

60%

80%

;成虫羽化多集中在雨后的晴天。成虫从清晨到黄昏均可交配,但以黎明和黄昏交配较多。林间交尾历时

7

h

37

h

,平均

18

h

左右。在日平均温度20℃~22℃条件下,成虫寿命

5

14

天,平均

7

天左右。第二章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三)美国白蛾生活习性4、成虫50第二章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三)美国白蛾生活习性4

、成虫期美国白蛾成虫具有“趋光”、“趋味”、“喜食”

3

个特性。美国白蛾对气味较为敏感,特别是对腥、香、臭味最

敏感。一般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厕所、畜舍、臭水坑等

周围树木,极易发生美国白蛾疫情。美国白蛾对取食的植物种类有明显的选择性,特别喜

食糖槭、臭椿、花曲柳、桑树、杏树、榆树、杨树等。第二章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三)美国白蛾生活习性4、成虫51第二章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三)美国白蛾生活习性4

、成虫期美国白蛾成虫大多数成虫集中在黄昏前后羽化。成虫从清晨到黄昏均可交配,但以黎明和黄昏交配较多。在日平均温度

20

~22℃条件下,成虫寿命

5

14

天,平均

7

天左右。美国白蛾成虫雌雄性比:丹东市

1980

年越冬代雌雄性

比为

1:1.42

,第

1

代性比为

1:1.73

。北京市各代性比略

有差异,越冬代雌雄性比为

1:1.08

,第

1

代性比为

1:1.45

,第

2

代为

1:1.16

,雄成虫数量略高于雌成虫

。第二章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三)美国白蛾生活习性4、成虫52第二章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四)美国白蛾的扩散传播1

、自然扩散美国白蛾具有一定的主动扩散能力,成虫

1

次可飞行

70米,整个成虫期可飞行上千米。美国白蛾不同龄期的幼虫可随风飘落。低龄幼虫会就近寻找寄主和食物,进行近距离迁移。老熟幼虫可爬行

500

米左右,并可借助流水飘泊

2

小时以上。在我国每年自然扩散的距离为

30

50

公里。第二章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四)美国白蛾的扩散传播1、自53第二章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2

播美国白蛾的各虫态均有人为传播的可能性。美国白蛾幼虫对恶化的取食环境强适应能力使其

更适宜人为传播,特别是随车、船等交通工具

作远距离传播。美国白蛾幼虫喜在缝隙处化蛹,故可随货物包装材料和交通工具作远距离传播。第二章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2、人为传播美国白蛾的54第二章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五)环境因子的影响美国白蛾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发展了许多自我防御的机制,其中包括拟态(蛹期)、警戒色(老熟幼虫白色长毒毛)、机械防御(网幕)等,其中化学防御(吐丝结网,化蛹结茧)是非常重要的手段。美国白蛾不能从生理上提高体温,但可以通过高效的捕获每天周围环境中热量来创造自己的生存空间,从而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环境中的温度、光照、饥饿等都会对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产生影响。第二章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五)环境因子的影响美国白蛾在漫55第二章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1

、低温对越冬蛹的影响美国白蛾蛹在不同低温处理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存活率逐渐降低。

-

10℃下处理

30

小时后几乎没有越冬蛹存活,

-

15℃下处理

3

小时后越冬蛹的存活率几乎为零,-

20℃处理

25

分钟后越冬蛹几乎没有羽化为成虫的个体。2

、高温对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美国白蛾对高温耐受性较强,卵的孵化率、幼虫的存活率、蛹的羽化率、成虫的寿命均随着温度的增高而下降。第二章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1、低温对越冬蛹的影响美国白蛾56第二章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3

、饥饿对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美国白蛾低龄(

2

龄以下)幼虫短时间的饥饿对其生长

发育和繁殖影响不大;中龄(

4

龄)幼虫饥饿

2

天,

4

天,

6

天使美国白蛾的历期相应增长,存活率、羽化率、化

蛹率、产卵量都相应降低,只是交配率没有差异;老

熟(

6

龄)幼虫短时间饥饿(

4

天)解除后能够继续进

食,但其存活率、羽化率、交配率、产卵量都稍有下

降;老熟幼虫长时间饥饿(

12

天)有

70%

左右的

6

龄幼

虫因饥饿而提前化蛹。第二章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3、饥饿对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57第二章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4

