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整体世界的拓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课件_第1页
后整体世界的拓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课件_第2页
后整体世界的拓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课件_第3页
后整体世界的拓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课件_第4页
后整体世界的拓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讲二战后整体世界的拓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第11讲二战后整体世界的拓展——两种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1945年以来)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时期,也是世界整体联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1945年以来)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2一、政治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局面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成立,日本、第三世界、中国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一超多强”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一、政治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格局形31.两极格局的形成(1)背景①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②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衰弱,美苏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力量。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激化。1.两极格局的形成4(2)“冷战”的表现

美国苏联政治“杜鲁门主义”: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遏制苏联扩张经济互助委员会:以打破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军事北约:1949年成立,属于军事政治集团华约:1955年成立,美苏两极格局形成(3)“冷战”下的国际关系: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2)“冷战”的表现

美国苏联政治“杜鲁门主义”:以“遏制共52.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走向联合的欧洲①背景:欧洲有相似的文化传统;近代以来,欧洲国家之间持续的冲突与战争,激起了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②过程: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③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2.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6(2)日本的崛起①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革;美国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日本政府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政府重视教育和科技。②结果: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③影响: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2)日本的崛起7(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①背景:面对美苏冷战,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第三世界国家主张团结起来,互相支持。②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③宗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④作用: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4)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83.“冷战”后的世界局势(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①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②实质:东欧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③影响: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瓦解。(2)“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特点: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3.“冷战”后的世界局势9(3)“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目前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但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4)多极化趋势加强①美国极力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②欧盟一体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③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④俄罗斯致力于恢复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⑤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3)“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10二、经济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各国纷纷进行经济体制调整;苏联出现社会主义改革,但均以失败告终;西方国家借鉴新政经验,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强。二、经济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11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①背景: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②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世界银行初期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后来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③特征: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它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④影响: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以美元为中心,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2(2)关贸总协定①背景: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妨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②成立:1947年10月底,在日内瓦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③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④作用: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①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②影响: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2)关贸总协定132.苏联的经济改革(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2)概况过程内容评价赫鲁晓夫改革①农业: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扩大农庄和农场的自主权;提倡种植玉米;②工业:扩大企业自主权;承认物质利益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戈尔巴乔夫改革①用经济方式管理经济,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②调整所有制结构经济改革转向政治改革,导致苏联解体2.苏联的经济改革过程内容评价赫鲁晓夫改革①农业:提高农产品14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①“黄金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盛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②“滞胀”现象:指经济停滞或下降,通货膨胀。各国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出现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5(2)建立“福利国家”①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②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保证所有公民享受较好的社会服务。③评价:对社会稳定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2)建立“福利国家”164.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1)欧洲联盟①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1999年,欧元问世。②欧盟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2)北美自由贸易区①成立:1994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建。②内容:逐步取消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的自由流通。③作用:加强了三国的经济合作和交往,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3)亚太经合组织①1989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成立。②1991年,中国加入。4.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175.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条件①交通、通讯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②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强有力的推动者。③两极格局的瓦解,为全球化扫清了障碍。④大多数国家推行市场经济体制。5.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8(2)评价①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也造成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②发达国家成为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应在积极主动中谋求发展。(3)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①世贸组织建立:1995年,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2)评价19三、科技文艺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文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三、科技文艺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文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迅猛发201.信息技术(1)产生:①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②1969年,互联网产生。(2)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3)影响: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对青少年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1.信息技术212.现代主义文学(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使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成为文学主流。(2)特点:①强调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②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3)代表作: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2.现代主义文学223.现代主义美术(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工业化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2)特点: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复杂心态。(3)代表作:毕加索的《格尔尼卡》。4.影视:电影事业不断发展,好莱坞电影盛行;电视技术突飞猛进。电视进入普及阶段,被称为“第八艺术”。3.现代主义美术23[通史整合]主题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视角1从社会意识形态角度考查美苏“冷战”的形成、表现及特点【考题1】

