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会认知 管理心理学课件_第1页
第四章 社会认知 管理心理学课件_第2页
第四章 社会认知 管理心理学课件_第3页
第四章 社会认知 管理心理学课件_第4页
第四章 社会认知 管理心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社会认知1

第一节知觉2第一节知觉2图中的人感觉到了什么?他们是靠什么感觉到的?听到声音闻到气味看到文字感觉温度尝出味道(耳)(鼻)(眼)(口舌)(皮肤)3图中的人感觉到了什么?听到声音闻到气味看到文字感觉温度尝出味一、什么是知觉没有人看到真正的事实我们只是对自己所看到的东西作出解释并称其为事实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我们听到的只是我们愿意听到的。知觉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对象的整体属性的反映4一、什么是知觉知觉4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者态度动机兴趣经验期望知觉情绪时间工作设置社会设置知觉目标新奇运动声音规模背景类似靠近知觉5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者知觉情绪知觉目标知觉5二、知觉的种类

(一)物体知觉:时间、空间、运动(二)社会知觉:他人、群体、自己(三)错觉(四)超感知觉6二、知觉的种类6(一)物体知觉:1.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指对物体形状特征的反映。(2)大小知觉:判断物体的大小。(3)深度知觉:包括判断观察者到物体的绝对距离,即距离知觉,又包括判断一个物体不同部分之间的相对距离。(4)方位知觉:指对空间方向、位置等属性的反映。7(一)物体知觉:1.空间知觉7

(一)物体知觉:

2.时间知觉你有哪些方法来判断时间?人们可以依靠时钟和日历来判断时间也可以根据自然界的周期现象,如昼夜的循环交替、月亮的亏盈、季节的变化等来估计时间。“生物钟”。对于时间长度的估计,1秒钟左右最为精确,短于1秒钟时容易产生高估的现象,长于1秒钟时容易产生低估的现象。8

(一)物体知觉:

2.时间知觉8

3.运动知觉其一、似动现象实际不动的物体也可以因运动错觉被知觉为运动的,如…电影和霓虹灯的运动。其二、实际运动的物体可以被知觉为不动的,如……非常慢与非常快的运动不能被直接看见,人只能凭借间接的标志判断慢速的运动。(一)物体知觉:9

3.运动知觉(一)物体知觉:9似动现象10似动现象10(二)社会知觉1.社会知觉的种类(1)对别人的知觉“听其言、观其行而知其人”。(2)人际知觉人际知觉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3)自我知觉11(二)社会知觉1.社会知觉的种类11(三)错觉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重要区别:错觉不是幻觉)1.视错觉2、形重错觉3、时间错觉4.方位错觉12(三)错觉12

1.视错觉:

1313错觉14错觉142.形重错觉:由于视觉而对重量感发生错觉。如用手比较一公斤铁和一公斤棉花,总会觉得……一公斤铁重些。这是受经验定势的影响,由视觉而影响到肌肉的错觉。

152.形重错觉:153.时间错觉:在某种情况下,同样长短的时间会发生不同的估计错觉,觉得有快有慢。时间错觉受态度情绪影响很大。

163.时间错觉:164.方位错觉在一个会场里听报告,我们所听到的声音分明是从旁边的扩音器里传来的,但我们总觉得它是从讲话者那里传来的。飞行员在海面飞行时,由于海天一色,很可能产生倒飞错觉。如果此时没有仪表的帮助,是很危险的。174.方位错觉17错觉是错的,还有价值吗?古代军事上的“声东击西”、“草船借箭”,都是为了给对方造成错觉,迷惑对方;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错觉的例子也是很多的。例如,体型粗胖的人,穿上黑色或直条图案的衣服,可以在视觉上起到收缩粗胖体型的作用。身型瘦高的人,穿上横条图案或浅色衣服,会使身段显得半满些。造型艺术和电影特技也都注意运用错觉的规律。18错觉是错的,还有价值吗?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错觉的例子也是很多的法国国旗法兰西共和国的国旗是由蓝、白、红三条色带组成的。蓝、白、红之比为30:33:37。可是旗做好后,看上去总觉得红色条带没有蓝色条带宽,这完全是一种错觉19法国国旗19(四)超感知觉:所谓超感知觉是指不凭感觉器官即可获得知觉经验的特异现象。例如,有人讲他能“读”出他人头脑内的思想,或“看”到他人的未来。“隔纸认字”(例如说出在密封的信袋中的一张牌的号码和花色)、“心电感应”俗称传心术(指两人之间不需要可见的人和工具或方法就能直接传达信息)“意念搬运”(指单靠意念就可以搬运物体或是物体发生形变的功能)等特异功能的表演。20(四)超感知觉:所谓超感知觉是指不凭感觉器官即可获得知觉经验(五)、感知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首先,感知是构成认识的基础。其次,感知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基础。21(五)、感知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首先,感知是构成认识的基础

