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患病期间母乳喂养课件_第1页
母亲患病期间母乳喂养课件_第2页
母亲患病期间母乳喂养课件_第3页
母亲患病期间母乳喂养课件_第4页
母亲患病期间母乳喂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母亲患病期间母乳喂养母亲患病期间母乳喂养母亲患病期间母乳喂养内容泌乳的生理调节患病母亲母乳喂养原则哺乳期用药的咨询母亲患病期间母乳喂养母亲患病期间母乳喂养母亲患病期间母乳喂养1内容泌乳的生理调节患病母亲母乳喂养原则哺乳期用药的咨询内容泌乳的生理调节2乳汁生成:第1阶段:怀孕后期开始乳汁合成第2阶段:分娩后开始分泌产后2-8天始:乳汁分泌从内分泌转到自分泌控制(激素控制——供求控制)产后9日始维持固定分泌(供——需)退奶:最后1次母乳喂养后平均40天一、泌乳的生理调节

乳汁生成:一、泌乳的生理调节

3乳房容量与乳汁生成量乳房容量:不同容量均可满足宝宝需要容量与腺体组织的比例有关容量小的需要更频繁的排空乳汁生成量:最初2天:50ml/天其后2天:500ml/天5天后:600ml/天MeanmilkvolumeproducedbyAmericanwomenfullybreastfeedingtheirinfantsduringthefirstweekpostpartum.

美国产后一周纯母乳喂养妈妈的泌乳量乳房容量与乳汁生成量乳房容量:不同容量均可满足宝宝需要Mea4分泌泌乳反馈抑制物

(FIL):

FIL是一种乳汁蛋白,如果它留在乳房内,会随时间延长,减少乳汁的产量。FIL

乳汁乳汁郁积的结果分泌泌乳反馈抑制物(FIL):FIL乳汁乳汁郁积的结果5发生乳腺肿胀时怎么办?乳汁淤积:常规喂养或挤出乳汁,以免病情加重乳房脓肿:继续用健康的乳房喂哺婴儿脓肿引流后,母亲应用抗生素时可在患侧哺乳发生乳腺肿胀时怎么办?乳汁淤积:6婴儿频繁有效地吸吮乳房:最重要!树立母亲信心:鼓励和支持!不论孩子年龄多大,再泌乳都是可能的!(2个月内婴儿母亲VS6月以上婴儿母亲容易)需要1~2周或更长时间分析母乳不足的原因:增加奶量和再泌乳方法

