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路原理-第10章课件_第1页
通信电路原理-第10章课件_第2页
通信电路原理-第10章课件_第3页
通信电路原理-第10章课件_第4页
通信电路原理-第10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角度调制与解调

§10-1

概述[1]

§10-2

变容管直接调频[1]

§10-3

其他类型直接调频[3]

§10-4

调相法(间接调频)[2]

§10-5

调角信号解调概述[1]

§10-6

鉴相器(相位检波器)[2]

§10-7

失谐回路鉴频器[1]

§10-8

集成差动峰值鉴频器[1]

§10-9

集成相移乘法鉴频器[3]

§10-10

限幅器[2]

§10-11

数字信号调相与解调[0]

第十章角度调制与解调§10-1

概述[1]

§11重点:

掌握调频方法和调相方法;调频电路,特别是变容管调频电路的分析;鉴频电路,特别是失谐回路鉴频、差动峰值鉴频电路及移相乘法鉴频电路的分析。难点:实际调频电路、调相电路、鉴频电路、鉴相电路的分析。重点:2§10-1概述[1]

时域表达:

设:vΩ=VΩmcosΩt

vc=Vcmcos(ωot+φo)

则:vAM=Vcm(1+mAcosΩt)cos(ωot+φo)

vPM=Vcmcos(ωot+mPcosΩt+φo)

vFM=Vcmcos(ωot+mFsinΩt+φo)

频谱比较:调角:产生新的频率分量,为非线性频谱搬移过程。调幅:vΩ的频谱线性搬移。§10-1概述[1]时域表达:频谱比较:3FM、PM波形图(图10-1p309)FM、PM波形图(图10-1p309)4FM、PM比较(表10-1p310)FM、PM比较(表10-1p310)5FM主要特性(指标)

(1)△fM=kFVΩ,且△fM与与F无关;

(2)f0稳定;

(3)寄生调幅小;

(4)B=2(△fM+Fmax)≈2△fMFM方法

1.直接调频法

2.间接调频法

3.锁相调频法FM主要特性(指标)6§10-2变容管直接调频[1]

一、变容管特性(图10-2p311)注意:

(1)vΩ作用时的Cj变化曲线不对称,vΩ较大时,产生非线性失真。(2)变容管上同时还作用高频振荡电压,影响vΩ的调制作用、振荡器的幅度和稳定度。(图8-30p270)§10-2变容管直接调频[1]一、变容管特性注意:7(图8-30p270)(图8-30p270)8二、变容管作调频器件的分析(图10-3p312)(a)Cj为总电容

(b)Cj为部分电容

二、变容管作调频器件的分析(图10-3p312)(a)C9三、电路举例

1.

90MHz变容管直接FM(图10-4p313)三、电路举例

1.

90MHz变容管直接FM(图1102.双变容管直接FM(图10-5p314)

VD1,VD2:

(1)对vΩ为并联(L1对Ω视为短路),可正常直接FM。

(2)对ωo为串联(L1对ωo视为开路),ωo的影响减半。2.双变容管直接FM(图10-5p314)VD1,VD211变容管直接调频讨论:

优点:

△f较大、简单、调制功率小。

缺点:

fo稳定度差,△f大时非线性失真大。

应用:

仪器、通信、AFC等。变容管直接调频讨论:

优点:

△f较12§10-3其他类型直接调频[3]一、晶体直接调频

原理图(图10-6p315)

∵|fs-fP|=几十~几百Hz

∴频偏△f<|fs-fP|/2很小解决:

(1)加L,扩展感性区|fs-fP|,提高△f;

(2)通过倍频提高△f。§10-3其他类型直接调频[3]一、晶体直接调频13晶体直接调频实例(图10-7p315)晶体直接调频实例(图10-7p315)14二、非正弦直接调频(图10-8p316)vΩ控制对电容的充放电速度(频率)工作频率:几百Hz~几十MHz

,频率稳定度:10-3~10-4

二、非正弦直接调频(图10-8p316)vΩ控制对电容15§10-4

调相法(间接调频)[2]

一、两种调相法(一)移相法调相(图10-10p317)相移网络为:RC或LC网络

φ=

kpvΩ

=kp

V

ΩmcosΩt=mPcosΩt则:

v=Vcos(ωot-φ)=Vcos(ωot-mPcosΩt)§10-4

调相法(间接调频)[2]一、两种调相法16LC相移电路(图10-11p318)缺点:相移小改进LC相移电路缺点:17LC相移电路(图10-11p318)LC相移18(二)可变时延法调相(脉冲调相)(图10-12p318)v=Vcos[ωo(t-τ)]=Vcos(ωot–ωoτ)