感觉剥夺实验装置22感觉

二、知觉规律

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23

二、知觉规律

1、选择性231、知觉的选择性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的过程241、知觉的选择性24图中有多少种动物图中有多少张脸练习25图中有多少种动物图中有多少张脸练习25(二)知觉的整体性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26(二)知觉的整体性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2727知觉闭合原则28知觉闭合原则28骑马者29骑马者29(三)、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表现在运用已有经验把当前的知觉对象纳入已知的相应的一类事物的系统之中,知道它是什么。例如这是书,那是桌子……。30(三)、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表现在运用已有经验把当前FLY31FLY31(四)、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一)大小恒常性(二)亮度恒常性(三)形状恒常性(四)颜色恒常性32(四)、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的

形状恒常性33

大小恒常性34大小恒常性34大小恒常性35大小恒常性35颜色恒常性36颜色恒常性36颜色恒常性37颜色恒常性37三、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1、认知者因素1)原有经验2)价值观3)情感状态4)认知偏见:光环效应、似假定即投射效应、类化即刻板印象、积极偏见又称宽大效应隐含人格理论首因效应近因效应2、认知对象因素1)魅力2)知名度3)自我表演3、认知情境因素1)空间距离2)背景参考38三、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1、认知者因素2、认知对象因素381、认知者因素1).原有经验对于同一座建筑物,建筑师可能更多地着眼于它的构造、轮廓,而木匠则可能更注重于它的木料的质地及工程的优劣。391、认知者因素1).原有经验39

2).价值观念

伊斯兰教徒—猪肉印度教徒—牛肉40

2).价值观念

伊斯兰教徒—猪肉40

3).情绪

研究表明,在雨天参加电话调查的被试比晴天参加调查的被试报告的生活满意度更低,表明不同天气状况下的心情对于社会判断的影响。41

3).情绪

414)认知偏见

第1种:晕轮效应”一好百好”、“一坏百坏”。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424)认知偏见

第1种:晕轮效应42苏联学者博达列夫在一次实验中,曾向两组大学生分别出示同一个人的照片。在出示照片前,实验者向第一组被试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个恶贯满盈的罪犯;而向第二组被试说,此人是一个大科学家。然后让两组被试对照片上的人进行描述。第一组的评价是:深陷的眼窝,证明了他内心的仇恨;突出的下巴,意味着他沿罪恶道路走到底的决心。第二组的评价则是:深陷的双眼,表示了他的思想深度,突出的下巴,体现了他在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43苏联学者博达列夫在一次实验中,曾向两组大学生分别出示同一个人第2种.相似假定作用即投射效应在认知活动中,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即假定对方与自己有相同之处。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等。通俗的说就是“以及推人”“以及之心,度人之腹”。44第2种.相似假定作用即投射效应在认知活动中,人们有一种强烈的举例: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45举例:45第3种.隐含人格理论自动推论在实际认知过程中,刚刚看到对方具有某些特点,人们就依照自己固有的人格模式推测他人必然具备另一些特性。比如,发现对方交际广,便推断他口才好、讲义气、精力充沛、机敏、富有想象力等等。例如,有这种偏见的人认为:“老实人往往伴有不爱讲话的特点,由于甲不爱讲话,所以甲肯定是个老实人。”又如:“爱打扮者往往伴有怕脏怕累的特点,由于乙爱打扮,所以乙肯定是怕脏怕累。”46第3种.隐含人格理论自动推论46第4种.刻板印象(stereotype):类化指人们对某个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1)职业:无商不奸2)年龄:青年人单纯幼稚、容易冲动,老年人经验丰富、保守、稳重。3)地域4)性别47第4种.刻板印象(stereotype):类化指人们对某个群刻板印象(stereotype)人们对某个群体中的人形成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台湾大学生对各国人的刻板印象:美国人—民主、天真、乐观、友善、坦率英国人—有绅士风度、聪明、守旧、传统法国人—爱好艺术、轻率、热情、开朗德国人—严谨、勤奋、呆板、聪明日本人—爱国、尚武、进取、善模范继续48刻板印象(stereotype)继续484949第5种首因效应(prinacyeffect)

