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_第1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_第2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_第3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_第4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历年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菌株数及占比—CHINET2017

我国革兰阴性菌分离率已达70%历年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菌株数及占比—CHINET2017历年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变迁—CHINET2017大肠埃希菌(3949~)肺炎克雷伯菌(2136~)鲍曼不动杆菌(2016~)铜绿假单胞菌(2646~)阴沟肠杆菌(64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88~)历年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变迁—CHINET2017大肠2017年主要临床分离菌种分布(前20位)2017年主要临床分离菌种分布(前20位)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基本知识常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部位感染临床常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病原菌感染主要内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基本知识常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耐药机制外排泵机制改变靶位蛋白产生β-内酰胺酶改变胞膜通透性革兰阴性菌主要耐药机制

---产生β-内酰胺酶耐药外排泵机制改变靶位蛋白产生β-内酰胺酶改变胞膜通透性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吕媛,等.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8;14(1):53-57.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是目前最有效的对抗β-内酰胺酶介导耐药的策略吕媛,等.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8;14(1):53-572008Avibactamy阿维巴坦2008Avibactamy阿维巴坦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Avibactamy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sulbactam)、他唑巴坦(Tazobactam)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sulbactam)、他唑巴坦舒巴坦(sulbactam)舒巴坦(sulbactam)他唑巴坦(Tazobactam)他唑巴坦(Tazobactam)他唑巴坦(Tazobactam)他唑巴坦(Tazobactam)阿维巴坦avibactam经典β-内酰胺酶抑制剂均属于β-内酰胺类化合物,抑酶机制基本相同。阿维巴坦与经典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有本质的区别,经典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C类酶不具有或仅具有微弱抑制作用,但阿维巴坦抑制C类酶作用显著,抑酶谱更广。与已上市酶抑制剂相比,阿维巴坦不会诱导β-内酰胺酶产生阿维巴坦avibactam经典β-内酰胺酶抑制剂均属于β-内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盲目大量研发多组分多配比,会加重抗生素的滥用,造成更严重的耐药性临床用药目前国内已上市的酶抑制剂合剂盲目大量研发多组分多配比,会加重抗生素的滥用,造成更严重的耐组合+配比组合+配比颜青.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7;16(4):259-261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本身的抗菌活性、主要的耐药机制和临床治疗中的地位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菌活性、抑酶谱及强度组方中两药需剂量适当,配伍比例合理、科学组方中两药在药动学特征方面具关联性充分考虑两药的PK/PD特性充分考虑组方后合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组成原则颜青.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7;16(4):259-26基本组成原则(1)Lagacé-Wiensetal,CoreEvidence2014:9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本身的抗菌活性、主要的耐药机制和临床治疗中的地位β-内酰胺类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细菌对其耐药性增长严重影响了其单独使用的疗效细菌耐药机制主要由于产生β-内酰胺酶(产ESBLs细菌)组方中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效抑制该β-内酰胺酶组合后恢复β-内酰胺类对产β-内酰胺酶细菌的抗菌活性基本组成原则(1)Lagacé-Wiensetal,Co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D模型HollowFiberPDModelsUsingIsogenicStrainsofE.coliwithorwithoutBeta-LactamaseCanReadilyIdentifyDosesandExposuresofTazobactam(Tazo)toRestoreSensitivitytoHumanExposuresofPiperacillin(Pip)EMAworkshop25-26Oct201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D模型HollowFiberPDMHollowFiberPDModelsUsingIsogenicStrainsofE.coliwithorwithoutBeta-LactamaseCanReadilyIdentifyDosesandExposuresofTazobactam(Tazo)toRestoreSensitivitytoHumanExposuresofPiperacillin(Pip)EMAworkshop25-26Oct201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D模型HollowFiberPDModelsUsingI基本组成原则(2)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菌活性、抑酶谱及强度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保护β-内酰胺类不被细菌产生的灭活酶水解对多数质粒介导的和部分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有较强抑制作用抗菌作用主要取决于其中β-内酰胺类药物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除舒巴坦合剂对不动杆菌属抗菌活性增强,其他仅具有微弱的抗菌作用酶抑制剂不增强与其配伍药物对敏感细菌或非产β-内酰胺酶的耐药细菌的抗菌活性基本组成原则(2)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菌活性、抑酶谱及强度保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体外抗菌活性评价陈吉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5):6合剂对铜绿、金葡,大肠(标准菌或床分离菌株)的MIC和MBC优于单药相同头孢哌酮的剂量下,增加舒巴坦的剂量其抗菌活性有所增强1:1的配比对上述3种细菌其体外抗菌活性最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体外抗菌活性评价陈吉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新配比组方:配伍比例合理、科学必须有充足理由说明现有配比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新配比合剂与已上市配比合剂比较在药效学方面的优势(以原配比为阳性对照药)急性毒性、长期给药毒性等,以说明其安全性有效性或安全性上具有临床价值的明显优势和/或新配比合剂有特殊适应证范围等

