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化学压轴题专练12综合题压轴(六)科学探究(定量、定性、对比)实验题(学生版+解析版)_第1页
上海中考化学压轴题专练12综合题压轴(六)科学探究(定量、定性、对比)实验题(学生版+解析版)_第2页
上海中考化学压轴题专练12综合题压轴(六)科学探究(定量、定性、对比)实验题(学生版+解析版)_第3页
上海中考化学压轴题专练12综合题压轴(六)科学探究(定量、定性、对比)实验题(学生版+解析版)_第4页
上海中考化学压轴题专练12综合题压轴(六)科学探究(定量、定性、对比)实验题(学生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练12综合题压轴(六)科学探究(定量、定性、对比)实验题一、科学探究题.某化学兴趣小组发现食品包装中有不同的干燥剂或脱氧剂,同学们决定以此为课题探究学习。【知识归纳】生石灰干燥剂:其反应原理是能与水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查阅资料】硅胶干燥剂:主要原料是一种高微孔结构的含水二氧化硅,具强烈的吸湿性能。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_ :【实验探究】食品脱氧剂:同学们为探究食品脱氧剂的成分,剪开新鲜月饼包装袋,经精细分拣后发现脱氧剂大部分为黑色固体,还有少量白色粉末。提出问题:黑色粉末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1:可能有铁粉;猜想2:可能有炭粉;设计实验:(1)小组同学根据猜想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甲同学取少量黑色粉末,撒落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到火花飞溅,得出结论,该黑色粉末含有炭粉,你认为是否正确?(填''是"或"否”),理由是。乙同学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出现现象,可得出结论猜想1正确。(2)经查阅资料,脱氧剂的脱氧原理是利用了铁与氧气、水反应的特征来吸收包装袋中氧气,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脱氧剂中的白色粉末是硅藻土,硅藻土是一种填充剂,不溶于水,其作用在于吸附水分,同时疏松配料。如图是每克脱氧剂中硅藻土用量与脱氧时间的关系图,可知:硅藻土的最佳用量比例是硅藻土用量脱氧剂质量xlOO%硅藻土用量脱氧剂质量xlOO%)«(用量比=0.150.250.350.450.550.65桂藻土用量(g)(3)硅藻土含量通常控制在最佳用量比,高于或低于最佳量时,脱氧速度均会减慢。请分别分析可能的原因,硅藻土用量过多时,;硅藻土用量过少时(4)脱氧剂的脱氧速度还有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请写出一条并说明理由。.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类反应,某校学习小组做了如下三个实验,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学习探究活动。稀盐酸稀盐酸稀硫酸Ca(0H)2Ca(0H)2溶液Ba(OH)r溶液【学习交流】(1)观察到试管①中溶液变为 色,试管②中无明显现象,试管③中(2)试管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提出问题】试管②中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猜想I:CaCl2猜想in:CaC12和Ca(OH)2猜想IV:CaCh、HC1和Ca(OH)2小华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疑问,认为猜想IV不合理,其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探究】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取少量试管②中反应后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中含有Ca(OH)2实验2取少量试管②中反应后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碱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含有Ca(OH)2实验3取少量试管②中反应后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向其中通入co:溶液变浑浊溶液中含有Ca(OH)2【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小组同学一致确定猜想in成立。【反思评价】上述实验探究方案中的实验 (选填力”、"2”或“3”)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理由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KOH溶液的烧杯中通入足量的CO?时,未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同学们对KOH与CCh能否反应进行如下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同学取烧杯中的少量液体置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KOH能与CO2反应乙同学另取烧杯中的少量液体置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钙溶液—实验结束后,甲、乙两位同学将试管中的物质同时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小组同学将烧杯中的物质进行了过滤,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呢?【作出猜想】猜想一:KC1和KNO3猜想二:KC1、KNO3和Ca(NO3)2猜想三:KC1,KNCh和HC1猜想四: [交流讨论]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可以直接排除猜想,理由是(用方程式表示)【实验验证】为验证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小组同学取烧杯中的少量滤液置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猜想 正确。【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 ..某小组时酸性锌锦干电池进行探究,电池内部结构如图所示。黑色糊状填黑色糊状填充物碳棒锌皮【查阅资料】a.黑色糊状物含炭黑、MnO2和白色固体(含ZnCL和NH4cl的一种或两种);b.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均不可燃,不助燃。I.制取氢气取电池外壳锌皮,用砂纸打磨干净,剪成小块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A B C DEF(1)锌皮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装置与A装置相比,优点是 .将生成气体从(填“a"或"b”)通入盛有浓硫酸的E装置,可得到干燥的氢气。H.回收MnO:步骤I:取黑色糊状物,加水溶解,过滤,得滤渣。步骤2:灼烧滤渣,得到黑色固体。(2)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3)灼烧的目的是。HL探究黑色填充物中白色固体的成分【提出猜想】白色固体为ZnCL或NH4cl或两者的混合物。【实验探究】(4)取白色固体,(填实验操作及现象),说明固体中有NH4CI。(5)取白色固体溶于水,加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无法确定固体中含ZnCL,原因是。(6)取53.5g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溶液,再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若白色沉淀质量143.5g(填+'、"="或“<”),说明固体中含有ZnCb【实验结论】白色固体为ZnCh和NH4cl的混合物【拓展延伸】氯化镂固体受热分解易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两种气体,舞台上的幕布常用浓氯化镂溶液浸泡可起到防火作用,其原因是o.学习了酸碱盐知识,同学们了解到碱性物质可以去除油污。小刚想探究家中厨房洗涤剂的成分,在小组同学的合作下,他进行了大胆的猜想与实验:【提出问题】洗涤剂中主要含有哪些物质?【做出猜想】小刚根据所学酸碱盐知识做出以下猜想:猜想一:可能含有NaOH;猜想二:可能含有Na2co3;猜想三:可能含有。【进行实验】实验一:取少量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为色,说明洗涤剂含有NaOH。实验二:取少量粉末,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洗涤剂中不含Na2c03。【反思评价】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小刚得出的实验结论不严密,理由是(写一点即可)。【拓展实验】小旭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①取适量实验一中的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CaCL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猜想三成立②将步骤①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有 色沉淀产生【讨论交流】(1)小旭实验①中所加试剂替换为下列(填序号)也可以实现相同的目的。A.氢氧化钙溶液 B.氢氧化钢溶液C.硝酸钙溶液 D.硝酸用贝溶液 E.氯化馔溶液(2)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结论】通过改进实验方案,确定该洗涤剂中含有Na2co3和NaOH。该洗涤剂不能与厕所清洁剂(成分中含有盐酸)混合使用的原因是。.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酸的化学性质,他们将一定量稀硫酸加入到盛有少量CuO的试管中,观察到黑色粉末全部溶解,溶液呈 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进一步确定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提出猜想】猜想一:;猜想二:H2s04和CuSCh【资料查询】CuSO4溶液呈弱酸性,加入Zn粒时有极少量的气体产生。【实验探究】为了验证猜想,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方案一:取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石蕊试液,振荡,若观察到溶液显红色,则猜想二正确。方案二:取所得溶液少许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足量Zn粒,若观察到产生大量气体、 •等现象,则猜想二正确。