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概述 课件_第1页
公共危机概述 课件_第2页
公共危机概述 课件_第3页
公共危机概述 课件_第4页
公共危机概述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讲公共危机概述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讲公共危机概述第一节公共危机的含义一、公共危机的基本内涵二、公共危机的分类、分级与分期第一节公共危机的含义一、公共危机的基本内涵

危机的含义

《辞源》:潜伏的祸端。《现代汉语词典》:有两种解释:一是“危险的祸根”,如危机四伏;二是“严重困难的关头”。字面含义:“危险+机遇”一、公共危机的基本内涵危机的含义一、公共危机的基本内涵1.危机的定义1)危机即“决定”。crisis”这个字在希腊文中是“crimein”,其意义即为“决定”(todecide)。故危机是决定性的一刻、关键的一刻,是一件事情的转机与恶化的分水岭,是生死存亡的关头,是一段极不稳定的时间和极不稳定的状况,是一种迫切需要立即做出决定性的变革的状态。2)芬克(FINK)的定义危机是事件即将发生决定性变化的一段不稳定的时间,或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危机不必然是负面的,只是前途未卜与具有相当程度的风险,其变化具有不同的可能性。1.危机的定义3)韦氏大字典之定义“危机是事件转机与恶化间的转折点”。面对日益增多的危机事件,如何在“危难”、“危险”中寻找“生机”、“转机”,这是危机管理与危机传播所要解决的问题。4)研究危机的先驱C.F.赫尔曼危机是威胁到决策集团优先目标的一种形势,在这种形势中,决策集团做出反应的时间非常有限,且形势常常向令决策集团惊讶的方向发展。3)韦氏大字典之定义5)其他公共管理理论认为,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企业管理学认为,危机是一种决策形势,在此形势下,企业的利益受到威胁,任何拖延均可能会失控而导致巨大损失;组织行为学认为,危机是组织明显难以维持现状的一种状态。一般认为,危机通常是在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有关信息很不充分,事态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需要迅速决策等不利情景的会聚。危机是对组织系统的总体目标和利益构成威胁而导致的一种紧张状态。5)其他2.危机与突发事件、紧急事件1)突发:强调事件发生的不可预测性。2)紧急:强调对事件处理时间的迫切性。3)危机:强调事件可能会导致灾难性后果。

危机事件

突发事件突发性危害性紧急性2.危机与突发事件、紧急事件3.公共危机的定义公共危机指由于突发事件引起、严重威胁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并引发社会混乱和公众恐慌、需要运用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紧急应对和处理的危险境况和非常事态。3.公共危机的定义4.公共危机的特点1)破坏性:对组织或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2)突发性、不确定性:出乎决策者意料之外。3)紧迫性:应对和处理行为具有很强的时间限制。4)公众性:影响公众的利益、公众舆论高度关注。4.公共危机的特点1、公共危机的类型1)按起因分类危机事件从起因上可以分为人为的危机事件和非人为的危机事件,前者如恐怖袭击、集体骚乱、重大事故等,后者如流行病、地震、风暴等自然灾害。2)按可预知程度分类从发生之前人们对危机事件的预知程度方面,可分为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的危机事件(如灾害性天气)和难以预测的危机事件(如恐怖袭击、重大事故等)。二、公共危机的分类、分级与分期1、公共危机的类型二、公共危机的分类、分级与分期3)按可避免性分类从其发生的必然性方面,可以分为有避免可能的危机事件(主要指人为的危机事件,如一些重大责任事故、群体性过激行为等)和无法避免的危机事件(主要指非人为的突发事件,如地质灾害、洪水、飓风等)。4)按影响范围分类从危机事件的规模和影响范围的大小上,可分为全球性危机事件,地区性危机事件和局部性危机事件。3)按可避免性分类5)按复杂程度分类根据危机事件形成的冲击的复杂程度,可以分为单一型的危机事件和复合型的危机事件。前者指某一危机事件的影响局限于事件本身,没有引起继发性的危机事件;复合型的危机事件指由于其涟漪效应又引发了新的危机事件。6)按发生顺序分类按照危机事件的发生顺序,可将其分为原发性危机事件和继发性危机事件。前者是指最初发生的危机事件,后者是由最初的危机事件诱发出来的新的危机事件,原发性危机事件与继发性危机事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5)按复杂程度分类7)按危机事件发展的速度分类龙卷风型:指事件来得快,去得也快,而且问题解决了以后不留什么后遗症。腹泻型:这类危机事件是逐渐发展而来的,但爆发后很快就结束了。长投影型:这类事件是突然爆发,其后果却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文火型:这类危机事件在爆发前会经历一个酝酿的过程,爆发后也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才能逐渐化解。7)按危机事件发展的速度分类8)按危机事件的来源分类按照危机事件的来源,可以分为内生型危机事件与输入型危机事件。内生型危机事件是指其发生是由于系统内部某些因素发展失衡造成的,而与系统外部关系不大。输入型危机事件是指其产生是由于系统外部的输入造成的,而主要不是系统内部的问题。内生型危机事件与输入型危机事件显然是相对的,站在不同的角度有时会发生转化。8)按危机事件的来源分类9)按事件所涉及人群的倾向分类按照危机事件所涉及的人群的态度和倾向是否一致,可以将危机事件划分为利益一致型危机事件和利益冲突型危机事件,也可以称为冲突型与非冲突型危机事件。利益一致型危机事件是指危机事件所涉及的所有人的利益基本上是一致的,不存在强烈的冲突,所有人都会为应对危机事件的不良影响而共同努力。利益冲突型危机事件是指在突发事件所涉及的人群中存在着利益不一致的两个或多个群体,他们各自对事件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9)按事件所涉及人群的倾向分类10)按危机事件发生的具体领域分类按照危机事件发生的具体领域分类,可以将其划分为许多类型。如政治危机事件,经济危机事件,自然灾害危机事件,事故型危机事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群体冲突危机事件,环境生态危机事件。这种分类方法没有强调危机事件某个特定方面的性质,但具有比较直观、具体的优点,所以很多时候会被用到。10)按危机事件发生的具体领域分类公共危机概述课件

2.公共危机的分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来表示。2.公共危机的分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公共危机概述课件

