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基础-课件_第1页
文字学基础-课件_第2页
文字学基础-课件_第3页
文字学基础-课件_第4页
文字学基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字学基础基础理论文字学基础1主要讲授内容:一、文字与文字学二、汉字的起源三、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四、古文字分类简介五、《说文解字》与部首的创立六、汉字部首形义疏证参考书目: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附录二、《说文解字》主要讲授内容:2一、文字和文字学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是语言的辅助工具。人类有了文字,就扩大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用。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产生的确切年代,由于资料不足,现在还很难断定。目前我们见到的最早的成批汉字资料,是距今三千多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一、文字和文字学3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在此之前,汉字必定还有一个相当长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山东富县陵阳河属于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中,曾发现刻划在陶器上的四个象形符号。如果认为这是最早的汉字的话,那么汉字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在陕西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发现刻划在陶器外缘上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简单记号。如果认为这是原始的汉字,那么汉字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

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在此之前,汉字必定还有一个相当长的4所谓文字学,是指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就中国的文字来说,所谓文字学,也就是汉字学。文字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性质、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汉字的特点、汉字的构造、汉字的形体演变及规律、汉字的读音、汉字的使用(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和古今同形字等)。所谓文字学,是指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就中国的文字来说5从研究的范围来说,可分为:1、古文字学: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简帛文字;2、普通文字学:包括小篆、隶书、楷书。裘锡圭先生的分法: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国文字、秦系文字、隶书的形成(隶变对文字形体的影响)古文字学的下限:李学勤先生的提法,要到西汉初年。从研究的范围来说,可分为:1、古文字学:包括甲骨文、金文、战6我国有着五千年悠久而又灿烂的文明史,保存下来的古籍汗牛充栋,都是用汉字书写的。我们要继承并发扬我国悠久而又灿烂的古代文化,就必须读懂古籍。俗话说,“读书必先识字”,从阅读古书的需要出发,系统地学习文字学的有关知识,对我们来说就是必需的。今后,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系统而又有重点地讲授汉语文字学的有关知识。我国有着五千年悠久而又灿烂的文明史,保存下来的古籍汗牛充栋,7二、汉字的起源(一)、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汉字在中国古代只称文字,直到元朝蒙古人统治中原以后,相对于蒙古文和回回文来说,才有“汉字”这个名称。而“汉字”一词又因“汉人”而得名。但在习惯上,以往的文人仍称中国的文字为“文字”。所以,汉字,也就是中国人过去所说的文字。二、汉字的起源8关于汉字的起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进行了探讨,留下了不少的传说。1、起源于结绳记事说。《易·系辞下》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结绳记事的方法,汉代郑玄《周礼注》曰:“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这是说,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就用打绳结的方法,做个记号,以帮助记忆。事情大,就打个大绳结;事情小,就打个小绳结。关于汉字的起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进行了探讨,留下了不少9“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说明结绳记事早在书契发明之前就已有了;同时也说明,文字的产生是社会生活的需要。这就是结绳记事说。从本质上来看,先民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只是帮助记忆而已,还不能算作是文字,至多说明了结绳记事促进了文字的发明创造。“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说明结绳记事早在书契发明之前就已有了102、起源于书契说。书契说也来源于《易·系辞》。《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书契,属于一种刻划符号,本来是作为契约使用的。在一块木片或竹片上刻上一些刻划,然后从中间一剖为二,契约双方各持一半,合则为约,这就是契约。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刻划符号,最早见之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称之为陶文。(见下文)2、起源于书契说。11陶文可能还不具有书契的作用,也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的性质。因为它们没有明确而又固定的读音和意义,不表示语言中的基本单位语词——至少我们今天还不知道。也就是说,它们还没有完全和语言结合起来。但它们却正是文字的前身,因为有些陶文和早期的原始数目字很相似。陶文可能还不具有书契的作用,也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的性质。12因而有些学者认为它们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或其孑遗。”我们也认为,汉字中可能有一小部分原始数目字和极少数所谓指事字,如、爻之类是由刻划演变而来的。后来,那种刻划符号改刻到木板或竹片上,大约就起到契约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书契。书契应当发生在有了刀这种生产工具以后。而书契可能与某些数概念或所有权的标志有关,也即与最原始的交易有关。

因而有些学者认为它们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或其孑遗。”我们也认为133、仓颉造字说。仓颉造字说,是传世文献中较为普遍的说法。如战国时期的《荀子·解蔽》曰:“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壹,指专一。当然,荀子对仓颉造字说是持批判态度的。他认为仓颉只不过专心致志于书法,所以,惟有仓颉之书才能流传下来。《吕氏春秋·君守》则曰:“苍颉作书。”《韩非子·五蠹》曰:“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谓之‘厶’,背厶者谓之‘公’。公厶之相背也,乃苍颉固已知之矣。”(仓,也写作苍。)3、仓颉造字说。14后来,东汉时的许慎,采集众说,在其《说文解字叙》中说得就更明确具体了。许慎曰:“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万品以察,盖取诸(guài)。”又曰:“仓颉初作书,盖依类相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这样,黄帝之史仓颉造字的传说便流传开来。后来,东汉时的许慎,采集众说,在其《说文解字叙》中说得就更明15仓颉,或作苍颉,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还不得而知。传说中黄帝所活动的时代,据文献记载推算,大约在公元前二千五、六百年之间。所以,即使根据历史传说,汉字的产生,距今至少也有四千五、六百年的历史了。就是说,在四千五、六百年前,中国就已经发明文字了。仓颉,或作苍颉,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还不得而知。传说中黄帝所164、起源于八卦说。《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尚书序》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包牺氏,古籍文献又写作庖牺、伏戏、伏牺、宓羲,是古代传说中的华夏始祖之一,称“太昊”(hào)。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生产,并开始画八卦,被尊奉为古代圣王之一。4、起源于八卦说。17他画八卦,造书契,以代替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由此中国始有用文字书写的文章典籍。《尚书序》说:“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zhuānxù)、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前三人被后世儒家尊奉为“三皇”,后五人被尊奉为“五帝”,是儒家心目中最崇高的人。中国的文章典籍,就是从他们那时才开始有的。他画八卦,造书契,以代替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由此中国始有用文18八卦,是由和两种最基本的符号组合而成的八种图形。代表阳,代表阴。用这两种基本符号的不同组合,代表各种自然现象乃至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相互转换。有人研究认为,这八卦符号,正是上古时期的原始数目字。所以说,汉字乃起源于八卦。这就是文字起源于八卦说。以上是传世文献中关于文字起源的种种传说。二十世纪,随着考古事业的兴起和发展,大批地下文物出土,新的资料层出不穷。于是,关于文字的起源,人们又有了新的看法。八卦,是由和两种最基本的符号组合而成的八种图形。代表阳,代表19(二)、关于文字起源的考古资料5、起源于原始刻划。文字起源于原始刻划,是根据大量地下出土文物而立说的。在列举地下出土文物资料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弄清楚什么叫刻划和刻画,刻划和刻画有何区别。(二)、关于文字起源的考古资料20刻划,是指用刀等锋利器具在一些器皿如陶器上刻划出的一些结构最简单的线条及其组合,如仰韶文化时期的陶文等。刻画,是指用刀等利器在一些器皿上所刻画而成的带有花纹性质的图案,一般是非直线形的较为复杂的图形,如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文等。当然,这只是大致的划分。

