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课件_第1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课件_第2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课件_第3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课件_第4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学习目标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学课时对点练内容索引自主学习互动探究达标检测课时对点练内容索引自主学习互动探究达标检测图中瀑布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单位:千米),回答下列问题。因此,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2)图中A处的地壳厚度为_____________,B处地壳的厚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和②之间是古登堡界面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解析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特点并结合图示,可知圈层①为地壳,其中海洋部分较薄,大陆部分较厚;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坚硬岩石组成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解析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且横波只在固体中传播。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索地球内部结构。水圈的构成要素中,只有地表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2018年3月30日,南太平洋上巴布亚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岛发生6.(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图中瀑布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__________________。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索地球内部结构。解析此次新疆地震的震源深度约9km,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3km,故震源应位于地壳。(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___________,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此次新疆地震的震源位于对B、E两点所测到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_____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解析据图可知,①为地壳,③为岩石圈,由岩石组成;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__________之中;解析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组成的,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0级,则E点测得地震的震级为_____级。解析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北京时间2016年12月20日18时4分,在新疆巴音郭楞州且末县发生5.大陆地壳厚度与大洋地壳厚度有何差异?水圈的主体是海洋,其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水量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7%。01自主学习图中瀑布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我们无法看见地球的内部,那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地球内部的情况呢?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我们无法看见地球的内部,那有什么办地震波速度较慢固体传播速度较快固、液、气传播地震波速度较慢速度较快地震时,地震波在地面和湖中的传播状态是怎样的?地面上的人是先感受到上下颠簸还是左右摇晃?地震时,地震波在地面和湖中的传播状态是怎样的?内核外核地幔地壳横波纵波03691215速度/km•S-1100020003000400050006000深度/km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6371地面地心3329005150内核外核地幔地壳横波纵波03691215速度/km•S-11地壳:固态地幔:熔融状态外核:液态内核:固态地壳:固态地幔:熔融状态外核:液态内核:固态080400900290051506370内核深度/km外核地核地幔下地幔地壳岩石圈软流层上地幔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坚硬岩石组成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由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层组成。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分别是上地幔顶部和软流层;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080400900290051506370内核深度/km外核1.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厚度相同。(

)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3.地震发生时,地面上的人们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摇晃。(

4.从地幔到地壳,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越来越慢。(

)答案x1.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厚度相同。()答案x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地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为氮和氧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岩石圈地壳加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地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地球外部各个圈层具有怎样的联系?答案答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地球外部各个圈层具有怎样的联系?答案答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知识归纳地球的圈层结构组成分布岩石圈地壳地幔地核内部圈层地震波横波纵波外部圈层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知识归纳地球的圈层结构组成分布岩石圈地壳地幔地核内部圈层02互动探究02互动探究探究点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探究导引材料一2017年6月12日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南部海域发生里氏6.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材料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探究点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探究导引材料一2017年6月121.地震发生时,位于震中附近陆地上的人们有怎样的震感?答案先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摇晃(到达地面的先是纵波,然后才是横波)。2.结合材料,印度尼西亚地震的震源处在地球内部圈层的哪一层?答案震源在地壳这一圈层。3.外核的物质状态是什么?为什么?答案外核的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因为此圈层横波不能通过。1.地震发生时,位于震中附近陆地上的人们有怎样的震感?答案核心归纳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不连续界面(圈层界线)平均深度/km地震波的速度变化主要组成物质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地壳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17

2900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岩石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地幔上地幔含铁、镁的硅酸盐类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下地幔地核外核以铁、镍为主可能呈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压力极大核心归纳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不连续界面平均深度跟踪训练2018年3月30日,南太平洋上巴布亚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岛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35千米。据此回答1~2题。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核

B.上地幔C.下地幔

D.地壳√解析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震源深度35千米超过了地壳的厚度,位于上地幔,故选B。跟踪训练2018年3月30日,南太平洋上巴布亚新几内亚新不列2.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

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解析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的传播速度,当纵波传导到地面时,居民感觉到上下颠簸,当横波又传来时,居民又感觉到左右摇晃。故选D。2.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

√解析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03达标检测03达标检测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1~3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B.①和②之间是古登堡界面C.在深约2900千米处横波突然消失D.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解析由图可知,横波在到达古登堡界面处时就消失了,纵波的传播速度也突然降低;①和②之间是莫霍界面;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123456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1~3题。解析由图可2.岩石圈是指

A.①的顶部

B.②的顶部C.①和②的顶部

D.③的外部解析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组成的,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1234562.岩石圈是指

解析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组成的,即3.某地地下30千米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里的鱼,都会感到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B.先左右摇摆,后上下颠簸C.P波,上下颠簸D.S波,左右摇摆√12345解析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且横波只在固体中传播。63.某地地下30千米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2017年1月12日,哥斯达黎加图里亚瓦尔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飘至50公里外的首都圣何塞,位于圣何塞的胡安·圣玛利亚国际机场运行受到影响,六家航空公司的数百架进出港航班被迫取消或延误,大批旅客滞留。回答4~5题。4.组成图里亚瓦尔火山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

