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复习题_第1页
中药鉴定复习题_第2页
中药鉴定复习题_第3页
中药鉴定复习题_第4页
中药鉴定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TOC\o"1-5"\h\z答:(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 确保中药质量 (3)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 (4)寻找扩大新药源2中药材品种混乱的主要原因是 ?答:(1)同物异名,同名异物(2)古代典籍,记述粗略(3)—药多源,易于混杂(4)历史沿革,品种变迁3解决中药材品种混乱的途径 ?答:(1)深入调查,加强考证草本(2)考察地方史志.注意域外旁支(3)严格规范名称,力求一药一名(4)研究活性成分,寻求药效实证4各论里药材的来源及入药部位 ?(一)根及根茎类中药⑴狗脊:(来源):蚌壳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金毛狗脊的干燥根茎。 (入药部位):根茎⑵绵马贯众:(来源):贯众为蕨类植物的带叶柄基的干燥根茎。 (入药部位):根茎⑶大黄:(来源):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⑷何首乌:(来源):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 (入药部位):块根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入药部位⑶大黄:(来源):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⑷何首乌:(来源):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 (入药部位):块根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入药部位):根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入药部位):根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 (入药部位):根毛莨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和云连的干燥根茎。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 (入药部位):根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

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 (入药部位):根> (入药部位):根(入药部位):根:(入药部位):根(入药部位):块茎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 (入药部位):鳞茎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 (入药部位):块茎(入药部位):根及根茎⑸附子⑹白芍⑺赤芍⑻黄连⑼防己⑽甘草(11) 黄芪(12) 人参(13) 西洋参:(来源):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干燥根。(14) 三七:(来源):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15) 黄苓:(来源)唇形科植物黄苓的干燥根。(16) 半夏:(来源):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17) 川贝母:(来源):(18) 浙贝母:(来源):(19) 天麻:(来源):(二)茎木类中药来源):来源):来源):来源):((((((((来源)来源)来源)来源)来源)来源)来源)来源)(入药部位):根(入药部位):根及根茎:(入药部位):根(入药部位):鳞茎⑴川木通⑵关木通⑶大血藤⑷鸡血藤((((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干燥藤茎。 (入药部位):藤茎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干燥藤茎。 (入药部位):藤茎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茎。 (入药部位):藤茎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 (入药部位):藤茎(三) 皮类中药⑴肉桂:(来源):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⑵杜仲:(来源):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⑶关黄柏:(来源):(四) 叶类中药⑴大青叶:(来源):⑵番泻叶:(来源):(五) 花类中药为芸香科植物黄檗的树皮。(入药部位)树皮:(入药部位):(入药部位(入药部位):树皮树皮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叶(入药部位):叶⑴洋金花:(来源):茄科植物白曼陀罗的干燥花 (入药部位):花(入药部位):⑵金银花:(来源):忍冬科植物忍冬•(入药部位):(入药部位):花冠⑶红花(入药部位):花冠(六)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⑴五味子:(来源):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入药部位):果实⑵小茴香:(来源):伞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 (入药部位):果实(七) 全草类中药⑴麻黄:(来源):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入药部位):草质茎⑵薄荷:(来源):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 (入药部位):地上部分(八) 藻、菌、地衣类中药⑴冬虫夏草:(来源):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入药部位):⑵茯苓:(来源):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入药部位):菌核(九)树脂类中药⑴乳香:(来源):橄榄科植物乳香树、鲍达乳香树 •、野乳香树等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入药部位):油胶树脂⑵没药:(来源):橄榄科植物没药树及同属植物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入药部位):⑶血竭:(来源):(入药部位):油胶树脂5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答:《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搜集、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草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载药365种《新修本草》官修中药著作,唐代苏敬等撰。世称《唐本草》 。载药850种6宋代本草有哪些?答:《日华子诸家本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图经本草》、《证类本草》、《本草衍义》、《履巉岩本草》7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是?答:《神农本草经》8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答:《本草纲目》9主要收载外国输入的药物的本草是 ?答:西洋参10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答:《神农本草经》11成书于清代的著作有?答:《本草纲目拾遗》、《晶珠本草》、《植物名实图考》12各类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答:(一)植物药1•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此时根或根茎中贮藏的营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含有效成分也比较高。2.茎木类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此时树皮养分及液汁增多,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皮部和木部容易剥离,伤口较易愈合。•叶类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花类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采收。花类中药,在含苞待放时采收的如金银花、辛夷、丁香、槐米等;在花初开时采收的如红花、洋金花等;在花盛开时采收的如菊花、番红花等。