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古代印度_第1页
课件:古代印度_第2页
课件:古代印度_第3页
课件:古代印度_第4页
课件:古代印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古代印度了解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初步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了解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佛教的产生及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学习目标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介于北纬24°~37°,东经约66°~82°之间。东北倚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东南介印度塔尔沙漠,西北为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西南为俾路支高原,南临阿拉伯湾。哈拉帕印度河流域属于亚热带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但由于东北部高山山脉的影响,使气候通常介于干燥与半干燥、热带与亚热带之间。一年分为四季。摩亨佐·达罗华氏城印度河灌溉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3000年,沿印度河两岸狭小的地带就已发展引洪灌溉。到公元五、六世纪发展到修建引水灌溉渠道。印度河流域最早居民是达罗毗荼人,他们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棉花的人。哈拉帕,印度河流域上古文明的城市遗址。在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境内。其范围西起伊朗边境,东近德里,北及喜马拉雅山南麓,南临阿拉伯海,估计占地130万平方公里,呈巨大的三角形,可称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青铜文化。考古学家在此发现公元前3000-前2000年代的青铜器文化遗物,包括火砖建筑、下水道、工具、陶器、艺术品等。有卫城。还发现刻在印章上的文字符号,迄今尚未完成解读。其文明昌盛期已经入奴隶制发展阶段,与同期埃及、两河流域水平相当。哈拉帕与摩亨佐·达罗等地的古迹,常被称为“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摩亨佐·达罗(公元前2600年-前1800年),又称“死丘”或“死亡之丘”(MoundoftheDead),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城市,大约于公元前2600年建成,位于今天巴基斯坦的信德省的拉尔卡纳县南部,摩亨佐·达罗是世界上其中一个早期古代城市,有“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大都会”之称,该段时期的其他古文明包括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中国及克里特文明。多认为是由古印度的白种雅利安人入侵之前达罗毗荼人(即矮黑人)所缔造的都市文明。哈拉帕出土的彩陶瓮摩亨佐·达罗的考古遗址在198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与哈拉帕文明并称为古印度文明的代表。祭司印章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雅利安人入侵路线在拜火教文献经典波斯古经《阿维斯陀》中,国王费里顿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图尔、二儿子萨勒姆和小儿子雅利安。国王在年迈之际三分帝国,大儿子图尔统辖东部,演化成了图尔人是突厥人的祖先;二儿子萨勒姆统辖西部,是罗马人的祖先;小儿子雅利安执掌中南部,演化成了伊兰人(伊朗人),是雅利安人的祖先。当然这个传说在古波斯的文化中要比拜火教文献经典波斯古经《阿维斯陀》所记载的更为久远。雅利安人(约公元前324年-约前188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国著名的奴隶制王朝,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月护王赶走了希腊人在旁遮普的残余力量,逐渐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月护王在位后期击退了塞琉古帝国的入侵,并获得对阿富汗的统治权。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阿育王死后,他的儿子据地独立,原来在帝国内处于半独立状态的安度罗也在南部宣布独立。孔雀王朝在恒河流域继续维持统治约50年。约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末王被大臣普沙密多罗·巽伽所杀,孔雀帝国正式结束,该王朝是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孔雀王朝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①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②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③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1)发源于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土壤肥沃。(2)位于北纬20°—北纬40°,气候适宜。(3)以农业文明为主。【小组探究】东方古文明的共同点是什么?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2.河流:恒河和印度河,河水定期泛滥给两岸带来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印度河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3.早期文明产生:哈拉帕文明摩亨佐.达罗文明知识小结森严的种姓制度婆罗门(第一等级)梵天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刹帝利(第二等级)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吠舍(第三等级)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一、二等级首陀罗(第四等级)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梵天亦称造书天、婆罗贺摩天、净天,华人地区俗称四面佛(印度佛教中的大梵天王诸神众,特指色界初禅天之主,又称大梵天王),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创造之神,梵文字母的创制者。与毗湿奴、湿婆并称三主神。他的坐骑为孔雀(或天鹅),配偶为智慧女神妙音天女,故梵天也常被认为是智慧之神。在印度几万座印度教寺庙中供奉梵天的寺庙却极为少见,现存最有名的专门供奉梵天的地方位在拉贾斯坦邦城镇普须卡,在印度大多数是把梵天和毗湿奴、湿婆合画在一起供奉。随着印度佛教的兴起,后被佛教吸纳为护法神之一,在南传佛教的东南亚,尤其泰国,得到很大的发挥,华人称之为四面佛,据说有保佑人间富贵吉祥的功能,在东南亚有非常多信众。梵天毗湿奴湿婆梵天(1)种姓制度特点: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种姓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2)影响: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民族文化、民族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种姓制度把印度人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一方面使下层劳动群众备受压迫和歧视,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缺乏创造性,缺乏民族凝聚力,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另一方面,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古代,使印度人产生安于现状的平和心态,有利于维持统治,维持社会安定。【小组讨论】种姓制度有什么特点?你认为这一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二、森严的种姓制度5.建立者:雅利安人6.内容: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7.特点:(1)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2)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事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8.实质:是贵族统治的工具,是为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9.影响:随着印度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逐渐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激化了社会矛盾。种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知识小结释迦摩尼创立佛教乔达摩·悉达多,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太子,名为悉达多,意为“一切义成就者”。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由于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因此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东南亚中亚佛教的传播北线:传到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南线: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佛教的教义不承认神能主宰人的命运,因此佛教成为当时反对种姓制度的重要派别。由于佛教教义对刹帝利和吠舍种姓的奴隶主有利,因此佛教的主要支持者是刹帝利和吠舍中的富人,他们大量捐款、赠园,使得佛教迅速传播。【小组探究】佛教迅速传播的原因。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10.产生:公园前6世纪,社会矛盾非常尖锐11.创始人:悉达多12.教义:众生平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