最先接受到的信息对人形成印象具有强烈的影响的现象。第6种近因效应(recencyeffect)

最后接受到的信息对人们形成印象具有重要作用的现象。

5050

Luchins设计了两段文字描写一个男孩一天的活动。并进行不同顺序的编排,让被试评价他的性格特征。文字(E)体现了Jame活泼外向的性格:Jame与朋友们一起上学;在阳光下晒太阳;在商店与熟人聊天;与前几天刚刚认识的女孩打招呼等。文字(I)体现了Jame沉默内向的性格:Jame独自放学回家;走在街道荫凉的一边;在商店里静静地买东西;与女孩见面不打招呼等。E95%认为Jame外向友好I3%认为Jame外向友好E—I78%认为Jame外向友好I—E18%认为Jame外向友好51Luchins设计了两段文字描写一个男孩一天

2、认知对象因素

1).魅力人格魅力美貌魅力52

2、认知对象因素

1).魅力52

戴恩等人(K.Dion,etal,1972)曾用实验证实了晕轮效应的存在。他们让被试看一些人的照片,这些照片看上去分别是无魅力的、中等的和有魅力的。无魅力者中等者有魅力者受欢迎性56.3162.4265.39婚姻的美满0.370.411.70职业地位1.702.022.25做父母的能力3.914.553.54社会和职业幸福5.286.346.37一般幸福8.8311.6011.60结婚的可能性1.521.832.1753戴恩等人(K.Dion,etal,1972

2).知名度

如,对方被介绍为大学教授,我们会将社会赋予教授的角色期望归在这个人身上,推想他应该是学有专长、行为端庄的人,与他交谈时不由自主地变得拘谨严肃。54

2).知名度

543)自我表演属印象管理内容553)自我表演553、情境因素1)空间距离2)背景参考对比效应,是指一种偏离情境的认知偏差。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衬563、情境因素1)空间距离56

第二节归因57

一、归因理论

内因:能力、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性格外因:工作任务难度、机遇、天气、别人的配合我们观察某一个体行为时,总是试图判断它是由于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造成的。指个体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58一、归因理论

我们观察某一个体行为时,总是试图判断它是由于内

归因理论

区别性:个体在不同情境下是否表现出不同行为.一致性:每个人面对相似情境都有相同的反应.一贯性:不论时间的变化此人都表现出同样的行为.

59

归因理论

区别性:个体在不同情境下是否表现出不同行为.归因理论

60归因理论60

维纳(B.Weiner)的归因理论

61

维纳(B.Weiner)的归因理论

61维纳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了他的理论,提出了归因的第三个维度:可控性(controllability),即事件的原因是个人能力控制之内还是之外。维纳认为,这三个维度经常并存,如下图所示。62维纳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了他的理论,提出了归因的第三个维度归因失真的错误或偏见基本归因错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63归因失真的错误或偏见基本归因错误63归因失真的错误或偏见(续)自我服务偏见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为外部因素(如运气)64归因失真的错误或偏见(续)自我服务偏见64