3.公共危机的分期分期管理的任务与能力要求3.公共危机的分期分期管理的任务与能力要求

危机事件的发生过程可分成为三个阶段:危机前阶段、危机阶段以及危机后处理阶段,各个过程之间体现了危机发展的一个循环周期。对危机管理过程的各个阶段应当采取什么策略和措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何尽可能地将危机事件的发生控制在某一个特定的阶段,使它不向性质更为严重的下一阶段演变,防止危机扩大,减少损失,这是危机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危机事件的发生过程可分成为三个阶段:危机前阶段、危机阶段以危机的生命周期前兆阶段紧急阶段相持阶段解决阶段危机发生前各种危机先兆出现事件演变迅速,出人意料事件进入相对平稳阶段,仍有恶化的可能事件得到完全解决危机的生命周期前兆阶段紧急阶段相持阶段解决阶段危机发生前各种

案例:B矿务局职工群体讨要工资事件的处置起因与经过

B矿务局所属煤矿部分职工家属因企业欠发工资问题,于7月5日开始串联上访,到7月9日早晨8时左右,出现矛盾激化,一开始与矿务局领导的对话演变成冲击铁路、拦车断道。聚集人数最多时达1.5万余人,致使当地火车站停运95个小时。从7月9日到11日早晨,事态发展扩大,群体规模增大,对立情绪进一步上升。7月11日5时30分至12日凌晨,事态形势趋于复杂化,群众对抗情绪达到高潮。到13日6时,省委、省政府领导出面对话安抚,同时出动警力维持秩序,对抗事态趋缓。随后,“7·09”拦车断道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得到化解。案例:B矿务局职工群体讨要工资事件的处置起因与经过这起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引起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的关注。事件造成35列列车不能正常运行;堵塞当地公路交通近36小时;多数煤井停止生产,平时B矿日产煤1000余吨,事件发生期间仅出煤60余吨;公安机关和武警部队动用警力、兵力2600余名,间接备勤警力1000名,动用火车3列次,汽车100余辆;事件发生正值北京申奥最后表决的关键时刻,当天海外媒体就在国际互联网上登载了这一消息,造成一定的国际影响。这起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引起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现场应急办法(1)事件发生后,立即成立了由省市领导组成的处置“7·09”事件联合指挥部,指定处置预案,组织开展法律宣传。部署加强现场及社会各方面情报信息的搜集和反馈,密切注视事态发展。派出人员搜集信息,调查摸底,寻找重点人员,做重点工作和重点防范,控制事态发展。(2)针对事件出现组织化、社会化特点,指挥部研究决定分5条线开展工作。第一条线,组织发动,做好备勤工作。第二条线,派出专门警力配合党政领导在现场用高音广播与聚集群众进行对话,宣传《关于维护B矿地区治安稳定的宣传提纲》,通过有线电视向社会播发。第三条线,派出警察维持秩序的同时,积极对群众做思想说服工作。第四条线,采取主动措施防止矛盾激化,避免事件升级。第五条线,加强对铁路中心现场的布控,注意防范外来影响的介入。现场应急办法根本措施

(1)7月9日晚,安排9辆长途客运汽车将受堵列车上的旅客全部送达目的地。(2)调整列车运行路线,从9月18日起,途径A镇火车站的客运列车改道绕行。(3)帮助B矿务局安排好运输经营,煤炭开始装车外运。(4)帮助矿务局迅速销售、调运18万吨存煤,由省电力公司预交10万吨煤款700万元,用于职工一个月的开支。(5)协调税务部门,于7、8、9月3个月暂缓征税,保证矿务局实现正常销售。(6)帮助筹措部分资金,解决部分特困户和当年考上高校学生的实际困难。根本措施(7)协助煤矿组织恢复生产,11日大部分矿井恢复生产,综合出勤率达70%。(8)组织民警疏导公路交通,到12日20时,公路阻塞解除。(9)加强对矿区炸药库、汽油库、水源、变电所等重点要害部位的防范工作。(10)加强思想说服工作,先后召集了中层干部会、党员会、党员干部会,宣传省委、省政府关于解决B矿务局有关问题的措施,宣传依法上访的有关规定。(11)组织好生产经营,力争按时发放7月、8月、9月份工资。(12)解决拖欠医疗费和特困人员救助问题,有省、市、县3级工会同企业工会走访调查,省政府拨出专款200万元予以救助。(7)协助煤矿组织恢复生产,11日大部分矿井恢复生产,综合出案例分析

1.分析造成这次事件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社会转型期,这类群体性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其根本原因在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矛盾与冲突。政府能否做好这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和识别工作?2.结合以上案例,分析政府在紧急应对群体突发事件中,应当确立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和采取怎样的处理问题的工作方式?3.分析当地政府对本次危机前、危机过程中、危机后三个阶段的处置,评论政府的工作方式是否合理及是否有效率。你是否有更好的建议?案例分析1.分析造成这次事件的主要原因。在我第二节公共危机的特点与原因一、中国转型期公共危机的发生特点与原因二、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节公共危机的特点与原因一、中国转型期公共危机的发生特点一、中国转型期危机的特点及原因1.中国目前危机事件的特点:1)频次增加各种安全事故、群体事件、自然灾害等发生的次数在不断增加;2)规模变大重大生产事故、重大群体性事件等;3)暴力性加强藏独分子暴乱事件、疆独分子袭警事件;4)波动方式多元单一领域→多元领域;地方→国家→区域;5)国际化程度提高:SARS、禽流感、吉化事故、拉萨暴乱、汶川地震……一、中国转型期危机的特点及原因1.中国目前危机事件的特点:2.中国转型期危机事件产生的原因1)人与自然关系失调由于特有的地质构造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例如,我国20世纪6级以上地震袭击的省份达28个:6.0-6.9级=380次 7.0-7.9级=65次8.0-8.5级=7次 >8.5级=2次死亡人数=59万人 伤残人数=7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 间接经济损失=数千亿元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也加剧了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破坏程度,且灾害地域分布不均匀;→2.中国转型期危机事件产生的原因1)人与自然关系失调→2)许多传统的传染病仍未得到有效的遏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50万,每年死亡13万;慢性病毒性乙性肝炎患者2000万;434个县存在血吸虫疫情,6500万人受到威胁,患者84万。3)新型疾病(医疗问题)成为人类社会安全的新威胁新型病种:SARS,疯牛病、甲流等爱滋病病毒感染者84万;超级病菌:抗-抗生素病菌(每年8万人死于滥用抗生素)。2)许多传统的传染病仍未得到有效的遏制:3)社会转型带来利益矛盾和价值冲突近年来违法犯罪趋势(见图);近年来信访量剧增(见图),上访事件频繁不断;公安部长周永康2005年7月5日在全国政协常委会上说,群体性事件从1994年的1万次剧增为2004年的7.4万次;事件原因大都与征地拆迁、改制下岗、地方司法不公、腐败、环境污染等相关。3)社会转型带来利益矛盾和价值冲突中国刑事和治安案件(1981-2004)