(2014·山东文综,23)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通史整合]主题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视角124审题定位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美国扶植日本辨析选项20世纪40年代末,美苏由战时盟友变为敌人,为遏制苏联,美国对日本采取了扶植政策,故选A项。此时美国在资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已经确立,B项不正确;美国战略的重心在欧洲,C项不正确;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D项不正确。答案

A审题定位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美国扶植日本辨析选项20世25视角2从发展联系的角度考查欧共体的形成【考题2】

(2013·课标全国Ⅰ,32)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屡遭战争重创 B.社会制度相同C.发展水平相近 D.历史上关系紧密视角2从发展联系的角度考查欧共体的形成【考题2】(20126审题定位世界多极化趋势——欧洲一体化解题关键六国联合首先是以“舒曼计划”为开端的,历史上的多次战争导致西欧国家间宿怨较深,尤其是法德两国,因此法国首倡舒曼计划的意图就是以经济合作化解政治矛盾与宿怨,实现地区永久和平,以利于西欧经济发展。由此分析可知,直接原因为战争重创的影响,故选A项。答案

A审题定位世界多极化趋势——欧洲一体化解题关键六国联合首先27视角3运用文献材料考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考题3】

(2014·江苏单科,19)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视角3运用文献材料考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考题3】(28审题定位世界多极化趋势——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辨析选项题干反映的是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美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故不存在诸强争霸的格局。B错;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而非单极格局,C错;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国际格局不是“实力相当大国并存”,D错。故A正确。答案

A审题定位世界多极化趋势——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29【拓展延伸】

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特点及美国对外政策(1)美苏对抗的特点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实行“冷战”。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代替,伴随着“冷战”的进行,美、苏在世界各地进行争霸、对抗。③美苏两极格局对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拓展延伸】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特点及美国对外政策(1)美30(2)美国对外政策①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对中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对新中国进行封锁孤立;20世纪70年代,开始调整与中国的关系,并与中国建交。②对西欧:政治上扶植反共;经济上利用马歇尔计划进行援助,控制西欧。随着西欧的崛起和联合,美国开始调整战略,逐渐走向政治同盟关系。③对日本:经历了美国独占日本、扶持日本;日本从追随美国到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谋求平等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2)美国对外政策31主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视角1创设情境考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考题4】

(2012·江苏单科,18)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 ①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②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③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④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主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视角1创设情境考32审题定位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解题关键题干中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资金来源、用途,说明了美国的主导地位,它强化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因此②④符合题意。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故①③说法错误。答案

C审题定位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33视角2从发展角度考查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考题5】

(2014·课标全国Ⅱ,35)下图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

)A.冷战结束 B.华约解体

C.北约东扩 D.欧盟扩大视角2从发展角度考查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考题5】(2034审题定位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一体化(欧盟)辨析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旗帜是欧盟的旗帜。欧盟成立于1993年,A、B两项的时间均在此之前,而图中的欧盟旗帜与北约无关,排除C项。答案

D审题定位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一体化(欧盟)辨析选项35视角3从全球史观角度考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影响【考题6】

(2014·江苏单科,20)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视角3从全球史观角度考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影响【考题636审题定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问题解题关键据题干信息,其观点可以概括为: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中得到合理的分配,因此造成世界经济的不均衡发展,故选B项。答案

B审题定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问题解题关键据题干信息37【拓展延伸】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1)对立矛盾关系的表现:经济区域集团具有排他性,虽然有利于经济集团内的贸易自由化以及成员经济的加速发展,但带有浓厚集团色彩的贸易保护主义,它使统一的、联系日益密切的世界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被人为割裂。因此,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呈现出抵触与冲突的一面。(2)统一促进关系的表现:经济区域集团也具有开放性,任何一个经济区域集团都是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必经之路,而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最终结果。【拓展延伸】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1)对立矛盾38[模块链接]主题三近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演变及大国的兴衰【考题7】

