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遗传的基本定律必刷卷(共22题)一、选择题(共17题).果蝇的灰身与黑身由等位基因A、a控制,红眼与白眼由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2只雌雄果蝇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子代表型及比例灰身灰身灰身黑身黑身黑身红眼«红眼t白眼红眼红眼白眼的363:3'»2«1,1A.亲本雌雄果蝇的表型和基因型都是相同B.根据杂交结果可以推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C.根据杂交结果可以推断,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D.果蝇的体色与眼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一A.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 B.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C.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 D.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已知羊的有角和无角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公羊的显性纯合子和显性杂合子表现型一致,母羊的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表现型一致。若多对纯合有角公羊与无角母羊杂交,Fi中公羊都有角,母羊都无角,Fi中公羊母羊自由交配,F2的公羊中有角:无角=3:1,母羊中有角:无角=l:3o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有角为显性性状B.F2有角公羊的基因型为NN、Nn,有角母羊的基因型为NNC.若F2中无角公羊和无角母羊自由交配,则F3中有角羊的概率为|D.有无角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但不属于伴性遗传4.研究发现,鸡的性别(ZZ雄性,ZW雌性)。不仅和性染色体有关,还与只存在于Z染色体上的DMRT1基因有关,该基因在雄性性腺中的表达量约是雌性性腺中表达量的2倍。该基因在雄性的高表达量开启性腺的睾丸发育,而在雌性的低表达量开启性腺的卵巢发育。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ZO个体性别为雌性B.性染色体增加一条的ZZW个体性别为雌性C.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WO个体可能不能正常发育的D.母鸡性反转为公鸡可能与特殊条件下DMRT1的高表达量有关.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是Ab:aB:AB:ab=3:2:3:2,若这个生物进行自交,则后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是A.6.25% B.13% C.25% D.26%.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丫染色体7.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Fi出现4种类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如果用0中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的种类和数量比例是一A.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2:1:2:1B.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2:2:1:1C.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D.黄色圆粒:绿色圆粒=1:1或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8.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当中,最能说明其实质的是―A.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 B.F]产生的配子比例为1:1C.F2的基因型比例为1:2:1 D.Fi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9.海岛上多年前单一毛色的某鼠种群演变成了具有黄色(A1)、白色(A2)和黑色(A3)三种毛色的种群。A1、Az、A3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显隐性关系为A1对A2、A3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黄色基因纯合致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鼠群中出现多种毛色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多年前单一毛色的鼠种群只可能表现为白色或黑色C.不存在两只鼠杂交的子代有三种毛色的可能D.黄色鼠交配,子代中出现黄色鼠的概率为|.某植物叶形的宽叶和窄叶是一对相对性状,用纯合的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进行杂交,如下表(相关基因用A、a;B、b;C、c-…”表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母本父本子一代子二代 1杂交组合•宽叶窄叶宽叶宽叶:窄叶=3:1 1杂交组合二宽叶窄叶宽叶宽叶:窄叶=15:11杂交组合三宽叶窄叶宽叶宽叶:窄叶=63:11A.-以恒物的叶形至少交二对3位基因并制B.只要含有显性基因该植株的表现型即为宽叶C.杂交组合一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cc、aaBBccD.杂交组合三的子二代宽叶植株的基因型有26种.下列有关孟德尔杂交实验成功的原因分析中,错误的是A.实验材料好,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且有易于区分的性状B.由现象及本质,通过观察&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来解释性状分离现象C.从简单到复杂,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进行多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D.研究方法科学,先提出假说解释现象,再通过演绎推理和测交实验验证假说.