基本组成原则(3)新配比组方:配伍比例合理、科学基本组成原则(3)合理配比能发挥最佳抗菌作用哌拉西林单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比例由8:1变为4:1时,可显著提高哌拉西林的酶稳定性4:1的配比优于8:1哌拉西林相对水解率(%)李耘,等.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8;14(2):113-120合理配比能发挥最佳抗菌作用哌拉西林单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PK/PD参数

选择不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配比JAC200453,Suppl.S1,i3–i20PK/PD参数选择不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配比JAC200两药组合PK特征基本吻合T1/2相近和分布特点基本相似两药无相互作用基本组成原则(4)两药组合PK特征基本吻合基本组成原则(4)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PK特性M.Akova;ClinicalMicrobiologyandInfection,2008;14,Supplement1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PK特性M.Akova;Clinica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PK参数1.LindaAMiller,etal.β-Lactamase-inbihitorcombinationsinthe21stcentury:currentagentsandnewdevelopments.CurrentOpinioninPharmacology.2001;1:451-458.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PK参数1.LindaAMillePK/PD特性:时间依赖性PK/PD参数:%T>MICPK/PD制定抗菌给药方案两者在体内的有效浓度能共同维持足够的作用时间,以发挥更好的协同杀菌效果

对于MDR、XDR细菌

%T>MIC值不同MIC值基本组成原则(5)PK/PD特性:时间依赖性基本组成原则(5)(1:1)2gq6h(最大剂量)MIC%T>MIC*64173246167481024131215911870.5216(2:1)3gq6h(最大剂量)MIC%T>MIC*64433270169681234150217612030.5230*基于舒普深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2.舒普深1.5g说明书;3.REITBERGDP,MARBLEDA,SCHULTZRW,etal.ANTIMICROBIALAGENTSANDCHEMOTHERAPY,1988,p.503-509;5.REITBERGDP,WHALLTJ,CHUNGM,etal.ANTIMICROBIALAGENTSANDCHEMOTHERAPY,Jan.1988,p.42-46头孢哌酮/舒巴坦不同配比%T>MIC比较(头孢哌酮)(1:1)2gq6hMIC%T>MIC*6417324头孢哌酮/舒巴坦(2:1)3种给药方案对非发酵菌不同MIC值时%T>MIC(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2:1)3种给药方案对非发酵菌不同MIC值两药联合后有效性和安全性两药联合应用后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基本组成原则(6)基本组成原则(6)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临床有效性安全评价阿莫/克拉(45/6.4mg/kg/d,q12h.vs阿奇(10mg/kg/day,阿莫5mg/kg/d,2-5d细菌清除率4-5d;临床有效率12-14d增大阿莫剂量,保持克拉维酸的原用剂量两种配比安全性结果相似JournalofAntimicrobialChemotherapy(2004)53,Suppl.S1,i3–i2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临床有效性安全评价阿莫/克拉(45/6.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组成原则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组成原则54ß-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临床适应证产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中重度感染的经验治疗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口服制剂也可用于社区常见感染的治疗不推荐用于β内酰胺类敏感菌感染、非产β内酰胺酶耐药菌感染54ß-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临床适应证产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55常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抗菌活性比较55常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抗菌活性比较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基本知识常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部位感染临床常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病原菌感染主要内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基本知识常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1、社区获得性肺炎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可以联合大环内酯类作为没有高危因素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抗菌治疗方案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口服剂型可以作为轻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初始治疗选择,亦可作为静脉治疗后的序贯《β-内酰胺酶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1、社区获得性肺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可早发性医院获得性肺炎,肠杆菌科细菌为最常见病原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等可以作为经验性治疗晚发性医院获得性肺炎,需覆盖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单药或联合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类2、医院获得性肺炎