=Vcos(ωot-mPcosΩt)

优点:调制线性好,相移大144o实例框图(图10-13p318)(二)可变时延法调相(脉冲调相)(图10-12p318)v19二、模拟调相的应用-间接调频(图10-9p317)二、模拟调相的应用-间接调频(图10-9p317)20§10-5调角信号解调概述[1]一、角度解调器的指标要求(表10-2p319)

§10-5调角信号解调概述[1]一、角度解调器的指标要求21二、鉴频、鉴相的主要方法

(一)鉴频方法

1.PLL(性能最好)2.微分法鉴频

(图10-14p320)二、鉴频、鉴相的主要方法

(一)鉴频方法

1.PLL223.相移法鉴频(图10-15p320)

4.脉冲均值鉴频器(过零检测)

(图10-16p321)

3.相移法鉴频(图10-15p320)4.脉冲均值鉴频器23通信电路原理_第10章课件24(二)鉴相方法

1.小信号-正交乘积型鉴相2.大信号-门电路鉴相(二)鉴相方法1.小信号-正交乘积型鉴相25§10-6鉴相器(相位检波器)[2]一、正交乘积型鉴相(图10-17p322)§10-6鉴相器(相位检波器)[2]一、正交乘积型鉴相(26通信电路原理_第10章课件27模拟乘积鉴相(图10-18p322)缺点:鉴相的动态范围较小。模拟乘积鉴相(图10-18p322)缺点:鉴相的动态范围28二、大信号门电路鉴相原理(图10-19p323)二、大信号门电路鉴相原理(图10-19p323)29§10-7失谐回路鉴频器

[1]斜率鉴频,属微分鉴频大类。

优点:线性好、失真小、鉴频带宽大;

缺点:制作、调整困难。

vs经LC失谐回路(线性变换网络),将FM波变换为FM-AM波,通过包络检波,得到vo(∝vΩ)。§10-7失谐回路鉴频器[1]斜率鉴频,属微分鉴频大类301.单回路鉴频原理(图10-20p324)1.单回路鉴频原理(图10-20p324)312.双回路鉴频原理(图10-21p324)

要求:

f01>f0>f02

,

f01-f0=f0-f02(对称)优点:线性范围大,可达几MHz;

鉴频跨导(斜率)大。2.双回路鉴频原理(图10-21p324)要求:

f032§10-8

集成差动峰值鉴频器[1]一、原理框图(图10-22p325)

§10-8

集成差动峰值鉴频器[1]一、原理框图(图33二、线性变换网络(图10-23p326)

f1>f0:

LC1并联谐振,f1处vA最大,vB最小,f0处为正斜率S曲线;f2<f0:

f2处LC1为L'(感性失谐)

L'C2串联谐振,f2处vA最小,vB最大,f0处为负斜率S曲线。二、线性变换网络(图10-23p326)f1>f034三、TA7176AP中的差动峰值鉴频器(图10-24p327)演示三、TA7176AP中的差动峰值鉴频器(图10-24p3235§10-9集成相移乘法鉴频器[3]一、LC移相乘法鉴频器电路(图10-25p328)相移网络(LC网络)

:FM波→FM-PM波,φ随f线性变化乘法器(相位检波器):FM波与FM-PM波,进行相位比较§10-9集成相移乘法鉴频器[3]一、LC移相乘法鉴频器电36通信电路原理_第10章课件37电路举例(图10-26p329)

电路举例(图10-26p329)38二、陶瓷谐振器移相乘法鉴频器电路陶瓷谐振器特性(图10-27p330)二、陶瓷谐振器移相乘法鉴频器电路陶瓷谐振器特性39电路(图10-28p330)电路(图10-28p330)40§10-10限辐器[2]

作用:

克服输入FM、PM信号的寄生调幅、幅度干扰信号。

限辐器原理(图10-29p331)§10-10限辐器[2]作用:41一、二极管限辐器(大信号限辐)

vs足够大时:vo≈±VD

(图10-30p331)

一、二极管限辐器(大信号限辐)

vs足够大时:vo≈42二、差动对管限辐器(小信号限辐)

(图10-31p332)

二、差动对管限辐器(小信号限辐)

(图10-31p3343§10-11数字信号调相与解调[0]

一、数字信号的相位调制(图10-32p333)§10-11数字信号调相与解调[0]一、数字信号44四相相位

调制

4PSK)

(图10-33

p334)四相相位

调制

4PSK)

(图10-33

p334)451.两相绝对PSK解调1.两相绝对PSK解调462.两相相对

PSK解调

(差动相干

解调)

(图10-34

p336)不需本地vr;

τo严格为每位码的持续时间;

