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重难突破】重难点01历史解释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1)由汉武帝和张骞等推动形成(2)从军事路,外交路延展为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3)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互利互惠(4)持续时间长,是长达千年的中西交通要道【强化训练】1.“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诗人张籍的这首诗反映了丝绸之路的繁忙景象。丝绸之路最早开辟于()A.张骞出使西域后 B.隋唐时期C.安史之乱后 D.秦朝建立后2.(2020•河北冀州中学•高三月考)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由此可知()A.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B.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C.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3.(2019•四川宜宾市•高三模拟)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分为由中国沿海港口至朝鲜、日本的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东南亚诸国的南洋航线和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的西洋航线等三大航线。……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材料表明()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B.制瓷业在唐朝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C.唐朝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范围较广D.陆上丝绸之路带动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4.(2017年11月•浙江选考)有学者认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不仅使中国的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下列选项中反映东西方交流的有()①中国造纸术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②美洲马铃薯、玉米传到欧洲③中国印刷术沿海上丝绸之路传到日本④中国瓷器经丝绸之路远销欧洲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5.(2017•湖北孝感统考)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中国西域至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A.交通十分发达B.商业贸易繁荣C.各种文明相互交流D.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6.由于新疆的吐鲁番等地的雨量稀少、气候干燥,才使这些珍贵的丝织品遗物得到很好的保存。在不少七世纪中叶的墓葬中,也发现了纬锦。这能够说明()A.中国丝织品大量向西方输出的盛况B.中国的丝织品开始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地中海地区C.吐鲁番等地的棉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D.商帮经营的丝绸已经远涉欧洲7.中原地区盛产粮食、麻、丝及手工制品,而农业的发展则需要大量的畜力(牛、马等);北方草原地区盛产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畜产品,而缺少粮食、纺织品、手工制品等。草原丝绸之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这可以用来说明A.草原丝绸之路的基础条件 B.“皮毛路”和“茶马路”相互辉映C.草原地区最早形成茶马互市 D.农耕文化剧烈地冲击了游牧文化8.1080年,宋朝政府正式修订颁布《广州市舶条法》。这是中国最早的涉外经济立法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进出口贸易成文法规之一。它的颁布A.说明当时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B.反映了国家开始管理海外贸易C.保证了政府对对外贸易的垄断D.促进了广州海内外贸易繁荣9.20世纪70年代在广州中山四路发现秦统一岭南时的造船遗址,80年代发现南越王墓(发现一捆非洲象牙和一件公元前5世纪的波斯银盒),90年代发现南越国宫署遗址,这3项重大发现,被誉为广州秦汉考古的三大发现。据此论断正确的是A.秦汉时期我国海外贸易鼎盛B.广州是当时我国唯一的外贸港口C.当时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形成D.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已领先世界10.在埃及开罗附近的遗址中,发现唐至宋初的瓷片数以万计;叙利亚沙玛拉遗址发现大批唐代陶瓷器;印度勃拉名纳巴特遗址也发现唐瓷片。以上信息表明唐代A.瓷器是海外贸易的最主要商品 B.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较广C.私人海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 D.中国已经成为东亚文化圈中心11.有学者指出,《郑和航海图》(即《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是明朝与西方海上交通的真实写照,《蒙古山水地图》(又名《丝路山水地图》)手卷则全面反映了明朝与西方的陆路交通。这两幅地图最能够反映出当时A.朝贡贸易制度发展到顶峰B.中国人已经具有较丰富的地理知识C.政府倡导对外开放的政策D.中西方之间海陆经济交流活动频繁12.唐中期平定西突厥后,处在丝绸之路上的九个沙漠绿洲国家,即“昭武九姓”国,便宣誓臣服于大唐王朝。他们世代善于经商,将中亚的音乐、舞蹈、历法传入中原,把中国的丝绸、造纸技术传到西方。这主要反映了A.商品经济的发展利于社会进步B.大唐王朝政治清明而国力强盛C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D.唐在西部地区建立了有效统治13.1150年,造纸术传入西班牙后,又从那里传到了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造纸术的价值十分显著。造纸术的价值主要是A.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 B.变成了新教的工具C.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D.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14.《天工开物》收载了倭缎织造法,朝鲜及西洋棉布染整法,红夷炮、佛朗机冶铸法,日本与朝鲜海船的制造法等自国外传来的技术。这说明当时A.中外科技融合推动近代科学产生B.工艺技术成果反映工业革命成就C.传统科技发达推动世界文明交流D.海外技术传入丰富国人科学认知15.外来农作物进入古代中国有三次高潮,其中前两次传入的农作物命名多带“胡”字,如“胡麻”“胡萝卜”,第三次传入的农作物命名则多带“蕃”字,如“蕃茄”“蕃豆”。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A.对外贸易对象的变化 B.传统华夷观念的转变 C.综合国力呈下降趋势 D.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16.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所以中国的寺院有的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对材料推断最合理的是A.