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涉江采芙蓉优秀公开课课件_第1页
高一语文涉江采芙蓉优秀公开课课件_第2页
高一语文涉江采芙蓉优秀公开课课件_第3页
高一语文涉江采芙蓉优秀公开课课件_第4页
高一语文涉江采芙蓉优秀公开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涉江采芙蓉第三高级中学林秋琪涉江采芙蓉第三高级中学1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分析诗歌意象,感悟诗歌的画面美;3.掌握诗歌的艺术手法,体会诗歌的情感美。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

夏冰解读诗歌的四个层次:1

、诵读—疏通—感受2、意象—意境—情感3、手法—效果—情感4、背景—特点—价值夏冰解读诗歌的四个层次:1

、诵读—疏通—感受3《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高一语文涉江采芙蓉优秀公开课课件4翻译诗句,整体感悟渡过江水去采撷那莲花,岸边的洼地里,还长着数不清的兰草。采了花要送谁呢?我所思念的人啊,却在遥远的地方。回首眺望故乡,迢迢长路却是无尽的遥远。虽然心意相同却分居两地,在思念的忧伤中一直到老。翻译诗句,整体感悟渡过江水去采撷那莲花,岸边的洼地里,还长着5第二步:意象—意境—情感

诗歌主要借什么意象来表达情感?芙蓉第二步:意象—意境—情感诗歌主要借什么意象来表达情感?芙蓉6关于“芙蓉”这个意象:“芙蓉”又叫莲,荷花,芙蕖、菡萏。1、“莲”:《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纯洁的代表。2、“莲”与“怜”谐音,“莲子”的谐音是“怜子”,换成今天的话,就是“(我)爱你”。——象征男女爱慕之情。3、“芙蓉”的谐音是“夫容”,表现的是妇人对丈夫的思念。

——抒情主人公似乎是“她”!关于“芙蓉”这个意象:“芙蓉”又叫莲,荷花,芙蕖、菡萏。7芙蓉和涉江,兰泽,芳草,远道,旧乡等意象一起组成了意境。1、“涉江”,除了渡江之外,还是屈原的一部作品《楚辞·涉江》,写屈原被贬流放,暗含流浪在外之意。2、“远道”“旧乡”,也似乎暗示是外出的男子对故乡的回望。3、把“芙蓉、兰和芳草”放在一起看,容易想到的是屈原在《离骚》中,以各种香草比喻美德和高洁的品质。

——抒情主人公似乎也可以是“他”!芙蓉和涉江,兰泽,芳草,远道,旧乡等意象一起组成了意境。1、8“对写法”:对写法又谓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简单说就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不忘自己。第三步:手法—效果—情感“对写法”:第三步:手法—效果—情感9诗歌两个画面不是先后的,而是分隔、同时显现的: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显得那样的孤独凄清;一边是云烟缥缈的远方,隐隐约约摇晃着怅然回望的丈夫的身影,那一闪而隐的面容,竟是那般愁苦!诗歌两个画面不是先后的,而是分隔、同时显现的:10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从对方设想,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诗人自己“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尽在其中,写妻子心焦丈夫,正是诗人牵挂妻子,这样思亲之情抒发得更为深沉,更为曲折。——全诗运用对写手法杜甫《月夜》“11第四步:背景—特点—价值《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桓灵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矛盾极为尖锐,下层人民深受水深火热的痛苦。在统治阶级内部,政治腐败黑暗,外戚宦官和地方豪强垄断政治,彼此又争斗不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下层知识分子既无社会地位,又无政治前途,他们往往落魄江湖,背井离乡,辛苦辗转,走投无路,失意彷徨。这些人文化素养较高,熟悉《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又能吸收汉乐府的营养,来抒写自己的人生。第四步:背景—特点—价值《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12“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社会制度中,我们只有漂泊在外,永远没有衣锦还乡的日子,注定人生的抱负不能施展,这就是我们不可更改的命运。——这就变成了对整个时代和人生的反思。这有这个时代这样遭遇的人才能有这样的哲学思考。“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在这样的时代这13高度评价钟嵘称之“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刘勰称之

“五言之冠冕”高度评价钟嵘称之14汉末文人不从自己的角度落笔,而借用思妇的口吻来抒情,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在那个时代,女性只能把全部的生命寄托于爱情和婚姻。——“思人”是女性独有的视角。其次,女性情感的深婉细腻,是男性所不及的。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意蕴丰厚的意象和意境。——女性为主人公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第三,这些汉末文人对女性不仅有真诚的理解与同情,抒写女性的不幸,也融入了自己饱经忧患与痛苦的人生体验。——汉末文人具备以女性角度抒写情感的可能。汉末文人不从自己的角度落笔,而借用思妇的口吻来抒情,是什么原15《涉江采芙蓉》是一首绝美的诗,没有浮躁的华美,用清淡自然的笔触,写出了一世的悲苦。