【讨论交流】A、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方案一是错误的,其理由是»B,要使由H2s04和CuSCU组成的混合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uSCh,可向其中加入过量 (填序号)。a.CuOb.Cu(OH)2c.Cud.Cu(NO3)2【能力提升】向MgO和CuO的混合物12g中加入稀硫酸至恰好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生成Mg(0H)2和Cu(OH)2沉淀的总质量为15.6g,则参加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g。.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小聪同学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过了一回儿后发现忘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于是他停止滴加稀硫酸。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展开了讨论。(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那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提出猜想)猜想一:溶质是Na2SC)4猜想二:溶质是Na2s。4和NaOH猜想三:溶质是。(查阅资料)Na2s溶液呈中性(实验探究)小聪同学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配溶液酚酰不变红色猜想一正确猜想二不正确方案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BaC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猜想三正确方案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黑色CuO粉末,振荡—猜想三正确(方案评价)同学们对小聪的实验方案讨论后认为:①方案一存在缺陷,该方案不能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其原因是。②方案二也不能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③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方案三能够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并讨论除此方案外,还可以向烧杯的溶液中加入活泼金属或碳酸盐等物质进行证明。(实验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还需考虑一。.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在空气中久置的某氢氧化钠样品是否变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C、D四组探究实验。【查阅资料】氯化钙、氯化钢溶液都呈中性。【实验探究】取适量氢氧化钠样品,加足量的水溶解,将得到的溶液分别加入到四支试管中,再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足量)酚醐试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钙溶液,如图所示:Ca(OH),氢氧化钠样品溶液【分析与结论】(1)上述四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序号)。(2)实验A中观察到现象,说明该氢氧化钠样品已经变质了;若该氢氧化钠样品己经变质,则C实验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继续探究】(3)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样品的变质程度,兴趣小组又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请完成下列表格: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一定量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氯化钢溶液振荡,静置,然后在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酣溶液—氢氧化钠样品部分变质【实验反思】(4)下列试剂可以分别代替(3)实验中足量氯化钢溶液和酚岷的是—(填序号)。A.足量氯化钙溶液:氯化镁溶液 B.足量氢氧化钢溶液;氯化镁溶液C.酚就溶液;足量氯化钢溶液 D.足量稀盐酸;酚献溶液(5)为除去变质NaOH样品溶液中的碳酸钠,下列方法合理的是(填序号)。A,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B.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C.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钿溶液,过滤D.滴加适量的氯化钢溶液,过滤.用如图装置对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实验探究。步骤一:将打磨过的镁条放入三颈烧瓶中,关闭Ki、打开K2,加入一定量饱和NH4cl溶液,观察到镁条溶解、形成无色溶液、产生大量气泡。试管B中石蕊试纸变为蓝色。点燃E处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1)点燃E处气体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o(2)镁条与NH4cl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步骤二:已知:NH,+H2O=NH,.H;Oo打开Ki,通入少量NH3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过滤、洗净、低温烘干得白色固体。(1)某同学猜想此白色固体是Mg(OH)2,理由是(写化学方程式):(2)取少量该白色固体,溶于适量的稀硝酸,再滴加AgNCh溶液,观察到,则该同学猜想不正确。资料:此白色固体为碱式氯化镁[Mgx(OH)yCl“,其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加热分解生成MgO、H2O和HCL步骤三:取一定量该白色固体,充分加热,残留2.40g固体,将生成的气体用足量的AgNCh溶液吸收,生成5.74g沉淀。则白色固体的化学式为«【问题讨论】若步骤三中生成的气体未被AgNCh溶液完全吸收,则测得的Mgx(OH)yCL中y值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一化学兴趣小组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瓶口有许多白色固体,请与他们一起探究。【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是否已变质,其变质程度如何?【探究原因】NaOH溶液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提出猜想】小娜同学提出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你的猜想是:。【实验探究一】小娜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丽实验时的现象。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溶液,然后再滴—NaOH溶液部分变加酚酎试液质【实验结论】NaOH溶液已部分变质,白色固体为NaOH和NazNCh的混合物。【实验反思】(1)下列物质不能替代小娜实验中CaC12溶液的是(填序号)。①BaCL溶液 ②Ca(NO,)2溶液 ③Ca(OH)2溶液【拓展应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实验探究二】兴趣小组想进一步为确定白色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他们设计了如下几种不同的实验方案:【方案一】气体分析法。(2)图1所示(铁夹夹持的仪器是理想无摩擦注射器),把Xg固体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测定产生的CO2气体的体积。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图1 图2 图3(3)有同学提出以图2代替图1中的收集装置,则所测C02气体的体积(填“偏大”、"偏小”、"不变“,理由是,你的改进方案是。(4)也有人用图3装置测定CO2的质量(碱石灰的成分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则图3实验装置主要存在哪些缺陷?(写一条即可)。【方案二】沉淀分析法。(5)“操作1”的名称是(6)计算白色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11.过氧化氢(H2O2)可用于环境消毒,自身缓慢分解,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能快速分解。(1)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O84消毒液也是生活中常见的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为NaClO,小明同学为了使消毒效果更好,将84消毒液和H2O2溶液混合使用,发现产生了大量气体。引发了小明的猜想,他边查阅资料边做了以下实验。资料:一般条件下,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猜想I:该气体可能是氧气。实验I: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再加入H2O2溶液,快速伸入带火星的木条。(2)实验现象:»结论1:说明猜想I成立,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猜想H:这里的氧气都是由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实验2:向锥形瓶中加入35mL84消毒液,注射器中吸入30mL5%的H2O2溶液,并将其平均分6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5mLH2C>2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所得气体的体积(见下表)。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140280365370375X(3)结论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说明,猜想H(填"成立”或"不成立”)。依据是.(4)综合分析后推测x的数值是。(5)测得第3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o反思:将84消毒液和H2O2溶液混合使用并不能使消毒效果更好,两者发生化学反应反而会使消毒效果变差。.