(2013·广东文综,38)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模块链接]主题三近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演变及大国的【39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据《白银资本》等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40(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3)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41解题思路第(1)问,据材料信息“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可知,13到18世纪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亚洲(注意是地区而不是国家)。对于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容易得出结论。第(2)问,首先依据材料指明地位的变化,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分别答出其政治与经济原因。第(3)问,经济全球化即世界经济一体化,联系教材内容简要回答,在此基础上总结发展趋势。解题思路第(1)问,据材料信息“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42答案

(1)亚洲;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2)变化:欧洲上升;中国下降。原因: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中国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遭受西方侵略。(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基础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等,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建立,越来越多的国家融入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答案(1)亚洲;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43【拓展延伸】

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演变与世界经济大国的兴衰(1)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垄断商业贸易,西、葡的崛起,主导了世界市场,成为世界大国。(2)17~18世纪西欧(荷、英、法)殖民扩张与商业竞争。17世纪荷兰崛起,垄断海外贸易,终止于英帝国的崛起;18世纪中期英国掌握世界殖民霸权;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确立了全球经济霸权。【拓展延伸】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演变与世界经济大国的兴衰44(3)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美、德崛起,冲击了英国,英美共同主导世界市场,但英国仍为世界经济霸主国家。(4)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崛起,二战后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苏联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增强,美苏成为战后的世界大国。(5)20世纪70年代,随着欧洲联合、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但美苏仍为世界大国。(6)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全球化趋势加强,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3)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45[连线高考]【题源材料】“冷战”的起因与责任材料

“冷战”为什么会发生?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西方学术界在“冷战”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正统派”。进入60年代以后,美国卷入越战并触发对外政策危机和国内政治与社会动荡,西方学术界也因此发生内在分化,“修正派”挑战“正统派”,将“冷战”发生的责任归于美国方面。进入70年代以后,“冷战”初期的有关档案资料在美国等国开始解密,“后修正派”开始崛起,“后修正派”学者指出美苏两大国都对“冷战”的发生负有责任。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及一些西欧国家的档案资料进一步开放,同时来自“另一方”的新资料使得西方学者第一次有可能从双边乃至多边视角审视“冷战”起源,“冷战史新研究”这一学术新潮流逐步涌起,但仍未形成定论。——摘编自陈兼、余伟民《“冷战史新研究”源起、学术特征及其批判》[连线高考]【题源材料】“冷战”的起因与责任材料“冷战”46【解读结论】

根据学者资料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的起源与责任及影响“冷战”研究的因素(1)“冷战”的起因与责任①20世纪四五十年代,西方学术界“正统派”认为冷战发生的原因是苏联推行霸权,责任在苏联方面。②20世纪60年代随着美国发动侵略越南战争以及美国国内政治、经济危机,“修正派”将“冷战”发生的责任归于美国称霸方面。【解读结论】根据学者资料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的起源47③20世纪70年代,随着“冷战”档案材料的解密,“后修正派”出现,认为美苏双方都负有责任。④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东剧变,美国及西欧档案材料的不断开放,“冷战史新研究”派出现,认为应从双边乃至多边视角审视这一问题。(2)影响“冷战”研究的因素:意识形态、社会现实(时代背景)、内外政策、档案资料等。③20世纪70年代,随着“冷战”档案材料的解密,“后修正派”48【考题例证】

(2015·四川文综,12)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

)A.冷战格局的扩展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美苏的直接对抗 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考题例证】(2015·四川文综,12)下图是20世纪5049解析题干中“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体现了朝鲜战争的情况。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局部战争,是冷战格局的扩展,故选A项。马歇尔计划是援助欧洲经济复苏的措施,与朝鲜战争无关,故B项错误;在朝鲜战争中苏联并没有直接参战,故C项错误;朝鲜战争与联合国势力的扩张没有联系,故D项错误。答案A解析题干中“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体现了朝鲜战争50猜想1(立意:史学方法——比较研究法)对同一历史问题进行研究的视角不同,结论就不一样,如以马歇尔计划为对象创作的漫画,1947年美国创作的漫画(图一)和1949年捷克斯洛伐克创作的漫画(图二)就大相径庭。两国对此产生分歧的原因主要包括(