结语《涉江采芙蓉》是一首绝美的诗,没有浮躁的华美,用16作业“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古诗十九首》之一写一段赏析的文字,可以从意象的内涵,手法的运用,以及如何体现对人生的反思等角度来写你的理解。字数300左右,多则不限。作业“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17涉江采芙蓉第三高级中学林秋琪涉江采芙蓉第三高级中学18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分析诗歌意象,感悟诗歌的画面美;3.掌握诗歌的艺术手法,体会诗歌的情感美。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19

夏冰解读诗歌的四个层次:1

、诵读—疏通—感受2、意象—意境—情感3、手法—效果—情感4、背景—特点—价值夏冰解读诗歌的四个层次:1

、诵读—疏通—感受20《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高一语文涉江采芙蓉优秀公开课课件21翻译诗句,整体感悟渡过江水去采撷那莲花,岸边的洼地里,还长着数不清的兰草。采了花要送谁呢?我所思念的人啊,却在遥远的地方。回首眺望故乡,迢迢长路却是无尽的遥远。虽然心意相同却分居两地,在思念的忧伤中一直到老。翻译诗句,整体感悟渡过江水去采撷那莲花,岸边的洼地里,还长着22第二步:意象—意境—情感

诗歌主要借什么意象来表达情感?芙蓉第二步:意象—意境—情感诗歌主要借什么意象来表达情感?芙蓉23关于“芙蓉”这个意象:“芙蓉”又叫莲,荷花,芙蕖、菡萏。1、“莲”:《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纯洁的代表。2、“莲”与“怜”谐音,“莲子”的谐音是“怜子”,换成今天的话,就是“(我)爱你”。——象征男女爱慕之情。3、“芙蓉”的谐音是“夫容”,表现的是妇人对丈夫的思念。

——抒情主人公似乎是“她”!关于“芙蓉”这个意象:“芙蓉”又叫莲,荷花,芙蕖、菡萏。24芙蓉和涉江,兰泽,芳草,远道,旧乡等意象一起组成了意境。1、“涉江”,除了渡江之外,还是屈原的一部作品《楚辞·涉江》,写屈原被贬流放,暗含流浪在外之意。2、“远道”“旧乡”,也似乎暗示是外出的男子对故乡的回望。3、把“芙蓉、兰和芳草”放在一起看,容易想到的是屈原在《离骚》中,以各种香草比喻美德和高洁的品质。

——抒情主人公似乎也可以是“他”!芙蓉和涉江,兰泽,芳草,远道,旧乡等意象一起组成了意境。1、25“对写法”:对写法又谓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简单说就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不忘自己。第三步:手法—效果—情感“对写法”:第三步:手法—效果—情感26诗歌两个画面不是先后的,而是分隔、同时显现的: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显得那样的孤独凄清;一边是云烟缥缈的远方,隐隐约约摇晃着怅然回望的丈夫的身影,那一闪而隐的面容,竟是那般愁苦!诗歌两个画面不是先后的,而是分隔、同时显现的:27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从对方设想,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诗人自己“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尽在其中,写妻子心焦丈夫,正是诗人牵挂妻子,这样思亲之情抒发得更为深沉,更为曲折。——全诗运用对写手法杜甫《月夜》“28第四步:背景—特点—价值《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桓灵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矛盾极为尖锐,下层人民深受水深火热的痛苦。在统治阶级内部,政治腐败黑暗,外戚宦官和地方豪强垄断政治,彼此又争斗不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下层知识分子既无社会地位,又无政治前途,他们往往落魄江湖,背井离乡,辛苦辗转,走投无路,失意彷徨。这些人文化素养较高,熟悉《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又能吸收汉乐府的营养,来抒写自己的人生。第四步:背景—特点—价值《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29“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社会制度中,我们只有漂泊在外,永远没有衣锦还乡的日子,注定人生的抱负不能施展,这就是我们不可更改的命运。——这就变成了对整个时代和人生的反思。这有这个时代这样遭遇的人才能有这样的哲学思考。“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在这样的时代这30高度评价钟嵘称之“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刘勰称之

“五言之冠冕”高度评价钟嵘称之31汉末文人不从自己的角度落笔,而借用思妇的口吻来抒情,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在那个时代,女性只能把全部的生命寄托于爱情和婚姻。——“思人”是女性独有的视角。其次,女性情感的深婉细腻,是男性所不及的。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意蕴丰厚的意象和意境。——女性为主人公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第三,这些汉末文人对女性不仅有真诚的理解与同情,抒写女性的不幸,也融入了自己饱经忧患与痛苦的人生体验。——汉末文人具备以女性角度抒写情感的可能。汉末文人不从自己的角度落笔,而借用思妇的口吻来抒情,是什么原32《涉江采芙蓉》是一首绝美的诗,没有浮躁的华美,用清淡自然的笔触,写出了一世的悲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