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蛋白行业研究胶原蛋白材料风起-应用场景不断开拓_第1页
胶原蛋白行业研究胶原蛋白材料风起-应用场景不断开拓_第2页
胶原蛋白行业研究胶原蛋白材料风起-应用场景不断开拓_第3页
胶原蛋白行业研究胶原蛋白材料风起-应用场景不断开拓_第4页
胶原蛋白行业研究胶原蛋白材料风起-应用场景不断开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胶原蛋白行业研究胶原蛋白材料风起_应用场景不断开拓(报告出品方/作者:国信证券,张峻豪、柳旭)一、行业综述:百亿市场快速成长,重组胶原占比提升胶原蛋白简介:维持皮肤与肌肉弹性的主要成分从基础定义看,胶原蛋白是人体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结构蛋白,作为支持组织和结缔组织的主要组分,可起支持、保护、连接等多种作用。对于人体皮肤而言,胶原蛋白在真皮层中含量高达70%—80%,是维持皮肤与肌肉弹性的主要成分,能使皮肤保持结实而有弹性。而随着年龄增长,以及外界因素如紫外线的照耀和体内的氧化作用对胶原蛋白的破坏,人体体内胶原蛋白流失开始加快,导致真皮组织也开始塌陷,皮肤变薄,失去弹性,松弛、老化等。目前已发现的胶原蛋白有近30种,其中I型胶原含量最多,约占胶原总量的80-90%,主要分布在骨骼、跟腱、皮肤(成人)、血管壁中,其质地较坚硬,对皮肤起着支撑作用,在医美注射、化妆品中运用较为广泛;II型胶原蛋白主要由软骨细胞产生,III型胶原蛋白血管中含量较高,作为重要的原料可用于组织修复,改善皮肤干燥、毛孔粗大、皮肤老化等现象。胶原蛋白来源分类:主要包括动物源和基因重组两类按照成分来源分类,胶原蛋白大致可以分为动物源胶原蛋白以及基因重组胶原蛋白两类:前者指利用酸、酶解法从动物结缔组织(猪皮、牛皮、驴皮、鱼等)中提取胶原蛋白,其中酸解法成本较低,但存在较高的免疫原性风险;酶解法成本和技术要求较高,但同时获得的胶原纯度高、理化性质较好。动物源胶原蛋白的相关代表性企业包括台湾双美、创尔生物等。基因重组胶原蛋白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人体胶原蛋白基因进行特定序列设计、酶切和拼接、连接载体后转入工程细胞,通过发酵表达生产胶原蛋白。与动物源相比,重组胶原具有免疫原性更低、较好的可加工性(如水溶性和乳化特性)等优势,但同时存在技术仍待进步、生物活性存疑等不足。目前该项技术在胶原蛋白产业的使用日益广泛,政策端也逐步促进行业标准、规范化发展,相关代表性企业包括巨子生物、锦波生物等。胶原蛋白应用场景分类:广泛用于医疗保健、美容护理等胶原蛋白的三螺旋构象使其具备了理化支撑特性和生物学活性,使其具备作为人工器官骨架或创伤敷料时促进细胞生长、粘附、与新生细胞和组织协同修复创伤等特性,这让胶原成为一种适用范围广泛的生物医用材料。如下表所示,其主要应用方向包括医疗健康(含医疗美容)、皮肤护理和保健食品等。下文的应用场景章节也将对其在医美、皮肤护理的应用等进行重点分析。胶原蛋白产业链:中下游产销一体化,毛利率水平较高胶原蛋白产业上游:主要系成分原料供应,其中动物源胶原蛋白主要涉及猪、牛及鱼;重组胶原蛋白的原材料主要系酵母浸粉、菌种等。相关企业如A股上市公司百洋股份,其生物制品业务以鱼皮、鱼鳞为原料开发系列胶原蛋白、明胶等,2021年毛利率为20.95%。胶原蛋白产业中下游:产销一体化趋势明显,相关企业从事胶原蛋白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毛利率一般在80%左右。按照应用场景,大致分为医疗健康类企业、皮肤护理类、以及保健食品类企业等。胶原蛋白市场规模:行业快速增长,重组胶原蛋白占比逐步提升市场规模方面,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引自巨子生物招股书),2021年中国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规模288亿元,预计未来以35.16%的复合增速增加至2025年的961亿元。从品类结构来看,其中2021年重组胶原蛋白市场规模108亿元,在整体胶原蛋白市场中的份额为37.5%,未来整体增速将高于行业整体,预计以50%的年复合增速增加至2025年的547亿元。具体细分到应用领域看,2021年中国胶原蛋白市场中,专业皮肤护理市场规模135亿元(含功效护肤62亿元,医用敷料73亿元),占比46.88%;肌肤焕活应用(如注射医美)市场规模37亿元,占比12.85%;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32亿元,占比11.11%;其他市场占比29.17%,包括食品领域的应用等。二、胶原蛋白材料在专业皮肤护理领域的应用分析胶原蛋白在专业皮肤护理领域的应用皮肤护理大致分为基础护肤和专业皮肤护理,其中专业皮肤护理包括功效护肤品及医用敷料两大方向,下文我们也将分别具体分析。整体来看,在生活及环境压力加大带来肌肤问题背景下,日益受到消费者重视。胶原蛋白材料用于专业皮肤护理时,具有促进组织生长愈合、保水、美白、滋养皮肤等功效,未来在整体专业皮肤护理市场中的占比有望不断提升。