、光照对滞育和羽化的影响美国白蛾的滞育发生在蛹期,但滞育诱发的敏感虫态是在幼虫期

1

3

龄。短光周期和低温是美国白蛾越冬滞育的主要诱因滞育期为

125

171

天(包括蛹解除滞育后的发育历期)

。第二章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4、光照对滞育和羽化的影响美国58第二章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5

、美国白蛾的越冬适应性在自然条件下,受气候与天敌的影响,蛹期的自然死亡率较高,尤其是越冬蛹。

由于

2013

年冬季较温暖,美国白蛾

2014

年越冬死亡率明显降低,北京市的调查为

57%

,天津市的调查为

60.12%

,河北省的调查为

58%

,与往年相比降低幅度很大

。江苏

2015

年越冬蛹存活率

95%

;天津

2015

年越冬蛹存活率

51.21%

;辽宁

2015

年越冬蛹存活率

36.97%

;河北

2015

年越冬蛹存活率分别是保定

85%

、廊坊

69.35%

、衡水

67.7%

、石家庄

70%

、邯郸

46.26%

。第二章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5、美国白蛾的越冬适应性在自然59第二章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生态系统对美国白蛾的同化作用美国白蛾在入侵地除受到低温、高温、光照、饥饿等单一因素的影响外,本地生态系统中多因素的长期综合影响也是很明显的,这种影响的主体作用就是对美国白蛾的同化,使之逐渐由入侵种转化为归化种,融入到本地生态系统。具体表现在美国白蛾可与当地多种食叶害虫混合发生,可以表现出稳定的生活史,可在多种寄主植物上完成生长发育,可适应当地各年份之间环境因素的变化等。

还表现在本地天敌种类不断增多,对其捕食和寄生数量不断增加,自然控制作用逐渐显现,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据此可以谨慎预测,待到若干年后,美国白蛾将在本地生态系统的同化作用、天敌控制作用和生态补偿机制调控下,逐渐转化为本地物种,其危害程度也将大幅度下降或趋向平稳。第二章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生态系统对美国白蛾的同化作用美国60第二章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六)美国白蛾性信息素性信息素产生部位及组分鉴定美国白蛾性信息素腺主要分布在雌蛾腹部末端

8

9

节间膜上,用扫描电镜观察腺体形态为长约7μm的单层柱状细胞组成。性信息素有

5

个组分:

Z9,Z12

-18

碳二烯醛;

Z9,Z12,Z15

-

18

碳三烯醛;

Z3,Z6

-9S,10R-

环氧

-21

碳双烯;

Z3,Z6

-9S,10S

-

环氧

-21

碳三烯;

Z3,Z6

-9S,10R

-

环氧

-20

碳三烯。其中,

在美国种群、前苏联种群获得,

仅在匈牙利种群获得。第二章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六)美国白蛾性信息素性信息素产61第二章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我国用

1,3,6-9,10

环氧

21

烷三烯;

9,12,15-18烷三烯;

3,6-9,10

环氧

21

烷二烯按

1:8:1

的比例混合后,以每剂

5mg

的剂量制成美国白蛾人工合成性信息素,与美国白蛾处女雌蛾的诱集效果相当。第二章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我国用1,3,6-9,10环62第三章

美国白蛾的适生性和风险性一、

美国白蛾在我国的适生性分析1

、应用

CLIMEX

对美国白蛾适生性分析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在我国的适生区包括

24

个省的

39

个点,其范围在25.05ºN~46.83ºN和91ºE~130.35ºE。这

24

个省分别是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天津、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安徽、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史云国,