第三节印象65

6666奥运会上最惨的观众67奥运会上最惨的观众671、印象形成3模式(1)平均模式?(2)增加模式?(3)加权平均模式人们通常给予两种信息更大的权重,1)、消极否定信息2、先行信息681、印象形成3模式(1)平均模式?682、印象评价的维度奥斯古德(C.E.Osgood)等人运用语义分析法,发现人们进行印象评价的三个基本向度:评价向度(evaluation),如,好——坏;力量向度(potency),如,强——弱活动向度(activity),如,主动——被动。692、印象评价的维度奥斯古德(C.E.Osgood)等人运用语3、罗森伯格等人使用多种向度评价法,发现评价有两个明显不同的分向度:社会特性和智能特性703、罗森伯格等人使用多种向度评价法,发现评价有两个明显不同的汉密尔顿(D.L.Hamilton)等人发现,社会属性---“喜欢与否”;智能属性---“是否尊重”71汉密尔顿(D.L.Hamilton)等人发现,71在一项实验中,阿希(S.E.Asch)给被试有关某个人的描述有些特性的信息常常更有分量,并能改变整个印象,这些特性被称为中心特性。5、中心特性聪明熟练勤奋热情坚决实干谨慎聪明熟练勤奋冷酷坚决实干谨慎72在一项实验中,阿希(S.E.Asch)给被试有关某个人的描述

4、印象管理

(一)影响印象管理的因素:面子效应1、交往者倾向实验近朱者赤:与自夸人相处更自夸,与谦虚人相处更谦虚2、团体任务格根实验3、团体声誉:知耻而后勇忍痛力实验基督徒分为AB两组,对A组说比犹太教高,B组反之。4、寻求肯定投其所好-破罐子破摔5、寻求一致登门槛效应,得寸进尺73

4、印象管理

(一)影响印象管理的因素:面子效应4、寻求肯(二)印象管理策略1、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S:坐或站要面对别人O:姿势自然开放L:身体微微前倾E:目光接触R:放松6条途径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微笑多提别人名字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谈符合别人列举的话题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自己很重要2、角色置换:3、相互支持4、真实表露度:不能过多过少5、抬高他人1)恭维他人、抬举他人:真诚自然、抓好时机2)在意见和行为上遵从别人:4)给予好处:互利互惠。3)自我表现:不能过火,适当谦虚74(二)印象管理策略1、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2、角色置换:74

第四节社会角色75

7676一、角色概述

(一)定义1、一套行为模式2、由组织地位和身份决定3、符合期望77一、角色概述

(一)定义77

监狱角色模拟实验

金巴尔多在1973年曾做了一项非常著名的但也引起了激烈争论的研究。研究者把一些志愿应试的大学生随机分成“犯人组”与“看守组”。

78

监狱角色模拟实验

78一、角色概述

(二)角色分类1、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2、先赋角色、自致角色3、规定角色、开放角色4、支配角色、受支配角色5、功利性角色、表现性角色6、参与程度7类型79一、角色概述

(二)角色分类798080二、角色冲突

(一)角色冲突的表现1、角色内冲突2、角色间冲突(二)缓解角色冲突1、角色规范化2、角色合并法3、角色层次法81二、角色冲突

(一)角色冲突的表现(二)缓解角色冲突81三、角色与管理

(一)领导角色论明茨伯格人际关系角色:领导人、挂名首脑、联络者信息角色:信息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82三、角色与管理

(一)领导角色论82(二)团队角色论贝平:职务角色与集体角色1、协调人领导人、目标明确、兼容并包、胸怀坦荡、决策果断2、智多星参谋、鬼点子多、易得罪人、自恃清高、不重细节3、监督者长于批评、冷血气质、清醒、理智4、塑造家把任务具体化、爱冲动、易急躁、爱驱使他人5、实干家工作勤奋、务实可靠、善做6、信息员百事通、性格外向、随和、热情、积极、交际广泛、消息灵通7、凝聚者黏合剂8、善后者责任心强、工作细致,认真、追求完美,细节83(二)团队角色论贝平:职务角色与集体角色83谢谢84谢谢84