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逐渐趋同B.佛教被统治者改造成精神统治工具C.中国佛教与儒家争夺正统地位D.佛教深受中国文化浸润利于其传播17.以下数个地方,是西汉丝绸之路必经之处,如果你带着一批丝绸从中原到大秦去,正确的走法是()①葱岭②长安③于阗④安息⑤楼兰⑥阳关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⑥→⑤→④C.②→⑥→⑤→③→①→④ D.①→⑤→⑥→③→②→④18.2017年4月20日,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广州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牵头城市,联合南京、宁波、江门、阳江、北海、福州、漳州、莆田、丽水等城市进行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海上丝绸之路的巅峰形成于()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19.古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之路、商贸之路、友谊之路。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丝绸之路上发现大量古代的遗迹、遗物。下列遗物中,可能出现在汉代的是A.葛布、曲辕犁B.玉米种子、水排C.绒类织物、罗马金币D.丝绸、定窑孩儿枕20.草原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更加畅通,其原因可能()A.辽朝政府建立后采取了有利的措施 B.沿途国家需要在经济方面互通有无C.宋元时期的政治形势较前相对安稳 D.草原丝绸之路比其他路线环境优越21.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下列关于它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 B.广州、泉州等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C.始于秦汉,繁荣于唐宋,衰落于明清 D.是古代中外贸易和对外交往的海上通道22.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主要史实有()①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②中亚的葡萄、西瓜、胡萝卜等农作物传入中国③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④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⑤越南占城稻传入中国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23.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丝绸之路的开通 B.中西交往频繁C.中华帝国的强大 D.新航路的开辟24.材料一尽管960年北宋建立,但是宋朝始终与北方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导致交通阻碍,陆上丝绸之路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靖康之难后,宋朝皇室南迁,南宋建立。政治中心的南移,以及大批掌握先进技术的工匠和农民南迁,使经济重心也伴随南迁。南宋政府更加注重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有宋一代,与中国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近50个,根据考古资料发现,在南亚、东南亚、欧洲甚至非洲都有宋代瓷器的出现。19世纪以后,西方列强倚恃坚船利炮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而来,这次他们不是为了贸易,而是为了侵略,在中华大地上到处抢滩夺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国悠久的丝绸之路由此蒙上一层重重的雾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经60多年的发展与积淀,一个自信的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标志着丝路实践进入了3.0时代。——摘编自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繁荣的原因。(10分)参考答案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1.【答案】A【解析】丝绸之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东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故A项正确。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在丝绸之路沿线设立专职官员管辖,保护丝绸之路畅通,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而是强调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排除A项。材料强调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而不是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排除B项。材料强调汉武帝时期在丝绸之路沿线设立专职官员管辖,保护丝绸之路畅通,而不是强调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排除D项。3.【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三大航线说明唐朝对外航线多,贸易地区广泛,“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说明贸易范围广泛,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中外贸易额问题,因此无法得出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单独说明制瓷业在唐朝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论述唐朝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范围广,未涉及陆上丝绸之路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带动作用,故D项错误。4.【答案】D【解析】中国造纸术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和中国瓷器经丝绸之路远销欧洲,反映出东西方的交流,①④说法正确,故D项正确;美洲马铃薯、玉米传到欧洲,是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中国印刷术沿海上丝绸之路传到日本是东方国家之间的交流,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含有②或③的A、B、C三项。5.【答案】C【解析】这些命名体现了中西在经济贸易、宗教文化方面的交流,从根本上说明了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各种文明相互交流,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交通的发达,故A项错误;商业贸易繁荣,过于片面,没有包含“佛教之路”,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故D项错误。6.【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丝绸之路”相关知识点。