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行业胶原蛋白深度报告:新材料新蓝海_第1页
医美行业胶原蛋白深度报告:新材料新蓝海_第2页
医美行业胶原蛋白深度报告:新材料新蓝海_第3页
医美行业胶原蛋白深度报告:新材料新蓝海_第4页
医美行业胶原蛋白深度报告:新材料新蓝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美行业胶原蛋白深度报告:新材料,新蓝海1.行业概览:新材料新蓝海,多场景筑造新风口1.1胶原蛋白:独特三螺旋,皮肤组织的生命支架胶原蛋白是构成动物生命基础的不溶性纤维型蛋白质,占人体总蛋白含量的25%~33%,主要存在于皮肤、肌肉、骨骼、牙齿、内脏与眼睛等处,起到支撑器官与保护机体的作用,同时又与细胞增生、成熟、分裂与信息传递具备密切联系。独特三螺旋结构兼具生物学活性与水溶性。胶原蛋白属于细胞外基质的结构蛋白,约占真皮组织的95%,并在所有皮肤组织(包括表皮和皮下组织)中占据75%,独特的三螺旋结构使得胶原蛋白兼具生物学活性与水溶性等优势,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可在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水合作用:由甘氨酸、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形成的三螺旋结构可与水分子结合发生水合作用,使部分水以间质水的形式桥接在酰胺基和羧基之间,促进胶原自组装并起到补水、锁水的保湿作用,可作为功效性成分应用于护肤美容领域。生物相容性:三螺旋结构为细胞外基质构建网络支架并起到锚定和支持作用,为细胞提供增殖分化的良好环境,可作为角膜修复与疤痕敷料等材料用于细胞增生修复。低免疫原性:胶原蛋白刺激机体形成特异性抗原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性质较弱,可作为软骨再生支架、微创整形器械等药械植入人体内。生物降解性:胶原酶的特异性作用下,可破坏胶原蛋白的三螺旋结构,将其降解为二氧化碳与水,并被人体吸收利用或代谢排出。1)按类型划分:人体所含胶原蛋白有28种之多,其中I型、II型、III型胶原合计占比高达总胶原含量的80-90%。1)I型胶原蛋白:纤维直径粗大,呈致密条束状,是构成皮肤的主体;2)II型胶原蛋白:主要由软骨细胞产生,多存在于骨骼、关节、肌腱等组织;3)III型胶原蛋白:呈疏网状散布于I型胶原周围,起到支撑组织和缔结组织的作用,并维持皮肤组织细腻柔滑。由于成人自身真皮成纤维细胞只能合成I型胶原蛋白,因此随年龄增长,人体皮肤中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的比例逐步形成不可逆的下降趋势。I型及III型胶原蛋白在皮肤护理领域应用广泛。1)面膜领域:高浓度的I型胶原蛋白分子间具有可形成弹力网的吸附力,应用于面膜敷料可使水分子停留在角质层,减少净表皮失水率,达到保湿功效。2)医疗器械:重组I型胶原蛋白可构筑皮肤中的胶原支撑力,重组III型胶原蛋白具有肌肤年轻修护力,对维持皮肤健康状态作用明显。3)医美填充:I型胶原蛋白可重塑纤维网架结构,解决松弛塌陷问题;III型胶原蛋白可恢复皮肤弹性,解决肤质肤色问题。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的合理配比既能锁住皮肤储水层中的水分又能为各种皮肤细胞提供支撑,具备良好的美容效果。2)按纤维型划分:可分为成纤维胶原和非成纤维胶原两大类。人体中Ⅰ、Ⅱ、Ⅲ、Ⅺ、ⅩⅩⅣ和ⅩⅩⅦ型等含量最多的胶原均为成纤维胶原,占据胶原总数的90%,可起到细胞支架、固定等作用;其余则为非成纤维胶原,是连接表皮与真皮的重要结构。3)按制备技术划分:按照制备技术可分为动物源、明胶、水解、重组胶原蛋白四类:

动物源胶原蛋白由动物组织中提取纯化而来,完全保留三螺旋结构与生物学特性,是当前的主要制备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医学、化妆品、食品工业等领域。明胶胶原蛋白为胶原蛋白在高温下的变性产物,三螺旋结构受到破坏被打开,具有高亲水性与安全性,多作为胶涨剂应用于糕点、果酱等食品加工领域中。水解胶原蛋白为胶原在蛋白酶水解后得到的产物,缺少三螺旋结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且易于降解,多应用于营养保健品与日用品等领域。重组胶原蛋白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体胶原蛋白基因进行特定序列设计后重组产生,具备更高的安全性与生物相容性,可在原有领域实现对动物源胶原蛋白的替代。1.2制备技术:动物源酶法提取VS人源基因重组体系动物源提取:传制备技术,受限安全风险。