化学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铁生锈的条件后,对暖宝宝的成分(如图1)感到好奇,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TOC\o"1-5"\h\z日产品名称】一次性发热贴I I"主要成分】铁筋、活性炭、水、吸水性树脂、食盐;I I;【产品性能】平均温度53℃,持续时间210h j、 /"ST【查阅资料】(1)暖宝宝的发热原理是铁粉腐蚀过程中放出热量;加入活性炭能形成微电池,反应更快。(2)铁的腐蚀分为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两种:①铁在硫酸等酸性条件下发生析氢腐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铁吸氧腐蚀的总反应为4Fe+3Ch+=4Fe(OH)3,请补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出问题】哪些因素会影响铁吸氧腐蚀的速率【设计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5组实验。【实验记录】每组实验加入铁炭总质量为24g,食盐水体积为7.5mL,恰好能将固体润湿。因素序号铁炭质量比食盐水浓度/%示数差3cm所用时间/s10分钟时温度升高值12:126907.824:1261704.236:1261903.342:113140652:16.51406【解释与结论】(1)通过实验发现,铁炭质量比对铁吸氧腐蚀速率的影响是.(2)分析食盐水浓度对铁吸氧腐蚀速率的影响应对比实验 (填实验序号)。(3)示数差3cm是指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3cm。U型管内液面向左偏移的原因是。【反思与评价】(1)有同学提出应该再加一组实验,研究铁炭质量比为2:1、食盐水浓度为3.3%时的实验数据,你觉得是否有必要,并说明理由 。(2)依据上述数据,你认为制作发热贴应选择的原料配比,并说明理由..关于盐的性质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胆帆的性质'’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任务一】认识胆研(1)胆帆是一种蓝色固体,又称蓝帆,易溶于水,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胆研的化学式为CuSO#5H20,其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农药波尔多液可由胆帆和石灰乳等配制而成。不能在铁桶中配制波尔多液,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任务二】探究胆研的部分性质(3)该小组同学将胆研溶于水得到硫酸铜溶液,如图所示,将硫酸铜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4)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胆研的水溶液(即CuSCh溶液)能显著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CuSO」溶液中主要含有三种粒子(氏0、Cu2\SO;),为了进一步探究CuSCh溶液中哪种粒子起催化作用,该小组同学作了以下分析和设计。①该小组同学认为最不可能的粒子是H2O,理由是o②为了探究另外两种粒子是否起催化作用,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取一支试管加入5mL5%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2〜3滴稀硫酸溶液中几乎没有气泡放出起催化作用的是

b.另取一支试管加入5mL5%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2〜3滴硫酸铜溶液溶液中有大量气泡放出(5)将25.0g胆帆放在均堪内加热,固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①加热至℃时,CuSO4开始分解:②加热至1000℃时,CuO开始分解,生成CU2O与02。CuO完全分解时产生02的质量为go③胆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CuSOj5HQ2CuSO」5Hq,则图中x的值为。.化学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实验中发现各组石灰水浑浊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于是设计实验探究影响石灰水浑浊程度的因素。【查阅资料】本实验条件下CO2气体的密度是2g/L。【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小试管一澄清小试管一澄清实验I:取饱和澄清石灰水进行实验。实验序号1-11-21-31-4饱和澄清石灰水体积/mL2.01.51.00.5缓慢通入2L空气后的浑浊程度不明显明显非常明显明显实验2:利用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添加蒸储水来调节石灰水的浓度进行实验(注意:实验过程中溶液浓度变化引起的溶液密度变化忽略不计)。

实验序号2-12-22-32-4饱和澄清石灰水体积/mL2.01.51.00.5加入蒸储水体积/mL0abC缓慢通入3L空气后的浑浊程度非常明显明显不明显。无现象【解释与结论】(1)小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2)实验1的目的为o(3)实验2中a、b、c三处数据,设计合理的是。A.0.50.50.5 B.0.51.01.5C.1.01.52.0 D.1.02.03.0(4)实验2的结论是。【反思与评价】(5)通过对比实验1-1和2-1,可得出影响石灰水浑浊程度的另一因素是一,理由是一».实中课外兴趣小组在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Na2cCh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对此反常现象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探究I: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作出猜想】小组同学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从反应物中含有的三种元素,作出如下猜想:①氢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和二氧化碳。①氢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和二氧化碳。【实验1】取适量镁条、200mLNa2co3溶液于反应装置A中,不变浑浊;C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猜想①正确。技董,一澄清石 / \ 郎心灰水 \ 酬II1电1 f 1 1A B D E图1 图2按如图1所示方案进行实验,B中石灰水F(1)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填写序号)。(2)小组同学讨论认为,仅从上述实验中“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进方案是在 (填AB或BC)之间添加一个干燥的装置。探究II: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查阅资科】镁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Na2co3溶液显碱性,其溶液中除Na+、CO;外,还有0日。【作出猜想】可能是Na2cCh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实验2】按图3所示方案进行实验。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是CO:而不是Na\OH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水 N3C03溶液 试剂x花一镁条 镁条逆一镁条G H I图3(1)G中实验的作用是。(2)试剂X是。探究in:A中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Ch?【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Ch。试剂Y及实验现象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思交流: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锌和稀硫酸进行实验制取氢气,发现不同组同学实验时反应速率有些差异。于是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对“锌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并利用下图装置收集产生的氢气。水浴锅【查阅资料】圆粒状锌的直径通常为3-4毫米,粉末状锌的直径通常为O.3-O.5毫米。【作出猜想】同学们推测影响“锌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甲同学:温度;乙同学: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即浓度);丙同学:。【进行实验】同学们一起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编号温度/℃硫酸体积硫酸溶质质量分数锌的形状锌的质量/g收集30mL氢气1202010%圆粒状11702302010%圆粒状11343402010%圆粒状11074202010%粉末状1475202020%圆粒状1886202020%粉末状126【解释与结论】(1)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能用排水法收集氢气的原因是氢气 (填“易”或“难”)溶于水。(3)实验1、2、3的目的是探究同学的猜想。(4)欲得出“其他条件相同时,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锌与硫酸反应的速率越快”的结论,需要对比实验(填编号)。(5)通过对比实验5和实验6,得出的结论是o【反思与评价】(6)实验室制取氢气时,通常使用锌粒而不用锌粉的原因为.(7)将6.5g锌与100g19.6%的硫酸充分反应,可得到氢气 L(氢气密度为0.09g/L,精确到O.1L).化学老师上演了“吹气生火”实验,他的操作是:用导管向包有“过氧化钠(NazCh)”粉末的脱脂棉吹气,脱脂棉迅速燃烧起来。同学们很好奇,决定探个究竟。(1)探究脱脂棉燃烧的原因。【分析、作出猜想】根据燃烧条件分析:①脱脂棉是物;②吹出的气体可能与NazCh反应生成了氧气;③反应放出热量,使温度达到脱脂棉的O【进行实验】在如图装置中,向装有NazCh的试管中不断吹气,观察到NazOz粉末由淡黄色逐渐变成白色,在导管口P处放置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证明②成立。同时还观察到U形管中的液面 ,说明③成立。吹气A B【得出结论】吹出的气体与NazCh粉末反应生成了02,放出了热量,满足脱脂棉燃烧的条件。(2)通过探究试管内残留的白色固体成分,确定与NaaCh粉末反应的气体。【查阅资料】①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②NazCh粉末不与氮气反应;③氢氧化钢[Ba(OH)2】可溶于水,氢氧化钙【Ca(OH)2]微溶于水;④氯化钢(BaCh),氯化钙(CaCb)溶液呈中性。