婴儿频繁有效地吸吮乳房:最重要!增加奶量和再泌乳方法

7母乳不足的原因母亲乳头的问题:生后的最初几天奶瓶配方奶的干扰——母亲失去信心未能实施按需哺乳——影响乳汁分泌婴儿生长发育的需求:暂时性的母乳分泌不足产后2、4、6周,3-4个月,婴儿快速增长期,对母乳的需求增加。母乳不足的原因母亲乳头的问题:生后的最初几天8对婴儿有效的方法多次数吸吮:≥10次/天长时间吸吮:≮30’/次只要有兴趣就让宝宝吸吮使用杯子而不用奶瓶婴儿拒绝吸“空”乳房——用滴管或母乳喂养辅助器观察婴儿尿量及体重增长对婴儿有效的方法多次数吸吮:≥10次/天9对母亲有效的方法保证足够的摄入量母婴同步休息(皮肤接触)指导正确哺乳(含接姿势)推荐有效的“催奶方”喂奶前饮一杯营养温热的汤水放松情绪,给以信心奶量增加时减少人工喂养对母亲有效的方法保证足够的摄入量10无效的方法过度多吃,多休息——母亲体重过度——吃更多的东西不会增加奶量多喝,饮水过度——有时甚至会减少奶量无效的方法过度多吃,多休息——母亲体重过度——吃更多的东西不11二、患病母亲的母乳喂养原则急慢性传染病慢性内科疾病哺乳期用药咨询二、患病母亲的母乳喂养原则急慢性传染病12患病母亲能母乳喂养吗?大多情况不增加婴儿患病机会,可使婴儿持续受益!1母亲感染2母亲体内白细胞产生抗体保护婴儿3某些白细胞进入乳房并在该处产生抗体4母亲感染产生的抗体分泌进入乳汁保护婴儿患病母亲能母乳喂养吗?大多情况不增加婴儿患病机会,可使婴儿持13怎样帮助患病母亲母乳喂养?让母亲了解患病期继续母乳喂养的好处选择不影响母乳喂养的治疗措施和药物尽量减少母婴分离:有条件可将婴儿也收入院,继续母乳喂养完全不能照顾自己和孩子时,将奶挤出或必要时喂配方奶,直至母亲能重新喂奶(每2~3小时1次,杯子喂)帮助母亲进行母乳喂养当母亲康复帮助她们增加奶量或再泌乳怎样帮助患病母亲母乳喂养?让母亲了解患病期继续母乳喂养的好处14一)急慢性传染病期间的母乳喂养肝炎:甲肝、乙肝、丙肝HIV: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一)急慢性传染病期间的母乳喂养肝炎:甲肝、乙肝、丙肝151、甲型肝炎传播途径:粪口传播急性期:隔离——暂时停止母乳喂养挤奶——保持泌乳免疫——婴儿接种免疫球蛋白恢复期:继续母乳喂养1、甲型肝炎传播途径:粪口传播162、乙型肝炎:传播途径:血液传染(乳汁中病毒<<<血液)母婴阻断:新生儿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就可母乳喂养注意事项:(1)喂奶前洗手,擦拭奶头(2)奶头皲裂或婴儿口腔溃疡,暂停母乳喂养(3)孩子和妈妈的用品隔离独立使用(4)婴儿定期检测乙肝抗原抗体2、乙型肝炎:传播途径:血液传染(乳汁中病毒<<<血液)17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第一针后:30%±的人产生抗体第二种后:50%~70%±产生抗体第三针后:90%±产生抗体HBV疫苗的长期效果:•疫苗接种后存在免疫记忆,暴露HBV后可产生回忆性抗-HBs应答•对疫苗有应答者中很少有HBV慢性感染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第一针后:30%±的人产生抗体183、丙型肝炎

喂养原则:母乳不是婴儿感染HCV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与非母乳喂养垂直传播率无差异告知母乳喂养的优点:母乳的免疫功能:特异的和非特异性的抗菌物质,可减少消化道、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疾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新生儿猝死综合征等的感染率和发生率。3、丙型肝炎

喂养原则:母乳不是婴儿感染HCV的危险因素194、HIV/AIDS4、HIV/AIDS20HIV-MTCT传播率:约40%

孕期:5-10%分娩:10-15%产后:5-20%(母乳喂养)无母乳喂养:15-25%母乳喂养6个月:20-35%母乳喂养1-2岁:30-45%HIV-MTCT传播率:约40%