当前动物源提取法仍以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等特点位居主流制备法,主要通过热水法、酸法、碱法及酶法等四类方法提取后再由膜分离、免疫原性清除等方法分离纯化后制得,其中酸法与酶法产业化进程领先:酸提取法:将动物原料进行预处理后置于低离子强度的酸性介质中进行溶解,通过盐析、透析等步骤得到酸溶性胶原蛋白。酸提取法处理后三螺旋结构完整,能保持较好的生物学特性,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提取方法之一。酶提取法:利用蛋白酶限制性切割胶原蛋白的末端肽,剩余主体部分可溶于中性或酸性溶液中,提取出的酶溶性胶原蛋白胶原纯度高、理化性质较好,是快速获得高品质胶原蛋白的有效途径。酶法提取以高效率、高产量、高纯度占据技术上风。病毒感染风险与免疫原性是动物源胶原蛋白的痛点,因此在高纯度与提取率的情况下,实现有效清除免疫原性片段并保证三螺旋结构稳定性与生物活性成为动物源提取技术的核心壁垒。对比四类主流提取技术,酶法提取可完整保留胶原蛋白三螺旋结构,提取纯度高、速度快、产率大、质量优,可用于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政策支持重组胶原蛋白产业规范化高质量发展。2021-2022年国家药监局先后颁布三项行业标准及政策,分别对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命名、产品监督管理及质量控制等作出规范要求,其中2021年由国家药监局颁布的《重组胶原蛋白类医疗产品分类界定原则》明确规范三类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命名术语:强调I、II、III型别胶原蛋白特征词区分,规定使用重组人胶原蛋白、重组人源胶原蛋白、重组类胶原蛋白等三类A级核心词与溶液、冻干粉、凝胶、海绵、纤维与其他等六类B级核心词,奠定行业产业化发展基础。行业标准的逐步完善为重组胶原蛋白良性发展构建良好的竞争环境,相关政策也为产品的合规性提供了有效背书,在确立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生产体系基础上为新技术推广应用提供有力保障。基因工程重组:安全高效的新兴制备技术。胶原蛋白重组技术以基因工程根据胶原蛋白基因序列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载体,并将表达载体电转化至菌株获得基因工程菌种,对其进行发酵罐发酵、纯化及鉴定。根据《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命名指导原则》,重组技术可分为:1)重组类胶原蛋白:由人体胶原蛋白功能区域的mRNA逆转录为cDNA,并重组修饰后形成的特定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或片段组合,当前主要厂商为巨子生物;2)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由人体中胶原蛋白功能区基因序列的部分区域重组制成的人胶原蛋白特定型别基因编码的全长或部分氨基酸序列片段,当前主要生产厂商包含锦波生物、创健医疗等;3)重组人胶原蛋白:具备三螺旋结构的人胶原蛋白特定型别基因编码的全长氨基酸序列,目前尚无规模厂商达到全人源重组水平。基因序列、发酵与纯化共筑重组技术壁垒。三类重组胶原蛋白的核心区别在于表达体系建立、宿主选择、蛋白表达、蛋白纯化、蛋白保存等,且随着基因序列同源性与相似度提升,胶原蛋白载体表达产率与生物活性功能性出现相应提升。1)基因工程构建:将人体胶原蛋白基因与质粒载体结合制成工程菌,并修饰工程去除端肽,其中合适的氨基酸序列有利于蛋白形成三螺旋结构,质粒载体相当于生长的母体,两者结合之后能够形成比较完整、能繁殖的重组菌;2)高密度发酵决定产量:将制备好的重组菌置入发酵罐中进行定向转化与繁殖,选择高表达量的菌株,控制pH值、温度及溶氧控制等发酵条件可决定菌种生长及胶原蛋白产量高低,这一过程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让重组菌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繁殖更多;3)分离纯化决定纯度:选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IMAC)、免疫亲和层析(FC)等先进纯化方法可从发酵罐内分离杂质提取高纯度的重组胶原蛋白。微生物表达为主流重组蛋白构建体系。重组胶原蛋白合成需构建表达体系,将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后导入到不同宿主细胞(包括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再进行发酵诱导表达重组胶原蛋白。