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14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学习目标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内容。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新课导入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时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时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作者简介本文选自《李可染论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略有改动。李可染的山水画创作,经历了一个由“写实”到“写意”,由“写生”到“创作”,由“写境”到“造境”的发展历程。1954年,李可染开始了写生之路,为变革山水画而进行探索。他提出“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主张,“胆”就是敢于突破传统中的陈腐框框,“魂”就是要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的意境。课文节选自《漫谈山水画》一文。《漫谈山水画》是孙美兰根据李可染的讲课笔记所做的整理稿,最初发表在《美术》1959年第5期上。课文节选的是其中集中探讨意境的部分。写作背景惆怅(

)真挚()

暮霭()

朝朝暮暮()浮光掠影()

渲染()夔门()

气概()颐和园()

惨淡()lüèxuànkuíɡàiyícǎnchóuchàngzhìǎizhāo读清字音身临其境:亲身面临那种境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心中已有充分的考虑。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解释词义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文章梳理第一部分(1-4)第二部分(5-8)说明什么是山水画的意境。论述意境的产生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第三部分(9-10)论述山水画是意境和意匠紧密结合的产物。1.在文中找出作者的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研读课文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2.作者是怎样阐释“意境”的概念的?作者通过列举山水画和“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的区别,阐释山水画的意境。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的营造需要画家身临其境,对客观对象长期观察。4.课文第3、4自然段,作者列举了李白和毛主席的诗,目的是什么?研读课文列举《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说明诗歌的意境是怎样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去的。列举毛主席的《十六字令三首》,进一步说明“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5.结合上下文,分析第5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第5自然段是过渡段。一问一答,引出下文对“意境”产生原因的论述。6.第6自然段列举齐白石画虾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研读课文作者列举齐白石画虾的例子,其目的是为了说明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则有赖于长期的观察;证明只有身临其境,长期观察,才会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7.简述第8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第8自然段主要是通过列举画松树和苏州四棵古老的柏树的例子,论述了山水画的意境是靠长期观察,并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渲染而最终创造出来的。8.通读课文,作者认为获得“意境”主要渠道有哪些?研读课文深刻认识客观对象,这需要创作者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要有强烈真挚的情感和表达这种情感的强烈愿望。9.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10.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文章最后两段做简要说明。研读课文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作者在谈论山水画的意境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呢?试举例分析其作用。论证方法(1)第3、4段:列举《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说明诗歌的意境是怎样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去的。列举毛主席的《十六字令三首》,进一步说明“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举例论证论证方法(2)第6段:作者以白石老人画虾为例来具体论证“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3)第7段:作者举毛泽东《沁园春》的例子,说明只有有了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才能写出高于现实的诗词,从而说明作画与写诗一样要高于现实的道理,用作诗词来谈作画,是化抽象的道理为生动形象的例子,便于读者接受。举例论证论证方法(4)第8段:通过列举画松树和苏州四棵古老的柏树的例子,论述了山水画的意境是靠长期观察,从中获得对这一对象的独特的认知和思想感情,然后经过创造意境而获得灵秀的山水画。(1)第8段:作者引用四川人的话“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有力地论证“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的观点,进而论述了画作要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创造出鲜明意境,增强说服力。道理论证论证方法(2)第10段:作者引用杜甫的名句,有力地论证“要苦心经营意匠”的观点,增强说服力。第8段:作者以画松树为例,把五代画家荆浩长期观察画松“始得其真”的事例,与一位出外写生的作者短暂观察画松浮光掠影的事例作对比,突出强调了只有重视长期观察才能深刻认识对象,创造出鲜明的意境,增强了说服力。对比论证论证方法1.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一部分大篇幅地分析诗歌的意境?按照作者的观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这两句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与朋友的深厚友情。描写自然的景色与绘出的景色无异,且作者提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可见诗歌中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并无二致。因此,作者在这里以人们更熟悉的诗歌意境为例,也就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合作探究2.“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请结合生活实际具体说说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作者以齐白石画虾为例来论证了他的观点。比如当我们在雪地里认真观察,会发现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依然向上,此刻,我们会真正感受到松树坚忍的品质。合作探究3.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意。写诗和绘画,它们或叙事,或写景状物;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只有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才能高于现实,最终创造出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合作探究本文围绕“山水画的意境”先后阐释了什么是意境,怎样获得意境,意境与意匠的关系,层层深入地论述了意境的重要性,以及全面认识客观对象和情感在意境中的重要性。文章主旨这篇文章论述山水画的意境,先从什么是意境开始论述,然后进一步论述意境产生的条件,最后论述意境与意匠的关系,层层深入,让读者逐步了解意境对于山水画的重要性,以及意境与意匠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层层推进,逐层深入文本特色文章大量列举了诗词和绘画中的实例,目的是通过这些实例证明意境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并阐释了获得意境的途径。大量的实例有力地证明了意境产生的基本条件。旁征博引,论证有力文本特色看见中秋月圆的场景,我们不仅会有颇多意境的联想,更有对亲人的思念。“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传统节日里,你有什么样的联想和感情表达?请在众多节日中选择一个,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例句:中秋节——无论是赏明月,还是吃月饼,都表达出对家人团圆的渴望。课后作业示例一:清明节——无论是燃香烛,还是踏青游,都寄托着对逝去亲人的哀思。示例二:端午节——无论是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