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的刺吸式害虫课件_第1页
几种常见的刺吸式害虫课件_第2页
几种常见的刺吸式害虫课件_第3页
几种常见的刺吸式害虫课件_第4页
几种常见的刺吸式害虫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几种常见刺吸式昆虫几种常见刺吸式昆虫1刺吸式昆虫的形态特征红蜘蛛棉铃虫蓟马刺吸式昆虫的形态特征红蜘蛛棉铃虫蓟马2刺吸式昆虫特点它们是园林植物昆虫中很大很广很多的一个类群、有害虫、也有益虫。园林植保习惯上称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为“微型害虫”或“五小害虫(即蚜虫、蚧虫、叶螨、粉虱、蓟马)。它们亲缘中的分类地位差别是很大的,但危害方式十分相似。发生与危害特点有以下4点:(1)除蓟马外,都是以细长的针管状口器刺吸植物体表或浅层组织(叶、花、果、皮)中的营养汁液,可以不造成植物组织形态残缺,但在不断地进行“吸血抽髓”式榨取植物营养;(2)形体较小,甚至极小,但繁殖率很高,繁殖速度很快,数量极多;(3)多数是集中覆盖植物体表,群集危害;(4)大多数个体生命期较短,但全年发生世代多。

刺吸式昆虫特点它们是园林植物昆虫中很大很广很多的一个类群、有3刺吸式口器害虫宏观的危害性呈现以下特点①侵害植物以“量”取胜;②群体危害期长且容易重叠发生;③易借助各种媒介传播扩散蔓延;④各类环境都易发生;⑤容易产生抗药性;⑥多数是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病毒、类菌质体)的携带者和中间传媒。刺吸式口器害虫宏观的危害性呈现以下特点①侵害植物以“量”取胜4

一、枣红蜘蛛

1、生物学地位:枣红蜘蛛属蛛形纲、蜱螨亚纲、真螨目、叶螨科、叶螨属。又称朱砂叶螨、棉红蜘蛛,南北各枣区均有发生,除危害枣树外,还危害棉花、豆类、茄子等大田作物和桑树、桃树等树木。

一、枣红蜘蛛

1、生物学地位:枣红蜘蛛属蛛形纲、蜱螨亚纲52、枣红蜘蛛形态特征成螨

椭圆形、锈红色或深红色、背毛26根,有足4对。雌成螨长约0.48毫米,体两侧有黑斑2对。雄成螨长约0.35毫米。

圆球形、直径约0.13毫米。初产时无色透明,孵化前变微红色。

成螨2、枣红蜘蛛形态特征成螨

椭圆形、锈红色或深红色、背毛266幼螨

近圆形、有足3对,长约0.05毫米,浅红色,稍透明。成若螨后有足4对。幼螨幼螨73、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北方地区每年发生12—15代,南方各枣区每年发生18—20代。以雌成螨和若螨在树皮裂缝、杂草根际和土缝隙中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4月中旬,枣树萌芽时出蛰危害活动。该虫除两性生殖外,还有孤雌生殖习性,成螨1生可产卵50—150粒,卵散产,多产于叶背。成螨、若螨均在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危害。6—8月份时该虫发生高峰期,高温、干旱和刮风利于该虫的发生和传播,气温高于350C时,停止繁殖。强降雨对其繁殖有抑制作用。10月中下旬,开始越冬。3、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北方地区每年发生12—15代,南方各枣84、枣红蜘蛛危害症状以成螨、若螨集中在果树或蔬菜的叶芽和叶片刺吸汁液,大发生的年份或季节也可以危害果实。果树芽严重受害后,不能继续发育甚至死亡;叶片受害初期,常呈现失绿的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大成片,以至整叶焦黄而提早脱落。4、枣红蜘蛛危害症状以成螨、若螨集中在果树或蔬菜的叶芽和叶片95、防治方法