由于动植物表达体系培养难度大且成本较高,当前商业化生产主要选择以大肠杆菌及酵母体系为主的微生物表达体系。1)大肠杆菌制备方法成熟:稳定性与可控性良好,因生长周期短、生产成本低等优势占据较大生产份额,但由于是原核生物缺乏翻译后加工系统。2)酵母表达系统发展完善:包含毕赤酵母的发酵体系、啤酒酵母的发酵体系。作为真核表达系统具有翻译后修饰等优点,可用于表达外源蛋白并不产生内毒素。其中毕赤酵母生长快速,分子遗传学操作容易,且具有强烈好氧生长偏爱性,可进行细胞高密度培养并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基因工程重组技术以高效、高质、安全等特点成未来行业主流。较传统动物源制备技术而言,基因工程可实现胶原蛋白生产成本与性能方面的显著提升,已成为胶原蛋白行业的大势所趋:1)技术与成本:动物胶原蛋白制备的单次设备成本较低,但提取原料成本高昂,制备周期较长;重组胶原蛋白技术研发与设备成本昂贵,但合成周期较短,原料成本便宜,规模效应明显。2)稳定性对比:动物源胶原蛋白可保留多重螺旋结构,力学结构与稳定性优越,重组胶原蛋白具备单螺旋结构,水溶性与保湿效果良好,可用于功能性敷料与护肤品领域。3)安全性对比:动物源胶原蛋白可能存在病毒感染风险或引起人体免疫反应,而重组胶原蛋白可有效避免病毒隐患与免疫反应,保证医学应用安全。量产与结构性问题仍为重组技术发展桎梏。当前我国重组胶原蛋白技术仍处研发中,短期内仍面临技术与规模复制难度。重组技术的核心是胶原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具有热稳定性的重组胶原蛋白需要高水平的表达体系与足够的P4H进行活性催化。但当前技术路径难以实现充分羟基化,并导致生理温度下胶原蛋白的基本螺旋构象遇热不稳定,影响其在针剂注射领域中的填充与支撑作用。从产量角度看,P4H共表达技术阶段限制重组胶原蛋白的大规模商业化进程,当前主流微生物重组表达宿主细胞不能提供充足P4H,羟基化修饰能力较弱,对比天然胶原蛋白的羟基化效率较低,重组技术在制备产量与纯度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中短期看好敷料与护肤品应用,长期针剂商业化机遇可期。当前头部公司的胶原蛋白提取与重组技术均取得重大突破,胶原蛋白产品已具备突出的补水保湿、修复抗衰等皮肤护理功效,在轻医美趋势下,有望发挥其在敷料与功效性护肤品市场中高消费频次与强用户粘性的特性,实现胶原蛋白产品渗透率与规模的迅速提升。长期来看,针剂注射领域的壁垒更为突出,重组胶原蛋白在支撑性与稳定性方面的不足限制其仅能应用于水光领域,未来在结构性与生物活性提升的前提下有望拓宽填充市场空间,加速商业化进程。1.3市场规模:千亿容量,重组胶原蛋白最具看点全球胶原蛋白产量稳步发展,天然胶原占据主导。根据GrandViewResearch,2019年全球天然胶原蛋白(动物组织来源)产量规模已达3.16万吨,对应天然胶原蛋白原料端市场规模153.56亿美元,预计至2027年产量规模有望提升至4.43万吨,2020-2027年CAGR为4.31%,对应原料端市场规模达226.22亿美元,对应CAGR达4.96%。医疗健康用胶原蛋白占比近50%,未来仍为产业增长主力。医疗健康领域已经成为胶原蛋白应用的主力,2019年全球胶原蛋白原料应用领域中,医疗健康(含医美)市场规模达76.04亿美元,占总应用市场比重为49.83%,预计至2027年有望提升至111.17亿美元,2020-2027CAGR达4.86%。胶原蛋白产品:医美与护肤场景下的高增行业。胶原蛋白以独特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医用敷料、护肤品等领域。合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低成本大规模的生产成为可能,在国家政策与法规的支持下,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规模有望高速增长。据弗利斯特沙利文预测,2021年我国整体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规模达288亿元,预计至2027年有望增长至1738亿元,其中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规模达108亿元,预计至2027年有望增长至1083亿元,期间CAGR达42.4%,在胶原蛋白产品中的渗透率由37.7%提升至62.3%。千亿市场下,重组胶原蛋白最具看点。重组胶原蛋白可有效解决皮肤敏感、衰老、慢性炎症等问题,更贴切当代求美者的护理需求。预期至2027年含重组胶原蛋白成分的功效性护肤品市场规模有望提升至645亿元,期间CAGR达55.0%,含重组胶原蛋白成分的医用敷料市场规模有望提升至255亿元,期间CAGR达28.8%。