2009

)。第三章美国白蛾的适生性和风险性一、美国白蛾在我国的适生63第三章

美国白蛾的适生性和风险性一、

美国白蛾在我国的适生性分析2

、应用气候相似距法对美国白蛾适生性分析美国白蛾在我国可能生存的范围在26

ºN

~50

ºN,93

ºE~

132

ºE

(国内文献多误记为39

ºE);主要分布区30

ºN~40

ºN,

100

ºE~

125

ºE(金瑞华等,

1991

。1

级适生区包括

18

119

县,目前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

河南、江苏的部分实际发生区以及陕西曾经发生区均在其中;2

级适生区包括

5

8

县,目前尚未发生;3

级适生区包括

13

74

县,目前河北、辽宁、吉林的实际发生区均在其中;4

级适生区包括

12

82

县,目前吉林和山东(泰山)的个别地点已有发生。第三章美国白蛾的适生性和风险性一、美国白蛾在我国的适生64第三章

美国白蛾的适生性和风险性第三章美国白蛾的适生性和风险性65第三章

美国白蛾的适生性和风险性一、

美国白蛾在我国的适生性分析3

、基于

GARP

的美国白蛾适生性分析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大致在21.20

ºN~46.33

ºN,97.80

ºE~132.11

ºE和36.81ºN~41.85ºN,76.00ºE~94.66ºE(李淑贤等(

2009

)。预测美国白蛾在我国各省的适生区分布:美国白蛾的最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华中的河南和湖北;华东的上海、江苏、安徽、山

东、浙江杭州地区以及江西南昌以北地区;东北的辽宁、吉林长春地区;华北的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临汾以南地区;西北的陕西西安以南地区。美国白蛾的次适生区的分布在最适生区的周围和我国的南部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

的吉林省吉林市地区;华东的江西;华中的湖南北部地区;华南的广东、广西、

海南;西南的重庆。美国白蛾的半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东北的黑龙江南部地区;西北的新疆;西南的云南、贵州;华东的福建、浙江南部地区以及华中的湖南衡阳以南地区。美国白蛾的非适生区主要在西北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的部分地区;华北的内蒙古;东北的黑龙江大部分地区和西南的四川和西藏。第三章美国白蛾的适生性和风险性一、美国白蛾在我国的适生66第三章

美国白蛾的适生性和风险性一、

美国白蛾在我国的适生性分析4

、基于

MaxEnt

生态位模型的美国白蛾适生性分析

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主要集中在

华北东部以及中部地区,渤海湾周边地区危险性等级

较高,有从我国北部地区逐渐向中部地区扩散的趋势。

美国白蛾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主要在黑龙江大部、吉

林、辽宁、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安徽大

部、河南、内蒙古东部、湖北东北部、山西大部以及

陕西中东部地区(章彦等

2010

。第三章美国白蛾的适生性和风险性一、美国白蛾在我国的适生67第三章

美国白蛾的适生性和风险性5

、不同气候背景下的美国白蛾适生性分析根据

ArcGIS

的面积统计,在历史气象条件下,美国白蛾在我国的总

体适生面积约为

518.7

km

2

,

,占国土面积的

55%

,其中高度适生

面积为

344

km

2

,占国土面积的

36%

;中度适生面积为

88

km

2

,;