刻划,是指用刀等锋利器具在一些器皿如陶器上刻划出的一些结构最21陶文符号(仰韶文化)仰韶文化陶器符号陶文符号(仰韶文化)仰韶文化陶器符号22龙山文化陶器符号龙山文化陶器符号23马家窑文化陶器符号马家窑文化陶器符号24二里头、二里冈陶器符号二里头、二里冈陶器符号25东周陶器符号东周陶器符号26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山东邹平丁公遗址第四、五次发掘简报》,《考古》1993年第4期。同期有16位专家笔谈。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山东邹平丁公遗址第四、五次发掘简报27《文字学概要》第23页、第25页裘锡圭先生有相关论述,可参看。《文字学概要》第23页、第25页裘锡圭先生有相关论述,可参看286、起源于原始图画。以大汶口文化的刻画更具有代表性。前四个刻画符号是山东莒县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陶尊上的,他们很象原始象形文字。有人把这四个刻画符号分别释作、斤、旦、昱。据研究,大汶口文化的文物遗存,约当公元前三千年中期,距今约有四千多年,相当于我国的夏王朝时期。

6、起源于原始图画。29而在此之后的殷王朝中期的铜器铭文中的一些刻画,与此则有明显的传承关系,其中有些符号很相似,它们很可能是一个系统的文化传承。殷代中期铜器铭文中的一些刻画,有人称之为文字画,有人认为是族徽,有人认为是图腾(Totem)。

而在此之后的殷王朝中期的铜器铭文中的一些刻画,与此则有明显的30

大汶口文化陶器纹样

大汶口文化陶器纹样31文字学基础-课件32仰韶文化陶器动物纹仰韶文化陶器动物纹33有人说,龙是黄帝部落的图腾,凤是炎帝部落的图腾,玄鸟是殷商部落的图腾,蛇是闽越人的图腾,太阳是自然神的图腾。由于殷代中期以后的铜器铭文和甲骨文中存在大量的象形文字,他们很象原始刻画。因此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绝大部分的汉字就是从这种原始刻画发展演变而来的,极少一部分的汉字则是从原始刻划发展来的。就是说,汉字是由两个系统发展演变而来,最后合流为一个系统,即汉字系统。这就是汉字起源的考古资料。

有人说,龙是黄帝部落的图腾,凤是炎帝部落的图腾,玄鸟是殷商部34但是,从大汶口文化的文物遗存中的原始刻画,到殷代中期以后的青铜器铭刻及甲骨文,文字一下子出现了许多。而这中间又经历了一千年左右的时间,在这期间,文字的发展演变情况,由于缺乏足够的地下出土文物资料,所以一概不知,尚有待于日后的考古发现,再作进一步的研究。但是,从大汶口文化的文物遗存中的原始刻画,到殷代中期以后的青35三、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从总体上来看,汉字的形体演变,分为字形体态的变化和字形结构的变化。汉字字形体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笔势和笔意的走向、呈现的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字体风格,或书体。字形结构的变化,则表现为结构的繁复和简化、分化和同化,以及讹变等。三、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36(一)、字形体态的演变汉字的字体演变,总的来说可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古文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古文字,习惯上指甲骨文、金文、大篆(即简帛文字或战国文字)和小篆;狭义的古文字不包括小篆在内。今文字,一般指隶书和楷书两个阶段。从时间的角度来说,古文字阶段从商代中期一直到秦汉之际,今文字阶段则从汉代隶书以后一直到今天。

(一)、字形体态的演变37就现有资料来看,汉字在殷商王朝中后期已经是自成体系的文字了,距今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书体的角度来看,依次可分为四种具体的形态,即:大篆、小篆、隶书和楷书。这种书体的演变,是就字的笔划形态而言的,当然也涉及字的形体结构。汉字笔划形态方面的演变是最明显的,而形体结构方面的演变则主要发生在隶变以后。

就现有资料来看,汉字在殷商王朝中后期已经是自成体系的文字了,38(二)、汉字形体结构演变的规律汉字的形体演变,总的来说,分为字形体态的变化和字形结构的变化。汉字字形体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笔势和笔意的走向、呈现的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字体风格,或书体。字形结构的变化,则表现为结构的繁复和简化、分化和同化,以及讹变等。(二)、汉字形体结构演变的规律391、繁化和简化汉字是华夏民族用来记录语言和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工具。因此,要求文字必须能够准确地体现语言且易于理解。一句话,易于交流。于是,繁化和简化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之一。1、繁化和简化401)、繁化,是指为了更明确地表达意义或读音,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再加上表意构件或表音构件。如骨头的骨,本来写作冎,后来加肉,成为骨,表意就更清楚了。又如采,本来从手从木,后来又加提手旁,表意也更明确了。齿,甲骨文象口中有牙齿之形,后来又加声符止,成为一个形声字。再如益,本来表示水从器皿里溢出来的意思。后来被借作利益和副词的益之后,于是又加水旁,成为溢字。1)、繁化,是指为了更明确地表达意义或读音,在原有文字的基础41尉字,根据许慎的解释就是熨的意思。由于借为古代军队职官名用字,于是又加个火,成为熨字。且字的结构类型也由原来的会意字变成形声字了。繁化与简化一样,贯穿着汉字形体发展演变的始终。尉字,根据许慎的解释就是熨的意思。由于借为古代军队职官名用字422)、简化,是指将原来结构繁复的字变为相对简单、易写易认的字。简化既包括字体形态方面,也包括字形结构两个方面,是汉字发展演变的主流。因为人们发明创造文字的目的,就是为了生活实际的使用。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车”字字形的演变:2)、简化,是指将原来结构繁复的字变为相对简单、易写易认的字43

