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教学设计_第1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教学设计_第2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教学设计_第3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教学设计_第4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鉴赏古代的意境》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简析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是高考考题中常见的内容,其核心就是通过品景(即抓住诗歌主要景物来描绘画面,并分析这些画面的特点)来悟情的。本节课的内容是选择“课时练”上的一首的五言律诗《山居秋暝》为例来分析诗歌意境的鉴赏方法。该内容建立在鉴赏诗歌的形象的一个基础的延伸即通过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为切入点分析景与情的关系来把握意境。意在指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鉴赏的方法,并学以致用。二、学情分析高考考题中经常考查诗歌意境题型,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诗歌鉴赏答题情况来看,题目的难度都不算太大,但学生答题屡屡失误,原因是学生很难把握诗歌景物、意境的特点及作者的情感,而且答题不规范,不能用术语作答,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通过指导学生探究分析,理解诗歌中景、境、情的关系理顺答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三、教学设想本堂课通过以《山居秋暝》为例,引导学生通过品景、悟情、析法来概括分析诗歌意境鉴赏的方法。通过诵读体味和对问题的创设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准确、科学深入理解意境的概念并学以致用。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关于意境这一概念。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揣摩与问题创设来学会分析意境的方法并借此鉴赏古代诗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评价与鉴赏技能培养学生对诗歌审美兴趣。五、教学重难点: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挑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人激赏这首诗说:短短四句,凄美至极,令人怅惘不已。请从虚实相生这一角度。说说这首诗是怎样把读者带人凄美意境的。答:诗的第一层(一、二句)是“去年今日”“我”看到的景象,诗的第二层自然是“今年今日”“我”看到的景象。二者有同一一“桃花”,有异一一今年今日人面无觅。错过了美好事物再也追不回来。本题答案:“去年今日”是虚景,“今年今日”是实景。虚景“人面桃花相映红”,十全十美;实景空余“桃花依旧笑春风”,怅惘顿生。以虚衬实,把读者带进无限凄美的意境之中。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①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答:②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答:这是2007年全国卷I的一道试题。“伤春”思乡,是游子抒的常用题材。虽说春未老,可是“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暮春说来就来了。时光如逝水,怎能不嗟叹万般,怎么忍心在老朋友面前提起乡愁呢?第一问,考查考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要注意“请简要分析”的限定,不能只回答什么心情而不作分析。第二问鉴赏诗歌的表现方法,指向很明确。本题答案:(1)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以及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2)“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觉察的郁郁之情巧妙地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相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寓情于景的功力。通过分析诗歌描绘的景物来感悟诗人情感,以此学会分析诗歌意境的方法。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提问法七、教学媒体:本堂课运用多媒体(PPT)辅助教学。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一是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文学作品的形象而言,高考之中,命题者往往考查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能力或者说是考查对意境特点的概括能力。我国古代诗人在写诗的时候往往追求意境的创设,在品读古代诗歌时,从理解意境入手是一条捷径。今天,我们选择课时练中一首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律诗《山居秋暝》来揣摩它所营造的意境,去感受他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内蕴丰富的情感,并且学会鉴赏古代诗歌意境的方法。(二)例析诗歌意境方法:1、同学们整体诵读这首诗。(初读未能深入体会这些文字下面流淌的心,没关系,今天我们就通过“品景、悟情、析法”来跨越时空的距离,来走进作者的心灵。)2、再读,学生自由诵读,在诵读中思考:_(投影)这首诗描绘了那些景物?运用想象构建画面,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板书)品景景物:山、雨、月、松、泉、石、竹、浣女、莲、渔舟。3、请同学们通过想象,在脑子里构建下,你喜欢那个画面?师:我就抛砖引玉一下,我喜欢的是这首诗中颔联的第二句:(投影)“莲动下渔舟”一一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师:我相信你们会描述的更好。请同学试着描述画面?(师点评鼓励)4、请同学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简要概括出来。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最后老师概括:(板书)描绘了秋雨后傍晚时分,山中的风光和山民的劳作景象。5、接下来,再问大家一个问题:(投影)这一幅生动的生活场景有什么特点呢?请几个同同学做具体回答,然后老师整理概括(板书):幽静、温馨、清新、自然、纯朴?6、问:在这首诗里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并作分析。老师简单补充把握诗歌内容可从看注释和了解作者生平入手。最后老师整理学生所悟出的作者情感:(板书)悟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7、意境概念的把握。大家看,这是一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画卷啊,这景、这情在诗人笔下是如此完美得融合,就正如宋代大文豪苏轼所赞美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这说的就是一种意境。那什么是意境呢?(投影)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生活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那接下来,请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此诗的意境。请同学回答。然后看归纳的此诗的意境(投影)《山居秋暝》的意境: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美丽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性情,营造了清幽、淡雅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8、请同学们再读此诗,读出意境和情感。9、析法: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把这首诗的意境分析出来的?学生思考后请同学回答,老师整理学生的回答(投影并板书)析法:找景物,描画面,析特点,悟情感。(三)拓展训练。师:现在我们把分析意境的方法运用一下。(投影)阅读下面一首,然后回答问题。