【作出猜想及推断】猜想1:固体成分是Na2co3,则CCh参加反应;猜想2:固体成分是NaOH,则H2O参加反应;猜想3:固体成分是Na2cCh和NaOH,则CO?和H2O均参加反应。【实验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①取残留白色固体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钢溶液,振荡,静置—白色固体中含有碳酸钠②取适量步骤①的上层清液,滴加少量酚猷溶液溶液变红色白色固体中含有【实验结论】Na?O2与CCh、水蒸气都能反应,故猜想3正确。请写出NazO?与C02或Hz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一个)。【反思与创新】步骤①中不能将氯化钢溶液换成氯化钙溶液,原因是。18.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图1实验,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1)甲试管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2)混合倒入烧杯之前,乙试管溶液中的溶质为o(3)为确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猜想】猜想1:Na2so八NaCl:猜想2:Na2s04、NaCl、Na2co3:猜想3:Na2s0八NaCl和。【实验验证】取烧杯中的溶液,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小麦同学观察到实验1中的现象为石蕊试液变为红色,得出结论:猜想 成立。小刘同学观察到实验2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猜想2成立。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2不能得出准确结论,其理由为»【总结规律】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专练12综合题压轴(六)科学探究(定量、定性、对比)实验题一、科学探究题1.某化学兴趣小组发现食品包装中有不同的干燥剂或脱氧剂,同学们决定以此为课题探究学习。【知识归纳】生石灰干燥剂:其反应原理是能与水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查阅资料】硅胶干燥剂:主要原料是一种高微孔结构的含水二氧化硅,具强烈的吸湿性能。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实验探究】食品脱氧剂:同学们为探究食品脱氧剂的成分,剪开新鲜月饼包装袋,经精细分拣后发现脱氧剂大部分为黑色固体,还有少量白色粉末。提出问题:黑色粉末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1:可能有铁粉;猜想2:可能有炭粉;设计实验:(1)小组同学根据猜想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甲同学取少量黑色粉末,撒落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到火花飞溅,得出结论,该黑色粉末含有炭粉,你认为是否正确?(填“是”或“否”),理由是.。为是否正确?(填“是”或“否”),理由是.。乙同学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出现.现象,可得出结论猜想1正确。(2)经查阅资料,脱氧剂的脱氧原理是利用了铁与氧气、水反应的特征来吸收包装袋中氧气,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脱氧剂中的白色粉末是硅藻土,硅藻土是一种填充剂,不溶于水,其作用在于吸附水分,同时疏松配料。如图是每克脱氧剂中硅藻土用量与脱氧时间的关系图,可知:硅藻土的最佳用量比例是,田豆山硅藻土用量I”。/、。(用量比=标旃量-0%)硅藻土用量(硅藻土用量(5)(3)硅藻土含量通常控制在最佳用量比,高于或低于最佳量时,脱氧速度均会减慢。请分别分析可能的原因,硅藻土用量过多时,硅藻士用量过少时原因,硅藻土用量过多时,硅藻士用量过少时(4)脱氧剂的脱氧速度还有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请写出一条并说明理由【答案】 CaO+H2O=Ca(OH)2SiO2否铁粉作空气中也可燃烧产生火花飞溅现象冒气泡35%包裹在铁粉表面,使铁粉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吸收水分不足,反应不充分。(合理即可) 温度,因为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合理即可)【解析】【详解】知识如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查阅资料,: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实验探究,(1)由于铁粉和碳粉都能在空气中点燃时产生火花飞溅的现象,故出现火花飞溅,得出结论,该黑色粉末含有炭粉是错误的,故填:否;铁粉在空气中也可燃烧产生火花匕溅现象;乙同学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由结论是猜想1正确即是铁粉,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现象是冒气泡,溶液变为浅绿色,故填:冒气泡,溶液变为浅绿色;(2)从每克脱氧剂中硅藻土用量与脱氧时间的关系图,可知:硅藻土的最佳用量是0.35g,即硅藻土的最035。佳用量比例是:--2-xl00%=35%,故填:35%;1g(3)根据题意和图像变化可知,硅藻土高于或低于最佳量时,脱氧速度会减慢,可能的原因是量太多时,包裹在铁粉表面,使铁粉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量不足时,吸收水分不足;反应不充分;故填:包裹在铁粉表面,使铁粉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吸收水分不足,反应不充分。(合理即可)(4)脱氧剂的脱氧速度还有可能温度影响,因为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填:温度,因为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合理即可).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类反应,某校学习小组做了如下三个实验,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学习探究活动。稀盐酸 稀盐酸 稀硫酸II!Ca(OH)2Ca(OH)2溶液Ba(OH)2溶液【学习交流】(1)观察到试管①中溶液变为 色,试管②中无明显现象,试管③中(2)试管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提出问题】试管②中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猜想n: 猜想Hl:CaCb和Ca(OH)2猜想IV:CaCE、HC1和Ca(OH)2小华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疑问,认为猜想IV不合理,其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探究】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取少量试管②中反应后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中含有Ca(OH)2实验2取少量试管②中反应后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碱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含有Ca(OH)2实验3取少量试管②中反应后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向其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溶液中含有Ca(OH)2【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小组同学一致确定猜想III成立。【反思评价】上述实验探究方案中的实验(选填力”、“2”或“3”)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理由是.【答案】蓝产生白色沉淀H2SO4+Ba(OH),=BaSO41+2H,OCaCb和HCl2HCl+Ca(OH)2=CaCl2+2H2O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2 氯化钙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也会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合理即可)【解析】【详解】[学习交流](1)试管①中稀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氯化铜溶液显蓝色,观察到试管①中溶液变为蓝色;试管③中稀硫酸与氢氧化馍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锁沉淀和水,观察到试管③中产生白色沉淀;(2)试管③稀硫酸与氢氧化弱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H2SO4+Ba(OH)2=BaSO4J+2H,O;[做出猜想]稀盐酸与缄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猜想1:CaCh猜想n:CaCb和HC1,过滤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盐酸由剩余;猜想in:CaCb和Ca(OH)2猜想IV:CaCb、HC1和Ca(OH)2华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疑问,认为猜想IV不合理,因为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反应生成氯化钙与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2HCl+Ca(OH)2=CaCl2+2H,O;[实验探究]实验1:取少量试管②中反应后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中含有Ca(OH)2,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观察到现象: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反思评价]上述实验探究方案中的实验2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理由是,氯化钙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也会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KOH溶液的烧杯中通入足量的CO2时,未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同学们对KOH与CO?能否反应进行如下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同学取烧杯中的少量液体置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KOH能与C02反应乙同学另取烧杯中的少量液体置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钙溶液—实验结束后,甲、乙两位同学将试管中的物质同时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小组同学将烧杯中的物质进行了过滤,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呢?【作出猜想】猜想一:KC1和KNO3猜想二:KC1、KNCh和Ca(NO.O2猜想三:KC1、KNCh和HC1猜想四: [交流讨论]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可以直接排除猜想,理由是(用方程式表示)【实验验证】为验证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小组同学取烧杯中的少量滤液置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猜想 正确。【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答案】 产生气泡白色沉淀产生KC1、KNCh和K2c。3三 CaCO3+2HCl=CaCl2+H2O+CO2T