孕期:5-10%21HIV感染母乳喂养原则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HIV感染母乳喂养原则提倡:人工喂养22婴儿喂养方式当不能人工喂养时:应选择纯母乳或其他母乳奶妈:HIV阴性妇女哺乳奶库:挤出母乳并加热:巴氏灭菌法可灭活母乳中的HIV病毒母乳中某些抗感染成分的活力降低仍比母乳代用品有更多优越性婴儿喂养方式当不能人工喂养时:应选择纯母乳或其他母乳235、其他病毒感染:I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避免在母亲乳房病灶活动期哺乳,以免造成直接传播巨细胞病毒感染母亲:CMV-IgM阳性:不应母乳喂养CMV-IgM转阴、CMV-IgG阳性:可行母乳喂养5、其他病毒感染:I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24二)内科疾病的母乳喂养原则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甲亢、甲低精神疾病:重症精神病、产后抑郁癫痫:二)内科疾病的母乳喂养原则糖尿病:251、糖尿病:母乳喂养对糖尿病母亲有特殊的好处:1、缓解母亲精神上的压力:哺乳时分泌的泌乳素可以让母亲更放松、并有嗜睡感2、减少婴儿成年后患糖尿病的风险3、减少母亲治疗所需要的胰岛素用量4、有效缓解糖尿病的各种症状:许多母亲在哺乳期间病情部分或全部好转1、糖尿病:母乳喂养对糖尿病母亲有特殊的好处:26糖尿病母亲母乳喂养注意事项降糖药安全性:几乎不进入乳汁胰岛素:分子太大,无法渗透到母乳中口服降糖药:在消化道可被破坏,不能进入母乳特别提示:糖尿病患者容易感染各种病菌,母乳喂养期间要特别注意血糖水平、注重个人卫生、保护好乳头不受感染。糖尿病母亲母乳喂养注意事项降糖药安全性:几乎不进入乳汁272、甲亢妊娠期适应性生理改变:TSH与HCG呈负相关:1:10万甲状腺结合球蛋白增加2-3倍血浆碘化物水平下降总甲状腺素(TT4)与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均增高,大部分与血清蛋白结合,但处于动态平衡2、甲亢妊娠期适应性生理改变:28甲亢用药注意事项抗甲亢药物均可通过乳汁:首选丙硫氧嘧啶:100-150mg/8h,每日<300mg甲硫咪唑(他巴唑):3.3~10mg/d用药注意事项:关注新生儿特异性反应:发热、皮疹、白细胞减少等。监测新生儿和母亲甲状腺功能:每2~4周1次下列情况不建议母乳喂养:丙硫氧嘧啶>300mg/日,或他巴唑>10mg/日,或无条件随访放射性碘131:暂停母乳,乳汁中放射性物质消失后哺乳甲亢用药注意事项抗甲亢药物均可通过乳汁:293、甲低甲低不是母乳喂养禁忌证:乳汁中可测出甲状腺素母乳喂养应定期检测婴儿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功能低下存在遗传倾向:新生儿出生后可测定血清T4、TSH等,发现婴儿甲状腺水平降低,可给宝宝服用甲状腺增强药物3、甲低甲低不是母乳喂养禁忌证:304、重型精神病轻症或不需用药者:可试着母亲喂哺,必须确保母亲不忽视或伤害婴儿如果精神病母亲有伤害婴儿的意向或行动,则不建议实施母乳喂养重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不建议哺乳4、重型精神病轻症或不需用药者:315、产后抑郁症分析抑郁症的原因,针对性的解除她的顾虑:担心自己乳量不足:给母亲信心,观察婴儿的吸吮和吞咽动作抑郁病情严重:需用药物(百优解等)进行治疗时,暂时停止喂养,定时挤出乳汁,待不用抑郁症药物时再恢复母乳喂养5、产后抑郁症分析抑郁症的原因,针对性的解除她的顾虑:326、癫痫

病情不稳定:需要长期坚持服药,停止母乳喂养,将乳母和婴儿隔开。最好不用毒副作用较强的抗癫痫药6、癫痫

病情不稳定:337、下列情况不建议母乳喂养:恶性肿瘤严重心脏病(心功能III-IV级者)严重肾肝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伴有重要器官功能损害母亲滥用药物或酗酒、、、、、7、下列情况不建议母乳喂养:恶性肿瘤34三、哺乳期用药的咨询不能!不用担心!三、哺乳期用药的咨询不能!不用担心!35哺乳期的药物动力学几乎所有药物都从乳汁中排出药物在乳儿的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与成人有所不同乳儿的肝肾功能不健全很多药物哺乳期禁用哺乳期的药物动力学几乎所有药物都从乳汁中排出36A级:(极少)对人胎儿无不良影响——孕妇安全(多种维生素)B级:(20%)