(6分)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此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四人小组,共同研讨,一人执笔,小组合作、展示。)答:(步骤一)全诗描绘了一派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的初春景象。(步骤二)营造了明净绚丽的意境。(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析诗歌意境的方法,是通过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这首五言律诗分析出来的,希望这种方法对我们今后的诗歌鉴赏阅读有帮助。(五)作业(投影)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09海南宁夏卷)鹏鹃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养菜花。【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的幌子。思考:词的上阙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6分)(六)板书品景悟情析法景物画面特点山雨秋雨后,幽静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找景物月松傍晚时分温馨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描画面泉石光山村的清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析特点竹浣女风和山民自然悟情感莲渔舟的劳作纯朴(七)教学反思这堂课,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王维的《山居秋暝》这首诗为载体,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诗歌意境的鉴赏方法。在设计思路上主要是先例析意境方法,然后选取两首诗作为检测练习,其中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作为课堂练习,而辛弃疾的《鹏鹃天.代人赋》作为作业来完成的。这样整个课堂的容量不大,教学的重点就易突出。在教学中我主要是采取了讲授法、诵读法和提问法,这节课,我运用简明、准确而又生动的语言来明确意境这一文学概念的含义,让学生能在科学、规范的概念解释中加深对意境的理解,并在头脑里形成这首诗(《山居秋暝》)的意境,以帮助理解诗歌。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这节课因为是借《山居秋暝》来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诗歌意境的鉴赏方法,因此在诵读方面,我没有重点强调突出,读的目的只为引导学生能读出诗味即可。新课标下教师的角色是问题的情境创设者,因此,在此课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对问题的创设,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课堂中,因为意境题型的重要性和他们自身对此知识点的不熟悉,学生能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比较突出。当今是信息的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已不是如何是学生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这一节课,我个人认为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注意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诗歌内容。2、通过学习,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会用现代观念审视诗歌,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教学重、难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考场体验•高考试题1、(2007年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葛溪驿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标题。答:(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答:[试题解析]第一问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关涉诗中有画这个鉴赏点)的能力,要求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第二问考查对“诗眼”的理解和点活这个“眼”所使用的表现手法。题干中“怎样”这个修饰限制词规定性很强,应该是诗人使用了的表现手法都要简述到。(如果问点限制语不是“怎样”而是“主要”,才可以就主要表现手法简述。)答案(1)驿站秋夜难眠图(2)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二、考点探究•复习指津㈠考纲阐释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有单独考查的,也有结合形象思想感情来考查的。因此,它应该是我们复习的重点。表达技巧是指诗歌作者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形象、创设意境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它包括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等。常见的表现手法有:烘托、渲染、铺垫、照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白描、心理刻画、蒙太奇、象征、用典、联想和想象、寓庄于谐,等等。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古典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1、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1)、象征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比如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不群(《卜算子•咏梅》)o例诗简析: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⑵、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对物像的外部轮廓作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人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的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例诗简析:《》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⑶、衬托“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如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以冰雪衬托衬梅花的坚毅耐寒(桃李与之则是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反衬是指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如:“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⑷、对比对比是把互相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表现表现手法。诗歌中的“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以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例诗简析:《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鹏鹃飞。⑸、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例诗简析:《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⑹、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例诗简析:《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