)(注:图一人物身上的文字是Europe,绳子上写着MarshallPlan;图二人物手中和墙上挂着的绳圈上分别写着法国、德国等国家名字。)猜想1(立意:史学方法——比较研究法)对同一历史问题进行研51①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

②对马歇尔计划内容的理解不全面③两大阵营对峙的影响

④东西欧国家发展需求不同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歇尔计划。捷克斯洛伐克当时属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不同的阵营中。美国的漫画侧重强调拯救欧洲经济,充分肯定了马歇尔计划的作用;而捷克斯洛伐克的漫画则侧重强调美国通过援助实现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带有否定马歇尔计划的意思。因此①③正确,答案为A。答案

A①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 ②对马歇尔计划内容的理解不全面52猜想2(立意:主干知识——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苏开始缓和谈判。1968年美苏参与签订《核不扩散条约》,1972年美苏开始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1979年美苏进行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1987年美苏签订了《中导条约》。上述材料说明(

)A.两极下的平衡状态已经被打破B.世界其他政治力量介入两极争霸C.世界向多极均势转变日益明显D.核战争的威胁推动美苏走向妥协猜想2(立意:主干知识——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从20世纪653解析据题干材料,主要涉及美苏两国在核武器方面的谈判,表明美苏两国势均力敌,均有毁灭对方的力量,因而在核战争的危险下进行谈判妥协,故D项正确。答案

D解析据题干材料,主要涉及美苏两国在核武器方面的谈判,表明美54猜想3(立意:长效热点——国际格局与大国关系)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说道:“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多极化格局致使地方主义发展B.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局面C.冷战时期已出现了多极化趋势D.美苏两极格局被多极化格局所取代猜想3(立意:长效热点——国际格局与大国关系)斯塔夫里阿诺55解析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仍然主导世界,而非“一超”,故B项错误;据题干时间及信息可知,此时还处在冷战时期,但东欧和西欧、中国等实力的上升,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故选C项正确。答案

C解析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仍然主导56猜想4(立意:主干知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015年1月8日,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在《财经》杂志著文指出,二战后美国银行业实力迅速增长,美国的金融在全球金融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得以巩固,从全球货币、金融规则、金融市场、跨国银行等诸多方面主宰了世界金融。“二战”后美国能够多方面主宰世界金融,直接得益于(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杜鲁门主义的全面推广C.马歇尔计划的顺利实施

D.关贸总协定的签订运行猜想4(立意:主干知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57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中心地位,直接为美元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并主宰世界金融提供了便利条件。杜鲁门主义侧重政治领域,排除B;马歇尔计划是对欧洲的援助复兴计划,只是加强了对欧洲的控制,没有扩展到全球领域,排除C;关贸总协定是国际贸易体系,对美国金融的扩张有帮助但不直接,排除D。答案为A。答案

A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中心地位,58猜想5(立意:全球史观——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按照传统的理论,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是发达国家剥削发展中国家的工具,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与发达国家发展经济一体化。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理论开始在实践中被打破。这反映出(

)A.全球化中各经济实体地位是平等的B.新经济秩序下能实现利益均衡分配C.全球化趋势下各国经济依存度提高D.全球化缩小了不同国家的经济差距猜想5(立意:全球史观——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按照传统的理论59解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与发达国家发展经济一体化的局面开始在实践中打破,说明全球化趋势下各国经济依存度提高,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答案