四反应物是否过量【解析】【详解】实验操作:KOH与CO?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甲同学取烧杯中的少量液体置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盐酸与碳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乙同学另取烧杯中的少量液体置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钙溶液,硝酸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钾,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作出猜想:猜想一:硝酸钙和碳酸钾恰好完全反应时是KC1和KNO3;猜想二:硝酸钙过量时是KC1、KNO.,和Ca(NO3)2:猜想三:KC1、KNO3和HC1;猜想四:碳酸钾过量是KCI、KNCh和K2co3;交流讨论: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可以直接排除猜想三,理由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下层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不含有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y+2HCI=CaCl2+H,O+C02T;实验验证:为验证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小组同学取烧杯中的少量滤液置于试管中,滴加氟化钙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是因为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钾,则猜想四正确;反思拓展:根据以上探究,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4.某小组对酸性锌钵干电池进行探究,电池内部结构如图所示。黑色糊状填黑色糊状填充物碳棒锌皮【查阅资料】a.黑色糊状物含炭黑、MnCh和白色固体(含ZnCb和NH4cl的一种或两种);b.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均不可燃,不助燃。I.制取氢气取电池外壳锌皮,用砂纸打磨干净,剪成小块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弹雷夹(1)锌皮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装置与A弹雷夹(1)锌皮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装置与A装置相比,优点是.有孔隔板成气体从(填“a”或"b”)通入盛有浓硫酸的E装置,可得到干燥的氢气。H.回收MnO:步骤I:取黑色糊状物,加水溶解,过滤,得滤渣。步骤2:灼烧滤渣,得到黑色固体。(2)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3)灼烧的目的是。HL探究黑色填充物中白色固体的成分【提出猜想】白色固体为ZnCL或NH4cl或两者的混合物。【实验探究】(4)取白色固体,(填实验操作及现象),说明固体中有NH4CI。(5)取白色固体溶于水,加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无法确定固体中含ZnCL,原因是。(6)取53.5g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溶液,再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若白色沉淀质量143.5g(填+'、"="或“<”),说明固体中含有ZnCb【实验结论】白色固体为ZnCh和NH4cl的混合物【拓展延伸】氯化镂固体受热分解易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两种气体,舞台上的幕布常用浓氯化镂溶液浸泡可起到防火作用,其原因是o【答案】Zn+H2SO4=ZnSO4+H2T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a引流除去炭黑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闻到有刺激性气味氯化铉与硝酸银也可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铉受热分解后生成氨气和氯化氢,两种气体都不支持燃烧,将幕布与空气隔绝,达到防火的目的【解析】【详解】.制取氢气(1)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为Zn+H2sO4=ZnSO4+H2f;F装置有有孔的隔板,可通过弹簧夹的开与关来控制固体与液体的接触与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

止;E装置盛有浓硫酸,目的是干燥的氢气,故气体从aU进入(洗气装置长进短出),故答案为:Zn+H2SO4=ZnSO4+H2T;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a。.回收MnO:(2)玻璃棒在过滤中起到引流作用,避免液体洒出;故答案为:引流。(3)滤渣中含有炭黑,只有炭黑中的碳能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灼烧的目的是除去炭黑;故答案为:除去炭黑。W.探究黑色填充物中白色固体的成分【实验探究】(4)核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有刺激气味的氨气,而氯化锌不能,所以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若可以闻到刺激气味,说明固体中有NH4C1;故答案为: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闻到有刺激性气味。(5)加入硝酸银溶液是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而氯化核也含有氯离子,同样可以产生白色沉淀,因此无法判断是否含有氯化锌还是氯化钱;故答案为:氯化铉与硝酸银也可反应生成白色沉淀。(6)若全部为氯化钱,则根据氯离子质量守恒,设生成氯化银质量为m,则TOC\o"1-5"\h\z355 355535gx—^xlOO%=mx—^-xlOO%,m=143.5g;若全部为氯化锌,设生成氯化银质量为n,则71 35553.5gx—xlOO%=nx--xlOO%,.112.9g,因此若含有氯化锌,则质量小于143.5g;故答案为:136 143.5【拓展延伸】氯化钺在受热后分解生成了氯化氢和氨气,这两种气体均不可燃,不助燃,这样幕布表面覆盖了两种不支持燃烧的气体,隔绝了空气,阻断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所以起到防火作用:故答案为:氯化钱受热分解后生成氨气和氯化氢,两种气体均不可燃,不助燃,将幕布与空气隔绝,达到防火的目的。5.学习了酸碱盐知识,同学们了解到碱性物质可以去除油污。小刚想探究家中厨房洗涤剂的成分,在小组同学的合作下,他进行了大胆的猜想与实验:【提出问题】洗涤剂中主要含有哪些物质?【做出猜想】小刚根据所学酸碱盐知识做出以下猜想:猜想一:可能含有NaOH;猜想二:可能含有Na2co3;猜想三:可能含有。【进行实验】实验一:取少量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为色,说明洗涤剂含有NaOH。实验二:取少量粉末,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洗涤剂中不含Na2c03。【反思评价】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小刚得出的实验结论不严密,理由是(写一点即可)。【拓展实验】小旭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①取适量实验一中的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CaCb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猜想二成立②将步骤①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有一—色沉淀产生【讨论交流】(1)小旭实验①中所加试剂替换为下列(填序号)也可以实现相同的目的。A.氮氧化钙溶液B,氢氧化钢溶液 C.硝酸钙溶液 D.硝酸钏溶液 E.氯化银溶液(2)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结论】通过改进实验方案,确定该洗涤剂中含有NazCCh和NaOH。该洗涤剂不能与厕所清洁剂(成分中含有盐酸)混合使用的原因是«【答案】NaOH和Na2c蓝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无法说明洗涤剂含有NaOH或滴加的稀盐酸过少,先与氢氧化钠,无明显现象,无法说明洗涤剂中不含Na2cCh红褐CDECO,+2NaOH=Na2CO3+H2ONa2cCh和NaOH会与盐酸发生反应,导致试剂失效【解析】【详解】【做出猜想】结合已有猜想,猜想一:可能含有NaOH:猜想二:可能含有Na2c。3:故猜想三为:可能含有NaOH和Na2co3。【进行实验】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由结论洗涤剂中含有NaOH可知,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会变为蓝色。【反思评价】因为NaOH和Na2c03溶液都显碱性,所以用滴加紫色石荒溶液后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来确定是否有NaOH是达不到目的的,因为含不含氢氧化钠溶液都会变蓝色:又根据反应的优先原则可知,向NaOH和Na2c03的混合溶液中加稀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当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盐酸才会与碳酸钠反应,所以如果洗涤剂含有NaOH和Na2cCh,可能会因为加入的盐酸过少,只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而得出洗涤剂中不含Na2cCh的错误结论。