某小鼠的体色和毛长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某生物兴趣小组以黑色长毛小鼠和白色短毛小鼠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一P黑色长毛x白色短毛 F, 黑色短毛x黑色短毛I 1F,黑色短毛黑色长毛F:黑色短毛黑色长毛白色短毛白色长毛I 1 6 3 2 1A.亲本基因型是AAbb和aaBbFi黑色短毛和黑色长毛交配,后代杂合子占;F2黑色短毛基因型有2种,数量比为2:1F2性状分离比形成的原因是Fi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等13.在小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任取一对黄色短尾个体经多次交配,Fi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型有致死现象(胚胎致死)。分析可知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黄色短尾亲本能产生4种正常配子B.心中致死个体的基因型共有4种C.表现型为黄色短尾小鼠的基因型只有1种D.若让心中灰色短尾鼠交配,则后代中灰色短尾鼠占!14.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他获得成功的原因包括:
①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②采用从•对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③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④设计测交实验进行验证⑤找出配子形成时染色体的变化规律。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15.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F1Fi能雄交配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F1Fi能雄交配灰色黄色黑色米色9: 3:3: 1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B.C.FiB.C.Fi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i1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B.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i1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B.C.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若已知交换值为40%,则图所示的两种果蝇杂交后代中基因型为BBVV个体的概率是.B.15%A.B.15%A.25%C.20%D.5%二、综合题(共5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率较低。下表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请分析回答:人现型有甲病、无乙病无甲病、有乙病有甲病、有乙病无甲病、无乙病男性27925074464女性2811634700(1)若要了解甲病和乙现的发病情况,应在人群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2)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染色体上,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染色体上。(3)假设被调查群体中患甲病的纯合子为200人,则被调查的人群中显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是 %019.果蝇的红眼基因R和白眼基因r位于X染色体上,翅形基因(V、v)位于2号染色体上,体色基因(H、h)位于3号染色体上,眼色基因R所在的X染色体片段移接到任意一条常染色体的末端,可产生花斑眼;r片段的移接,不能产生花斑眼。正常个体基因型和表型移接后的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xRx\xRxRvxry红眼lUCX、lOCY、lUCX1、RXY花斑眼白眼rXRX.RXrX.RXrYxrXRY红眼rX^、rXY白眼(1)果蝇X染色体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的末端产生的变异类型是—O(2)多只长翅灰体红眼雌果蝇(VVHHXrXr)与残翅黑体白眼雄果蝇(whhX,)交配,Fi中偶然出现一只花斑眼雌蝇,其原因是亲代个体减数分裂过程中眼色基因所在的X染色体片段移接到某条常染色体上,发生移接的是(A雄果蝇;B雌果蝇),判断理由是花斑眼是 o(3)选取上述Fi花斑眼雌果蝇和残翅黑体白眼雄果蝇交配,在不发生新移接的情况下,若子代果蝇的表现型为一可判断上述亲代花斑眼雌果蝇的X染色体片段移接到2号染色体上,若子代果蝇的表现型为一可判断上述亲代花斑眼雌果蝇的X染色体片段移接到4号染色体上。.在拟南芥种子发育过程中,由受精极核(相当于含有•套精子染色体和两套卵细胞染色体)发育的胚乳到一定时期会被子叶完全吸收。在拟南芥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功能是为胚发育为幼苗提供营养。M基因具有抑制胚乳发育的作用。研究者利用—法将T-DNA插入到拟南芥的M基因
中,使M基因功能丧失(记为m),导致胚乳发育过度,而使种子败育。M基因具有Md、Mr两种等位基因,为研究M基因的遗传规律,研究者用不同基因型的拟南芥进行杂交实验(如表)。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实验四母本MdMdMrMrMdMd MDm父本MrMrmdmdMDm MdMdFi种子育性可育可育可育:可育、J败育表中的正反交实验有—o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可得出的结论是MD和Mr不影响—依据实验三和四的结果推测,来自—(选填"母本"或"父本")的M基因不表达。(3)为进一步用杂交实验验证上述推测,将实验三的Fi植株全部进行自交,若推测成立,Fi植株所结种子中能发育成植株的占—。(4)为从分子水平再次验证上述推测,研究者对实验一和实验二中所结种子的M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鉴定,结果如图loMBM-图2i鉴定杂交结果时,分别提取种子中胚和胚乳的总RNA,通过—获得cDNA,进行PCR扩增后电泳。结果表明—。ii进行上述实验后,研究者提取MdMd和MrMr植株细胞的总RNA,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合,按同样方法获得电泳结果,如图2。依据图2中 ,说明由图1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可信的。(5)根据上述研究,拟南芥的M基因具有独特的遗传规律。请从胚乳的染色体组成角度,分析这种遗传规律对种子发育的生物学意义一。