C解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与发达国家发展60猜想6(立意:主流意识——合作与竞争、发展与共赢)2014年7月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成立,南非总统祖马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多次为发生经济危机国家提供应急贷款等措施,但收效甚微。与现有银行不同的是,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会采取更具实效的举措来切实帮助陷入经济危机的国家。”这说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

)A.旨在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地位B.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多元化C.冲击了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D.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猜想6(立意:主流意识——合作与竞争、发展与共赢)201461解析据材料信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收效甚微”“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会采取更具实效的举措来切实帮助陷入经济危机的国家”可知,B符合题意。A、C说法不正确;D在材料中反映不出来。答案

B解析据材料信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收效甚微”“金砖国家开62猜想7(立意:长效热点——欧洲崛起)欧洲,曾经的世界中心,今天仍是影响世界的主要经济政治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这就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猜想7(立意:长效热点——欧洲崛起)欧洲,曾经的世界中心,63材料二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欧洲的一体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从当时欧洲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其自身的客观需要,还是外部的强大压力都要求欧洲走上联合之路。在这特殊机缘里,欧洲的历史文化积淀与精英人物的努力紧密结合,最终促使欧洲一体化在战后迅速起步并不断发展。“几百年来把欧洲组织起来的愿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终于实现了”。——摘自雷钰《欧洲一体化的历史文化渊源》材料二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64(1)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的哪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1763年至1914年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根据所学知识,简述欧洲是如何成为“全球主人”的。(3)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迅速发展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1)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的哪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65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即可。第(2)问,据时间1763年至1914年可以判断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对外关系等角度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回答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第二小问,从经济与政治两个角度回答,对世界的影响可以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来回答。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的重66答案

(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或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2)简述:确立并完善了近代民主政治,为其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工业革命增强了经济活力和综合国力;启蒙运动弘扬了人文主义思想,增强了创新精神和社会活力;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走向全球的技术支持;自由主义思想成为全球贸易和扩张的思想武器;通过殖民战争、殖民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途径实现了对世界的控制。(3)背景:二战中欧洲遭到重创,经济重建需要各国加强合作;二战后苏美冷战,欧洲遭到威胁和控制。影响: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欧洲逐渐摆脱了美国的控制;有利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答案(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或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67第11讲二战后整体世界的拓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第11讲二战后整体世界的拓展——两种68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1945年以来)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时期,也是世界整体联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1945年以来)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69一、政治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局面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成立,日本、第三世界、中国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一超多强”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一、政治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格局形701.两极格局的形成(1)背景①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②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衰弱,美苏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力量。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激化。1.两极格局的形成71(2)“冷战”的表现

美国苏联政治“杜鲁门主义”: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遏制苏联扩张经济互助委员会:以打破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军事北约:1949年成立,属于军事政治集团华约:1955年成立,美苏两极格局形成(3)“冷战”下的国际关系: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2)“冷战”的表现