【拓展实验】由结论猜想三成立可知洗涤剂含有NaOH和Na2cO"步骤①证明了有碳酸钠,步骤②滴加氯化铁溶液的目的是要证明有氢氧化钠,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故实验现象为有红褐色沉淀产生。【讨论交流】(1)小旭实验①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的作用是检验并除去碳酸钠,排除对检验氢氧化的干扰。A、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气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因此不能用X氧化钙溶液;B、氢氧化钢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钢沉淀和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因此不能用氢氧化钢溶液:C、硝酸钙溶液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硝酸钠,可以用硝酸钙溶液:D、硝酸钢溶液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钢和硝酸钠,可以用硝酸钢溶液:E、氯化钢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钏和氯化钠,可以用氯化钢溶液。故选CDEo(2)氢氧化钠在空气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实验结论】洗涤剂中含有Na2c03和NaOH,厕所清洁剂的成分中含有盐酸,如果二者混合使用,盐酸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导致试剂失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6.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酸的化学性质,他们将一定量稀硫酸加入到盛有少量CuO的试管中,观察到黑色粉末全部溶解,溶液呈 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进一步确定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提出猜想】猜想一:;猜想二:H2s。4和CuSOa【资料查询】CuSCh溶液呈弱酸性,加入Zn粒时有极少量的气体产生。【实验探究】为了验证猜想,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方案一:取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石蕊试液,振荡,若观察到溶液显红色,则猜想二正确。方案二:取所得溶液少许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足量Zn粒,若观察到产生大量气体、 _等现象,则猜想二正确。【讨论交流】A、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方案一是错误的,其理由是.B、要使由H2s04和CuSO4组成的混合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uSO4,可向其中加入过量 (填序号)。a.CuOb.Cu(OH)2c.Cud.Cu(NO3)2【能力提升】向MgO和CuO的混合物12g中加入稀硫酸至恰好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生成Mg(OH)2和Cu(0H)2沉淀的总质量为15.6g,则参加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go【答案】蓝CuO+H2SO4=CuSO4+H2OCuSO4##硫酸铜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从蓝色变为无色硫酸铜溶液呈弱酸性,滴加石蕊也会变红 ab##ba16【解析】【详解】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溶液为黄色。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dnCuSOd+Hq。提出猜想:黑色粉末全部溶解则无氧化铜剩余,所以溶质一定有生成的硫酸铜,可能有剩余的硫酸。故猜想一:CuSO)。实验探窕:锌和硫酸反应生成氧气和硫酸锌,可看到大量气体。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因锌足量所以可看到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从蓝色变为无色。讨论交流:A、从资料查询可知硫酸铜溶液呈弱酸性,则只有硫酸铜滴加石蕊试液,石蕊也会变红,所以方案一错误。B、a.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过量的氧化铜不溶于水,溶质只有硫酸铜。b.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过量的氢氧化铜不溶于水,溶质只有硫酸铜。c.铜不和硫酸反应,无能除去硫酸。d.硝酸铜不和硫酸反应,且引入新的溶质硝酸铜。故选abo能力提升:Mg(OH)2和Cu(OH)2可看为MgOH2O和CuOH2O,通过H2O部分可以确定沉淀中氢氧根的质量。设沉淀中氢氧根的质量为xHQ〜2H〜20〃18 34身=15.6g_12gx=6Sg34x15.6g-12g x根据CuO+H2sO,=CuSO4+HQ,MgO+H2SO4=MgSO4+H,O,CuSO4+2NaOH=Na2SO4-K:u(OH)iI,MgSO,+2NaOH=Na2sOjMg(OH)2J。可知,沉淀中氢氧根的质量与氢氧化钠中氢氧根的赎丽所以参加反应气氧化钠的质量为6.8g+(Kxl00%)=16g。7.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小聪同学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过了一回儿后发现忘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于是他停止滴加稀硫酸。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展开了讨论。(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那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提出猜想)猜想一:溶质是Na2s04猜想二:溶质是Na2s。4和NaOH猜想三:溶质是o(查阅资料)Na2s04溶液呈中性(实验探究)小聪同学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醺溶液酚儆不变红色猜想一正确猜想二不正确方案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BaCb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猜想三正确方案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黑色CuO粉末,振荡—猜想三正确(方案评价)同学们对小聪的实验方案讨论后认为:①方案一存在缺陷,该方案不能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其原因是。②方案二也不能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③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方案三能够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并讨论除此方案外,还可以向烧杯的溶液中加入活泼金属或碳酸盐等物质进行证明。(实验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还需考虑一。【答案】2NaOH+H2SO4=Na2SO4+2H2ONa2sO」和H2s黑色粉末消失(或减少),溶液变蓝酚酬不变红色,溶液还可能显酸性(合理即可)硫酸钠和氯化钢反应生成硫酸钢和氯化钠,有白色沉淀出现,不能证明溶液中有H2so4(若有其他答案,意思接近合理即可)反应物的用量【解析】【详解】(提出问题)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则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2NaOH+H2so广Na2so4+2Hq,,(提出猜想)当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是Na2so4,当氢氧化钠过量时,溶质是Na2s04和NaOH,当稀硫酸过量时,溶质是硫酸钠和硫酸,故猜想三:溶质是Na2sO’和H2s04。(实验探究)猜想三正确,说明溶质是Na2so4和H2s04,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黑色CuO粉末,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酰溶液酚瓯不变红色猜想一正确猜想二不正确方案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BaCk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猜想三正确方案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黑色CuO粉末,振荡黑色粉末消失(或减少),溶液变蓝猜想三正确(方案评价)①当稀硫酸过量时,溶液为稀硫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液,硫酸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酣溶液变色,稀硫酸不能使酚醺溶液变色,故方案一存在缺陷,该方案不能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其原因是酚酸不变红色,溶液还可能显酸性(合理即可)。②硫酸钠和氯化钢反应生成硫酸钢和氯化钠,稀硫酸和氯化钢反应生成硫酸钢和盐酸,故方案二也不能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有白色沉淀出现,不能证明溶液中有H2s0」(若有其他答案,意思接近合理即可)。(实验反思)由题目可知,当反应物的量不同时,反应后物质组成成分不同,则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8.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在空气中久置的某氢氧化钠样品是否变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C、D四组探究实验。【查阅资料】氯化钙、氯化钢溶液都呈中性。【实验探究】取适量氢氧化钠样品,加足量的水溶解,将得到的溶液分别加入到四支试管中,再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足量)酚酰试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钙溶液,如图所示:Ca(OH),稀盐酸酚酎溶液〜CaCl?