低度适生面积为

86

km

2

。对比历史气象条件下的适生情况,在未来气候变暖情景的假设下,

美国白蛾在我国的适生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分布范围将向东西扩

3

个经度,向北扩散

1.5

个纬度,内蒙古和黑龙江将成为美国白

蛾重要的适生区。除已经发生的疫区外,其余省份均面临美国白

蛾的威胁,特别是与疫区相邻的黑龙江、内蒙古、山西、湖北、

江西、浙江、四川、重庆等省市(杨明琪,

2013

)。第三章美国白蛾的适生性和风险性5、不同气候背景下的美国68第三章

美国白蛾的适生性和风险性6

、美国白蛾适生性的综合分析我国的温度特点与世界同纬度平均的年平均气温值比较:(

1

)我国气温水平偏低。如50

ºN世界平均的年平均气温5.8℃,我

国满洲里(北纬49º34´)的年平均气温

-

14℃;40

ºN世界平均的

年平均气温14.1℃,我国天津(北纬39º06´)的年平均气温

12.2℃;30

ºN世界平均的年平均气温20.4℃,我国杭州(北纬

30º19´)的年平均气温16.1℃。(

2

)我国冬季气温比全球同纬度其他地区更低。如50

ºN同纬度其

他地区

1

月份平均气温

-

7.2℃,我国满洲里的

1

月份平均气温

-

23.9℃;40

ºN同纬度其他地区

1

月份平均气温5.5℃,我国天津

1

月份平均气温

-

4.2℃;30

ºN同纬度其他地区

1

月份平均气温

14.4℃,我国杭州的

1

月份平均气温3.6℃。第三章美国白蛾的适生性和风险性6、美国白蛾适生性的综合69第三章

美国白蛾的适生性和风险性6

、美国白蛾适生性的综合分析(

3

)我国夏季气温比全球同纬度其他地区偏高。如50

ºN同纬度其他地区

7

月份平均气温17.9℃,我国满洲里的

7

月份平均气温19.2℃;40

ºN同纬度其他地区

7

月份平均气温24.0℃,我国天津的

7

月份平均气温26.5℃;30

ºN同纬度其他地区

7

月份平均气温27.0℃,我国杭州的

7

月份平均气温28.7℃。(

4

)与世界同纬度平均年较差向相比较,我国各地年较差偏大。如50

ºN同纬度其他地区年较差25.1℃,我国满洲里的年较差43.1℃;40

ºN同纬度其他地区年较差18.5℃,我国天津的年较差30.7℃;30

ºN同纬度其他地区年较差12.6℃,我国杭州的年较差25.1℃(赵济等,

1995

)。总体看,我国的气候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全年平均温度更低一些,

冬季更冷一些,夏季偏热一点,年较差变化幅度大一些,因此,

美国白蛾在我国的分布要比原产地的北纬19º到北纬55º要缩小一

些。第三章美国白蛾的适生性和风险性6、美国白蛾适生性的综合70第三章

美国白蛾的适生性和风险性6

、美国白蛾适生性的综合分析我国积温带划分:热带的有效积温

≥8000℃,包括海南全部、台湾南部、广东的雷州半岛和云南的西双版纳;亚热带的有效积温4500℃~8000℃,包括秦淮一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青藏高原以东部分地区;暖温带的有效积温3400℃~4500℃,包括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即山东全部,陕西、山西、河北大部分和新疆南部;中温带的有效积温1600℃~3400℃,包括吉林全部,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大部分和新疆北部;寒温带的有效积温<1600℃,包括黑龙江、内蒙古的最北部分;高原气候区的有效积温<2000℃,包括青海、西藏大部分和四川西部。第三章美国白蛾的适生性和风险性6、美国白蛾适生性的综合71第三章

美国白蛾的适生性和风险性6

、美国白蛾适生性的综合分析美国白蛾幼虫发育的最适温度是23℃~26℃,相

对湿度

70%

80%

。温度超过30℃,相对湿度低

50%

,对幼虫发育不利。目前,美国白蛾在我国的分布区集中在中温带

(有效积温

1600

~3400℃)和暖温带(有效积

3400

~4500℃)。第三章美国白蛾的适生性和风险性6、美国白蛾适生性的综合72第三章

美国白蛾的适生性和风险性6

、美国白蛾适生性的综合分析目前,美国白蛾在我国的实际分布区域还远远没有达到最大的分布

范围,在气候变暖的情景下,向北进入中温带,进一步扩大适生

区域,向南进入北亚热带。继续向北扩散受温度的阻力很大,因

为我国相同纬度的温度比世界平均水平低的很多。向西扩散的阻

力来自于湿度,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或严重干旱地区,

不适宜美国白蛾的生存,但如果相邻的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有美国

白蛾的分布,传入我国西北地区并在绿洲定殖的可能性将会加大。

向南扩散的可能性存在,夏季高温可能是其自然扩散的阻力。综合前述

6

种方法的分析结果,与现实疫区相邻的内蒙古、山西、黑

龙江、湖北和宁夏是美国白蛾进一步扩散入侵的可能区域,陕西

再次发生美国白蛾入侵的风险依然存在。第三章美国白蛾的适生性和风险性6、美国白蛾适生性的综合73第三章

美国白蛾的适生性和风险性二、国家层次的风险性分析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在组织有关人员编撰的《中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战略》一书中,对我国

71种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进行了风险性分级,构建了包括发生分布、潜在危险、危害情况、寄主重要性和防治难度等

5

个方面的指标体系,采用简单的分级赋分求和的方法,将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划分为极度危险、高度危险、中度危险和低度危险