6•果实种子类一般果实多在自然成熟或近成熟时采收。有的采收幼果。种子类药材在果实成熟时采收。7•全草类多在植株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割;有的在开花时采收,如益母草、荆芥、香薷等。(二) 动物类因原动物种类和药用部位不同,采收时间也不相同。以成虫入药的,应在活动期捕捉,如土鳖虫等。(三) 矿物药类全年均可采收。13中药贮藏保管中常发生的变质现象?答:(1).虫蛀药材被虫蛀后,对药材的破坏性甚强,且引起药材变质。(2) .霉变感染霉菌的药材会霉烂变质,失去药效,或产生毒素。(3) .变色药材变色是药材成分和品质变化的标志,引起的原因有多种。(4) .走油走油又称"泛油".是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药材的走油与贮藏中温度咼和时间久有关。(5) .风化药材在空气中失水,或使成分流失,功效减弱,如明矶、芒硝。(6) .自燃是药材自动燃烧起来的现象。 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富含油脂或水分含量过高的药材, 层层堆置重压,中央局部温度先高热碳化而自燃。14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是?答:其目的是促使鲜药材的干燥,符合医疗应用要求和商品规格,便于包装、贮藏、运输,保证药材质量。15常用的加工方法?答:(1)拣:将采收的新鲜药材中的杂物及非要用部分拣出 ,或是将药材拣选出来。(2)洗:药材在采集后,表面多少附有泥沙,要洗净后才能供药用。(3) 漂:是用水溶去部分有毒成分。(4) 切片:较大的根基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大多趁鲜切成块、片、以利干燥。(5) 去壳:种子类药材,一般把果实采收后,晒干去壳,取出种子。(6) 蒸、煮、烫:含粘液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宜干燥,需先经蒸煮或烫处理以便易于干燥。(7) 熏硫:有些药材为使色泽洁白,防止霉烂,常在干燥前后用硫磺熏制。(8) 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9) 干燥:是及时除去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利于贮藏,保证药材质量。晒干:禾U用阳光和户外流动的空气将药材晒干。烘干:利用烘房或火炕低温烘烤,使药材干燥。阴干:阴干法是把鲜品置于室内或棚下通风较好的地方,促使水分自然蒸发而得以干燥的方法。远红外加热干燥:微波干燥:干燥数度快,加热均匀,产品质量高。16中药鉴定的依据?答:(一)国家药品标准1、《中国药典》 中国药典共颁布了九版, 1953(一部)、1977、1985、1990、1995、2000(二部)、一部中药,二部化学药,由凡例、正文、附录、检索组成。 2005,2010(三部),三部生化药物。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药品标准》)。与药材相关的有(1) 中药材部颁标准:中药材、藏药、蒙药、维药等(2)进口药材部颁标准 《43种进口药材质量标准》(二)地方标准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材标准 多是国家药品标准未收载品种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炮制规范17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答:(一)取样(二) 鉴定(三) 结果18有异型维管束的药材,异型维管束存在的部位 ?答:(1)何首乌:韧皮部(2)川乌:韧皮部(3)苦参:韧皮部 (4)番泻叶: 维管束佃中药鉴定常用的方法?答:中药鉴定常用的鉴定方法有:(1)来源(原植物、动物和矿物)鉴定法、(2)、性状鉴定法、(3)、显微鉴定法(4)、理化鉴定法(5)、其他鉴定方法和技术简介20性状鉴别的主要内容?答:⑴、形状药材的外形特征,一般较为固定。如园柱形 (黄芪、甘草)、纺缍形(麦冬、百部卜鸡爪形(黄连)拳形(川芎)、团块状(泽泻,生地)等。(2) 、大小药材的大小(指长短、粗细、厚薄),一般有一定的幅度。(3) 、色泽指药材表面的颜色和光亮度。商品药材的色泽一般较固定,色泽的变化与药材的质量关系很大,可反映出药材的真伪和质量的好坏,药材品种不同,加工条件变化、贮存时间长短或加工不当,可改变药材色泽,表示药材质量降低。观察色泽应在白天自然光线下或日光灯下进行,颜色的描述,以质量好的在前,色淡的在前。⑷、表面药材的外表面或内表面有具体的特征,可供鉴别,如光滑、粗糙、皮孔、皱纹等。