.玉米自交系(遗传稳定的育种材料)B具有高产、抗病等优良性质,但难以直接培育成转基因植株,为使其获得抗除草剂性状,需依次进行步骤I、II试验。(1)获得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自交系A,技术路线如图1。i为防止酶切产物自身环化,构建表达载体需用2种限制酶,选择原则有—o①Ti质粒内,每种限制酶只有一个切割位点;(2)G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中,每种限制酶只有一个切割位点;③酶切后,G基因形成的两个黏性末端序列不相同;④酶切后,Ti质粒形成的两个黏性末端序列相同。ii农杆菌转化愈伤组织时,T-DNA携带插入其内的片段转移到受体细胞。筛选转化的愈伤组织,需使用含—的选择培养基。但由于愈伤组织表面常残留农杆菌,导致未转化愈伤组织也可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含有内含子的报告基因只能在真核生物中正确表达,其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用K处理愈伤组织,出现蓝色的是—愈伤组织。iii组织培养获得的转基因植株(核DNA中仅插入一个G基因)进行自交,在子代含G基因的植株中,纯合子占—o继续筛选,最终选育出抗除草剂纯合自交系Ao(2)通过回交使自交系B获得抗除草剂性状i抗除草剂自交系A(GG)与自交系B杂交产生Fi,然后进行多轮回交(图2)。自交系B作为亲本多次回交的目的是使后代_。图2AxB(¥)xB(?)H,型♦H,'xB(Q
一筛选*.注:H,为回交后代高产、抗病、抗除草
剂等优良性状自交系H为含G基因的植株(i-1.2-.n)高产、抗病、抗除草
剂等优良性状自交系ii下表是鉴定含G基因植株的4种方法。请预测同一后代群体中,4种方法检出的含G基因植株的比例Xi、X2、X3、X4的大小关系是.万法检测对家检测H标检测出含G基因植株的比例PCR扩增基因组DNAG基因X1分子杂交总mRNAG基因转录产物X?抗原-抗体杂交总蛋白质G基因编码的蛋白质X?喷洒除草剂幼苗抗除草剂幼苗X422.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眼性别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1,2有眼i/2mt9:3:3:11/2雄9:3:3:1L2无眼i/2mt9:3:3:11/2雄9:3:3:1(1)根据杂交结果,—(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判断依据是—。(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一(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i相互交配后,F2中雌雄均有一种表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_(填"显性"或"隐性答案一、选择题(共17题).【答案】C.【答案】D【解析】A,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符合"同一性状",但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C、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D、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山羊的有角和无角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N、n)控制,遵循分离定律,公羊存在杂合子,因此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纯合的有角公羊和无角母羊杂交,Fi中公羊全为有角,说明有角对无角是显性性状,A正确;纯合有角公羊的基因型是NN、纯合无角母羊的基因型是nn,二者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Nn,公羊表现为有角,母羊表现为无角,子一代自由交配得子二代的基因型是NN:Nn:nn=1:2:1,公羊中NN、Nn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NN有角,Nn、nn无角,B正确;若F2中无角公羊(nn)和无角母羊(Nn:nn=2:l)自由交配,产生的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n=1,产生的雌配子种类及比例为N:n=l:2,即N=n=1,则F3中基因型及比例为Nn=1,nn=|,Nn为公羊时才有角,因此,则F3中有角羊的概率为:=C错误:有无角性状表现虽与性别有关,但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故不属于伴性遗传,D正确。.【答案】B.【答案】D.【答案】B【解析】A错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是与性别决定有关,如X染色体上存在的红绿色盲基因就与性别决定无关:B正确: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所以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会随着性染色体的移动而移动;C错误:生殖细胞中的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均有表达。D错误:X染色体与Y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分开,所以正常次级精母细胞中一半含有X染色体,一半含有Y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配子中,随配子适传给后代。故选择B选项.【答案】C【解析】由于单一毛色的老鼠种群演变成了具有黄色、白色和黑色三种毛色的种群,且存在基因AI(黄色)、A2(白色)、A3(黑色),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正确;由于黄色基因纯合会致死,所以多年前老鼠的单一毛色只可能是白色或黑色,B正确;如果AjA3与A2A3杂交,则后代中会出现AiA2、A1A3(黄色)、A2A3(白色)、A3A3(黑色)三种毛色,C错误;两只黄色老鼠交配,则黄色老鼠都是杂合体,基因型为Ar所以交配的子代中,:AiAi(致死)、:Ai(黄色)、J(白色或黑色)。因此子代中黄色老鼠概率为D正确。故选择C选项。.【答案】C【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杂交,子一代都是宽叶,说明宽叶是显性性状。杂交组合一,子二代窄叶植株所占的比例是;,说明符合一对杂合子自交实验结果;杂交组合二,子二代窄叶植株所占的比例是小,说明符合两对杂合子自交实验结果;杂交组合三,子二代窄叶植16株所占的比例是说明符合三对杂合子自交实验结果,因此该植物的宽叶和窄叶性状至少由三64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三对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隐性纯合子表现为窄叶,其他都表现为宽叶。