中国刑事和治安案件(1981-2004)我国信访量的增长幅度我国信访量的增长幅度4)经济体制转轨带来社会运行体系失范转型期制度漏洞和管理真空造成生产事故频发,自然灾害应对不力,带来生命财产重大损失:每年发生各类事故100万起左右,死亡近14万人,因工伤残人数约70万人,每天因事故死亡380多人,受伤1900多人;对社会监管体系中重视不够,投入不够由于医疗体制弊病、企业缺乏诚信、医药食品监管漏洞等问题引起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三鹿奶粉事件,“齐二药”事件4)经济体制转轨带来社会运行体系失范5)全球化带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据《环球时报》报道,美国国务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2004年全球恐怖袭击事件约3200起,其中包括别斯兰人质事件、马德里“3·11”列车爆炸事件等,2005年首次超过10000起;这些事件的特点是:从前线国家和地区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从目标明确的绑架暗杀到公共恐怖袭击;恐怖分子动机和手段的多样性给反恐带来的新挑战;….5)全球化带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二、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我国正面临公共危机频发的危险2.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有待完善二、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我国正面临公共危机频发的1.我国正面临公共危机频发的危险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制度变迁,社会环境中的非稳定因素增加,同时也增加了不同的危机的可能。1.我国正面临公共危机频发的危险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1)从社会发展角度看从社会发展角度看,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进入“黄金发展期”,也进入了一个危机频发期,即一个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里容易失衡、社会伦理容易失范的紊乱时期。(1)从社会发展角度看从社会发展角度看,经过30年的改(2)从自然角度分析从自然角度分析,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度高、灾害损失严重。我国有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75%以上的工农业生产值,分布在气象、海洋、洪水、地震等灾害严重的沿海及东部地区。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一般都要超过上千亿元。(2)从自然角度分析从自然角度分析,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1998年长江抗洪2005年黑龙江省水灾(117人遇难)2008年1月份的南方冰雪灾害2008年5月份的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2010年云贵干旱2010年8月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

事例1998年长江抗洪事例98抗洪:豆腐渣工程与血肉大堤98抗洪:豆腐渣工程与血肉大堤2008.5.12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北川县城,顷刻间变成了废墟。地震造成69176人死亡、17000多人失踪。2008.5.12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有着130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截至8月15日16时,舟曲泥石流死亡人数达到1248人,失踪496人,受伤住院治疗66人。2010年8月14日10:00,中国国务院对外宣布8月15日为全国哀悼日。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公共危机概述课件(3)从事故灾难的角度看

从事故灾难的角度看,中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安全事故频繁。据统计,近10年我国年均发生各类事故超过50万起,死亡20多万人,伤残200多万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00亿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呈高发态势。(3)从事故灾难的角度看从事故灾难的角度看,中国安全生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案件2005年辽宁阜新孙家湾煤矿瓦斯大爆2008年9月山西临汾9·8尾矿库溃坝2009年2月贵州贞丰非法爆竹生产点爆炸2011年7月温州动车组追尾脱轨事故事例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案件事例2005.11.13吉林中石油吉化双苯厂爆炸,形成的100吨强烈致癌物质硝基苯污染带135公里,流经吉林、黑龙江10余县市,以致有400万人口的哈尔滨大停水,导致松花江流域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2005.11.13吉林中石油吉化双苯厂爆炸,形成的10公共危机概述课件公共危机概述课件公共危机概述课件孙家湾煤矿瓦斯大爆炸孙家湾煤矿瓦斯大爆炸温州动车组追尾脱轨事故2011年7月23日20时34分,温州双屿下岙路段,北京-福州D301动车组与杭州-福州D3115动车组发生追尾,造成D301次列车第1至4位脱线,D3115次列车第15、16位脱线;经初步调查显示,由于温州南站信号灯设备存在缺陷,应该显示绿灯的时候显示红灯,没有给后车提供应有的信号,相关调度人员也没有发出预警,引发追尾事故,致数百人伤亡。温州动车组追尾脱轨事故2011年7月23日20时34分,温州公共危机概述课件(4)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近年来中国内地食源性疾病、严重职业病对健康的危害上升,食品安全、职业卫生等公共卫生形势依然严峻。(4)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近年来中国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2005年高致病性禽流感2009年甲流事件2011年围剿“地沟油”事例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事例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2005年高致病性禽流感2005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围剿“地沟油”目前,公安部统一指挥下,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的一条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据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称,1吨地沟油,成本仅300元左右。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至300万吨。而国人一年动物和植物油消费总量约2250万吨。按此比例推算,每吃10顿饭就可能有1顿碰上地沟油。地沟油近日成为食品安全行业又一惊雷。围剿“地沟油”目前,公安部统一指挥下,集掏捞、粗炼、倒卖、深(5)从社会安全的角度分析从社会安全的角度分析,我国目前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矛盾凸显。如,恐怖威胁向内地发展蔓延;藏独、东突等势力制造分裂的图谋仍未改变;刑事犯罪趋向组织化、职业化和智能化;群体性事件数量持续增多,处置难度加大,等等。(5)从社会安全的角度分析从社会安全的角度分析,我国2008年贵州瓮安事件2008年11月重庆出租车罢运风波2009年7月乌鲁木齐严重暴力恐怖事件2010年8月菲人质事件2011年10月中国船员湄公河遇袭事件

事例2008年贵州瓮安事件事例

2008年6月28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发生一起严重打砸抢烧突发事件,县公安局、县政府和县委大楼受到当地群众冲击。事发缘由是一名中学女生非正常死亡和当地警方涉嫌不公正暴力执法引起群众的不满。