2.两相相对

PSK解调

(差动相干

解调)

(图10-347第十章小结(1)

§10-1

概述[1]

FM、PM原理,表达式

§10-2

变容管直接调频[1]

变容管直接调频电路原理和分析

§10-3

其他类型直接调频[3]

§10-4

调相法(间接调频)[2]

移相法调相、可变时延法调相和间接调频原理

§10-5

调角信号解调概述[1]

调角信号解调原理和指标要求

第十章小结(1)§10-1

概述[1]

48第十章小结(2)§10-6

鉴相器(相位检波器)[2]正交乘积型鉴相和大信号门电路鉴相原理

§10-7

失谐回路鉴频器[1]

斜率鉴频,属微分鉴频大类,掌握单回路失谐回路鉴频原理

§10-8

集成差动峰值鉴频器[1]

线性变换网络原理和差动峰值鉴频器电路分析

§10-9

集成相移乘法鉴频器[3]

§10-10

限幅器[2]

二极管限辐器(大信号限辐)和差动对管限辐器(小信号限辐)

§10-11

数字信号调相与解调[0]

第十章小结(2)§10-6

鉴相器(相位检波器)[49ENDEND50第十章角度调制与解调

§10-1

概述[1]

§10-2

变容管直接调频[1]

§10-3

其他类型直接调频[3]

§10-4

调相法(间接调频)[2]

§10-5

调角信号解调概述[1]

§10-6

鉴相器(相位检波器)[2]

§10-7

失谐回路鉴频器[1]

§10-8

集成差动峰值鉴频器[1]

§10-9

集成相移乘法鉴频器[3]

§10-10

限幅器[2]

§10-11

数字信号调相与解调[0]

第十章角度调制与解调§10-1

概述[1]

§151重点:

掌握调频方法和调相方法;调频电路,特别是变容管调频电路的分析;鉴频电路,特别是失谐回路鉴频、差动峰值鉴频电路及移相乘法鉴频电路的分析。难点:实际调频电路、调相电路、鉴频电路、鉴相电路的分析。重点:52§10-1概述[1]

时域表达:

设:vΩ=VΩmcosΩt

vc=Vcmcos(ωot+φo)

则:vAM=Vcm(1+mAcosΩt)cos(ωot+φo)

vPM=Vcmcos(ωot+mPcosΩt+φo)

vFM=Vcmcos(ωot+mFsinΩt+φo)

频谱比较:调角:产生新的频率分量,为非线性频谱搬移过程。调幅:vΩ的频谱线性搬移。§10-1概述[1]时域表达:频谱比较:53FM、PM波形图(图10-1p309)FM、PM波形图(图10-1p309)54FM、PM比较(表10-1p310)FM、PM比较(表10-1p310)55FM主要特性(指标)

(1)△fM=kFVΩ,且△fM与与F无关;

(2)f0稳定;

(3)寄生调幅小;

(4)B=2(△fM+Fmax)≈2△fMFM方法

1.直接调频法

2.间接调频法

3.锁相调频法FM主要特性(指标)56§10-2变容管直接调频[1]

一、变容管特性(图10-2p311)注意:

(1)vΩ作用时的Cj变化曲线不对称,vΩ较大时,产生非线性失真。(2)变容管上同时还作用高频振荡电压,影响vΩ的调制作用、振荡器的幅度和稳定度。(图8-30p270)§10-2变容管直接调频[1]一、变容管特性注意:57(图8-30p270)(图8-30p270)58二、变容管作调频器件的分析(图10-3p312)(a)Cj为总电容

(b)Cj为部分电容

二、变容管作调频器件的分析(图10-3p312)(a)C59三、电路举例

1.

90MHz变容管直接FM(图10-4p313)三、电路举例

1.

90MHz变容管直接FM(图1602.双变容管直接FM(图10-5p314)

VD1,VD2:

(1)对vΩ为并联(L1对Ω视为短路),可正常直接FM。

(2)对ωo为串联(L1对ωo视为开路),ωo的影响减半。2.双变容管直接FM(图10-5p314)VD1,VD261变容管直接调频讨论:

优点:

△f较大、简单、调制功率小。

缺点:

fo稳定度差,△f大时非线性失真大。

应用:

仪器、通信、AFC等。变容管直接调频讨论:

优点:

△f较62§10-3其他类型直接调频[3]一、晶体直接调频

原理图(图10-6p315)

∵|fs-fP|=几十~几百Hz

∴频偏△f<|fs-fP|/2很小解决:

(1)加L,扩展感性区|fs-fP|,提高△f;