根据枣红蜘蛛的生物学习性,可应用农业、物理、和化学防治措施。(1)人工防治在越冬卵孵化前刮树皮并集中烧毁,刮皮后在树干涂白(石灰水)杀死大部分越冬卵。(2)农业防治根据枣红蜘蛛越冬卵孵化规律和孵化后首先在杂草上取食繁殖的习性,早春进行翻地,清除地面杂草,保持越冬卵孵化期间田间没有杂草,使红蜘蛛因找不到食物而死亡(3)物理防治可在枣树发芽和枣红蜘蛛即将上树危害前(约4月下旬),应用无毒不干粘虫胶在树干中涂一闭合粘胶环,环宽约1厘米,2个月左右再涂一次,即可阻止枣红蜘蛛向树上转移危害,效果可达95%以上。5、防治方法根据枣红蜘蛛的生物学习性,可应用农业、物理、和10(4)生物防治田间枣红蜘蛛的种类很多,据调查主要有中华草蛉、食螨瓢虫和捕食螨类等,其中优以中华草蛉种群数量较多,对枣红蜘蛛的捕食量较大,保护和增加天敌数量可增强其对枣红蜘蛛种群的控制作用。(5)化学防治应用螨危4000-5000倍(每瓶100毫升兑水800-1000市斤)均匀喷雾,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1500倍液,20%螨死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2000倍液,1.8%齐螨素乳油6000~8000倍等均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4)生物防治田间枣红蜘蛛的种类很多,据调查主要有中华草蛉11二、棉铃虫1、生物学地位: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整个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形态特征:卵:半球形,初产乳白色,近孵化时变为紫褐色,卵壳上有网状花纹。幼虫:体长30-42毫米,体色变化很大,有淡绿、淡红、黄绿等体色,背线一般有2条或4条,虫体各节有毛瘤12个,幼虫一般为6龄二、棉铃虫1、生物学地位: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整个发育过12蛹:被蛹,纺锤形,蛹体长17-21毫米,黄褐色。成虫:体长15~20毫米,雌蛾红褐色,雄蛾灰绿色。翅展31~40毫米,前翅赭褐或赭绿色,内横线、中横线、外横线波浪形,外横线外侧有深灰色宽带,肾形纹和环形纹暗褐色,中横线由肾形纹的下方斜伸到后缘,其末端到达环形纹的正下方。后翅灰白色,沿外缘有黑褐色宽带,在宽带中央有2个相连的白卵斑。蛹:被蛹,纺锤形,蛹体长17-21毫米,黄褐色。132、危害该虫是棉花蕾铃期重要的钻蛀性害虫,主要蛀食蕾、花、铃,其次食害嫩叶。取食后,嫩叶呈孔洞或缺刻;花蕾被蛀后,苞叶张开发黄,2-3天随即脱落;食害柱头和花药,使之不能授粉结铃。青铃被害后蛀成孔洞,诱发病菌侵染,造成烂铃。在栽培的作物中,除棉花外,还危害小麦、玉米、高粱、番茄、豆类、瓜类等2、危害该虫是棉花蕾铃期重要的钻蛀性害虫,主要蛀食蕾、花、铃143、防治措施对棉铃虫的防治,应避免单一使用化学农药,可采取以下“五结合”的综合配套措施进行防治:一是结合虫情调查,加强预测预报,准确掌握棉铃虫的发生动态,为大面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二是结合种植结构调整,适度种植抗虫棉品种,适当迟播短季棉,尽量避开第二代棉铃虫的发生。3、防治措施对棉铃虫的防治,应避免单一使用化学农药,可采取以15三是结合栽培模式的改革,在每亩棉田中种植300~500株玉米或高粱等高秆作物,可起到诱蛾前往产卵、集中杀灭的良好效果。四是结合整枝打顶,摘除傍心、虫花和无效花蕾,并带到由外集中处理,以此压低虫源基数。五是结合生物防治,在田间释放“二虫”,即在第二代棉铃虫卵粒初孵盛期,每亩释放赤眼蜂1.5~2万头,或释放草岭5000~6000头,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三是结合栽培模式的改革,在每亩棉田中种植300~500株玉米16番茄棉铃虫棉铃虫是世界性害虫,幼虫食性杂、危害重。以幼虫蛀食蕾、花、果,偶尔也蛀茎,并且食害嫩茎、叶和芽。主要危害形式是蛀果,是番茄的大害虫。蕾受害后,苞叶张开变成黄绿色,2~3天后脱落。幼果常被吃空或引起腐烂而脱落,造成严重减产。番茄受害状番茄棉铃虫棉铃虫是世界性害虫,幼虫食性杂、危害重。以幼虫蛀食17成虫于夜间交配产卵,95%的卵散产于番茄植株的顶尖至第四复叶层的嫩梢、嫩叶、果萼、茎基上,初孵幼虫仅能啃食嫩叶尖及花蕾成凹点,一般在3龄开始蛀果,4~5龄转果蛀食频繁,6龄相对减弱。早期幼虫喜食青果,近老熟时则喜食成熟果及嫩叶。幼虫共6龄。第一代成虫发生期与番茄、瓜类作物花期相遇,加之气温适宜,因此产卵量大增,使第二代棉铃虫成为危害最严重的世代。成虫于夜间交配产卵,95%的卵散产于番茄植株的顶尖至第四复叶18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在卵孵化盛期,每亩喷洒BT乳剂,HD—1等生物制剂200克或25%灭幼脲悬浮剂600倍液对棉铃虫有一定防治效果;也可在棉铃虫产卵始期至盛、末期释放赤眼蜂,每亩释放1.5万头,隔3~5天再放1次,连续3~4次,卵寄生率可达80%。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在卵孵化盛期,每亩喷洒BT乳剂,H19(2)化学防治:田间百株卵量达20~30粒时,掌握在半数卵开始变黑时开始喷洒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1000倍液。3龄前喷洒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或10%[1比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辛·甲·高氯乳油(棉虫净)等。注意交替轮换用药。采收前9天停止用药。(2)化学防治:田间百株卵量达20~30粒时,掌握在半数卵开20三、蓟马1、形态特征蓟马属于缨翅目。成虫体长约1毫米,金黄色,卵长0.2毫米,长椭圆形,淡黄色。肉眼可见叶背面成虫、若虫。成虫多在叶脉间吸取汁液,因其较小不易看到,生产中常被忽视。三、蓟马1、形态特征21分类