4

个等级。美国白蛾的风险性分值为

93

分(满分

100

分),在

71

种林业有害生物中名列第二,在我国为极度危险的等级,属于国家重点防范的有害生物。第三章美国白蛾的适生性和风险性二、国家层次的风险性分析国74第三章

美国白蛾的适生性和风险性二、国家层次的风险性分析2012

年~

2013

年,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采

用了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

200

多种有害生物进行

了国家层次的风险分析工作。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是

借鉴系统分析方法提出的,从分布、潜在危害性、受

害寄主的经济重要性、扩散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管理的

难度等

5

个方面对有害生物作风险评价。

美国白蛾在我国的风险性

R

=2.59

。按照2.50≤R<

3.00

为特别危险,2.00≤R<

2.50

为高

度危险,1.50≤R<

2.00

为中度危险,0

≤R<

1.50

低度危险的分级标准,美国白蛾在我国属于特别危险

的林业有害生物。第三章美国白蛾的适生性和风险性二、国家层次的风险性分析275第三章

美国白蛾的适生性和风险性三、省级层次的风险性分析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在省级层次分析应用较多,

但在具体的指标体系设置和赋分标准上还没有

统一,因此各地的分析结果可相互借鉴,并不

具备可比性。如:美国白蛾在甘肃省的

R

值为美国白蛾在河北省的

R

值为美国白蛾在北京市的

R

值为美国白蛾在淮安市的

R

值为美国白蛾在苏州市的

R

值为2.20

,属高度危险性(初冬等,

2002

);2.28

,属高度危险性(李淑贤等,

2009

);2.30

,属高度危险性(刘海军等,

2005

);2.20

,属高度危险性(朱延书等,

2009

);2.12

,属高度危险性(花小燕等,

2011

)。第三章美国白蛾的适生性和风险性美国白蛾在甘肃省的R值76第四章

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一、测报工作的重要性美国白蛾的测报就是要准确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和实时动态,在其大发生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并在大发生后及时开展积极有效的治理。2003

9

11

日在北京边界上在第一时间首次发现美国白蛾。北京由美国白蛾预防工作正式转入美国白蛾防治工作。

2009

年在四平市的梨树县首次监测到美国白蛾成虫,

2010

年发现幼虫危害,确认美国白蛾已侵入并在吉林省定殖成功。第四章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一、测报工作的重要性美国白蛾的测77第四章

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二、监测技术在林业部

1997

8

月首次发布的《美国白蛾预测预报办法》,辽宁省地方标准《美国白蛾预测预报技术》(

DB21/T861-1995

),河北省地方标准《美国白蛾预测预报技术规程》(

DB13/T640-2005

)和农业行业标准《美国白蛾监测规范》(

NY/T2057-2011

),以及林业行业标准《美国白蛾防治技术规程》(

LY/T2111-2013

)都规定了美国白蛾的一般虫情调查、系统虫情调查和预测方法。在一般虫情调查中规范了人工调查、灯诱调查、性诱调查以及发生疫点统计、发生面积统计、发生程度划分的方法;在系统虫情调查中规范了蛹期调查、成虫期调查、幼虫期调查以及材料汇总的方法。第四章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二、监测技术在林业部199778第四章

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1

线

查在美国白蛾可能发生的地区,根据主要寄主植

物分布情况,按林班、林网、公路等划定固定

或临时踏查线路,在美国白蛾发生期,沿踏查

线路进行踏查,目测发生范围、危害状况。发

现虫情,应立即进行系统调查。要求做到“三

个重点,两个不漏”,即重点监测喜食树种、

老疫情点、脏乱差地段;不漏一块虫源地、不

漏一个死角。第四章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1、线路踏查在美国白蛾79第四章

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成虫监测:成虫期监测应充分利用美国白蛾所具有的“趋光”、“趋味”和“喜食”

3

个特性,重点监测其喜食树种,重点监测卫生条件差的厕所、畜舍、臭水坑、食堂等处周边的树木。目前成虫监测比较成形的技术有灯光监测和性信息素监测。第四章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成虫监测:成虫期监测应充分利用美80第四章

