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庄子二则-读读庄子》课堂实录-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21课《庄子二则-读读庄子》课堂实录-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1课《庄子二则-读读庄子》课堂实录-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21课《庄子二则-读读庄子》课堂实录-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21课《庄子二则-读读庄子》课堂实录-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读庄子》课堂实录师:庄子是我国哲学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他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庄子,他说:“从秦汉以后,中国的文学大多数都受到了庄子的影响,是在庄子的影响下得以发展的。”前两节课大家已经学完了庄子的两则短文——《北冥有鱼》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今天我带领大家以这两篇短文为起点,试着向更广远的地方做一点延伸来“读读庄子”。首先请一位同学把已经积累的关于庄子的文学常识分享给大家。生: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师:好,哪位同学还有补充?生: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崇尚自然,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师:非常棒,这位同学对庄子的了解非常全面。现在,我把常识性的东西给大家做了整理,同学们齐读识记。学生齐读课件资料: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是道家经典之一。师:在这一段简介文字当中有三处刷蓝的信息,大家需要注意这三个信息:一个是战国,指的是历史时期;再一个是宋国,是一个国别;还有一个是流派,道家学派。师:读古人的文章,夯实文言基础知识是最基本的要求。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展示三组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检测一下你们前两天的学习情况。课件展示:(1)化而为鸟