美国苏联政治“杜鲁门主义”:以“遏制共722.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走向联合的欧洲①背景:欧洲有相似的文化传统;近代以来,欧洲国家之间持续的冲突与战争,激起了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②过程: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③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2.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73(2)日本的崛起①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革;美国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日本政府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政府重视教育和科技。②结果: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③影响: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2)日本的崛起74(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①背景:面对美苏冷战,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第三世界国家主张团结起来,互相支持。②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③宗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④作用: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4)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753.“冷战”后的世界局势(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①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②实质:东欧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③影响: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瓦解。(2)“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特点: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3.“冷战”后的世界局势76(3)“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目前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但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4)多极化趋势加强①美国极力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②欧盟一体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③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④俄罗斯致力于恢复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⑤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3)“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77二、经济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各国纷纷进行经济体制调整;苏联出现社会主义改革,但均以失败告终;西方国家借鉴新政经验,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强。二、经济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78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①背景: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②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世界银行初期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后来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③特征: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它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④影响: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以美元为中心,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79(2)关贸总协定①背景: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妨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②成立:1947年10月底,在日内瓦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③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④作用: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①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②影响: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2)关贸总协定802.苏联的经济改革(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2)概况过程内容评价赫鲁晓夫改革①农业: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扩大农庄和农场的自主权;提倡种植玉米;②工业:扩大企业自主权;承认物质利益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戈尔巴乔夫改革①用经济方式管理经济,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②调整所有制结构经济改革转向政治改革,导致苏联解体2.苏联的经济改革过程内容评价赫鲁晓夫改革①农业:提高农产品8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①“黄金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盛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②“滞胀”现象:指经济停滞或下降,通货膨胀。各国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出现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82(2)建立“福利国家”①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②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保证所有公民享受较好的社会服务。③评价:对社会稳定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2)建立“福利国家”834.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1)欧洲联盟①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1999年,欧元问世。②欧盟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2)北美自由贸易区①成立:1994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建。②内容:逐步取消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的自由流通。③作用:加强了三国的经济合作和交往,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3)亚太经合组织①1989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成立。②1991年,中国加入。4.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845.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条件①交通、通讯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②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强有力的推动者。③两极格局的瓦解,为全球化扫清了障碍。④大多数国家推行市场经济体制。5.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85(2)评价①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也造成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②发达国家成为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应在积极主动中谋求发展。(3)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①世贸组织建立:1995年,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2)评价86三、科技文艺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文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三、科技文艺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文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迅猛发871.信息技术(1)产生:①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②1969年,互联网产生。(2)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3)影响: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对青少年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1.信息技术882.现代主义文学(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使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成为文学主流。(2)特点:①强调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②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3)代表作: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2.现代主义文学893.现代主义美术(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工业化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2)特点: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复杂心态。(3)代表作:毕加索的《格尔尼卡》。4.影视:电影事业不断发展,好莱坞电影盛行;电视技术突飞猛进。电视进入普及阶段,被称为“第八艺术”。3.现代主义美术90[通史整合]主题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视角1从社会意识形态角度考查美苏“冷战”的形成、表现及特点【考题1】

(2014·山东文综,23)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通史整合]主题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视角191审题定位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美国扶植日本辨析选项20世纪40年代末,美苏由战时盟友变为敌人,为遏制苏联,美国对日本采取了扶植政策,故选A项。此时美国在资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已经确立,B项不正确;美国战略的重心在欧洲,C项不正确;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D项不正确。答案

A审题定位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美国扶植日本辨析选项20世92视角2从发展联系的角度考查欧共体的形成【考题2】

(2013·课标全国Ⅰ,32)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屡遭战争重创 B.社会制度相同C.发展水平相近 D.历史上关系紧密视角2从发展联系的角度考查欧共体的形成【考题2】(20193审题定位世界多极化趋势——欧洲一体化解题关键六国联合首先是以“舒曼计划”为开端的,历史上的多次战争导致西欧国家间宿怨较深,尤其是法德两国,因此法国首倡舒曼计划的意图就是以经济合作化解政治矛盾与宿怨,实现地区永久和平,以利于西欧经济发展。由此分析可知,直接原因为战争重创的影响,故选A项。答案

A审题定位世界多极化趋势——欧洲一体化解题关键六国联合首先94视角3运用文献材料考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考题3】

(2014·江苏单科,19)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视角3运用文献材料考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考题3】(95审题定位世界多极化趋势——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辨析选项题干反映的是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美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故不存在诸强争霸的格局。B错;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而非单极格局,C错;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国际格局不是“实力相当大国并存”,D错。故A正确。答案