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引自巨子生物招股书),2021年中国皮肤护理市场规模5581亿元,其中专业皮肤护理市场规模567亿元,基于胶原蛋白的市场规模135亿元,占比23.81%。功效护肤市场:护肤需求进阶,功效护肤市场快速增长从化妆品行业发展阶段来看,我国护肤品已经经历了高速发展期,护肤品的渗透率已经相对较高,整个护肤品行业正在逐渐迈入成熟期,与此相对的就是消费习惯正在不断地趋于成熟。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护肤品的具体成分与功效,追本溯源。此外,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工作压力下的肌肤问题显现,也加速了功效性化妆品的崛起。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功效护肤品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33亿元快速提升至2021年的308亿元,年复合增速23.36%;此外,欧睿国际数据显示,中国皮肤学级护肤品市场规模2017-2021年的复合增速达到31.86%,显著高于整体化妆品行业的同期增速。功效护肤市场发展驱动:消费者需求升级的需要需求层面看,目前国内消费者正在不断地趋于成熟与专业,越来越关注护肤品的具体成分与功效,追本溯源,且追求功效的趋势本质上是消费升级,具备不可逆性。据艾瑞咨询,目前产品成分与功效是消费者在购买美妆护肤品时考虑的第一因素。此外,消费者对于肌肤修护的日益重视,从2014年至今,百度平台搜索“敏感肌”相关内容的指数逐步上升,并且在每年2-5月春季干燥过敏高发季节,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搜索高峰。对标国际市场看,欧美地区内发达国家的皮肤学级护肤品市场已占护肤品市场较高的水平,如美国/法国2019年分别为14.71%/43.01%,而我国2019年仅约6%左右,因此从行业渗透率角度,对标欧美市场看我国功能性护肤市场仍有数倍的发展空间。功效护肤市场发展驱动:供给端专业合规化创造健康发展土壤供给端,渠道的专业化升级为品牌发展提供土壤。我国过去传统的化妆品店渠道很难提供给消费者专业、健康的产品体验。而近年来随着线上渠道加速发展以及线下CS(日化专营店)渠道转型升级,有望逐步解决这一行业桎梏。如以天猫旗舰店为主的线上渠道近年来通过内容运营提升了品牌的体验感和专业度,同时当前电商与内容平台之间的深度融合,使得功效性护肤品牌能够实现品宣与销售的合二为一,有效提升销售转化率。此外屈臣氏等专业度和体验程度较高的化妆品店渠道也在加大功效护肤品的推广,为功能性护肤品牌的下沉也提供了专业的销售平台。政策监管方面,对于品牌“功效”给出了明确的标准,门槛的建立出清了一批以“功效”为旗号打擦边球的中小品牌,为头部品牌提供良性发展的环境,也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于功效护肤品的使用体验。据企查查最新数据,2021年美妆相关企业共吊注销88.6万余家,同比增长18%。其中,多项新规细则正式开始实施的5、6月份相关企业吊注销量出现高峰,突破10万家。医用敷料市场:解决肌肤专业问题,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医疗器械类敷料产品是辅助治疗产品,用于医疗手术、损伤、慢性湿疹和过敏后的皮肤修护需求。这其中胶原蛋白因其良好的特性常被用作医用敷料的主要原料。医用敷料主要有三类消费者:具有皮肤问题需要修复的消费者、急需皮肤修复的医美群体、追求功能性护肤的普通消费者。随着皮肤问题越来越多,皮肤修护需求越来越大,“医美”概念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推动了医用敷料行业快速发展。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引自巨子生物招股书),中国医用敷料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67亿元迅速增加至2021年的259亿元,年复合增速40%,并预计进一步增长至2025年的703亿元。医用敷料市场发展驱动:械字号监管规范化,促行业良性发展早期市场存在“医美面膜”、“械字号面膜”等产品,整体市场标准较为混乱,也亦对消费者日常使用造成一些误导。2020年1月,国家药监局曾发布《化妆品科普:警惕面膜消费陷阱》一文,指出所谓“械字号面膜”,其实是医用敷料,属于医疗器械范畴,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医用敷料命名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称词语,不得含有夸大适用范围或者其他具有误导性、欺骗性的内容。