(2)怒而飞。生:化而为鸟,“为”是成为的意思;怒而飞,“怒”是振奋,用力拍打翅膀的意思。师:不错,这位同学对这两个文言实词掌握的很好,接着看下一组。课件展示:(1)子固非鱼也(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生:“子固非鱼也”的“固”是本来的意思。“海运则将徙于南冥”的“则”是就的意思。师:好,这一组都是文言虚词。再给大家展示一组句子,大家读完之后翻译。课件展示:⑴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⑵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意思是: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其中“之”在句中的作用是取消句子独立性;“而”是顺接连词。师:“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中“而”是什么用法?高远到什么程度?无所至极,无法看到他的尽头。所以这个“而”连接的后文表示前文内容的结果。继续看下一句。生:“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意思是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安知”是怎么知道的意思。师:大家的基础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诵读是领会古圣贤文章的不二法门,现在,大家一起来背诵《北冥有鱼》。在背诵时要做到吐字清楚,断句准确,语速适中,声音洪亮。生齐诵: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师:这篇文章节选自《逍遥游》开头的一段,庄子用这段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只硕大无比的叫做“鹏”的鸟。庄子是通过哪种艺术手法,或者说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思维描绘这只鹏鸟的?生:想象。师:好,请一位同学为我们简单地梳理一下庄子的想象过程。生:首先他想象了一条叫鲲的鱼,生在北冥,北冥是北海,庄子想象中的北海,应该在北方的不毛之地。据史书记载,北海不仅是不毛之地,而且混沌不开。所以鲲进行了变化,变成一只叫鹏的鸟,要飞到南海。南海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水池,是适合生存的地方。师:所以它要去追求更适合他自由生长的空间去了。这样的想象,在庄子的文章当中有很多,因此体现出他写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特点——天马行空的想象。庄子给大家想象出这种硕大无比的鹏鸟之后,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来描绘呢?突出了鹏的什么特点?从文章当中找出例句。生:夸张。如:“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两处夸张都是说它的形体之大。师:文章还从哪些角度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来突出鹏的特点?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个是说力气之大;“海运则徙于南冥”是说它的活动空间大。师:我们又探究出了庄子散文的第二个艺术特色——大胆奇崛的夸张。在这儿老师要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奇崛,奇崛就是奇特而又突出。就这样借助天马行空的想象,借助大胆奇崛的夸张,给我们展现出了这样一只鹏鸟的艺术形象。这一艺术形象对我们的后世影响极其深远。一直到今天,我们还在用“鹏程万里”祝福我们的朋友,去开创他的远大前程。那么大家回忆一下在你积累的古诗词当中,有关“鹏”这一意象的诗句有哪些?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是诗仙李白的诗句,到了北宋有一个文武双全的大将叫岳飞,他的字叫“鹏举”。生:到了南宋,有一个多才的女词人叫李清照,在她的词作当中,也用到了这个形象说:“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生: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在他的诗词当中也用到了这种意象,他用“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来激励建国初期党内人士要增强我们的外交自信。师:无论是诗人,还是才女,是武将还是政治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在诗词当中引用了这个意象。由此我们看庄子展现出来的大鹏形象,可以说已经深入到了我们中国人的文化骨髓当中。再回望我们读过的这两则短文,不仅是鲲鹏,就连鲦鱼都是想象和夸张后的艺术形象。大家读读这篇文章,从中找一找辩论中他是怎样融入了天马行空的想象的。生齐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师:当然在这一场伟大的辩论当中,我们得为惠子严谨的论证思路点赞,同时我们更叹服庄子能够巧妙地转移论辩的话题,扭转劣势。他能够扭转劣势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的心中永远笃信“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这位男同学,请翻译这个句子。生:这条小鱼非常轻松自由的在水里游动,这是鱼的快乐啊。师:老师想到这样一句话:从容者,自由也。鱼儿能从容出游那是自由的体现,而庄子体会到了鱼的快乐。所以与其说是鱼的快乐,还不如说是人的快乐。大家就这份快乐和上一篇文章的那个鲲鹏变化比较,无论是鲲鹏的自由变化,还是鲦鱼的从容快乐,都是一种什么情感的外现?生:我觉得是追求自由,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师:不仅有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大家再来体会,那么硕大无比的鸟在他的想象当中,不是排山倒海的气势,而是让这只硕大无比的鹏鸟在苍穹之下,九天之上自由地飞翔,这是多么的浪漫。这是庄子散文的又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自由浪漫的风格。当然,天马行空的想象,大胆奇崛的夸张以及自由浪漫的风格,不仅仅表现在这两篇文章当中,我们还可以从他的其它文章中读出来,接下来我们共读这样的一个名段——《庄周梦蝶》。课件展示全文: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学生自由读后推荐班里的一名同学朗读。一位同学通译《庄周梦蝶》:从前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感到欣然自得。