A审题定位世界多极化趋势——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96【拓展延伸】

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特点及美国对外政策(1)美苏对抗的特点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实行“冷战”。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代替,伴随着“冷战”的进行,美、苏在世界各地进行争霸、对抗。③美苏两极格局对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拓展延伸】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特点及美国对外政策(1)美97(2)美国对外政策①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对中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对新中国进行封锁孤立;20世纪70年代,开始调整与中国的关系,并与中国建交。②对西欧:政治上扶植反共;经济上利用马歇尔计划进行援助,控制西欧。随着西欧的崛起和联合,美国开始调整战略,逐渐走向政治同盟关系。③对日本:经历了美国独占日本、扶持日本;日本从追随美国到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谋求平等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2)美国对外政策98主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视角1创设情境考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考题4】

(2012·江苏单科,18)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 ①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②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③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④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主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视角1创设情境考99审题定位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解题关键题干中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资金来源、用途,说明了美国的主导地位,它强化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因此②④符合题意。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故①③说法错误。答案

C审题定位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100视角2从发展角度考查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考题5】

(2014·课标全国Ⅱ,35)下图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

)A.冷战结束 B.华约解体

C.北约东扩 D.欧盟扩大视角2从发展角度考查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考题5】(20101审题定位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一体化(欧盟)辨析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旗帜是欧盟的旗帜。欧盟成立于1993年,A、B两项的时间均在此之前,而图中的欧盟旗帜与北约无关,排除C项。答案

D审题定位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一体化(欧盟)辨析选项102视角3从全球史观角度考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影响【考题6】

(2014·江苏单科,20)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视角3从全球史观角度考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影响【考题6103审题定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问题解题关键据题干信息,其观点可以概括为: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中得到合理的分配,因此造成世界经济的不均衡发展,故选B项。答案

B审题定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问题解题关键据题干信息104【拓展延伸】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1)对立矛盾关系的表现:经济区域集团具有排他性,虽然有利于经济集团内的贸易自由化以及成员经济的加速发展,但带有浓厚集团色彩的贸易保护主义,它使统一的、联系日益密切的世界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被人为割裂。因此,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呈现出抵触与冲突的一面。(2)统一促进关系的表现:经济区域集团也具有开放性,任何一个经济区域集团都是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必经之路,而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最终结果。【拓展延伸】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1)对立矛盾105[模块链接]主题三近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演变及大国的兴衰【考题7】

(2013·广东文综,38)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模块链接]主题三近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演变及大国的【106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据《白银资本》等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107(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3)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108解题思路第(1)问,据材料信息“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可知,13到18世纪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亚洲(注意是地区而不是国家)。对于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容易得出结论。第(2)问,首先依据材料指明地位的变化,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分别答出其政治与经济原因。第(3)问,经济全球化即世界经济一体化,联系教材内容简要回答,在此基础上总结发展趋势。解题思路第(1)问,据材料信息“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109答案

(1)亚洲;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2)变化:欧洲上升;中国下降。原因: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中国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遭受西方侵略。(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基础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等,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建立,越来越多的国家融入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答案(1)亚洲;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110【拓展延伸】

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演变与世界经济大国的兴衰(1)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垄断商业贸易,西、葡的崛起,主导了世界市场,成为世界大国。(2)17~18世纪西欧(荷、英、法)殖民扩张与商业竞争。17世纪荷兰崛起,垄断海外贸易,终止于英帝国的崛起;18世纪中期英国掌握世界殖民霸权;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确立了全球经济霸权。【拓展延伸】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演变与世界经济大国的兴衰111(3)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美、德崛起,冲击了英国,英美共同主导世界市场,但英国仍为世界经济霸主国家。(4)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崛起,二战后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苏联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增强,美苏成为战后的世界大国。(5)20世纪70年代,随着欧洲联合、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但美苏仍为世界大国。(6)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全球化趋势加强,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3)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112[连线高考]【题源材料】“冷战”的起因与责任材料

