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太谷职业中学2021年高二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职业中学2021年高二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职业中学2021年高二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职业中学2021年高二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职业中学2021年高二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职业中学2021年高二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的内容远远超过了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A、彻底批判专制主义B、对资本主义近代制度提出设想C、否定专制王权,追求民主自由D、影响波及亚洲、美洲参考答案:B2.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其“优秀”主要指A.中央集权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B.能有效整合资源、巩固统一C.能够彻底消除地方割据势力叛乱

D.有利于制衡君权,防止暴政的出现参考答案:B3.宋太祖遇某官出缺,叫宰相赵普拟名,因赵普所拟之人是太祖平时最讨厌的,就把名纸撕了,掷在地。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糨糊黏贴了又送上。太祖诧问:“如何还是此人”,赵普答暂无别人合适。太祖无奈,点头说:“既如此,便照你意见用吧!”此故事最能说明的本质是A.宋太祖意气用事但不失为明君B.皇权尚未完全高度集中C.皇权与相权矛盾可以根本解决D.赵普办事迂腐不知变通参考答案:B【详解】宋太祖虽然讨厌赵普所拟之人,但也不得不同意,这说明北宋初年皇权尚未完全高度集中,故B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是对材料的误读,故错误;C项错在“根本解决”,故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赵普办事迂腐不知变通,故D项错误。4.下列与北宋官员增多无关的是:(

A.分化事权

B.发展科举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阶级矛盾的激化参考答案:D5.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从学造西方器物、仿行西方政治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与此同时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而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造成“西学”与“中学”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学”涌入中国B.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中学”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C.中国社会的巨变和社会逐步转型的需要D.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从学造西方器物、仿行西方政治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其背后发生的根源在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而不得不向西方探求强国御辱之道,因此在此过程中“西学”地位在中国日益上升,所以中国社会的巨变和社会逐步转型的需要是其发展的主要原因,答案选C,ABD三项时期发生的重要原因。考点:近代中国求民主反侵略的思想历程点评: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类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见题型,如何快速找到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关系上入手;②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生产力入手;③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入手;④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总之,可以充分结合哲学原理中的原因分析方法来解析根本原因问题。6.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参考答案:C7.“士”原是西周贵族的一个等级,到春秋战国时期该阶层发生了很大变化。士阶层的崛起从本质上反映了A.养士之风盛行B.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C.宗法制,分封制的瓦解D.私学的兴起参考答案:C西周时期贵族世袭制,下层民众很难进入上层,士阶层的崛起说明原先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C正确;A不是本质体现;B属于思想解放表现;D是教育方面表现。8.“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的A.魏源《海国图志》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C.林则徐《四洲志》D.洪仁玕《资政新篇》参考答案:A根据材料“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反映了学习西方才能抵抗西方侵略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有关,故A项正确。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借孔子托古改制,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与材料不符,排除B。《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与材料不符,排除C。《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与材料不符,排除D。9.有人认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以下对20世纪不同历史阶段,美国“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政策表述错误的是A.30年代——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B.50年代——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70年代——交替紧缩财政和赤字财政D.90年代——宏观调控和微观自主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题干指出的是美国在每个历史阶段针对不同的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措施。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生“滞胀”,尼克松、福特、卡特总统交替使用紧缩财政和赤字仅能一时见效,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发展缓慢,凯恩斯主义失灵,故表述错误为C选项。30年代美国罗斯福总统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A表述正确。50年代一直采用凯恩斯主义,通过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来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表述准确。90年代克林顿上台实施“宏观调控和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走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使得美国经济再度走向繁荣,D表述准确。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10.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C.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