1.4产业链:整合原料端和产品端,中下游一体化胶原蛋白行业已形成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布局,上中下游环节分工明确:上游环节:胶原生产原料供应——胶原蛋白产业上游为从事胶原原料相关的畜牧业及微生物发酵企业厂商,生产环节毛利率约为20-30%左右。当前上游原料种类繁多,供应体量充足,动物胶原蛋白原料主要为牛跟腱、猪蹄猪皮、鸡翅鸡皮、鱼皮和微生物等,涉及企业主要为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畜牧业、渔业公司,重组胶原蛋白的原料主要来自微生物发酵企业所生产的毕赤酵母和大肠杆菌等菌种。中游环节:胶原蛋白原料制备和加工——动物源胶原和重组胶原蛋白生产。中游厂商的毛利率在80%以上,大部分头部中游原料厂商同时覆盖下游胶原蛋白产品的生产,如创尔生物、巨子生物、锦波生物等。其中,动物源胶原蛋白厂商固定成本较低,原材料等可变成本较高,重组胶原蛋白厂商固定设备等固定成本较高,原材料等可变成本较低。下游环节:胶原蛋白终端产品应用——涉及医疗健康、皮肤护理及食品三大应用领域的品牌方。①医疗健康(含医美)领域:应用场景包括创面敷料、止血材料、药物载体、注射填充材料和注射再生材料等,头部厂商锦波生物、双美生物毛利率可达80%-85%。②皮肤护理领域:应用场景为护肤原液、面膜敷料及乳霜等,头部厂商巨子生物、创尔生物、敷尔佳毛利率可达75%-85%。③食品领域:主要产品包括人造胶原肠衣、保健食品和食用添加剂等,代表品牌安利纽崔莱、汤臣倍健毛利率可达60%-70%。价值链拆解:中游制造利润丰厚,渠道毛利率可达80+%。以创尔生物及巨子生物的单片胶原蛋白修复面膜为例,由畜牧业或微生物发酵企业处采购的原料成本约为2-2.5元,经中游胶原蛋白厂商制备加工成胶原蛋白敷料后销往不同渠道并触达终端消费者,1)按经销渠道毛利率80%计算,售予经销商的出货价约12.5元,并经10%的加价倍率售至医美选线机构,再由45%左右的加价率售往终端消费者;2)线上DTC渠道毛利率可达90%左右,厂商将敷料产品直接通过线上直销触达消费者,终端定价为29元/片,考虑销售折扣与促销活动后的实际成交价约为20-25元/片。竞争格局分散,细分龙头初显。由于胶原蛋白的原料来源、制备方法、胶原类型种类众多,胶原蛋白行业生产的竞争格局较为分散。细分赛道中制备技术成熟,研发与牌照壁垒的龙头公司崭露头角,医疗生物领域的代表企业有创尔生物、其胜生物(昊海生科旗下)、无锡贝迪生物、北京益尔康等;医美注射领域牌照稀缺,当前已获批证的企业有双美生物、长春博泰、锦波生物、爱美客、长春圣博玛、华东医药;修复敷料护与护肤品领域的龙头生产商包括创尔生物、陕西巨子等。产业链垂直一体化趋势延续。重组与提取技术在胶原蛋白产业链中占据关键地位,中游厂商可凭借技术与原料优势进军下游市场并建立较高差异化竞争壁垒,形成产业链中下游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当前创尔生物与巨子生物等头部原料厂商均已成功切入终端皮肤护理市场,建立一体化产业链打造全流程生产能力,在原料端可缓解产能压力并以规模量产释放成本优势,在供应链支撑下可协同各业务发展,结合渠道端布局加速产品商业化进程。我们认为技术与成本是当前胶原蛋白产业竞争的核心要素,打通产业链有望放大厂商在终端的核心竞争力,未来产业链一体化趋势仍将延续。2.胶原蛋白注射剂:再生针剂与重组胶原的新蓝海2.1美国市场:再生针剂占比90%,引领填充新潮胶原蛋白注射剂首发地,40年发展史几经产品迭代。全球首款胶原蛋白注射产品Zyderm于1981年即通过美国FDA注册,在注射市场的出现时间早于玻尿酸与肉毒,迄今为止已有40年注射史。自首代产品ZydermI后,胶原蛋白注射剂市场历经Zyplast、CosmoDerm、CosmoPlast等数代产品迭新,在安全性能上逐步克服非人源胶原蛋白携带的致病风险与免疫反应,在填充性能上向维持时间更长久,注射区域更细分等方向发展。对比玻尿酸,胶原蛋白注射优势明显:1)调和肤色:不同于玻尿酸的无色,胶原蛋白填充剂呈乳白色,在浅层填充后可调和肌肤颜色,起到美白,淡化黑眼圈的作用;2)术后不良症状弱:胶原蛋白相比玻尿酸亲水性弱,填充后不易吸水膨胀,可避免术后亲水肿胀症状;3)注射效果自然:乳白色的胶原蛋白可有效避免玻尿酸注射后的“丁达尔现象”,注射效果自然美观。持久性、安全性及高定价为早期胶原蛋白的三大缺陷。即使胶原蛋白注射优势众多,但注射产品未能匹配美国本土的求美需求,主要系1)填充场景有限:胶原蛋白质地单相,适用于细纹、泪沟、苹果肌等软组织容量填充,但无法满足骨性容量填充,在终端的适应场景不足;2)注射功效不匹配:肤色调和是胶原蛋白的主打功效,但美白在美国白人社会中需求较少;3)注射难度较大:胶原蛋白不具备类似玻尿酸的流动性,注射后可能出现无法通过溶解酶修复的结块问题,对于医生的注射水平要求较高;4)原料成本高昂:

胶原蛋白产量稀缺导致其原料价格约为玻尿酸的10倍,但终端平均价格却低于玻尿酸平均水平,严重压缩终端利润空间。在填充效果与性价比优势突出的玻尿酸产品打压下,胶原蛋白注射剂逐渐淡出美国市场,注射规模由2006年的1.04亿美元锐减至2013年的3183万美元,对应疗程数也由22.06万次降至1.37万次。以Scupltra为代表的再生针剂开启填充新时代。传统胶原蛋白注射品虽未能实现与玻尿酸的区隔,但依靠创新成分的胶原蛋白再生剂开启填充新时代,含PLLA聚左旋乳酸的再生产品Sculptra于2009年获批应用于医美并迅速博得市场关注。以Sculptra为首的再生针剂由20%-30%的微球(PLLA、PCL、PMMA等)和70%-80%的填充介质(玻尿酸、CMC、胶原蛋白)构成,其中填充介质可实现即时效果,而PLLA等微球具备生物刺激作用,可在组织内引起免疫反应并诱导人体成纤维细胞再生胶原蛋白及弹性纤维等真皮基质成,在短期内实现胶原蛋白密度快速增长。对比胶原蛋白及玻尿酸等注射剂,再生针剂兼具即时与长效填充效果,呈现自然渐进式美化,维持时间可长达1-5年,性价比与注射效果优势明显。再生针剂以长效、自然等优势渐居胶原蛋白注射主流。再生针剂凭借长效自然的填充效果在医美市场发展迅速,2009年两款获FDA批准的再生针剂Sculptra(PLLA)与Artefill/Bellafill(PMMA)合计注射疗程数达10.09万例,在胶原蛋白注射市场的合计占比为37.34%,合计占比至2017年时已达91%,再生针剂已在胶原蛋白注射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填充领域下,再生针剂对玻尿酸替代效应显现。根据美国ASPS的统计,2020年美国胶原蛋白再生剂注射规模已达1.89亿美元,其中PLLA占据1.14亿美元,PMMA占据0.75亿美元。以肉毒素、玻尿酸、胶原蛋白案例数合计作为注射剂市场总案例数,2020年胶原蛋白案例数占比为2.84%,同期肉毒素/玻尿酸占比分别为60.91%/36.25%;按市场规模计,2020年胶原蛋白注射类项目市场规模占比4.70%,同期肉毒素/玻尿酸占比分别为50.86%/44.44%。由于再生针剂与玻尿酸在医美注射领域均主打填充作用,两类产品的疗程及规模比率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再生针剂的渗透率,2020年美国胶原蛋白针剂

(以再生剂为主)疗程数/玻尿酸注射疗程数的比值已提升至1/12,规模比率近1/10,再生针剂在填充市场中对于玻尿酸的替代逐步显现。复盘美国市场:再生针剂为胶原蛋白行业演绎的趋势之一。胶原蛋白类注射产品最早起源于美国,四十年发展史中经历数次兴衰起伏,传统胶原蛋白产品由于填充场景有限与成本高昂等桎梏在玻尿酸等同类填充竞争中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复盘胶原产品迭代史,我们认为兼具长期与即时填充效果的再生针剂有效弥补了传统胶原蛋白填充不足与低性价比等劣势,更贴合现代求美者追求自然、抗衰、长效等需求,已近乎实现在胶原注射领域的完全替代,并成为胶原蛋白行业在注射领域演绎的主流趋势之一。2.2中国台湾市场:渠道低价出货及用户精准定位破局中国台湾胶原蛋白市场同样面临成本与适应症困境。美国胶原蛋白注射剂产品Zyderm于1984年于中国台湾地区获批上市,开启中国台湾地区胶原蛋白填充新格局,此后Zyderm二代产品、Zyplast等产品陆续于八九十年代入局。海外胶原蛋白注射剂在中国台湾市场的发展中也面临与美国市场相似的困境,产品价格高昂与注射填充劣势严重削弱在终端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产品批证也在停产后相继注销。双美生物的破局:产品精准定位眼周与水光等胶原蛋白功能市场。双美生物为中国台湾本土胶原蛋白生产商,专注于生医高分子材料研究与开发,于2006年推出首款双美I号胶原蛋白植入剂产品(肤柔美)后又相继于2008/2014年推出第二代(肤丽美)、第三代胶原蛋白植入剂产品(肤力原)。双美生物针对胶原蛋白注射特点与中国台湾地区的求美需求精准匹配产品定位,最大化胶原蛋白填充效应。三代产品在全面部注射基础上将眼周填充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发挥胶原蛋白在肤色调和与淡化黑眼圈方面的作用,其中首代产品肤柔美利用中国台湾唯一S.P.F.(无特定病原)猪场之猪体皮为原料,大幅降低胶原蛋白注射的免疫反应率至0.3%,并成为中国台湾第一款获批侵入式医疗器材;二代产品肤丽美以交联蛋白技术显著延长效果维系时间并丰富适应症;第三代产品在此基础上加入利多卡因,优化消费者注射体验,当前公司披露第四代升级产品已处在研状态。低价出货策略破局经销难题,双美迅速抢占渠道份额:针对传统胶原蛋白原料高昂但终端获利较薄的难题,双美以低价策略迅速抢占胶原蛋白填充市场。