第四章社会认知85

第一节知觉86第一节知觉2图中的人感觉到了什么?他们是靠什么感觉到的?听到声音闻到气味看到文字感觉温度尝出味道(耳)(鼻)(眼)(口舌)(皮肤)87图中的人感觉到了什么?听到声音闻到气味看到文字感觉温度尝出味一、什么是知觉没有人看到真正的事实我们只是对自己所看到的东西作出解释并称其为事实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我们听到的只是我们愿意听到的。知觉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对象的整体属性的反映88一、什么是知觉知觉4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者态度动机兴趣经验期望知觉情绪时间工作设置社会设置知觉目标新奇运动声音规模背景类似靠近知觉89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者知觉情绪知觉目标知觉5二、知觉的种类

(一)物体知觉:时间、空间、运动(二)社会知觉:他人、群体、自己(三)错觉(四)超感知觉90二、知觉的种类6(一)物体知觉:1.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指对物体形状特征的反映。(2)大小知觉:判断物体的大小。(3)深度知觉:包括判断观察者到物体的绝对距离,即距离知觉,又包括判断一个物体不同部分之间的相对距离。(4)方位知觉:指对空间方向、位置等属性的反映。91(一)物体知觉:1.空间知觉7

(一)物体知觉:

2.时间知觉你有哪些方法来判断时间?人们可以依靠时钟和日历来判断时间也可以根据自然界的周期现象,如昼夜的循环交替、月亮的亏盈、季节的变化等来估计时间。“生物钟”。对于时间长度的估计,1秒钟左右最为精确,短于1秒钟时容易产生高估的现象,长于1秒钟时容易产生低估的现象。92

(一)物体知觉:

2.时间知觉8

3.运动知觉其一、似动现象实际不动的物体也可以因运动错觉被知觉为运动的,如…电影和霓虹灯的运动。其二、实际运动的物体可以被知觉为不动的,如……非常慢与非常快的运动不能被直接看见,人只能凭借间接的标志判断慢速的运动。(一)物体知觉:93

3.运动知觉(一)物体知觉:9似动现象94似动现象10(二)社会知觉1.社会知觉的种类(1)对别人的知觉“听其言、观其行而知其人”。(2)人际知觉人际知觉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3)自我知觉95(二)社会知觉1.社会知觉的种类11(三)错觉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重要区别:错觉不是幻觉)1.视错觉2、形重错觉3、时间错觉4.方位错觉96(三)错觉12

1.视错觉:

9713错觉98错觉142.形重错觉:由于视觉而对重量感发生错觉。如用手比较一公斤铁和一公斤棉花,总会觉得……一公斤铁重些。这是受经验定势的影响,由视觉而影响到肌肉的错觉。

992.形重错觉:153.时间错觉:在某种情况下,同样长短的时间会发生不同的估计错觉,觉得有快有慢。时间错觉受态度情绪影响很大。

1003.时间错觉:164.方位错觉在一个会场里听报告,我们所听到的声音分明是从旁边的扩音器里传来的,但我们总觉得它是从讲话者那里传来的。飞行员在海面飞行时,由于海天一色,很可能产生倒飞错觉。如果此时没有仪表的帮助,是很危险的。1014.方位错觉17错觉是错的,还有价值吗?古代军事上的“声东击西”、“草船借箭”,都是为了给对方造成错觉,迷惑对方;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错觉的例子也是很多的。例如,体型粗胖的人,穿上黑色或直条图案的衣服,可以在视觉上起到收缩粗胖体型的作用。身型瘦高的人,穿上横条图案或浅色衣服,会使身段显得半满些。造型艺术和电影特技也都注意运用错觉的规律。102错觉是错的,还有价值吗?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错觉的例子也是很多的法国国旗法兰西共和国的国旗是由蓝、白、红三条色带组成的。蓝、白、红之比为30:33:37。可是旗做好后,看上去总觉得红色条带没有蓝色条带宽,这完全是一种错觉103法国国旗19(四)超感知觉:所谓超感知觉是指不凭感觉器官即可获得知觉经验的特异现象。例如,有人讲他能“读”出他人头脑内的思想,或“看”到他人的未来。“隔纸认字”(例如说出在密封的信袋中的一张牌的号码和花色)、“心电感应”俗称传心术(指两人之间不需要可见的人和工具或方法就能直接传达信息)“意念搬运”(指单靠意念就可以搬运物体或是物体发生形变的功能)等特异功能的表演。104(四)超感知觉:所谓超感知觉是指不凭感觉器官即可获得知觉经验(五)、感知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首先,感知是构成认识的基础。其次,感知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基础。105(五)、感知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首先,感知是构成认识的基础