(5)、质地指药材的软硬、坚韧、疏松、轻重、粘性或粉性等特征。⑺、味从古至今,尝味是中药鉴别的重要手段,药材之味与成分、性质关系很大。尝药注意:取样要有代表性,药材各部味道可能不同,如果实的果皮与种子,树皮的外侧与内侧,根的皮部与木部。样品须口中咀嚼一分钟才能准确尝出(舌之各部味觉有异)。有强烈刺激性和毒性药材,如草乌、白附子、狼毒、半夏等,尝量要少、吐出、漱口洗手,以免中毒。(8)、水试选用某些药材在水中的比重和特殊变化,作为鉴别特征之一。、火试有些藤木类、树脂类和动物类药材用火烧之,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响声等,用以鉴别药材。TOC\o"1-5"\h\z、气药材具挥发性物质,有特殊的香气或臭气。可将药材弄碎或热水中泡一下闻,以资鉴别。21植物药材显微鉴定常用的制片有 ?答:(1)横切或纵切片:(2)解离组织片:(3)表面制片:(4)粉末制片:(5)花粉粒与孢子制片:(6)矿物药制片22水合氯醛液加热处理切片和粉末的作用和目的 ?答:作用:为了使细胞、组织能观察清楚,需用水合氯醛液装片透化目的:溶解淀粉粒、蛋白质、叶绿素、树脂、挥发油等,并使已收缩的细胞膨胀。23双子叶植物根及单子叶植物根的特点 ?答: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1.外有栓皮外常无栓皮2.可见明显形成层环纹可见内皮层环纹3.环内木质部占比例大皮部宽广4.自中心向外有放射状结构(射线)无5.中心无髓有髓TOC\o"1-5"\h\z24双子叶植物根茎及单子叶植物根茎的特点答: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1.外有栓皮外常无栓皮2.可见明显形成层环纹可见内皮层环纹3.自中心向外有放射状结构(射线)横切面不呈放射状结构皮层及中柱有维管束小点散布4.中心髓部明显无髓TOC\o"1-5"\h\z25绵马贯众的性状鉴别特点,成分,间隙腺毛的理化鉴别 ?答:性状鉴别:呈长倒卵形而稍弯曲,上端钝圆或截形,下端较尖。外表黄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条状披针形鳞片,并有弯曲的须根。叶柄残基呈扁圆柱形,质硬,断面略平坦,棕色,有黄白色维管束 5〜13个,环列;根茎质坚硬,横断面呈深绿色至棕色,有黄白色小点状维管束 5〜13个,排列成环,其外散有较多的叶迹维管束。气特殊,味初微涩,渐苦而辛。间隙腺毛的理化鉴别:取叶柄基部或根茎横切片,滴加 1%香草醛溶液及盐酸,镜检,间隙腺毛呈红色。26如何鉴别大黄及其伪品土大黄?答:区别点大黄伪品来源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基根茎冋属波叶组植物藏边大黄沙套大黄(波叶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的干燥根基根茎根茎横切面有无星点有无泻下作用强弱主要泻下成分为双蒽酮苷,泻下作用较强不含或仅含微量双蒽酮苷,泻下作用较弱断面在紫外灯下显现颜色红棕色荧光含大黄苷显亮紫色荧光27实验中涉及的所有粉末特点?答:⑴大黄:粉末黄棕色。①草酸钙簇晶多而大。②导管多为大型网纹,非木化。③淀粉粒甚多。⑵何首乌:粉末棕色。1•淀粉粒众多,单粒呈类球形、盔帽形或三角状锥形,直径 4〜16〜39艸,脐点呈人字状、星状、弧状或点状,层纹不明显。 复粒直径6〜51叩,由2〜3〜9粒复合而成。2•草酸钙簇晶较多,直径约80艸,也有簇晶与较大的类方形结晶合生。 3•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7〜178^m;另有细小的网纹导管。⑶黄连:粉末 25~64呵 9~28册②木纤维众多 10~13呵 ③韧皮纤维鲜黄色^ 25~40呵样技悼纹孔较瑞:④辱管工要为纹孔导鴛少数为貝跺纹孔、蜒纹、两纹导耸亡於7~19册⑤淀粉粒长圆形、肾

形、类球形或卵形 1~10pm 2~4个分粒复合而成。⑥鳞叶表皮细胞绿黄色或黄棕色 賂二爻方形壁微敍狀弯tlzh址外仃木栓组织、营馳、木汙壁细甩和细小草酸钙方晶等⑷甘草:粉末淡棕黄色。①纤维成束,壁厚;晶纤维易察见。②草酸钙方晶多见。③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稀有网纹导管。④淀粉粒多为单粒。⑤木栓细胞多角形,红棕色。⑥棕色块状物形状不一。⑸人参:粉末:淡黄白色。①树脂道碎片易见,含黄色块状分泌物。②草酸钙簇晶,棱角锐尖。③木栓细胞表面观类方形或多角形,壁细波状弯曲。④网纹导管和梯纹导管。⑤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多角形;复粒由2〜6分粒组成。⑹黄苓:粉末:黄色。①韧皮纤维单个散在或数个成束,梭形,壁厚,孔沟细。②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长方形,壁较厚或甚厚。