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然后突然醒来了,他又发现自己变成了庄周,不知道是庄周在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了庄周,庄周和蝴蝶必然有区分,这就是物与物之间或外物与自我之间的互化。师:“栩栩然”和“蘧蘧然”都是愉快喜悦的样子,这充分说明庄子在“物化”过程中内心是愉悦的,并将这种愉悦归结为“物化”的结果。这一段文字当中庄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其实就体现在他能在一个虚幻的时空当中将自己和蝴蝶之间进行如此美妙的转化。这种转化已经超越了刚才鲲鹏之间的物化。请同学们体会一下庄子在梦蝶的过程中,他的情感体验是什么样的?生:是自由的,是喜悦的,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师:刚才我们谈到了庄子鹏鸟对后世的影响,其实我觉得“庄周梦蝶”对以后的文化也有影响。民间传说梁祝化蝶的故事,谁敢说他没受到庄周梦蝶的影响呢?师: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又感受到了庄子的自由浪漫,以及想象之中的夸张。读到这儿,其实我们又了解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大家看这个短文和那个鲲鹏转变的短文,都提到了“物化”。师:在庄子看来,事物与事物之间没有什么根本区别,他们的区别其实是相对的。庄子的思想当中有一点更神奇,他认为假如你看到一株树很美,你在与这棵树交流的瞬间,你就是那棵树,那棵树就是你。就如他游于濠梁之上,自己就是那条快乐的鱼,他在感受鱼的快乐的时候,他就认为鱼就是他,这就是物与我之间的“彼我同化”。我们不研究哲学的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但是他给我们展示出来的是唯美的东西,这种美体现在互化时候的自由之美,想象之中的精神之美。庄子文中的鲲鹏之变、鲦鱼之乐、梦为蝴蝶等都是追求自由的一种外现。这种自由不是行为方面的自由,而是更高境界的精神自由。这时我们又读出了他哲学思想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精神绝对自由的追求。当然,他的想象也好,他的自由也好,都是来源于对自然的体察。谁说他在鲲鹏之变的想象之中,没有自然现象的延伸?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自然生活当中,有没有生物形态间转变的典型例子?生:蝌蚪变成青蛙。师:蝌蚪变成青蛙,那是一个生长的过程。生:毛毛虫变成蝴蝶。师:说得美一点叫什么?生:破茧成蝶,是吧?师:看来庄子的这些想象也是来源于自然的,是对自然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后将这种自然规律总结出来,然后把它反映出去,就成了他的散文。我让大家记忆庄子简介的时候,特别强调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看来庄子之道也没有脱离自然之本。它也是对自然的一个总结,是对自然的一个反映,也是对自然的一个模仿效法。所以说这又是庄子哲学思想当中境界很高的一点,对自然的反映、模仿和效法——“道法自然”。生齐读课件打出文字: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师:这是《知北游》中的文字,庄子认为至美的自然是不言、不议、不说的。这是庄子对待自然的态度,与其说是不言、不议、不说,倒不如更准确地理解为庄子认为自然之美是不能妄言,不能妄议,也不能妄说的。他对自然的尊崇不仅仅决定了他的哲学思想,同时也影响着他的处事态度。生自读《钓于濮水》,一边读一边理解文句。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一位同学范读文段,大家听读纠错。师:刚才的朗读非常棒,现在我们把文段分成三部分找三位同学来翻译,同学们认真听,及时纠错。三位同学依次翻译,大家共同纠错。师:大家看庄子给二大夫讲的这个寓言故事的焦点问题在什么地方?生:“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给了一个二选一的选择。师:当然二大夫的选择也是拖尾巴活着。庄子想借此表达什么意思?生:拒绝了二大夫,也就是拒绝了楚王。师:与其说拒绝了楚王,还不如说他拒绝了高官厚禄。这就是庄子的处事态度。庄子的处世态度,用庄子散文当中的话来说就是:“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生: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因为高官厚禄就改变我的人生志向,也不因为贫穷困苦就趋附世俗。师:非常棒。这是《庄子》当中能够代表庄子人生态度的一句话。今天我们读了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又读了庄子的哲学思想,现在我们又读了他的处事态度。读到这儿的时候,我们今天也收获了不少,但是我们不满足,我们一起继续读一读庄子,读读是什么样的社会现状成就了这样的一个庄子。师:“宋王嗜杀、曹商舐痔”是两个非常知名的故事,有没有同学能讲讲这两个故事?生:庄子是宋国人,当时宋国国王叫偃。宋王偃穷兵黩武、滥杀无辜、嗜杀成性。他如果无仗可打,无人可杀的时候,就会找一个兽皮做的皮囊,然后灌注各种动物的鲜血,包括人的,高高地挂起来,他用箭去射,并且将这个游戏美其名曰:“射天”。师:讲得很好。就这样的一个宋王,追求精神自由的庄子怎么能去辅佐他?谁能讲讲另一个故事?生:宋国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人叫曹商,这个人来往于宋王和秦王之间,靠巧言令色,投其所好,然后赚得盆满钵溢。有一次,秦王送了他百乘马车,他到庄子跟前炫耀。庄子用这样一个故事去讥笑他说,秦王得了一种病叫“痔疮”你用“舔舐”的方式给他去治这个痔疮。师:这位同学讲了故事的大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查找更详细的资料。由此可见庄子不能与那些人为伍,他难辅君王、难济苍生,所以才成就了一个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庄子,才成就了庄子在源于老子,发展于列子的道学基础之上而集大成者!庄子距离我们两千四百多年了,但是他留下的文化精髓,一直浸润着我们。看看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大家齐读一遍。生齐读课件展示的成语: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朝三暮四

望洋兴叹

薪火相传

盗亦有道

呆若木鸡

邯郸学步

运斤成风

佝偻承蜩

庖丁解牛

大而无当

大相径庭

朝生暮死

秋毫之末

目无全牛

迎刃而解

游刃有余

得心应手

踌躇满志

不翼而飞

栉风沐雨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师:这些成语都源于《庄子》。哪位同学能讲一个成语故事或者成语出处?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