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

幼虫监测:根据美国白蛾发

生代数确定普查次数。按乡

镇(街道)及各有林单位自

查和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分别

开展抽查的方式进行。幼虫

取食植物叶片,被害叶仅留

下叶脉(最明显危害特征),

要注意观察树上的网幕和被害状,危害严重时可使林木生长不良甚至枯死。幼虫网幕显露期第四章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害状,危害严重时可使林木幼虫网幕81第四章

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2

、系统调查系统调查分为固定标准地调查和临时标准地调查,重点调查虫源地、常发区或易发区。每个调查区,以乡镇为单位,设

1

2

块标准地,采取对角线或平行线抽样法抽取

20

株详查。调查发生面积、虫口密度、有虫株率、虫态、虫龄、危害程度和林分因子等。标准地的累积总面积应不少于调查总面积的1%

5%

。第四章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2、系统调查系统调查分为固定标82第四章

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幼虫期调查:观察美国白蛾网幕发生情况,把网幕剪下,查看并记录网幕内幼虫数,统计单株虫口密度,记数后对网幕进行除害处理。高枝剪剪网幕第四章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幼虫期调查:观察美国高枝剪剪网83第四章

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

蛹期调查:在美国白蛾蛹期,调查雌雄性比、天敌寄生率等。调查结果填入美国白蛾蛹期调查表。蛹在树皮缝中越冬,也可在寄主树下的枯枝落叶和表土层中越冬,要撬起树皮、扒开枯枝落叶或翻动表土层进行仔细检查。第四章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 蛹期调查:在美国白蛾蛹期,调查84第四章

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成虫期调查:观察美国白蛾成虫羽化始见期、高峰期、终止期、发生量和雌雄性比。卵期调查:在雌成虫羽化高峰期,调查平均卵

块数、卵块平均粒数,并继续观察孵化率和天

敌寄生率等。第四章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成虫期调查:观察美国白蛾成虫羽化85第四章

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三、预测办法1

、发生期预测期距法预测是实际观测期加上期距值进行某个虫态发生期预测。预测式:F

=

Hi

+

Xi

±

Sx

)式中:

F

—预测某个虫态出现日期;

Hi

—起始虫态发生期实测出现日期;

Xi

—理论期距值;Sx

—理论期距值标准差。第四章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三、预测办法1、发生期预测期距86第四章

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三、预测办法1

、发生期预测发育历期法预测是依据多年总结出来的美国白

蛾各世代不同虫态发育历期进行历期预测。如

观测第

1

代成虫羽化高峰期为

7

2

日,第

1

代成

虫产卵期平均为

2

天,第

2

代卵发育历期平均为

8

天,预测第

2

代幼虫出现高峰期为

7

12

日,

与实际情况进本吻合。第四章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三、预测办法1、发生期预测发育87第四章

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三、预测办法1

、发生期预测

比较法预测是根据灯(性)诱相邻两代美国白蛾成虫数量相比较进行预测。如果第

1

代灯诱成虫与越冬代相比有所增加,表明种群属于上升状态,第

2

代发生危害将加重。反之,则处于下降趋势。第四章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三、预测办法1、发生期预测 比88第四章

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三、预测办法1

、发生期预测物候法预测是通过多年观察,找出美国白蛾某一虫态

与自然界各种自然现象、生物现象出现的季节性规律

之间的相关性进行预测。如北京地区柳花盛开期,即

为越冬代成虫羽化期,也是越冬代成虫最佳诱捕期。第四章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三、预测办法1、发生期预测物候89第四章

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三、预测办法1

、发生期预测有效积温法预测是根据美国白蛾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当地近期的平均气温预测值,预测下一虫态的发生期。计算公式:

N

=

K

/

(

T

C

)式中:

N

—发育天数;K

—有效积温;T

—日平均温度;C

—发育起点温度

。第四章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三、预测办法1、发生期预测有效90第四章

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三、预测办法2

、发生量预测蛹重法进行预测是根据蛹的重量对产卵量进行预测。刘远等(

2004

)研究了美国白蛾雌蛹重与产卵量的关

系。美国白蛾蛹重平均为(

0.169

±

0.0197

g

,产

卵量平均为(

544.2

±

182.2

)粒,雌蛹重与产卵量

的关系回归式

y

=

-948

+

8924.4

x

。第四章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三、预测办法蛹重法进行预测是根据91第四章

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三、预测办法

2

、发生量预测

灯诱标记回收法预测是根据灯诱成虫总数,标记雌成虫的回收率,再根据灯控面积内寄主株数等参数预测下一代幼虫数量。第四章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三、预测办法 灯诱标记回收法预测92第四章