2008年6月28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

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恐怖犯罪事件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菲人质事件2010年8月23日上午9时左右,一辆装载25人(包括22名香港乘客)乘客的旅游车在菲律宾马尼拉市中心基里诺大看台附近被菲律宾前警察劫持。23日晚7时40分左右,菲警方实施突击解救行动,香港游客中8人死亡,6人受伤。香港特区政府于2010年8月24日下半旗向遇难同胞志哀,8月25日菲律宾全国哀悼香港遇害游客。菲人质事件2010年8月23日上午9时左右,一辆装载25人(中国船员湄公河遇袭事件2011年10月5日,“华平号”和“玉兴8号”两艘货船在湄公河水域遭不明身份武装人员劫持和袭击,已确认有12名中国船员遇难,1人失踪。事件发生后,由云南省外事、公安、交通、民政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于10日抵达泰国北部清莱府清盛县开展工作。遇难船员亲属代表13日傍晚抵达清盛认领亲属遗体、举行追思仪式,14日从清盛启程回国。中国船员湄公河遇袭事件2011年10月5日,“华平号”和“玉2.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有待完善据统计,我国目前已经制定涉及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35件、行政法规37件、部门规章55件,有关文件111件。公共危机管理越来越受重视,但是,在原有体制下形成的公共危机管理系统仍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2.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有待完善据统计,我国目前已经制存在的问题:(1)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不够明确,统一、协调、灵敏的应对体制尚未形成。(2)一些行政机关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够强,危机意识不够高,依法可以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不够充分、有力。

存在的问题:(1)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不够明确,统一、协调、灵(3)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制度、机制不够完善。(4)社会广泛参与应对工作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公众的自救与互救能力不够强、危机意识有待提高。(3)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等第三节公共危机的基本理论一政治主义理论二工具主义理论三正常事件和社会冲突理论第三节公共危机的基本理论一政治主义理论危机的理论阐述两种不同理论工具主义理论。来源于主流社会科学,对危机的认识具有管理色彩。(instrumentalperspective)表意主义理论(或政治主义理论)认为危机存在人为虚构的假象。(politicalperspective)危机的理论阐述两种不同理论工具主义理论。来源于主流社会科学,一政治主义理论政治主义理论不认为危机是纯粹消极的事件和单纯的威胁,而更多的是将危机看作一种政治运作的机会。一政治主义理论政治主义理论不认为危机

一、政治主义理论对公共危机的认识

(一)假设1、公共危机事件的出现为政治运作提供了机会,应急管理过程充斥着政治活动。2、公共危机事件的出现为实施危机管理提供了机会,将突发性的事件作为危机事件看待,至少为管理者暂时赢得了机动时间。3、公共危机事件是进行政治重建和走向政治舞台的大好机会。一、政治主义理论对公共危机的认识地震撕开山川大地,救灾弥补社会裂痕。地震撕开山川大地,救灾弥补社会裂痕。(二)基本观点1、公共危机事件属于认知范畴(perceptualcategory),即由于危机施加的足够影响使人们感到并担心所处的环境发生重大的变化。2、无论公共危机事件的起因如何,总是在不同层面上存在认知的冲突,这种冲突直接会影响到处置的策略。(crises,whatevertheirorigins,thereforealwayscontainmultiplelevelsconflict.

(二)基本观点1、公共危机事件属于认知范畴(percep3、公共危机事件属于情感范畴(affectivecategory),如产生的集体压力感,个人产生的焦虑与不安等。4、公共危机事件包含了去合法性因素(elementofdelegitimation)。Theperceivedchangesareinterpretedinsuchwayastocallintoquestionsthepast,presentandperhapsfuturefunctioningofparticularaspectsofsocietyandgovernment.

5、公共危机事件为社会动员(massmobilization)和制度重建供了机会。

3、公共危机事件属于情感范畴(affectivecateg

“帝国主义者无视人民的意志和历史的规律,当解放斗争引起他们的愤怒时,他们就将其定义为恐怖主义。”----卡扎菲“恐怖分子就是攻击我们所诊视的制度和亵渎我们价值观的罪犯,这一点是非常清楚的。”

----布什

“帝国主义者无视人民的意志和历史的规律,公共危机概述课件1935年“12.9”运动1935年“12.9”运动“合法性”(Legitimacy)是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是简单地指合乎法律,而是指公民对政治行为的自愿接受性,即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原则基础上实施统治在多大程度上被视为是合理和符合道义的。合法性是政府树立权威的前提。一个政治秩序失去合法性则意味着失去被统治者的忠诚,因而产生合法性危机。

“合法性”(Legitimacy)是政治学中二、政治主义理论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启示(一)公共危机管理的五个相关维度:控制认识(perceptualcontrol);减少冲突(conflictreduction);控制感情(affectivecontrol);去合法化并再合法化(de-andrelegitimation);机会识别与开发(opportunityrecognitionandExploitation)。二、政治主义理论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启示(一)公共危机管理的五个(二)用语言框定公共危机事件语言是重要的管理工具,也可以决定社会形态和政治气候。语言可以分为四种风格:修辞性的、法律性的、行政性的和讨价性的。1.公共危机事件的话语权。2、话语权的控制。3.危机事件的定义。(二)用语言框定公共危机事件(三)对公共危机事件进行掩饰,以防止暴露社会冲突和社会缺陷:1、传播一种一切正常的意象。2、将危机事件置换成其他目标或转移到其他领域。3、掩盖应急过程的细节。(三)对公共危机事件进行掩饰,以防止暴露二

工具主义理论

工具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如何对公共危机进行管理与处置,而不是利用危机事件进行政治运作。因此工具主义理论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1、公共危机的对策;2、公共危机的信息;3、公共危机应对的时间。二工具主义理论工具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如何对公共危机工具主义理论对公共危机认识的基本观点从单纯的应急反应向全过程管理(totalmanagement)转化。包括风险评估、危机预警、应急准备、危机恢复等过程。应急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包括各个管理环节与阶段的转化机制、对管理过程蕴涵的潜在危险分析等。工具主义理论对公共危机认识的基本观点从单纯的应急反应社会燃烧理论燃烧现象可燃物助燃物火源社会矛盾社会心理偶发事件群体事件社会燃烧理论燃烧现象可燃物助燃物火源社会矛盾社会心理偶发事件三正常事件和社会冲突理论一、正常事件理论(normalaccident)针对现代社会在高速发展中日益增多的高技术系统而提出的危机分析理论。高技术系统的特点是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紧密的关联性。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导致了“正常事件”的出现。

危机事件是由系统本身的某些因素造成的,从系统自身结构角度分析危机事件原因的理论称为正常事件理论。(CharesPerrow)三正常事件和社会冲突理论一、正常事件理论(norma系统失效理论系统失效的阶段特征问题积累潜在失效没有发现出现小问题偶然因素激发危机形成处置和恢复总结和研究处置不当系统失效理论问题积累潜在失效没有发现出现小问题偶然因素激发危