《β-内酰胺酶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早发性医院获得性肺炎,肠杆菌科细菌为最常见病原菌:阿莫西林/2006年亚洲HAP工作组抗生素选择策略——特殊耐药菌感染的抗生素方案Jae-HoonSong,andtheAsianHAPWorkingGroup.AmJInfectControl2008;36:S83-92.2006年亚洲HAP工作组Jae-HoonSong,a60VAP的治疗—2013中国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华内科杂志.2013;52(6):524-543.60VAP的治疗—2013中国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中华内科杂志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根据2010版IDSA《复杂腹腔感染诊指南》及《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推荐,对于轻、中症腹腔感染,一般推荐Ⅲ代头孢菌素联合甲硝唑,或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重症腹腔感染推荐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或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原发及继发性腹膜炎、腹腔脓肿及腹腔脏器感染(胰腺感染、胆囊炎、胆管炎)等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可作为社区获得性及院内腹腔感染的首选用药。4、腹腔感染《β-内酰胺酶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根据2010版IDSA《复杂腹腔感染诊指南》及《国家抗微生物5、粒缺伴发热低危患者: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或喹诺酮类,不能耐受者静脉高危患者:静脉使用覆盖假单胞菌的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碳青霉烯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头孢哌酮舒巴坦等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南.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5、粒缺伴发热低危患者: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或喹诺酮类,不6、尿路感染静脉: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林泉,等.成人尿路感染的病原菌调查与耐药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5):1107-1109病原菌构成比(%)6、尿路感染静脉: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7、

妇科感染(急性盆腔感染)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妇产科重度感染患者,了解妇产科感染患者采取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比例(%%)韩文晖.李青,姚凤鸣.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妇产科感染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57、妇科感染(急性盆腔感染)选取2010年3月-2013年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基本知识常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部位感染临床常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病原菌感染主要内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基本知识常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尿路感染、肝脓肿、胆道感染、腹膜炎、医院获得性肺炎等局部感染,如果没有继发重症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患者可选用高剂量的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疗效不佳时改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重症感染患者(重症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尿路感染、肝脓肿、胆道感染、腹膜WangMG68不同耐药水平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治疗非多重耐药菌感染敏感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其他敏感抗菌药多重耐药菌感染碳青霉烯类舒巴坦或含舒巴坦合剂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感染多粘菌素与利福平等其他抗菌药合用对于有气管支气管炎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者,可用多粘菌素雾化吸入替加环素对于考虑由复数菌引起的复杂性腹腔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可作为首选药物CurrOpinInfectDis2010;23:332WangMG68不同耐药水平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治疗非多重耐药69X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联合抗菌治疗方案XDR感染抗菌治疗专家共识.201469X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联合抗菌治疗方案XDR感染抗菌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选用药物青霉素类:哌拉西林、美洛西林、阿洛西林头孢菌素类: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吡肟酶抑制剂合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选用药物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4个主要抗菌药之一CHINET2017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4个主要抗菌药之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是目前最有效的对抗β-内酰胺酶介导耐药的策略主要优点是恢复β-内酰胺类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体内外研究结果显示克服耐药机制后能恢复β-内酰胺类药物抗菌活性,增强抗菌活性主要针对治疗耐药菌(MDR)引起的感染(不推荐用于β内酰胺类敏感菌感染、非产β内酰胺酶耐药菌感染)最佳的组合和配比,体内达到最大杀菌效果,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天数总结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是目前最有效的对抗β-内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历年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菌株数及占比—CHINET2017

我国革兰阴性菌分离率已达70%历年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菌株数及占比—CHINET2017历年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变迁—CHINET2017大肠埃希菌(3949~)肺炎克雷伯菌(2136~)鲍曼不动杆菌(2016~)铜绿假单胞菌(2646~)阴沟肠杆菌(64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88~)历年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变迁—CHINET2017大肠2017年主要临床分离菌种分布(前20位)2017年主要临床分离菌种分布(前20位)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基本知识常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部位感染临床常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病原菌感染主要内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基本知识常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耐药机制外排泵机制改变靶位蛋白产生β-内酰胺酶改变胞膜通透性革兰阴性菌主要耐药机制