动物实验对无害,但对人类无对照研究——相对安全(青霉素、头孢类、甲硝唑等)C级:(66%)动物实验可能有害或缺乏研究,在人类无研究——权衡利弊,证实利大于弊方可应用(大多抗生素)FDA药物致畸分类对临床指导A级:(极少)FDA药物致畸分类对临床指导37D级:

(7%)对人类胎儿有危害——孕妇用药后有绝对好处考虑应用。如:氨基糖甙类、抗颠痫药等X级:(7%)在动物或人类的研究均表明有害——禁用于妊娠或将妊娠的患者(如:抗癌药、维甲酸、米非司酮)D级:(7%)38哺乳期用药原则:非必需的药物尽量少用选用有效且对婴儿安全药物能单独用药就避免联合用药尽可能选用“经典”的老药严格掌握剂量和用药时间正确指导哺乳权衡利弊安全有效哺乳期用药原则:非必需的药物尽量少用391、青霉素类(B)

孕产妇最安全的抗感染一线药物首选:青霉素耐药:氨卞西林、羧卞西林可通过胎盘和乳汁分泌:哺乳注意乳儿的三个问题肠道菌群的改变过敏反应影响细菌培养结果1、青霉素类(B)孕产妇最安全的抗感染一线药物402、头孢菌素类(B)

产科应用广泛的一线用药:相对安全可通过胎盘药物半衰期较非孕期短美国报道: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克罗可能致畸2、头孢菌素类(B)产科应用广泛的一线用药:相对安全41四环素类(D)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使胎儿牙釉质发育不全莹光物质沉集于牙釉质致牙齿发黄并可导致孕妇急性脂肪肝及肾炎

四环素类(D)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424、喹若酮类(C)妊娠期、哺乳期、儿童慎用或禁用!临床未发现明显影响动物实验发现对软骨发育有影响

4、喹若酮类(C)妊娠期、哺乳期、儿童慎用或禁用!435、磺胺类(B)

妊晚期、哺乳期禁用!孕早期应用无致畸作用可与胎儿血清胆红素结合——高胆红素血症、黄疸用药期间多饮水防结晶尿发生5、磺胺类(B)妊晚期、哺乳期禁用!446、大环内酯类红霉素(B):毒性小,常用于青霉素过敏者无味红霉素:孕期禁用,可逆性亚临床损害螺旋霉素(C):未见到对孕妇和胎儿有害的报道,常用于弓形虫感染克拉霉素:孕期权衡利弊,哺乳期禁用6、大环内酯类红霉素(B):毒性小,常用于青霉素过敏者457、氨基糖苷类(D)

孕期、哺乳期妇女禁用!链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纳霉素等肾毒性和耳毒性(第Ⅷ颅神经受损)!7、氨基糖苷类(D)孕期、哺乳期妇女禁用!468、克林霉素、林可霉素(B)

孕期慎用!哺乳期禁用!可通过胎盘胎儿血内明显的药物浓度孕期应用无致畸报道

8、克林霉素、林可霉素(B)孕期慎用!哺乳期禁用!479、甲硝唑(B)建议孕早期禁用!对滴虫性阴道炎和BV都很有效动物试验发现有致心脏畸形作用临床应用未发现其对胎儿有不良影响可分泌入乳汁: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单次口服3g甲硝唑后12-24小时哺乳9、甲硝唑(B)建议孕早期禁用!48哺乳期避免使用下列药物抗癌药抗精神病药抗癫痫药溴隐停麦角胺雌激素放射性同位素减肥药、、、哺乳期避免使用下列药物抗癌药麦角胺49

谢谢聆听谢谢聆听50谢谢大家!