D.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参考答案:D11.王若叟在宋哲宗元年的一道奏疏中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获间,借贷赒给,无与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反映A.佃户有迁移的自由 B.佃户对富民的紧密依赖关系C.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 D.均田制破坏、土地兼并严重参考答案:A根据材料可知,富民召集无地的人作为自己的佃农,每一年农作物未收获的时候(青黄不接的时候),富民即地主要对佃户给予全方位的借贷周济,一旦富民不肯,那么佃农第二年必定离开去租佃别人的土地去了;说明佃户有迁移的自由,A项正确。材料反映当时地主阶级对佃农采取办法留住佃农,对佃农有所依赖,而不是佃户对富民的紧密依赖关系,B项错误。材料反映佃户有迁移的自由,与经济重心南移不符,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均田制破坏、土地兼并严重等信息,而是强调佃户有迁移的自由,D项错误。12.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外朝制度

C.刺史制度

D.郡县制参考答案:A13.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参考答案:D考查列强侵略与近代中国交通的变革。从材料可知,阻碍中国近代铁路事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即以小农经济为首的势力抗拒新生产方式的应用,另一方面是来自外国侵略势力的巨大压力,外国在中国将铁路修筑至何处边意味着侵略势力延伸至何地。故D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与材料含义不符;B项与史实不符。所以应选D。14.《史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A.涉及了夏商主要的经济活动B.揭示资源争夺关联王朝兴替C.意在宣扬儒家仁德治国理念D.可做商朝生态保护的确凿论据参考答案:C

本题考查了儒家思想。题干中的记载于夏商的经济活动无关,故排除A项;商汤主张“乃去其三面”是表现其仁德,而不是争夺资源,更不是体现商朝的生态保护,故排除B、D项。商汤“乃去其三面”是为了给鸟兽保留一线生机,表现了商汤的仁德,所以这一记载是在宣扬儒家仁德治国的理念,故选C。15.西欧早期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反对天主教神学的形式,其主观原因是(

)

A.中世纪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B.天主教会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C.不敢发动人民群众参加反封建斗争D.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的结果参考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教改革的理解。AB是错误的;这是客观原因不是主观原因。C项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所以选D。16.东汉献帝时,就重臣伏完与其女(系汉献帝的皇后)相见的礼仪展开争论,最后采纳郑玄意见:伏完公事时从臣礼,皇后在私下场合从子礼。郑玄之议为后世所沿用,并在1123年高丽(今朝鲜)类似争议中被引为案例,成功逼迫仁宗外祖、权臣李资请谦让步遵从。这表明A.礼乐制度发扬光大B.中朝关系源远流长C.君臣矛盾得以化解D.儒家伦理影响深远参考答案:D儒家思想讲究君臣、父子等三纲五常的等级秩序理论,材料“伏完公事时从臣礼,皇后在私下场合从子礼”“逼迫仁宗外祖、权臣李资请谦让步遵从”显然都是受到儒家君臣观和家庭伦理观的影响,故D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不是礼乐制度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论述的不是中朝关系问题,故B项错误;君臣矛盾不是材料论述主旨,故C项错误。17.右图所示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设立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C.国企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D.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参考答案:A18.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实质上反映了美国()A.控制了国际金融支配权B.操纵了国际贸易权C.控制了国际关税支配权D.操纵了世界各国货币发行权参考答案:A19.历史留给历史无尽的讽刺:30僭主(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败于斯巴达,斯巴达扶植“30僭主”执政,其统治的暴虐导致后世把“僭主”直接译为“暴君”)恨苏格拉底入骨,但不敢杀他;雅典民主派却以绝对公平的陪审团,通过真正民主的程序,杀死了苏格拉底。从苏格拉底之死可看出A.雅典民主政治不及僭主政治开明公正B.过多的公民参与民主政治容易导致人民独裁C.雅典民主程序的公正体现了法律的公正D.直接民主容易导致公共权力的滥用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雅典民主制的弊端。从材料“雅典民主派却以绝对公平的陪审团,通过真正民主的程序,杀死了苏格拉底”可以看出雅典的直接民主制并不能保证真正的公平和正确,最终导致了权力被滥用,故选D。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到二者的比较;B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直接民主制形式上的弊端,而不是民主范围上的问题;C项明显错误,审判并判处一个思想家的死刑,是制度的悲哀。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20.“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①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