双美植入剂在终端价格看齐美国进口产品Zyderm15000元新台币的零售价,在院线渠道端则凭借因地制宜的成本优势实行低价策略,据年报信息计算,2008年双美植入剂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平均出货价为2490元新台币/ml,以远低于Zyderm售予医院的10000元新台币/支,通过扩大经销商与渠道获利空间迅速抢占市场份额,2008-2011年间双美植入剂在中国台湾地区销量从7642ml上升至20189ml,CAGR达38.24%,销售额从1.90亿元新台币上升至4.76亿元新台币,CAGR达35.70%,并于2011年成为中国台湾地区唯一合规的胶原蛋白注射针剂厂商。渠道策略调整伴随市场数度兴衰:2011年后双美生物出货量可代表中国台湾胶原蛋白注射市场发展,并跟随渠道策略历经先衰后增的阶段。⑴衰退阶段(2012-2016):由于终端价格混乱导致获利空间与消费意愿下滑,双美于2012年与中国台湾总代理商解除合约,渠道端的负面影响导致双美植入剂在中国台湾地区的销量从2012年的15161ml大幅降低至2016年的6100ml,对应销售额由3.84亿元新台币缩水至1.50亿元新台币。⑵增长阶段(2017-2020):2016年双美新任董事长与总经理上任,重新调整产品与渠道策略,双美植入剂在中国台湾地区的销量从9749ml增长至22061ml,年复合增长率31.29%,销售额从1.77亿元新台币上升至6.48亿元新台币,年复合增长率54.09%。平均出货价逐步恢复至3000元新台币左右,终端定价约为10000新台币左右。胶原蛋白注射剂迅速抢占内地市场,驱动业绩营利高增。双美的产品与渠道策略大获成功,三款胶原蛋白产品合计收入占比长期超90%以上,2016-2020年间在终端市场的强劲表现驱动营利高增,至2020年公司营收体量达2.00亿元RMB,期间CAGR达56.12%,归母净利润规模达5526万元,期间CAGR为248.02%,并以先发优势与品类优势迅速占据内地市场,2016-2020年间的大陆区收入增长至1.74亿元RMB,期间CAGR达60.86%。再生针剂:胶原蛋白注射市场的新突破口。中国台湾胶原蛋白注射行业紧跟海外发展,在传统胶原蛋白注射剂升级的基础之上呈现再生针剂的突破口。2010年法国Sculptra

(舒颜萃)于中国台湾地区获批并成为当地首款胶原蛋白再生剂产品,在2015年与2019年另有Ellansé与Aesthefill两款再生产品相继获批,在产品成分、功能效果与定价方面呈现差异化定位,建立寡占竞争格局。复盘中国台湾市场:精准定位与产品升级是胶原蛋白行业演绎的另一趋势。中国台湾胶原蛋白市场几乎于美国处于同一起跑线,具备相似的时代与产品背景,在海外注射剂纷纷败退之际,本土针剂厂商双美生物充分挖掘胶原蛋白填充亮点,精准定位市场求美需求,以价格策略实现破局之路。对标中国台湾市场,我国内地具备更相似的审美标准与市场发展环境,在中国台湾市场的经验指引下,我们认为展现差异化优势与突破价格桎梏是传统胶原蛋白针剂克服发展弊端的可行之路,在此趋势下,产品安全与注射性能良好的重组胶原蛋白有望成为胶原注射行业发展的另一个新方向。2.3内地市场:技术创新及产品供给驱动增长我国胶原蛋白注射市场起步较晚,项目占比不足1%。对比美国与中国台湾等海外成熟市场,我国内地胶原蛋白注射市场发展相对落后,获批生产商数量较少。截止2022年4月胶原蛋白填充剂主要厂商仅有以I型胶原蛋白为主的中国台湾双美生物和长春博泰,以及首款获批III型胶原蛋白的厂商锦波生物。终端医美产品有限,胶原蛋白注射项目占比不足1%。据新氧大数据,2019年我国注射医美项目中,玻尿酸和肉毒素占比分别达66.59%和32.67%,而胶原蛋白注射剂仍处于发展初期,产品受众较少,在注射项目中占比低于0.74%,对比2020年美国胶原蛋白针剂(以再生剂为主)疗程数/玻尿酸注射疗程数的1/6,我国胶原蛋白及再生针剂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行业成长潜力丰富,未来以重组胶原与再生针剂两大路径发展。传统胶原蛋白由于生产成本高昂、存在免疫风险、注射难度高等弊端未能在我国终端市场完全释放优势。在胶原蛋白产能瓶颈逐步突破与优质新品陆续上市的新风口下,我们认为胶原蛋白注射剂市场极具成长潜力,产品趋势将顺应求美痛点向重组胶原蛋白与再生针剂两大路径分化发展,龙头医美公司加速入局与在研管线有望为行业持续高增储备丰富动能。产品端创新及供给增加,多款注射牌照接连落地。我国NMPA药监局针对胶原蛋白注射剂与再生剂产品采取严格监管流程,长期以来产品稀缺性制约胶原蛋白类针剂在终端的发展。2021年以来多款注射牌照接连落地,再生针剂中长春圣博玛的艾维岚-Löviselle童颜针、华东医药代理的伊妍仕Ellansé-S少女针及爱美客的濡白天使产品均陆续获得III类医疗器械证书,并于2021下半年相继上市;胶原蛋白注射剂中锦波生物旗下的重组III型人源胶原蛋白注射剂薇旖美获批上市,产品端的创新与供给增加有望孕育胶原蛋白注射行业的爆发契机。胶原新品直击消费者求美痛点。胶原蛋白注射剂与再生剂各具千秋,胶原蛋白注射剂具有美白、抗衰、保湿、补充皮肤养分等功效,可在全面部注射实现面部弹性及含水量提升、美白抗炎等功效,其中添加交联剂的胶原蛋白注射剂具有一定支撑力,可用于填充凹陷。