D.地幔解析组成火山山体岩石的矿物为岩浆冷凝形成,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1234562017年1月12日,哥斯达黎加图里亚瓦尔火山喷发,大量火山5.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解析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降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到岩石圈。123456√5.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解析该题(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6.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3456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B点测得地震的震级为8.0级,则E点测得地震的震级为_____级。对B、E两点所测到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_____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8.0E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高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地震发生时,位于震中附近陆地上的人们有怎样的震感?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图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如图中的地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__________________。图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如图中的地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解析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特点并结合图示,可知圈层①为地壳,其中海洋部分较薄,大陆部分较厚;解析在生物圈各组成因素中,生物是最活跃的因素。如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解析据图可知,①为地壳,③为岩石圈,由岩石组成;0级,则E点测得地震的震级为_____级。大陆地壳厚度与大洋地壳厚度有何差异?图中瀑布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图中瀑布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①②③④四圈层中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是渗透影响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解析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123456答案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其以下部分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如下图: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04课时对点练04课时对点练当地时间2017年7月2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迪昂高原上的西莱里火山突然爆发,造成救援人员伤亡。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圏层结构图”,回答1~2题。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础过关当地时间2017年7月2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位于印度尼西2.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比陆地大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特点并结合图示,可知圈层①为地壳,其中海洋部分较薄,大陆部分较厚;圈层②为地幔,其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圈层③和圈层④是地核,其中圈层③为外核,可能由液态物质组成,圈层④为内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2.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123456读图,回答3~5题。3.②圈层的主体是

A.河流

B.湖泊

C.冰川

D.海洋√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通过读图可以看出,①为岩石圈,②为水圈,③为生物圈,④为大气圈。水圈的主体是海洋,其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水量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7%。读图,回答3~5题。√12345678910111213144.①②③④四圈层中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是

A.④

B.②

C.①

D.③√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4.①②③④四圈层中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是

√123456785.③圈层中的最活跃的因素是

A.大气

B.水

C.土壤

D.生物√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在生物圈各组成因素中,生物是最活跃的因素。5.③圈层中的最活跃的因素是

√12345678910111

北京时间2016年12月20日18时4分,在新疆巴音郭楞州且末县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约9km,震中距且末县城约110km。据此回答6~7题。6.此次新疆地震的地震波传到古登堡界面时

A.横波速度突然增加

B.纵波速度突然增加C.横波突然消失

D.纵波突然消失解析地震波传到古登堡界面,由于外核可能呈熔融液态,故横波会消失。√12345678910111213141516北京时间2016年12月20日18时4分,在新疆巴音7.此次新疆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

B.软流层C.上地幔顶部

D.下地幔解析此次新疆地震的震源深度约9km,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3km,故震源应位于地壳。√123456789101112131415167.此次新疆地震的震源位于

解析此次新疆地震的震源深度约9如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图中

A.①为岩石圈

B.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C.③为地壳

D.古登堡界面以上为地幔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据图可知,①为地壳,③为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上,莫霍界面以下,故只有B项正确。如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123A.甲

B.乙

C.丙

D.丁9.图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如图中的

√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据图可知,①和②没有交集,②和③有交集,③包括①,故丁图符合。A.甲 B.乙 C.丙 D.丁9.图中①②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索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答10~11题。10.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纵波可在固、液、气三态中传播,由固态进入液态波速会降低。能力提升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索11.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A.传递声音信号

B.进行地质探矿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

D.测量山峰的高度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常用地震波,传递声音利用声波,查虫害与测高度不属于地震波应用范畴。11.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12345678910如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回答12~13题。12.图中序号依次是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解析地球的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知图中①②③④依次代表的是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12345678910111213141516如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1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落红”属于生物圈,“春泥”属于岩石圈。√1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1如图为某学生外出时拍到的照片。观察照片,回答下题。14.图中瀑布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水圈的构成要素中,只有地表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解析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6如图为某学生外出时拍到的照片。观察照片,回答下题。解析该瀑15.读“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单位:千米),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____千米。大陆地壳厚度与大洋地壳厚度有何差异?解析主要为基础知识,记住相关知识即可回答。1234567891011121314151633答案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15.读“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单位:千米),回答下列问题(2)图中A处的地壳厚度为_____________,B处地壳的厚度为___________。(3)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是什么?解析根据相邻等值线之间闭合等值线区域的特征“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以判断出A处的地壳厚度介于45~50千米,B处的地壳厚度介于30~35千米,进一步可推断出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1234567891011121314151645~50千米30~35千米答案西部、东部山地比较厚,中部较薄,大陆向大洋的过渡地区较薄。(2)图中A处的地壳厚度为_____________,B处地材料二当地时间2017年6月5日,“蛟龙”号在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沟进行了2017年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第38航次)第7次下潜,这也是本航段截至目前采集生物样品最多的一次下潜。此次下潜共取得近底海水16升,变质岩53.8千克,海参3只、海星1只、海绵1只、海蛇尾3只、未知物种1只。16.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材料二当地时间2017年6月5日,“蛟龙”号在西北太平洋雅(1)在材料一图上标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名称。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略。(1)在材料一图上标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名称。1(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___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____。(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和____;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__________之中;生物圈占有_____圈的底部、___圈的全部和______圈的上部。这些圈层之间相互______、相互_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12345678910111213141516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氮