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有效虫口基数法预测是根据前一个世代(或前一虫态)的有效虫口基数推测下一世代的发生量,可按公式:P=P

0

×

{e

f/f+m

(1-a)(1-b)(1-c)(1-d)

}式中:

p

—下一世代或下一虫态的预测发生量;P

0

—调查时的虫口基数;e

—每头雌成虫的平均产卵量;f

—雌成虫数;m

—雄成虫数;a

—卵死亡率;b

—幼虫死亡率;c

—蛹死亡率;d

—成虫生殖前死亡率。第四章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有效虫口基数法预测是根据前一个世93第四章

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3

张庆贺等(

1998

)应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监测美国白蛾,对诱蛾量(

x

)与诱捕器附近

50

m范围内寄主树木的有虫株率(

y

)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证明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

y

=

5.01+0.071x

r=0.97

),可以作为危害程度预测的辅助方法。第四章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3、危害程度预测 94第四章

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4

、发生面积预测根据监测数据和成虫飞行距离、趋味性、趋光性及寄主植物分布情况等预测发生分布面积。用标准地代表法预测发生面积,具体计算公式:A

=

N

1

×

AN

1

+

N

2

×

AN

2

+

N

3

×

AN

3式中:

A

—预测发生面积;N

1

—预测或实测轻度发生标准地块数;AN

1

—轻度发生标准地代表面积;N

2

—预测或实测中度发生标准地块数;AN

2

—中度发生标准地代表面积;N

3

—预测或实测重度发生标准地块数;AN

3

—重度发生标准地代表面积。第四章美国白蛾的监测预报4、发生面积预测根据监测数据和95第五章

美国白蛾的检疫管理一、检疫工作的重要性从美国白蛾的跨国传播历史看,人为传播在美国白蛾扩散蔓延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

从美国白蛾在我国的传播历程看,美国白蛾在我国境内的扩散蔓延也以人为传播为主,部分省市首次发现以及后来在省内不断扩散蔓延的事实也都证明这一点。第五章美国白蛾的检疫管理一、检疫工作的重要性从美国白蛾的96第五章

美国白蛾的检疫管理一、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归纳起来,美国白蛾在我国境内传播的主要方式是随物资及交通工具进行远距离传播蔓延。其特点是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

7

月、

8

月和

9

月为最多,这一时段正是两个世代交替发生与扩散的盛期;疫区内几乎各种货物都能携带,但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最多,尤其是木材、水果、草制品、海产品及其包装物携带的机会更多;货车带疫情比客车多,超高车体比矮车体带疫情严重;卵、幼虫、蛹和成虫都能随货物和交通工具进行传播,其中以

5

龄、

6

龄的幼虫和蛹的传播机会最多。第五章美国白蛾的检疫管理一、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归纳起来,美97第五章

美国白蛾的检疫管理一、检疫工作的重要性为什么近些年来,特别是

2008

年以后美国白蛾在我国的扩散明显加快,发生区域、发生面积都在迅速增加?为什么绝大多数的新发生区不能说明其传入的时间和途径

?

为什么很多新发生区在传入的初始期没有及时发现,往往是进入快速扩散期才被动发现?这些问题说明了各地对检疫工作特别是对美国白蛾的检疫重视程度放松了,在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复检等环节中出现诸多疏漏。第五章美国白蛾的检疫管理一、检疫工作的重要性为什么近些年98第五章

美国白蛾的检疫管理二、检疫检验技术商检标准《美国白蛾检疫鉴定方法》(

SN/T1374-2004

)规定了美国白蛾的检疫鉴定方法。国家标准《美国白蛾检疫技术规程》(

GB/T23474-2009

)规定了实施美国白蛾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复检、检验鉴定、除害处理的程序和方法。最新出版的《中国林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检疫技术手册》提供了美国白蛾检疫技术操作办法,可在具体的检疫实践中加以应用。第五章美国白蛾的检疫管理二、检疫检验技术商检标准《美国白99第五章