题干信息没有提及输往地中海地区,排除B;纬锦属于丝织品,不是棉纺织品,排除C;商帮最早是在明清时期才出现的额,题干所示时期(七世纪中叶)是唐朝,排除D;题干描述的是古代中国的丝织品经由“丝绸之路”向西方输出的情况,途径新疆地区,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A。7.【答案】A【解析】题干所述中原地区与草原地区在经济上互有需求,是一种相依相生的关系,这是草原丝绸之路形成的基础条件,A项正确;“皮毛路”和“茶马路”都是指草原丝绸之路,不可说“相互辉映”,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草原地区最早形成茶马互市,排除C项;D项不能由材料得出,排除。8.【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并不能判断宋代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故A项错误。古代中国早在两汉时期就实现了政府对海外贸易的管理,这属于明显的史实谬误,故B项错误。政府出台涉外经济管理法并不意味着政府对对外贸易的垄断,故C项错误。《广州市舶条法》的颁布和出台,有利于广州地区对外贸易的有序性与合法性,有利于更好地确保国内外商人的权益从而促进该地区海内外贸易的繁荣,故D项正确.9..【答案】C【解析】在广州南越王墓发现一捆非洲象牙和一件公元前5世纪的波斯银盒,说明秦朝和非洲、波斯有经济交流,据此论断当时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形成,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秦汉时期我国海外贸易鼎盛,排除A;材料也不能体现广州是当时“唯一”的外贸港口,排除B;没有世界其它国家造船业的对比,无法得出“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D。1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埃及开罗附近”“叙利亚沙玛拉遗址”“印度勃拉名纳巴特遗址”发现唐宋大量瓷器,可以表明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较广,故答案选B项。A项以偏概全,且不符合本题主旨,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1.【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郑和航海图》”“是明朝与西方海上交通的真实写照”“《蒙古山水地图》”“全面反映了明朝与西方的陆路交通”可知,明朝能够绘制出清晰的海上、陆路中西方之间交流的地图,说明当时中国人已经具有较丰富的地理知识。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西方之间海上、陆路交流的地图,不能说明朝贡制度发展到顶峰,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明朝曾经一度实行“海禁”政策,政府倡导对外开放的政策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材料反映的是中西方之间交流的地图,不能就此得出中西方之间海陆经济交流活动频繁的结论,排除。12.【答案】C【解析】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将中亚的乐舞历法传入中原,把中国的丝绸、技术传到西方反映的是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C项正确;这些国家的商业活动是朝贡贸易,服务于政治,A项与题意不符;材料没有对唐朝的政治清明的描述,B项错误;沙漠九国宣誓臣服后的“商业交流”与唐朝在西部地区的“有效统治”不符,D项错误。13.【答案】C【解析】造纸术传入欧洲后,“羊皮纸被取代”,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造纸术对文艺复兴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造纸术对宗教改革的影响,排除B项;造纸术与地理大发现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天工开物》虽收载了自国外传来的技术,但没有推动我国近代科学产生,排除A;《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当时工业革命尚未展开,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科技外传,不符合“世界文明交流”,排除C;材料中体现了《天工开物》中收录了日本、朝鲜等国的技术,表明海外技术传入丰富国人科学认知,故选D。15.【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前两次农作物通过传统丝绸之路传入,而第三次传人的农作物则是经新航路进入我国的,后者与前两次来华贸易的对象明显不同,A项正确;称外来事物为“胡”、“蕃”说明传统的华夷观并未改变,B项错误。对外来事物的“胡”、“蕃”之谓不能说明综合国力的下降,外来事物的进入中国并非受益于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闭关锁国政策,CD两项错误。16.【答案】D【解析】材料“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表明佛教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也提倡忠君爱国,体现佛教主动融合儒学精神,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故D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出佛教成为统治工具,故B项排除。17.【答案】C【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西出阳关,经西域各国和中亚,最终达到大秦,所以正确的走法应该是②⑥⑤③①④,C项才是西汉丝绸之路的正确路线,故选C;ABD都和丝绸之路的走法不符,排除。18.【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状态的标志性事件是明朝郑和下西洋,故选D项,排除ABC。19.【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曲辕犁出现在唐朝的东江地区,与题意时间不合,故A项排除;据所学可知大约在十六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引进玉米,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故B项排除;汉代纺织业已出现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还款协议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合同模板
- 2025年国际合作项目借款合同协议书
- 音乐情绪调控术
- 2025跨境电商合作合同模板
- 2025寒假合作活动合同模板
- 《心律失常护理要点》课件
- 《课件输出知识点》课件
- 2025五指山市屯城镇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
- 2025唐山市古冶区习家套乡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
- 2024年3月ITSMS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基础(真题卷)
- 节能评审和节能评估文件编制费用收费标准
- 2023-2024年《劳务劳动合同样本范本书电子版模板》
-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 MOOC 数据挖掘-国防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培训
- 第13课+清前中期的兴盛与危机【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2024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苏轼临江仙课件大学语文完美版
- 《施工测量》课件
- 情绪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