---产生β-内酰胺酶耐药外排泵机制改变靶位蛋白产生β-内酰胺酶改变胞膜通透性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吕媛,等.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8;14(1):53-57.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是目前最有效的对抗β-内酰胺酶介导耐药的策略吕媛,等.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8;14(1):53-572008Avibactamy阿维巴坦2008Avibactamy阿维巴坦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Avibactamy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sulbactam)、他唑巴坦(Tazobactam)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sulbactam)、他唑巴坦舒巴坦(sulbactam)舒巴坦(sulbactam)他唑巴坦(Tazobactam)他唑巴坦(Tazobactam)他唑巴坦(Tazobactam)他唑巴坦(Tazobactam)阿维巴坦avibactam经典β-内酰胺酶抑制剂均属于β-内酰胺类化合物,抑酶机制基本相同。阿维巴坦与经典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有本质的区别,经典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C类酶不具有或仅具有微弱抑制作用,但阿维巴坦抑制C类酶作用显著,抑酶谱更广。与已上市酶抑制剂相比,阿维巴坦不会诱导β-内酰胺酶产生阿维巴坦avibactam经典β-内酰胺酶抑制剂均属于β-内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课件盲目大量研发多组分多配比,会加重抗生素的滥用,造成更严重的耐药性临床用药目前国内已上市的酶抑制剂合剂盲目大量研发多组分多配比,会加重抗生素的滥用,造成更严重的耐组合+配比组合+配比颜青.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7;16(4):259-261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本身的抗菌活性、主要的耐药机制和临床治疗中的地位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菌活性、抑酶谱及强度组方中两药需剂量适当,配伍比例合理、科学组方中两药在药动学特征方面具关联性充分考虑两药的PK/PD特性充分考虑组方后合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组成原则颜青.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7;16(4):259-26基本组成原则(1)Lagacé-Wiensetal,CoreEvidence2014:9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本身的抗菌活性、主要的耐药机制和临床治疗中的地位β-内酰胺类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细菌对其耐药性增长严重影响了其单独使用的疗效细菌耐药机制主要由于产生β-内酰胺酶(产ESBLs细菌)组方中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效抑制该β-内酰胺酶组合后恢复β-内酰胺类对产β-内酰胺酶细菌的抗菌活性基本组成原则(1)Lagacé-Wiensetal,Co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D模型HollowFiberPDModelsUsingIsogenicStrainsofE.coliwithorwithoutBeta-LactamaseCanReadilyIdentifyDosesandExposuresofTazobactam(Tazo)toRestoreSensitivitytoHumanExposuresofPiperacillin(Pip)EMAworkshop25-26Oct201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D模型HollowFiberPDMHollowFiberPDModelsUsingIsogenicStrainsofE.coliwithorwithoutBeta-LactamaseCanReadilyIdentifyDosesandExposuresofTazobactam(Tazo)toRestoreSensitivitytoHumanExposuresofPiperacillin(Pip)EMAworkshop25-26Oct201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D模型HollowFiberPDModelsUsingI基本组成原则(2)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菌活性、抑酶谱及强度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保护β-内酰胺类不被细菌产生的灭活酶水解对多数质粒介导的和部分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有较强抑制作用抗菌作用主要取决于其中β-内酰胺类药物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除舒巴坦合剂对不动杆菌属抗菌活性增强,其他仅具有微弱的抗菌作用酶抑制剂不增强与其配伍药物对敏感细菌或非产β-内酰胺酶的耐药细菌的抗菌活性基本组成原则(2)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菌活性、抑酶谱及强度保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体外抗菌活性评价陈吉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5):6合剂对铜绿、金葡,大肠(标准菌或床分离菌株)的MIC和MBC优于单药相同头孢哌酮的剂量下,增加舒巴坦的剂量其抗菌活性有所增强1:1的配比对上述3种细菌其体外抗菌活性最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体外抗菌活性评价陈吉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新配比组方:配伍比例合理、科学必须有充足理由说明现有配比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新配比合剂与已上市配比合剂比较在药效学方面的优势(以原配比为阳性对照药)急性毒性、长期给药毒性等,以说明其安全性有效性或安全性上具有临床价值的明显优势和/或新配比合剂有特殊适应证范围等

基本组成原则(3)新配比组方:配伍比例合理、科学基本组成原则(3)合理配比能发挥最佳抗菌作用哌拉西林单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比例由8:1变为4:1时,可显著提高哌拉西林的酶稳定性4:1的配比优于8:1哌拉西林相对水解率(%)李耘,等.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8;14(2):113-120合理配比能发挥最佳抗菌作用哌拉西林单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PK/PD参数