氧循环运动大气

岩石渗透

影响(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_______,连续而不(4)“蛟龙”号采集到样本的位置处于地球的哪个圈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地球外部圈层中的水圈。

(4)“蛟龙”号采集到样本的位置处于地球的哪个圈层?1234谢谢谢谢53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学习目标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学课时对点练内容索引自主学习互动探究达标检测课时对点练内容索引自主学习互动探究达标检测图中瀑布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单位:千米),回答下列问题。因此,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2)图中A处的地壳厚度为_____________,B处地壳的厚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和②之间是古登堡界面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解析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特点并结合图示,可知圈层①为地壳,其中海洋部分较薄,大陆部分较厚;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坚硬岩石组成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解析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且横波只在固体中传播。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索地球内部结构。水圈的构成要素中,只有地表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2018年3月30日,南太平洋上巴布亚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岛发生6.(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图中瀑布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__________________。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索地球内部结构。解析此次新疆地震的震源深度约9km,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3km,故震源应位于地壳。(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___________,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此次新疆地震的震源位于对B、E两点所测到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_____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解析据图可知,①为地壳,③为岩石圈,由岩石组成;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__________之中;解析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组成的,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0级,则E点测得地震的震级为_____级。解析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北京时间2016年12月20日18时4分,在新疆巴音郭楞州且末县发生5.大陆地壳厚度与大洋地壳厚度有何差异?水圈的主体是海洋,其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水量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7%。01自主学习图中瀑布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我们无法看见地球的内部,那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地球内部的情况呢?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我们无法看见地球的内部,那有什么办地震波速度较慢固体传播速度较快固、液、气传播地震波速度较慢速度较快地震时,地震波在地面和湖中的传播状态是怎样的?地面上的人是先感受到上下颠簸还是左右摇晃?地震时,地震波在地面和湖中的传播状态是怎样的?内核外核地幔地壳横波纵波03691215速度/km•S-1100020003000400050006000深度/km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6371地面地心3329005150内核外核地幔地壳横波纵波03691215速度/km•S-11地壳:固态地幔:熔融状态外核:液态内核:固态地壳:固态地幔:熔融状态外核:液态内核:固态080400900290051506370内核深度/km外核地核地幔下地幔地壳岩石圈软流层上地幔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坚硬岩石组成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由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层组成。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分别是上地幔顶部和软流层;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080400900290051506370内核深度/km外核1.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厚度相同。(

)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3.地震发生时,地面上的人们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摇晃。(

4.从地幔到地壳,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越来越慢。(

)答案x1.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厚度相同。()答案x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地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为氮和氧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岩石圈地壳加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地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地球外部各个圈层具有怎样的联系?答案答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地球外部各个圈层具有怎样的联系?答案答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知识归纳地球的圈层结构组成分布岩石圈地壳地幔地核内部圈层地震波横波纵波外部圈层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知识归纳地球的圈层结构组成分布岩石圈地壳地幔地核内部圈层02互动探究02互动探究探究点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探究导引材料一2017年6月12日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南部海域发生里氏6.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材料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探究点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探究导引材料一2017年6月121.地震发生时,位于震中附近陆地上的人们有怎样的震感?答案先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摇晃(到达地面的先是纵波,然后才是横波)。2.结合材料,印度尼西亚地震的震源处在地球内部圈层的哪一层?答案震源在地壳这一圈层。3.外核的物质状态是什么?为什么?答案外核的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因为此圈层横波不能通过。1.地震发生时,位于震中附近陆地上的人们有怎样的震感?答案核心归纳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不连续界面(圈层界线)平均深度/km地震波的速度变化主要组成物质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地壳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17

2900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岩石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地幔上地幔含铁、镁的硅酸盐类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下地幔地核外核以铁、镍为主可能呈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压力极大核心归纳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不连续界面平均深度跟踪训练2018年3月30日,南太平洋上巴布亚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岛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35千米。据此回答1~2题。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核

B.上地幔C.下地幔

D.地壳√解析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震源深度35千米超过了地壳的厚度,位于上地幔,故选B。跟踪训练2018年3月30日,南太平洋上巴布亚新几内亚新不列2.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