二、正常事件理论运用的扩展高技术系统发生的事件并非是“正常事件”理论唯一的阐述对象。换句话说,正常事件并不仅仅存在于高技术系统,由人构成的社会性系统也是造成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出现的表现形式之一。社会性系统中同样具有紧密关联性与相互作用复杂性的特点。二、正常事件理论运用的扩展三、社会冲突理论结构功能理论:社会的有序发展是因为有一个规范的社会体系。社会作为一个系统要继续良性的存在下来,就需要一定类型的结构功能性的作用,使社会制度处于均衡的状态,保持着有条不紊的秩序,不会发生整体的社会变迁。

三、社会冲突理论结构功能理论:传统冲突理论:从动态的角度来分析社会,并注意到了社会不协调的一面,认为许多社会问题并不是均衡模式所能解释的,社会无时不在变化,整个社会体系处于绝对不均衡中和不断地变化运动中。社会体系的每一个部分都包含着冲突与不和的因素,这些变化的社会因子就是社会变迁的来源。三、社会冲突理论传统冲突理论:三、社会冲突理论三、社会冲突理论社会冲突理论认为,群体性事件的出现是社会各阶层、各利益集团在矛盾冲突上升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冲突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是不可避免的。社会冲突并非仅仅导致社会不和谐现象出现,他还具有社会整合功能。一定程度上的不同利益间的冲突,可以促使政府在社会所能承受的范围内自觉地进行相关方面的调整,从而有效地阻止社会系统的僵化。三、社会冲突理论社会冲突理论认为,群体性事件的出现是社会各阶当一些抗议群众用暴力对抗警察干预时,他们的个人行为可能会受到指责,当示威者用武力来追求道德目标比起警方用武力来追求公认的不道德目标时,后者在道义上是否就更应该受到指责呢?这便是政府在维护公共秩序时的道德困惑.

---《警务工作之核心问题》,

吴开清等译,群众出版社,2000年。当一些抗议群众用暴力对抗警察干预时,安全阀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的扩展)安全阀理论认为,社会可以通过建立适度宽容、开放和灵活的社会机制来缓解社会冲突的压力,释放社会成员的紧张情绪,从制度设计入手来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出现。

合理控制。认为社会应该保持开放、灵活、包容的状态,通过可控制的、合法的、制度化的机制,对社会进行管理。释放敌意。认为冲突自身就是一种释放敌意并维持群体关系的机制,可以使用“安全阀”这个概念来描述为社会不满提供释放途径的合法冲突机制。转移矛盾。安全阀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移矛盾的焦点,避免矛盾的积累。安全阀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的扩展)安全阀理论认为,

思考题:1、为什么说公共危机事件包含了合法性因素?2、如何用正常事件理论解释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原因?思考题:推荐阅读文献薛澜等:《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澳]罗伯特·希斯著,2001,《危机管理》,王成、宋炳辉、金瑛译,北京中信出版社。许文惠、张成福主编,1998,《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荐阅读文献薛澜等:《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清华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讲公共危机概述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讲公共危机概述第一节公共危机的含义一、公共危机的基本内涵二、公共危机的分类、分级与分期第一节公共危机的含义一、公共危机的基本内涵

危机的含义

《辞源》:潜伏的祸端。《现代汉语词典》:有两种解释:一是“危险的祸根”,如危机四伏;二是“严重困难的关头”。字面含义:“危险+机遇”一、公共危机的基本内涵危机的含义一、公共危机的基本内涵1.危机的定义1)危机即“决定”。crisis”这个字在希腊文中是“crimein”,其意义即为“决定”(todecide)。故危机是决定性的一刻、关键的一刻,是一件事情的转机与恶化的分水岭,是生死存亡的关头,是一段极不稳定的时间和极不稳定的状况,是一种迫切需要立即做出决定性的变革的状态。2)芬克(FINK)的定义危机是事件即将发生决定性变化的一段不稳定的时间,或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危机不必然是负面的,只是前途未卜与具有相当程度的风险,其变化具有不同的可能性。1.危机的定义3)韦氏大字典之定义“危机是事件转机与恶化间的转折点”。面对日益增多的危机事件,如何在“危难”、“危险”中寻找“生机”、“转机”,这是危机管理与危机传播所要解决的问题。4)研究危机的先驱C.F.赫尔曼危机是威胁到决策集团优先目标的一种形势,在这种形势中,决策集团做出反应的时间非常有限,且形势常常向令决策集团惊讶的方向发展。3)韦氏大字典之定义5)其他公共管理理论认为,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企业管理学认为,危机是一种决策形势,在此形势下,企业的利益受到威胁,任何拖延均可能会失控而导致巨大损失;组织行为学认为,危机是组织明显难以维持现状的一种状态。一般认为,危机通常是在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有关信息很不充分,事态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需要迅速决策等不利情景的会聚。危机是对组织系统的总体目标和利益构成威胁而导致的一种紧张状态。5)其他2.危机与突发事件、紧急事件1)突发:强调事件发生的不可预测性。2)紧急:强调对事件处理时间的迫切性。3)危机:强调事件可能会导致灾难性后果。