瓜蓟马瓜蓟马又称棕榈蓟马、棕黄蓟马。成虫、若虫以锉吸式口器取食心叶、嫩芽、花器和幼果汁液,嫩叶嫩梢受害,组织变硬缩小,茸毛变灰褐或黑褐色,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幼瓜受害,果实硬化,瓜毛变黑,造成落瓜。瓜蓟马成虫活跃、善飞、怕光,多在节瓜嫩梢或幼瓜的毛丛中取食,少数在叶背为害。雌成虫主要行孤雌生殖,也偶有两性生殖;卵散产于叶肉组织内,每雌产卵22~35粒,若虫也怕光,到3龄末期停止取食,坠落在表土。分类瓜蓟马22葱蓟马葱蓟马又称烟蓟马、棉蓟马,体型较大,体长约1.2~1.4毫米,体色自浅黄色至深褐色不等。年发生8~10代,世代重叠。主要受害的作物有葱、洋葱、大蒜等百合科蔬菜和葫芦科、茄科蔬菜及棉花等。保护地栽培环境条件有利于蓟马的发生,由于其繁殖速度快,若不及时防治,会造成灾害性危害,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及果实的品质。葱蓟马23稻蓟马稻蓟马寄主有稻、麦、稗、看麦娘等,稻管蓟马主要危害穗粒和花器,引起籽粒不实。若危害心叶,常引起叶片扭曲,叶鞘不能伸展,还破坏颖壳,形成空粒。秧苗4~5叶期卵量最多,多产于水稻分蘖期,初孵若虫多潜入未展开的心叶、叶鞘或卷叶内取食。自第2龄起大部分群集在叶尖上为害,使叶尖纵卷枯黄。3、4龄隐藏在卷缩枯黄的叶缘和叶尖内,不再取食,也不大活动,直至羽化。稻蓟马24