②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③邓稼先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归国的

④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参考答案:D21.1949年民主人士张澜在一次发言中讲道:“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张澜在发言中所讲的“它”是指(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参考答案:A22.梭伦在担任执政官期间,曾立法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这一规定旨在用法律来A.赋予公民国家主人的地位B.引导公民切实关心国事C.培养公民见义勇为的品质D.冲破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参考答案:B“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的目的是使得雅典公民积极参加党派争论,关心国事,从而大大地促进了雅典城邦的民主风气,B正确;材料的目的是培养公民积极参政的意识,不是赋予公民国家主人的地位,A错误;材料中法律的目的不是培养公民见义勇为的品质,C错误;冲破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是实行的财产等级制度,D错误。23.1600年,在欧洲社会的各阶级中,都可以看到对巫术和魔法的信以为真,学术性的书籍仍在撰写相关主题,有学识的作家和法院的法官由于巫术和魔法所引发的忧患,可能比普通人更大。到1700年,女巫、魔法师、杂乱的各种妖术伎俩统统从精英文化中消失了,但它们还留在普通人的脑海里,他们把魔法区分为好魔法和坏魔法:好魔法能揭开自然的“秘密”……坏魔法会引起伤害。这种现象表明A.精英阶层深受宗教改革影响B.思想启蒙始终局限在精英阶层C.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分化严重D.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冲突激烈参考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1600年时“各种妖术伎俩”普遍存在于欧洲各个阶级中,1700年时“各种妖术伎俩”已经从精英文化中消失,但还存在普通人头脑中,这体现了社会的分化。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方经济迅速发展,导致社会分化严重,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17世纪中期,反对的是基督教会,但并不反对宗教神学,与各种妖术伎俩从精英文化中消失无关;B选项不能体现1600-1700年精英文化的变化;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冲突激烈。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4.卡尔文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观点实质上反映了当时A.封建贵族世袭思想B.封建社会等级思想C.封建制度解体D.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思想参考答案:D材料反映了宗教改革的上帝先定论,实质上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故D正确;先定论与封建贵族世袭无关,故A错误;先定论也不是封建社会等级思想,故B错误;宗教改革时期封建制度并未解体,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卡尔文……选民”,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宗教改革先定论的实质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5.有一份面向大学生的调查问卷,问“在你心目中曾为中国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选择邓小平的占89%。大学生们做此选择的依据不包括A.文革后邓小平恢复高考的决策

B.邓小平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

C.邓小平提出“教育大革命”D.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参考答案:C26.曹操创立屯田制,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到了曹丕时期,“屯田区和郡县并置,典农本人的身份已不再是带有军事性质的农官,而是和郡守、县令(长)一体看待的地方行政官员”。这种变化说明A.屯田制度成功实现转型B.中央集权得到有效维系C.地方行政权力不断扩张D.军事职能范围逐渐缩小参考答案:B材料说明屯田制和郡县制并置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促进中央集权的有效维系,B正确;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屯田制度成功实现转型,A错误;地方权力并不是扩张,B错误;屯田制带有军事性质,并不是缩小,D错误。27.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都把矛头对准封建思想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参考答案:D28.梁启超曾称赞图中著作为一部“奇书”,下列有关该书的表述,不确切的是A.该书作者为浙东学派创立者B.最精彩处在于批判君主专制C.对两千年多年的文化遗产予以了批判总结D.为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提供有力武器参考答案: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夷待访录》为黄宗羲所创作,他属于浙东学派创立者,最精彩处在于批判君主专制,为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提供有力武器,排除A,B,D项;为批判君主专制,并非对两千年多年的文化遗产的批判,故选C。29.“因信称义”中“义”的含义是A.指上帝面前灵魂得到拯救的人B.指被教皇免罪C.指简化宗教仪式信仰上帝D.通过赎罪券信仰教皇参考答案:A30.他的著作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种看做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指的是谁的哪一部著作A.林耐的《自然系统》