危机事件

突发事件突发性危害性紧急性2.危机与突发事件、紧急事件3.公共危机的定义公共危机指由于突发事件引起、严重威胁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并引发社会混乱和公众恐慌、需要运用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紧急应对和处理的危险境况和非常事态。3.公共危机的定义4.公共危机的特点1)破坏性:对组织或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2)突发性、不确定性:出乎决策者意料之外。3)紧迫性:应对和处理行为具有很强的时间限制。4)公众性:影响公众的利益、公众舆论高度关注。4.公共危机的特点1、公共危机的类型1)按起因分类危机事件从起因上可以分为人为的危机事件和非人为的危机事件,前者如恐怖袭击、集体骚乱、重大事故等,后者如流行病、地震、风暴等自然灾害。2)按可预知程度分类从发生之前人们对危机事件的预知程度方面,可分为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的危机事件(如灾害性天气)和难以预测的危机事件(如恐怖袭击、重大事故等)。二、公共危机的分类、分级与分期1、公共危机的类型二、公共危机的分类、分级与分期3)按可避免性分类从其发生的必然性方面,可以分为有避免可能的危机事件(主要指人为的危机事件,如一些重大责任事故、群体性过激行为等)和无法避免的危机事件(主要指非人为的突发事件,如地质灾害、洪水、飓风等)。4)按影响范围分类从危机事件的规模和影响范围的大小上,可分为全球性危机事件,地区性危机事件和局部性危机事件。3)按可避免性分类5)按复杂程度分类根据危机事件形成的冲击的复杂程度,可以分为单一型的危机事件和复合型的危机事件。前者指某一危机事件的影响局限于事件本身,没有引起继发性的危机事件;复合型的危机事件指由于其涟漪效应又引发了新的危机事件。6)按发生顺序分类按照危机事件的发生顺序,可将其分为原发性危机事件和继发性危机事件。前者是指最初发生的危机事件,后者是由最初的危机事件诱发出来的新的危机事件,原发性危机事件与继发性危机事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5)按复杂程度分类7)按危机事件发展的速度分类龙卷风型:指事件来得快,去得也快,而且问题解决了以后不留什么后遗症。腹泻型:这类危机事件是逐渐发展而来的,但爆发后很快就结束了。长投影型:这类事件是突然爆发,其后果却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文火型:这类危机事件在爆发前会经历一个酝酿的过程,爆发后也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才能逐渐化解。7)按危机事件发展的速度分类8)按危机事件的来源分类按照危机事件的来源,可以分为内生型危机事件与输入型危机事件。内生型危机事件是指其发生是由于系统内部某些因素发展失衡造成的,而与系统外部关系不大。输入型危机事件是指其产生是由于系统外部的输入造成的,而主要不是系统内部的问题。内生型危机事件与输入型危机事件显然是相对的,站在不同的角度有时会发生转化。8)按危机事件的来源分类9)按事件所涉及人群的倾向分类按照危机事件所涉及的人群的态度和倾向是否一致,可以将危机事件划分为利益一致型危机事件和利益冲突型危机事件,也可以称为冲突型与非冲突型危机事件。利益一致型危机事件是指危机事件所涉及的所有人的利益基本上是一致的,不存在强烈的冲突,所有人都会为应对危机事件的不良影响而共同努力。利益冲突型危机事件是指在突发事件所涉及的人群中存在着利益不一致的两个或多个群体,他们各自对事件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9)按事件所涉及人群的倾向分类10)按危机事件发生的具体领域分类按照危机事件发生的具体领域分类,可以将其划分为许多类型。如政治危机事件,经济危机事件,自然灾害危机事件,事故型危机事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群体冲突危机事件,环境生态危机事件。这种分类方法没有强调危机事件某个特定方面的性质,但具有比较直观、具体的优点,所以很多时候会被用到。10)按危机事件发生的具体领域分类公共危机概述课件

2.公共危机的分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来表示。2.公共危机的分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公共危机概述课件

3.公共危机的分期分期管理的任务与能力要求3.公共危机的分期分期管理的任务与能力要求

危机事件的发生过程可分成为三个阶段:危机前阶段、危机阶段以及危机后处理阶段,各个过程之间体现了危机发展的一个循环周期。对危机管理过程的各个阶段应当采取什么策略和措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何尽可能地将危机事件的发生控制在某一个特定的阶段,使它不向性质更为严重的下一阶段演变,防止危机扩大,减少损失,这是危机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危机事件的发生过程可分成为三个阶段:危机前阶段、危机阶段以危机的生命周期前兆阶段紧急阶段相持阶段解决阶段危机发生前各种危机先兆出现事件演变迅速,出人意料事件进入相对平稳阶段,仍有恶化的可能事件得到完全解决危机的生命周期前兆阶段紧急阶段相持阶段解决阶段危机发生前各种

案例:B矿务局职工群体讨要工资事件的处置起因与经过

B矿务局所属煤矿部分职工家属因企业欠发工资问题,于7月5日开始串联上访,到7月9日早晨8时左右,出现矛盾激化,一开始与矿务局领导的对话演变成冲击铁路、拦车断道。聚集人数最多时达1.5万余人,致使当地火车站停运95个小时。从7月9日到11日早晨,事态发展扩大,群体规模增大,对立情绪进一步上升。7月11日5时30分至12日凌晨,事态形势趋于复杂化,群众对抗情绪达到高潮。到13日6时,省委、省政府领导出面对话安抚,同时出动警力维持秩序,对抗事态趋缓。随后,“7·09”拦车断道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得到化解。案例:B矿务局职工群体讨要工资事件的处置起因与经过这起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引起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的关注。事件造成35列列车不能正常运行;堵塞当地公路交通近36小时;多数煤井停止生产,平时B矿日产煤1000余吨,事件发生期间仅出煤60余吨;公安机关和武警部队动用警力、兵力2600余名,间接备勤警力1000名,动用火车3列次,汽车100余辆;事件发生正值北京申奥最后表决的关键时刻,当天海外媒体就在国际互联网上登载了这一消息,造成一定的国际影响。这起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引起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现场应急办法(1)事件发生后,立即成立了由省市领导组成的处置“7·09”事件联合指挥部,指定处置预案,组织开展法律宣传。部署加强现场及社会各方面情报信息的搜集和反馈,密切注视事态发展。派出人员搜集信息,调查摸底,寻找重点人员,做重点工作和重点防范,控制事态发展。(2)针对事件出现组织化、社会化特点,指挥部研究决定分5条线开展工作。第一条线,组织发动,做好备勤工作。第二条线,派出专门警力配合党政领导在现场用高音广播与聚集群众进行对话,宣传《关于维护B矿地区治安稳定的宣传提纲》,通过有线电视向社会播发。第三条线,派出警察维持秩序的同时,积极对群众做思想说服工作。第四条线,采取主动措施防止矛盾激化,避免事件升级。第五条线,加强对铁路中心现场的布控,注意防范外来影响的介入。现场应急办法根本措施

(1)7月9日晚,安排9辆长途客运汽车将受堵列车上的旅客全部送达目的地。(2)调整列车运行路线,从9月18日起,途径A镇火车站的客运列车改道绕行。(3)帮助B矿务局安排好运输经营,煤炭开始装车外运。(4)帮助矿务局迅速销售、调运18万吨存煤,由省电力公司预交10万吨煤款700万元,用于职工一个月的开支。(5)协调税务部门,于7、8、9月3个月暂缓征税,保证矿务局实现正常销售。(6)帮助筹措部分资金,解决部分特困户和当年考上高校学生的实际困难。根本措施(7)协助煤矿组织恢复生产,11日大部分矿井恢复生产,综合出勤率达70%。(8)组织民警疏导公路交通,到12日20时,公路阻塞解除。(9)加强对矿区炸药库、汽油库、水源、变电所等重点要害部位的防范工作。(10)加强思想说服工作,先后召集了中层干部会、党员会、党员干部会,宣传省委、省政府关于解决B矿务局有关问题的措施,宣传依法上访的有关规定。(11)组织好生产经营,力争按时发放7月、8月、9月份工资。(12)解决拖欠医疗费和特困人员救助问题,有省、市、县3级工会同企业工会走访调查,省政府拨出专款200万元予以救助。(7)协助煤矿组织恢复生产,11日大部分矿井恢复生产,综合出案例分析

