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作用题课件_第1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作用题课件_第2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作用题课件_第3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作用题课件_第4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作用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文阅读•作用题提问方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

果)?提问变式:1)为什么这样写?

2)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

3)删去这一部分可以吗?一、行文段落类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入手)。答题格式:结构(包括表现手法)+内容(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补充:1)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引起读者思考)的作用。如《峭壁上的树》的首段:“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的跳下悬崖?是为了避免那场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返顾的投落这峭壁?”2)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如《野菊花》的首段:“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它不仅总括全文,开篇点题,而且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和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二)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或照应题目、开头,或拓宽内容,或总结全文,或点明主旨,或深化主题,或兼而有之。《核按钮》263页第3题《核按钮》326页第3题(三)中间段的作用过渡(承上启下),衬托,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核按钮》266页第2题《核按钮》269页第4题《核按钮》309页第2题《核按钮》326页第2题二、某句话一般也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2.结构上: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引起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暗示主题;强化作者感情。

2)引用诗文格言、相关背景材料、数据:一般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

《核按钮》305页第2题《核按钮》312页第2题《核按钮》313页第2题《核按钮》323页第2题《核按钮》335页第2题比喻:如果是以题目作喻体,那么,这种比喻的作用可能有:一,呼应题目;二,揭示喻体的象征意义;三,表达作者与之相关的感情。《核按钮》269页第3题6、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7、对偶:整齐,有节奏感。8、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9、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10、反复:强调了(内容,感情)…加强语气

《核按钮》294页第3题295页第2题

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瘟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

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文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好处:形象生动,能够突出表现胡杨林的顽强意志。五、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的作用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某种气氛。而景物更重要的作用是以景衬人,它又可细分为两类:1、正衬:即以景物之优美衬托人物心灵之美好,或以景物之凄凉衬托人物命运之悲惨。2、反衬:即用景物之美好或气氛之欢快来反衬人物悲惨的命运或人物凄凉的境遇。值得关注的是,有些景物往往具有两面性六、插入史实或某一事件

插入史实一般是为了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或例证的作用。插入某一事件一般是为了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所以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同时还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一般表示对生命、生活或事业的积极而深入的思考。

例:2004年天津卷选文《春从心出》第20题

其结构上的作用无疑是"起过渡作用",并"引发议论以深化作者的思考";其内容上的作用则是"启示人们要热爱生命,感悟生活,诗意地看待生活"。例: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飏。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肠寸断,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声中,虞姬挥动长剑,裙袂飘飘,作最后的生命之舞。在她倒下的地方,白雾茫茫,一片缟素,那是一岸的芦花在为这悲怆的诀别飘雪飞霜。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侫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为楚君分忧。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苇叶包裹起后人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选自张弛《心中的芦苇》)

“芦花”在该段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分条作答)答案为:(1)是串连事件的线索。(2)渲染了悲凉的气氛。(3)芦花见证、记录、蕴涵着历史的痛苦和沧桑。(4)表达了同情或崇敬的感情。

八、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从人们熟悉的实体写到蕴含哲理的象征体,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便于读者的理解逐步深入。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境,把“实体”和“象征体”变换成具体的写作对象例:2001年(江西、山西、天津)试卷第24题:“作者笔下的门,有的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有的则赋予象征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可分别换成“实在的门”和“具有象征意义的门”,答案便呼之欲出,“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门,是读者最熟悉的;赋予象征意义的门,蕴含深刻的哲理。从最熟悉的讲起,便于读者理解和认识深化”。)

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

比喻(类比)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叙事含蓄

十、表现手法类

常用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渲染烘托、悬念、对比、衬托、夸张、讽刺、伏笔、用典、欲扬先抑、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写和实写。解题思路: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

扬抑: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

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鉴赏评价表达技巧(1)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2)文中运用的一些表现手法(3)布局谋篇的技巧(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