44

45

46简化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将原来形体复杂的图形文字线条化、符号化。这种简化方式常用在古文字里。一些描绘事物实体形状的字,本来就象那个客体对象的形状,如马、羊、鹿、象、鱼、风(凤)、雀等字,后来也都线条化了,成为纯粹的文字符号了。又如更字,小篆的写法从攴丙声,本义“改也”,简化以后就分析不出它的形体结构了;又如年字,甲骨文从禾人,象人抱禾回家,正是丰收之象,因而有年成、成熟的意思。许慎说是从禾千声,恐非是。简化可分为三种情况:47

48二是删去一些装饰性的符号即羡文,或删去用来表示多数的相同的形体,只保留能体现文字本义的基本部分。这种简化方式主要在古文字里常用。例如甲骨文和早期金文车字,就象一辆车子的形状,结构很复杂,后来简省为只用一个车轮和辖来代表车。再如甲骨文和早期金文的,都有个装饰性的部分,到西周中期以后就简省为于了。又如小篆集字,上部本从三个隹,下从木,以表示群鸟积聚的意思,后来也简省为集。金文雷字,下部本从三个,后来也简省为雷。二是删去一些装饰性的符号即羡文,或删去用来表示多数的相同的形49

50三是用一些形体简单的构件替换形体复杂的部分,从而达到简化的目的。这种简化的方式主要用在隶变楷化以后的汉字简化中。这种简化方式的结果,常会导致汉字形体结构的改变。例如,小篆从辵的字,如造,隶变以后绝大部分简化为从辶;小篆左边从心的字,如快,隶变简化为从忄。焦字上部本从龜,下从火,简化后用结构简单的隹代替龟。巖,本来是形声字,简化作岩,是会意字。淚,本从水戾声,是形声字,简化后从水目,是会意字。简化,是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三是用一些形体简单的构件替换形体复杂的部分,从而达到简化的目51

522、分化与同化普通语言学理论告诉我们,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一个新事物产生,就会有一个相应的新语词来表达它。新词语不断产生,就要求文字作相应的增加。汉字的增加,有时并不需要完全从新创造新字,往往是在原有相关字的基础上增加必要的表意形旁,或者改变某字原来的写法就可以了。这就是汉字的分化现象。2、分化与同化53例如:白,有白色的意思。《说文》:“西方色也。”分化出皎,《说文》:“月之白也,从白交声。《诗》曰‘月出皎兮’”;晓,《说文》:“日之白也,从白尧声”;皙,《说文》:“人色白也,从白析声。”的,《说文》:“明也,从日,勺声。”的本从日,后来改从白,白色也有明亮的意思。例如:白,有白色的意思。《说文》:“西方色也。”分化出皎,《54它,本是蛇的象形字,后来改变写法分化为它和也两个字。匕,《说文》:“相与比叙也,从反人。”后来分化出比、妣二字,分别表示亲密、母妣的意思。又如刀,随着读音的改变而分化为刀、刁二字。《韵会》:“《说文》刀,兵也,都牢切,又丁聊切。本一字而二音,后人作刁以别之而已。”

它,本是蛇的象形字,后来改变写法分化为它和也两个字。匕,《说55同化,指本来不同的写法,由于同化作用也变得相同了。同化现象主要发生在隶变以后,更表现为偏旁的同化。就是说,本来不相同的部首,隶变以后变得写法相同了。比如部首月,实际上是由月、肉、舟、动物的嘴如龙、熊、蠃(细腰蜂)等由同化而来;又如春、秦、舂、泰、奏、奉等字的上部,也是由不同部首经同化而写法一样了在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中,分化是主要的,是主流;同化则是次要的,非主流的。同化,指本来不同的写法,由于同化作用也变得相同了。同化现象主563、讹变讹变是指汉字在流传过程中,尤其是隶变以后,某个字发生错写的现象。例如舜字,小篆从匚炎,从舛,本是一种开白花的蔓地草,隶变后讹作舜了。《说文》:“舜,艸也。楚谓之,秦谓之蔓,蔓地连华。从舛,舛亦声。”《诗·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车,颜如舜央。”舜华、舜央,都是舜花的意思。3、讹变57再如,射,本来从弓从矢,或从寸,寸是手。由于古文字身和弓的写法相近,于是在隶变过程中就隶变为从身了,以后就一直错下来。又如耻,本来从心从耳,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说文》“辱也”。隶变后分化为二体,其一讹作从耳止声的形声字。其实应从心从耳,人有耻辱感才面红耳赤。又如企,金文是独体象形字,隶变后讹作从人止声的形声字。当然,因讹变而致误的汉字只是极少数。再如,射,本来从弓从矢,或从寸,寸是手。由于古文字身和弓的写58附带说一下文字发展过程中的分水岭:隶变一)、解散篆体,变曲为直二)、省并附带说一下文字发展过程中的分水岭:隶变59三)、省略三)、省略60四)、偏旁变形四)、偏旁变形61文字学基础-课件62五)、偏旁混同五)、偏旁混同63文字学基础-课件64四、古文字分类简介1、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四、古文字分类简介65文字学基础-课件66文字学基础-课件67文字学基础-课件68文字学基础-课件69文字学基础-课件70甲骨刻辞文例:甲骨刻辞主要有四部分组成:1、前(叙)辞——记叙占卜的时间和卜人的名字(有时也会有地点)2、命(贞)辞——占卜人贞问的事情3、占辞——卜兆所示对所问事情的成败和吉凶4、验辞——占卜之后记录应验的结果。甲骨刻辞文例:71甲骨分期断代:目前采用的分期还是董作宾先生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1933,《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一文中所提出的分期标准,分为五期:第一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二世四王)第二期:祖庚、祖甲(一世二王)第三期:廪辛、康丁(一世二王)第四期:武乙、文丁(二世二王)第五期:帝乙、帝辛(二世二王)