1.分析造成这次事件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社会转型期,这类群体性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其根本原因在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矛盾与冲突。政府能否做好这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和识别工作?2.结合以上案例,分析政府在紧急应对群体突发事件中,应当确立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和采取怎样的处理问题的工作方式?3.分析当地政府对本次危机前、危机过程中、危机后三个阶段的处置,评论政府的工作方式是否合理及是否有效率。你是否有更好的建议?案例分析1.分析造成这次事件的主要原因。在我第二节公共危机的特点与原因一、中国转型期公共危机的发生特点与原因二、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节公共危机的特点与原因一、中国转型期公共危机的发生特点一、中国转型期危机的特点及原因1.中国目前危机事件的特点:1)频次增加各种安全事故、群体事件、自然灾害等发生的次数在不断增加;2)规模变大重大生产事故、重大群体性事件等;3)暴力性加强藏独分子暴乱事件、疆独分子袭警事件;4)波动方式多元单一领域→多元领域;地方→国家→区域;5)国际化程度提高:SARS、禽流感、吉化事故、拉萨暴乱、汶川地震……一、中国转型期危机的特点及原因1.中国目前危机事件的特点:2.中国转型期危机事件产生的原因1)人与自然关系失调由于特有的地质构造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例如,我国20世纪6级以上地震袭击的省份达28个:6.0-6.9级=380次 7.0-7.9级=65次8.0-8.5级=7次 >8.5级=2次死亡人数=59万人 伤残人数=7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 间接经济损失=数千亿元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也加剧了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破坏程度,且灾害地域分布不均匀;→2.中国转型期危机事件产生的原因1)人与自然关系失调→2)许多传统的传染病仍未得到有效的遏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50万,每年死亡13万;慢性病毒性乙性肝炎患者2000万;434个县存在血吸虫疫情,6500万人受到威胁,患者84万。3)新型疾病(医疗问题)成为人类社会安全的新威胁新型病种:SARS,疯牛病、甲流等爱滋病病毒感染者84万;超级病菌:抗-抗生素病菌(每年8万人死于滥用抗生素)。2)许多传统的传染病仍未得到有效的遏制:3)社会转型带来利益矛盾和价值冲突近年来违法犯罪趋势(见图);近年来信访量剧增(见图),上访事件频繁不断;公安部长周永康2005年7月5日在全国政协常委会上说,群体性事件从1994年的1万次剧增为2004年的7.4万次;事件原因大都与征地拆迁、改制下岗、地方司法不公、腐败、环境污染等相关。3)社会转型带来利益矛盾和价值冲突中国刑事和治安案件(1981-2004)

中国刑事和治安案件(1981-2004)我国信访量的增长幅度我国信访量的增长幅度4)经济体制转轨带来社会运行体系失范转型期制度漏洞和管理真空造成生产事故频发,自然灾害应对不力,带来生命财产重大损失:每年发生各类事故100万起左右,死亡近14万人,因工伤残人数约70万人,每天因事故死亡380多人,受伤1900多人;对社会监管体系中重视不够,投入不够由于医疗体制弊病、企业缺乏诚信、医药食品监管漏洞等问题引起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三鹿奶粉事件,“齐二药”事件4)经济体制转轨带来社会运行体系失范5)全球化带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据《环球时报》报道,美国国务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2004年全球恐怖袭击事件约3200起,其中包括别斯兰人质事件、马德里“3·11”列车爆炸事件等,2005年首次超过10000起;这些事件的特点是:从前线国家和地区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从目标明确的绑架暗杀到公共恐怖袭击;恐怖分子动机和手段的多样性给反恐带来的新挑战;….5)全球化带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二、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我国正面临公共危机频发的危险2.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有待完善二、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我国正面临公共危机频发的1.我国正面临公共危机频发的危险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制度变迁,社会环境中的非稳定因素增加,同时也增加了不同的危机的可能。1.我国正面临公共危机频发的危险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1)从社会发展角度看从社会发展角度看,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进入“黄金发展期”,也进入了一个危机频发期,即一个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里容易失衡、社会伦理容易失范的紊乱时期。(1)从社会发展角度看从社会发展角度看,经过30年的改(2)从自然角度分析从自然角度分析,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度高、灾害损失严重。我国有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75%以上的工农业生产值,分布在气象、海洋、洪水、地震等灾害严重的沿海及东部地区。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一般都要超过上千亿元。(2)从自然角度分析从自然角度分析,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1998年长江抗洪2005年黑龙江省水灾(117人遇难)2008年1月份的南方冰雪灾害2008年5月份的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2010年云贵干旱2010年8月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

事例1998年长江抗洪事例98抗洪:豆腐渣工程与血肉大堤98抗洪:豆腐渣工程与血肉大堤2008.5.12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北川县城,顷刻间变成了废墟。地震造成69176人死亡、17000多人失踪。2008.5.12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有着130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截至8月15日16时,舟曲泥石流死亡人数达到1248人,失踪496人,受伤住院治疗66人。2010年8月14日10:00,中国国务院对外宣布8月15日为全国哀悼日。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公共危机概述课件(3)从事故灾难的角度看