③木栓细胞多角形、棕黄色。④网纹导管多见。⑤木纤维多碎断,有稀疏的斜纹孔。⑥淀粉粒甚多。⑺半夏:粉末:类白色。①淀粉粒甚多。②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椭圆形黏液细胞中, 或随处散在,针晶长20〜144pm。螺纹导管。⑻浙贝母:粉末:淡黄白色。①淀粉粒甚多。②表皮细胞类多角形或长方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气孔少见,副卫细胞4〜5个。③草酸钙结晶少见,细小,多呈颗粒状,有的呈梭形、方形或细杆状。④导管多为螺纹。⑼肉桂:粉末:红棕色。①纤维大多单个散在,长梭形,壁厚,木化,纹孔不明显。②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壁厚,有的一面菲薄。③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④草酸钙针晶较细小,散在于射线细胞中。⑤木栓细胞多角形,含红棕色物。⑽黄柏:粉末:鲜黄色。①纤维鲜黄色,常成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石细胞鲜黄色,类圆形或纺锤形,有的呈分枝状,枝端锐尖,壁厚,层纹明显,有的可见大型纤维状的石细胞。草酸钙方晶众多。大青叶:粉末:绿褐色。①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略呈念珠状增厚。②气孔不等式,副卫细胞 3〜4个。③叶肉组织分化不明显,叶肉细胞中含蓝色细小颗粒状物,亦含橙皮苷样结晶。番泻叶:粉末:淡绿色或黄绿色。①晶纤维多,草酸钙方晶直径 12〜15pm②非腺毛单细胞,壁厚,有疣状突起。③上下表皮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垂周壁平直;上下表皮均有气孔,主为平轴式,副卫细胞多为 2个,也有的3个。④草酸钙簇晶存在于叶肉组织细胞中。金银花: 粉末:浅黄色。①花粉粒众多,黄色,球形,外壁具细刺状突起,萌发孔 3个。②腺毛有2种,一种头部呈倒圆锥形,顶部略平坦,由 10〜30个细胞排成2〜4层,腺柄2〜6个细胞;另一种头部呈倒三角形,较小,由4〜20个细胞组成,腺柄2〜4个细胞。腺毛头部细胞含黄棕色分泌物。③非腺毛为单细胞,有 2种:一种长而弯曲,壁薄,有微细疣状突起;另一种较短,壁稍厚,具壁疣,有的具单或双螺纹。④薄壁细胞中含细小草酸钙簇晶。⑤柱头顶端表皮细胞呈绒毛状。红花:粉末:橙黄色。①花冠、花丝、柱头碎片多见,有长管状分泌细胞常位于导管旁,含黄棕色至红棕色分泌物。②花冠裂片顶端表皮细胞外壁突起呈绒毛状。 ③柱头和花柱上部表皮细胞分化成圆锥形单细胞毛先端尖或稍钝。花粉粒类圆形、椭圆形或橄榄形,外壁有齿状突起,具 3个萌发孔。⑤草酸钙方晶存在于薄壁细胞中苦杏仁:粉末①种皮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 ,淡黄或棕黄色,侧面观大多数呈贝壳形卵圆形或类圆形 ,底部较宽,表面呈类圆形、类多角形,纹孔大而密②种皮外表皮薄壁细胞黄棕色或棕色,多皱缩,细胞界限不清③子叶细胞含糊粉粒及油滴,较大的糊粉粒中有细小草酸钙簇晶④导管主螺纹小茴香:粉末红褐色。①果皮表皮细胞类多角形,壁厚,角质纹理致密。气孔不定式,长圆形或圆形,直径40-45pm,副卫细胞4-8个。②腹缝线石细胞类长方形或多角形,长至 260pm,有孔沟及纹孔。③油细胞多已破碎,完整者类圆形,直径150-180pm。④内果皮柱状细胞直径 50-80pm,长达500pm,壁较薄,木化,多具单斜纹孔或十字纹孔对。⑤种皮表皮石细胞淡黄色, 矩形,宽50-80pm,长达180pm。⑤纤维较粗长,宽40-90pm,长达1000pm,纹孔明显,木化。麻黄:粉末草麻黄:棕色或绿色。①表皮细胞呈类长方形,外壁布满颗粒状细小晶体;气孔特异,内陷,保卫细胞侧面观呈哑铃形或电话听筒形;角质层极厚,常破碎,呈不规则条块状,有的呈乳头状突起。②纤维木化或非本化,狭长,壁厚,胞腔不明显,壁上附有众多细小的砂晶和方晶。③棕红色块状物不规则形。薄荷:粉末①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约至90pm,柄单细胞;小腺毛头部及柄部均为单细胞。②非腺毛 1〜8细胞,常弯曲,壁厚,微具疣突。③下表皮气孔多见,直轴式。④叶肉及表皮薄壁细胞内有淡黄色针簇状或呈扇状的橙皮苷结晶。28味连、雅连、云连的区别?答:特征…种娄一味连雅连云连来源黄连二角叶黄连云连产地重庆石柱县四川洪雅尔梅等地云南性状鉴别多分枝形如鸡爪有"过桥”多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过桥"较长多单枝弯曲呈钩状较细小”过桥”较短显微鉴别皮部中柱鞘有石细胞髓部无或偶见石细胞皮部中柱鞘髓部均有石细胞皮部中柱鞘髓部均无有石细胞TOC\o"1-5"\h\z29区别人参株令的植物形态术语有哪些并解释 ?