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的基本概念、变迁与修改_第1页
宪法的基本概念、变迁与修改_第2页
宪法的基本概念、变迁与修改_第3页
宪法的基本概念、变迁与修改_第4页
宪法的基本概念、变迁与修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華民國憲法

99年度第2學期篇憲法總論宪法的基本概念、变迁与修改共2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页!2章憲法的基本概念

憲法之意義形式意義、實質意義形式意義:依制憲或修憲程序所訂定的憲法法規我國憲法本文(民國36年元旦公布,同年12月25日施行)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民國37年5月10日公佈施行,民國80年廢除)憲法增修條文宪法的基本概念、变迁与修改共2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页!3實質意義:憲法乃規定國家最高機關組織及職權、政治程序、國家權力之行使與人民基本權利以及和地方自治團體間之關係,並且解決彼此產生衝突之方法為內容。形式意義的憲法大法官對憲法條文所作的解釋五院組織法、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法院組織法、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監察法中央法規標準法、地方制度法、財政收支劃分法、國家安全法宪法的基本概念、变迁与修改共2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页!憲法的地位凱爾森:法位階理論法規範之間的關係:如同金字塔,下多上少形成位階,最上層是憲法,中層是法律,下層是命令。法規範之間的效力:下位規範不得牴觸上位規範。牴觸者無效。憲法第171條第1項:「法律與憲法牴觸者無效。」第172條:「命令與憲法或法律牴觸者無效。」宪法的基本概念、变迁与修改共2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页!柔性憲法:憲法之修改程序及機關與普通法相同,如英國及義大利1848年憲法。欽定憲法、協定憲法、民定憲法社會主義憲法、資本主義憲法規範性憲法、名目性憲法(名義性憲法)、字義性憲法原生性憲法、移植性憲法宪法的基本概念、变迁与修改共2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页!制定和修改機關不同憲法:

我國憲法由制憲國民大會制定;修改由立法院提案、公民複決法律:

憲法第170條:「本憲法所稱之法律,謂經立法院通過,總統公布之法律。」命令:

各機關依其法定職權或基於法律授權訂定之命令(中央§7)宪法的基本概念、变迁与修改共2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页!效力強弱不同法位階理論法律和命令之關係法律優位原則(消極的依法行政原則)法律保留原則(積極的依法行政原則):就重要事項,尤其涉及人民權利之限制時,必須以法律或法律授權制定的命令為之,行政機關不得逕自發佈命令為之。宪法的基本概念、变迁与修改共2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页!憲政慣例在憲政實務上反覆發生之慣行,其經歷長久時間仍受遵循,而被確信具有拘束行為之效力者。ex:以往美國憲法關於總統可否連任並無規定。ex:釋字461號:司法考試監察三院院長得 不受立法院委員會之邀請列席備詢ex:釋字461號:副總統兼行政院長非憲政 慣例宪法的基本概念、变迁与修改共2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页!解釋方法文義解釋:文字解析體系解釋:觀察該法規與前後規定的總體意義關連〈結果:擴張、限縮、當然 、反面解釋〉歷史解釋:參考制憲、修憲及立法資料

Ex:釋268目的解釋:整體立法之客觀意旨與目的比較解釋宪法的基本概念、变迁与修改共2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页!Ex:釋509刑法第310條〈毀謗罪〉: 「I.意圖散佈於眾,而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者,為毀謗罪,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

II.散布文字、圖畫犯前項之罪者,處兩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千元以下罰金。

III.對於所毀謗之事,能證明其為真實者,不罰。但涉於私德而與公共利益無關者,不在此限。」宪法的基本概念、变迁与修改共2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0页!

至刑法同條第三項前段以對誹謗之事,能證明其為真實者不罰,係針對言論內容與事實相符者之保障,並藉以限定刑罰權之範圍,非謂指摘或傳述誹謗事項之行為人,必須自行證明其言論內容確屬真實,始能免於刑責。

惟行為人雖不能證明言論內容為真實,但依其所提證據資料,認為行為人有相當理由確信其為真實者,即不能以誹謗罪之刑責相繩,亦不得以此項規定而免除檢察官宪法的基本概念、变迁与修改共2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1页!修改憲法修憲權行使的型態立法機關之修憲特別機關之修憲立法與特別機關混合之修憲公民投票:有三種任意公民投票制必要公民投票制強制公民投票制未賦予民意機關為之宪法的基本概念、变迁与修改共2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2页!未來的修憲:憲法增修條文第12條: 「憲法之修改,須經立法院立法委員四分之一之提議,四分之三之出席,及出席委員四分之三之決議,提出憲法修正案,並於公告半年後,經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投票複決,有效同意票過選舉人總額之半數,即通過之,不適用憲法百七十四條之規定。」※立法院提案+公民複決 憲法增修條文第1條第1項:「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於立法院提出憲法修正案、領土變更案,經公告半年,應於三個月內投票複決,不適用憲法第四條、百七十四條之規定。」