2、危害状况

蓟马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植株幼嫩组织(枝梢、叶片、花、果实等)汁液,被害的嫩叶、嫩梢变硬卷曲枯萎,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幼嫩果实(如茄子、黄瓜、西瓜等)被害后会硬化,严重时造成落果,影响产量和品质。被蓟马危害的水稻

2、危害状况

蓟马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植株幼嫩组织(枝梢、叶片25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早春清除田间杂草和枯枝残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成虫和若虫。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减轻为害。物理防治利用蓟马趋蓝色的习性,在田间设置蓝色粘板,诱杀成虫,粘板高度与作物持平。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26化学防治可选择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或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500倍、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20%毒·啶乳油1500倍、4.5%高氯乳油1000倍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5%溴虫氰菊酯1000倍混合喷雾,见效快,持效期长。为提高防效,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在喷雾防治时,应全面细致,减少残留虫口化学防治27谢谢观看谢谢观看28几种常见刺吸式昆虫几种常见刺吸式昆虫29刺吸式昆虫的形态特征红蜘蛛棉铃虫蓟马刺吸式昆虫的形态特征红蜘蛛棉铃虫蓟马30刺吸式昆虫特点它们是园林植物昆虫中很大很广很多的一个类群、有害虫、也有益虫。园林植保习惯上称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为“微型害虫”或“五小害虫(即蚜虫、蚧虫、叶螨、粉虱、蓟马)。它们亲缘中的分类地位差别是很大的,但危害方式十分相似。发生与危害特点有以下4点:(1)除蓟马外,都是以细长的针管状口器刺吸植物体表或浅层组织(叶、花、果、皮)中的营养汁液,可以不造成植物组织形态残缺,但在不断地进行“吸血抽髓”式榨取植物营养;(2)形体较小,甚至极小,但繁殖率很高,繁殖速度很快,数量极多;(3)多数是集中覆盖植物体表,群集危害;(4)大多数个体生命期较短,但全年发生世代多。

刺吸式昆虫特点它们是园林植物昆虫中很大很广很多的一个类群、有31刺吸式口器害虫宏观的危害性呈现以下特点①侵害植物以“量”取胜;②群体危害期长且容易重叠发生;③易借助各种媒介传播扩散蔓延;④各类环境都易发生;⑤容易产生抗药性;⑥多数是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病毒、类菌质体)的携带者和中间传媒。刺吸式口器害虫宏观的危害性呈现以下特点①侵害植物以“量”取胜32

一、枣红蜘蛛

1、生物学地位:枣红蜘蛛属蛛形纲、蜱螨亚纲、真螨目、叶螨科、叶螨属。又称朱砂叶螨、棉红蜘蛛,南北各枣区均有发生,除危害枣树外,还危害棉花、豆类、茄子等大田作物和桑树、桃树等树木。