答:芦头:又称芦。指人参的根茎部分。芦碗:系指芦头上的数个圆形或半圆形凹窝状已枯茎痕,形如小碗。马牙芦:指人参根茎上的茎痕明显,形如马牙状,称“马牙芦” 。圆芦:指人参根茎上的茎痕,因年久而长平,如圆柱状,称“圆芦” 。堆花芦:指人参根茎上的茎痕,紧密,集聚于四周,状如堆花。艼:指人参根茎上生出的不定根。艼:不定根膨大,文形:指主根形体顺直而细长。武形:主根下部有二条支根,分开成八字形。六体:是指人参药材的整体特点,为拟人描述法,包括“灵、笨、老、嫩、横、顺” ,是为“六体”。野山参以“灵、嫩、横”体为佳品。灵体:人参体态玲珑、样子好看,体腿明显可分,腿多为两个,分叉角度大者,按其形态可分为菱角体、跨海体、元宝体、疙瘩体。皮条须:须根疏生、清秀而不散乱、犹如鞭梢的皮条,自上而顺下。点:须根上生长着一些疣状突起,形似珍珠 价格称为“珍珠点”。螺旋纹:主根上部,生有紧密的环形纹,纹深而细,皱纹略显得向上皱。白干参:指刮去皮而晒干的人参。掐皮参:指鲜参根经针刺浸糖后,再用竹刀掐皮使外皮成纵皱,并将须根用线束扎者。白人参:指以鲜人参用针刺,并于糖汁中浸泡者,其形体保持完好。糖参是指体形较差者。边条人参:指经过二、三小时蒸煮后干燥,侧根较长的人参。皮尾参:指直接晒干的人参侧根。红直须:指经过蒸煮后干燥的人参侧根 。红弯须:指经蒸煮后干燥的人参须根。30写出粉末中含有草酸钙簇晶的五种中药名称,写明其来源,并描述一个药的主要性状特征 ?答:大黄,黄连,肉桂,黄柏,番泻叶,大黄:1•性状鉴别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片状,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常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无“星点”。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唾液染成黄色。大黄饮片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厚片或块,周边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或残存有棕褐色至黑棕色外皮。黄连:性状鉴别 味连:多分枝,常弯曲,集聚成簇,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 3〜6cm,直径0.3〜0.8cm。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长而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气微,味极苦。雅连: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过桥”较长。顶端有少许残茎。云连: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肉桂:性状鉴别:呈槽状或卷筒状。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纹斑;内表面红棕色,较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中间有 1条黄棕色的线纹。气香浓烈,味甜、辣。黄柏:性状鉴别:呈板片状或浅槽状。外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的可见皮孔痕及残存的灰褐色粗皮;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体轻,质较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气微,味甚苦,嚼之有黏性。番泻叶:性状鉴别狭叶番泻: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叶端急尖,叶基稍不对称,全缘。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绿色,无毛或近无毛,叶脉稍隆起。革质。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性。尖叶番泻:呈披针形或长卵形,略卷曲,叶端短尖或微突,叶基不对称,两面均有细短毛茸。