从事故灾难的角度看,中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安全事故频繁。据统计,近10年我国年均发生各类事故超过50万起,死亡20多万人,伤残200多万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00亿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呈高发态势。(3)从事故灾难的角度看从事故灾难的角度看,中国安全生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案件2005年辽宁阜新孙家湾煤矿瓦斯大爆2008年9月山西临汾9·8尾矿库溃坝2009年2月贵州贞丰非法爆竹生产点爆炸2011年7月温州动车组追尾脱轨事故事例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案件事例2005.11.13吉林中石油吉化双苯厂爆炸,形成的100吨强烈致癌物质硝基苯污染带135公里,流经吉林、黑龙江10余县市,以致有400万人口的哈尔滨大停水,导致松花江流域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2005.11.13吉林中石油吉化双苯厂爆炸,形成的10公共危机概述课件公共危机概述课件公共危机概述课件孙家湾煤矿瓦斯大爆炸孙家湾煤矿瓦斯大爆炸温州动车组追尾脱轨事故2011年7月23日20时34分,温州双屿下岙路段,北京-福州D301动车组与杭州-福州D3115动车组发生追尾,造成D301次列车第1至4位脱线,D3115次列车第15、16位脱线;经初步调查显示,由于温州南站信号灯设备存在缺陷,应该显示绿灯的时候显示红灯,没有给后车提供应有的信号,相关调度人员也没有发出预警,引发追尾事故,致数百人伤亡。温州动车组追尾脱轨事故2011年7月23日20时34分,温州公共危机概述课件(4)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近年来中国内地食源性疾病、严重职业病对健康的危害上升,食品安全、职业卫生等公共卫生形势依然严峻。(4)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近年来中国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2005年高致病性禽流感2009年甲流事件2011年围剿“地沟油”事例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事例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2005年高致病性禽流感2005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围剿“地沟油”目前,公安部统一指挥下,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的一条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据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称,1吨地沟油,成本仅300元左右。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至300万吨。而国人一年动物和植物油消费总量约2250万吨。按此比例推算,每吃10顿饭就可能有1顿碰上地沟油。地沟油近日成为食品安全行业又一惊雷。围剿“地沟油”目前,公安部统一指挥下,集掏捞、粗炼、倒卖、深(5)从社会安全的角度分析从社会安全的角度分析,我国目前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矛盾凸显。如,恐怖威胁向内地发展蔓延;藏独、东突等势力制造分裂的图谋仍未改变;刑事犯罪趋向组织化、职业化和智能化;群体性事件数量持续增多,处置难度加大,等等。(5)从社会安全的角度分析从社会安全的角度分析,我国2008年贵州瓮安事件2008年11月重庆出租车罢运风波2009年7月乌鲁木齐严重暴力恐怖事件2010年8月菲人质事件2011年10月中国船员湄公河遇袭事件

事例2008年贵州瓮安事件事例

2008年6月28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发生一起严重打砸抢烧突发事件,县公安局、县政府和县委大楼受到当地群众冲击。事发缘由是一名中学女生非正常死亡和当地警方涉嫌不公正暴力执法引起群众的不满。

2008年6月28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

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恐怖犯罪事件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菲人质事件2010年8月23日上午9时左右,一辆装载25人(包括22名香港乘客)乘客的旅游车在菲律宾马尼拉市中心基里诺大看台附近被菲律宾前警察劫持。23日晚7时40分左右,菲警方实施突击解救行动,香港游客中8人死亡,6人受伤。香港特区政府于2010年8月24日下半旗向遇难同胞志哀,8月25日菲律宾全国哀悼香港遇害游客。菲人质事件2010年8月23日上午9时左右,一辆装载25人(中国船员湄公河遇袭事件2011年10月5日,“华平号”和“玉兴8号”两艘货船在湄公河水域遭不明身份武装人员劫持和袭击,已确认有12名中国船员遇难,1人失踪。事件发生后,由云南省外事、公安、交通、民政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于10日抵达泰国北部清莱府清盛县开展工作。遇难船员亲属代表13日傍晚抵达清盛认领亲属遗体、举行追思仪式,14日从清盛启程回国。中国船员湄公河遇袭事件2011年10月5日,“华平号”和“玉2.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有待完善据统计,我国目前已经制定涉及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35件、行政法规37件、部门规章55件,有关文件111件。公共危机管理越来越受重视,但是,在原有体制下形成的公共危机管理系统仍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2.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有待完善据统计,我国目前已经制存在的问题:(1)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不够明确,统一、协调、灵敏的应对体制尚未形成。(2)一些行政机关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够强,危机意识不够高,依法可以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不够充分、有力。

存在的问题:(1)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不够明确,统一、协调、灵(3)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制度、机制不够完善。(4)社会广泛参与应对工作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公众的自救与互救能力不够强、危机意识有待提高。(3)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等第三节公共危机的基本理论一政治主义理论二工具主义理论三正常事件和社会冲突理论第三节公共危机的基本理论一政治主义理论危机的理论阐述两种不同理论工具主义理论。来源于主流社会科学,对危机的认识具有管理色彩。(instrumentalperspective)表意主义理论(或政治主义理论)认为危机存在人为虚构的假象。(politicalperspective)危机的理论阐述两种不同理论工具主义理论。来源于主流社会科学,一政治主义理论政治主义理论不认为危机是纯粹消极的事件和单纯的威胁,而更多的是将危机看作一种政治运作的机会。一政治主义理论政治主义理论不认为危机

一、政治主义理论对公共危机的认识

(一)假设1、公共危机事件的出现为政治运作提供了机会,应急管理过程充斥着政治活动。2、公共危机事件的出现为实施危机管理提供了机会,将突发性的事件作为危机事件看待,至少为管理者暂时赢得了机动时间。3、公共危机事件是进行政治重建和走向政治舞台的大好机会。一、政治主义理论对公共危机的认识地震撕开山川大地,救灾弥补社会裂痕。地震撕开山川大地,救灾弥补社会裂痕。(二)基本观点1、公共危机事件属于认知范畴(perceptualcategory),即由于危机施加的足够影响使人们感到并担心所处的环境发生重大的变化。2、无论公共危机事件的起因如何,总是在不同层面上存在认知的冲突,这种冲突直接会影响到处置的策略。(crises,whatevertheirorigins,thereforealwayscontainmultiplelevelsconflict.

(二)基本观点1、公共危机事件属于认知范畴(percep3、公共危机事件属于情感范畴(affectivecategory),如产生的集体压力感,个人产生的焦虑与不安等。4、公共危机事件包含了去合法性因素(elementofdelegitimation)。Theperceivedchangesareinterpretedinsuchwayastocallintoquestionsthepast,presentandperhapsfuturefunctioningofparticularaspectsofsocietyandgovernment.

5、公共危机事件为社会动员(massmobilization)和制度重建供了机会。

3、公共危机事件属于情感范畴(affectivecateg

“帝国主义者无视人民的意志和历史的规律,当解放斗争引起他们的愤怒时,他们就将其定义为恐怖主义。”----卡扎菲“恐怖分子就是攻击我们所诊视的制度和亵渎我们价值观的罪犯,这一点是非常清楚的。”

----布什

“帝国主义者无视人民的意志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