一、枣红蜘蛛

1、生物学地位:枣红蜘蛛属蛛形纲、蜱螨亚纲332、枣红蜘蛛形态特征成螨

椭圆形、锈红色或深红色、背毛26根,有足4对。雌成螨长约0.48毫米,体两侧有黑斑2对。雄成螨长约0.35毫米。

圆球形、直径约0.13毫米。初产时无色透明,孵化前变微红色。

成螨2、枣红蜘蛛形态特征成螨

椭圆形、锈红色或深红色、背毛2634幼螨

近圆形、有足3对,长约0.05毫米,浅红色,稍透明。成若螨后有足4对。幼螨幼螨353、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北方地区每年发生12—15代,南方各枣区每年发生18—20代。以雌成螨和若螨在树皮裂缝、杂草根际和土缝隙中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4月中旬,枣树萌芽时出蛰危害活动。该虫除两性生殖外,还有孤雌生殖习性,成螨1生可产卵50—150粒,卵散产,多产于叶背。成螨、若螨均在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危害。6—8月份时该虫发生高峰期,高温、干旱和刮风利于该虫的发生和传播,气温高于350C时,停止繁殖。强降雨对其繁殖有抑制作用。10月中下旬,开始越冬。3、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北方地区每年发生12—15代,南方各枣364、枣红蜘蛛危害症状以成螨、若螨集中在果树或蔬菜的叶芽和叶片刺吸汁液,大发生的年份或季节也可以危害果实。果树芽严重受害后,不能继续发育甚至死亡;叶片受害初期,常呈现失绿的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大成片,以至整叶焦黄而提早脱落。4、枣红蜘蛛危害症状以成螨、若螨集中在果树或蔬菜的叶芽和叶片375、防治方法

