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北史-高恭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1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北史-高恭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2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北史-高恭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3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北史-高恭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北史•高恭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高恭之,字道穆,自云辽东人也。父崇,为政清断,吏人畏其成风。道穆幼孤,事兄如父。每谓人曰:“人生厉心立行,贵于见知。若时不我知,便须退迹江海,自求其志J御史中尉元匡高选御史,道穆奏记求用于匡,匡遂引为御史。正光中,出使相州。前刺史李世哲,即尚书令李崇之子,多有非法,逼买人宅,・♦广兴屋宇。道穆绳纠,悉毁去之,并表发其赃货。后属兄谦之被害,情不自安,遂托身于孝庄。孝庄时为侍中,深相保护。及即位,赐爵龙城侯,除太尉长史。及元颗逼武牢,或劝帝赴关西者,帝以问道穆,道穆言关中残荒,请车驾北度,循河东下。帝然之。其夜到河内郡北,帝命道穆烛下作诏书,布告远近,于是四••方知乘舆所在。寻除御史中尉。••道穆外执直绳,内参机密,凡是益国利人之事,必以奏闻,谏争尽言,无所顾惮。选用御史,皆当世名辈,李希宗、李绘、阳休之等三十人。仆射尔朱世隆当朝权盛,因内见,衣冠失仪,道穆便即弹纠。帝姊寿阳公主行犯清路,道穆令卒棒破其车。公主深恨,泣以诉帝。帝曰:“高中尉清直人,彼所行者公事,岂可私恨责之也?”道穆又上疏曰:“高祖太和之初,置廷尉司直,论刑辟是非,虽事非古始,交济时要。窃见御史出使悉受风闻虽时获罪人亦不无枉滥如臣鄙见请依太和故事还置司直选历官有称心平性正者为之。御史若出纠劾,移付司直。若御聂司春纠劾受实,亲依而才荻罪之。”诏从之,复置司直。及尔朱世隆等战于大夏门北,道穆受诏督战。又赞成太府卿李苗断桥之计,世隆等于是北遁。时虽外托征蛮,而帝恐北军不利,欲为南巡之计。未发,会尔••朱兆入洛,道穆虑祸,托病去官。世隆以其忠于前朝,遂害之。太昌中,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雍州刺史。(节选自《北史・高恭之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窃见御史出使/悉受风闻/虽时获罪人/亦不无枉滥/如臣鄙见/请依太和故事/还置司直/选历官有称心平性正者为之B.窃见御史出使/悉受风闻/虽时获罪/人亦不无枉滥/如臣鄙见/请依太和故/事还置司直/选历官有称心平性正者为之C.窃见御史出/使悉受风闻/虽时获罪人/亦不无枉滥/如臣鄙见/请依太和故/事还置司直/选历官有称心平性正者为之D.窃见御史出/使悉受风闻/虽时获罪/人亦不无枉滥/如臣鄙见/请依太和故事/还置司直/选历官有称心平性正者为之.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刺史,又称刺使,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史”为“御史”之意。B.远近,远处和近处,指范围很广,与陶渊明《桃花源记》“忘路之远近”中“远近”义同。C.乘舆,指天子和诸侯乘坐的车子,也指皇帝用的器物。文中运用借代手法,代指皇帝。D.南巡,天子巡行南方。文中指皇帝因北方形势不利想逃到南方,不直说南逃,讳称“南巡”。.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恭之怀有远大志向,践行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曾向御史中尉元匡自荐担任御史。B.高恭之不畏权势,严惩违法的尚书令儿子李世哲,弹劾不守礼节的仆射尔朱世隆,让士卒击破犯清路的寿阳公主车。C.高恭之很有识人眼光,任人唯贤,在担任御史中尉时,他选拔任用的御史后来都成为当时的知名人士。D.高恭之深受皇帝信任,他在元颗逼武牢时请求皇帝北行,后又请求恢复设置廷尉司的官职,都得到皇帝的同意。.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生厉心立行,贵于见知。若时不我知,便须退迹江海,自求其志。