甲骨分期断代:72著录:1、《甲骨文合集》1-13册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录甲骨41956片(实为39476片)。2、《甲骨文合集补编》,彭邦炯、谢济、马季凡编,语文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著录13450片,是《合集》之后一部重要著作。著录:73“甲骨四堂”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董作宾(彦堂)、郭沫若(鼎堂)。罗振玉最先考证出甲骨出土地点,于文字考释成绩斐然;王国维长于“以字证史”,并最早进行甲骨缀合;董作宾对殷墟挖掘居功至伟,对甲骨断代多有创见;郭沫若长于综合研究,并将唯物主义引入中国古史研究。诚如唐兰先生所说:“卜辞研究,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以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甲骨四堂”742、金文古人把“铜”称为“金”,因此铸或铭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作“金文”,又名“吉金文字”或“彝器文字”;这种青铜器以钟、鼎居多,故而又谓之“钟鼎文”。青铜器上的文字也称为“铭文”。中国的青铜器品类繁多,以礼、乐器和兵器最为重要。2、金文75文字学基础-课件76文字学基础-课件77文字学基础-课件78文字学基础-课件79有铭文的青铜器显然比没有铭文的青铜器价值更大,其原因就是文字所带来的丰富而准确的信息。按铭文的内容,金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自铭类,内容是作或藏器人名、姓氏、族徽、器名等;二是述事类,内容有祭祀、战争、赏赐、册命、土地转让、刑事诉讼等等。第二类的研究价值无疑更大些。有铭文的青铜器显然比没有铭文的青铜器价值更大,其原因就是文字80青铜器的分类:李学勤先生在《古文字学初阶》里将青铜器分为十类:①烹炊器鼎、鬲、甗等。②设食器簋、盨、簠、敦、盂、豆等。③酒器尊、卣、方彝、罍、瓿、壶、觚、爵、觯、角、斝、觥、盉等。④水器盘、匜、缶、鉴等。⑤乐器钟、鎛、铙、鼓、錞等。青铜器的分类:81⑥兵器戈、戟、矛、铍、剑、刀、殳、钺、镞、盾饰、胄等。⑦车马器銮、軎、镳、銜、当卢、马冠等。⑧工具斧、锛、凿、削、锯、铲、臿、镢、镰等。⑨度量衡尺、量、权、衡杆等。⑩杂器镜、带钩、灯、建筑饰件、棺椁饰件等。⑥兵器戈、戟、矛、铍、剑、刀、殳、钺、镞、盾饰、胄等。82西周青铜器的分期:三期分类法:①早期,即武、成、康、昭四世。该期的铭文以利簋、大盂鼎、何尊、小盂鼎等为代表,主要风格表现为朴茂凝重、瑰丽沉雄,字的笔画多有显著的“波磔”,起止用笔多藏头护尾,点画逆劲挺峻,时用自然肥状笔画,并以块点饰形,气派阔大。人工修饰的痕迹较少,自然得体。西周青铜器的分期:83②中期,即穆、恭、懿、孝、夷五世(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中华书局2019年6月)第41页将夷王分入晚期)。此期的铭文以静簋、大克鼎、墙盘等为代表。这是周人书风的成熟期,是发展多种风格的时期,格调一变为典雅平和,用笔圆润,尽管肥厚的笔道仍有保留,但装饰的意味已明显减弱,点画两端和中段日益匀整,字体结构趋于方整,章法也日益鲜明,字距行距清晰,更表现了周人礼法秩序的完善和确立。这种规整、和谐、静穆的书法是书体演变的必然结果。②中期,即穆、恭、懿、孝、夷五世(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84③晚期,即厉、宣、幽三世。此期铭文的代表作是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等。其中毛公鼎共有铭文497字,是迄今所见最长的一篇钟鼎文。这一时期金文日趋成熟,字形结构更加稳定。肥笔完全消失,点画线条的形式美变得纯粹而突出,字的造型更显无拘束。字形结构一反常见长方形纵势,而呈扁方形的横势,点画不讲平整,错落摇曳;笔画常于字的下半部较密;章法潇洒而自然,总体给人活泼跳跃的艺术感,是匠心与自然的巧妙沟通与融合。③晚期,即厉、宣、幽三世。此期铭文的代表作是散氏盘、毛公鼎85金文资料的整理和著录、工具书的编纂1)、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此书收器4800余件,统称“三代”,不再具体区分商、周,所收器物一律按器类编排,所分器类有:钟、鼎、甗、鬲、彝、尊、簠、簋、豆、尊、罍、壶、斝、盉、觚、觯、爵、角、盘、匜、杂器、戈、戟、矛、杂兵,每一类中分别按字数从少到多排列。金文资料的整理和著录、工具书的编纂862)、《殷周金文集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殷周金文集成》开始编撰,书成之后,成为研究青铜器铭文的必备参考书。

共18大册,中华书局出版,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编撰,于八、九十年代出版的大型铜器铭文摹本、拓本汇编,包括1.3万余件青铜器上的铭文约10万字,器物说明约百万字。第一册1984年出版,第18册1994年出版。2019年出修订本,八开八册。2)、《殷周金文集成》873)、《近出殷周金文集录》

刘雨、卢岩先生编著的《近出殷周金文集录》,2019年9月北京中华书局出版,收器时间自《集成》出版以后至2019年5月底,收器1354件,其中正编1258件,附录96件。4)、《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

钟柏生、陈昭容、黄铭崇、袁国华先生编著的《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2019年4月台北艺文印书馆印行,收器时间自《集成》出版后至2019年,收器2019件。3)、《近出殷周金文集录》88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是目前已发现器物中最长的,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三宝之一: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是目前已发现器物中最长的,台北故宫893、战国文字《文字学概要》第52页:金文、玺印文字、货币文字、陶文、简帛文字,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玺印文字、货币文字、陶文。另外秦国文字与六国文字有别,源自王国维先生的“二分说”,秦国文字参看裘先生第59页。3、战国文字90诗经·周颂·臣工命我衆人,庤乃錢鎛,奄觀銍艾。庤(zhì):准备。錢:古农具,小铲。鎛(bó):古农具,锄。銍(zhì):割禾和短镰刀。货币文字:诗经·周颂·臣工货币文字:91空首布(“晋”六字)空首布(“晋”六字)92

五王益智五王益93

圆跨布

梁正币百当锊lüè梁半币二百当锊

圆跨布

梁正币百当锊lüè梁半币二94

三孔布

(赵)

正:南行唐背:十二朱(铢)