根据枣红蜘蛛的生物学习性,可应用农业、物理、和化学防治措施。(1)人工防治在越冬卵孵化前刮树皮并集中烧毁,刮皮后在树干涂白(石灰水)杀死大部分越冬卵。(2)农业防治根据枣红蜘蛛越冬卵孵化规律和孵化后首先在杂草上取食繁殖的习性,早春进行翻地,清除地面杂草,保持越冬卵孵化期间田间没有杂草,使红蜘蛛因找不到食物而死亡(3)物理防治可在枣树发芽和枣红蜘蛛即将上树危害前(约4月下旬),应用无毒不干粘虫胶在树干中涂一闭合粘胶环,环宽约1厘米,2个月左右再涂一次,即可阻止枣红蜘蛛向树上转移危害,效果可达95%以上。5、防治方法根据枣红蜘蛛的生物学习性,可应用农业、物理、和38(4)生物防治田间枣红蜘蛛的种类很多,据调查主要有中华草蛉、食螨瓢虫和捕食螨类等,其中优以中华草蛉种群数量较多,对枣红蜘蛛的捕食量较大,保护和增加天敌数量可增强其对枣红蜘蛛种群的控制作用。(5)化学防治应用螨危4000-5000倍(每瓶100毫升兑水800-1000市斤)均匀喷雾,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1500倍液,20%螨死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2000倍液,1.8%齐螨素乳油6000~8000倍等均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4)生物防治田间枣红蜘蛛的种类很多,据调查主要有中华草蛉39二、棉铃虫1、生物学地位: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整个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形态特征:卵:半球形,初产乳白色,近孵化时变为紫褐色,卵壳上有网状花纹。幼虫:体长30-42毫米,体色变化很大,有淡绿、淡红、黄绿等体色,背线一般有2条或4条,虫体各节有毛瘤12个,幼虫一般为6龄二、棉铃虫1、生物学地位: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整个发育过40蛹:被蛹,纺锤形,蛹体长17-21毫米,黄褐色。成虫:体长15~20毫米,雌蛾红褐色,雄蛾灰绿色。翅展31~40毫米,前翅赭褐或赭绿色,内横线、中横线、外横线波浪形,外横线外侧有深灰色宽带,肾形纹和环形纹暗褐色,中横线由肾形纹的下方斜伸到后缘,其末端到达环形纹的正下方。后翅灰白色,沿外缘有黑褐色宽带,在宽带中央有2个相连的白卵斑。蛹:被蛹,纺锤形,蛹体长17-21毫米,黄褐色。412、危害该虫是棉花蕾铃期重要的钻蛀性害虫,主要蛀食蕾、花、铃,其次食害嫩叶。取食后,嫩叶呈孔洞或缺刻;花蕾被蛀后,苞叶张开发黄,2-3天随即脱落;食害柱头和花药,使之不能授粉结铃。青铃被害后蛀成孔洞,诱发病菌侵染,造成烂铃。在栽培的作物中,除棉花外,还危害小麦、玉米、高粱、番茄、豆类、瓜类等2、危害该虫是棉花蕾铃期重要的钻蛀性害虫,主要蛀食蕾、花、铃423、防治措施对棉铃虫的防治,应避免单一使用化学农药,可采取以下“五结合”的综合配套措施进行防治:一是结合虫情调查,加强预测预报,准确掌握棉铃虫的发生动态,为大面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二是结合种植结构调整,适度种植抗虫棉品种,适当迟播短季棉,尽量避开第二代棉铃虫的发生。3、防治措施对棉铃虫的防治,应避免单一使用化学农药,可采取以43三是结合栽培模式的改革,在每亩棉田中种植300~500株玉米或高粱等高秆作物,可起到诱蛾前往产卵、集中杀灭的良好效果。四是结合整枝打顶,摘除傍心、虫花和无效花蕾,并带到由外集中处理,以此压低虫源基数。五是结合生物防治,在田间释放“二虫”,即在第二代棉铃虫卵粒初孵盛期,每亩释放赤眼蜂1.5~2万头,或释放草岭5000~6000头,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三是结合栽培模式的改革,在每亩棉田中种植300~500株玉米44番茄棉铃虫棉铃虫是世界性害虫,幼虫食性杂、危害重。以幼虫蛀食蕾、花、果,偶尔也蛀茎,并且食害嫩茎、叶和芽。主要危害形式是蛀果,是番茄的大害虫。蕾受害后,苞叶张开变成黄绿色,2~3天后脱落。幼果常被吃空或引起腐烂而脱落,造成严重减产。番茄受害状番茄棉铃虫棉铃虫是世界性害虫,幼虫食性杂、危害重。以幼虫蛀食45成虫于夜间交配产卵,95%的卵散产于番茄植株的顶尖至第四复叶层的嫩梢、嫩叶、果萼、茎基上,初孵幼虫仅能啃食嫩叶尖及花蕾成凹点,一般在3龄开始蛀果,4~5龄转果蛀食频繁,6龄相对减弱。早期幼虫喜食青果,近老熟时则喜食成熟果及嫩叶。幼虫共6龄。第一代成虫发生期与番茄、瓜类作物花期相遇,加之气温适宜,因此产卵量大增,使第二代棉铃虫成为危害最严重的世代。成虫于夜间交配产卵,95%的卵散产于番茄植株的顶尖至第四复叶46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在卵孵化盛期,每亩喷洒BT乳剂,HD—1等生物制剂200克或25%灭幼脲悬浮剂600倍液对棉铃虫有一定防治效果;也可在棉铃虫产卵始期至盛、末期释放赤眼蜂,每亩释放1.5万头,隔3~5天再放1次,连续3~4次,卵寄生率可达80%。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在卵孵化盛期,每亩喷洒BT乳剂,H47(2)化学防治:田间百株卵量达20~30粒时,掌握在半数卵开始变黑时开始喷洒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1000倍液。3龄前喷洒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或10%[1比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辛·甲·高氯乳油(棉虫净)等。注意交替轮换用药。采收前9天停止用药。(2)化学防治:田间百株卵量达20~30粒时,掌握在半数卵开48三、蓟马1、形态特征蓟马属于缨翅目。成虫体长约1毫米,金黄色,卵长0.2毫米,长椭圆形,淡黄色。肉眼可见叶背面成虫、若虫。成虫多在叶脉间吸取汁液,因其较小不易看到,生产中常被忽视。三、蓟马1、形态特征49分类

瓜蓟马瓜蓟马又称棕榈蓟马、棕黄蓟马。成虫、若虫以锉吸式口器取食心叶、嫩芽、花器和幼果汁液,嫩叶嫩梢受害,组织变硬缩小,茸毛变灰褐或黑褐色,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幼瓜受害,果实硬化,瓜毛变黑,造成落瓜。瓜蓟马成虫活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