(2)通过倍频提高△f。§10-3其他类型直接调频[3]一、晶体直接调频63晶体直接调频实例(图10-7p315)晶体直接调频实例(图10-7p315)64二、非正弦直接调频(图10-8p316)vΩ控制对电容的充放电速度(频率)工作频率:几百Hz~几十MHz

,频率稳定度:10-3~10-4

二、非正弦直接调频(图10-8p316)vΩ控制对电容65§10-4

调相法(间接调频)[2]

一、两种调相法(一)移相法调相(图10-10p317)相移网络为:RC或LC网络

φ=

kpvΩ

=kp

V

ΩmcosΩt=mPcosΩt则:

v=Vcos(ωot-φ)=Vcos(ωot-mPcosΩt)§10-4

调相法(间接调频)[2]一、两种调相法66LC相移电路(图10-11p318)缺点:相移小改进LC相移电路缺点:67LC相移电路(图10-11p318)LC相移68(二)可变时延法调相(脉冲调相)(图10-12p318)v=Vcos[ωo(t-τ)]=Vcos(ωot–ωoτ)

=Vcos(ωot-mPcosΩt)

优点:调制线性好,相移大144o实例框图(图10-13p318)(二)可变时延法调相(脉冲调相)(图10-12p318)v69二、模拟调相的应用-间接调频(图10-9p317)二、模拟调相的应用-间接调频(图10-9p317)70§10-5调角信号解调概述[1]一、角度解调器的指标要求(表10-2p319)

§10-5调角信号解调概述[1]一、角度解调器的指标要求71二、鉴频、鉴相的主要方法

(一)鉴频方法

1.PLL(性能最好)2.微分法鉴频

(图10-14p320)二、鉴频、鉴相的主要方法

(一)鉴频方法

1.PLL723.相移法鉴频(图10-15p320)

4.脉冲均值鉴频器(过零检测)

(图10-16p321)

3.相移法鉴频(图10-15p320)4.脉冲均值鉴频器73通信电路原理_第10章课件74(二)鉴相方法

1.小信号-正交乘积型鉴相2.大信号-门电路鉴相(二)鉴相方法1.小信号-正交乘积型鉴相75§10-6鉴相器(相位检波器)[2]一、正交乘积型鉴相(图10-17p322)§10-6鉴相器(相位检波器)[2]一、正交乘积型鉴相(76通信电路原理_第10章课件77模拟乘积鉴相(图10-18p322)缺点:鉴相的动态范围较小。模拟乘积鉴相(图10-18p322)缺点:鉴相的动态范围78二、大信号门电路鉴相原理(图10-19p323)二、大信号门电路鉴相原理(图10-19p323)79§10-7失谐回路鉴频器

[1]斜率鉴频,属微分鉴频大类。

优点:线性好、失真小、鉴频带宽大;

缺点:制作、调整困难。

vs经LC失谐回路(线性变换网络),将FM波变换为FM-AM波,通过包络检波,得到vo(∝vΩ)。§10-7失谐回路鉴频器[1]斜率鉴频,属微分鉴频大类801.单回路鉴频原理(图10-20p324)1.单回路鉴频原理(图10-20p324)812.双回路鉴频原理(图10-21p324)

要求:

f01>f0>f02

,

f01-f0=f0-f02(对称)优点:线性范围大,可达几MHz;

鉴频跨导(斜率)大。2.双回路鉴频原理(图10-21p324)要求:

f082§10-8

集成差动峰值鉴频器[1]一、原理框图(图10-22p325)

§10-8

集成差动峰值鉴频器[1]一、原理框图(图83二、线性变换网络(图10-23p326)

f1>f0:

LC1并联谐振,f1处vA最大,vB最小,f0处为正斜率S曲线;f2<f0:

f2处LC1为L'(感性失谐)

L'C2串联谐振,f2处vA最小,vB最大,f0处为负斜率S曲线。二、线性变换网络(图10-23p326)f1>f084三、TA7176AP中的差动峰值鉴频器(图10-24p327)演示三、TA7176AP中的差动峰值鉴频器(图10-24p3285§10-9集成相移乘法鉴频器[3]一、LC移相乘法鉴频器电路(图10-25p328)相移网络(LC网络)

:FM波→FM-PM波,φ随f线性变化乘法器(相位检波器):FM波与FM-PM波,进行相位比较§10-9集成相移乘法鉴频器[3]一、LC移相乘法鉴频器电86通信电路原理_第10章课件87电路举例(图10-26p329)

电路举例(图10-26p329)88二、陶瓷谐振器移相乘法鉴频器电路陶瓷谐振器特性(图10-27p330)二、陶瓷谐振器移相乘法鉴频器电路陶瓷谐振器特性89电路(图10-28p330)电路(图10-28p330)90§10-10限辐器[2]

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