B.达尔文的《人类的起源》C.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D.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参考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材料二、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材料三、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合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现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摘编自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1)根据材料一、三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18世纪的启蒙学者怎样对待宗教问题。(4分)(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1分)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1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上所起的作用。(6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文艺复兴时期:将古典思想与基督教相结合,以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启蒙学者:以理性的态度审视和探讨宗教神学问题,批判宗教对人性、自由的束缚;要求宗教宽容。(4分)(2)信仰得救,因信称义。(1分)否定教皇权威,强调信仰的平等与自由。(1分)(3)文艺复兴:确立人的尊严和价值,要求冲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愚昧思想束缚;(2分)宗教改革:否定教皇权威,破除神权统治;(2分)启蒙运动:弘扬理性精神,更彻底地摆脱思想束缚。(2分)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运动时期人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及16~18世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的考查,意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1)关键是读懂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18世纪的启蒙学者对待宗教问题的信息;(2)从材料“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分析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这种主张肯定了人的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有明显的人文主义是色彩。(3)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文艺复兴主要是强调以人为核心,冲破教会和宗教神学的束缚;宗教改革主要是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启蒙运动主要是高举理性的大旗,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32.(14分)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局势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二

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材料三

【英国《每日电讯报》1978年12月18日文章】卡特总统突然采取令人意外的行动,决定在明年元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其中有许多战略上和政治上的原因。可是简单的商业上的原因往往被人遗忘。美国企业界领导人一直在向白宫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同中国恢复正常关系,他们认为中国这个未来的广大市场是解决他们本身问题的一把钥匙。【美国《纽约时报》1978年12月25日文章】苏联对卡特总统突然作出的同中国关系正常化的决定深感不安,一些美国官员今天认为,苏联的这种不安的心情是它昨天在日内瓦不愿意同美国缔结一项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协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苏联《消息报》1979年1月2日文章】1月1日,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协议正式生效。美国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在中国首都举行的招待会上把这一事件说成几乎是当代最重大的事件。邓小平手持盛满香槟酒的酒杯,也重复了伍德科克的说法。在华盛顿也谈到了中美关系的“新时期”和“接近的进程”。——以上均摘自《参考消息》2008.12.11第11版

材料四:近年来中关关系大事摘录

2001牟4月1日,美国海军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毁我军用飞机,导致飞行员王伟失踪。我国政府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

200l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2010年1月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值达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关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主动行动的原因(6分)

(3)据材料四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态势?(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中美两国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双边关系谈谈你的看法。(2分)参考答案:(1)特征:对抗。(2分)因素:意识形态的矛盾;国家利益的冲突。(2分)

(2)行动: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并发表《联合公报》;1979年,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答出其中任意两点给2分)原因:美苏争霸中美处于守势,商业的原因(4分)(3)态势:合作与冲突交织。(2分)

(4)应该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增加互信,促进交流和合作;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答出其中任意两点给2分)3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皇汉武统一中国,建立南北统一的文化,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互相融合为一,构成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主体,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进一步系统化,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经过长期的积累、叠加、发展而成为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着我们民族精神状况的内容和活动方向。到了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是依赖于政治的统一不同,佛学的传入则是纯粹的文化运动。它与汉文化区别如此之大,以致从佛教与儒家的冲突直到合一,其间经历了近千年。

材料二: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以上材料均引自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两次文化融合?两次文化融合的原因和结果有何不同?(6分)

(2)据材料二,分析“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的原因。并说明现代欧美国家借鉴儒家文化的理由。(4分)参考答案:(1)融合: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佛教与儒家融合。(2分)原因:中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