“冷战”为什么会发生?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西方学术界在“冷战”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正统派”。进入60年代以后,美国卷入越战并触发对外政策危机和国内政治与社会动荡,西方学术界也因此发生内在分化,“修正派”挑战“正统派”,将“冷战”发生的责任归于美国方面。进入70年代以后,“冷战”初期的有关档案资料在美国等国开始解密,“后修正派”开始崛起,“后修正派”学者指出美苏两大国都对“冷战”的发生负有责任。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及一些西欧国家的档案资料进一步开放,同时来自“另一方”的新资料使得西方学者第一次有可能从双边乃至多边视角审视“冷战”起源,“冷战史新研究”这一学术新潮流逐步涌起,但仍未形成定论。——摘编自陈兼、余伟民《“冷战史新研究”源起、学术特征及其批判》[连线高考]【题源材料】“冷战”的起因与责任材料“冷战”113【解读结论】

根据学者资料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的起源与责任及影响“冷战”研究的因素(1)“冷战”的起因与责任①20世纪四五十年代,西方学术界“正统派”认为冷战发生的原因是苏联推行霸权,责任在苏联方面。②20世纪60年代随着美国发动侵略越南战争以及美国国内政治、经济危机,“修正派”将“冷战”发生的责任归于美国称霸方面。【解读结论】根据学者资料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的起源114③20世纪70年代,随着“冷战”档案材料的解密,“后修正派”出现,认为美苏双方都负有责任。④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东剧变,美国及西欧档案材料的不断开放,“冷战史新研究”派出现,认为应从双边乃至多边视角审视这一问题。(2)影响“冷战”研究的因素:意识形态、社会现实(时代背景)、内外政策、档案资料等。③20世纪70年代,随着“冷战”档案材料的解密,“后修正派”115【考题例证】

(2015·四川文综,12)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

)A.冷战格局的扩展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美苏的直接对抗 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考题例证】(2015·四川文综,12)下图是20世纪50116解析题干中“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体现了朝鲜战争的情况。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局部战争,是冷战格局的扩展,故选A项。马歇尔计划是援助欧洲经济复苏的措施,与朝鲜战争无关,故B项错误;在朝鲜战争中苏联并没有直接参战,故C项错误;朝鲜战争与联合国势力的扩张没有联系,故D项错误。答案A解析题干中“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体现了朝鲜战争117猜想1(立意:史学方法——比较研究法)对同一历史问题进行研究的视角不同,结论就不一样,如以马歇尔计划为对象创作的漫画,1947年美国创作的漫画(图一)和1949年捷克斯洛伐克创作的漫画(图二)就大相径庭。两国对此产生分歧的原因主要包括(

)(注:图一人物身上的文字是Europe,绳子上写着MarshallPlan;图二人物手中和墙上挂着的绳圈上分别写着法国、德国等国家名字。)猜想1(立意:史学方法——比较研究法)对同一历史问题进行研118①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

②对马歇尔计划内容的理解不全面③两大阵营对峙的影响

④东西欧国家发展需求不同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歇尔计划。捷克斯洛伐克当时属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不同的阵营中。美国的漫画侧重强调拯救欧洲经济,充分肯定了马歇尔计划的作用;而捷克斯洛伐克的漫画则侧重强调美国通过援助实现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带有否定马歇尔计划的意思。因此①③正确,答案为A。答案

A①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 ②对马歇尔计划内容的理解不全面119猜想2(立意:主干知识——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苏开始缓和谈判。1968年美苏参与签订《核不扩散条约》,1972年美苏开始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1979年美苏进行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1987年美苏签订了《中导条约》。上述材料说明(

)A.两极下的平衡状态已经被打破B.世界其他政治力量介入两极争霸C.世界向多极均势转变日益明显D.核战争的威胁推动美苏走向妥协猜想2(立意:主干知识——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从20世纪6120解析据题干材料,主要涉及美苏两国在核武器方面的谈判,表明美苏两国势均力敌,均有毁灭对方的力量,因而在核战争的危险下进行谈判妥协,故D项正确。答案

D解析据题干材料,主要涉及美苏两国在核武器方面的谈判,表明美121猜想3(立意:长效热点——国际格局与大国关系)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说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