溶液氢氧化钠样品溶液【分析与结论】(1)上述四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序号)。(2)实验A中观察到现象,说明该氢氧化钠样品已经变质了:若该氢氧化钠样品已经变质,则C实验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继续探究】(3)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样品的变质程度,兴趣小组又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请完成下列表格: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一定量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氯化钢溶液振荡,静置,然后在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酸溶液—氢氧化钠样品部分变质【实验反思】(4)下列试剂可以分别代替(3)实验中足量氯化钢溶液和酚醺的是一(填序号)。A.足量氯化钙溶液;氯化镁溶液B.足量氢氧化钢溶液;氯化镁溶液C.酚酸溶液;足量氯化钢溶液 D.足量稀盐酸;酚酰溶液(5)为除去变质NaOH样品溶液中的碳酸钠,下列方法合理的是(填序号)。A.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B.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C.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钿溶液,过滤D.滴加适量的氯化钢溶液,过滤【答案】 B有气泡产生 Na2co3g(OH)2=2NaOH4€aCO.J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变为红色ACBC【解析】【详解】[分析与结论】(1)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酣溶液变红色,实验B中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但是不能确定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故上述四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B。(2)气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实验A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现象,说明该氢氧化钠样品已经变质了;若该氢氧化钠样品已经变质,C实验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则C实心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2CO3+€a(OH)2=2NaOH+CaCO3J..[继续探究](3)氢氧化钠样品部分变质,说明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钢反应生成碳酸钢和氯化钠,上层清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显碱性,滴加无色酚儆溶液,溶液变红色,故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变为红色。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一定量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溶液于试管中,先滴有白色沉淀生氢氧化钠加足量的氯化银溶液振荡,静置,然后在上层清液成,溶液变为红样品部分中滴加无色酚献溶液色变质[实验反思1(4)A、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不改变溶液的酸碱性,验证碳酸钠的存在,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验证氢氧化钠的存在,故A正确;B、碳酸钠和氢氧化钢反应生成碳酸钢和气氧化钠,验证了碳酸钠的存在,但是生成了氢氧化钠,影响气氧化钠的判断,故B不正确;C、加入酚猷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加入足量氯化钢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银反应生成碳酸领和氯化钠,产生沉淀,红色不褪去,说明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C正确;D、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可以验证碳酸钠的存在,不能验证氢氧化钠是否存在,故D不正确。故选AC。(5)A、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引入了氢氧化钙杂质,故A不正确;B、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过滤可以除去碳酸钙,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没有引入杂质,可以除去碳酸钠,故B正确:C、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钢溶液,碳酸钠和氢氧化钢反应生成碳酸钢和氢氧化钠,过滤可以除去碳酸钏,没有引入杂质,可以除去碳酸钠,故C正确;D、滴加适量的氯化铁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钊!反应生成碳酸钢和氟化钠,引入了氯化钠杂质,故D不正确。故选BC„9.用如图装置对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实验探究。步骤一:将打磨过的镁条放入三颈烧瓶中,关闭Ki、打开K2,加入一定量饱和NH4cl溶液,观察到镁条溶解、形成无色溶液、产生大量气泡。试管B中石蕊试纸变为蓝色。点燃E处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1)点燃E处气体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o(2)镁条与NH4cl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步骤二:已知:NH,+H2O=NH..H2Oo打开Ki,通入少量NH3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过滤、洗净、低温烘干得白色固体。(1)某同学猜想此白色固体是Mg(OH)2,理由是(写化学方程式):(2)取少量该白色固体,溶于适量的稀硝酸,再滴加AgNCh溶液,观察到.则该同学猜想不正确。资料:此白色固体为碱式氯化镁[Mgx(OH)yCl“,其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加热分解生成MgO、H20和HCL步骤三:取一定量该白色固体,充分加热,残留2.40g固体,将生成的气体用足量的AgNCh溶液吸收,生成5.74g沉淀。则白色固体的化学式为«【问题讨论】若步骤三中生成的气体未被AgNCh溶液完全吸收,则测得的Mgx(OH)yC12中y值(填“偏大”、"不变''或"偏小”)。【答案】 检验气体的纯度Mg+2NH4cl=MgCb+2NH3T+H2TMgC12+2NH.«H2O=Mg(OH)2l+2NH4cl白色浑浊##白色沉淀Mg3(OH)4cb偏大【解析】【详解】步骤一:⑴加热或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以防发生爆炸;⑵由试管B中湿润的红色石芨试纸变成蓝色,判断反应生成了氨气,点燃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判断反应生成了氢气,由此写出方程式:Mg+2NH4Cl=MgC12+2NHJ+H2T;

步骤二:⑴通入氨气,氨气和水反应生成NH3H2O,NH3H2O与MgCb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Mg(0H)2和NHCl,化学方程式为MgCb+2NHrH2O=Mg(OH)U+2NH4Cl;⑵Mg(OH)2可溶于适量稀硝酸生成Mg(NCh)2和H2O,再滴力「AgNCh溶液,无反应发生。由资料可知该白色沉淀为碱式氯化镁,溶于硝酸会产生Ch再滴加AgNO3溶液,会产生AgCl白色沉淀,从而产生白色浑浊的现象。步骤三:- 24残留固体为MgO,其质量为2.40g,可算出Mg的质量为2.40gx而xl00%=1.44g,5.74g沉淀是AgCl的质量,可算出Cl的质量为5.74gx焦xl00%=1.42g,Mg{-IICl的个数比为工誉:噌3:2,根据电荷守143.3 24 33.3恒可知OH的数目为3x(+2)-2=4,所以化学式为Mg3(OH)4Cl2.问题讨论若步骤三中生成的气体未被完全吸收,则会造成C1的质量偏少,利用电荷守恒算出的OH-的数目会偏大。10.一化学兴趣小组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瓶口有许多白色固体,请与他们一起探究。【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是否已变质,其变质程度如何?【探究原因】NaOH溶液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提出猜想】小娜同学提出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你的猜想是:o【实验探究一】小娜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丽实验时的现象。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醐试液—NaOH溶液部分变质【实验结论】NaOH溶液已部分变质,白色固体为NaOH和NazNCh的混合物。【实验反思】(1)下列物质不能替代小娜实验中CaCb溶液的是(填序号)。①BaCb溶液 ②Ca(NO3)2溶液 ③Ca(OH)2溶液【拓展应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0【实验探究二】兴趣小组想进一步为确定白色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他们设计了如下几种不同的实验

方案:【方案一】气体分析法。(2)图1所示(铁夹夹持的仪器是理想无摩擦注射器),把Xg固体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测定产生的CO2气体的体积.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3)有同学提出以图2代替图1中的收集装置,则所测CO2气体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不变“,理由是,你的改进方案是_ (4)也有人用图3装置测定CO2的质量(碱石灰的成分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则图3实验装置主要存在哪些缺陷?(写一条即可)。【方案二】沉淀分析法。(5)“操作1”的名称是(6)计算白色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答案】 CO2+2NaOH=Na2CO,+H2ONaOH溶液全部变质产生白色沉淀,酚煎试液变红③密封保存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活塞能回到原位置,则装置不漏气偏小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在水面覆盖一层植物油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水蒸气,同时被碱石灰吸收(或反应结束后装置内残留的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全部排出;或球形干燥管与空气相通,也会吸收空气的:氧化碳和水蒸气)