31天麻性状特点?答:性状鉴别药材:呈椭圆形或长条形,略扁,皱缩而稍弯曲,长 3〜15cm宽1.5〜6cm,厚0.5〜2cmi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纵皱纹及由点状突起(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有时可见棕褐色菌素。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状的芽或残留茎基;另一端有圆脐形疤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角质样。气微,味甘。 饮片:呈不规则的薄片,外表面淡黄色至淡黄棕色,有时可见点状排成的横环纹,切面黄白色或淡棕色,角质样,半透明。气微,味甘。32人参,西洋参,三七的区别?答:区别点人参西洋参三七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五加科植物西洋参五加科植物三七药用部位根及根茎根根及根茎表面表面灰夷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皱纹表面浅黃褐色或黄白色,可见横向环纹,并有细密的浅纹皱纹表面灰褐色或灰黃色有续断纵皱纹及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质地质较硬质坚实难折断体重,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成分不含拟人参皂苷F11,含人参皂苷Rf含拟人参皂苷F11,不含人参皂苷Rf不含拟人参皂苷F11,不含拟人参皂苷Rf,含三七皂苷R1理化鉴别中釆用的对照品人参皇苷Rb1,Re,Rf,Rg1拟人参皇苷F11,及人参皂苷Rb1,Re,Rg1人参皂苷Rb1,Re,Rg1,三七皇苷R1重金属有害兀素检查无铅不得过百万分之五,镉不得过千万分之三,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铜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无含量测定人参皂苷Rg1,Re的总量,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Re和Rb1的总量人参皂苷Rg1,Rb1和三七皂苷R1的总量33粉末中有晶纤维的药材?答:苦参甘草黄芪巴戟天石菖蒲川木通鸡血藤黄柏番泻叶34四大怀药,浙八味?答:四大怀药:怀牛膝,怀地黄,怀菊花,怀山药浙八味”实际上是指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延胡索、玄参、笕麦冬、温郁金35上课强调过的一些药材的化学成分 ?答:(1)狗脊【化学成分】根茎含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及绵马酚;根茎的柔毛含鞣质及色素。绵马贯众 【化学成分】①间苯三酚衍生物:绵马精,不稳定,能缓慢分解产生绵马酸类、黄绵马酸类及微量白绵马素类成分。另含粗蕨素类等化合物。②挥发油。③鞣质。④树脂等。细辛【化学成分】三种细辛均含①细辛脂素。②挥发油,油中均含甲基丁香油酚、黄樟醚、细辛醚,并含a-蒎烯及3-蒎烯等成分。③尚含生物碱、木脂素、谷甾醇、豆甾醇等大黄【化学成分】三种大黄均主含①蒽醌类:有游离状态的和结合状态的,其中以结合状态为主,游离状态占少部分。游离型葸醌有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结合型蒽醌为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单糖苷、双糖苷,其中双蒽酮苷主为番泻苷 A、Bc、DEF。②鞣质类:有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 d-儿茶素等。③尚含挥发油、有机酸、脂肪酸、甾醇及多种无机元素。游离型蒽醌类成分为大黄抗菌的主要成分,结合型蒽醌类成分为大黄泻下作用的主要成分,以双蒽酮苷类成分泻下作用最强。鞣质类成分为大黄的收敛成分。(50何首乌【化学成分】①二苯乙烯苷类化合物:约 1.2%,如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3-D-葡萄糖苷。②蒽醌类衍生物:约1.1%,主要为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及其苷。③卵磷脂约 3.7%。④鞣质。⑤铁及锌含量较高。 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一2-O-3-D-葡萄糖苷具有抗衰老、降血脂、心血管活性、免疫调节、保肝作用等活性。(6)川乌【化学成分】①生物碱类:主要为剧毒的双酯类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杰斯乌头碱、塔垃乌头胺、川乌碱甲、乙、卡乌碱、异乌头碱等。②乌头多糖。(70白芍【化学成分】根含①单萜苷类:主含芍药苷,并含少量羟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②挥发性成分:主含苯甲酸、牡丹酚及其他醇类和酚类成分。