杂交组合三,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Cc,子二代的基因型有3x3x3=27(种),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表现为窄叶,因此杂交组合三的子二代宽叶植株的基因型有26种。.【答案】B【解析】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A正确;B.由现象及本质,通过提出假说内容来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并推测Fi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B错误;C.从简单到复杂,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进行多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C正确;D.研究方法科学,用了假说演绎法,即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和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验证假说内容,D正确。.【答案】B.【答案】A【解析】①正确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①正确;②采用从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②正确;③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③正确;④科学地设计测交实验进行验证,④正确;⑤孟德尔没有找出配子形成时染色体的变化规律,也不知道染色体的概念,⑤错误。综上,A正确,BCD错误。.【答案】B【解析】由图示可知灰色:黄色:黑色:米色=9:3:3:1,可确定灰色是显性性状由两对显性基因控制,米色是隐性性状由两对隐性基因可知,黄色和黑色都是一显性基因和一隐性基因控制,A错误;假设黄色基因型为AAbb,黑色基因型为aaBB,则子一代灰色基因型为AaBb,与黄色亲本AAbb杂交,后代有2AaBb、lAAbb、lAabb两种表现型,所以B正确;子二代中灰色大鼠基因型包括AABB、AABb、AaBB、AaBb、所以C错误;子二代中黑色大鼠基因型为jaaBB、jaaBb,与米色大鼠aabb杂交后代米色大鼠概率为|x|=.【答案】D.【答案】B【解析】由交换率=0x100%=40%(n代表重组型配子的百分比)。得到n=20,故重组100型配子的概率是0.2,即Bv和Vb的概率是0.2,因此BV和bv的概率为0.3,由于另一亲本B(b)与V(v)连锁。故减数分裂时时产生的配子只有两种且相等。即bv=0.5和BV=0.5;由此推知,后代中基因型为BBVV的概率=0.3x0.5=0.15。故选Bo二、综合题(共5题).【答案】(1)随机抽样(2)常;X3.85.【答案】(1)染色体结构变异B;花斑眼是由于X上的R基因所在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所致,而雄果蝇无R基因,X染色体末端是否发生移接不影响果蝇眼色的变化(3)长翅全是花斑眼;长翅灰体、长翅黑体、残翅灰体、残翅黑体的雌雄果蝇均出现花斑眼【解析】(1)果蝇X染色体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的末端产生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结构变异。⑵多只长翅灰体红眼雌果蝇(VVHHXrXr)与残翅黑体白眼雄果蝇(vvhhXrY)交配,正常情况下Fi中的基因型为VvHhXRY,Fi中偶然出现一只花斑眼雌蝇,由于花斑眼是由于X上的R基因所在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所致,而雄果蝇无R基因,X染色体末端是否发生移接不影响果蝇眼色的变化,故该花斑眼出现是由雌果蝇导致的,其基因型为VvHhRXXl⑶选取上述F]花斑眼雌果蝇(VvHhRXXD和残翅黑体白眼雄果蝇(whhX/)交配,若花斑眼雌果蝇的X染色体片段移接到2号染色体上,V基因与R基因连锁,子代长翅全是花斑眼,若花斑眼雌果蝇的X染色体片段移接到4号染色体上,则三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子代长翅灰体、长翅黑体、残翅灰体、残翅黑体的雌雄果蝇均出现花斑眼。.【答案】(1)农杆菌转化一和二、三和四;种子育性;父本i逆转录;M基因在胚细胞中均可转录,来自父本的M基因在胚乳细胞中不转录ii只有某一基因的mRNA比例为零时,扩增结果为一条带M基因抑制胚乳发育,来自父本的M基因不表达,使三倍体的胚乳不会因M基因表达过量而导致胚乳无法发育【解析】(1)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T-DNA排入到拟南芥的M基因中,使M基因功能丧失(记为m),导致胚乳发育过度,而使种子败育。(2)正反交实验实际就是将父本与母本对换,故表中的正反交实验有一和二、三和四,由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可知,MD和Mr不影响种子育性,而依据实验三和四的出现一半可育、一半败育,说明来自父本的M基因不表达。(3)将实验三的亲本为MdMd、MDm,Fi植株的基因型为|MDMD、|MDm,全部进行自交,Fi植株所结种子中能发育成植株的占1—="i提取种子中胚和胚乳的总RNA,通过逆转录获得cDNA,进行PCR扩增后电泳。ii由于图2中只有某一基因的mRNA比例为零时,扩增结果为一条带,说明由图1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可信的。(5)遗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船厂工艺科管理办法
- 专项奖励考核管理办法
- 荒芜地平整管理办法
- 评估科注销管理办法
- 管理费报销管理办法
- 设计部应急管理办法
- 《药品监控管理办法》
- 计划单收发管理办法
- 舞蹈队训练管理办法
- 西藏无菌采样管理办法
- 《港珠澳大桥的影响实证分析10000字(论文)》
- 食品安全 课件 高中主题班会
- YS/T 320-2007锌精矿
- YS/T 226.12-2009硒化学分析方法第12部分:硒量的测定硫代硫酸钠容量法
- GB/T 24218.3-2010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3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
- GB/T 10799-2008硬质泡沫塑料开孔和闭孔体积百分率的测定
- 系统工程原理 -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
- 博微配电网工程设计软件
-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现状课件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全套教学课件
- 电工考核评分表(月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