三孔布95尖首刀齐刀

六齐之大刀即墨大刀尖首刀齐刀六齐96贝币、金钣贝金行君陶陈爯(称)郢爯(称)贝币、金钣贝金行君陶97圆钱

西周东周益六化益四化共屯赤金漆垣一釿圆钱西周东周共屯赤金漆垣一釿98

半两一珠(铢)重一两十二半两一珠(铢)重一两十二99货币文字的语言学、文献学价值:1、是战国文字研究的材料;2、训诂材料:賹(yì),《广韵》“賹,记人、物也。”賹,既可记人,有古文字材料佐证,而用于货币,则是记物,所以本句应作如上读,而不应读作“賹,记人物也。”3、提供可供参证的史料:齐返邦大刀;4、为历史地理研究提供了很多地名材料;货币文字的语言学、文献学价值:1005、货币名称可与文献互证,重量单位可供进一步探讨;6、文字内容可与玺印文字相印证:大行、安邦、大昌等;7、“冶”字的发现对古代经济学、金属工艺学的重要性;8、书法艺术方面的价值。5、货币名称可与文献互证,重量单位可供进一步探讨;101玺印文字战国玺印的内容:1、官印2、私印3、成语印4、肖形印战国以后玺印仍在使用,此处作简单介绍。玺印文字战国玺印的内容:102商代玺印亚禽,示辛,亚禽,示商代玺印亚禽,示辛,亚禽,示103西周玺印

(《文物》2019年12期76页)西周玺印

(《文物》2019年12期76页)104官印官印105私印私印106战国以来成语印战国以来成语印107战国以来肖形印战国以来肖形印108汉晋殉葬专用印汉晋殉葬专用印109汉以来释道家印汉以来释道家印110战国古文战国古文111秦篆秦篆112汉篆汉篆113汉缪篆汉缪篆114魏晋悬针篆魏晋悬针篆115陶文:齐国陶文(1-3)和秦国陶文(4-6)陶文:116文字学基础-课件117文字学基础-课件1184、简帛文字简帛简帛,即“简牍帛书”的简称,指简牍和帛书。简牍:简,就是竹质书写材料——经过加工的竹片;牍,就是木质书写材料——经过加工的木片。因为“简牍”常连称,故木牍也可称简,或称木简。帛:帛是一种丝织品,即绢帛,用绢帛书写的书籍或文书称“帛书”,亦即用绢帛书写的文献。4、简帛文字119文字学基础-课件120目前的简帛材料以楚简最多,其次是秦简与汉简。楚简:郭店楚墓竹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清华简目前的简帛材料以楚简最多,其次是秦简与汉简。121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里耶秦简秦简:122郭店老子上博诗论郭店老子上博诗论123楚帛书楚帛书124

老子甲本老子甲本125

老子乙本老子乙本126上述为古文字材料的概况,实际学习中,内容非常多,我们只是作了简单介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相关书籍来看。了解古文字材料的概况,目的是为了了解汉字的较早字形。古文字字形在词义研究上的作用,裘先生《文字学概要》第142页有详述,可参看。上述为古文字材料的概况,实际学习中,内容非常多,我们只是作了127

文字学基础基础理论文字学基础128主要讲授内容:一、文字与文字学二、汉字的起源三、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四、古文字分类简介五、《说文解字》与部首的创立六、汉字部首形义疏证参考书目: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附录二、《说文解字》主要讲授内容:129一、文字和文字学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是语言的辅助工具。人类有了文字,就扩大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用。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产生的确切年代,由于资料不足,现在还很难断定。目前我们见到的最早的成批汉字资料,是距今三千多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一、文字和文字学130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在此之前,汉字必定还有一个相当长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山东富县陵阳河属于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中,曾发现刻划在陶器上的四个象形符号。如果认为这是最早的汉字的话,那么汉字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在陕西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发现刻划在陶器外缘上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简单记号。如果认为这是原始的汉字,那么汉字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

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在此之前,汉字必定还有一个相当长的131所谓文字学,是指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就中国的文字来说,所谓文字学,也就是汉字学。文字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性质、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汉字的特点、汉字的构造、汉字的形体演变及规律、汉字的读音、汉字的使用(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和古今同形字等)。所谓文字学,是指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就中国的文字来说132从研究的范围来说,可分为:1、古文字学: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简帛文字;2、普通文字学:包括小篆、隶书、楷书。裘锡圭先生的分法: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国文字、秦系文字、隶书的形成(隶变对文字形体的影响)古文字学的下限:李学勤先生的提法,要到西汉初年。从研究的范围来说,可分为:1、古文字学:包括甲骨文、金文、战133我国有着五千年悠久而又灿烂的文明史,保存下来的古籍汗牛充栋,都是用汉字书写的。我们要继承并发扬我国悠久而又灿烂的古代文化,就必须读懂古籍。俗话说,“读书必先识字”,从阅读古书的需要出发,系统地学习文字学的有关知识,对我们来说就是必需的。今后,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系统而又有重点地讲授汉语文字学的有关知识。我国有着五千年悠久而又灿烂的文明史,保存下来的古籍汗牛充栋,134二、汉字的起源(一)、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汉字在中国古代只称文字,直到元朝蒙古人统治中原以后,相对于蒙古文和回回文来说,才有“汉字”这个名称。而“汉字”一词又因“汉人”而得名。但在习惯上,以往的文人仍称中国的文字为“文字”。所以,汉字,也就是中国人过去所说的文字。二、汉字的起源135关于汉字的起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进行了探讨,留下了不少的传说。1、起源于结绳记事说。《易·系辞下》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结绳记事的方法,汉代郑玄《周礼注》曰:“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这是说,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就用打绳结的方法,做个记号,以帮助记忆。事情大,就打个大绳结;事情小,就打个小绳结。关于汉字的起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进行了探讨,留下了不少136“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说明结绳记事早在书契发明之前就已有了;同时也说明,文字的产生是社会生活的需要。这就是结绳记事说。从本质上来看,先民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只是帮助记忆而已,还不能算作是文字,至多说明了结绳记事促进了文字的发明创造。“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说明结绳记事早在书契发明之前就已有了1372、起源于书契说。书契说也来源于《易·系辞》。《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书契,属于一种刻划符号,本来是作为契约使用的。在一块木片或竹片上刻上一些刻划,然后从中间一剖为二,契约双方各持一半,合则为约,这就是契约。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刻划符号,最早见之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称之为陶文。(见下文)2、起源于书契说。138陶文可能还不具有书契的作用,也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的性质。因为它们没有明确而又固定的读音和意义,不表示语言中的基本单位语词——至少我们今天还不知道。也就是说,它们还没有完全和语言结合起来。但它们却正是文字的前身,因为有些陶文和早期的原始数目字很相似。陶文可能还不具有书契的作用,也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的性质。139因而有些学者认为它们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或其孑遗。”我们也认为,汉字中可能有一小部分原始数目字和极少数所谓指事字,如、爻之类是由刻划演变而来的。后来,那种刻划符号改刻到木板或竹片上,大约就起到契约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书契。书契应当发生在有了刀这种生产工具以后。而书契可能与某些数概念或所有权的标志有关,也即与最原始的交易有关。