宪法的基本概念、变迁与修改共2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3页!憲法修改應否有限制,兩說各有其論據:有界限說:制憲成之於力,修憲受之於法。制憲權產生於政治力,不受任何干涉;修憲權是憲法所創設的權力,不能超越原憲法的基本精神,否則憲法即形同破毀憲章不可修改、憲律可修改。宪法的基本概念、变迁与修改共2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4页!我國司法院釋字第499號解釋採有界限說(89.2.24):

…二、國民大會為憲法所設置之機關,其具有之職權亦為憲法所賦予,基於修憲職權所制定之憲法增修條文與未經修改之憲法條文雖處於同等位階,惟憲法中具有本質之重要性而為規範秩序存立之基礎者,如聽任修改條文予以變更,則憲法整體規範秩序將形同破毀,該修改之條文即失其應有之正當性。宪法的基本概念、变迁与修改共2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5页!憲法的種類成文憲法、不成文憲法:以憲法是否成文化為標準英國:不成文憲法。其憲法包括大憲章、國會法、法院判例、憲政習慣、政治傳統美國:其憲法為世界上部成文憲法剛性憲法、柔性憲法:以憲法修改程序之難易區分剛性憲法:憲法之修改不依普通之立法程序,如我國憲法宪法的基本概念、变迁与修改共2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6页!憲法與其他規範的差別名稱不同憲法(有稱為基本法者)法律:

法、律、條例或通則(中央法規標準法§2)命令:

各機關發布之命令,得依其性質,稱規程、規則、細則、辦法、綱要、標準或準則。(中央§3)宪法的基本概念、变迁与修改共2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7页!規範事項不同憲法:規範人民基本權利與國家組織的運作法律:「左列事項應以法律定之: 一、憲法或法律有明文規定,應以法

定之者。 二、關於人民之權利、義務者。 三、關於國家各機關之組織者。 四、其他重要事項之應以法律定之者。」(中央§5)命令:「應以法律規定之事項,不得以命令定之。」(中央§6)

宪法的基本概念、变迁与修改共2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8页!第二章 憲法之變遷與修改憲法變遷:憲法如何適應變動的時代 潮流而維持生命?憲政慣例憲法解釋修改憲法宪法的基本概念、变迁与修改共2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9页!憲法解釋憲法解釋的必要及目的憲法本身文字太過抽象因應社會的變遷與需要探討法律與命令是否牴觸憲法釋憲機關:憲法第173條:「憲法之解釋,由司法院為之。」第171條第2項:「法律與憲法有無牴觸發生疑義時,由司法院解釋之。」宪法的基本概念、变迁与修改共2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0页!合憲解釋解釋對象並非憲法本身,而是法律條文係指某一法律條文的解釋,若有多種結果,只要有一種結果可以避免宣告該法律違憲時,便應選擇該解釋作為結論,而不採納其他可能導致違憲的法律解釋因為國會具有民主正當性,為司法機關所不及,故司法機關要判斷法律違憲,應有極為堅強的論述。宪法的基本概念、变迁与修改共2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1页!司法院釋字第509號解釋

「言論自由為人民之基本權利,憲法第十一條有明文保障,國家應給予最大限度之維護,俾其實現自我、溝通意見、追求真理及監督各種政治或社會活動之功能得以發揮。

惟為兼顧對個人名譽、隱私及公共利益之保護,法律尚非不得對言論自由依其傳播方式為合理之限制。刑法第三百十條項及第二項誹謗罪即係保護個人法益而設,為防止妨礙他人之自由權利所必要,符合憲法第二十三條規定之意旨。宪法的基本概念、变迁与修改共2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2页!

或自訴人於訴訟程序中,依法應負行為人故意毀損他人名譽之舉證責任,或法院發現其為真實之義務。

就此而言,刑法第三百十條第三項與憲法保障言論自由之旨趣並無牴觸。」釋509建立「善意查證理論」,限縮該條文適用範圍(擴張免罰的範圍),將該條文作合憲解釋宪法的基本概念、变迁与修改共2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3页!修改機關及程序過去的修憲:憲法第174條 「憲法之修改,應依左列程序之一為之: 一、由國民大會代表總額五分之一之提

議,三分之二之出席,及出席代表

四分之三之決議,得修改之。

二、由立法院立法委員四分之一之提議,

四分之三之出席,及出席委員四分

之三之決議,擬定憲法修正案,提

請國民大會複決。此項憲法修正

案,應於國民大會開會前半年公告

之。」

宪法的基本概念、变迁与修改共2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4页!憲法修改之界限憲法修改有無限制,各國憲法規定不一有未設限制者,例如我國憲法;有明白規定可以隨時修改一部或全部者,例如瑞士憲法有規定若干條款不得變更者,例如德國基本法規定,民主國、共和國、法治國、社會國、聯邦國等原則,以及基本權利之保障等,不得修改宪法的基本概念、变迁与修改共2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5页!無界限說:憲法為根本大法,為何有憲章、憲律之分?如何區分?為何須受制於前人,而劃地自限?日本憲法戰後大翻新,形同釋憲,但仍以修憲稱之,有何不可?欠缺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