过滤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Na2co3+BaCl2=BaCOyJ+2NaCl106 197x 19.7g106x197~19.7gx=10.6g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萼xl00%=53%答:白色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3%。【解析】【详解】探究原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导致药品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i+H2O:提出猜想:药品一定变质了,要确定变质的程度。小明出了药品部分变质的猜想,那么你的猜想是:NaOH溶液全部变质:实验探究一:NaOH溶液部分变质,即溶液中有NaOH和Na2co3,先滴加足量的CaCb溶液,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则会有白色沉淀产生;足量的氯化钙除去了碳酸钠;再滴加酚敷试液,溶液部分变质那么存在NaOH溶液,溶液呈碱性,则酚酸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则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酚煎试液变红:实验反思:(1)为了不影响氢氧化钠的检验,所加入的试剂不能为碱性溶液或不能反应后生成碱性物质,而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且能与碳酸钠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钠,因此,不能使用①Ca(OH)2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故选:③;拓展应用:NaOH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所以应该密封保存:实验探究二:(2)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活塞能回到原位置,则装置不漏气;(3)以图2代替图1中的收集装置,由于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则所测CO?气体的体积会偏小;改进方案是:在水面上覆盖一层植物油;(4)观察图3实验装置中存在的缺陷有:①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水蒸气,同时被碱石灰吸收;②反应结束后装置内残留的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全部排出;③球形干燥管与空气相通,也会吸收空气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5)“操作1”是将与液体和固体分离,操作名称是过滤;

(6)见答案。11.过氧化氢(H2O2)可用于环境消毒,自身缓慢分解,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能快速分解。(1)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84消毒液也是生活中常见的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为NaClO,小明同学为了使消毒效果更好,将84消毒液和H2O2溶液混合使用,发现产生了大量气体。引发了小明的猜想,他边查阅资料边做了以下实验。资料:一般条件下,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猜想I:该气体可能是氧气。实验1: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再加入H2O2溶液,快速伸入带火星的木条。(2)实验现象:o结论I:说明猜想I成立,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猜想II:这里的氧气都是由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实验2:向锥形瓶中加入35mL84消毒液,注射器中吸入30mL5%的H2O2溶液,并将其平均分6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5mLH2Ch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所得气体的体积(见下表)。宜第1次笫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140280365370375X(3)结论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说明,猜想II(填"成立”或"不成立”)。依据是。(4)综合分析后推测x的数值是o(5)测得第3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o反思:将84消毒液和H2O2溶液混合使用并不能使消毒效果更好,两者发生化学反应反而会使消毒效果变差。【答案】MnO,【答案】MnO,2Ha-2HQ+C>2T木条复燃不成立前2次产生气体体积相同,第3次产生气体体积减少380NaCIO+也。?=NaCl+H,O+O,?【解析】【详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钵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钵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2)氧气具有助燃性,支持燃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3)根据实验数据,第1次产生气体体积为140mL-5mL=135mL,第2次产生气体体积为280mL-140mL-5mL=135mL,第3次产生气体体积为365mL-280mL-5mL=80mL,前2次产生气体体积相同,第3次产生气体体积减少,说明次氯酸钠参与了反应,且第三次反应完毕,猜想II不成立;(4)第4、5次再加入5mL过氧化氢溶液后,排出内部5mL气体,使气体体积增加5mL,所以x为380;(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次氯酸钠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NaCIO+H2O2=NaCl+H2O+O2To.化学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铁生锈的条件后,对暖宝宝的成分(如图1)感到好奇,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TOC\o"1-5"\h\z日产品名称】一次性发热贴 ,;I I"主要成分】铁粉、活性炭、水、吸水性树脂、食盐!I »!【产品性能】平均温度53℃,持续时间NlOh :、 /"i1"【查阅资料】(1)暖宝宝的发热原理是铁粉腐蚀过程中放出热量;加入活性炭能形成微电池,反应更快。(2)铁的腐蚀分为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两种:①铁在硫酸等酸性条件下发生析氢腐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铁吸氧腐蚀的总反应为4Fe+3O?+=4Fe(OH)3,请补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出问题】哪些因素会影响铁吸氧腐蚀的速率【设计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5组实验。【实验记录】每组实验加入铁炭总质量为24g,食盐水体积为7.5mL,恰好能将固体润湿。因素序号铁炭质量比食盐水浓度/%示数差3cm所用时间/s10分钟时温度升高值/oC12:126907.824:1261704.236:1261903.342:113140652:16.51406【解释与结论】(1)通过实验发现,铁炭质量比对铁吸氧腐蚀速率的影响是.(2)分析食盐水浓度对铁吸氧腐蚀速率的影响应对比实验(填实验序号)。(3)示数差3cm是指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3cm。U型管内液面向左偏移的原因是。【反思与评价】(1)有同学提出应该再加一组实验,研究铁炭质量比为2:1、食盐水浓度为3.3%时的实验数据,你觉得是否有必要,并说明理由 0(2)依据上述数据,你认为制作发热贴应选择的原料配比,并说明理由。【答案】Fe+H2sO4=FeSO4+H2T6H2O在食盐水浓度等其他条件相同时,铁炭质量比2:1、4:1、6:1中,铁炭质量比越小,铁吸氧腐蚀速率越快1、4、5铁吸氧腐蚀过程中消耗氧气造成的气压减小的趋势大于反应放热造成的气压增大的趋势,所以瓶内总气压减小,U型管内液面向左偏移没必要,因为铁炭质量比2:1、食盐水浓度减小到6.5%时,反应速率已无变化铁炭质量比2:1、食盐水浓度26%,因为升温速率快【解析】【详解】【查阅资料】(2)①铁在硫酸等酸性条件下发生析氢腐蚀,生成硫酸亚题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T;故填:Fe+H/SO4=FeSO,+H2T;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推出铁吸氧腐蚀的总反应中应补:6H20;故填:6Hq;【解释与结论】(1)从实验记录表中分析可知:在食盐水浓度等其他条件相同时,铁炭质量比2:1、4:1、6:I中,铁炭质量比越小,铁吸氧腐蚀速率越快;故填:在食盐水浓度等其他条件相同时,铁炭质量比越小,铁吸氧腐蚀速率越快;(2)分析食盐水浓度对铁吸氧腐蚀速率的影响时,要遵从惟一变量原则:即食盐水浓度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在分析食盐水浓度对铁吸氧腐蚀速率的影响应对比实验时,应该选择:1、4、5;故填:1、4、5;(3)示数差3cm是指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3cm。U型管内液面向左偏移的原因是:铁吸氧腐蚀过程中消耗氧气造成的气压减小的趋势大于反应放热造成的气压增大的趋势,所以瓶内总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为了使内外气亚平衡,外界大气压将U型管内的液面向左压如,出现液面向左偏移现象:故填:铁吸氧腐蚀过程中消耗氧气造成的气压减小的趋势大于反应放热造成的气压增大的趋势,所以瓶内总气压减小,U型管内液面向左偏移;【反思与评价】(1)有同学提出应该再加•组实验,研究铁炭质量比为2:1、食盐水浓度为3.3%时的实验数据,没必要,因为从实验记录表因素序号4、5中可知:当铁炭质量比2:1、食盐水浓度减小到6.5%时,反应速率已无变化,所以没有必要;故填:没必要,因为铁炭质量比2:1、食盐水浓度减小到6.5%时,反应速率已无变化;(2)从实验记录表中综合分析可知:制作发热贴应选择的原料配比为:铁炭质量比2:1、食盐水浓度26%,因为此时升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