因而有些学者认为它们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或其孑遗。”我们也认为1403、仓颉造字说。仓颉造字说,是传世文献中较为普遍的说法。如战国时期的《荀子·解蔽》曰:“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壹,指专一。当然,荀子对仓颉造字说是持批判态度的。他认为仓颉只不过专心致志于书法,所以,惟有仓颉之书才能流传下来。《吕氏春秋·君守》则曰:“苍颉作书。”《韩非子·五蠹》曰:“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谓之‘厶’,背厶者谓之‘公’。公厶之相背也,乃苍颉固已知之矣。”(仓,也写作苍。)3、仓颉造字说。141后来,东汉时的许慎,采集众说,在其《说文解字叙》中说得就更明确具体了。许慎曰:“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万品以察,盖取诸(guài)。”又曰:“仓颉初作书,盖依类相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这样,黄帝之史仓颉造字的传说便流传开来。后来,东汉时的许慎,采集众说,在其《说文解字叙》中说得就更明142仓颉,或作苍颉,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还不得而知。传说中黄帝所活动的时代,据文献记载推算,大约在公元前二千五、六百年之间。所以,即使根据历史传说,汉字的产生,距今至少也有四千五、六百年的历史了。就是说,在四千五、六百年前,中国就已经发明文字了。仓颉,或作苍颉,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还不得而知。传说中黄帝所1434、起源于八卦说。《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尚书序》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包牺氏,古籍文献又写作庖牺、伏戏、伏牺、宓羲,是古代传说中的华夏始祖之一,称“太昊”(hào)。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生产,并开始画八卦,被尊奉为古代圣王之一。4、起源于八卦说。144他画八卦,造书契,以代替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由此中国始有用文字书写的文章典籍。《尚书序》说:“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zhuānxù)、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前三人被后世儒家尊奉为“三皇”,后五人被尊奉为“五帝”,是儒家心目中最崇高的人。中国的文章典籍,就是从他们那时才开始有的。他画八卦,造书契,以代替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由此中国始有用文145八卦,是由和两种最基本的符号组合而成的八种图形。代表阳,代表阴。用这两种基本符号的不同组合,代表各种自然现象乃至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相互转换。有人研究认为,这八卦符号,正是上古时期的原始数目字。所以说,汉字乃起源于八卦。这就是文字起源于八卦说。以上是传世文献中关于文字起源的种种传说。二十世纪,随着考古事业的兴起和发展,大批地下文物出土,新的资料层出不穷。于是,关于文字的起源,人们又有了新的看法。八卦,是由和两种最基本的符号组合而成的八种图形。代表阳,代表146(二)、关于文字起源的考古资料5、起源于原始刻划。文字起源于原始刻划,是根据大量地下出土文物而立说的。在列举地下出土文物资料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弄清楚什么叫刻划和刻画,刻划和刻画有何区别。(二)、关于文字起源的考古资料147刻划,是指用刀等锋利器具在一些器皿如陶器上刻划出的一些结构最简单的线条及其组合,如仰韶文化时期的陶文等。刻画,是指用刀等利器在一些器皿上所刻画而成的带有花纹性质的图案,一般是非直线形的较为复杂的图形,如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文等。当然,这只是大致的划分。

刻划,是指用刀等锋利器具在一些器皿如陶器上刻划出的一些结构最148陶文符号(仰韶文化)仰韶文化陶器符号陶文符号(仰韶文化)仰韶文化陶器符号149龙山文化陶器符号龙山文化陶器符号150马家窑文化陶器符号马家窑文化陶器符号151二里头、二里冈陶器符号二里头、二里冈陶器符号152东周陶器符号东周陶器符号153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山东邹平丁公遗址第四、五次发掘简报》,《考古》1993年第4期。同期有16位专家笔谈。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山东邹平丁公遗址第四、五次发掘简报154《文字学概要》第23页、第25页裘锡圭先生有相关论述,可参看。《文字学概要》第23页、第25页裘锡圭先生有相关论述,可参看1556、起源于原始图画。以大汶口文化的刻画更具有代表性。前四个刻画符号是山东莒县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陶尊上的,他们很象原始象形文字。有人把这四个刻画符号分别释作、斤、旦、昱。据研究,大汶口文化的文物遗存,约当公元前三千年中期,距今约有四千多年,相当于我国的夏王朝时期。

6、起源于原始图画。156而在此之后的殷王朝中期的铜器铭文中的一些刻画,与此则有明显的传承关系,其中有些符号很相似,它们很可能是一个系统的文化传承。殷代中期铜器铭文中的一些刻画,有人称之为文字画,有人认为是族徽,有人认为是图腾(Totem)。

而在此之后的殷王朝中期的铜器铭文中的一些刻画,与此则有明显的157

大汶口文化陶器纹样

大汶口文化陶器纹样158文字学基础-课件159仰韶文化陶器动物纹仰韶文化陶器动物纹160有人说,龙是黄帝部落的图腾,凤是炎帝部落的图腾,玄鸟是殷商部落的图腾,蛇是闽越人的图腾,太阳是自然神的图腾。由于殷代中期以后的铜器铭文和甲骨文中存在大量的象形文字,他们很象原始刻画。因此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绝大部分的汉字就是从这种原始刻画发展演变而来的,极少一部分的汉字则是从原始刻划发展来的。就是说,汉字是由两个系统发展演变而来,最后合流为一个系统,即汉字系统。这就是汉字起源的考古资料。

有人说,龙是黄帝部落的图腾,凤是炎帝部落的图腾,玄鸟是殷商部161但是,从大汶口文化的文物遗存中的原始刻画,到殷代中期以后的青铜器铭刻及甲骨文,文字一下子出现了许多。而这中间又经历了一千年左右的时间,在这期间,文字的发展演变情况,由于缺乏足够的地下出土文物资料,所以一概不知,尚有待于日后的考古发现,再作进一步的研究。但是,从大汶口文化的文物遗存中的原始刻画,到殷代中期以后的青162三、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从总体上来看,汉字的形体演变,分为字形体态的变化和字形结构的变化。汉字字形体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笔势和笔意的走向、呈现的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字体风格,或书体。字形结构的变化,则表现为结构的繁复和简化、分化和同化,以及讹变等。三、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163(一)、字形体态的演变汉字的字体演变,总的来说可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古文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古文字,习惯上指甲骨文、金文、大篆(即简帛文字或战国文字)和小篆;狭义的古文字不包括小篆在内。今文字,一般指隶书和楷书两个阶段。从时间的角度来说,古文字阶段从商代中期一直到秦汉之际,今文字阶段则从汉代隶书以后一直到今天。