三、胶原蛋白材料在医疗美容领域的应用分析胶原蛋白在医美领域的应用医疗美容指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进行修复与再塑的医疗疗程,其就诊需求以自身需求、营销引导触发,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和和可选性,医美产品常用的核心成分包括透明质酸(玻尿酸)、肉毒毒素、胶原蛋白等。而胶原蛋白作为医美注射材料时,与玻尿酸同样具有支撑填充的效果,可填充修复皱纹,达到去除皱纹的效果。此外胶原蛋白还可实现诱导组织再生,与周围正常皮肤高效协同实现局部矫形的作用;在应用于黑眼圈治疗时,胶原蛋白可刺激局部眼周血液循环、增加眼周胶原蛋白新生,改善眼周色沉、细纹,同时胶原蛋白材料具有乳白色的天然遮瑕优势,以及拥有抑制黑色素合成的能力。医美市场:千亿市场快速放量,整体增长空间广阔医美行业整体上兼具高成长性和广阔发展空间。据Frost&Sullivan数据(引自爱美客招股书),2021年中国医美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891亿元,同比增速达到22%,2017-2021年复合增速达到17.5%,预计至2025年市场规模达到3529亿元。其中轻医美凭借恢复时间短,并发风险较低,起效快等特点,日益受到爱美人士的追捧,重点包括注射填充、光电医美在内。从市场规模占比看,2021年轻医美市场规模达到977亿元,在整体医美市场中的占比51.64%。不过对标美国、巴西及韩国等成熟医美市场,中国医美市场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20年中国每千人医美治疗次数约为韩国的1/4、不及美国和巴西的1/2。医美市场发展驱动:消费端长期来看,在美丽健康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者的医美消费习惯正被加速教育,未来随着年轻消费者成长后消费力提升以及下沉市场医美消费崛起,行业红利有望加速释放,且长期发展确定性高。医美类项目消费单价较高,且轻医美消费频次较高以达到更好地求美效果。因此,医美项目的发展离不开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支撑。对照美国发展经验,美国人均收入从2000年的3.12万美元增长至了2019年的5.41万美元,同期医美总疗程数从740万例增长至1816万例,数量翻了2.5倍。此外,从消费者的年龄结构特点看,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1年的医美消费群体中,19岁以下消费者占比21%,20-25岁消费者占比37%,26-30岁消费者占比24%,未来随着这部分人群的需求成长和消费升级有望为行业单价水平、消费频次的持续提升带来支撑。四、重点公司分析巨子生物:深耕重组胶原技术,打造多元产品矩阵的护肤龙头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营研发生产以重组胶原蛋白为关键生物活性成分的专业皮肤护理产品,以及基于稀有人参皂苷技术的保健食品,旗下拥有8大品牌,其中以可复美(主打皮肤修复)和可丽金(主打抗衰老)为核心品牌,2021年两大品牌收入占比91.7%。截至2021年,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以零售额计算,公司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胶原蛋白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公司、中国第二大的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公司,产品线下渠道覆盖1000多家公立医院,约1700家私立医院及诊所,约300个连锁药房品牌,以及专业美妆渠道和商超,同时覆盖天猫、京东、抖音等多平台的线上渠道,构建了完善的全渠道营销网络。锦波生物:人源化胶原蛋白开拓者,率先推出可注射重组胶原产品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以重组胶原蛋白、抗HPV生物蛋白等功能蛋白产品研究开发为核心,从事医疗器械、功能性护肤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重组胶原蛋白系列产品主要涵盖注射填充剂、医用敷料、精华等。2021年6月,公司“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薇旖美)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是国内首个获批用于填充注射的重组胶原产品,为相关材料临床应用及产业转化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公司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6月,公司北交所IPO申请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