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解析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的传播速度,当纵波传导到地面时,居民感觉到上下颠簸,当横波又传来时,居民又感觉到左右摇晃。故选D。2.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

√解析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03达标检测03达标检测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1~3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B.①和②之间是古登堡界面C.在深约2900千米处横波突然消失D.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解析由图可知,横波在到达古登堡界面处时就消失了,纵波的传播速度也突然降低;①和②之间是莫霍界面;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123456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1~3题。解析由图可2.岩石圈是指

A.①的顶部

B.②的顶部C.①和②的顶部

D.③的外部解析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组成的,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1234562.岩石圈是指

解析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组成的,即3.某地地下30千米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里的鱼,都会感到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B.先左右摇摆,后上下颠簸C.P波,上下颠簸D.S波,左右摇摆√12345解析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且横波只在固体中传播。63.某地地下30千米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2017年1月12日,哥斯达黎加图里亚瓦尔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飘至50公里外的首都圣何塞,位于圣何塞的胡安·圣玛利亚国际机场运行受到影响,六家航空公司的数百架进出港航班被迫取消或延误,大批旅客滞留。回答4~5题。4.组成图里亚瓦尔火山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

D.地幔解析组成火山山体岩石的矿物为岩浆冷凝形成,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1234562017年1月12日,哥斯达黎加图里亚瓦尔火山喷发,大量火山5.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解析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降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到岩石圈。123456√5.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解析该题(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6.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3456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B点测得地震的震级为8.0级,则E点测得地震的震级为_____级。对B、E两点所测到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_____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8.0E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高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地震发生时,位于震中附近陆地上的人们有怎样的震感?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图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如图中的地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__________________。图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如图中的地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解析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特点并结合图示,可知圈层①为地壳,其中海洋部分较薄,大陆部分较厚;解析在生物圈各组成因素中,生物是最活跃的因素。如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解析据图可知,①为地壳,③为岩石圈,由岩石组成;0级,则E点测得地震的震级为_____级。大陆地壳厚度与大洋地壳厚度有何差异?图中瀑布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图中瀑布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①②③④四圈层中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是渗透影响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解析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123456答案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其以下部分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如下图: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04课时对点练04课时对点练当地时间2017年7月2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迪昂高原上的西莱里火山突然爆发,造成救援人员伤亡。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圏层结构图”,回答1~2题。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础过关当地时间2017年7月2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位于印度尼西2.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比陆地大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特点并结合图示,可知圈层①为地壳,其中海洋部分较薄,大陆部分较厚;圈层②为地幔,其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圈层③和圈层④是地核,其中圈层③为外核,可能由液态物质组成,圈层④为内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2.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123456读图,回答3~5题。3.②圈层的主体是

A.河流

B.湖泊

C.冰川

D.海洋√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通过读图可以看出,①为岩石圈,②为水圈,③为生物圈,④为大气圈。水圈的主体是海洋,其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水量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7%。读图,回答3~5题。√12345678910111213144.①②③④四圈层中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是

A.④

B.②

C.①

D.③√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4.①②③④四圈层中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是

√123456785.③圈层中的最活跃的因素是

A.大气

B.水

C.土壤

D.生物√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在生物圈各组成因素中,生物是最活跃的因素。5.③圈层中的最活跃的因素是

√12345678910111

北京时间2016年12月20日18时4分,在新疆巴音郭楞州且末县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约9km,震中距且末县城约110km。据此回答6~7题。6.此次新疆地震的地震波传到古登堡界面时

A.横波速度突然增加

B.纵波速度突然增加C.横波突然消失

D.纵波突然消失解析地震波传到古登堡界面,由于外核可能呈熔融液态,故横波会消失。√12345678910111213141516北京时间2016年12月20日18时4分,在新疆巴音7.此次新疆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

B.软流层C.上地幔顶部

D.下地幔解析此次新疆地震的震源深度约9km,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3km,故震源应位于地壳。√123456789101112131415167.此次新疆地震的震源位于

解析此次新疆地震的震源深度约9如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图中

A.①为岩石圈

B.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C.③为地壳

D.古登堡界面以上为地幔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据图可知,①为地壳,③为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上,莫霍界面以下,故只有B项正确。如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123A.甲

B.乙

C.丙

D.丁9.图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如图中的

√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据图可知,①和②没有交集,②和③有交集,③包括①,故丁图符合。A.甲 B.乙 C.丙 D.丁9.图中①②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索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答10~11题。10.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纵波可在固、液、气三态中传播,由固态进入液态波速会降低。能力提升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索11.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A.传递声音信号

B.进行地质探矿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

D.测量山峰的高度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常用地震波,传递声音利用声波,查虫害与测高度不属于地震波应用范畴。11.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12345678910如图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