(一)、字形体态的演变164就现有资料来看,汉字在殷商王朝中后期已经是自成体系的文字了,距今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书体的角度来看,依次可分为四种具体的形态,即:大篆、小篆、隶书和楷书。这种书体的演变,是就字的笔划形态而言的,当然也涉及字的形体结构。汉字笔划形态方面的演变是最明显的,而形体结构方面的演变则主要发生在隶变以后。

就现有资料来看,汉字在殷商王朝中后期已经是自成体系的文字了,165(二)、汉字形体结构演变的规律汉字的形体演变,总的来说,分为字形体态的变化和字形结构的变化。汉字字形体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笔势和笔意的走向、呈现的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字体风格,或书体。字形结构的变化,则表现为结构的繁复和简化、分化和同化,以及讹变等。(二)、汉字形体结构演变的规律1661、繁化和简化汉字是华夏民族用来记录语言和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工具。因此,要求文字必须能够准确地体现语言且易于理解。一句话,易于交流。于是,繁化和简化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之一。1、繁化和简化1671)、繁化,是指为了更明确地表达意义或读音,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再加上表意构件或表音构件。如骨头的骨,本来写作冎,后来加肉,成为骨,表意就更清楚了。又如采,本来从手从木,后来又加提手旁,表意也更明确了。齿,甲骨文象口中有牙齿之形,后来又加声符止,成为一个形声字。再如益,本来表示水从器皿里溢出来的意思。后来被借作利益和副词的益之后,于是又加水旁,成为溢字。1)、繁化,是指为了更明确地表达意义或读音,在原有文字的基础168尉字,根据许慎的解释就是熨的意思。由于借为古代军队职官名用字,于是又加个火,成为熨字。且字的结构类型也由原来的会意字变成形声字了。繁化与简化一样,贯穿着汉字形体发展演变的始终。尉字,根据许慎的解释就是熨的意思。由于借为古代军队职官名用字1692)、简化,是指将原来结构繁复的字变为相对简单、易写易认的字。简化既包括字体形态方面,也包括字形结构两个方面,是汉字发展演变的主流。因为人们发明创造文字的目的,就是为了生活实际的使用。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车”字字形的演变:2)、简化,是指将原来结构繁复的字变为相对简单、易写易认的字170

171

172

173简化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将原来形体复杂的图形文字线条化、符号化。这种简化方式常用在古文字里。一些描绘事物实体形状的字,本来就象那个客体对象的形状,如马、羊、鹿、象、鱼、风(凤)、雀等字,后来也都线条化了,成为纯粹的文字符号了。又如更字,小篆的写法从攴丙声,本义“改也”,简化以后就分析不出它的形体结构了;又如年字,甲骨文从禾人,象人抱禾回家,正是丰收之象,因而有年成、成熟的意思。许慎说是从禾千声,恐非是。简化可分为三种情况:174

175二是删去一些装饰性的符号即羡文,或删去用来表示多数的相同的形体,只保留能体现文字本义的基本部分。这种简化方式主要在古文字里常用。例如甲骨文和早期金文车字,就象一辆车子的形状,结构很复杂,后来简省为只用一个车轮和辖来代表车。再如甲骨文和早期金文的,都有个装饰性的部分,到西周中期以后就简省为于了。又如小篆集字,上部本从三个隹,下从木,以表示群鸟积聚的意思,后来也简省为集。金文雷字,下部本从三个,后来也简省为雷。二是删去一些装饰性的符号即羡文,或删去用来表示多数的相同的形176

177三是用一些形体简单的构件替换形体复杂的部分,从而达到简化的目的。这种简化的方式主要用在隶变楷化以后的汉字简化中。这种简化方式的结果,常会导致汉字形体结构的改变。例如,小篆从辵的字,如造,隶变以后绝大部分简化为从辶;小篆左边从心的字,如快,隶变简化为从忄。焦字上部本从龜,下从火,简化后用结构简单的隹代替龟。巖,本来是形声字,简化作岩,是会意字。淚,本从水戾声,是形声字,简化后从水目,是会意字。简化,是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三是用一些形体简单的构件替换形体复杂的部分,从而达到简化的目178

1792、分化与同化普通语言学理论告诉我们,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一个新事物产生,就会有一个相应的新语词来表达它。新词语不断产生,就要求文字作相应的增加。汉字的增加,有时并不需要完全从新创造新字,往往是在原有相关字的基础上增加必要的表意形旁,或者改变某字原来的写法就可以了。这就是汉字的分化现象。2、分化与同化180例如:白,有白色的意思。《说文》:“西方色也。”分化出皎,《说文》:“月之白也,从白交声。《诗》曰‘月出皎兮’”;晓,《说文》:“日之白也,从白尧声”;皙,《说文》:“人色白也,从白析声。”的,《说文》:“明也,从日,勺声。”的本从日,后来改从白,白色也有明亮的意思。例如:白,有白色的意思。《说文》:“西方色也。”分化出皎,《181它,本是蛇的象形字,后来改变写法分化为它和也两个字。匕,《说文》:“相与比叙也,从反人。”后来分化出比、妣二字,分别表示亲密、母妣的意思。又如刀,随着读音的改变而分化为刀、刁二字。《韵会》:“《说文》刀,兵也,都牢切,又丁聊切。本一字而二音,后人作刁以别之而已。”