选择不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配比JAC200453,Suppl.S1,i3–i20PK/PD参数选择不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配比JAC200两药组合PK特征基本吻合T1/2相近和分布特点基本相似两药无相互作用基本组成原则(4)两药组合PK特征基本吻合基本组成原则(4)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PK特性M.Akova;ClinicalMicrobiologyandInfection,2008;14,Supplement1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PK特性M.Akova;Clinica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PK参数1.LindaAMiller,etal.β-Lactamase-inbihitorcombinationsinthe21stcentury:currentagentsandnewdevelopments.CurrentOpinioninPharmacology.2001;1:451-458.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PK参数1.LindaAMillePK/PD特性:时间依赖性PK/PD参数:%T>MICPK/PD制定抗菌给药方案两者在体内的有效浓度能共同维持足够的作用时间,以发挥更好的协同杀菌效果

对于MDR、XDR细菌

%T>MIC值不同MIC值基本组成原则(5)PK/PD特性:时间依赖性基本组成原则(5)(1:1)2gq6h(最大剂量)MIC%T>MIC*64173246167481024131215911870.5216(2:1)3gq6h(最大剂量)MIC%T>MIC*64433270169681234150217612030.5230*基于舒普深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2.舒普深1.5g说明书;3.REITBERGDP,MARBLEDA,SCHULTZRW,etal.ANTIMICROBIALAGENTSANDCHEMOTHERAPY,1988,p.503-509;5.REITBERGDP,WHALLTJ,CHUNGM,etal.ANTIMICROBIALAGENTSANDCHEMOTHERAPY,Jan.1988,p.42-46头孢哌酮/舒巴坦不同配比%T>MIC比较(头孢哌酮)(1:1)2gq6hMIC%T>MIC*6417324头孢哌酮/舒巴坦(2:1)3种给药方案对非发酵菌不同MIC值时%T>MIC(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2:1)3种给药方案对非发酵菌不同MIC值两药联合后有效性和安全性两药联合应用后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基本组成原则(6)基本组成原则(6)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临床有效性安全评价阿莫/克拉(45/6.4mg/kg/d,q12h.vs阿奇(10mg/kg/day,阿莫5mg/kg/d,2-5d细菌清除率4-5d;临床有效率12-14d增大阿莫剂量,保持克拉维酸的原用剂量两种配比安全性结果相似JournalofAntimicrobialChemotherapy(2004)53,Suppl.S1,i3–i2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临床有效性安全评价阿莫/克拉(45/6.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组成原则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组成原则127ß-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临床适应证产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中重度感染的经验治疗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口服制剂也可用于社区常见感染的治疗不推荐用于β内酰胺类敏感菌感染、非产β内酰胺酶耐药菌感染54ß-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临床适应证产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128常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抗菌活性比较55常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抗菌活性比较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基本知识常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部位感染临床常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病原菌感染主要内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基本知识常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1、社区获得性肺炎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可以联合大环内酯类作为没有高危因素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抗菌治疗方案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口服剂型可以作为轻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初始治疗选择,亦可作为静脉治疗后的序贯《β-内酰胺酶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1、社区获得性肺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可早发性医院获得性肺炎,肠杆菌科细菌为最常见病原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等可以作为经验性治疗晚发性医院获得性肺炎,需覆盖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单药或联合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类2、医院获得性肺炎

《β-内酰胺酶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早发性医院获得性肺炎,肠杆菌科细菌为最常见病原菌:阿莫西林/2006年亚洲HAP工作组抗生素选择策略——特殊耐药菌感染的抗生素方案Jae-HoonSong,andtheAsianHAPWorkingGroup.AmJInfectControl2008;36:S83-92.2006年亚洲HAP工作组Jae-HoonSong,a133VAP的治疗—2013中国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华内科杂志.2013;52(6):524-543.60VAP的治疗—2013中国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中华内科杂志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根据2010版IDSA《复杂腹腔感染诊指南》及《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推荐,对于轻、中症腹腔感染,一般推荐Ⅲ代头孢菌素联合甲硝唑,或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重症腹腔感染推荐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或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原发及继发性腹膜炎、腹腔脓肿及腹腔脏器感染(胰腺感染、胆囊炎、胆管炎)等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可作为社区获得性及院内腹腔感染的首选用药。4、腹腔感染《β-内酰胺酶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根据2010版IDSA《复杂腹腔感染诊指南》及《国家抗微生物5、粒缺伴发热低危患者: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或喹诺酮类,不能耐受者静脉高危患者:静脉使用覆盖假单胞菌的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碳青霉烯类嗜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