译文:(2)未发,会尔朱兆入洛,道穆虑祸,托病去官。译文:.高恭之向皇帝建议“复置司直”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答案】ABC(1)人生应该专心树立德行,最宝贵的是被人了解。如果当世不能了解我,就应该退出社会,寻求自己的志向。(2)还未出发,恰逢尔朱兆入侵洛地,高道穆担心遭遇灾祸,假借有病辞去官职。14.①对解决现实中重要事情有益;②能纠正错误,公正判处案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认为御史们出去巡查,都根据所闻奏事,虽然不断纠举出犯罪的人,也不免会出现冤枉和滥刑。按我的看法,请按太和年间的旧例,仍设置司直,选拔卓有政绩,心气公正平和者充任。“出使”是一个词,“外出巡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故事”是一个词,“旧例、先例”,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及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与陶渊明《桃花源记》‘忘路之远近'中'远近'义同”错误。“布告远近”的意思是:以布告天下。“远近”,远处和近处,天下,指范围很广。“忘路之远近”的意思是:忘记了路程的距离。“远近”,指路程的距离。故选Bo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他选拔任用的御史后来都成为当时的知名人士”错误,原文的表述是“选用御史,皆当世名辈,李希宗、李绘、阳体之等三十人“,可见,应是他选拔的都是御史都是当时的知名人士,而不是他选拔任用的御史后来都成为当时的知名人士。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厉心立行”,专心树立德行;“见”,被;“若时不我知”,宾语前置句。“发”,出发;“会”,恰逢;“托病去官”,假借有病辞去官职。.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依据“高祖太和之初,置廷尉司直,论刑辟是非,虽事非古始,交济时要”可概括为:设置司直对解决现实中重要事情有益。依据“窃见御史出使,悉受风闻,虽时获罪人,亦不无枉滥。如臣鄙见,请依太和故事,还置司直,选历官有称心平性正者为之。御史若出纠劾,移付司直。若御史、司直纠劾失实,悉依所断狱罪之”可概括为:设置司直能纠正错误,公正判处案件。【参考译文】高恭之,字道穆,自称是辽东人。他的父亲是高崇,为政清廉,颇有决断,官吏百姓都害怕他的威严。道穆从小失去父亲,对待长兄就像对父亲一样尊重。他常对人说:“人一生专心致志,奋力做事,贵在被世人了解。如果当世不能了解我,就应该退出社会,寻求自己的志向。”御史中尉元匡奉命选拔御史,他上奏章向元匡自荐,元匡推荐他为御史。正光时,出使相州。前刺史李世哲,是尚书李崇的儿子,干了很多违背法律的事情。他强行买下别人的家宅,扩建自家的房舍。高道穆弹劾他,将这些非份使用的装饰全部去掉。又上表抄没他的赃物。后来,他的哥哥高谦之被灵太后处死,他心里很不安稳,便倾身于孝庄帝。孝庄帝命他为侍中,对他深加保护。孝庄帝即位,赐给他龙城侯的爵位,授予他太尉长史的职位。等到元颖逼近武牢关,有人劝孝庄帝避向关西,孝庄帝征询高道穆的意见,他说关中残破荒芜,圣驾应该北渡黄河,再沿黄河东下,孝庄帝接受了他的建议。当夜到达河内郡的北部,孝庄帝命他在烛光下起草诏书,以布告天下。于是,四方的官吏百姓都知道皇帝在哪里。不久,他被任命为御史中尉。高道穆对外用法律绳量百官,对内参与朝廷机密大事的商议,凡是利国利民的事情,他必定奏报朝廷。进谏时畅所欲言,无所畏惧。选用的御史,都是当代的知名人物,如李希宗、李绘、阳休之、阳斐、封君义、邢子明等三十人。仆射尔朱世隆独揽朝廷大权,到内廷拜见天子,他的衣着打扮失去君臣的礼仪,道穆便立即弹劾他。孝庄帝的姐蛆寿阳公主出行,违犯了清道的规矩,高道穆命军卒用木棒将她坐的车子打坏。公主十分恼恨,哭着告诉了孝庄帝,孝庄帝说:“高中尉是一个清廉正直的人,他所履行的是公事,我怎么可以因私恨去责怪他呢?”他又上疏说:“高祖孝文帝太和初年,让廷尉设置司直,讨论死罪判得是否恰当。事情虽然不是古代就有,但对重要事情有益。我认为御史们出去巡查,都根据所闻奏事,虽然不断纠举出犯罪的人,也不免会出现冤枉和滥刑。按我的看法,请按太和年间的旧例,仍设置司直,选拔卓有政绩,心气公正平和者充任。御史如出京举劾,立即告知廷尉,廷尉派司直与御史一起出发。如果御史和司直纠劾失实,就按他们断案错误的大小予以处罚J朝廷下诏采纳他的建议,重新设置了司直。等到尔朱世隆在大夏门北面与魏军作战时,高道穆奉命督战。他又支持李苗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