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导学案)【基础扫描】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1.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20世纪50年代)(1)成就①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②________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等。(2)作用: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建立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2.中国法制建设的形成时期(1)________后,中共中央强调,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_________年,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此前后,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批基本法律,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3.中国法制建设的完善时期(1)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_________,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3)到_______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4)中共十八大以来①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②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③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④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⑤201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⑥2020年5月通过的《___________》,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社会主义______和建设时期(1)背景:新中国百废待兴,物质匮乏。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杰出代表。(2)表现①道德风尚:健康向上。②政治氛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③行动准则: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人际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2.改革开放后(1)背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________建设。(2)表现①20世纪80年代:“________________”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②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起了积极作用。③1994年,中共中央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④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提出①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____体系的战略任务。②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③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意义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______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重点聚焦】历史概念:民法典2、典型史料: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所以“新政协”这一名词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筹备会的常委会已决定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意思就是说他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事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董必武:《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1949年8月)【链接高考】1、(2013•江苏单科•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2、(2012•广东文综卷•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3、(2011•江苏单科•9)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①平等性②广泛性③继承性④深刻性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能力拓展】1.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中共八大召开2.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3.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是()A.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B.举办“心动安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C.在“世界读书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D.上海世博园建设成功【自我归纳】简述我国依法治国的原因、意义。参考答案【自主核对】一、1、(1)19542、(1)改革开放(2)19823、(1)依法治国(3)2010(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二、1.革命2(1)精神文明(2)五讲四美三热爱3、(1)核心价值(2)伟大复兴【重点聚焦】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2、解读:在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在即的背景下,新政协起到了临时人大的作用。为区别于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新的政协被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更名后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链接高考】1、【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解答本题一是注意时间,二是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新政协核心议题就是商讨新中国的成立事宜。BCD在时间上与题干反映的事件不符。故正确答案选A。【答案】A2、【解析】从所学知识可知,从题干中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可知时间信息,以及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项正确,A项排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于1956年提出的,为了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C项排除;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因此D项排除。【答案】B3、【解析】“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深刻性。材料无法体现继承性,排除③。【答案】C【能力拓展】1、【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布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过渡状态的结束,标志了人民代表大会的确立,这与材料1954年12月的时代背景是一致的。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是在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和中共八大召开都是在1956年。【答案】C2、【解析】1954年宪法颁布时,三大改造还没有完成,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建成。AC早在《共同纲领》就确定了。【答案】D3、【解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思想道德建设,另一方面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因此A、B、C三项都不符合题干的要求,皆排除;D项既不属于思想道德建设,也不属于科技文化方面的内容,符合题目要求,故选D项。【答案】D【自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