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省铜川市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第一轮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陕西省铜川市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第一轮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陕西省铜川市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第一轮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陕西省铜川市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第一轮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陕西省铜川市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第一轮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陕西省铜川市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第一轮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15题)1.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A.A.白居易B.刘禹锡C.柳宗元D.李白

2.“狡兔三窟”成语出自()

A.《郑伯克段于鄢》B.《秋水》C.《李将军列传》D.《冯谖客孟尝君》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明代时期长篇小说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这一时期的吴承恩的《西游记》、施耐庵的《水浒》、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都是我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长篇小说。

B.词在我国宋代最为繁荣,因此有“宋词”一说。宋词可以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其中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是南宋时期的柳永和李清照。

C.在唐时期由元稹和白居易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因此两人被称为“元白”。

D.汉赋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西汉和东汉时期的赋风格不同,西汉时期的赋大多是政论赋,东汉时期的赋大多是抒情赋。

4.

9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词是围绕着什么来抒写情怀的()。

5.我国诗歌史上其诗被称为“诗史”的诗人是()

A.屈原;B.杜甫;C.白居易;D.陆游

6.郭沫若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的文学社团是()

A.创造社B.新月社C.语丝社D.文学研究会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使动用法的是()

A.左右皆笑之,以告。

B.冯谖客孟尝君

C.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D.吾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8.下列句子中,含有使动用法的是()

A.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彼以艰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D.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9.茅盾《香市》一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

A.今昔对比

B.托物言志

C.借景抒情

D.先抑后扬

10.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A.A.《庄子》B.《论语》C.《孟子》D.《韩非子》1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A.A.王安石B.欧阳修C.苏轼D.曾巩

12.李商隐《无题》中推己而及对方的一联是()

A.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3.孔子所说的“小康社会”指的是

A.五帝时代B.“三代之英”的时代C.夏、商、周三代D.春秋战国时代14.主张文章应该“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文学家是()A.A.王安石B.欧阳修C.柳宗元D.韩愈

15.

12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是()。

二、填空题(10题)16.“__________,往事知多少。”

17.王三胜是小说__________中的人物。

18._________词多以抗金为主旨,其上继东坡、下开稼轩,在南宋初词坛影响较大。

19.日薄西山__________。

20.李商隐《无题》词:"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

21.陶渊明是___________时期的著名诗人,是古代——诗派的开创者。

22.《红楼梦》原名《_________》。

23._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24.有曲状元之称的元杂剧作家是___________。

25.《左传》相传为__所作。

三、判断题(5题)26.《风波》是以七斤与赵七爷的矛盾冲突为中心线索描述事件的。()

27.在《报刘一丈书》中,作者以略带夸张的漫画手法描绘了反面人物的言行举止。()

28.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通过“杀霸陵尉”等情节表现了李广的性格弱点。()

29.白居易是盛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30.《谏逐客书》是李斯向秦王陈述意见的奏章。()

四、文言文阅读(3题)31.(一)阅读下列文字,回答21~23题。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本段文字出自哪篇课文?清指出作者、题目。32.这段文字中姜氏偏爱共叔段的表现是什么?33.阅读《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这段文字驳斥了司马光的什么观点?是如何反驳的?五、现代文阅读(3题)34.阅读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小题。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

这段文字的中心是什么?

35.阅读钱钟书《吃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小题。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朴素的人生观。辨味而不是充饥,变成了我们吃饭的目的。舌头代替了肠胃,作为最后或最高的裁判。不过,我们仍然把享受掩饰为需要,不说吃菜,只说吃饭,好比我们研究哲学或艺术,总说为了真和送亲顺以利用一样。有用的东西只能给人利用,所以存在;偏是无用的东西会利用人,替它遮盖和辩护,也能免于抛弃。柏拉图《理想国》里把国家分成三等人,相当于灵魂的三个成分;饥渴吃喝等喷香欲是灵魂里最低贱的成分,等于政治组织里的平民或民众。最巧妙的政治家知道怎样来敷衍民众,把自己的野心装点成民众的意志和福利;请客上馆子去吃菜,还顶着吃饭的名义,这正是舌头对肚子的借口,仿佛说:“你别抱怨,这有你的份!你享着名,我替你出力去干,还亏了你什么?”其实呢,天知道——更有饿瘪的肚子知道——若专为充肠填腹起见,树皮草根跟鸡鸭鱼肉差不了多少!真想不到,在区区消化排泄的生理过程里,还需要那么多的政治作用。

作者说“吃饭有时很像结婚”,请具体说明“吃饭”与“结婚”有什么相似之处。

36.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六、作文(1题)37.以“坚强”为话题,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1.C唐宋八大家为古文名家,而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领袖,四项选一,首先想到的应是他。

2.D【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成语出处。【应试指导】“狡兔三窟”出自《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的话:“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3.B柳永为北宋词人。

4.B

5.B

6.A

7.C

8.B在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中,来之译为:使他们归顺(来)

9.A

10.B

11.B

12.C【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对古诗的理解。【应试指导】C项,诗人推己及人,由自己对恋人的苦思联想到恋人对自己的思念:恋人一定被思念折磨得形容憔悴、发乱神伤,在清冷的月光下一遍遍苦吟自己的诗句.以获得一丝安慰排遣无尽的相思。

13.B

14.A

15.A

16.春花秋月何时了

17.《断魂枪》

18.张孝祥

19.气息奄奄

20.相见时难别亦难

21.东晋;田园

22.石头记

23.《国语》

24.马致远

25.左丘明左丘明

26.N

27.Y

28.Y

29.N

30.Y31.本段文字出自梁启超的《论毅力》。32.向郑武公请求立共叔段为太子。33.这段文字驳斥了司马光新政“以致天下怨谤”的观点。作者首先分析了“怨谤”产生的原因,抨击了保守派只顾自己不顾国家的态度,而后以“盘庚迁都”的典故表明了自己坚定的变革决心。

34.中心是写以枣树为代表的北方的果树。写枣树的生机旺盛随处生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