它,本是蛇的象形字,后来改变写法分化为它和也两个字。匕,《说182同化,指本来不同的写法,由于同化作用也变得相同了。同化现象主要发生在隶变以后,更表现为偏旁的同化。就是说,本来不相同的部首,隶变以后变得写法相同了。比如部首月,实际上是由月、肉、舟、动物的嘴如龙、熊、蠃(细腰蜂)等由同化而来;又如春、秦、舂、泰、奏、奉等字的上部,也是由不同部首经同化而写法一样了在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中,分化是主要的,是主流;同化则是次要的,非主流的。同化,指本来不同的写法,由于同化作用也变得相同了。同化现象主1833、讹变讹变是指汉字在流传过程中,尤其是隶变以后,某个字发生错写的现象。例如舜字,小篆从匚炎,从舛,本是一种开白花的蔓地草,隶变后讹作舜了。《说文》:“舜,艸也。楚谓之,秦谓之蔓,蔓地连华。从舛,舛亦声。”《诗·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车,颜如舜央。”舜华、舜央,都是舜花的意思。3、讹变184再如,射,本来从弓从矢,或从寸,寸是手。由于古文字身和弓的写法相近,于是在隶变过程中就隶变为从身了,以后就一直错下来。又如耻,本来从心从耳,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说文》“辱也”。隶变后分化为二体,其一讹作从耳止声的形声字。其实应从心从耳,人有耻辱感才面红耳赤。又如企,金文是独体象形字,隶变后讹作从人止声的形声字。当然,因讹变而致误的汉字只是极少数。再如,射,本来从弓从矢,或从寸,寸是手。由于古文字身和弓的写185附带说一下文字发展过程中的分水岭:隶变一)、解散篆体,变曲为直二)、省并附带说一下文字发展过程中的分水岭:隶变186三)、省略三)、省略187四)、偏旁变形四)、偏旁变形188文字学基础-课件189五)、偏旁混同五)、偏旁混同190文字学基础-课件191四、古文字分类简介1、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四、古文字分类简介192文字学基础-课件193文字学基础-课件194文字学基础-课件195文字学基础-课件196文字学基础-课件197甲骨刻辞文例:甲骨刻辞主要有四部分组成:1、前(叙)辞——记叙占卜的时间和卜人的名字(有时也会有地点)2、命(贞)辞——占卜人贞问的事情3、占辞——卜兆所示对所问事情的成败和吉凶4、验辞——占卜之后记录应验的结果。甲骨刻辞文例:198甲骨分期断代:目前采用的分期还是董作宾先生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1933,《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一文中所提出的分期标准,分为五期:第一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二世四王)第二期:祖庚、祖甲(一世二王)第三期:廪辛、康丁(一世二王)第四期:武乙、文丁(二世二王)第五期:帝乙、帝辛(二世二王)

甲骨分期断代:199著录:1、《甲骨文合集》1-13册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录甲骨41956片(实为39476片)。2、《甲骨文合集补编》,彭邦炯、谢济、马季凡编,语文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著录13450片,是《合集》之后一部重要著作。著录:200“甲骨四堂”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董作宾(彦堂)、郭沫若(鼎堂)。罗振玉最先考证出甲骨出土地点,于文字考释成绩斐然;王国维长于“以字证史”,并最早进行甲骨缀合;董作宾对殷墟挖掘居功至伟,对甲骨断代多有创见;郭沫若长于综合研究,并将唯物主义引入中国古史研究。诚如唐兰先生所说:“卜辞研究,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以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甲骨四堂”2012、金文古人把“铜”称为“金”,因此铸或铭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作“金文”,又名“吉金文字”或“彝器文字”;这种青铜器以钟、鼎居多,故而又谓之“钟鼎文”。青铜器上的文字也称为“铭文”。中国的青铜器品类繁多,以礼、乐器和兵器最为重要。2、金文202文字学基础-课件203文字学基础-课件204文字学基础-课件205文字学基础-课件206有铭文的青铜器显然比没有铭文的青铜器价值更大,其原因就是文字所带来的丰富而准确的信息。按铭文的内容,金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自铭类,内容是作或藏器人名、姓氏、族徽、器名等;二是述事类,内容有祭祀、战争、赏赐、册命、土地转让、刑事诉讼等等。第二类的研究价值无疑更大些。有铭文的青铜器显然比没有铭文的青铜器价值更大,其原因就是文字207青铜器的分类:李学勤先生在《古文字学初阶》里将青铜器分为十类:①烹炊器鼎、鬲、甗等。②设食器簋、盨、簠、敦、盂、豆等。③酒器尊、卣、方彝、罍、瓿、壶、觚、爵、觯、角、斝、觥、盉等。④水器盘、匜、缶、鉴等。⑤乐器钟、鎛、铙、鼓、錞等。青铜器的分类:208⑥兵器戈、戟、矛、铍、剑、刀、殳、钺、镞、盾饰、胄等。⑦车马器銮、軎、镳、銜、当卢、马冠等。⑧工具斧、锛、凿、削、锯、铲、臿、镢、镰等。⑨度量衡尺、量、权、衡杆等。⑩杂器镜、带钩、灯、建筑饰件、棺椁饰件等。⑥兵器戈、戟、矛、铍、剑、刀、殳、钺、镞、盾饰、胄等。209西周青铜器的分期:三期分类法:①早期,即武、成、康、昭四世。该期的铭文以利簋、大盂鼎、何尊、小盂鼎等为代表,主要风格表现为朴茂凝重、瑰丽沉雄,字的笔画多有显著的“波磔”,起止用笔多藏头护尾,点画逆劲挺峻,时用自然肥状笔画,并以块点饰形,气派阔大。人工修饰的痕迹较少,自然得体。西周青铜器的分期:210②中期,即穆、恭、懿、孝、夷五世(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中华书局2019年6月)第41页将夷王分入晚期)。此期的铭文以静簋、大克鼎、墙盘等为代表。这是周人书风的成熟期,是发展多种风格的时期,格调一变为典雅平和,用笔圆润,尽管肥厚的笔道仍有保留,但装饰的意味已明显减弱,点画两端和中段日益匀整,字体结构趋于方整,章法也日益鲜明,字距行距清晰,更表现了周人礼法秩序的完善和确立。这种规整、和谐、静穆的书法是书体演变的必然结果。②中期,即穆、恭、懿、孝、夷五世(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211③晚期,即厉、宣、幽三世。此期铭文的代表作是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等。其中毛公鼎共有铭文497字,是迄今所见最长的一篇钟鼎文。这一时期金文日趋成熟,字形结构更加稳定。肥笔完全消失,点画线条的形式美变得纯粹而突出,字的造型更显无拘束。字形结构一反常见长方形纵势,而呈扁方形的横势,点画不讲平整,错落摇曳;笔画常于字的下半部较密;章法潇洒而自然,总体给人活泼跳跃的艺术感,是匠心与自然的巧妙沟通与融合。③晚期,即厉、宣、幽三世。此期铭文的代表作是散氏盘、毛公鼎212金文资料的整理和著录、工具书的编纂1)、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此书收器4800余件,统称“三代”,不再具体区分商、周,所收器物一律按器类编排,所分器类有:钟、鼎、甗、鬲、彝、尊、簠、簋、豆、尊、罍、壶、斝、盉、觚、觯、爵、角、盘、匜、杂器、戈、戟、矛、杂兵,每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