③鞣质: 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组成的鞣质、四种逆没食子鞣质。④其他: 3-谷甾醇等。芍药苷为解痉、镇痛、抗炎的有效成分。赤芍【化学成分】主含①苷类成分,其中含芍药苷 3.5%〜8%并含微量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及苯甲酰芍药苷。②苯甲酸约1%③鞣质约12.6%,等。黄芪【化学成分】两种黄芪均含:①皂苷类:皂苷类主为黄芪皂苷i、n、川、w、v、w、%、忸,大豆皂苷I及膜荚黄芪皂苷i、n等。正品黄芪三萜皂苷中以黄芪皂苷“(也称黄芪甲苷)及n为主要成分。②黄酮类: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中均含芒柄花黄素、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等。蒙古黄芪还含多种黄酮苷元,如山柰酚、槲皮素、异鼠李素等。③多糖类:黄芪多糖。④多种有机酸及胆碱、甜菜碱等。皂苷类成分具有降压、利尿和强心作用。黄芪多糖类具有增强免疫活性的作用。人参【化学成分】①皂苷类:根含总皂苷约 4%须根中含量较主根高。皂苷类成分有 30多种,均为三萜皂苷,根据皂苷元的不同可分为两类三组:一类是四环三萜的达玛脂烷系皂:苷,其中一组苷元为人参二醇,如人参皂苷(ginsenoside)Ra1、Ra?、Ra^、Rb、Rb、Rb、Rc、Rd、Rgs>Rh2、Rs、Rs2等;另一组苷元为人参三醇,如人参皂苷Re、Rf、20-gluco-Rf、Rg、Rg、Rh等。第二类是五环三萜的齐墩果烷系皂苷,其苷元为齐墩果酸,如人参皂苷R)。②糖类:单糖、双糖、三糖、多糖类化合物,如人参多糖 A〜L,Q〜U等。③挥发油,油中含3-榄香烯、人参炔醇等。④人参多肽类。⑤尚含有机酸(人参酸、柠檬酸) 、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等。人参皂苷与人参多糖为人参的主要有效部位。 人参皂苷Rb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轻度兴奋作用, Rg有促进记忆的获得、巩固和再现的作用,人参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溃疡、抗肿瘤、降低血糖等活性。西洋参*【化学成分】①人参皂苷类:含有四环三萜的达玛脂烷系皂苷和五环三萜的齐墩果烷系皂苷 Rb、Rb2、Rc、Rd、ReRg、R。、Rh、Rb、Rd及西洋参皂苷L和拟人参皂苷 Fn等。②挥发油:已鉴别出 15种倍半萜类化合物(有7种与人参相同),以反式3-金合欢烯含量较高。③氨基酸类:含有 16种以上的氨基酸。④多糖:果胶、人参三糖等多糖。⑤尚含微量元素、胡萝卜苷、甾醇等。三七【化学成分】①皂苷类:含多种皂苷,总量 9.75%〜14.90%,和人参所含皂苷类似,但主为达玛脂烷系皂苷,有人参皂苷 Rb、Rb、Rc、Rd、ReRg、Rg、Rh及三七皂苷R、R、F3、F4、R6。②氨基酸类:从三七中分离和测得16种以上氨基酸,其中有7种人体必须氨基酸,田七氨酸(即三七素)为一种特殊的氨基酸。③黄酮类:三七黄酮A,三七黄酮B及槲皮素等。④挥发油:从中鉴定出 34种化合物,有倍半萜类、脂肪酸类、酯类、苯取代物、环烷烃、酮等。⑤其他:活性多糖及无机盐类、无机元素等。皂苷是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有扩张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凝集、延长凝血时间、降血脂、清除自由基、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田七氨酸为三七的止血活性成分。黄苓【化学成分】主含多种黄酮类衍生物,如黄苓苷、汉黄苓苷、黄苓素、汉黄苓素、木蝴蝶苷等。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苓中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连【化学成分】①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如胡黄连苷i、n、川。②游离有机酸类成分,如香草酸、桂皮酸、阿魏酸等。天南星【化学成分】 ①黄酮类成分,如芹菜素等。②生物碱,如葫芦巴碱、秋水仙碱等。③多糖。④糖蛋白。氨基酸。⑥甾醇类等。半夏*【化学成分】①多种氨基酸类成分:如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等。②芳香族成分:如尿黑酸(高龙胆酸) 、原儿茶醛、姜烯酚、姜酚、阿魏酸、咖啡酸、香草酸及对羟基桂皮酸等。⑧有机酸类:如琥珀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