结语谢谢大家!结语51母亲患病期间母乳喂养母亲患病期间母乳喂养母亲患病期间母乳喂养内容泌乳的生理调节患病母亲母乳喂养原则哺乳期用药的咨询母亲患病期间母乳喂养母亲患病期间母乳喂养母亲患病期间母乳喂养52内容泌乳的生理调节患病母亲母乳喂养原则哺乳期用药的咨询内容泌乳的生理调节53乳汁生成:第1阶段:怀孕后期开始乳汁合成第2阶段:分娩后开始分泌产后2-8天始:乳汁分泌从内分泌转到自分泌控制(激素控制——供求控制)产后9日始维持固定分泌(供——需)退奶:最后1次母乳喂养后平均40天一、泌乳的生理调节

乳汁生成:一、泌乳的生理调节

54乳房容量与乳汁生成量乳房容量:不同容量均可满足宝宝需要容量与腺体组织的比例有关容量小的需要更频繁的排空乳汁生成量:最初2天:50ml/天其后2天:500ml/天5天后:600ml/天MeanmilkvolumeproducedbyAmericanwomenfullybreastfeedingtheirinfantsduringthefirstweekpostpartum.

美国产后一周纯母乳喂养妈妈的泌乳量乳房容量与乳汁生成量乳房容量:不同容量均可满足宝宝需要Mea55分泌泌乳反馈抑制物

(FIL):

FIL是一种乳汁蛋白,如果它留在乳房内,会随时间延长,减少乳汁的产量。FIL

乳汁乳汁郁积的结果分泌泌乳反馈抑制物(FIL):FIL乳汁乳汁郁积的结果56发生乳腺肿胀时怎么办?乳汁淤积:常规喂养或挤出乳汁,以免病情加重乳房脓肿:继续用健康的乳房喂哺婴儿脓肿引流后,母亲应用抗生素时可在患侧哺乳发生乳腺肿胀时怎么办?乳汁淤积:57婴儿频繁有效地吸吮乳房:最重要!树立母亲信心:鼓励和支持!不论孩子年龄多大,再泌乳都是可能的!(2个月内婴儿母亲VS6月以上婴儿母亲容易)需要1~2周或更长时间分析母乳不足的原因:增加奶量和再泌乳方法

婴儿频繁有效地吸吮乳房:最重要!增加奶量和再泌乳方法

58母乳不足的原因母亲乳头的问题:生后的最初几天奶瓶配方奶的干扰——母亲失去信心未能实施按需哺乳——影响乳汁分泌婴儿生长发育的需求:暂时性的母乳分泌不足产后2、4、6周,3-4个月,婴儿快速增长期,对母乳的需求增加。母乳不足的原因母亲乳头的问题:生后的最初几天59对婴儿有效的方法多次数吸吮:≥10次/天长时间吸吮:≮30’/次只要有兴趣就让宝宝吸吮使用杯子而不用奶瓶婴儿拒绝吸“空”乳房——用滴管或母乳喂养辅助器观察婴儿尿量及体重增长对婴儿有效的方法多次数吸吮:≥10次/天60对母亲有效的方法保证足够的摄入量母婴同步休息(皮肤接触)指导正确哺乳(含接姿势)推荐有效的“催奶方”喂奶前饮一杯营养温热的汤水放松情绪,给以信心奶量增加时减少人工喂养对母亲有效的方法保证足够的摄入量61无效的方法过度多吃,多休息——母亲体重过度——吃更多的东西不会增加奶量多喝,饮水过度——有时甚至会减少奶量无效的方法过度多吃,多休息——母亲体重过度——吃更多的东西不62二、患病母亲的母乳喂养原则急慢性传染病慢性内科疾病哺乳期用药咨询二、患病母亲的母乳喂养原则急慢性传染病63患病母亲能母乳喂养吗?大多情况不增加婴儿患病机会,可使婴儿持续受益!1母亲感染2母亲体内白细胞产生抗体保护婴儿3某些白细胞进入乳房并在该处产生抗体4母亲感染产生的抗体分泌进入乳汁保护婴儿患病母亲能母乳喂养吗?大多情况不增加婴儿患病机会,可使婴儿持64怎样帮助患病母亲母乳喂养?让母亲了解患病期继续母乳喂养的好处选择不影响母乳喂养的治疗措施和药物尽量减少母婴分离:有条件可将婴儿也收入院,继续母乳喂养完全不能照顾自己和孩子时,将奶挤出或必要时喂配方奶,直至母亲能重新喂奶(每2~3小时1次,杯子喂)帮助母亲进行母乳喂养当母亲康复帮助她们增加奶量或再泌乳怎样帮助患病母亲母乳喂养?让母亲了解患病期继续母乳喂养的好处65一)急慢性传染病期间的母乳喂养肝炎:甲肝、乙肝、丙肝HIV: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一)急慢性传染病期间的母乳喂养肝炎:甲肝、乙肝、丙肝661、甲型肝炎传播途径:粪口传播急性期:隔离——暂时停止母乳喂养挤奶——保持泌乳免疫——婴儿接种免疫球蛋白恢复期:继续母乳喂养1、甲型肝炎传播途径:粪口传播672、乙型肝炎:传播途径:血液传染(乳汁中病毒<<<血液)母婴阻断:新生儿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就可母乳喂养注意事项:(1)喂奶前洗手,擦拭奶头(2)奶头皲裂或婴儿口腔溃疡,暂停母乳喂养(3)孩子和妈妈的用品隔离独立使用(4)婴儿定期检测乙肝抗原抗体2、乙型肝炎:传播途径:血液传染(乳汁中病毒<<<血液)68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第一针后:30%±的人产生抗体第二种后:50%~70%±产生抗体第三针后:90%±产生抗体HBV疫苗的长期效果:•疫苗接种后存在免疫记忆,暴露HBV后可产生回忆性抗-HBs应答•对疫苗有应答者中很少有HBV慢性感染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第一针后:30%±的人产生抗体693、丙型肝炎