胶原蛋白再生剂通过刺激胶原再生具有渐进式与长效的塑形效果,可在眉骨、太阳穴、鼻部、鼻基底及下颌缘等部位注射填充凹陷、提升饱满度、改善面部轮廓。1)自然美、抗衰老等新诉求下,胶原蛋白再生剂应运崛起。据艾瑞咨询2021年调查结果显示,产品安全性与效果自然分别以58.2%和51.2%的占比成为求美者选择医美产品时的前两大参考因素,而产品效果不长久则为当前医美抗衰项目的第一大痛点。从注射效果上看,胶原蛋白再生剂填充效果更加自然,抗衰过程循序渐进,成分可完全代谢,不具有免疫风险,在突破传统注射填充剂定位的同时有限规避胶原蛋白填充剂的局限性。从维持时间上看,再生剂可维持1-4年的填充效果,注射性价比明显提升。对比Sculptra增长瓶颈,我国再生新品性能优势突出。由于医生操作难度较大且产品悬浮性差等弊端,Sculptra童颜针销量自获批后的8年间仅增长了150%。国内新品技术进一步升级,利好医生端&消费者端。国内胶原蛋白再生新品在海外基础上优化性能:

1)圣博玛艾维岚:缩短冻干粉复溶时间,从原材料环节规避结节可能;2)伊妍仕:凝胶形态无需复溶,可随时注射;3)爱美客濡白天使:以HA+聚左旋乳酸复配成分实现即刻填充与皮肤持续焕新,SDAM技术解决材料改性及微球团聚问题,且凝胶形态无需复溶节约注射时间并降低医生的操作难度,并添加0.3%的利多卡因减轻注射痛感。再生产品效果卓越,消费者认可度优异。以2022年4月新氧

APP终端产品测评分数显示,以濡白天使针与伊妍仕少女针为代表的再生针剂在终端市场的用户认可度与人气热度较高,在传统玻尿酸填充剂市场竞争格局中独树一帜。其中濡白天使针效果评分高达5.0的满分水平,位居填充剂排名第一,伊妍仕少女针以18800元的零售价格在注射针剂市场中率先确立定价差异化优势,市场人气热度高达8.5分,终端认可度优异。渠道建设以B端教育为起点推动向消费者端的铺货展开。胶原蛋白再生剂作为新注射品类,需对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相关培训,提高渠道端对产品的认知和信赖进而引发医美机构向消费者端做宣传营销。濡白天使、伊妍仕、艾维岚均展开大规模医师培训,实现渠道端的深度绑定。以少女针为例,华东医药在线上已建立小红书、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入口,积极经营信息流广告逐步提升品牌曝光度;在线下B端开展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的相关培训,C端持续发力“伊妍仕之夜—新品发布会”、“跨界美学合伙人—携手芭莎珠宝举办珠宝设计大赛”等众多高曝光度品牌活动。三款再生胶原蛋白产品自上市以来均实现线下渠道的迅速推广,截至2022年3月覆盖城市数均超50+。2)眼周填充与水光针再显胶原蛋白优势。截至2022年4月,国内共有四款在售III类胶原蛋白注射剂产品(肤力原已获批但不出售),均具备眼周填充与保湿修复功效,可在水光与眼周市场大展拳脚。1)薇旖美:为重组III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氨基酸序列和人胶原蛋白氨基酸序列特定功能区相同,具有高于人体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的粘附性,生物相容性与修复特性良好。2)肤柔美&肤丽美:为猪源I型胶原蛋白,可改善皮肤肤质。3)弗缦:为牛源I+III性胶原蛋白,均采用去端肽技术降低致敏率,成分中的I型胶原起支撑作用,III型胶原可促进皮肤愈合,并用于水光维养。眼周市场:无可替代的竞争优势。艾瑞咨询2021年数据显示,眼周部位是求美者最重视的美化部分,年均抗衰花费达6972.3元,位居全身首位。胶原蛋白注射剂高度贴合我国医美消费者的美容需求,在眼周抗衰市场具有独到的竞争优势:1)乳白色不透光:

胶原蛋白呈乳白色、不透光质地,可即刻遮盖眼周的黑色素,并且避免眼周因皮肤组织较薄易出现的丁达尔现象;2)吸水性弱:胶原蛋白与玻尿酸不同,具有弱吸水性,术后肿胀的概率较低,恢复快,不影响社交;3)降解产物为氨基酸:有效抑制皮肤色素酪氨酸酶的活性,在皮肤源头上改善黑色素;4)补充胶原:为真皮细胞补充营养,起到填充细纹和泪沟的作用。高频次与普适性决定水光针未来市场空间广阔。水光针通过水光仪器将透明质酸等产品导入皮肤,可在短时间内为肌肤快速补充水分,达到改善肤色、收缩毛孔以及祛除皱纹等功效。凭借低风险、普适性、效果明显、性价比突出等优势,水光针位列我国医美用户注射针剂第四位,根据艾瑞咨询调研数据,2020年在医美用户中的受众占比达34%,终端市场规模达62.5亿元,预计至2025年将达219亿元,期间CAGR达28.50%。水光针效果明显但维持时间较短,需多次注射保证疗效,具备较高的消费频次与用户粘性,未来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张。行业趋势由单一补水走向复合水光,胶原蛋白注射剂大有可为。人体内胶原蛋白跟随衰老速度开始大幅流失,面部肌肤缺水现象是多方面“内因”导致。