感觉剥夺实验装置106感觉

二、知觉规律

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107

二、知觉规律

1、选择性231、知觉的选择性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的过程1081、知觉的选择性24图中有多少种动物图中有多少张脸练习109图中有多少种动物图中有多少张脸练习25(二)知觉的整体性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110(二)知觉的整体性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11127知觉闭合原则112知觉闭合原则28骑马者113骑马者29(三)、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表现在运用已有经验把当前的知觉对象纳入已知的相应的一类事物的系统之中,知道它是什么。例如这是书,那是桌子……。114(三)、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表现在运用已有经验把当前FLY115FLY31(四)、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一)大小恒常性(二)亮度恒常性(三)形状恒常性(四)颜色恒常性116(四)、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的

形状恒常性117

大小恒常性118大小恒常性34大小恒常性119大小恒常性35颜色恒常性120颜色恒常性36颜色恒常性121颜色恒常性37三、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1、认知者因素1)原有经验2)价值观3)情感状态4)认知偏见:光环效应、似假定即投射效应、类化即刻板印象、积极偏见又称宽大效应隐含人格理论首因效应近因效应2、认知对象因素1)魅力2)知名度3)自我表演3、认知情境因素1)空间距离2)背景参考122三、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1、认知者因素2、认知对象因素381、认知者因素1).原有经验对于同一座建筑物,建筑师可能更多地着眼于它的构造、轮廓,而木匠则可能更注重于它的木料的质地及工程的优劣。1231、认知者因素1).原有经验39

2).价值观念

伊斯兰教徒—猪肉印度教徒—牛肉124

2).价值观念

伊斯兰教徒—猪肉40

3).情绪

研究表明,在雨天参加电话调查的被试比晴天参加调查的被试报告的生活满意度更低,表明不同天气状况下的心情对于社会判断的影响。125

3).情绪

414)认知偏见

第1种:晕轮效应”一好百好”、“一坏百坏”。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1264)认知偏见

第1种:晕轮效应42苏联学者博达列夫在一次实验中,曾向两组大学生分别出示同一个人的照片。在出示照片前,实验者向第一组被试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个恶贯满盈的罪犯;而向第二组被试说,此人是一个大科学家。然后让两组被试对照片上的人进行描述。第一组的评价是:深陷的眼窝,证明了他内心的仇恨;突出的下巴,意味着他沿罪恶道路走到底的决心。第二组的评价则是:深陷的双眼,表示了他的思想深度,突出的下巴,体现了他在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127苏联学者博达列夫在一次实验中,曾向两组大学生分别出示同一个人第2种.相似假定作用即投射效应在认知活动中,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即假定对方与自己有相同之处。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等。通俗的说就是“以及推人”“以及之心,度人之腹”。128第2种.相似假定作用即投射效应在认知活动中,人们有一种强烈的举例: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129举例:45第3种.隐含人格理论自动推论在实际认知过程中,刚刚看到对方具有某些特点,人们就依照自己固有的人格模式推测他人必然具备另一些特性。比如,发现对方交际广,便推断他口才好、讲义气、精力充沛、机敏、富有想象力等等。例如,有这种偏见的人认为:“老实人往往伴有不爱讲话的特点,由于甲不爱讲话,所以甲肯定是个老实人。”又如:“爱打扮者往往伴有怕脏怕累的特点,由于乙爱打扮,所以乙肯定是怕脏怕累。”130第3种.隐含人格理论自动推论46第4种.刻板印象(stereotype):类化指人们对某个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1)职业:无商不奸2)年龄:青年人单纯幼稚、容易冲动,老年人经验丰富、保守、稳重。3)地域4)性别131第4种.刻板印象(stereotype):类化指人们对某个群刻板印象(stereotype)人们对某个群体中的人形成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台湾大学生对各国人的刻板印象:美国人—民主、天真、乐观、友善、坦率英国人—有绅士风度、聪明、守旧、传统法国人—爱好艺术、轻率、热情、开朗德国人—严谨、勤奋、呆板、聪明日本人—爱国、尚武、进取、善模范继续132刻板印象(stereotype)继续4813349第5种首因效应(prinacyeffect)