喂养原则:母乳不是婴儿感染HCV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与非母乳喂养垂直传播率无差异告知母乳喂养的优点:母乳的免疫功能:特异的和非特异性的抗菌物质,可减少消化道、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疾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新生儿猝死综合征等的感染率和发生率。3、丙型肝炎

喂养原则:母乳不是婴儿感染HCV的危险因素704、HIV/AIDS4、HIV/AIDS71HIV-MTCT传播率:约40%

孕期:5-10%分娩:10-15%产后:5-20%(母乳喂养)无母乳喂养:15-25%母乳喂养6个月:20-35%母乳喂养1-2岁:30-45%HIV-MTCT传播率:约40%

孕期:5-10%72HIV感染母乳喂养原则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HIV感染母乳喂养原则提倡:人工喂养73婴儿喂养方式当不能人工喂养时:应选择纯母乳或其他母乳奶妈:HIV阴性妇女哺乳奶库:挤出母乳并加热:巴氏灭菌法可灭活母乳中的HIV病毒母乳中某些抗感染成分的活力降低仍比母乳代用品有更多优越性婴儿喂养方式当不能人工喂养时:应选择纯母乳或其他母乳745、其他病毒感染:I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避免在母亲乳房病灶活动期哺乳,以免造成直接传播巨细胞病毒感染母亲:CMV-IgM阳性:不应母乳喂养CMV-IgM转阴、CMV-IgG阳性:可行母乳喂养5、其他病毒感染:I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75二)内科疾病的母乳喂养原则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甲亢、甲低精神疾病:重症精神病、产后抑郁癫痫:二)内科疾病的母乳喂养原则糖尿病:761、糖尿病:母乳喂养对糖尿病母亲有特殊的好处:1、缓解母亲精神上的压力:哺乳时分泌的泌乳素可以让母亲更放松、并有嗜睡感2、减少婴儿成年后患糖尿病的风险3、减少母亲治疗所需要的胰岛素用量4、有效缓解糖尿病的各种症状:许多母亲在哺乳期间病情部分或全部好转1、糖尿病:母乳喂养对糖尿病母亲有特殊的好处:77糖尿病母亲母乳喂养注意事项降糖药安全性:几乎不进入乳汁胰岛素:分子太大,无法渗透到母乳中口服降糖药:在消化道可被破坏,不能进入母乳特别提示:糖尿病患者容易感染各种病菌,母乳喂养期间要特别注意血糖水平、注重个人卫生、保护好乳头不受感染。糖尿病母亲母乳喂养注意事项降糖药安全性:几乎不进入乳汁782、甲亢妊娠期适应性生理改变:TSH与HCG呈负相关:1:10万甲状腺结合球蛋白增加2-3倍血浆碘化物水平下降总甲状腺素(TT4)与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均增高,大部分与血清蛋白结合,但处于动态平衡2、甲亢妊娠期适应性生理改变:79甲亢用药注意事项抗甲亢药物均可通过乳汁:首选丙硫氧嘧啶:100-150mg/8h,每日<300mg甲硫咪唑(他巴唑):3.3~10mg/d用药注意事项:关注新生儿特异性反应:发热、皮疹、白细胞减少等。