基础水光以玻尿酸为核心成分,主要功效为保湿锁水,无法解决本质问题,胶原蛋白水光针应运而生,行业趋势逐渐走向注射功效型复合水光。胶原蛋白水光针可帮助肌肤直接补充流失的胶原蛋白,达到潜移默化的养肤作用,更全面地改善肤质、紧致毛孔、保持肌肤水分。水光针存量竞争有限,合规厂商高度受益。我国水光针市场“水货”、“假货”泛滥,2022年3月3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的公告》,其中“水光”类产品由长期阴影地带正式纳入监管认可,按照III类器械管理。截止目前国内仅4张水光类的Ⅲ类医疗药械证,获批水光针产品仅6款,其中双美生物旗下肤柔美为市场唯一合规的胶原蛋白类水光产品,在高度有限的存量竞争格局中有望持续受益。龙头加速入局与管线储备提供行业未来高增动能。我国胶原蛋白行业起步晚增速快,在胶原新品的持续推动下未来市场规模与渗透率提升空间可观。分品类看,再生针剂为胶原蛋白蓝海新市场,医美龙头企业纷纷入局,其中由江苏吴中引进的爱塑美童颜针已处于III期临床阶段预计将于2023年上市,四环医药等上市公司深化医美产业布局,一代童颜针与二代少女针已处于临床研究中;胶原蛋白注射剂领域中,重组胶原为行业发展新趋势,龙头厂商巨子生物旗下已有四款重组胶原蛋白注射剂处于在研状态之中。当前医美产业龙头厂商加速入局胶原蛋白行业,管线储备充足,注射新品接连进入市场,未来有望实现快速放量,开辟新的市场空间。胶原蛋白注射与再生市场规模测算:由于胶原蛋白注射剂与玻尿酸在医美注射领域均主打填充作用,可以胶原蛋白注射剂/玻尿酸疗程渗透率推算胶原蛋白注射剂规模,并根据核心单品分别推算重组胶原蛋白、动物胶原蛋白与再生针剂出货规模。我们预计至2025年我国胶原蛋白注射类产品出货规模有望达55.82亿元,其中动物源胶原蛋白/重组胶原蛋白/再生针剂出货规模分别达8.64/7.21/39.97亿元。核心假设1:胶原蛋白/玻尿酸注射规模渗透率持续提升:参考新氧

2021医美白皮书数据,当前其他类注射(含胶原蛋白)/玻尿酸注射规模比值为9.53%,我们假设2022-2025年间该比值跟随胶原新品上市节奏年均提升2-10pcts。核心假设2:动物胶原蛋白注射市场假设:当前双美生物与长春博泰为我国仅有的两大合规动物源胶原蛋白注射剂厂商,参考双美生物大陆区收入与长春博泰弗缦出货量,假设2022-2025年期间动物源胶原蛋白注射剂市场年均增速达27%-42%。核心假设3:重组胶原蛋白市场假设:锦波生物旗下薇旖美为当前唯一的重组胶原蛋白注射针剂,参考终端零售价我们假设其2021年出货价1500元,此后年均降价50元。核心假设4:再生针剂市场假设:参考国内仅有四款针剂厂商产品口碑与渠道铺货能力假设再生市场2022-2025年未来增速达31%-244%。3.医用敷料与化妆品:独特修复功能,械与妆共舞3.1医用敷料:修复功能独特,应用前景光明轻医美趋势下,医用敷料发展空间广阔。据艾媒数据测算,2021年我国轻医美用户规模同增19.3%至1813万人,对应医美市场规模达2274亿元。轻医美发展趋势下,玻尿酸、水光、肉毒等注射场景丰富加速术后修复与治疗需求。医用敷料可有效减轻治疗后的红斑,缓解疼痛、瘙痒、紧绷等不适感,加快皮肤屏障的修复,在医美与护肤场景的渗透率提升契机下有望迎来高速发展机遇。我们测算至2025年我国贴片式医用皮肤修复敷料总量约为18.20亿片,2021-2025年间CAGR达30.32%。医用敷料市场格局分散,国内CR5达26.5%。据巨子生物招股书数据,以零售额计算,2021年我国医用敷料市场竞争格局相对分散,CR5品牌合计市占率达26.5%,其中,敷尔佳与巨子生物市占份额领先,分别达10.1%/9.0%。行业新风口下,胶原蛋白敷料应用前景明亮。由于批文稀缺与生产成本高昂,胶原蛋白在敷料应用市场暂时落后于先发优势与品牌效应明显的玻尿酸,2019年敷尔佳、荣晟、芙清/芙芙、绽妍及可孚等透明质酸敷料厂商合计市占率达80%。当前创尔生物与巨子生物两大敷料厂商崛起加速胶原蛋白在敷料应用领域的渗透率,选取敷尔佳、巨子生物、贝泰妮、创尔生物、可孚医药等五家主流敷料厂商2021年营收数据测算,胶原蛋白厂商在敷料行业中的市占率已达41%。在当前产品升级、技术突破与政策鼓励的行业新风口下,我们认为未来胶原蛋白在敷料市场的应用空间有望加速提升。胶原蛋白具备有别于玻尿酸的修复功能。玻尿酸作为敷料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水合过程起到保湿润滑的维护功能,但胶原蛋白作为肌体自然蛋白兼具保湿与修复功能,在功效上的差异化优势明显。胶原蛋白对皮肤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具有较大亲和力,可为细胞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并参与细胞的迁移、分化与增殖等行为,可有效增强表皮屏障、改善水的跨膜运输、恢复上皮超微结构、促进创面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