最先接受到的信息对人形成印象具有强烈的影响的现象。第6种近因效应(recencyeffect)

最后接受到的信息对人们形成印象具有重要作用的现象。

13450

Luchins设计了两段文字描写一个男孩一天的活动。并进行不同顺序的编排,让被试评价他的性格特征。文字(E)体现了Jame活泼外向的性格:Jame与朋友们一起上学;在阳光下晒太阳;在商店与熟人聊天;与前几天刚刚认识的女孩打招呼等。文字(I)体现了Jame沉默内向的性格:Jame独自放学回家;走在街道荫凉的一边;在商店里静静地买东西;与女孩见面不打招呼等。E95%认为Jame外向友好I3%认为Jame外向友好E—I78%认为Jame外向友好I—E18%认为Jame外向友好135Luchins设计了两段文字描写一个男孩一天

2、认知对象因素

1).魅力人格魅力美貌魅力136

2、认知对象因素

1).魅力52

戴恩等人(K.Dion,etal,1972)曾用实验证实了晕轮效应的存在。他们让被试看一些人的照片,这些照片看上去分别是无魅力的、中等的和有魅力的。无魅力者中等者有魅力者受欢迎性56.3162.4265.39婚姻的美满0.370.411.70职业地位1.702.022.25做父母的能力3.914.553.54社会和职业幸福5.286.346.37一般幸福8.8311.6011.60结婚的可能性1.521.832.17137戴恩等人(K.Dion,etal,1972

2).知名度

如,对方被介绍为大学教授,我们会将社会赋予教授的角色期望归在这个人身上,推想他应该是学有专长、行为端庄的人,与他交谈时不由自主地变得拘谨严肃。138

2).知名度

543)自我表演属印象管理内容1393)自我表演553、情境因素1)空间距离2)背景参考对比效应,是指一种偏离情境的认知偏差。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衬1403、情境因素1)空间距离56

第二节归因141

一、归因理论

内因:能力、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性格外因:工作任务难度、机遇、天气、别人的配合我们观察某一个体行为时,总是试图判断它是由于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造成的。指个体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142一、归因理论

我们观察某一个体行为时,总是试图判断它是由于内

归因理论

区别性:个体在不同情境下是否表现出不同行为.一致性:每个人面对相似情境都有相同的反应.一贯性:不论时间的变化此人都表现出同样的行为.

143

归因理论

区别性:个体在不同情境下是否表现出不同行为.归因理论

144归因理论60

维纳(B.Weiner)的归因理论

145

维纳(B.Weiner)的归因理论

61维纳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了他的理论,提出了归因的第三个维度:可控性(controllability),即事件的原因是个人能力控制之内还是之外。维纳认为,这三个维度经常并存,如下图所示。146维纳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了他的理论,提出了归因的第三个维度归因失真的错误或偏见基本归因错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147归因失真的错误或偏见基本归因错误63归因失真的错误或偏见(续)自我服务偏见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为外部因素(如运气)148归因失真的错误或偏见(续)自我服务偏见64

第三节印象149

15066奥运会上最惨的观众151奥运会上最惨的观众671、印象形成3模式(1)平均模式?(2)增加模式?(3)加权平均模式人们通常给予两种信息更大的权重,1)、消极否定信息2、先行信息1521、印象形成3模式(1)平均模式?682、印象评价的维度奥斯古德(C.E.Osgood)等人运用语义分析法,发现人们进行印象评价的三个基本向度:评价向度(evaluation),如,好——坏;力量向度(potency),如,强——弱活动向度(activity),如,主动——被动。1532、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