监测新生儿和母亲甲状腺功能:每2~4周1次下列情况不建议母乳喂养:丙硫氧嘧啶>300mg/日,或他巴唑>10mg/日,或无条件随访放射性碘131:暂停母乳,乳汁中放射性物质消失后哺乳甲亢用药注意事项抗甲亢药物均可通过乳汁:803、甲低甲低不是母乳喂养禁忌证:乳汁中可测出甲状腺素母乳喂养应定期检测婴儿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功能低下存在遗传倾向:新生儿出生后可测定血清T4、TSH等,发现婴儿甲状腺水平降低,可给宝宝服用甲状腺增强药物3、甲低甲低不是母乳喂养禁忌证:814、重型精神病轻症或不需用药者:可试着母亲喂哺,必须确保母亲不忽视或伤害婴儿如果精神病母亲有伤害婴儿的意向或行动,则不建议实施母乳喂养重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不建议哺乳4、重型精神病轻症或不需用药者:825、产后抑郁症分析抑郁症的原因,针对性的解除她的顾虑:担心自己乳量不足:给母亲信心,观察婴儿的吸吮和吞咽动作抑郁病情严重:需用药物(百优解等)进行治疗时,暂时停止喂养,定时挤出乳汁,待不用抑郁症药物时再恢复母乳喂养5、产后抑郁症分析抑郁症的原因,针对性的解除她的顾虑:836、癫痫

病情不稳定:需要长期坚持服药,停止母乳喂养,将乳母和婴儿隔开。最好不用毒副作用较强的抗癫痫药6、癫痫

病情不稳定:847、下列情况不建议母乳喂养:恶性肿瘤严重心脏病(心功能III-IV级者)严重肾肝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伴有重要器官功能损害母亲滥用药物或酗酒、、、、、7、下列情况不建议母乳喂养:恶性肿瘤85三、哺乳期用药的咨询不能!不用担心!三、哺乳期用药的咨询不能!不用担心!86哺乳期的药物动力学几乎所有药物都从乳汁中排出药物在乳儿的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与成人有所不同乳儿的肝肾功能不健全很多药物哺乳期禁用哺乳期的药物动力学几乎所有药物都从乳汁中排出87A级:(极少)对人胎儿无不良影响——孕妇安全(多种维生素)B级:(20%)

动物实验对无害,但对人类无对照研究——相对安全(青霉素、头孢类、甲硝唑等)C级:(66%)动物实验可能有害或缺乏研究,在人类无研究——权衡利弊,证实利大于弊方可应用(大多抗生素)FDA药物致畸分类对临床指导A级:(极少)FDA药物致畸分类对临床指导88D级:

(7%)对人类胎儿有危害——孕妇用药后有绝对好处考虑应用。如:氨基糖甙类、抗颠痫药等X级:(7%)在动物或人类的研究均表明有害——禁用于妊娠或将妊娠的患者(如:抗癌药、维甲酸、米非司酮)D级:(7%)89哺乳期用药原则:非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