美国白蛾的检疫管理1

、产地检疫种苗繁育基地的检疫调查贮木厂及加工、经销场(点)的疫情调查集贸市场的疫情调查第五章美国白蛾的检疫管理1、产地检疫种苗繁育基地的检疫100第五章

美国白蛾的检疫管理2

、调运检疫检疫范围和方法:根据不同时期,特别是来自疫情发生区的应检物,

仔细检查是否带有任何虫态的美国白蛾及排泄物、蜕皮物或被害

状、土壤(蛹)。——将苗木、砧木、插条、接穗等繁殖材料,放在一块

100

cm

×

100

cm

白布(或塑料布)上,逐株(根)进行检查,详细观察

根、茎、叶、芽等部位,是否有美国白蛾的不同虫态,进行检疫。——现场仔细对枝干、木材、运输工具等外表或树皮裂缝处有无美国白蛾的不同虫态、虫粪等进行检查。——用肉眼或借助扩大镜、放大镜直接观察中药材、果品表面有无危害症状(虫孔、虫粪等)。——应检寄主植物及产品、植物性包装材料(含铺垫物、遮荫物、新鲜枝条)及装载植物的容器数量巨大,应进行抽样检查。第五章美国白蛾的检疫管理2、调运检疫检疫范围和方法:根101第五章

美国白蛾的检疫管理2

、调运检疫抽样方法:现场检查散装的寄主植物、果实、苗木、花卉、中药材等时,从应检物中分层取样,直到取完规定的样品数量为止;现场检查原木、锯材时,按抽样比例,视美国白蛾疫情发生情况从楞垛表层或分层抽样检查。第五章美国白蛾的检疫管理2、调运检疫抽样方法:现场检查102第五章

美国白蛾的检疫管理2

、调运检疫抽样比例:按照植物及其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进行现场检验。——苗木、砧木、插条、接穗、花卉等繁殖材料,按一批货物总件数抽取

1%

5%

,少于

20

株,应全部检查。——生药材,按

1

袋货物总件数抽取

0.5%

5%

。——原木、锯材及其制品(含半成品)和进境的植物及其产品的再调运,按一批货物总数或总件数抽取

0.5%

10%

。——散装寄主植株、果实、生药材,按货物总量的

0.5%

5%

抽查,果实、生药材少于

1

kg

,应全部检查。——其他怀疑带有美国白蛾的植物及其产品,可参照上述情况办理。

按上述比例抽样检查的最低数量不得少于

5

件,不足

5

件的,件件

检查。——怀疑应检物带有美国白蛾时要扩大抽样数量,抽样数量应不得低于上述规定的上限。第五章美国白蛾的检疫管理2、调运检疫抽样比例:按照植物103第五章

美国白蛾的检疫管理3

、复检对来自疫情发生

区及其毗邻地区

或途径疫情发生

区的应检物怀疑带有美国白蛾时,调入地森检机构须进行检疫。具体方法同调运检疫。第五章美国白蛾的检疫管理3、复检对来自疫情发生带有美国104第五章

美国白蛾的检疫管理4

、检验鉴定借助于解剖镜、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参照有关

的昆虫标本、图谱、资料等进行美国白蛾识别

鉴定。对一时无法鉴定的采取人工饲养,养至

成虫期鉴定,或结合观察各虫态特征及其生物

学特性,作出准确鉴定。必要时送请有关专家

鉴定,并由专家出具书面鉴定材料。第五章美国白蛾的检疫管理4、检验鉴定借助于解剖镜、显微105第五章

美国白蛾的检疫管理第五章美国白蛾的检疫管理106第五章

美国白蛾的检疫管理三、检疫处理技术1

、物理除害在美国白蛾卵期、幼虫网

幕期,每隔

2

3

天检查

一次,将带美国白蛾卵块、

幼虫网幕的叶连同小枝一

起剪下,用纱网罩住,待

天敌羽化后再烧毁或深埋。

剪网幕时,注意不要破网,

防止网内幼虫漏出,落在

地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